最新社会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讲课稿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4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一、引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社会秩序和公民权益,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为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探索最佳实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本试点实施细则旨在明确试点的目标、范围、内容、程序等各项要求,为试点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指导。
二、试点目标1.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倡导规范化、标准化的服务理念。
2. 探索适应不同群体需求的差异化服务模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和精准度。
3. 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整体效能。
4. 增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提高社会管理的治理效果。
5. 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贯彻落实,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素质。
三、试点范围本试点工作涉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各个方面,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等的社会管理工作。
2. 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卫生健康等公共服务领域。
3. 教育、医疗、扶贫、老年、儿童等特殊群体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
4. 政务服务、社保服务、就业服务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工作。
四、试点内容1. 制定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体系,包括服务流程、服务标准、服务指南等。
2. 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提高服务的便捷性和效率。
3. 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监督评价机制,对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估。
4. 强化服务的可追溯性,确保服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5. 加强职业培训和素质提升,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意识。
6.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认知和参与度。
7. 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开展创新实践,为试点提供成功经验和典型案例。
五、试点程序1. 地方政府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制定试点方案。
2. 各试点单位根据方案要求,制定本单位的实施方案。
3. 各试点单位按照方案要求,推进所在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范文(2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范文一、引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是为了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推动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进一步优化城市环境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本细则旨在明确试点实施的目标、原则、重点工作内容、实施步骤等具体细节,为试点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和参考。
二、目标与原则1. 目标(1)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体系,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质量;(2)推动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和便利性;(3)培育和构建一支高素质、专业化、规范化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队伍;(4)完善制度机制,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增强公众满意度。
2. 原则(1)科学性原则:制定的标准应基于科学研究和实践经验,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和公共利益;(2)透明度原则:标准的制定过程应公开透明,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3)兼容性原则:标准应与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兼容,并与其他相关标准协调一致;(4)可操作性原则:标准应具备可操作性和可检测性,便于实施和监督;(5)动态性原则:标准应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修订和完善,保持与时俱进。
三、重点工作内容1. 标准制定(1)组织专家开展前期调研和分析,明确标准的编制范围和内容;(2)制定标准草案,并通过专业机构进行征求意见和评审;(3)公开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4)组织专题研讨会,对标准进行修订和完善;(5)最终确定标准并公布实施。
2. 试点推进(1)选择试点城市和试点领域,明确试点任务和工作重点;(2)组织建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和工作机制;(3)制定试点方案和实施计划,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4)组织试点单位开展工作,并定期进行进展评估和经验总结;(5)根据评估结果和总结经验,及时调整和完善试点方案。
3. 规范管理与服务(1)建立健全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工作机制,明确管理与服务的标准化要求;(2)推行网络化平台,提供便利的在线服务与信息查询;(3)加强管理与服务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质和服务意识;(4)建立投诉与处理机制,及时解决居民的诉求和问题;(5)开展培训和宣传活动,提高居民的法治意识和服务意识。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3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一、试点范围1. 本细则适用于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的单位和项目。
二、试点目标2. 通过综合标准化试点,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提供高质量、高效率的公共服务。
三、试点内容3. 综合标准化管理体系建设(1) 制定和实施综合标准化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体系、制度规章体系、标准规范体系等,确保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符合标准化要求。
(2) 开展标准化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标准意识和能力。
4. 标准化服务流程建设(1) 建立标准化服务流程,明确各项服务的流程和要求,提高服务的规范性和质量。
(2) 制定服务标准,明确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时限等,提供统一的标准化服务。
5. 信息化建设推进(1) 推动信息化建设,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应用信息技术,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
(2) 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
6. 评估和认证机制建设(1) 建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评估和认证机制,评估和认证各项工作的标准化水平。
(2) 开展评估和认证工作,提供评估和认证结果,推动标准化工作的全面发展。
四、试点支持7. 提供试点单位和项目的资金支持,用于综合标准化建设和改进工作。
8. 提供专家指导和咨询服务,帮助试点单位和项目开展标准化工作。
9. 加强宣传和推广,增强社会对综合标准化的认识和意识,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推广应用。
五、试点监督10.建立试点的监督机制,监督试点单位和项目的综合标准化工作。
11.开展试点成果的评估,评估试点工作的实施效果和影响。
12.对试点单位和项目进行督导,督促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六、试点总结和推广13.总结试点经验,形成综合标准化工作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标准化工作的持续改进。
14.推广试点成果,推动综合标准化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推广应用,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第八条试点单位原则上应当是具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或者组织。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依法承担对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规范与协调等职能的机构或者组织,以及由政府主导、具有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要求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机构或者组织。
试点单位标准体系创建并运行未满半年的不得提出评估申请。
第十九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相关成员单位成立评估组开展试点评估工作。评估组成员一般为5至7人,由标准化、有关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其中标准化专家不少于评估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评估专家可以从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专家库中随机选取。
第十二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对试点申请进行统一审核,确定后以省级联席办公室名义上报部级联席办公室,同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省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部级联席办公室统一受理试点申请。收到省级联席办公室报送的申请后,应当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并协商一致的,由部级联席办公室下达试点建设任务,也可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合下达试点建设任务。
第七章 试点的复查
第二十九条复查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部署,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复查对象是试点合格且有效期届满的单位。
第三十一条复查工作应当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试点合格单位在合格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可以向所在地的省级联席办公室提出复查申请,并提交《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复查自检报告》(见附件4)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复查申请表》(见附件5)。逾期不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范文(4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范文一、引言本细则旨在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化,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并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公共服务的需求。
通过制定一系列标准,实施试点工作,并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将有力地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二、试点范围本细则适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各类机构与组织,包括但不限于政府部门、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等。
试点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城乡社区管理、环境卫生管理、公共交通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社会救助服务、医疗卫生服务等。
试点单位应积极参与标准制定与修订工作,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三、标准化工作机制(一)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试点单位应成立标准化工作组织机构,明确人员职责和工作任务。
该组织机构应设立标准化委员会,由负责人或专家组成,负责标准的制定、修订和解读工作。
同时,应设立标准化工作小组,统筹协调各项标准化工作。
(二)标准化工作计划试点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标准化工作计划,明确各项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时间、进度和重点任务。
标准化工作计划应经过标准化委员会的审议和批准,并及时向相关部门和单位报备。
(三)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试点单位应建立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实行标准化工作的动态管理和监督。
标准化工作推进机制应明确各个环节的责任和权限,确保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标准化制定(一)标准化需求调研试点单位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标准化需求调研工作。
调研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行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需求,以及国内外相关标准的参照情况等。
调研结果应通过标准化委员会的审议和批准后进行制定或修订标准时的参考。
(二)标准化立项与制定试点单位应根据需求调研结果,提出标准化立项和制定的建议,并报请标准化委员会审议和批准。
标准化委员会应组织专家论证,进行标准的立项和制定工作。
标准制定工作应遵循科学、公正、民主、开放的原则,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任务书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任务书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任务书这档子事儿。
你说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就好比是给咱生活这辆车装上了精确的导航。
想象一下,要是没有个标准,那岂不是乱了套啦!就像你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没有地图指引,那得多迷茫呀!咱先说社会管理这一块。
这就像是一个大家庭的管家,得把各种事儿都安排得妥妥当当。
要让社区秩序井然,大家和谐相处。
比如说垃圾分类吧,得有个明确的标准,什么垃圾该扔到哪个桶里,这可不能含糊。
不然那垃圾站不就成了一锅乱炖啦!还有公共安全,那更是重中之重。
消防设施得齐全,应急通道得通畅,这些都是标准化要管的事儿呀!再说说公共服务。
这就好比是给咱老百姓提供的贴心小棉袄。
去政府部门办事,流程得清晰明了吧,不能让人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
就好像去医院看病,挂号、就诊、缴费、取药,都得有条有理的,不然得多耽误事儿呀!还有教育、养老这些领域,标准制定好了,才能让大家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呀。
那怎么来搞这个标准化试点任务书呢?这可得好好琢磨琢磨。
咱得根据实际情况,把各项任务都细化、具体化。
不能搞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得实实在在地能落地。
就像盖房子,得一砖一瓦地垒起来,根基得打牢。
然后呢,还得发动大家一起参与进来。
这可不是少数人的事儿,是咱大家共同的事儿。
每个人都得有这个意识,都得按照标准来做事。
不能有人拖后腿呀!而且呀,还得不断地监督、检查。
看看这个标准执行得怎么样,有没有啥问题。
有问题就得及时改进,不能让它成了摆设。
这就好比是给车子做保养,得时刻保持它的良好状态。
你说,要是咱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都标准化了,那咱的生活得多美好呀!办事方便快捷,生活环境舒适安全,那得多幸福呀!咱可不能小瞧了这标准化试点任务书,它可是关乎咱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呢!所以呀,大家都得重视起来,积极参与进来。
让咱的社会变得更加有序,让咱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就是咱要努力的方向,咱得加油干呀!。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一、试点范围
试点范围包括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领域,如城市管理、社区服务、公共安全、教育、医疗、交通等。
二、试点机构
试点机构由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组建,负责制定标准、开展试点工作,并监督评估试点效果。
三、标准制定
1. 标准制定应遵循科学性、公正性和可操作性原则,确保标准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 标准制定应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和实践经验,结合试点领域的特点和需求,需要充分听取相关专家和利益相关方的意见。
3. 标准应包括目标要求、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等内容,以便对试点工作进行科学评估。
四、试点工作
1. 试点工作包括标准的推广应用、试点单位的培训和指导、试点经验的总结和分享等。
2. 试点单位应按照标准的要求,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
3. 试点单位应按照标准的要求,开展各项工作,并及时记录和报告工作成果和问题。
五、试点评估
1. 试点评估应定期进行,评估内容包括标准的实施情况、试点单位的工作效果等。
2. 评估结果将作为改进和优化标准的依据,同时也是试点工作持续推进的参考。
以上就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的细则,通过试点工作的开展,可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水平,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治理能力。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二)
(3)在服务标准化试点期间,积极推进与旅游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贯彻和实施,加强企业旅游服务品牌的建设。
(三)试点总结段(___年___月至___年___月)
1、整改提高持续改进阶段(___年___月至___月)
2、专项标准化经费投入
___旅行社将设立标准化试点工作的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确保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
3、加强标准化宣传培训
加强标准化宣传培训,提高企业全体员工对标准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形成标准化工作检查考核和激励机制
公司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将按照试点工作开展情况,由试点工作小组定期对标准化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在试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员工给予表彰奖励,充分调动员工开展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
2、广泛开展实施标准化的培训(___年___月至___年___月)对公司员工开展标准的宣贯和培训工作,使各岗位人员熟悉掌握相关标准;
3、深入贯彻落实标准化服务工作,推进标准的实施(___年___月至___年___月)
(1)采取必要的措施、提供标准实施的必要条件,推进旅游服务标准的实施加强旅游服务品牌的建设;
3、通过积极开展“以标准提升服务质量”的行动,达到管理有序,职责明确,行为规范,服务优秀的目标,使顾客满意度达到___%以上。提升企业在旅___业中的影响,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三、工作步骤和阶段目标
(一)试点启动阶段(___年___月—___年___月)
1、建立健全标准化机构(___年___月)
成立___旅行社有限公司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公司各部门及营业部配备兼职标准化工作人员。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范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现代化,提高管理和服务的水平,有效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能和质量,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
第三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遵循科学、公正、高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提高管理和服务的规范化水平。
第四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坚持市场导向,依法依规进行,加强行业协作,充分发挥各方力量,促进管理和服务的全面协同和协调发展。
第五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注重创新,推动科技与管理的深度融合,提升管理和服务能力和水平。
第六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加强监督和评估,建立健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确保管理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第七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注重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综合能力。
第八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注重社会参与,倡导广泛参与和共建共享的理念,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管理和服务现代化的合力。
第二章综合标准化试点任务第九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任务包括:制定适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的标准;推进标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执行;完善标准制定、修订、审核和发布的程序和机制。
第十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重点领域包括:社会治安管理、社区服务、公共交通、环境保护、文化体育、教育医疗等。
第十一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逐步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模式。
第三章资源保障与运行机制第十二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资源保障应建立健全专门的经费保障机制,充分保障试点工作的推进和运行。
第十三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运行机制应建立健全,形成统一领导、协调推进、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
第四章标准制定与修订第十四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应由有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组织开展,依法依规进行。
第十五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标准制定和修订应充分调研和论证,广泛征求专家和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
第十六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标准制定和修订应坚持科学性、规范性、可操作性原则,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023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2023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进一步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改革创新,加强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需求,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服务内容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的试点工作。
第三条综合标准化试点目标是建立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体系,提供更好的服务,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第四条综合标准化试点应当坚持科学、民主、公开、透明的原则,注重依法依规,注重实际情况,注重群众需求,注重改革创新,注重促进一流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第二章试点范围第五条综合标准化试点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社会管理:包括社区管理、居民自治、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二)公共服务:包括教育、医疗、就业、住房、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服务。
第六条综合标准化试点范围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扩大,具体范围由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三章试点内容第七条综合标准化试点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制定和完善管理和服务标准:通过制定和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管理和服务标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按照标准进行,提高效率。
(二)建立和完善评估和监督机制: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评估和监督机制,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项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加强人员培训和队伍建设:加大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管理和服务队伍。
(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五)创新机制和模式: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创新,探索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管理和服务机制和模式,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
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一、背景介绍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是指国家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国家社会发展和进步。
二、标准化的重要性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政府责任能力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三、标准化的内容范围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政务服务标准化、社区管理标准化、公共安全标准化、公共卫生标准化、文化体育标准化等。
四、标准化对社会的影响(一)促进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通过标准化,可以实现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提高社会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从而促进社会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二)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的实施,可以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各项公共服务的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三)强化政府责任和能力建设标准化有助于强化政府责任和能力建设,加强政府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监督和指导,提高政府运行的效能和效率。
五、对个人的启示对于我个人而言,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的实施,意味着更加规范化的公共服务,更加科学化的社会管理,这将为我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的公共服务,并推动社会的稳定和和谐发展。
六、总结回顾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它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升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通过标准化,可以增强政府公共服务的可持续性和公平性,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个人观点和理解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它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工程。
希望我国在推动标准化工作的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民群众的真实需求,真正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
2023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2023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总则为了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提升,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细则。
第二节定义1. 社会管理:指为维护社会的稳定和秩序,促进社会公正、公平、公开,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提供公众服务的各种行为和活动。
2. 公共服务:指由政府部门提供的与公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教育、医疗、交通、安全、环境等领域。
第二章试点范围和试点单位第一节试点范围2023年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范围为全国范围。
第二节试点单位试点单位包括社会管理机构、公共服务机构以及其他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的机构。
试点单位应当根据本细则的要求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标准化管理制度。
第三章试点内容和标准第一节试点内容试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社会管理工作流程、服务标准、考核评估等方面。
第二节试点标准试点单位应当制定适用于自身实际情况的标准,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有效性。
试点标准应当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1. 社会管理工作流程标准:包括案件受理、调查取证、审理裁决等工作流程的规范。
2. 公共服务标准:包括服务质量、服务态度、服务效率等细节要求。
3. 考核评估标准:包括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绩效的定量和定性评估标准。
第四章试点实施和监督第一节试点实施试点单位应当按照本细则的要求,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试点实施方案应包括试点范围、试点内容、试点标准、实施步骤和时间表等内容。
第二节试点监督试点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试点监督机制,加强对试点实施过程的监督和评估。
试点监督机构应当定期对试点单位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五章试点成效评估和总结推广第一节试点成效评估试点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对试点成效进行评估,包括但不限于试点单位的组织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社会满意度提高等方面。
第二节总结推广试点单位应当对试点工作进行总结,形成经验和教训,并及时向社会公开。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三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是国家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对于确保社会的平稳运行和公共利益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我国开展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下面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主要内容。
一、试点范围试点范围包括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涵盖公共安全、社区管理、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交通运输、住房与城乡建设等方面。
二、试点目标通过试点工作,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向法治化、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
三、试点内容1.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明确试点工作的标准体系框架和主要内容。
2.编制和修订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相关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包括制定公共安全风险防控、社会治安管理、社区服务、矛盾纠纷调处等方面的标准。
3.制定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规范,明确试点工作的组织管理、推进机制和工作流程。
4.开展标准化宣传教育,加强标准化知识培训,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从业人员的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5.加强标准应用与监督,对试点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检查和评估,推动标准化工作在实际应用中发挥作用。
四、试点城市试点城市由国家统一确定,涵盖各地域、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以确保试点工作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五、试点工作组织1.国家相关部门成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组,负责试点工作的组织协调、标准制定和推广应用等工作。
2.各试点城市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试点工作的整体协调、组织实施和成果评估等工作。
3.试点城市建立标准化试点工作机构,担负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和推进工作。
六、试点工作推进1.制定试点工作计划,明确试点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2.组织编制和修订相关标准,完善标准体系。
3.开展标准化宣传教育,提升标准化意识和能力。
4.建立标准应用与监督机制,对试点城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机构进行标准化检查和评估。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争取省级人民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和为试点的保证单位或者承担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九条试点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具有明确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二)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及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标准化意识;
(三)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服务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事故,未受到相关部门的通报批评、行政处分,以及被媒体曝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
第十二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对试点申请进行统一审核,确定后以省级联席办公室名义上报部级联席办公室,同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省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部级联席办公室统一受理试点申请。收到省级联席办公室报送的申请后,应当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并协商一致的,由部级联席办公室下达试点建设任务,也可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合下达试点建设任务。
第三章 试点的条件、申请与受理
第八条试点单位原则上应当是具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或者组织。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依法承担对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规范与协调等职能的机构或者组织,以及由政府主导、具有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要求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机构或者组织。
(二)收集和制定相关标准。试点单位应当围绕公众需求,结合实际,确定标准化对象。收集并实施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无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试点单位内部标准;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准则化试点要求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准则化试点要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准则化试点要求是指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的一种尝试。
它的实施旨在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公平性和公正性,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好管理、好服务的需求。
下面,我将从试点范围、试点内容和试点目标三个方面阐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准则化试点要求。
其次,试点内容。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准则化试点要求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和完善管理和服务的基本准则。
基本准则包括法律法规、规章制度、行业标准等,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相关工作进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
二是建立和优化管理和服务的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包括绩效评价指标、重点指标、考核指标等,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效率和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三是完善管理和服务的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包括组织机构、职责分工、权责清晰等,明确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工作程序和责任。
四是加强管理和服务的监督和评估。
监督和评估包括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社会监督等,加强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公正、公平、透明。
最后,试点目标。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准则化试点要求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
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减少冗余、浪费和不必要的环节,提高工作效率,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二是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通过建立公平、公正的制度和机制,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消除不合理的差别待遇,真正做到公平公正。
三是提高政府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机构建设、完善管理制度,提高政府管理水平,增强政府的管理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
四是满足人民群众对好管理、好服务的需求。
通过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活品质的提升需求。
总而言之,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准则化试点要求的实施,对于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公平性和公正性,提升政府管理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好管理、好服务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范本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推进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法规编纂工作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第三条在试点工作中应将规范化和标准化作为主要手段,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规范要求,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第四条试点地区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工作,应当遵循政府主导、市场导向、社会参与的原则,注重整体推动、分类实施。
第五条试点地区应当建立健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的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
第六条试点地区应当加强标准制定、实施和监督检查等基础工作的能力建设。
第二章综合管理标准第七条试点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社会管理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
第八条综合管理标准主要包括政府行为标准、社会组织管理标准、社区管理标准等。
第九条政府行为标准应当包括政府机构的设置、行政职能、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流程、服务质量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条社会组织管理标准应当包括社会组织的设立、组织活动、资金管理、会员管理、宣传工作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一条社区管理标准应当包括社区的基本功能、社区服务设施、社区管理人员、社区居民参与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章公共服务标准第十二条试点地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
第十三条公共服务标准主要包括教育服务标准、医疗服务标准、社会保障服务标准等。
第十四条教育服务标准应当包括学校设施、教学设备、教学质量、师资队伍、学生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五条医疗服务标准应当包括医疗机构的设施、设备、服务流程、医疗质量、医务人员队伍等方面的要求。
第十六条社会保障服务标准应当包括社会保障的类型、范围、补贴标准、资金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第四章标准制定和实施第十七条试点地区应当建立标准制定的组织机构和工作程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标准的制定和修订。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是指针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对试点工作进行具体规范和细化的文件。
其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标准化,提高服务质量。
以下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一些主要内容:
1.试点范围:确定试点的领域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社区管理、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医疗卫生、教育等。
2.试点机构:确定试点机构,负责试点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3.试点标准:制定相应的试点标准,包括服务流程、服务质量、安全要求等。
4.试点评估:制定评估方法和指标,对试点工作进行定期评估,确保试点工作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5.推广应用:根据试点效果和经验,总结推广适用的管理模式和标准,加强对相关领域的标准化工作。
6.保障措施:明确相应的保障措施,包括资源投入、人员培训等,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实施细则的一些基本内容,通过制定和执行这些细则,可以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规范化水平,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第 1 页共 1 页。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发挥标准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培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织,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开展以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公众满意度高为目标,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性活动。
第三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四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负责审核、确定试点。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部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发布试点征集、下达试点任务、开展试点监督、确认试点评估结果等相关事宜。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省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辖区内标准化试点的征集、初核、上报、评估等相关管理事宜。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争取省级人民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试点建设。
试点所在区域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为试点的保证单位或者承担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试点工作应当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自愿申报、有序实施的总体要求开展。
第七条试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与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需求相结合;(二)与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服务提供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相结合;(三)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细则(试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我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发挥标准化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作用,推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的有序开展,培育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根据有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所称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是指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织,采用综合标准化方法,开展以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为主要内容,以实现管理规范、服务质量良好、公众满意度高为目标,促进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探索性活动。
第三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部署,制定试点工作相关方针政策、编制规划和计划、组织和协调相关工作。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具体实施。
第四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负责审核、确定试点。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部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发布试点征集、下达试点任务、开展试点监督、确认试点评估结果等相关事宜。
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有关部门建立省级联席会议制度,并设立省级联席会议办公室(下称省级联席办公室),具体承担辖区内标准化试点的征集、初核、上报、评估等相关管理事宜。
第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当联合有关部门共同争取省级人民政府对试点工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推动试点建设。
试点所在区域的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作为试点的保证单位或者承担单位,根据实际需要成立试点工作领导小组。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试点工作应当按照政府推动、部门联合、自愿申报、有序实施的总体要求开展。
第七条试点工作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与创新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建设服务型政府需求相结合;(二)与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服务质量,维护服务提供者和公众的合法权益相结合;(三)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相结合。
第三章试点的条件、申请与受理第八条试点单位原则上应当是具有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的机构或者组织。
主要包括政府主导、依法承担对社会事务和社会生活进行管理、规范与协调等职能的机构或者组织,以及由政府主导、具有提供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旨在保障全体公民生存和发展基本要求等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物品的机构或者组织。
第九条试点单位应当具备下列基本条件:(一)具有明确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二)具有一定的标准化工作基础,有标准化管理机构及专兼职标准化人员,主要负责人具有较强的标准化意识;(三)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服务质量、安全、环境保护等事故,未受到相关部门的通报批评、行政处分,以及被媒体曝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四)所在地政府重视标准化工作,能够为试点创建提供政策、资金及其他支持。
第十条自愿申请试点的单位应当填写《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申请书》(见附件1)。
经试点承担单位、参加单位、保证单位、业务指导单位及管理单位同意后报送。
第十一条试点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推荐,经审查符合规定的,提交省级联席办公室。
第十二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对试点申请进行统一审核,确定后以省级联席办公室名义上报部级联席办公室,同时抄送省级人民政府。
省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部级联席办公室统一受理试点申请。
收到省级联席办公室报送的申请后,应当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审核,对符合要求并协商一致的,由部级联席办公室下达试点建设任务,也可以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合下达试点建设任务。
第四章试点的实施第十四条试点工作应当达到下列主要目标:(一)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各个环节标准齐全;(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标准得到有效实施,服务行为规范,服务对象满意度提升;(三)树立具有典型特点与优势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形象。
第十五条试点工作主要任务:(一)建立健全标准体系或者标准综合体。
试点单位应当根据服务提供的实际需要,对规范社会管理或者公共服务行为构建科学合理、层次分明、满足需要的标准体系框架,编制标准明细表,并确保标准体系在组织内部有效运行;(二)收集和制定相关标准。
试点单位应当围绕公众需求,结合实际,确定标准化对象。
收集并实施现行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
无相应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应当制定试点单位内部标准;(三)开展标准的宣传培训。
试点单位应当开展标准化基本理论和标准化专业知识培训,提高管理过程和服务过程标准化意识,使全员了解、熟悉并掌握标准要求,增强执行标准的自觉性;(四)组织标准实施。
试点单位应当对各领域、各环节的标准均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纳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的标准得到有效实施;(五)开展标准实施评价。
试点单位应当建立标准实施情况的检查、考核机制,定期组织内部检查和自我评价,提升管理和服务的标准化水平;(六)制定持续改进措施。
试点单位应当建立持续改进的工作机制,定期总结试点方法、经验,并推广应用。
针对标准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完善;(七)创建品牌。
试点单位应当争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标准化品牌;(八)实施记录归档。
试点单位应当将相关档案及时归档,并明确保存时限。
第十六条试点单位应当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创建工作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协调、统一实施,具体承担以下工作任务:(一)组织编制试点实施方案,确定试点工作具体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二)协调部门分工,分解目标和任务,督促任务落实;(三)总结各阶段工作。
第五章试点的评估第十七条试点评估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组织,部级联席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
具体评估工作委托试点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相关部门共同开展,省级联席办公室承担日常工作。
第十八条试点创建工作期限一般为2至3年。
试点建设中期,部级联席办公室适时组织相关成员开展中期评估。
试点期满前3个月,试点单位应当按照试点目标和任务进行自查,自查合格的,可以提出评估申请,并填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评估申请表》(见附件2),同时提交总结报告。
总结报告内容包括组织管理、标准体系建设、标准实施应用、任务完成情况和试点效果等。
省级联席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确定评估方案后报部级联席办公室。
省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务院相关行政主管部门。
试点单位标准体系创建并运行未满半年的不得提出评估申请。
第十九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相关成员单位成立评估组开展试点评估工作。
评估组成员一般为5至7人,由标准化、有关行业专家和管理人员组成。
其中标准化专家不少于评估组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一。
评估专家可以从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专家库中随机选取。
第二十条评估组应当依据评估方案,对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评估计分表,对试点单位进行现场考核评估。
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评估计分表另行制定。
第二十一条现场考核评估应当按照下列程序进行:(一)宣布评估组成员、评估程序及有关事宜;(二)听取试点单位工作汇报;(三)查阅相应的文件、记录、标准文本等资料;(四)考核现场;(五)随机调查公众满意程度;(六)对照评估计分表进行测评;(七)形成考核评估结论;(八)向试点单位通报评估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
第二十二条现场考核评估结束后,评估组向省级联席办公室和相关成员单位提交试点评估报告(见附件3)。
第二十三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对试点评估结果进行确认,并报部级联席办公室。
报送材料一式2份,包括报送公函,每个试点的评估申请表、试点总结报告和试点评估报告。
省级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可以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务院有关行政主管部门。
部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对省级联席办公室报送的试点评估结果进行审核,经协商一致后共同确认评估结果。
对评估合格的试点单位,由部级联席办公室发文公布试点合格单位名单,或者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国务院相关部门联合发文公布试点合格单位名单,合格结果有效期3年。
对评估不合格的试点单位,部级联席办公室应当责令限期6个月整改,整改结束后重新申请评估。
仍未通过评估的,撤销其试点资格。
第二十四条试点单位在创建试点期间发生重大服务质量、安全、环保等事故,或者受到通报批评、行政处分,以及被媒体曝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应当终止其试点任务。
第六章试点的管理第二十五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加强对试点工作的过程管理,指导试点单位按照有关要求推动试点的有效实施。
部级联席办公室组织相关成员单位可以适时派出观察员,督导试点进度和质量。
第二十六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对试点合格单位跟踪考核,发现不符合标准或者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并报部级联席办公室。
部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进行审核,视情节分别做出书面警告、通报批评或者撤销合格的处理。
经撤销合格的单位,两年内不得重新申请试点。
第二十七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总结试点成果,宣传推广标准体系建设及标准实施等经验,并向部级联席办公室及其成员单位提出工作建议和意见。
第二十八条部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建立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专家库,为试点项目审查、试点评估和复审等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专家可以从标准化管理部门、标准化科研单位、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相关行业中遴选。
专家一般应当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和高级以上技术职称,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并且从事标准化或者相关业务工作5年以上。
第七章试点的复查第二十九条复查工作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联合国务院有关部门统一部署,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与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
第三十条复查对象是试点合格且有效期届满的单位。
第三十一条复查工作应当实行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
第三十二条试点合格单位在合格有效期届满前3个月,可以向所在地的省级联席办公室提出复查申请,并提交《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复查自检报告》(见附件4)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复查申请表》(见附件5)。
逾期不提交的视为自动放弃。
第三十三条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组织成员单位对提交申请的试点单位进行复查,并在3个月内完成复查工作。
第三十四条复查工作应当按下列步骤进行,时间为1至2天:(一)成立复查专家组。
省级联席办公室应当组织成员单位成立复查专家组,成员一般为5至7名,由标准化、相关专业领域的技术专家以及管理人员组成,可以从国家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工作专家库中随机选取;(二)申请材料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