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合集下载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5篇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5篇

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5篇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顺利进行,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

方案要怎么制定呢下面是由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5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实施方案1一、背景如果把班级比作容器的话,那么学生就像水,在不同的容器里,会被塑造成不同的模样。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构建富有个性的班级文化是本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

班级文化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一定的形式融会到班级集体同学的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中,形成一种良好的自觉的行为习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行为。

一直以来我校秉承着区里小班化建设的精神,版班级文化建设作为其中一项主要内容,来营造浓厚的班级人文气氛,努力创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既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又能育新人的班级文化体系,建设富有特色的和谐班级。

二、总体目标班级文化建设的目标是让班集体成为具有鲜明文化特色、浓郁文化氛围、优秀文化精神的文化组织。

以优秀的班级文化凝聚人心、规范言行、引导成长、促进发展。

让班级充满青春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暖的家是我们班一个努力方向。

三、班级文化建设基本条件1、班级整体面貌好。

比如大课间的广播操的集队、进场、做操、退场的精神面貌。

学生平时上课的精神状态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班级日常管理较好。

班级每个小朋友都能自己约束自己,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卫生整洁,无人乱丢垃圾;桌椅、讲台、墙壁无乱画迹象。

3、班级有读书角和一定量的书刊,学生读书气氛浓;4、班级文化主题鲜明有特色,受大多数学生喜欢,可持续发展。

四、基本原则室内布置应本着清新、简洁、明快、教育性强的原则进行,学生课余文化活动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根据学校实际,结合时代特点和形势需要,发挥班级文化建设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整体素质。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摘要】:孩子是有自我发展的潜力的,我们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自我成长。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所以,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本文阐述了:作为班主任,我通过一些方式来激发学生自主管理。

【关键字】:班级学生自主管理目标班干部全员管理竞争监督班级是学校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作为班主任要明确一个观念: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小主人,孩子是有自我发展的潜力的,我们要相信学生自己有足够的能力自我成长。

所以,班级管理不应是老师约束学生,而是教会学生自己管理自己。

由此,才会有真正的管理,才有助于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全面素质。

我认为科学的管理班级应该依靠班级的主人——学生。

学生要早日成才,首先要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

在日常管理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那班级工作就会有条不紊。

学生自主管理,是在班主任的引导下,以班级为单位,面向全班小学生,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方法。

它突出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减轻班主任的负担,肯定学生的能力,并能达到和谐满意的教育效果。

在实行学生自主管理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自我管理。

一、制定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1.共同确定奋斗目标、制定计划,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感每学期开始首先组织班委讨论本学期学校的工作计划,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确定奋斗目标,依据目标制定班级工作计划,然后在班会上,组织全体同学讨论。

目标给人的心理效应是:“这是我自己制定的目标,我要尽可能地完成。

”因此具体化和可操作性的目标是全班学生协商交流而制定的,而不是班主任包办代替,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更加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自爱,更积极、主动参与班级的管理,自觉遵守校规校纪、《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更具有义务感和责任感。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

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观后感篇一叶澜教授有四句话: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这四句话是新基础教育实验的灵魂。

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学科知识,还要具有专业技能。

因此,加快自身学习的速度,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思维、新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在总结和反思中提升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知识与能力水平同步的研究型教师是目前所要努力的。

作为一名新加入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教师,在学习“新基础教育”教学理念同时,要学会摸索应用于所带班级,在教学中对教材要认真分析,认真设计每一节课,尝试课堂创新改革,将“生活化、情境化”的课堂教学理念体现在课堂上,充分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重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情感培养。

同时要注重及时对每节课进行反思,认真分析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个有心人,随时记录教学感想、教学体会,学习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归纳教学中的闪光点,以利于解决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论文的撰写。

此外,要学会用教育理论武装自己。

坚持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从中汲取,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教育水平,做一个有思想的新形势下的教师。

在听一些课后反观自身,开放性不够是我的教学所存在的较大的问题。

在教的过程中,无法从“教结构”放开到“用结构”,少有以开放性的问题,来激活课堂,让学生有多个答案,多位思考,在生成的资源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

尤其是在综合练习中,开放性的操练尤为必要。

在教学中,有时我也会出现对课堂目标的理解不够准确,以至教师的核心目标不明晰,在下面的过程中也不能达到准确分解的问题,尤其是在教学内容较难,较散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全堂缺少主话题的串联,有了老师的给予,却少了学生的体悟,没有达到在同一主题下渗透句型的目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气息”是叶澜教授“新教育基础”改革的核心部分和精华内容,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

转瞬间,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至今已有十余年之久。

不忘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要求是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自主探究。

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自主探究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才能掌握数学技能和方法。

我是经历了课改,见证课改的乡村中年教师,算有一些自己的心得。

课改下,专家学者一直在呼吁:把课堂还给学生。

可见这是老生重弹而又重要的环节。

显然,把课堂还给学生不是一句简单的空口号,而是一段用心努力的改进过程。

尤其是对于山区小学的中年教师,鉴于多数是接受“填鸭式”教学的过来人,所以,在授课时也习惯沿袭着过去老一辈的方式。

因此,在农村小学贯彻落实新课改的精神,确实不容易。

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更多的指导。

有心,事竟成。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和建议: 一、转变自身的观念,巧妙指导要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作为教师首先要从自身的观念反思。

新课改以来,不少教师也注意到了在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但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一讲到定义、计算、及注意点,老师便又容易犯老毛病,一味地由自己讲解。

教师需意识到教学过程是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不管讲授内容复杂与否都不能忽略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中,我们应尝试性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教学的活动,让学生上台讲解小知识点或者开放性习题等,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中尽情地展示自我,释放自我。

记得有一次,我在教学《商不变的性质》时,引导学生从上到下观察15÷3=5 150÷30=5 1500÷300=5这组算式的被除数、除数各是怎样变化的?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经过学生一段时间的讨论后,我发现班里学习成绩较差、课上从不举手发言的李霞同学把手举了起来。

我见到后,高兴地把她叫了起来,但她却站在那里支吾了半天也没说出一个字。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

以生为本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坚持以人为本,最重要和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人成才。

老师关心学生更多地需要教育智慧,而关心学习则取决定于老师的知识储备,一位合格的老师,尤其是一位优秀的老师,既要有知识储备,更要有教育智慧,对我们的教育对象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新课程理论告诉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这其实就是在告诉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而学习只是成长中的一个部分。

关注学生是整体,是一个鲜活的生命,而关注学习是部分,关注学生与关注学习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我们往往是抓住了部分而忽视了整体,结果还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得不偿失。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注意了我的每一个教育细节,我试着走进学生的内心,试着与他们交朋友,试着不再把所谓的学习,成绩挂在口头上,渐渐地我发觉,当我不再特别强调学习的时候,好象学生无形中已经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

我常常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课堂上,老师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而在课外就要好交流得多呢?那些所谓的顽皮学生,课堂上他们常常让你下不了台,可是到了外面常常对老师很客气。

关心学生包括关心学习,因为学生的天职是学习,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可以不关心学生学习,我的观点是直接关心与间接关心相结合。

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都有压力,学生有来自学习的压力,老师有来自教学的压力,老师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学生来完成的,所以对于课堂上学生出现的问题,有时候根本来不及分析,于是就在教学的指挥棒下直接采取了措施,而这种措施反过来,又给学生造成了巨大的学习压力,让学生感觉到课堂上必须小心翼翼才行,有时被迫还在装模作样。

抽象的学习与具体的学生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抽象的学习要通过具体的学生体现出来,而具体的学生往往又要通过抽象的学习得到证实。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

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观观点一:四个还给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带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焕发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观点二:以人为本“新基础教育”最关心的是人。

它改变一个人,改变他头脑中的观念,改变他的教学行为、教学思想,结果是教师更新了,课堂更新了。

在这过程中,教师有一种探索精神,有一种自我超越精神。

观点三:服务目标“新基础教育”并不是为最好的学生准备一项改革方略,而是为了所有愿意改变自己,愿意实现更好发展,愿意完善自己的教育群体服务的。

观点四:生态教育“新基础教育”并不是要强扭什么,而是要使原本就因生命存在而充满内在生机的教育。

从被传统教育弊端造成的“沙漠状态”重新转回到“绿洲”的本真状态。

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是教育的“生态工程”,是教育的返朴归真。

观点五:教育的意义在一定意义上看,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通过人的生命、为了提高人的生命的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体现生命关怀的一项事业。

观点六:课堂的意义课堂教学对教师而言,不只是为了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的体现和自身发展的组成。

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生活的教师,都不应该轻视作为生命实践组成的课堂教学,由此而激发起自发地上好每一节课,使每一节课都能得到生命满足的愿望,积极地投入教育改革。

观点七:教师的智慧教师的创造才能、主导作用,正是在处理这些活的情景中得到发挥,这些活的情景向教师的提出一系列的挑战:当学生精神不振时,你能否让他们振作?当学生们过度兴奋时,你能否使他们归于平静?当学生茫无头无绪时,你能否给他们以启迪?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唤起他们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听出学生回答中的创造?你能否觉察出学生细微的进步和变化?你能否让学生自己明白错误?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到关注?你能否让学生觉得你的精神脉搏与他们一起欢跳?你能否让学生的争论擦出思维的火花?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的欢愉、发现的惊喜?观点八:教师的作用的发挥教学过程的真实推进及最终结果,更多由课的具体进行状态以及教师当时处理的问题的方式决定的。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里,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把课堂还给学生》心得体会1“把课堂还给学生”的核心是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研究,针对当前基础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发展需要,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

无疑“把课堂还给学生”是叶澜教授新基础教育理论中的核心部分,是新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趋势和重要原则。

下面我以我校数学老师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为例,发掘丁老师的课堂还给了学生什么?(1)还学生时间,尤其还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充分交流的时间。

以前的课堂教学,教师对时间的控制较多,一节课二三十分钟都唱主角,或眉飞色舞的讲述,或口惹悬河的阐发,学生全成了听众,很少有充足的时间自己动口、动脑、动心、动情、动手;新课改后,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思考、交流、讨论和发表个人见解。

要求教师营造出浓郁的课堂人文气氛,重视培养学生能力。

丁老师上的一节《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复习课在基本训练阶段,教师创设情境,(出示图画:3盘桃,每盘6个)教师没有越俎代庖,没有进行琐碎的提问:譬如有几盘桃?每盘几个?一共有几个?怎样连起来编出用乘除法计算的实际问题……而是大胆放手,让学生看图说话,自由发挥,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宽松思维环境中,从数学的角度很快找出了图中提供的数学信息,并顺利编出了三道分别用乘除法解决的实际问题,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且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即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或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何把课堂“还”给学生过去传统的课堂以教师、书本为中心,不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压抑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束缚了学生的发展,新课改后的教育不再是灌输式的教育,要给学生一个初试羽翼的天空,而不是囚禁心灵的场所。

因此,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焕发的活力,让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展现的地方,成为学生个性释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家园。

怎样把课堂“还”给学生,不仅仅需要理念上的认识和准备,还需要具体真实的实践操作。

1.备课有预谋要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教师在备课中要有“预谋”,也就是说在备课中,要提前想到在哪个环节想让学生充分的展示,学生可能说出哪些答案,对于学生的这些答案老师怎样与学生互动交流,想最终达成什么样的效果。

学生的思想是开放的,可能会说一些异想天开的答案,所以特别是对于那些开放性的题目,还要做好如果招架不住的准备,怎么准备,准备什么,都需要老师去琢磨。

2.课堂需引导上课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要及时隐身,适时现身。

教师在设计教学的时候,大可蹲下来,设身自己是学生,改传统的以“教”为核心的教学设计为以“学”为核心的教学模式。

要让课堂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必须要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自主意识、自主思维、自主学习。

在这个目标下,首要的是必须结合学科特点,让学生明白学什么,怎样学,为什么学。

只有先有了一定的规矩,方圆也就画成了一半,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学习程序、学习方法、学习要求上进行预先指导,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学习规程进行基本的训练和初步的实践,进而再通过自己的新的认知时间来循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教师要点评不要简单地肯定和否定,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需要有自己的教学语言,可是有一种语言很多人善于说:“对”或者“不对”,总是急于肯定学生的回答,特别是学生的答案正是教师预想中答案的时候,老师要学会稳住自己,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要急于任何正面的肯定,更不能做定性的评价。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

多少年以来,我一直在想,要怎样做,我这个班主任才能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通过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通过近几个学期的实践,确实有了不少收获,现与大家分享。

一、活动中促使学生尽快成长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

于是我班开始了每天的“321”活动,“3”指上午第一节课前,按学号每天一人3分钟讲故事活动,“2”指下午上课前2分钟的练字时间,“1”指下午课外活动最后1分钟的个人跳绳比赛。

活动刚开始,麻烦就来了,本来安排好的按学号讲故事活动,第一个学生就使我大失所望,竟然没有准备。

(事后听原来的老师说此学生从没在众人面前单独讲过话,原来的老师对他的要求也是特殊的),本想按学号进行给每名学生平等的机会,这样看来是不行的。

于是,立即改变方法,先从优秀学生开始。

一周以后问题又出现了,班长悄悄告诉我说:“老师,多数学生感觉,早晨的时间这么好,不能让一人当主角,其他学生当听众,”仔细一想也是,于是结合大家提议,把此项活动改为朗诵与读英语相结合,每天2-3人(挑选优秀学生)领读英语与语文,至今效果很好。

再就是每天下午最后1分钟的跳绳比赛,好是好,但每天带跳绳来上学,又给学生本来并不轻松的书包增加了一份负担,于是改为回家后自己练习,到校后把结果报记录人,每周三进行集体比赛,这样学生们都憋足了劲锻炼,我想这样天天进行下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促进整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还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创造更多学生可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思、所想,对待一切也就多一份从容、自信与责任。

二、人人有岗位激活每一颗心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只有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来关心集体的利益,班级才会不断完善起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把课堂还给学生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陶行知先生提出“儿童应该是快乐的,敲碎儿童的地狱,创造儿童的乐园;要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嘴、空间、时间”等方面的教育思想,正是针对当前和以前教育在学校实践中存在的忽视青少年多方面成长,忽视生命存在,忽视甚至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弊端的情况下提出的。

教育对生命的漠视,对人文关怀的旁落,实际上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扭曲。

以往的教育漠视了人的体验,忽略了生命的需求,太看重生命以外的东西了,没有把“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在某种程度上说,淡漠了对生命激情的需要,淡漠了对人的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对人的情感和人格的陶冶,对人的批评和民主精神的培养,对人的生命和环境的热爱。

在教学中我们不得不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教师少讲、不讲并不能说明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同时也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促进者。

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在课上少讲、不讲,任由学生发表见解,就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果一味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而忽视教师的主导,就会使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迷失方向。

因此,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千万不可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必须会讲、精讲。

学生只有在教师的精心设计、统筹安排下,才能有目标、有重点地学习新知识。

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模糊不清的东西给以明晰,对学生产生的错误予以纠正。

在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教师要密切注意他们的表情变化和思想动态,该肯定就肯定,该讲解就讲解,特别是学生不懂的地方就绝不能不讲。

2、合作学习流于形式为了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竞赛法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

感悟新基础教育的魅力

感悟新基础教育的魅力

今朝风日好——感悟新基础教育的魅力华东师大的叶澜教授是新基础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倡导者和引领者。

一直以来对大师有崇敬之心。

这次国培由叶澜教授所在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承担,很多教授作为团队成员亲身实践带给我们的精彩报告让我们收获良多,而安排对闵行四中的考察更让我深切感受到新基础教育的强大影响力和魅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闵行四中是全国新基础教育的基地校,学校有40年办学历史,曾经历过2次分别与七中、八中的合并,教师来自三所学校,严重超编;生源不好,外来务工子女较多;学生基础差,家庭教育薄弱。

按现任屠红伟校长的话讲这绝对是一所草根学校。

但自1999年参加新基础教育研究和实验以来,在叶澜教授的指导下,屠校长和她的团队把关注人的生命成长和学校的整体转型作为学校规划的最基本构成,经过近十年的探索,砺志健身自育自强的校园文化凸显,办学效益不断提升,逐步成长为有特色的上海新优质学校。

应该说这所学校与我们大多数学校的很多情况很相似,因此示范性强,学校管理及领导变革、教学变革及教师发展、学生工作变革及学生发展等方面都有很多值得学习和借鉴之处。

走进校园,你会感觉一片绿意袭来,校园环境雅致,绿树成荫,占地面积近80亩,运动场地开阔,除有标准的田径场和篮球场地外,还有两个标准棒球场地。

学校早期以棒球运动为突破口,发扬拚命追击,死缠到底的棒球精神,提升人气,凝聚人心,成为上海棒垒球项目特色学校。

我想,这种精神也彰显了闵行四中人不服输不言败的胆识和勇气。

人有时是需要一些精神的,而精神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特别是屠红伟校长,一位有事业心有思想的干练女校长,抢抓机遇,主动申请加入新基础教育实验,带领团队以自育文化引领学校优质发展,努力践行新基础教育成事成人,主动发展,生命自觉的理念。

把班级还给学生

把班级还给学生

把班级还给学生摘要:新课标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班级中成长”。

作为一名班主任,力求“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

关键词:班级;学生;教育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1班级建设是相对复杂的一个过程,学生能更加积极参与班级活动,能在活动中和课堂上主动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与学生关系融洽,学生喜欢跟老师说出自己的心里话;部分学生能够自主设计和主持班级主题活动和班会,在活动中发扬主人翁精神;班级环境布置生动活泼、新颖,各具特色;学生精神状态大为改观,经常呈现的是愉快轻松的心情。

下面我就对班级建设这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看法:一、给学生广阔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活动(一)创造良好班级环境,主动参与班级管理要在班级为学生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尊重理解他们,宽厚真诚对待他们,鼓励他们独立思考,敢想敢说,质疑问难,有自己的见地。

在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做到三个“大”,即发言大胆,说话大声,态度大方;四个“于”,即乐于读说,勤于思考,善于质疑,长于评论。

让学生在恬静而紧张,宽松而热烈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的意愿,按自由选择活动的形式,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和积极的发展,如争创作业之星、阅读之星、书法之星、跳绳之星、小作家之星、小画家之星、礼仪之星等,同时粘贴各种奖章。

不对学生进行横向比较,注重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

使班内不再是几颗耀眼的星星在闪烁,而是形成群星灿烂的美景。

真正使班级充满生长气息。

又如:开展班级主题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来表现主题,能画的布置黑板报,能唱的唱首歌,能跳的跳个舞,能讲的讲一个故事,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表现和发挥自己的才能,班主任要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参与机会,使良好的参与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素质。

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现在的学生有着浓厚的参与意识,渴望班主任能给他们参与管理的机会,于是,我大胆放权,让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参与班级管理活动,时时处处体现对学生的最大尊重,有意识地锻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及参与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班级文化建设之我见众所周知,在中学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都是通过学校最基本的活动单位——班级进行的,班级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途径,归根到底也是一种文化。

如果我们能用文化的理念统领班级工作,用文化的氛围来薰染学生,用文化的互动来影响学生,最终使学生养成一定的文化素养,实现学生素质的提高,无疑是一种教育上的创新。

下面本人就谈谈对班级文化建设的粗浅认识,以求教于同仁。

一、“班级文化”概念的理解及建设的基本策略我们所说的班级文化是指依托并通过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文化现象,它的形态包括以教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物质文化,以班级组织与规章制度为内容的班级制度文化和以班风、学风为主要内容的班级精神文化。

首先,班级的物质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通过对所在班级教室环境的布置。

教室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空间,教室环境的状况,影响着学生的情绪。

这就要求班级必须是窗明几净的,地上没有纸屑。

同时,除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栏”、“光荣榜”等以外,还要有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规范的班级公约、班级一日生活常规以及陶冶情操的名言警句和富有特色的班级口号,从多方面赋予班级环境一定色彩和教育意识,增强环境育人的功能,使班级文化如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老师一样起着无声的教育作用。

其次,中学班级的制度文化建设,其主要内容是根据中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对中学生的德育要求,具体制定班的班规,以便具体实施对本班学生的常规管理和德育考核,同时建立一套制衡和监督的机制。

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行为的内在尺度,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

因此,我们在制定班级规章制度时,不仅要注意制度本身的科学完善,还要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制度,不断赋予制度以文化色彩。

如: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应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使之真正实现具体规定与培养目标和谐统一。

这样才有助于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的共同发挥。

教育教学经典语录

教育教学经典语录

教育教学经典语录1、最好的教育,是老师以最短的时间,给学生以启发和引导;最好的课堂,是学生学习行为积极、知识快乐产生。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老师,让教育充满智慧的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3、应试教育的“满堂灌”教学模式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使学生的课堂学习成为毫无兴趣的“知识拷贝”。

4、高效课堂使学生动起来了,课堂活起来了,效率高起来了。

5、“高效课堂”的宗旨是让孩子们树立自信,快乐学习。

自学能力、质疑能力、展示能力、评价能力、讨论交流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的培养是“高效课堂”的基本要求。

6、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7、课不够,课件凑。

8、教案成了‘看不见的手’,支配着教师与学生。

教师是主角,好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只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和观众。

”9、原本作为主角的老师开始忌讳讲了,甚至有人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新课改的标志。

尤其是在公开课上,老师们谈讲色变,他们担心背上“填鸭式”和“满堂灌”的黑锅,于是绞尽脑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形式。

10、新课改把老师定位为乐队中的第一小提琴手,如果现在‘平等中的首席’都不演奏了,这个乐队还有谱么?11、如果思想走不动了,教师成长的路就不会延伸太远。

12、公开课上的作秀——有的老师给学生发“剧本”:老师提问,甭管会不会都得举手,每道题谁来答大家心里都有数,答题时间甚至精确到秒。

有的老师把一些疑难问题提前告知一、两个学生,等到该“抖包袱”的时候,学生来个画龙点睛,博得满堂喝彩。

13、不过,既然是表演就免不了穿帮。

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学生的答案就已经脱口而出了。

在一旁听课的张老师不由得想起了赵本山的一句台词:“恭喜你,都学会抢答了。

”14、落实“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三主”,倡导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三自”,鼓励动脑、动口、动手的“三动”,实现会学、学会、会用的“三会”,发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

生命——实践

生命——实践

生命——实践“新基础教育”是中国教育协会副会长、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先生主持的一个持续了15年的全国的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是叶澜先生于1994年发起并主持的一项以学校整体转型为核心的变革性研究。

主要任务是形成21世纪新基础教育观念和创建面向21世纪中国基础教育的新型学校。

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观是:“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在新基础理论的指导下,以讲授鲁教版八上《美国南北战争》一课为例,具体谈一谈我在课堂教学的实际运用新基础教育理念的感悟和与以往课堂的变化。

一、心中有“人”,凸显育人价值没参加新基础之前,每次上课也是仔细研究教材,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也会思考教学目标如何达成,重难点怎样突破等。

教材分析花的时间较多,但忽略了学生独特的育人价值,忽略了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能力是否提升,是否得到主动、健康发展。

参加了新基础教育后才深刻地感觉到:原有的课堂存在严重的“人”的缺失,大多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按照教师要求,按照教师设定好的进行,课堂成了演出“教案剧”的“舞台”。

教师是“主角”,主要是“秀自己”;学习好的学生是主要的“配角”,多为“明星学生”;多数学生是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在教师需要呈现出较大的课堂提问面时,偶尔会请他们回答问题或齐答,很多情况下他们只是“观众”与“听众”,观看教师与明星学生的一问一答的表演。

在“教案剧表演”的课堂中,教师眼中只有知识、教案、明星配角,唯独缺少每一个学生,在教学本真的意义上,这并非是教学,因为它没有“为全体学生上课”。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从教学设计开始,不仅在知识的理解、重难点的突破上渗透以“人“为核心的新基础教育理念,而且深刻挖掘本课独特的育人价值,立足分析学情,在教学实践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权利还给学生,不仅仅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重要的是作为教学资源的“捕捉着”和“推进者”。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作者:兰辉来源:《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年第10期【摘要】教育是心灵与心灵的沟通,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乐园,这是我们的最佳选择。

让每个孩子在学校中得到最佳发展,让每个孩子都品尝成功的快乐,我的心愿与孩子们的梦想一同飞翔!【关键词】成长;班级;管理;教育“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力求“把班级还给学生”,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让所带班级是一个充满朝气、生机勃勃的大集体。

学生在自主管理、自主生活、自主教育的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同学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有着良好的集体氛围。

一、把班级的管理权还给学生传统教育中,师生普遍把当班干部看成是一种荣誉和信任,认为班干部在班级享有“高人一等”的地位。

班级中的学生往往形成了两个阶层——作为管理者的班干部阶层和作为被管理者的普通学生阶层。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在班级进行了三种尝试:一是增加班级岗位,几乎每个学生有岗可上;二是实行班干部轮换制,每半个学期调整一次班干部,谁想当班干部自己申请,若是多人申请同一职位则由同学选举产生。

三是实行“一日班主任”制度,每人轮流当一天的小班主任,负责这一天班级的日常工作,及时发现班上的各种好人好事或出现的问题,处理突发事件,并对一天中的班级情况做一个总结。

这样,班级中每个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让每个同学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时时有事做”,达到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集体自己管”的局面。

把管理的权力还给学生后,班级不再有明显的两个阶层,学生也不再把班干部看成是特权阶层,而把它看成是为班级服务的一种岗位。

每个学生都能“上”能“下”,共同参与班级管理,这样,既给学生提供了各种锻炼的机会,也对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大有裨益,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和协作精神。

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班级文化建设要求

重庆市南川区丁家嘴有价证券希望小学校班级文化建设要求一、主题学会尊重,幸福一生二、总体目标让班级充满活力,充满人情味,充满昂扬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让班级成为每一个学生温馨的家。

三、班级文化建设要求1、以人为本。

在班级建设中,我们提出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乐园”。

提倡赋予班级个性文化内涵,教师要从学生兴趣爱好、家长素质、家庭氛围和教师的个性特长等因素出发,与学生一起自主选择、自主思考,构建独特风格的班级文化,引导全体学生自觉、积极地参与班级文化建设的活动中来。

2、实用美观。

以精神文化的建设为核心,确立具体可操作的班级公约,室内布置力求简洁美观,力求育人的目的。

3、自主创新。

突出班级特色,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培养品学兼优、学有所长的学生群体。

四、班级文化建设具体措施积极营造浓厚的班级文化,发挥环境育人的熏陶作用。

做到让“四壁说话”,让“每一堵墙”成为“无声的导师”。

(一)班级展示牌:我们的班级特色名称(班名)、班级全家福照片、班级口号、班训、班级吉祥物(班标)、我们的班主任(另:班风、学风、班歌、班旗、班级公约、成长宣言)等的外化表达,引领同学的目标追求、价值取向和行为导向。

(班主任征集后学校统一制作)。

示例:班级名称:(如;大拇指班)班训:(好习惯,早养成)班级口号:(学知识、学科学、学做人、学做事)班风:(文明自信团结勤奋)班级格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班徽:是由绿叶围绕一个红色的大拇指组成,绿叶代表我们每一个同学,意思是每个同学要做一片美的叶子,团结、文明、勤学、自信,为自己喊一声“我真棒,我真行!”这样才能赢得别人为我们翘起的大拇指。

班级吉祥物:“小鸟细语”。

小鸟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在广阔的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

比喻孩子们在老师阳光般关怀下,遨游学海,团结一致,幸福成长。

班级形象: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纽必结;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气象勿傲、勿暴、勿急,颜色宜静、宜庄、宜和。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

《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今天作者在这给大家整理了《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共含5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篇1:《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把班级还给学生》读书心得学校举办教师读书活动,其中一本书为《把班级还给学生》——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创新艺术。

由于我也正在如何做好班主任的道路上探索求知,所以抱着学习的态度,期待的心情,认真读了著名高级教师,山东省十大创新班主任,郑立平所着的这本书,本书记载了郑老师从教多年的经验,收获与心得,将自己的经历和方法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

并且做法很具体实用。

读后,使我受益匪浅。

郑立平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领域,都有其独到的方法和见解。

他的观点,他班主任做法使我感动,折服。

同时,使我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从他的介绍中,我也找到了一些适合自己的方法。

也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班主任的短期目标,那就是教育别人,先提升自己!第一个故事:恶魔普洛克路斯忒斯有一张床,他守在路口,见到行人就把他们抓来放在床上量一量,太长久用斧子砍去脚,短了就拉长,以便符合床的标准。

结果被他量过的人,没有一个不是一命呜呼。

这则故事是对教师极大的讽刺,它在隐喻我们的育人模式和人才标准,我们很多教师就是在用普洛克路斯忒斯之床衡量学生,也在衡量自己,我们要求的是标准,多一分就太长,少一分就太短,所有的人必须一样的长短。

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我们不能用同一种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

第二个故事:一个22岁的青年,在遭受人生的种种不幸之后,情绪低落到了极点,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无奈之余,他求助于算命先生为自己占卜未来。

算命先生告诉他:“你只能活到45岁。

”谁知这句生命的预言,却改变了青年一生的命运。

从那以后,他不再怨天尤人、消极颓废,而是积极乐观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天,并为以后的23年的人生做了合理的安排,确定了每一年要做的事情和要完成的目标,昼夜忙碌着,与死神赛跑,分秒必争地努力工作,丝毫没有倦怠之意,时时刻刻都在埋头苦干,执着于一生的追求,最终,他的每一项计划都实验了,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温暖的班集体作文范文_班集体——教育温暖学生的家园

温暖的班集体作文范文_班集体——教育温暖学生的家园

温暖的班集体作文范文_班集体——教育温暖学生的家园班集体作为学生成长的重要土壤,它的建设受社会环境、教师、集体激起学生群体等因素的作用和影响,也必然会对学生发生反作用。

形成一个良好的班集体能够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

马卡连柯说:“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之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

”那么班集体有哪些教育功能呢?一、激励学生前进的坚实力量班集体建设的首要任务是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目标包括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包括学习目标、文体活动目标,道德追求目标。

班集体的成员每个人都有着共同达成班集体建设目标的责任,而在这过程中,个体也受到了强有力的激励和肯定。

记得高三上半学期,我利用班会课设计了一个主题班会《我的大学》,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大学的向往,强化奋斗的动力,其中学生积极发言,畅谈大学的感受和认识,好像他们就在其中。

整个过程氛围融洽,笑声不断。

在轻松愉快的班集体中,激起学生们的兴趣和热情。

在班集体的引领下学生不断奋斗,互相激励,互相引领,共同走向成功彼岸。

二、温暖学生心灵的精神家园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时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苦恼和心理问题。

班集体和班主任应当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体会和谐的班集体中的温馨气氛,班集体应当形成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的民主、和谐的文化——心理氛围,让每个成员感受到在一个大家庭里快乐地生活、学习。

刚结束的新一届班主任生涯中,我和我的学生就是通过周记进行相互沟记本交上来,里面记着方方面面、形形色色的想法和感受。

我也会非常认真地对学生的周记进行仔细批阅,认真写上“几句”给他们肯定鼓励,给他们“批评”指正,给他们指点迷津,让我们师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

同学也说:“在这样的班集体中,我们被关心着,我们有发言的权利,我们快乐着。

”三、激发学生情感的一片蓝天每个学生都需要打开两扇窗,一扇窗通向他人,懂得如何去理解、去悦纳、去爱;一扇窗通向自我,懂得真正地认识与评价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
作者:孙淑美
来源:《当代教育科学研究》2013年第01期
班级就像一个大家庭,班主任是这个大家庭的当家人。

多少年以来,我一直在想,要怎样做,我这个班主任才能让学生在这个大家庭中茁壮成长,通过学习,提出了自己的班级管理模式《把班级还给学生》通过近几个学期的实践,确实有了不少收获,现与大家分享。

一、活动中促使学生尽快成长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集体若没有丰富的集体活动,就必然死气沉沉,缺乏活力,这将有碍于班集体的健康发展”。

要想让班集体充满生机活力,最重要的是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

于是我班开始了每天的“321”活动,“3”指上午第一节课前,按学号每天一人3分钟讲故事活动,“2”指下午上课前2分钟的练字时间,“1”指下午课外活动最后1分钟的个人跳绳比赛。

活动刚开始,麻烦就来了,本来安排好的按学号讲故事活动,第一个学生就使我大失所望,竟然没有准备。

(事后听原来的老师说此学生从没在众人面前单独讲过话,原来的老师对他的要求也是特殊的),本想按学号进行给每名学生平等的机会,这样看来是不行的。

于是,立即改变方法,先从优秀学生开始。

一周以后问题又出现了,班长悄悄告诉我说:“老师,多数学生感觉,早晨的时间这么好,不能让一人当主角,其他学生当听众,”仔细一想也是,于是结合大家提议,把此项活动改为朗诵与读英语相结合,每天2-3人(挑选优秀学生)领读英语与语文,至今效果很好。

再就是每天下午最后1分钟的跳绳比赛,好是好,但每天带跳绳来上学,又给学生本来并不轻松的书包增加了一份负担,于是改为回家后自己练习,到校后把结果报记录人,每周三进行集体比赛,这样学生们都憋足了劲锻炼,我想这样天天进行下去,不仅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也能促进整个班级的生机与活力,还会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

创造更多学生可以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活动中有所思、所想,对待一切也就多一份从容、自信与责任。

二、人人有岗位激活每一颗心
学生是班级的主人,只有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每一个人来关心集体的利益,班级才会不断完善起来。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总是存在两个层面——由少部分学生组成的管理者和由大部分学生组成的被管理者,两个层面之间流动的可能性几乎是0。

这样,一方面造成大多数学生缺乏班级主人感,这些人长大以后可能就是成人世界中对世事不关心,也不思进取的一员。

另一方面使少数连任小干部的学生产生优越感,把自己看作是老师的助手,对老师的负责意识强,为同学服务的观念则不足,长大后,很可能成为官僚的“接班人”。

这两种人都不是新时代所期望培养的人。

所以,我在新的班级管理中一改往日的做法,设定了总班委(总班委实行轮换制),与“值日小组”的“分工与合作制”,“分工”(主要负责环境卫生)根据本组应完
成的任务,每天再具体到人(一般2人一天)。

“合作”(主要完成板报,壁报,以及全组学生的学习),本着大事管不了,管小事的原则分配任务。

如:出版报时,有负责文字书写的;有负责设计的;有负责图案的;实在什么都不会的,负责擦黑板总可以吧,谁都不好意思说,我不能参加出板报了。

改变了过去总是少数学生关心班级的现状,通过参与不同的管理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提高,学生的主人翁地位也得到体现。

三、丰富评价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幸福
古人语: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现在的班级管理的评价一改过去的“单一化”为“多元化”。

首先是标准多元化。

对体育、劳动、写字、作文、文明登记薄中的好人好事等进行单项评价,形成班级“群星灿烂”的局面;从周期看,不单是学期末的“三好生”、“优秀班干部”、“优秀少先队员”的评价,还有“一周一评”,另外,评价主体多元化,有自评、小组评、全班评。

做完课间操走在回教室的路上,就听到有人说:“老师,老师……”我急忙停下来,他气喘吁吁的说:“老师本周我得了…劳动之星‟下一周我要得…管理之星‟”,“老师,我要向…文明之星‟发出进攻”,这不就是方法的改变带来的成果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缺少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

”要坚信合理的评价在让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欢乐时,也会使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律能力增强,从而也就使整个班级管理充满成长的气息。

一个班集体,如果人人都有锻炼的机会,人人都为班级服务,我们的工作就会越做越顺,集体的凝聚力就会越来越强。

我觉得,我们还是要大胆地放手,把班级还给学生,达到任小艾老师所说的:“让我们每一个学生真正在他的学生时代感受到人生最大的幸福。

”也让我们从繁忙琐碎的班务中解脱出来,做个轻松、快乐的班主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