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人生的境界

合集下载

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的较高境界

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的较高境界

从传统文化中学习做人的较高境界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他的名著《人间词话》里谈文学:“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

”他还提出了治学的三个不同境界,第一境“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第二境“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第三境“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墨西哥大诗人帕斯在写作中也体会到了境界的不同,他说:“真正的诗人是无我的。

”这是大师的境界。

治学、写作有境界,做人处世也同样如此。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以雷锋的品格可算是“至人无己”了吧。

庄子说的实际是人的境界问题。

他认为能忘却自己和一切外物的人的境界是最高的;不为功利所累者居其次;不苦索名位者再其次。

在今天的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有境界,那是说他的品德、思想上有一定高度,为人处世上有一定修养。

有境界的人,在生活经验上都有相当积累,在茫茫人海中奔走,在如烟世事里穿行,历千山、涉万水,可谓是什么样的人和事都领教了。

他对这个世界有了全面而具体的把握,而后他才能超越尘俗、提升心性,以一种高姿态来俯瞰、观察万物,这样的人境界上才能居高位。

在老子的哲学中,“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圣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事顺应自然、不背离本性,这实际上表明了老子的明智与练达。

老子认为高境界的圣人是任凭万物发展而不强为主宰,生养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了万物发展而不自恃,功成名就而不居功自傲。

在这字里行间,我们看到了老子的智慧与通达,他心胸宽阔,淡泊名利,他谦逊礼让、美德一身。

弗洛依德的学说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三个概念。

“本我”奉行唯乐原则,凭着天生的本能,按照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欲望行事;“自我”奉行唯实原则,是“现实化了的本能”,以理性行事;“超我”是道德化了的自我,他努力达到的是完美而不是实际或快乐,是理想层面的人格。

弗洛依德认为人有这么三种人格层次,且三者经常并存于一个人身上,在这种内在人格的相互斗争中,人因此显得极为复杂。

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中国人的人生境界
境界是中国人生哲学的一大特色,它是中国人追求的理想人格之极至的一种精神状态、精神天地。

冯友兰先生在《新原人》中,将人生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如果一个人只能顺其本能或社会风俗去做,对自己所做之事毫无觉解,他的人生境界就是自然境界。

如果一个人做事,动机是利己的,其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功利的境界。

如果一个人自觉他是社会整体之一员,他自觉为社会利益做各种事,所做的事都有道德的意义,他的人生境界就是道德的境界。

如果一个人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即宇宙,觉解自己不仅是社会的一员,而且还是宇宙的一员,即是孟子所说的“天民”。

他自觉为宇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并觉解其中的意义,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天地境界。

(摘编自张岱年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中国文化的人生境界美

中国文化的人生境界美
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具有赋予自然美的能力,要想培养这个能力。荀子说水火草木禽兽,虽天生天养,但无知无觉;而人因为明白,因而最为自然所珍视,人们也以社会文明规范和道德律令来界定自我。荀子把这一过程描述为“化性起伪”,认为人的本性是自然的,通过后天习得获得文明修养。人以文明来规范行为和要求,要“以道制欲”。因此,审美的人生境界,是就社会的人而言的,是就由社会道德律令所造就和修养的人而言的。
其次,伟大的人生成就者必须以天下为己任,大公无私。孔子提出“恭、宽、信、敏、惠”等品德。春秋时,晋平公有一次问祁黄羊说:“南阳县缺个县令,你看应该派谁去当比较合适呢?”祁黄羊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叫解狐去,最合适了。他一定能够胜任的!”平公惊奇地又问他:“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呢!”祁黄羊说:“你只问我什么人能够胜任,谁最合适;你并没有问我解狐是不是我的仇人呀!”于是,平公就派解狐到南阳县去上任了。孔子说: “祁黄羊说得太好了!他推荐人,完全是拿才能做标准,不因为他是自己的仇人,心存偏见,便不推荐他。像祁黄羊这样的人,才是大公无私!”
儒道都主张自然与人的和谐,那么如何做到领悟自然,体会大道呢?对此,儒道则各有见解,但最终殊途同归。孔子认为人的过观察外物、修行自身,普通人也能体味到天地生命的根本精神,达到拓展和升华人生境界的目的。孟子主张“善养吾浩然之气”。即通过自觉的身心修养,养凛然正气。老庄则讲求由觉悟而返本,使人生回归自然,从人的本真中领悟到宇宙的生命之道,使自我超越现实的羁绊,以赤子之心映照万物,而后彻悟自身,将个体的生命融汇到无限的宇宙生命之中。
审美人生的最高境界需在整个社会中实现,即所谓“博施于民而能济众”(《论语·雍也》)。孟子所谓“人皆可为尧舜”,但尧舜的人生理想却不是人人可以达到的目标。因此,古人讲“内圣外王”,内在的修养和外在功业都有成就,才算是达到了最高境界。但是,现在的人,也包括宋明儒学,都认为一个人要做到“外王”很难,对一般人来说都没有这样的机会,所以就把重点放在了“内圣”这里,你想要善,就可以做到善了。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人生的境界
天地境界
觉解到宇宙 道德境界
功利境界 觉解到社会
自然境界
觉解到自我
无觉解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哲 学 的 任 务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第二部分(第7-10段):阐明中国哲学是如何 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第7、8自然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一 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指出哲 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 达到天地境界;
第9自然段:引用柏拉图的理论,旨在运用对比的方法, 强调天地境界是一种超越;
功利境界的人目的是利己,在利己 的同时可能有两种情况: 损人以利己(做不道德的事) 利己不损人(做合乎道德的事情)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3.怎样理解中国的圣人 “既入世而 又出世”?市场经济下提倡“天地境 界”和“圣人”有没有现实意义?
第10自然段:强调圣人只是精神境界与普通人不同,通 过对禅宗里关于“觉”的引述,进一步总结了人生最高 境界的特点。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人教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 读”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张
质疑讨论
1.文中有一个词贯穿了全文,它与人生境 界有着密切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而决定 了人生的境界。请问它是哪个词? 如何解 释这个词?
故事引发的哲学思考

阅读文化经典,需要达到三个境界

阅读文化经典,需要达到三个境界

阅读文化经典,需要达到三个境界我们是一个有文化经典的民族,这是一种幸运。

不管进入什么时代,我们都可以从这些经典获取深度理解自身与世界的启示,获取存在的力量与勇气。

但是,这也意味着我们必须背负一个使命:在每个时代都需要去重新理解、会通这些经典,以使每个时代的精神生活能够维持在应有的高度上,并在此基础上继续提高。

如何阅读这些经典,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01我们阅读的书,大致可分为三类人类文明越发达,书的种类也就越多。

正如不同美食要有不同吃法一样,不同种类的书也需有不同的读法。

就读法而言,我们可以把书大致分为这三类。

☆消遣或者解放心灵的书我们读得最多的书,就是以浏览的方式阅读的书。

我们读这类书或者是为了补充一些知识(特别是一些非专业性或普及性的知识),或者是为了消遣,或者是为了心灵的解放。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但是,我们在生活中还需要与各种人、各种事物以及各种行业打交道,这就需要不断补充各种知识。

同时,我们还有空闲需要排遣,需要让心灵摆脱俗务,到想像世界去漫游,就是通常所说的放飞心灵。

这就需要文学作品。

这类书一般比较浅显通俗,或者有趣生动,所以可以随时随地以比较快的速度阅读。

我们在床头放的,在旅途上带的,通常就是这类书。

☆专业书第二类是专业书。

虽然各种专业书的内容千差万别,但都需要以专注、精准的方式阅读。

这类书通常都有自己的概念体系,包含着严格的概念定义与逻辑推演。

为了弄明白其中的精确定义、专业用语以及学理关系,需要特别的专注与反复的理解,以便准确掌握。

这类书一般不能像前一类书那样零散地阅读,而要求持续、系统地阅读,否则就无法形成专业所要求的系统性与整体性。

阅读这类书籍是为了掌握立业技能,最终应用于工作领域。

因此,阅读这类书籍的速度以每个阅读者掌握知识的速度进行,既不能像阅读第一类书那样快,也不能像阅读第三类书那样从容。

☆文化经典第三类书就是文化经典,包括思想经典、艺术经典与宗教经典等。

《人生的境界》 (教师中心稿)

《人生的境界》 (教师中心稿)

《人生的境界》 (教师中心稿)1 人生的境界冯友兰--------------------------------------------------------------------------------湖北省监利县汪桥中学(433318)张见亭--------------------------------------------------------------------------------教学设想程序安排延伸阅读学习卡片备课资料教学设想本篇课文属于学术随笔,学术味较重,时代感、可读性与针对性相对不足,学生学习很难产生浓厚的兴趣。

但课文有其思想价值,有助于学生对人生意义的认识,能引发中学生对人生意义的独立思考。

课文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含金量,学习它有助于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陶冶。

课文的题目又是“人生的境界”,这对于开始思考人生意义和价值的高三学生来说,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特别是关于人生的四种境界说,相信学生在学习中会引起共鸣,产生联想。

基于此,这篇课文的教学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展示才智的平台。

这篇课文在教学设计上要把握的原则就是深文浅教,要想方设法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

具体做法就是,尽可能地抓住课文的紧要处、精彩处与学生的共鸣点、兴奋点相交汇的地方作为教学内容。

教师设置几个通道,使学生透过课文繁难的、深奥的说理处能联系实际,从而把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现实交融起来,这样就有了亲切感,具体感。

披文以人情,不能空泛地分析课文内容,而要引导学生借助于课文语言走进课文,这样就更要选好教学的切人点,点准穴道,实现一穴得气,百穴皆通。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就要注重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把握,不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试图弄清文中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的意义,势必要造成少慢差费。

事实上课文中有些东西,需要穷其一生的经历来体验。

因此在深文浅教的原则下,不必花用大量的课时。

教学目标1.促进学生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时候也应有精神追求的道理使自己从一个自然的人变为一个有道德境界的人。

《人生的境界》解析

《人生的境界》解析

关键词“ 觉解‛ 理解 重点把握
‚觉解‛一词文中出现了13次,它与人生境界有着密 切的关系,甚至可以说由它决定了人生的境界。 请依据下面两个个语句对‚觉解‛作出自己的理解。 (课后第四题) 1、冯友兰说的四重境界分别是哪四重? 1……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 ,他是这个整体的一部分。 自然境界 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4段) 功利境界 2 ……他了解自己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地做他 道德境界 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 (5 段) 天地境界 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 及对自己所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觉解指数高低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 功利境界的人有什么特点? 他们做事情是为自己 ** 为什么要说‚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 的人‛? 利已同时可能有利于别人 *** 功利境界与道德境界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一个为自己,一个为社会
回主页
重点梳理
难点突破
什么是天地境界?
“一个人可能了解到超乎社会整体之上,还有一个更大的整体, 即宇宙。他不仅是社会的一员,同时还是宇宙的一员。他是社会组 织的公民,同时还是孟子所说的‘天民’。有这种觉解,他就为宇 宙的利益而做各种事。他了解他所做的事的意义,自觉他正在做他 所做的事。这种觉解为他构成了最高的人生境界,就是我所说的天 地境界。‛
觉解 ——就是自觉(觉悟)、了解(理解)的意思, 2、四重境界是按什么标准划分的?
四种境界?
自然境界 ――一个人做事,可能只是顺着他的本能 或其社会的风俗习惯,对于他所做的事情,可能并无觉 解,或者不甚觉解。这样,他所做的事,对于他就没有 意义,或很少意义。 功利境界――一个人可能意识到他自己,为自己而做 各种事。这并不意味着他必然是不道德的人。他所做的 事情,其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其动机则是利己的。所 以他所做的各种事,对于他,有功利的意义。 道德境界――还有一种人,可能了解到社会的存在, 他是社会的一员。这个社会是一个整体,他是这个整体 的一部分。有这种觉解,他就为社会的利益做各种事, 或如儒家所说,他做事是为了‚正其义不谋其利‛。 回主页

中国古代 人生境界

中国古代 人生境界

中国古代人生境界中国古代人生境界古代中国人生境界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涵盖了人的生活方式、修养、追求等方面。

这些境界既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也是人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和向往。

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古代人生境界注重个人修身养性,以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境界。

修身要求个人具备品德高尚、道德修养,注重修身养性、修养心性,以达到自我完善和超越的境界。

齐家要求个人能够以家庭为基础,维护家庭和谐、孝敬父母、尊重长辈,实现家庭的和睦幸福。

治国则是指个人能够具备正确的政治观念,为国家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做出贡献。

平天下则是指个人要有担当和责任感,关心社会大众的福祉,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贡献。

二、修养身心,追求道德境界在古代中国,人们追求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富足,更注重修养身心和追求道德境界。

修养身心是指个人要具备健康的身体和稳定的心态,注重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使自己身心健康。

追求道德境界是指个人要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道德品质,尊重他人、关心社会,以及对自己的要求。

三、追求艺术境界,修身养性古代中国人将艺术视为修身养性的重要途径,追求艺术境界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目标。

艺术境界是指个人通过欣赏、创作和实践艺术,提高自己的审美水平和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文化中有着丰富多样的艺术形式,如音乐、绘画、书法、舞蹈等,人们通过学习和实践这些艺术形式,提升自己的审美品味和艺术修养,达到人生的境界。

四、追求智慧境界,开拓思想中国古代人生境界中追求智慧境界是一种重要的追求。

智慧境界是指个人通过学习和思考,开拓自己的思维和认知,提高自己的智慧水平。

古代中国注重教育,崇尚学问,提倡读书学习,人们通过阅读典籍、参与讨论和思考,追求知识和智慧,开阔眼界,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智慧境界。

五、追求自然境界,与天地相通中国古代人生境界中追求自然境界是一种重要的追求。

自然境界是指个人与自然界相互融合,与天地万物相通的境界。

古代中国人尊崇自然,追求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互动和共生。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人生的境界-人教版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课件-人生的境界-人教版
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自 勉,努力做一名对国家 、对民族有贡献的读书 人!
通过哲学,觉解道 德原助人达到道德 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达到天地境界
作业:修改愿望
谢谢
人生的境界
哲学是对人生有系 统地反思的思想。
——冯友兰
哲学的任务
是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人生的境界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是“立”,向往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此第三境也,是“得”,顿悟
自然境界 功利境界
觉解程度
道德境界 天地境界
?有
什么叫自然境界? 无
什么叫功利境界? 高
什么叫道德境界? 低
什么叫天地境界?
之 分
现在的我们 属于何种境界呢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以“为天地立心,为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

中学语文教学读冯友兰《人生的境界》札记冯友兰先生(—),字芝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和哲学史家。

对于中国文化的学习和研究而言,人们赞美冯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意思是,后人完全应该也完全可能胜过冯先生,但是却不能绕过冯先生,因为那样不但必然要多费力气,而且容易走弯路而难以深入堂奥。

人们还感叹,冯先生的观点你可以同意,也可以反对,但你不会不明白。

然而,饶有意味的是,相较于冯先生的博大精深,纵使他深入浅出,要真正“觉解”也并非是件容易的事。

《人生的境界》一文就甚具言辞简约、意蕴遥深的特点,爰作读书札记,聊供参考并资谈助。

一北京西郊万安公墓,冯友兰先生长眠于斯。

后人在他的墓碑上刻有这样两行文字:“三史释今古,六书记贞元”。

“三史”即指《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和《中国哲学史新编》;“六书”即指《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这六部书都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所写。

当时处于民族存亡绝续之际,所谓“贞元之际所著书”,《易经》上说:“乾,元、亨、利、贞”,元亨利贞代表春夏秋冬,贞下启元,意味着严冬即将过去,春天就会到来,而历史恰如冯先生所逆料。

他进而想到,《诗经》上说“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简言之,就是“旧邦新命”,而中国历史的发展足以当之。

“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

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

所谓“旧”,就是文化悠久;所谓“新”,就是重振复兴。

而作为一个哲学家,冯先生说他所能做的就是发扬古老的传统文化,因为“中华民族的古老文化虽然已经过去了,但也是中国新文化的一个来源,它不仅是过去的终点,也是未来的起点。

将来中国的现代化成功,它将成为世界上最古也是最新的国家”。

这就是所谓“阐旧邦以辅新命”———把中国古典哲学中本身具有的永恒价值阐发出来,使之大放异彩,这就是冯先生毕生的使命。

二冯先生认为,“哲学的内容是人类精神的反思。

它的作用是锻炼、发展人的理论思维,丰富、发展人的精神境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大视野《人生的境界》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大视野《人生的境界》

联系实际 提升自我
1、文章中说,自然境域和功利境域是人现在 就是的人;道德境域和天地境域是人应该成 为的人。前两者是自然的产物,后两者是精 神的创造。
我们都是凡人,“道德境域”要求较高,
“天地境域”难以企及,但为什么还要不断 提高精神境域?
2、《荀子》中有一句话:“涂之人可以为禹。”(路 上随便哪一个都可以成为像禹那样的圣人。)
大家想一想,日本人为什么要这么做?
日本人是怎么来看待义利之间的关系的?日 本人这么做有没有道理?
在经济社会,我们应该肯定私利的存在, “有功利的意义”与“符合严格的道德意义”这 两者不像不相容的“水”与“火”一样,而往往 是相融的。功利境域的人,其动机是利己的,但 后果可能有利于他人。
对于行为功利性的承认,对于个人利 益的尊重,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同时又促 进了社会的发展。 违背人性而追求所谓思 想道德的纯洁,对个人来说难以做到,对 社会来说则会导致虚假不实之风。
有一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
娃,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记者 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放羊娃答: “卖钱。”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放 羊娃答:“娶媳妇。”记者问:“娶了媳 妇呢?"放羊娃答:“生孩子。”记者问: “有了孩子呢?”放羊娃答:“放羊。”记 者沉默。
人 生 的 境域
冯友兰
冯友兰(1895~1990),哲学家、思想 家,对中国思想史、哲学史诸多领域 做出了重大贡献的伟大学者。1919年 赴美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 历任中山大学、燕京大学、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等校哲学教授。
文章中也有一段同样意思的文字,“为了成为圣 人,并不需要做不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 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平常人所做的事, 但是由于有高度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的 意义。” 这是课文中的精彩之笔。

中国古代 人生境界

中国古代 人生境界

中国古代人生境界
摘要:
1.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内涵
2.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表现
3.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影响
正文:
一、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内涵
中国古代人生境界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活阶段和境遇中所追求的精神层面的目标。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人生境界主要包括道德、智慧、艺术等各方面的修养。

儒家主张忠诚、孝顺、仁爱、礼仪等道德品质;道家强调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智慧;诗人、文人则追求艺术上的成就。

这些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内涵。

二、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表现
1.儒家:儒家主张人们应当遵循道德规范,忠诚于国家,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以礼待人。

儒家经典《论语》中,孔子教导弟子追求道德修养和人生境界。

2.道家:道家强调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道家认为,人们应当在心灵上超越世俗纷争,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老子、庄子等道家代表人物,通过其著作展现了道家独特的人生境界。

3.文人墨客:古代文人墨客通过诗词、歌赋、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表现了他们对人生境界的追求。

如唐代诗人杜甫、李白,宋代词人苏轼、李清照
等,他们的作品展示了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三、中国古代人生境界的影响
中国古代人生境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儒家、道家的哲学思想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古代文人墨客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文学、艺术、美学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启示。

同时,古代人生境界对现代社会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如强调道德修养、追求心灵自由等。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人生境界是儒家、道家、文人墨客等不同阶层、不同流派共同追求的精神目标。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22张)(共22张PPT)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七单元 大视野《人生的境界》优秀课件(22张)(共22张PPT)
以上六段采用“总-----分------总”方式论述的。
第二部分(第7-10段):阐明中国哲学是如何 帮助人提高人生境界的。
第7、8自然段:在明确什么是人生境界的前提下,进一 步明确哲学的任务,阐述实现哲学任务的方法,指出哲 学的任务是帮助人们达到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特别是 达到天地境界;
第9自然段:引用柏拉图的理论,旨在运用对比的方法, 强调天地境界是一种超越;
3.周总理的惊人 “六无”
死不留灰 生而无后 官而不显 党而不私 劳而无怨 死不留言
4.我国古代著名的 田园诗人陶渊明, 不愿受名利的束缚, 在他四十二岁的时 候,毅然弃官归隐, 回到家乡度过了二 十一年躬耕田园、 固穷守节的平静生 活,并写下 “采 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 的优美诗 句。
课后作业
5.研读全文:
第一部分:(第1-6段)阐述了四种不同的人生境 界。
第1自然段:解释人生境界的含义,再分析因人而异的差别,然后 提出自己的设想,即人生境界的四个等级; 第2自然段:阐述自然境界; 第3自然段:阐述功利境界; 第4自然段:阐述道德境界; 第5自然段:阐述天地境界; 第6自然段:总结四种人生境界的内涵及价值,并分析它们之间存 在差异的原因仍是觉解。
一个真实的故事
有一个记者前往某山区,碰到一个放羊娃, 记者便和放羊娃有了一段对话。
记者问:“你放羊为的是什么?” 放羊娃答:“卖钱。” 记者问:“卖了钱干什么?” 放羊娃答:“娶媳妇。” 记者问:“娶了媳妇呢?” 放羊娃答:“生孩子。” 记者问:“有了孩子呢?” 放羊娃答:“放羊。” 这就是一个山区放羊娃的人生!
——郑敏 (冯友兰的学生)
用入世的态度做事! 用出世的态度做人! 这可能是我们今后共同追求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

《人生的四种境界》读后有感兴国江背华坪小学林福英曾读过这样的故事:有个叫杨密的官员,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拒收了属下送给他的贿赂。

属下很诧异:这件事没有人知道,你这样清高是做给谁看的。

只见杨密坦然说出了这样的话: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无人知道?天地之间,人最大。

这种“大”,不是个人形体上的巨大,而在于发自他心灵深处那种让人震撼、让人汗颜的东西。

这是虽处“举世皆浊”的世道,仍能自觉保持洞察万物,淡泊名利的一种心态;这是摆脱世俗的监督、约束之后,仍能自觉保持清正廉洁的一种品行。

杨密的行为充分体现了这种“大”,他活出了自己的人生境界,成了封建士大夫中的佼佼者。

冯友兰先生在《人生的境界》中将“境界”定义为个人在做事时的意义。

这种意义不是来自于别人的强迫,也不是来自于对别人的表演。

它是发自内心的,真真正正体现自己良知的一种自觉行为。

这种自觉的行为可以让一个平凡的人,甚至是现实中“不合格”的人,脱颖而出,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小说《士兵突击》中的许三多就是这样一个例子。

从他身上,我们看不出他有一点成功的影子。

他没有同乡成才的机灵,没有班长老马的灵活,没有连长高成的刚强果敢。

他只认一个理:人的一生不能白过,要做几件有意义的事。

他不会的事,只要认为有意义,他就认真学;他会的东西,只要认为有意义,就认真保持下去,即使遭到别人的冷嘲热讽也在所不惜。

许三多在红三连五班的生活情景:其他四个兵,写作的,打牌的,算命的,每人都有自己打发日子的方式,完全没有了“兵”的味道。

但是,许三多自己出操,自己打扫内务,自己踢正步,严格按新兵连受训的要求来做,而且一做就是几年!尤其是“修路”一节,他画白线,拣不同色的石头,铺路石,种花草,有条不紊,实实在在。

那些老兵们却在营房内打牌,还抱怨他的多事,甚至盼望他的失败!许三多的路铺的确实艰苦,顶着风寒,顶着嘲讽,一步一步地铺着,铺向了成功。

他用自己的毅力与认真完成了一个加强排没有完成的工作,花费的代价仅仅是买花种的五块钱!谁说“境界”离平凡人很远?谁说圣人、哲人都是做大事的人?许三多做的就是平凡的事,只是他是用人生的“意义”来铺路,他铺出了自己的境界,实现了从“平凡”到“伟大”的飞跃,成了凡人中的“哲人”,自己心中的“圣人”!冯友兰先生将人生的境界分为四种: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真谛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真谛

• (2) 朱氏家训
心无妄念,身无妄动,口无妄言,君子所以思诚;
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
不亏父母,不亏兄弟,不亏妻子,君子所以宜家;
不负天子,不负生民,不负所学,君子所以用世。
(孟子认为“诚”是天之道,“思诚”是人之道。“思诚”即自我 反省,使自己的道德行为达到与天道合一的“至诚”的境界)
教育族中子弟奋发。
(1) 杨氏家训 忠:上而事君,下而交友,此心不亏,终能长久。 孝: 敬父如天,敬母如地,汝之子孙,亦复如是。 勤: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 俭:量其所入,度其所出,若不节用,俯仰何益。
(《孟子· 梁惠王上》:“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
以畜妻子。”后因以“俯仰”借指养家活口。)
•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阴阳对立统一,相反相成,不走 极端)
• 2、佛家思想
• 佛教认为,人生和现象世界都是虚幻的,要从这种虚妄中解脱 出来,从六道轮回中解脱出来,不再来人世受苦。 佛家学说的主旨是 “超脱”,讲超脱人生,“色即是空” ,鼓 励人行善、勿恶、忍耐、戒欲。
(六道者:一、天道,二,修罗道,三、人间道,四、畜生道, 五、饿鬼道,六、地狱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人生真谛
• 一、什么是文化? •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追求美好生活的实践中的智慧结晶。
• 优秀传统文化是其中的最深刻、最有助于现代人获得幸
福和发展的精华部分。
• 二、中国传统文化概说 • 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在于它揭示了生命的目的以及人
的身心和谐,人与自然、社会和谐的本质和意义,可以引
• 3、儒家思想 • 儒家学说是孔子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思想体系。深刻阐释了
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关系如何建立的问题。主张入世,注重人的自

第三讲国学与人生境界

第三讲国学与人生境界

第三讲国学与人生境界人生境界论的第三个方面,还指胸襟器度。

古人常用“胸次”、“胸怀”,“怀抱“来形容之,认为是一个人的道德层次与人生修养的显现。

今天我们评价一个人的人生境界,往往从这方面着眼。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人生的磨练与自我觉悟,当人经历了许多沧桑甚至磨难时,往往对于人情世故有些看穿,胸次超然。

宋人讲理学道德,往往从这外方面去体悟,比如程颢有一首著名的诗《秋日偶成》中咏叹:“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处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

”这首诗抒发了这位历经世故,学问洞达的哲学家胸怀宽敞,超越世俗,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尤其是最后的一句“男儿到此是豪雄”,写出了中国文化中人格境界与洞穿世事,回归自我,胸次超然的的特点。

今天我们常常体会到由于社会与单位诸事的纠缠,人事复杂,心胸狭隘之人随处可见,我们自己的心胸久而久也不免习染的苦恼,古人的这种心胸修养,倒是可以给我们许多启示的。

从做学问的角度来,国学强调人品与学问的一体化,古人一再强调,做学问如果没有胸襟器度,肯定是做不成大学问的。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曾说:“夫气烦则虑乱,视壅则志滞,君子则必有游息之物,高明之具,使之清宁平夷,恒若有余,然后理达而事成”,后来明代有大思想家王夫之也一再强调这层意思。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也提出,古来成大事业者,做大学问者,一定要有很高的心胸境界。

在今天我们讲国学,这一点是应当特别强调的。

人生境界论的第四个方面,指人生品味与趣味。

比如六朝时是一个讲究雅人深致的时代,所谓雅人深致,是指一个人有很高的文化修养与门弟血统。

魏晋六朝是所谓雅道相传的年代,雅道是人生的品味,审美的趣味,它分别了人生的修养层次与道德修养的层次,而这些最直接的显示便是一个人的趣味。

北宋黄庭坚说过:“余尝为少年言,士大夫处世可以百为,唯不可俗,俗便不可医也。

”国学大师梁启超写过一篇文章叫做《趣味教育与教育趣味》,其中举了《世说新语》中的两个名士的轶事来说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崇高寓于平凡, •平凡蕴含崇高。
合作探究
• 谈谈你对哲学的四个境界的理解。
• • • • • • • • • •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蔺相如: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觉民:为天下人谋福利。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诸葛亮:鞠躬尽力,死而后已。 文天祥: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 谭嗣同:天下事知其不可而为之。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3、结合你对四境界的理解,谈谈你对下面 文字的认识。 A、“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不识天工,安 知帝力?”“凿井而饮,耕田而食,不识 不知,顺帝之则。”(帝之则:自然法则 或社会法则) B、“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 书中自有黄金屋。” C、“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D、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 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高二语文人教版 选修 <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预习检测
• 1:冯友兰认为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 2:冯友兰认为精神境界可分为几种? 都是什么? • 3:各种境界间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 4: “觉解”的意义是什么?
哲学的任务是什么?
• 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觉解”就是觉悟、了解的意 思。可以具体理解为一个人对自己 与社会、宇宙的关系以及对自己所 做的事情的意义的觉悟与理解。
4、讨论:陶潜的“采菊东篱 下,悠然见南山”,算不算自 然境界?为什么?
小结:自然境界的人是被动地 顺应,而天地境界的人是认识 到了宇宙的规律,主动我”, 由平凡上升为高尚的过程——谭奕志 • 2、人生是从“小我”走向“大我”, 由平凡上升为高尚的过程。人生是一 种心静如水,在喧嚣中静下心来拼搏 进取的人生态度。——谭菲菲 • 3、人生是不断超越自我,达到更高境 界的过程。 ——罗金涛 • 4、人生的境界是“躁”——“静” ——“淡”。 ——沈永 • 5、人生的境界是立德、立功、立言。 ——易欣
• 古人把四方上下称为“宇”,把古往 今来称为“宙”。具有“天地境界” 的人的眼光与胸襟超越了现实社会, 是跨越时空的,天地万物、古往今来 皆包藏于其心中。 • 天地境界的人,他为宇宙的利益而做 各种事,也就是他到了理智世界,他 的行为完全符合宇宙规律,达到“人 道与天道”合一,人与宇宙合一,也 就是中国哲学所说的“天人合一”。
• 6、人生的境界是宽容、坚忍、超脱、 淡然。 ——旷明珠 • 7、人生的境界是孤守、不悔、顿悟。 ——李佳影 • 8、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风景,源于有 不同的心境;不同的人对人生有不同 的人生观,源于他们有不同的境 界。 ——阳洁
“为了成为圣人,并不需要做不 同于平常的事。他不可能表演奇迹, 也不需要表演奇迹。他做的都只是 平常人所做的事,但是由于有高度 的觉解,他做的事对于他就有不同 的意义。”
说说下面事例属于什么境界?
• 1、一名儿童趴在地上现看草间的昆虫,一 名昆虫学家也同样地俯伏在地上观看草间 的昆虫。
• 2、有人间三个泥水匠在干什么,一个答道 “在砌砖”,第二个答道“在挣钱”,第 三个答道“在建造一幢漂亮的大楼”。后 来,第三个泥水匠成了一位有名的建筑专 家。
总结:不同的人可能做相 同的事,但是各人的觉解程 度不同,所做的事对于他们 也就各有不同的意义。每个 人各有自己的人生境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