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模拟卷及答案_1

合集下载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有答案解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英国拍的电视剧《安娜·卡列尼娜》,尽管有这样或那样的缺陷,但我认为基本上是忠实于原著的。

但上映以来遭到一些观众的反对,有的说“安娜是破鞋”,卡列宁是“正人君子”。

这和有人说“《红楼梦》是吊膀子的书”情况差不多。

这反映了某些观众和读者对文艺作品的审美水平还很低,识别能力也很差。

这里就有一个文学的启蒙和启蒙的文学的问题。

我希望我们文艺理论工作者写一部文学的启蒙书,来提高读者的鉴赏力,使许多优秀作品不致变成卞和献玉那样不被理解,甚至蒙受不白之冤,而让那些趁潮趋时之作仅仅由于其本身迎合猎奇的趣味与别人对它的吹捧而享有虚妄的声誉。

文学需要启蒙,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们对高级读物不能与启蒙的通俗读物一样看待,一样要求。

文学作品如果不能诱发读者的想像,使他的想像生动活跃,广泛开阔,并产生一种欲望,要用自己的想像去补充作品中似乎言犹未尽的虚线,那就标志着它的失败。

同样,文艺理论如果不能激起读者的思想,引起强烈的求知欲,使他头脑中出现许多从未想到过的问题,并渴望去解决它们,那也标志着它的失败。

过去,有些理论著作对佛学的论述有些简单化,认为佛学只是“迷信虚妄,蠢国殃民”,几乎一无是处。

我觉得对佛学不能一概否定,佛学也有经过批判可以吸收的成分。

比如鲁迅翻印的《百喻经》和其他一些佛书,其中一些故事如“唾面自干”、“瞎子摸象”等等,今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格言。

我们实际上已受到不少佛书的影响,甚至在生活用语中也有不少成语、词汇来自佛书。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说过,辩证法最早见于古希腊人和古代佛教徒的著作。

魏晋时代有个著名僧人鸠摩罗什说过一句话,“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乃令呕秽也”,很足以发人深思。

把嚼过的饭喂人,既不卫生,也不利于增强人的消化力。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调研卷)语文试题(一)(解析版)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一模模拟(调研卷)语文试题(一)(解析版)

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年高考模拟卷(调研卷)语文(一)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纸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汇报:原创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

在科研人员的评价方面,如何建立更好的评价机制,让科研人员能心无旁骛、坐住坐稳“冷板凳”?张杰:确实,最具创新性的研究往往是高风险的研究。

紧紧围绕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当前,我们还需要在整个科研评价体系开启更多的改革。

应该看到,在传统的以论文为主导的评价体系下,一些科研人员会更倾向于做更容易发表论文的“自由探索”,即做“能发表论文的科研”。

可以说,这种现象不仅在物理学,也在其他一些学科中发生。

事实上,当科研人员都倾向于从事更容易发表论文的研究,这种急功近利的风气不仅给年轻人的成长带来负面影响,也会有损学科和科研的健康发展。

不过,也可以看到,我国的科技创新激励体系正在发生可喜的变化。

比如,我所在的激光聚变联合研究团队中,有两位重要成员分别来自中科院物理所和上海交通大学,是我们8轮大型联合实验的实验诊断值班长。

他们对于激光聚变实验诊断有着独到的理解和高超的技术,去年,他俩因为对激光聚变研究作出的实际科研贡献,而非因为发表论文,在各自的单位都晋升为研究员。

又比如,我们项目中的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已有多名科研人员凭着实际科研贡献而不是简单的论文发表,获得了职称晋升。

可以说,这样的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科研人员本身是一种激励,对更多年轻的科研人员和学生来说,也无疑带来正向的激励。

因此,在大科学研究中,从长远来看,科研人员在从事重要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可能取得进展甚至突破却不能发表更多论文,应该把这些贡献纳入实际的科研奖励和资助体系。

2025届深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深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5届深圳市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024.11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近年来,影视作品与城市之间的联系越发紧密。

2023年初,电视剧《狂飙》热播,江门作为拍摄地迅速“出圈”。

电视剧《繁花》播出后,上海黄河路成为剧迷们追捧的热门景点。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又将新疆北部城市阿勒泰展现于公众视野。

“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影视作品对城市形象和文化推广的重要性,纷纷加大对影视创作的支持力度。

这种“双向奔赴”的态势,对推动文化繁荣、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一座城成就一部剧,一部剧带火一座城》《光明日报》2024年6月19日)材料二:“古城,变没变?”面对笔者的问题,常年从事文保工作的方楚兰答得直接:“格局一直没变。

”潮州是从历史中走来的古城。

站在城墙上望去,韩江、韩山立于前,“850多岁”的广济桥横卧江面,老城内街巷纵横,一条牌坊街成为古城文旅特色区的“中轴线”……高处有城楼城墙,近处有江水古桥,内里有小巷老厝,从高到低、由远及近、自外而内,古城格局充满了“立体感”,尽显魅力。

漫步广济桥,上面的部分亭台楼阁被开辟为潮州非遗展室,非遗传承人在室外开展常态化演示,增强与市民游客的互动。

62岁的郭金耀生于斯长于斯,见证了古城的点滴变化。

在他看来,牌坊街的每一个牌坊都有故事,讲好文化故事能让游客感受深厚底蕴。

文化根脉的跳动是实现活化利用的驱动力。

一座城、一条街,要促进文旅发展、商业繁荣,就必须做好文化这篇大文章,让更多人知道文化的根、感受文化的脉。

“晚上没事了,沿着古城走一走,真是有灵气!”茶入盖碗,沸水冲泡,郭金耀一边展示潮州工夫茶,一边笑谈日常生活。

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放在第一位,同时要合理利用,让传承千年的文化浸润在城市肌理中,如此,古城定会绽放新光彩,持续“潮”起来。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每题3分,共12分)(文言文材料略)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觥”在古代指什么?(2)“恣”在这里表示什么?2.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 分析文中所描述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概括文中作者的观点或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7题。

(每题3分,共9分)(文言文材料略)5. 根据文中内容,解释“举”和“罔”的含义。

6. 翻译文中的“是以圣人为而不争,功成而弗居”。

7. 简述文中所体现的哲学思想。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8-10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8.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9. 分析作者在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效果。

10. 根据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

(二)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11-13题。

(每题3分,共9分)(现代文材料略)1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12. 文中提到的“他”是谁?请结合全文内容进行分析。

13. 简述文中所描绘的场景及其作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4. 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

(20分)题目:《我眼中的高三》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四、写作(共20分)15. 以“青春”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20分)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高三语文一模模拟试题答案一、文言文阅读1. (1)“觥”在古代指酒杯。

(2)“恣”在这里表示放纵。

2. 翻译略。

3. 人物性格特点分析略。

4. 作者观点或态度概括略。

5. “举”表示选拔,“罔”表示欺骗。

6. 翻译略。

7. 哲学思想简述略。

二、现代文阅读8. 主要内容概括略。

9. 修辞手法及其效果分析略。

10. 对文中某一观点的看法略。

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高三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一、基础知识(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踉跄(liàng qiàng)恍若(huǎng ruò)纵横捭阖(zòng héng bǎi hé)B. 瞠目(chēng mù)祛魅(qū mèi)水乳交融(shuǐ rǔ jiōn róng)C. 蔑视(miè shì)畸形(jī xíng)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D.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蹉跎岁月(cuō tuó suì yuè)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研究方法既严谨又具有创新精神,因而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B. 由于近年来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我国的城市空气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

C.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活动,使我们对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课间休息时,同学们纷纷围在黑板前,讨论着这次数学竞赛的题目。

B. 她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成功地破解了那道复杂的密码。

C.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使得街道上积水严重,交通几乎瘫痪。

D. 在我国古代,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闲暇之余,挥毫泼墨,吟诗作赋。

4. 下列各句中,使用成语正确的一项是()A. 他凭借着过人的胆识,在商海中乘风破浪,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B. 她对这个问题考虑得非常周全,几乎到了吹毛求疵的地步。

C. 他的演讲非常精彩,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可以说是满堂喝彩。

D. 在这次比赛中,他凭借自己的实力,一路过关斩将,最终获得了冠军。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5届陕西省教育联盟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一、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你对于某个问题没有调查,就停止你对于某个问题的发言权。

这不太野蛮了吗?一点也不野蛮。

你对那个问题的现实情况和历史情况既然没有调查,不知底里,对于那个问题的发言便一定是瞎说一顿。

瞎说一顿之不能解决问题是大家明了的,那么,停止你的发言权有什么不公道呢?许多同志都成天地闭着眼睛在那里瞎说,这是共产党员的耻辱,岂有共产党员可以闭着眼睛瞎说一顿的吗?要不得!要不得!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二、调查就是解决问题你对于那个问题不能解决吗?那么,你就去调查那个问题的现状和它的历史吧!你完完全全调查明白了,你对那个问题就有解决的办法了。

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只有蠢人,才是他一个人,或者邀集一堆人,不作调查,而只是冥思苦索地“想办法”“打主意”。

须知这是一定不能想出什么好办法,打出什么好主意的。

换一句话说,他一定要产生错办法和错主意。

许多巡视员,许多游击队的领导者,许多新接任的工作干部,喜欢一到就宣布政见,看到一点表面,一个枝节,就指手画脚地说这也不对,那也错误。

这种纯主观地“瞎说一顿”,实在是最可恶的。

他一定要弄坏事情,一定要失掉群众,一定不能解决问题。

许多做领导工作的人,遇到困难问题,只是叹气,不能解决。

他恼火,请求调动工作,理由是“才力小,干不下”。

广东省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广东省珠海市2025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追溯人类早期秩序建立的过程,“命名”无疑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释名》云:“名,明也,名实事,使分明也。

”凡事凡物皆须有名,有了名称方可识别归类,此为秩序的开端。

因此,给事物命名在古人看来绝非小事。

《尚书·吕刑》谈及远古时期尧初建社会秩序,派诸官分掌各项事务,大禹命名山川即其中重要举措之一。

反映早期先民观念意识的《山海经》对事物命名也很有兴趣。

《山海经》叙述山林川泽、飞禽走兽以及异域地产,皆用“名曰xx”或“其名曰xx”句式。

如《南山经》的招摇山,“有草焉……其名曰祝余”“有木焉,其名曰迷榖”。

在这种“命名识物”的叙述技法下,花木鸟兽、人种国度——被赋予名号,书中荒诞驳杂的内容因此显得秩序井然。

不仅如此,《山海经》在为事物命名时也表现出早期文化的一些特点。

人类早期对自然声音的辨识力和敏感度极高。

《山海经》一书记载虫鱼鸟兽时经常描摹声音,诸如“其音如狗吠”“音如婴儿”等。

鸟兽跳跃奔伏,物状难辨,故以音别之,专门通过鸟兽本身的叫声给其命名。

在此意义上,命名即为识物。

除了以声音名物之外,还有些物怪依据活动场所来命名,如《庄子·达生》曰:“水有罔象,丘有峷,野有彷徨,山有夔,泽有委蛇。

”这种命名物怪的方式通常没有特指某个固定对象,而是类的称呼,条件限定也欠严密。

这些名称显示出早期先民“命名识物”思维中较为朴素而直接的状态。

即认为“名”与其所指事物差不多对等。

名字确定,“物”的性质、界限方才清晰,此即为重视命名、以辨名来识物的认知模式。

《周礼》论及周王朝设官分职状况,其中职官大都有辨析“名物”的职责。

从内涵来看,周礼之“名物”既有物类自然属性的区分,亦包含抽象伦理象征意义之建构。

如“司服”职掌九种吉服,不同吉服各有相应的使用场合,承载着诸多象征意义。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2-2023学年高三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从创作实践来看,非虚构写作确实是存在虚构的,也是需要虚构的。

从理论上讲,它为什么需要虚构,这种虚构在非虚构写作中有何重要理论意义,这是不得不回答的问题。

首先,它是张扬非虚构写作“真实性”的根本需要。

“真实”或“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最根本、最核心的要素,也是区别于虚构写作最鲜明的特征。

从理论上讲,它是不允许虚构的,但是在实际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真实,作家会通过虚构细节、场景对话甚或心理活动等,在真实基础上进行合理想象,从而使读者获得一种在场的真实感、生命感乃至情感的代入感。

也就是说,在真实基础上的合理想象与虚构,其意义首先在于证实作家叙事的可信性和可靠性并获得读者的认可和信任,进而产生更加令人信服的真实感。

其次,它是彰显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内在需要。

如果说“真实性”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一属性,毋庸置疑,“文学性”则是非虚构写作的第二属性,也可以说是它与生俱来的审美品性。

非虚构写作在美国兴起时之所以被命名为“非虚构小说”,就是因为它借用小说(文学)的手法来讲真实的故事,把真实故事写得犹如小说一样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胜,从而具有叙事美感和艺术性;而且,这种“小说化”或“戏剧化”叙事策略也成了非虚构写作文学性的重要体现,成为非虚构写作审美品格的自觉追求,因而也成为非虚构写作区别于新闻报道和社会学、人类学的调查报告等非虚构文本的重要特征。

再次,它是凸显非虚构写作“思想性”的价值需要。

非虚构写作不仅仅是简单呈现生活众生相,也不单单是通过艺术手段讲好真实故事,还要呈现一种整体性现实,以逼近人生和社会真相,抵达更高意义上的真实至至生活本质的真实。

可见,非虚构写作是一种有深度、有见解、有思想的写作。

非虚构作品,只有借助虚构与想象,“才有可能超越生活表面触及世界的深层肌理”,才能把作品的深度带向极致,“去证明人生的深刻的困惑”。

高三语文模拟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卷(附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现代戏曲这个概念有两重可能的含义:一是作为一个中性的概念,仅仅用于显示当代戏曲与传统戏曲形态有别,“现代”只是指其与传统的差异;二是作为具有价值内涵的概念,认为传统戏曲在新的时代行将被淘汰且必然被淘汰,因此要追求“进步”,使之演变为现代戏曲。

在多数相关的论述中,“现代”都包含了对变化的鼓励与对传统的批评与否定。

从艺术角度看,在现代戏曲这个口号的背后,始终隐含着一个魔障,那就是从社会达尔文主义转化而来的文化达尔文主义——将自然界生物进化的模式平移到艺术的发展变化中,认为艺术也必将不断“进步”,新的艺术必将战胜和取代旧的,而且新总比旧好。

在这种思潮的支配下,戏曲曾经多次遭遇死亡威胁,许多致力于戏曲“现代化”的人声称,如果戏曲在题材选择和思想意识等方面不做根本的改造,戏曲就将终结其生命,因为新社会的观众审美趣味变化了,传统戏曲“必定”会被时代淘汰。

现代戏曲的倡导者就像传统戏曲命运的预言帝,他们不止拥有“观众审美趣味变化”这个想当然地虚构出来的唯一利器。

对传统戏曲各式各样的“历史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的描述,在此前提下对传统戏曲各种弊端的激烈批判,都成为戏曲需要“现代化”的理由。

对传统戏曲的批评,也产生了不少影响,戏曲的呈现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演变,当代戏曲已经彻底完成了从广场艺术为主,辅以少量厅堂艺术的多形态,向剧场艺术这单一形态的变化。

相对隔绝、封闭的和性能单一的剧场成为戏曲呈现的主要场所。

这样的变化不仅发生在城市里,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民营剧团在广场环境中的演出形态。

戏曲的剧场化倾向还有另一个观察维度,就是戏曲舞台呈现的精致化。

从创作到演出的每个环节都精心雕琢,力求完善,尽可能使之成为一个完美无瑕的有机体,这是当代戏曲作品包含着丰富内涵的新趋势。

传统戏曲固然在每个细部都不乏力求精致的努力,但是全面与始终如一的精致化诉求,却是近代以来戏曲转化为剧场艺术后的新取向。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主观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XXX作为自由翱翔于天地之间的象征,已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符号。

其实,XXX诞生时,并没有这种诗意的内涵。

XXX这一意象出自《庄子·逍遥游》。

然而,《逍遥游》中的XXX想要翱翔九万里高空,必须依赖狂风,依然“有所待”,并不能真正地自由翱翔。

在中国文学中,XXX是如何由“有所待”而转化为自由翱翔的象征呢?XXX意象的内涵转换,始于魏晋。

魏晋文人不能忘怀世俗,追求身名俱泰;又要越名任心,追求XXX逍遥。

这类内涵矛盾,打破了心灵的均衡。

因此,他们渴望在庄学中寻找到精神慰藉。

而XXX的境地,他们没法企及,于是只好经由过程将庄学世俗化的体式格局,追求安顿身心的秘诀。

介于现实与自由之间翱翔的鲲鹏,也就成为当时文人的生理寄托。

他们试图经由过程对XXX的哲学内涵世俗化、意象内涵诗意化的转换,重构已被打破的生理均衡。

XXX在《逍遥游注》中说:“有待无待,吾所不能齐也;至于各安其性,天机自张,受而不知,则吾所不能殊也。

夫无待犹不足以殊有待,况有待之巨细乎!”世间万物,只要安于天性,动应天然,有待无待,就是一种无差此外存在。

XXX所言“有待”是溺于现实:“无待”是超然物外,而在郭象的哲学中却取得统一,本来“有待”的鲲鹏,成为“无待”的自由逍遥象征。

XXX《大鹏赞》中“海运水击,扶摇上征”虽还“有所待”,但“志存六合,不屑雷霆”的高远之志。

XXX“超世高逝,莫知其情”的窗然XXX,倒是《逍遥游》所没有的。

2024年1月扬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1月扬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1月扬州市高三语文第一次模拟考试卷2024.1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

一句话,“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青年之历史”。

“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

“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

“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

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7岁,沈尹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

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

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

“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不得不说,“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

“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

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

1900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

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解析)第I卷(选择题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我看到了不屈不挠、生命飞扬的自然景象!,,。

,。

刹.那间,我感动不已。

我在(琢磨/捉摸)中再次抬起头,仰望古塔上的一团绿荫以及翱翔..在它周围的鸟儿,我分明感觉飞鸟才是给这树、这塔以生存的施与.者。

因为塔内堆积的鸟粪给盘根错结....的根蔓提供了(必要/必须)的养分,使宛若蛇虬.的根茎不断(延伸/延续)。

而且推而远之,这存活塔顶的绿色华盖,也不知道是仰仗何年何月何只鸟雀,衔落于塔顶的树种造就了这棵树的最初生命。

日复一日,由于树的根须不断渗入塔的缝隙吸取大地的精华,于是又营造了塔内湿润的空间。

鸟、树和塔是如此的相互厮守..、依存,难割难舍,最终在天地之间顶托了一道秾.丽的风景与和谐统一的煌煌气象,这是天意?这是缘分?我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几乎要双手合十向这座古塔顶礼模拜....了。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A.刹.(shà)那间厮守B.施与.(yú)盘根错结C.蛇虬.(qiú)翱翔D.秾.(nóng)丽顶礼模拜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琢磨必须延续B.捉摸必须延伸C.捉摸必要延续D.琢磨必要延伸3.依次填入原文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无生命的石头恐怕早已坍塌于荒野下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古塔完全被树根抬举起来③终于觉察古塔是被树根簇拥着、裹挟着④感叹之余,围绕着古塔,我转了一圈⑤假如没有众多的树根以顽强之力护卫古塔A.⑤①④③②B.③①②⑤④C.④③②⑤①D.②⑤③④①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2016年,北京22家市属医院将全部实施非急诊全面预约制度,不过,为打击号贩子而全部取消现场放号,又有因噎废食....之嫌。

B.山水画家施贞泉先生,其作画时轻松若定、恣意挥洒,而且他作画神速,倚马可待....,令人叹为观止。

高三语文高考各地模拟试卷

高三语文高考各地模拟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然而,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安居乐业(ān jū lè yè)B. 科技飞速(kē jì fēi shù)C. 逐渐减少(zhú jiàn jiàn shǎo)D. 怀念过去(huái niàn guò qù)2. 下列句子中,语病最严重的一项是()A.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B.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C. 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这是科技飞速发展的结果。

D. 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这是古城失去宁静的原因。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在古老的东方,有一座美丽的古城。

B. 那里的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C.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古城逐渐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D. 人们开始怀念起那个宁静的年代。

(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2分)4. 请简要概括文章的主题。

5. 请分析文章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阅读下面的古代诗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乙】望岳唐·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9分)6. 下列句子中,对诗句的解读错误的一项是()A. “白日依山尽”中的“依山尽”意味着太阳落山时,太阳的余晖映照在山巅。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湖北省高三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材料一:《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节选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于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

”王怒而疏屈平。

(二)题目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

- 屈平属草稿未定中的“属”。

- 王怒而疏屈平中的“疏”。

2. 翻译下列句子。

-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3. 根据材料,分析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三)答案1. “属”意为“撰写”;“疏”意为“疏远”。

2.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翻译为:他知识渊博,记忆力强,对国家治理的混乱和秩序有清晰的认识,并且善于言辞。

3. 屈原被怀王疏远的原因是因为上官大夫嫉妒屈原的才能,向怀王进谗言,使怀王误以为屈原自夸其功,因而疏远了他。

4. 屈原在楚国政治生活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既是楚怀王的左徒,参与国事的讨论和决策,又是对外交往的使者,负责接待宾客和应对诸侯。

二、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5-8题。

材料二:《我的母亲》(节选)老舍母亲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她没有受过多少教育,但她的善良和勤劳影响了我一生。

她总是起早贪黑,忙于家务和农活,从不抱怨。

她的一生是默默无闻的,但她用自己的方式教育我们,让我们明白什么是勤劳和善良。

(二)题目5. 描述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

6. 分析母亲对作者的影响。

7. 母亲身上的哪些品质是值得学习的?8. 根据材料,母亲是如何教育子女的?(三)答案5. 母亲在家庭中扮演着勤劳和善良的支柱角色,她负责家务和农活,是家庭的核心。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4届浙江省宁波市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高三模拟考语文(答案在最后)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学校、班级、姓名、试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①《红楼梦》第十八回《皇恩重元妃省父母,天伦乐宝玉呈才藻》中写到元妃省亲,宝玉应命作诗,有“绿玉春犹卷”一句,宝钗一眼瞥见,便劝他改去。

且不说宝玉胶柱鼓瑟地有些学究气,也不说宝钗自呈才博地把钱翊的诗张冠李戴地算到了韩翊名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典诗论里尽管有那么多对用典的讽刺贬斥,中国古典诗歌创作中却依然那么喜欢用典。

②一般说来,中国诗,尤其是山水诗乃是一幅幅“以文字构成的图像”的有意味的缀合。

读诗的人在接触这些文字的时候,脑荧屏出现的不是文字而是直接出现了一组组连续不断的流动图像,在这组图像的依次流动中,它所伴生的情感内核也随之凸现,而诗的韵律及内部节奏又调节与控制着这些意象的流动频率。

这种象、意、节奏乃是融于一体的,它们共同构成视境流动与心理快感。

如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头一句:黑云——翻墨——未——遮山。

在读者的视境中立刻凸现出的就是乌云、乌云翻滚、(未)遮住山头这样一幅连续呈现的动态画面。

这种节奏流畅的视境依次呈现——尤其是全诗引起的连续流动的视觉呈现——在引起读者心理快感上是必不可少的。

如果说,看电影正看到赏心悦目时突然灯光大亮,屏幕上打出“片子未来,请稍候”,或者吃饭吃得正香时忽然来个石头硌牙,必然令人大为扫兴。

事实上读诗也是如此,视境有节奏地连续,就令人感到自然、轻松,就容易“神入”诗境,而视觉突然中断或节奏被突然打乱,则令人感到别扭、难受,也就无法很舒适地进入境界。

③由于作者与读者之间文化对应关系的差异,典故便常常造成了读者读诗时的“视境中断”,比如李贺《感讽五首》之二中有四句:都门贾生墓,青蝇久断绝。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3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 供.应/供.认不讳炮.烙/如法炮.制叨.扰/絮絮叨.叨B. 勾.当/勾.勾搭搭起哄./一哄.而散期.年/不期.而遇C. 槛.车/直栏横槛.靓.妆/俊男靓.女估量./量.力而行D. 露.馅/原形毕露.处.所/设身处.地强.横/强.词夺理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从1999年至今,着陆场救生回收队空中分队一班班长李涛参加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七号的所有任务,每次返回仓的门都由他打开,是名符其实的神舟“第一开”。

B. 舰用蒸汽轮机是先用锅炉烧出高温高压水蒸气,但之后不是去推动往复机,而是用蒸汽推动回转式的涡轮机。

C. 如今的邢慧娜给采访她的记者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尊老爱幼,对前辈推崇备至,对小辈的关怀无微不至;谦逊有礼,和蔼可亲;胜不娇,败不馁。

邢慧娜,在10000米项目上可谓中流抵柱,在田径界颇具大将风范。

D. 这些天总有忽然想嚎啕大哭的冲动,我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这么痛快喧泄的理由,担心着如果这么冒然动作,会不会吓坏了别人?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被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A. 凡属个人爱好、兴趣,只要不损害他人与公共利益,就无可厚非....,无论它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无可非议)B.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

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无所不为)C. 北京残奥会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待人和蔼亲切,不论你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一视同仁....。

(等量齐观)D. 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的出力,我李自成纵然有天大的本领,也孤掌难鸣....。

(一个巴掌拍不响)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这艘排水量超万吨的医院船配有数百张病床和先进的医疗保障系统及消防、救生设施,每个病房舱室都设有一个护士站,诊疗条件达到三甲医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石油中学高三语文模拟测试卷说明: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其中第Ⅱ卷的第三、四大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全部答在“答题纸”上,答在试卷上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桃花以它俏丽的色彩、缤纷的落英触动了人的某种情绪和情感,汇入了人们审美的心理因素,逐渐形成了中国的“桃花文化”。

桃花文化历史悠久,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桃花文化还具有普遍性,举凡恋爱、婚姻等人生喜庆活动,桃花总是“尚红”礼俗的主要角色。

包含“桃花”一词的人名、地名更是不胜枚举。

民俗中的“踏青”,采撷的也多是几枝早开的俏丽桃花。

至于与桃树、桃实相关的文化事象,几乎无所不在:“桃都”天鸡报晓、王母蟠桃盛宴、寿星捧桃、春日桃符、“桃李满天下”……桃花文化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

人类诞生于大自然,与大自然永远有一根剪不断的脐带。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

“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桃花文化还渗透着“儒与庄禅互补”的文化精神。

中国的文人,一方面要身体力行,去实现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经世致用”的理想,另一方面,又要准备在理想之梦被击碎时“穷则独善其身”,寄情山水,回归田园,在庄禅的境界中求得精神的休憩与解脱,于是,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为自己,也为与他一样的失意文人创造了一个虚幻的理想世界。

桃花源作为一个“理想世界”,作为精神栖息之所,世世代代吸引着文人学士,形成了他们的“桃花源情结”。

中国一些文人并非不知道桃源之不可寻,他们寻找桃花源,几乎与屈子的《天问》一样,上升为一种探求宇宙、社会和人生意义的思维模式。

(选自《中国的桃花文化》)1.对本文第二段“从《桃之夭夭》一直唱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文化将贯穿于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从《诗经》到现代诗。

B.桃花文化代代沿袭。

从先秦到今天,以至将来,绵延不断。

C.桃花文化从《诗经》的“十五国”,逐渐遍布于赤县神州。

D.研究桃花文化,可以找到一条研究中国诗歌发展的线索。

2.对文中提到的“儒与庄禅互补”,分析不当的是( )A.“经世致用”的追求,与“超凡脱俗”的矛盾统一。

B.“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相互依存,互相转化。

C.“治国”时也寻求“逍遥”,失意时也苦苦追求。

D.既积极参与“治国”,于不得已时又寻求解脱。

3.不属于“中国文化人的自然观”的一项是( )A. 大自然最美的季节是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春天。

“咏春”的诗文,倾注了中国文人的炽热情感。

B. 春天又美在桃花盛开的时节,于是铺陈春景,不能不写桃花。

C. 永恒的自然界,极富生命力的桃花,推动着中国文人的艺术想象力和热爱生活的心愿。

他们借桃花,歌颂自然美、劳动美、创造美,表现对永恒的自然、永恒的生命的向往。

D. 中国文人把自然界的桃花作为自己的生命、自己的本质力量和自己情感意识的对应物,加以抒写,这样说来,表现生命的本质力量和情感意识就应该细致描写桃花。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虞世南,越州余姚人。

性沉静寡欲,与兄世基同受学于吴顾野王余十年,精思不懈,至累旬不盥栉。

文章婉缛,慕仆射徐陵,陵自以类己,由是有名。

陈天嘉中,父荔卒,世南毁不胜丧。

文帝高.荔行,知二子皆博学,遣使至其家护视,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

陈灭,与世基入隋。

世基辞章清劲过世南,而赡.博不及也,俱名重当时,故议者方.晋二陆[注]。

炀帝为晋王,与秦王俊交辟之。

大业中,累至秘书郎。

炀帝虽爱其才,然疾峭正,弗甚用,为七品十年不徙。

世基佞敏得君,日贵盛,妻妾被服拟王者,而世南躬贫约,一不改。

宇文化及已弑帝,间杀世基,而世南抱持号诉请代,不能得,自是哀毁骨立。

从至聊城,为窦建德所获,署黄门侍郎。

秦王灭建德,引为府参军,转记室,迁太子中舍人。

王践祚,拜员外散骑侍郎、弘文馆学士。

时世南已衰老,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封永兴县子。

世南貌儒谨,外若不胜衣,而中抗烈,论议持正。

太宗尝曰:“朕与世南商略古今,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其恳诚乃如此!”贞观八年,进封县公。

会陇右山崩,大蛇屡见,山东及江、淮大水,帝忧之,以问世南,对曰:“汉文帝元年,齐、楚地二十九山同日崩,水大出,诏郡国无来贡,施惠天下,远近洽穆,亦不为灾。

今蛇见山泽,适其所居。

又山东淫雨,江、淮大水,恐有冤狱枉系,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

”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帝尝作宫体诗,使赓和。

世南曰:“圣作诚工,然体非雅正。

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

不敢奉诏。

”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

帝数出畋猎,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

尝命写《列女传》于屏风,于时无本,世南暗疏之,无一字谬。

帝每称其五绝:一曰德行,二曰忠直,三曰博学,四曰文词,五曰书翰。

世南始学书于浮屠智永,究其法,为世秘爱。

卒,年八十一,诏陪葬昭陵,赠礼部尚书,谥曰文懿。

(《新唐书·虞世南传》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二十七)[注]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与弟陆云的并称。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高.荔行高:推崇B.而赡.博不及也赡:丰富C.故议者方.晋二陆方:正直D.与秦王俊交辟.之辟:征召5.以下句子中,全都表明虞世南忠直诚恳的一组是(3分)()①世南躬贫约,一不改②世南抱持号诉请代③有一言失,未尝不怅恨④宜省录累囚,庶几或当天意⑤世南以为言,皆蒙嘉纳⑥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⑤D.③④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虞世南生性沉静,清心寡欲,和哥哥虞世基一起在吴郡顾野王门下学习十多年,他终日专心学问,从不懈怠,有时甚至几十天也不梳洗。

B.虞世南和哥哥世基一起在隋朝任职。

虞世南在文章清劲上不如世基,但他学问渊博,也不像哥哥好样善于用花言巧语来博得皇帝的喜爱。

C.面对陇右一带山崩,江淮一带闹水灾的情况,虞世南劝太宗借鉴汉文帝时陇右地震,采取郡国不来贡献,给民众以恩惠的办法来稳定局面。

D.在皇上作宫体诗叫虞世南依韵唱和这件事上,虞世南认为皇上作的诗诗体不雅正,担心自己唱和的诗一旦传于世,会引起不好的影响。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屡乞骸骨,不听,迁太子右庶子,固辞,改秘书监。

(5分)译文:(2)帝然之,于是遣使赈饥民,申挺狱讼,多所原赦。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卜算子曹组松竹翠萝寒,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此恨凭谁诉?似共梅花语,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

[注]迟日:指和煦的春日。

8.这首宋词是咏空谷幽兰之词,作者为什么要写“松竹梅”这三个意象?(5分)9.请简要分析“着意闻时不肯香,香在无心处”蕴含的丰富情感。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四题任选三题)⑴秦人不暇自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杜牧《阿房宫赋》)⑵怨灵修之浩荡兮,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屈原《离骚》)⑶吾尝终日而思矣,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荀子《劝学》)⑷_____________,拔剑四顾心茫然。

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乙选考题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船魂王海群夕阳西下,晚风渐起。

鸟蟒河缓缓地流,“半江瑟瑟半江红”。

河对岸静泊着水泥船,岸上还是低矮的小茅棚,它们的主人还是艄公何大伯吗?何大伯是给了我第二次生命的人。

当年我和母亲去外婆家,搭的就是他的船。

我和同船玩闹的另一个孩子都落水了。

何大伯跳下水,救起了我,另一个孩子却让激流永远地卷走了。

那是他自己的孩子小驹儿呀……何大伯,今天我看你来了。

可是,我却怕何大伯认出我来。

一个老者走出了小茅棚,望望对岸。

船过来了。

是何大伯!我的心突突地跳起来。

他老了,背弯了,头发、胡子全白了。

两只眼睛失去了神采,表情是那样的漠然。

深深的愧疚压着我的心,假如他的驹儿不被激流卷走,假如他的第二个儿子还在他身边……何大伯看了我一眼,扭过头,说了声:“上船吧,同志。

”难道他真不认识我了?我工作了,成了一名年轻的法官,已有9年没来看他了。

不认识也好,哦,不,也许怪我没先叫他,可是……上了船,他只是摇桨,默不作声,我打破了宁静,说:“今天没什么风浪嘛,老人家。

”“有风浪也不怕,撑船的怕什么风浪?”声音沙哑,却带着当年的豪气。

船到河心,夕阳已落,河水一片混沌。

“这水比以前浑多了。

”我说。

“清水也好,浑水也好,只要有船,就能渡人。

’’何大伯接过我的话,眼睛却不看我,只是摇桨。

“还要有像你这样的老艄公才行啊。

”我说。

“不行,老喽。

再干6年,我小儿子白龙回来啦,就交给他。

”他说得那样平静,我的心却提上嗓子眼,不敢看他。

船到岸边,我身上没零钱,只好掏出一张百元钞给他。

“怎么,用大票子吓我?”他露出一丝笑意。

他边点钱边说:“现在我烟酒都断了。

等儿子回来,我想买条新船。

”“买条新船好啊。

”我说。

“只是,我看,光靠我这条船不行啊。

”大伯叹了口气:“别看我老了,但还看得清。

你看,有些伢整天不务正业,偷吃扒拿,就是不上过日子这条船;有的当干部,不但不吃苦在前,还多吃多拿,坑害百姓,不给政府撑好船。

最叫我憋气的是政府要法办,让他们吃点苦,受点教育,家里还护着,请客送礼,替他们开脱。

要我说,没有政府这条大船,老百姓的一河清水就让他们搅浑了,迟早他们把自己给呛死。

”我边听边点头赞许。

何大伯,你或许不知道,你的小儿子白龙的案子就是我判的啊。

20年前,你为了救我失去了大儿子驹儿,可是后来,我却没给你的小儿子白龙留一点情面……“你看,天不早了,快回去吧,我这人瞎罗嗦。

”我百感交集下了船。

回望对岸又有人朝河边走来,突然有了一个想法,复又上船,“老人家,我想帮你摆一次渡。

”老人疑惑地看了我一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