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教案:立方根教学设计--刘森

合集下载

《立方根》教案教学

《立方根》教案教学

《立方根》教案教学教案教学:立方根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能够理解和运用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在给定的问题中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概念;2.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1.立方根的计算方法的运用;2.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已经准备好的教案;2.课件、教具等教学辅助工具;3.学生的练习册、作业本等。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1.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一个长方体,引导学生思考立方体的特点;2.提问:什么是立方体?学生回答后,教师给出定义并强调长方体的3个边长是相等的;3.提问:若一个长方体的体积为8,你能否求出它的边长?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立方根的概念(10分钟)1.向学生解释立方根的定义:一个数的立方根是指这个数的立方等于这个数本身;2.通过课件和实际例子向学生展示立方根的概念,让学生能够理解立方根这个概念的意义。

第三步:讲解立方根的计算方法(15分钟)1.向学生讲解求立方根的基本原理:通过试探和逼近的方法求出一个数的立方根;2.提醒学生立方根的符号是∛;3.让学生通过课件上的示例,理解如何使用计算器来计算立方根;4.引导学生掌握手工计算立方根的方法,例如牛顿法等。

第四步:练习与巩固(20分钟)1.让学生在练习册上完成针对立方根计算方法的练习题,帮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2.检查学生的答案,解答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

第五步:应用与拓展(20分钟)1.给学生一些关于立方根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2.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例如建筑、科学等。

第六步:总结与反馈(10分钟)1.让学生简要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再次强调立方根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随堂测试:出一道与立方根相关的问题,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3.给学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和拓展所学知识。

立方根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立方根的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立方根的教案导言:立方根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掌握立方根的求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中的立方、立方根以及解决与立方根相关的问题。

本教案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求法,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课前准备:1. 确认学生已掌握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 在黑板上列出几个完全立方数,如8, 27, 64等,并让学生思考这些数的特点。

二、教学活动:1. 引入立方根的概念:- 通过让学生观察完全立方数的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

- 结合实际例子(如一个立方形的边长),帮助学生理解立方根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2. 求立方根的方法:- 介绍牛顿迭代法求立方根的方法。

- 分步解释迭代计算的过程,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 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或电子设备进行迭代计算,并与手工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3. 解决简单立方根问题:- 提供一些较为简单的完全立方数,让学生尝试使用所学方法计算立方根。

-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4. 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的实际应用场景,如体积计算、测量等。

- 提供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三、巩固练习:1. 教师提供一系列立方根的练习题,包括简单和较难的题目。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并检查答案。

四、总结与评价: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立方根的概念、求法以及应用。

2. 提供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立方根的其他特性和性质。

3. 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并提供反馈。

五、拓展阅读:1.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中的立方根相关知识,可以推荐一些相关的数学书籍或网站资源。

2.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立方根在其他学科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经济学等。

六、家庭作业:布置一些立方根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完成,并检查答案。

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立方根的概念、求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继续拓展自己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

2024最新-《立方根》教学设计(优秀5篇)

2024最新-《立方根》教学设计(优秀5篇)

《立方根》教学设计(优秀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漂亮的编辑帮家人们整编的《立方根》教学设计【优秀5篇】,仅供参考。

《立方根》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立方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八年级(上)第十三章《实数》第二节。

本节内容安排了1个学时完成。

主要是通过对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与归类,探索立方根的概念、计算和简单性质。

因此,除了具体的知识技能(如知道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意义,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立方根运算,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和技巧)外,还需要让学生感受类比的思想方法,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在学习了平方根概念的基础上学习立方根的概念,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因此教学重点放在立方根具有唯一性(实数范围内)的讨论上。

在学生对数的立方根概念及其唯一性有了一定理解的基础上,再提出数的立方根与数的平方根有什么区别,学生就容易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初步学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用立方运算求一个数的立方根,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3.了解立方根的性质----唯一性。

4.区分立方根与平方根的不同。

5.分清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立方根的关系,即5.渗透特殊---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对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解决立方根的一些基本方法和策略。

2.在学习了平方根的基础上,学生经历用类比的'方法学习立方根的有关知识,领会类比思想。

3.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在探究中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

情感与态度目标:1.在立方根概念、符号、运算及性质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善于观察、勇于探索和勤于思考的精神。

2. 学生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立方根教学设计方案

立方根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2)能够正确求解立方根,并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2)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良好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立方根的概念2. 立方根的性质3.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4. 立方根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概念(2)立方根的计算方法2. 教学难点:(1)立方根的概念的理解(2)立方根的计算方法的掌握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出立方根的概念,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立方根的概念(1)通过实例展示立方根的实际意义,帮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归纳出立方根的定义。

3. 立方根的性质(1)介绍立方根的性质,如:立方根的符号、立方根的乘除性质等。

(2)通过例题,让学生巩固立方根的性质。

4. 立方根的计算方法(1)介绍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如:直接开立方、立方根的近似计算等。

(2)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5. 立方根的应用(1)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的知识解决问题。

(2)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总结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小组合作与探究(1)分组进行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2)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7. 总结与反思(1)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

(2)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8. 布置作业(1)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立方根的掌握。

(2)布置拓展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

《立方根》教案教学内容

《立方根》教案教学内容

《立方根》教案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立方根》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立方根;2.掌握立方根的求解方法;3.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2.掌握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1.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一些实际问题,以供学生运用立方根进行求解;2.准备投影仪和电脑,以便展示计算过程。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教师先向学生简单介绍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立方根表示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自己;-符号:∛;-若a³=b,则a是b的立方根;-立方根有一个特殊的表示方式:∛x;-对于正数x,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和一个负的立方根。

Step 2: 讲解求解立方根的方法1.教师把求解立方根的方法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讲解。

(1)当立方根的被开方数是一个完全立方数时。

-若a³=b,则a是b的立方根;-例如:∛8=2、∛27=3;(2)当立方根的被开方数不是一个完全立方数时。

-采用近似法,找到一个可以使得近似值的立方尽可能接近被开方数的数;-例如:∛11≈2.223;2.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计算立方根的步骤,并详细解释。

Step 3: 解答学生提问1.教师回答学生可能提出的关于立方根的求解过程中的问题。

Step 4: 练习和巩固1.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课后作业作为巩固;2.学生互相检查答案,教师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

Step 5: 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1.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一个正方体的体积是64立方米,请问它的边长是多少?-解:设该正方体的边长为x,根据体积的定义,有x³=64,所以x=∛64=4Step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展示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问题的意义;2.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鼓励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

Step 7: 完成课后作业1.学生完成课后作业,以检验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八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下册《立方根》教案、教学设计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以及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难点:立方根的估算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等方法,发现立方根的性质和计算方法。
(2)运用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教师给出计算立方根的例子,如计算∛8。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不同的计算方法,如直接开方、估算等。
-每个小组派代表分享计算方法,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补充。
2.教学目标: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计算立方根的技能。
-教师提问:“同学们,我们之前学习了平方根,那么你们知道立方根吗?它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2.教学目标:通过导入新课,使学生认识到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立方根的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学活动设计:教师通过讲解立方根的定义、表示方法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立方根的含义,并学会运用立方根进行计算。
-探究:立方根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建筑、制造等领域。
4.小组合作题:
-小组讨论:比较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性质、计算方法等,总结它们的异同点。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整理讨论成果,并向全班同学分享。
作业要求:
1.学生独立完成基础巩固题和实际应用题,巩固立方根的计算方法和性质。
2.学生在完成拓展思考题时,要注重思考过程,可查阅资料或与同学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中教学设计:立方根教案设计

初中教学设计:立方根教案设计

初中教学设计:立方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2)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环节,引导学生发现立方根的性质。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2)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立方根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立方根的求解过程。

3.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感受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立方根的相关教学资源,如课件、例题、习题等。

2. 学生准备:预习立方根相关知识,了解立方根的基本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立方体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思考立方体的体积与边长的关系。

(2)提问:如果已知一个立方体的体积,如何求它的边长?2. 探究立方根:(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发现立方根的性质。

(2)总结立方根的定义及求法。

3. 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1)出示实例,让学生尝试运用立方根解决问题。

(2)分组讨论,分享解题过程及心得。

4. 练习与巩固:(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讲解练习题,总结解题方法。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6. 布置作业:(1)巩固立方根的基本概念、性质。

(2)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有哪些性质?2. 探讨立方根的运算规律,如:立方根的乘法、除法、幂运算等。

3. 引导学生发现立方根在数学中的其他应用,如: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物质的溶解度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享实例,教师点评并总结。

初中教学设计:立方根教案设计

初中教学设计:立方根教案设计

初中教学设计:立方根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2)能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2)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概念及求法。

(2)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1)立方根的求法。

(2)立方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立方根的相关教学资料。

(2)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生准备:(1)预习立方根的相关知识。

(2)准备笔记本,记录重点知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展示立方根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2)提问:什么是立方根?如何求一个数的立方根?2. 自主探究:3. 课堂讲解:(1)讲解立方根的概念。

(2)讲解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方法。

4. 巩固练习:(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检测对立方根的理解。

(2)教师点评练习题,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

5. 拓展应用:(1)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分享解决问题的心得,教师点评。

五、课后作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立方根的知识。

3. 探索立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立方根概念和求法掌握的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立方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八、教学拓展:1. 立方根与平方根的比较:引导学生思考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与区别。

2. 立方根在科学领域的应用:介绍立方根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立方根》教案

《立方根》教案

《立方根》教案教案:《立方根》(一)一、教学目标:1.理解什么是立方根。

2.能够找出给定数的立方根。

3.掌握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2.理解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难点:1.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2.难题解析与策略。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具、课堂练习题。

2.学生准备:课本、笔记。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小明有一块长为8米、宽为8米、高为8米的立方体,求立方体的体积。

”2.引导学生思考立方体和立方根之间的关系。

3.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一个数的体积,如何求这个数的边长呢?”Step 2. 讲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1.定义:立方根是指一个数的立方等于给定数的运算。

2.性质:a)任何正整数的立方根都是正整数。

b)任何负整数的立方根既可以是正整数也可以是负整数。

Step 3. 计算立方根1.先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法求解立方根。

2.介绍立方根的计算方法:a)开方法:将一个数的立方根写成开平方的形式,然后用平方根的计算方法求解。

b)近似法:通过近似计算得到一个数的近似立方根。

3.示范计算方法,并进行练习。

Step 4. 难题解析与讨论1.给出一些难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2.解析难题的解题思路和策略。

Step 5. 课堂练习1.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班级合作,互相讨论和解答。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讲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以及立方根的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引入,学生能够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学会通过开方法和近似法求解立方根。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通过引导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讨论解析难题,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策略。

在课堂练习环节,我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解答问题,提高了课堂练习的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学生对立方根的理解和计算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

立方根教学设计教案

立方根教学设计教案

立方根教学设计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掌握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3.能够应用立方根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教学重点:1.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教学难点: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教学准备:1.课件或黑板。

2.尺子、计算器等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概念引入(10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平方根的概念与性质。

2.提出问题:“你知道平方根以外的其他根吗?”,并让学生讨论并回答。

3.引入立方根的概念:“立方根是一个数的立方等于它。

”4.展示相关示例,如8的立方根是2,因为2³=8Step 2:立方根的性质(15分钟)1.教师出示课件或黑板上的立方根性质总结。

2.学生根据相关性质进行讨论,并提问与解答。

Step 3:立方根的求解方法(30分钟)1.通过示例引入立方根的求解方法。

示例1:求解27的立方根。

示例2:求解250的立方根。

2.教师讲解以下两种求解方法:方法一:通过试探法求解立方根。

方法二:通过立方根的计算公式求解立方根。

3.学生通过练习题进行巩固。

4.教师选择几道题进行讲解。

Step 4:应用立方根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25分钟)1.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并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进行求解。

示例1:长方体的体积为343立方米,求边长。

示例2:一个水果箱的体积为512立方厘米,求最长的边长。

示例3:求一个立方体的体积为1000立方厘米,求边长。

2.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与解答。

3.部分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与答案。

Step 5:归纳总结与作业布置(10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归纳总结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以及求解方法。

2.布置作业:完成教师提供的练习题,并预习下一课时内容。

Step 6:课堂小结与回顾(5分钟)1.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提问学生对立方根的理解情况,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自学其他高次方根的概念与求解方法,如四次根、五次根等。

《立方根》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

《立方根》示范课教学设计【数学八年级上册北师大】

《立方根》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2.经历立方根的探究过程,在探究中学会求立方根的基本方法和策略,通过对立方根性质的探究,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分类讨论的意识.3.了解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能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4.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数学的实用价值,提高学习兴趣.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难点: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三、教学用具电脑、多媒体、课件、教学用具等四、教学过程设计【合作探究】某化工厂使用半径为1 m 的一种球形储气罐储藏气体. 现在要造一个新的球形储气罐,如果它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那么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半径的多少倍?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呢?解:设新的球形气罐的半径为r m. 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8倍,则:3344=8133V πr π=⨯⨯⨯,r 3=8, 解得:r =2,因此,它的半径是原储气罐半径的2倍. 如果储气罐的体积是原来的4倍,则:3344=4133V πr π=⨯⨯⨯,r 3=4, r =?追问:这样的数该如何表示? 【探究】问题:试一试,你能给出立方根的定义吗? 教师活动:教师先给出平方根的定义,让学生试一试,用类比的方法给出立方根的定义.立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 的立方等于a ,即x 3=a ,那么这个数x 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举例:如2是8的立方根,23-是827-的立方根,0是0的立方根.【做一做】2的立方等于多少?是否有其他的数,它的立方也是8?教师总结:立方根是它本身的数有1, -1, 0;平方根是它本身的数只有0.【探究】问题:怎么用符号来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呢?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作3a,读作“三次根号a”.例如x3=7时,x是7的立方根,即x= 37;而23=8,2是8的立方根,即38=2.注意:教师在这里一定要强调根指数3一定不能省略.【归纳】开立方:类似开平方运算,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作“开立方”,其中a叫被开方数.“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

七年级数学上册《立方根》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数学上册《立方根》教案、教学设计
2.基本概念:讲解立方根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立方根的含义,并通过实例加深理解。
3.性质探究: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立方根的性质,如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0的立方根是0等。
4.运算方法:讲解计算立方根的方法,包括手算和计算器计算,让学生熟练掌握运算技巧。
5.应用举例:结合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立方根知识解决问题,巩固所学。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定义及其性质,能够准确地计算立方根。
2.将立方根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问题解决能力。
3.消除平方根与立方根之间的混淆,提高学生的运算准确性和速度。
(二)教学设想
1.利用生活实例和数学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通过讲述“阿基米德和国王下棋”的故事,让学生了解立方根在古代数学中的应用,从而引出立方根的概念。
七年级数学上册《立方根》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掌握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准确找出一个数的立方根。
2.学会使用计算器计算立方根,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3.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涉及立方根的问题,如体积、密度等,培养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学习《立方根》这一章节之前,他们已经掌握了实数的概念、平方根的性质等基础知识,为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然而,由于立方根的概念较为抽象,学生可能会在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形象化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构建概念。
-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省优获奖教案《立方根》word(教学设计)

   省优获奖教案《立方根》word(教学设计)

按照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核心理论,提高学生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是当前教育教学研究所注重的重要环节之一。

2021年4月,教育部发布文件,对教育机构改革进行了深入和细致的解读。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作为一线教师,教育教学手段和理论知识水平是下一步需要进一步提高的重要能力。

本课作为课本中比较重要的一环,对核心素养进行了贯彻,将课堂环节设计进行了细致剖析,力求达到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立方根》一、教学目标1.了解立方根和开立方的概念.2.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掌握开立方运算.3.培养学生用类比的思想求立方根的运算能力.4.由立方与立方根的教学,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5.通过立方根符号的引入体验数学的简洁美.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立方根的概念与性质.教学难点:会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三、教学方法启发式,讲练结合.四、教学过程1.立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称数a的三次方根)用数学式表示为:3a若x3=a,则x叫做a的立方根,或称x叫做a的三次方根.2.立方根的表示方法:类似于平方根德表示方法,数a的立方根我们用符号3a来表示.读作“三次根号下a”,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3叫做根指数,注意,在前面我们学习平方根的表示方法说过当根指数为2时可以省略不写,现在是立方根了,这个根指数3是绝对不可省的,否则就会与平方根混淆了.练习:用根号表示下列各数的立方根:243(1)27;(2)-64;(3)0;(4)-0.125;(5)83.开立方概念: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4.开立方运算与立方运算互为逆运算.下面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一个正数有几个平方根?负数有没有平方根?一个正数有几个立方根?负数有没有立方根?请学生来回答这个问题.由前面刚刚做过的题我们不难看出像8、0.126、103这样的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像-8、278-、-12564这样的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0的立方根是0.由此我们得了立方根的性质.5.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3)0的立方根是0.这里我们不妨与平方根的性质做个比较,平方根中,正数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正数只有一个正的立方根;在平方根中负数是没有平方根的,而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平方根与立方根唯一相同之处是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它本身.[教学反思]学生对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感兴趣,气氛极好,能认识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并能用自己的语言简单描述它们的某些特征,也能分别举出生活中的物体哪些是属于圆柱、圆椎、正方体、长方体、棱柱、球.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动手操作,熟悉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以及图形折叠后的形状。

立方根(教案).doc

立方根(教案).doc

3.3立方根(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能用开立方运算求数的立方根,体会立方与开立方运算的互逆性。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算能力.(三)情感目标:体会立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与联系.二、教学重点:本节重点是立方根的意义、性质。

三、教学难点:本节难点是立方根的求法,立方根与平方根的联系及区别。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1.口答:(1) 平方根的概念?如何用符号表示数a(≥0)的平方根?(2) 正数有几个平方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负数有没有平方根?0平方根是什么?2.计算:(二)合作学习:给出一个3×3×3魔方,并提问这是这是由几个大小相同的单位立方体组成的魔方?(三)想一想:1、要做一个体积为27立方厘米的立方体模型,它的棱要多少长? 你是怎么知道的?2、什么数的立方等于-27?归纳:1.立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这个数就叫做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即X 3=a ,把X 叫做a 的立方根。

如53=125 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

(-5)3=-125 则把-5叫做-125的立方根。

数a 的立方根用符号“表示,读作“三次根号a ” .2.开立方: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开立方与立方也是互为逆运算,因此求一个数的立方根可以通过立方运算来求。

(四)例题讲解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1)-8 (2) 8(3) (4)0.216 (5)0 引导学生根据平方根的性质得出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有一个正的立方根。

2、负数有一个负的立方根。

3、0的立方根还是0。

让学生说出平方根,算术平方根以及立方根是本身的数分别是多少?。

(1) 412 (2) ±22)7(81)5(- (3)+-827-练一练: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827的立方根是±23(2) 25的平方根是5 (3) -64没有立方根(4) -4的平方根是±2 (5)0的平方根和立方根都是0 例2求下例各式的值:(教师讲解,可以提问学生)(五)当堂检测(检查学生掌握情况)计算:(六)归纳小结:学生概括: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知识?2、你能总结出平方根和立方根的异同点吗?教师概括:相同点: (1)0的平方根、立方根都有一个是0(2)平方根、立方根都是开方的结果。

立方根教案设计

立方根教案设计

立方根教案设计教案标题:立方根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2. 能够计算给定数的立方根;3. 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2. 掌握计算立方根的方法;3. 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性质;2. 运用立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计算器、白板、黑板笔、教材、练习题;2. 学生准备:笔记本、教材。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教师通过提问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立方根?它有什么特点和性质?知识讲解:1. 教师讲解立方根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立方根的概念、符号表示和运算规则;2. 教师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一个数的立方根,解释计算过程和方法。

示范与练习:1. 教师提供一些简单的计算立方根的练习题,引导学生跟随步骤计算;2. 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和纠正。

拓展应用:1. 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立方根解决;2. 学生独立或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结归纳: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立方根的概念、性质和计算方法;2. 教师强调掌握立方根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作业布置:1. 教师布置一些立方根相关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2. 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进行批改和讲解。

教学反思: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评价;2. 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理解情况,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究立方根的性质和应用,拓展相关知识;2. 学生可以进行更复杂的立方根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评估:1. 教师通过课堂练习和作业的表现,评估学生对立方根的掌握程度;2.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立方根》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数学

《立方根》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数学

初中数学《立方根》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理解立方根的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立方根概念和求一个数立方根的探究过程,提升数感及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立方根的意义,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难点】能正确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提问:棱长为1的正方体,体积增大1倍,棱长是多少?可创设情境背景,如将洋葱细胞近似看作正方体。

以如何快速求解此类问题为切入点,导入课题。

(四)小结作业
小结:教师提问,学生总结汇报本节课收获。

作业:完成教材上相应习题;总结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三者的区别与联系。

四、板书设计。

《立方根》教学设计

《立方根》教学设计
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达标测试
1、立方根等于本身的数是()
A、±1 B、1,0 C、±1,0 D、以上都不对
2、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这个数的立方根,则这个数是()
A、±1 B、±1,0 C、0 D、0,1
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64的立方根是4 B、 立方根
C、 的立方根是2 D、125的立方根是±5
与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交流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入现有一只体积为216cm3的正方体纸盒,它的每一条棱长是多少?
⑴在这个实际问题中,提出了怎样的一个计算问题
⑵你能得到一个数,使这个数的立方等于216吗?
⑶从这个问题中可以抽象得到一个什么数学概念?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如果某种植物细胞可以近似看作是棱长为1的正方体,那么当它的体积增大1倍时,这个正方体的棱长是多少?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的立方根与平方根都是1 B、
C、 的平方根是 D、
5、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⑴ ,⑵512,⑶—729,⑷
6、求下列各式中的 的值
⑴ ,⑵ ,⑶
教后反思
课题
立方根
课型
新授
学习目标
1、了解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2、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3、运用数学符号描述开方运算的过程,建立开方的概念,发展抽象思维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立方根的概念,会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难点:明确平方根与立方根的区别,能熟练地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课堂学习流程
学生活动
老师活动
自主学习
棱长为1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设体积为2的正方体的棱长为 ,那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立方根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6.2立方根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并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理解并掌握立方
根的性质。

2、依据开立方与立方运算的互逆关系,求某些数的立方根。

3、正确区分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立方根概念建立,获得使用类比法研究相近概念的经验;
2、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提高自主合作,交流思考,归纳总结,实践应用这一探
究学习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认识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树立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立方根的意义和性质,会求一些特殊数的立方根。

教学难点: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性质的区别与联系。

教法学法:1、教法:观察——分析——类比——概括——应用。

2、学法:动手动脑、交流合作,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探究、合作、创新”的教学模式,在课堂程序上包含六个数学活动:活动一:创设情境,复旧导新;活动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活动三:引导探究,延伸知识;活动四:应用新知,形成技能;活动五:归纳小结,深化新知;活动六:布置作业,提升能力。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活动一:创设情境,复旧导新
1. 复习,想一想
(1) 16的平方根是______;
(2)-9的平方根________;
(3)0的平方根是________.
思考问题:平方根是如何定义的?平方根有哪些性质?
2.做一做
问题:要制作一种容积为27m3的正方体形状的包装箱,这种包装箱的边长应该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解决问题,拿出方案全班交流。

思考:如果问题中正方体的体积为125cm3,正方体的边长又该是多少?
3. 试一试
仿照平方根的定义,你能给数的立方根下个定义吗?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即:如果x3=a,那么x叫做a的立方根.
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 开立方与立方互为逆运算,我们可以根据这种关系求一个数的立方根。

活动二启发诱导,探索新知
1. 探究
(1)因为23 =8,所以8的立方根是();
(2)因为( ) 3=0.125,所以0.125的立方根是();
(3)因为( ) 3=0,所以0的立方根是();
(4)因为( ) 3=-8,所以-8的立方根是();
(5)因为( ) 3=-27/8,所以-27/8 的立方根是()
以小组为单位探究题中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
2.说一说
你能说说正数、0和负数的立方根各有什么特点吗?
正数的立方根是;
负数的立方根是;
0的立方根是;
每个数都有立方根,而且只有个
指名学生完成填空,并能分别举例验证总结的结论。

3. 自主探究
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立方根?
每个数a都只有一个立方根,记为“3a”,读作“三次根号a”.例如x3=7时,x是7的立方根,即37=x;与数的平方根的表示比较,数的立方根中根号前没有“±”符号,但根指数3不能省略.
效果:通过亲自运算、探究学习立方运算的逆运算,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初步掌握立方根的概念.
4、对照平方根的性质,你能分清立方根与平立根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5.学以致用
例1求下列各数的立方根. (1)1 ;(2)
1
; 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