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节肢动物门

合集下载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二、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的附肢也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 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足
按节分布,数量多 形态相同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不分节 无肌肉附着
节肢 按体部分布,数量少 形态多样 与身体之间有关节 分节 有大量肌肉附着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三、体被含有几丁质的外骨
马氏管
八、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发达,具链索状神经系统。 形成较发达的脑、眼、触角。眼分单眼(感 光)和复眼(视觉),触角负责触觉、嗅觉、 味觉。
第二节 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一、甲壳纲(Crustacea)
多生活于水中,少数生活潮湿陆地。外骨骼含大量碳 酸钙、磷酸钙,十分坚固,故称甲壳。
特征: ■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 ■触角2对,足至少5对 ■头、胸部外被头胸甲 ■以鳃呼吸 如虾、蟹
昆虫在自然界中繁荣昌盛的原因: ■有翅,运动能力强 ■个体小,外骨骼发达,感觉器官发达 ■口器类型分化,食性多样 ■有惊人的繁殖力 ■形态和颜色上的各种适应
附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
海产,虽种类不多,但进化上有特殊意义。
一、主要特征
1.具真骨(内骨骼):由中胚层形成,石灰质,常向体 表突出形成棘。
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斜纹肌,从节肢动物开 始形成横纹肌,具有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五、消化系统 捕食、摄食等能力加强, 消化系统发达 具有中肠突出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六、呼吸系统多样性
呼吸器官形式多样,体壁、鳃、书鳃、 书肺、 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 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 器官。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 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外骨骼分片:在骨片间的节间部分不含外表皮或 外表皮不发达,因此较柔软,不防碍身体活动. •蜕皮现象:在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下,换上柔软多 皱的新皮,以适应身体的不断增长。 •外骨骼的作用:保护内脏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 发;抵抗不良环境及病毒细菌等的侵染;与附着在 体壁内面的肌肉协同完成各种运动,这一点与脊椎 动物的骨骼有相似的作用。 3.肌肉系统 •肌肉均为强劲有力的横纹肌,并形成独立的肌肉 束,其两端附着在外骨骼的内表面或内突上,靠肌 肉束的收缩牵引骨板使身体运动。通过外骨骼的杠 杆作用,调整和增强了肌肉运动。 •肌肉束往往按节成对排列,相互拮抗,例如每只
二.节肢动物门的分类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门,已知约 120万种,占动物总数的4/5。根据异律分 节、附肢、呼吸和排泄的情况,将现存种类 分为6个纲。
1.原气管纲(Prototracheata)
又称有爪纲(Onychophora)

蠕虫形,身体表面没有明显分节,只有环纹;附 肢有爪但不分节;具单眼无复眼,以气管呼吸。 具有皮肤肌肉囊、后肾管、混合体腔、开管式循 环,介于环节动物和节肢动物之间。全身遍布气 孔,气孔不能关闭,易失水分,必须生活在潮湿 的地方。已知约70种,我国仅在西藏有记录,如 栉蚕(Peripatus)。
附肢一般有3对附肢肌,可使附肢朝前后、上下、 内外各种不同方位活动。 4.体腔和血液循环系统 • 体腔:为混合体腔。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 断裂解体,并与组织间残存的囊胚腔相互沟通, 使最终形成的体腔既来自囊胚腔又来自体腔囊 体腔。混合体腔内含有血液,因此又称血腔。 • 开放式循环系统,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 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 • 血液无色,多为血青蛋白。 • 讨论演化成血腔的机理:目前不清楚,有可能 是外骨骼受压——血液流向柔软的部分——使 柔软处的血管消失——形成血窦。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表内陷而成的囊状构造,内有很薄的书页状突起,片 内有血液流通。
与人类的关系: 可捕捉害虫,也可危害农作物。 有的可做药,有的又可危害人类。
全世界的蜘蛛已知有35万种,中国记 载约1000种。
由于这种蜘蛛的雌性 在交配后立即咬死雄 性配偶,因此民间为 之取名为“黑寡妇”。 黑寡妇蜘蛛(简称黑 寡妇)是一种具强烈 神经毒素的蜘蛛,其
起构成,其内有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
1、肢口纲(Merostomata)
体背腹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尾部尾节延长为 尾剑。 头胸部被覆半圆形盾甲,具6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 以书鳃为呼吸器官。 间接发育,经三叶幼体阶段,形似古代节肢动物三 叶虫。 共4种,分布北美洲东岸和我国及东南亚。 例:中国鲎
1、身体异律分节且分部,附肢也分节。
(1)象环节动物那样身体分节,能增强运动的灵活性;而且 它是异律分节,体节间发生分化,不同的体节具有不同 的形态,用于不同的目的。(图) (2)节肢动物不仅异律分节,同时多数机能相同的体节又组 合在一起,形成体区(tagmata),使身体分为若干个
部。例
(3)附肢也分节。
毒可致死人畜。
牛蜱
人疥螨
有5万多种之多,其形状似蜘蛛有8只脚,个体极微小,只有170-500微米长,人的肉眼 是不易发现的,一般要借助放大镜和显微镜才能看到。与人类变态反应有关系的螨 仅是少数几种,如屋尘螨、粉尘螨和宇尘螨等。 屋尘螨主要孳生于卧室内的枕头、褥被、软垫和家具中。粉尘螨还可在面粉厂、棉 纺厂及食品仓库、中药仓库等的地面大量孳生。尘螨是一种啮食性的自生螨,以粉 末性物质为食,如动物皮屑、面粉、棉籽饼和真菌等。对于因尘螨过敏而导致的疾 病,仍无理想的治疗办法,通常可采用尘螨浸液进行减敏注射,使机体产生免疫耐 受性,从而减轻症状和疾病的发作疗效在70%。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一门动物,这与其形态结构和生理特性的高度特化有关。

在无脊椎动物中,它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类群,绝大多数种类演化成为真正的陆栖动物,占据了陆地的所有生境。

一、进化地位原口动物中最进化的类群。

什么是原口动物、后口动物?1、异律分节2、分节的附肢3、外骨骼4、高效的气管呼吸5、高效的马氏管排泄6、无脊椎动物中真正适应陆地生活的类群二、结构与功能(一)异律分节1、定义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体节之间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差异,某些体节愈合形成体区完成不同功能。

(1)头部:感觉和摄食中心(2)胸部:运动中心(3)腹部:生殖和代谢中心昆虫纲(蝗虫):头、胸、腹三部分甲壳纲(虾):头胸部、腹部二部分蛛形纲(蜘蛛):头胸部、腹部多足纲(蜈蚣):头部、躯干部(二)分节的附肢1、定义与结构(1)定义:附肢本身分节,与身体相连处也有活动的关节——节肢,各节称为肢节。

(2)意义实心,内有发达的肌肉,十分灵活而且有力,增强了适应机能,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疣足 1)按节分布,数量多 2)形态划一 3)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 4)无肌肉附着节肢附肢分节形态多样与身体之间有关节有大量肌肉附着体部分布数量少2、分化1)感觉(2)运动(3)捕食(4)呼吸(5)生殖3.结构与类型双肢型:原肢、外肢、内肢;单肢型:外肢退化三)外骨骼与肌肉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包在身体外面,并在某些部位向内突出成为肌肉的附着点,其功能相当于脊椎动物的骨骼,故称该层为外骨骼。

1.来源:上皮细胞分泌2.组成:上表皮:0.1-1um,蛋白质+脂类+蜡质(陆生种类)外表皮:几丁质(复杂的含氮多糖类物质)+蛋白质碳酸钙、磷酸钙的沉积使外表皮变硬内表皮: 几丁质+少量蛋白质3、意义保护、支持、运动和防止水分蒸发。

4、蜕皮及调节外骨骼限制了身体的生长。

蜕皮时上皮细胞分泌的几丁质酶和蛋白酶,能将旧外骨骼逐渐分解溶化,分泌新的表皮层。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 原节肢亚门;
原气管纲;
• 三叶动物亚门;
三叶虫纲;
• 螯肢动物亚门;
肢口纲 蛛形纲 海蛛纲;
甲壳动物亚门;
头虾纲; 鳃足纲; 桨足纲; 介形纲 须虾纲; 微虾纲; 桡足纲; 鳃尾纲;
蔓足纲; 软甲纲;
• 单枝动物亚门;
昆虫纲; 倍足纲; 唇足纲; 烛蛱纲; 综合纲。
蛛形纲
• 蛛形纲在节肢动物门中种类仅次于昆虫 纲,常见的如各种蜘蛛、蝎子、蜱螨等。
• 头部附肢:2对,螯肢、脚须(触肢)(司触角和嗅觉)
胸部附肢:
• 胸部具4对步足,这是蛛形纲最大的识别特征。
腹部附肢:退化消失或特化为具纺器
• 纺器是蛛形纲的特征性结构,由腹肢演变而来。多具3对纺器 (前、中、后),纺器有多个纺管与与体内的丝腺输出管相通。
消化系统
• 蜘蛛类均以液体方式进食,故在消化系统结构上具有吮吸和贮存 汁液的适应性特征:
前肠:包括口、咽、食道、嗉囊和前胃,主要作用是暂时贮存食物。 中肠:是食物消化和吸收的主要部位。中肠前端有2-6个胃盲囊,是 中肠前端的向外突起,以增加消化吸收面积。 后肠:分为回肠、结肠和直肠,主要功能是水分和无机盐的重吸收 , 使食物残渣形成粪便从肛门排出。
为若干节。 足是重要的运动器官,由于生活习性别和生活环境不同,足
的形状和功能有很大变异。
昆虫足的不同类型:
步行足:蟑螂、步甲 跳跃足:蝗虫、跳蚤 捕捉足:螳螂 游泳足:水生昆虫 开掘足:蝼蛄 数几目原始昆虫无翅,如衣鱼;还有一些种类翅次生性退 化,如蚂蚁、臭虫、跳蚤、虱子;绝大多数的昆虫都具有二对翅。
翅不是附肢,翅由中、后胸背部体壁向外扩展而成。翅的结 构和体壁结构是相同的。
翅脉(vein): 起固定支持作用,其中有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气门:是气管与外界的开口,位于身体两侧,胸 部2对,腹部8对,按体节排列。
(3)排泄器官为马氏管。 (4)循环系统 •开管式循环系统,仅1条背血管,自腹部直通头 部。 心脏:8个按体节膨大的心室,每一心室两侧各 有1心耳,是血液注入心脏的孔道,其边缘向内突 形成瓣膜,使血液不会倒流。 动脉:管状。 •血液循环方向:心室搏动 动脉 头部 血腔 向体后行 围心窦 心耳 心室。
呼吸和生殖等各种形态结构。
•身体分部和附肢分节是动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具外骨骼和蜕皮现象 节肢动物要在陆地上存活,必须制止体内水分的大 量蒸发,其包在身体外的角质膜,即外骨骼正是起 着这种重要的作用。 •外骨骼 上表皮:最外层,最薄,含蜡层、色素,不透 水。 外表皮:最坚硬部分,含有钙盐、骨蛋白。 内表皮:具柔软、延展性,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几丁质复合体。
附肢7对,后6对成书鳃。生活在海洋中,化石种 类有120种,现存活5种,称鲎,我国沿海有中国 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的分布。 3.蛛形纲(Arachnid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有6对 附肢,第1对是螯肢,第2对是脚须,后4对为步 足;呼吸器官用书肺和气管;排泄用基节腺和马氏 管。大多生活于陆地,种类约60000余种,如各 种蜘蛛、蝎子、蜱螨。 4.甲壳纲(Crustacea)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有13对附肢, 腹部附肢有或无;用鳃呼吸,排泄器官是腺体。生 活在海洋、淡水中,极少数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 约有35000余种,如各种虾、蟹、水蚤等。
形状和适应光线强弱以及辨别颜色的功能。
•出现了内分泌系统,在生殖、发育及代谢等方面 起重要调节作用。如,蜕皮激素、保幼激素、脑激 素等。目前,已在节肢动物体内发现了与哺乳动物 类似的激素及其受体,如卵泡刺激激(FSH)、 黄体生成素(LH)以及FSHR和LHR。说明节肢 动物可能具有与高等动物(哺乳动物)一样复杂的 激素调节体制。 8.生殖和发育 • 一般为雌雄异体,并且是雌雄异形。 •有外生殖器。生殖系统除生殖腺、生殖导管、附 属腺体外,高级种类有体外交配和产卵的结构,称 为“外生殖器(genitalia)”,它是由一些附肢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形态结构特征
1 外骨骼 外骨骼多具蜡质,内突形成肌肉附着点,向外形成许多外 长物,如刚毛、鳞片、刺、矩。
2 头部 头部是感觉和取食中心。卵圆形,以膜质而能伸缩的颈与 胸部相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骨化的头壳(capsule)。 头部具1对触角
3对口器附肢
1对复眼和若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眼
▲ 触角(antennae)
半变态 :幼体生活习性与成体不同,幼体水生, 成体陆生。 幼虫以鳃呼吸,称作稚虫,如蜻蜓、蜉蝣。

完全变态(holometabola)
昆虫变态的一种类型,指成虫和幼虫的形态结构完全不同,
生活史中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的变态形式。
88% 的昆虫属完全变态,如蝴蝶和蛾类的变态。
注意几个概念:
【孵化】由卵――幼虫的过程
【蛹化】幼虫老化变成蛹的过程 【羽化】昆虫由若虫或稚虫或蛹变为成虫的过程
昆虫的其它生物学特征
5.4.1 世代(generation)
昆虫由卵发育到成虫,成虫再产卵,这一过程称为一个
世代。 5.4.2 休眠(dormancy)和滞育(diapause) 休眠:昆虫在不良环境下临时停止发育的状态,当不良环境 消除后可恢复发育。如昆虫的越夏、越冬。
由基节、转节、腿节、胫节和跗节五部分组成。跗节又可分 为若干节。 足是重要的运动器官,由于生活习性别和生活环境不同,足 的形状和功能有很大变异。
昆虫足的不同类型:
步行足:蟑螂、步甲
跳跃足:蝗虫、跳蚤 捕捉足:螳螂 游泳足:水生昆虫 开掘足:蝼蛄
携粉足:蜜蜂
抱握足:龙虱(♂)
▲ 翅(wing)
少数几目原始昆虫无翅,如衣鱼;还有一些种类翅次生性退
蜱螨:包括蜱类(ticks)与螨类(mites),是蛛形纲中最大 的一目。最主要的特征是头胸部和腹部愈合,体节消失,身 体背面有单个的背甲;间接发育(卵、幼螨、若螨、成螨)。 比如人疥螨、红蜘蛛。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③附肢也分节
它与身体相连处有关节,可以活动;附肢的各个肢节也能相对运动;附肢具有多方面进化,多功能适应的特点,其基本类型有双肢型和单肢型。身体的不同部位附肢形态多样化,机能多样性;而且不同的动物,同部位的附肢,形态也不相同,机能多样。
2、身体外被几丁质外骨骼。
3、横纹肌连成束,按节排列。
4、具有混合体腔,具有开管式循环系统。
②生殖方式多样:多数卵生,少数卵胎生。有些能孤雌生殖、幼体生殖、多胚生殖、
③直接发育或间接发育:后者有多种幼体期。
单性生殖:▲孤雌生殖:雌虫不经交配,或卵不经受精就能繁殖新的个体如蚜虫.
▲多胚生殖:一个卵在发育过程中分裂形成许多胚胎,形成许多幼虫,如小茧蜂
▲幼体生殖:幼虫体内生殖细胞提前发育形成后代,如童瘿蚊
口器:口器是昆虫的取食器官,由头部的后三对附肢和一部分头部联合而成。适应不同的食性,昆虫的口器有明显的差别,如有咀嚼式口器、刺吸式口器、舔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等。
1、直翅目
二、等翅目
三、缨翅目
四、半翅目
五、同翅目
六、鞘翅目
七、膜翅目
八、鳞翅目
九、双翅目
肢口纲(Merostomata)
体背腹扁平,分为头胸部和腹部,头胸部被覆半圆形盾甲,具6对附肢,第一对为螯肢。具有一尾剑,以书鳃为呼吸器官。个体较大,海栖动物。间接发育,经三叶幼体阶段,形似古代节肢动物三叶虫。共4种,分布北美洲东岸和我国及东南亚。
例:中国鲎
书鳃:鲎的呼吸器官,由腹部第2-6对附肢外肢内侧的页状突起构成,其内有血管网,可进行气体交换。
排泄器官:
有些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是由后肾管演变而成的:如甲壳纲的触角腺和小颚腺、蛛形纲和肢口纲的基节腺(鲎的基节腺开口于第五对步足基部)。

普通动物学-节肢动物门

普通动物学-节肢动物门

血管的发达程度与呼吸系统的结构密切相关: 体表呼吸的小型甲壳类(水蚤、剑水蚤)——循 环系统退化或仅有心脏而没有血管; 鳃呼吸的种类(虾、蟹)——循环系统较发达; 气管呼吸的种类——一般只保留身体背部的管状 心脏。 呼吸器官分散在身体各部分,循环系统就比较简 单。 呼吸器官只局限在身体的某一部分时,循环系统 就比较复杂。 无呼吸器官靠全身体表进行呼吸的种类,循环系 统全部退化。
(2)开管式循环系统
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 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一条短动脉构成。这条短 动脉未端开口,无微血管相连。血液通过这条动 脉离开心脏,就流泛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隙中, 因此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是开管式的。
混合体腔中含血液+体腔液(血淋巴)
血腔=背血窦+围脏窦+腹血窦 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的背血管同源。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特点是:血压降低。如果附肢折断, 可以避免大量出血死亡。血液无色。 昆虫等大多数节肢动物的血管。 血液运行途径: 节肢动物的血液由心脏经动脉进入血腔,直接浸润 着组织和器官,血腔中的血液由心孔流回心脏 开放式循环系统的意义: 由于血液在血管和血腔中运行,血压较低,可避免 因断肢等的大量失血而死亡。
动物界最多的1个类群。记录 > 80 万种,估计自然界
存在 > 120 万种, 如 螳螂、蝗虫、蜜蜂、蝉、甲虫、蝴蝶、蛾子、苍蝇、 蚊子等。
昆虫纲的主要特征 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两对翅膀。 (1)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 头部有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一对复眼和若干单眼 触角: 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具触 觉、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触角的形态 多样,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单眼只能感光,不能成象。复眼:由许多六角形的 小眼组成 能识别物体的形象,有的昆虫还能辩别颜色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多海生,少数淡水生活,极少数 生活于潮湿的陆地上。
第二节 分类
甲壳亚门有6万多种,分7 个纲,常见的有:鰓足纲 (水蚤、鲎虫、丰年虫)、 颚足纲(如剑水蚤、中华 鱼蚤),人们最熟悉的是 软甲纲的十足目。
第二节 分类
软甲纲的动物胸部有8节, 腹部7节,其中,磷虾和 虾蟹类的身体前端有宽 大的头胸甲,将头胸部 完全覆盖。
初生体腔和次生体腔合并而成为混合体腔,也称血 腔,内脏器官浸泡其中。
心脏管状,血管不发达;有的只有心脏没有血管; 有的心脏血管皆无。
多数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只输送养料,不输送氧气 和二氧化碳。
第一节 基本特征
六、体壁形成的呼吸器官 1. 体表呼吸:多为小型节肢动物,如剑水蚤、恙螨。 2. 鰓和书鰓:多为水生节肢动物,如虾、蟹和鲎。 3. 气管和书肺:多为陆生节肢动物,如蜘蛛和昆虫。
分内颚纲和昆虫纲,其中,昆虫纲是动物界最繁茂 的一纲,物种数在100万以上,有些种类营社会性生 活。
内颚纲弹尾目的跳虫
昆虫纲的衣鱼
身体分头部和躯干部,头部有3~4对附肢,即1对触 角1对大颚和1~2对小颚;躯干部由许多相似的体节 组成,每一体节上有1对步足。陆栖,气管呼吸。
约1万种,分2个亚纲:唇足亚纲(蜈蚣、蚰蜒)和 倍足亚纲(马陆)。
第二节 分类
六、六足亚门
身体分头、胸和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1对)和眼 等感觉器官,口器多样化;胸部有3对步足,多数种 类有翅;腹部附肢多退化。
三、附肢分节
节肢动物附肢分节,节与节之间以关节相连。 有的附肢发生变化,用以感觉、摄食、咀嚼、
生殖(生殖肢)等。
四、强劲的横纹肌 横纹肌,脱离表皮,形成肌肉束,附着在外骨骼的内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一、身体结构
1、异律分节和附肢
(1)异律分节: ● 节肢动物的身体是异律分节的,但一些相邻的体
节愈合,形成了不同的体区。不同的体区有了分工, 完成不同的生理功能。
●昆虫头部是取食和感觉中心,若干对附肢形成触角、 口器; 头部后的3个体节为胸部,胸部是运动中心; 胸部后的体节成为腹部, 腹部是生殖及代谢的中心。
身体分节有附肢的原口动物——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节肢动物门
▪ 是动物界中最大的一个门, 不仅种类繁多 (有100万种以上);数量大(一个蜂群,个 数可达5万余个以上); 分布广(从有很大的影响。
▪ 节肢动物中大多数种类,从外形与内构都 具备了在陆地上生活的能力。在无脊椎动 物进化中,是登陆取得巨大成功的一门动 物。
●血液只输送养料,而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输送则靠气 管(这对于昆虫等),而虾等不一样,血液可输送 气体。
●节肢动物的血液,除少数低等甲壳动物和昆虫含有 血红蛋白外,大多数节肢动物都含有血清蛋白。
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1)呼吸器官:
水生和陆生的节肢动物的呼吸器官是完全不同的类 型。
● 水生种类的节肢动物一般用鳃呼吸或用书鳃呼吸; ● 陆生的种类则用书肺或气管进行呼吸。 ● 此外,较小的节肢动物,如水中的剑水蚤,陆上
●节肢动物的心脏位于消化道背面,与环节动物 的背血管同源,属于开管式的循环系统。
开放式循环
●血液通过动脉离开心脏,就泛流到身体各部分的 组织间隙中,直接浸润在血液中的肠道所吸收的 养料可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内,然后再随血液渗透 到身体各部分。
●开放式循环对节肢动物也是一种很好的适应,因 为压力低,因而可避免由附肢折断而引起的大量 失血。
●内表皮下是单层的上皮细胞,上皮细胞排列在非细胞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蜻蜓目(Odonata) 可分为 蜻蜓类的差翅亚目和豆娘 类的束翅亚目,另有将 日本大绿 和在印度发现的 一种蜻蜓等仅二种划为间 翅亚目的。大型昆虫,也 是有翅亚纲里的最原始的 昆虫。翅发达,前后翅等 长而狭;头部可灵活转动, 触角短,复眼发达,有三 个单眼,咀嚼式口器强大有力。雄虫交配器位于腹部二、三节 腹板上。不完全变态,幼虫“水虿”生活在水中,用极发达的 脸盖捕食。无论成虫还是幼虫均为肉食性,多食害虫。约有 4500余种。
黑头金蜈蚣
赤蜈蚣
花蜈蚣
红蜈蚣
蓝蜈蚣
一种罕见的蜈蚣
蜈蚣(Scolopendra)属多足纲大蜈蚣科。世界绝大多数地方有分布。 体分多节,有发达的毒腺和足,头部两侧有一对大毒螯,最后一 对足向后延伸呈尾状。多栖于朽木和石隙中,昼伏夜出,以捕食 昆虫等小动物为生。有毒,但不厉害。其毒可提炼,是重要的生 物资源。
左为一只属大蚊科的大 蚊,可长达四厘米,这 是种植食性的蚊子。右 为摇蚊科的摇蚊,因前 肢在静止时仍不停摆动 而得名。这只雌蚊在水 面产出了许多卵。在静 止较阴暗的水面可找到 这种很常见的蚊子。 膜翅目(Hymenoptera)昆虫纲中的第 三大目,也有认为是仅次于鞘翅目的 第二大目。体微小至中型。头大,复 眼发达,具变形的咀嚼式口器。中胸 发达,前胸退化,腹部第一节并入胸 部。翅两对,膜质。雌虫有发达的产 卵器,有时变为锯、钻或刺器。
(一对),常具复眼和单眼;胸部有足三对,翅两对(或仅一对, 或完全没有);腹部无足。体表被以几丁质的外骨胳。由气管进 行呼吸。发育大多经过变态。 左边我们通过一只膜翅目的昆虫蜜蜂的成虫的结构可大致了 解到昆虫成虫的结构。 今后当你看到一只小虫子时你首先要做的事是数一数它有几 对足和身体分成几节。当然如果面对的是一条幼虫你就需要等待 一段时间来确定它是还是不是昆虫。

肢动物门Arthropoda

肢动物门Arthropoda
进化研究
节肢动物是进化的活化石,对研究生物进化具有重要价值。
生物多样性
节肢动物种类繁多,研究其多样性和生态分布有助于了解生物多样 性。
仿生学
节肢动物的生理结构和行为特征为仿生学提供了灵感和参考,如蜘蛛 丝的仿生应用。
THANKS
感谢观看
节肢动物适应各种环境,包括水生、 陆生和空中的生物群落。
特征
节肢动物的身体通常分为头、胸、腹三 部分,附肢分节,具有外骨骼,并覆盖 在身体表面,起到保护和支持的作用。
分类与分布
01
02
03
分类
节肢动物门分为多个纲, 包括昆虫纲、蛛形纲、甲 壳纲等。
分布
节肢动物分布广泛,几乎 遍布全球各地,从海洋到 陆地,甚至在高山上都能 找到它们的踪迹。
生态作用
节肢动物在生态系统中扮 演着重要的角色,如分解 有机物、传播种子、控制 害虫等。
02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的生物学特性
外部形态
体型多样
节肢动物体型多样,包括 微小的水熊虫到巨大的巨 型蜈蚣。
附肢分节
所有节肢动物的身体都由 一系列分节的附肢构成, 这有助于它们进行高效的 运动和捕食。
节肢动物的进化历程是一个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它们的生存策略和演化机制对于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 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05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 的应用价值
对人类的影响
食用与药用
部分节肢动物如龙虾、蟹类等是重要的食材,而蜈蚣、蝎子等也 具有药用价值。
生物防治
部分节肢动物如瓢虫、草蛉等是害虫的天敌,可被用于生物防治。
这一时期的演化事件包括甲壳类动物的兴起和 昆虫的多样化,这些类群至今仍然占据着节肢 动物门的主要地位。

节肢名词解释

节肢名词解释

节肢名词解释节肢动物门(artemisida, Euadapta)是一类特化的、陆生、具三对附肢、运动功能尚不完善的有节类动物。

最早出现在中生代二叠纪,因而又称为“中生节肢动物”。

由于本门动物身体各部分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分别具有不同的形态和机能,因而有各种名称:如成体分节的肢体,被称为“节肢”,身体内部被一空腔,被称为“腔肠”,幼体则被称为“甲壳”。

通常分为三类:体躯简单的叫做“一般型”,以蠕虫状动物或昆虫为主;多数体躯分节者叫做“简单型”,即真正的昆虫;全部体躯均为分节者叫做“未分节型”。

但后两者习惯上仍作为节肢动物的另一名称,简称节肢。

一般以分节为标准划分本门动物的种类,分类系统已趋向混乱,有的分类学家认为可将其并入原节肢动物门(Prototacea)。

有些分类学家认为应列入独立的纲(Halorhizia)。

通常把与植物界无关的第三类称为古老类,也归入节肢动物。

本门动物营底栖生活,肉食性,多为掠食性,少数寄生,兼有寄生和捕食的。

多数是海产。

除节肢动物外,本门中许多重要类群的成员有不同程度的经济意义。

如鲎类可供药用,蚧虫可供食用等。

3、原始无节幼虫,是昆虫纲中的幼虫之一。

这种幼虫与昆虫的三个发育阶段中的幼虫相似,区别只在于前三对足的构造及其与头部的连接方式与后三对足的相异。

它们体躯扁平,外骨骼由几丁质组成,头与前胸愈合,形成坚硬的外骨骼。

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两对口器,一对复眼,一条小的尾须和一条与第一腹节愈合的尾节,如图所示。

4、裂殖体,多足纲中的某些类群(蝎、蜘蛛等)在幼期,在由几丁质组成的一个球状突起上(叫“裂殖体”)长出一个中空的“柄”,并自此直接发育成为若干个体。

裂殖体内包含了若干虫体,并且由于裂殖体中存在几丁质和液体,因而虫体都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运动。

当裂殖体长至一定大小时,即脱离柄而发育为成体。

青蟹,即锯缘青蟹,原产于我国,现已广泛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是我国南方海区重要的经济蟹类,其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动物生物学——节肢动物门

蜕皮受激素调控
器官名称 生理作用 器官名称 生理作用 甲壳类 昆虫类 Y 器 胸腺 分泌甲壳 类蜕皮素 分泌蜕皮 素 X 器 咽侧体 分泌蜕皮 抑制激素 分泌保幼 激素
2、
3、混合体腔和循环
节肢动物的循环系统十分简单,由具备多对心孔的管状心 脏和由心脏前端发出的—条短动脉构成。这条短动脉伸入头部,
外骨骼;同时又分泌蜕皮液于新旧外骨骼之间。
蜕皮是内表皮出现几丁酶和蛋白酶,将内表皮逐渐分解溶化,同时新的 体壁也在旧的内表皮下逐渐形成。旧外骨骼由于分解溶化而渐次变薄,并在 一定部位破裂,最后动物就从这裂缝内钻出,前肠和后肠内面的旧外骨骼也 连在一起脱下,动物的身体也就生长了。 蜕皮现象受蜕皮受激素的控制,它能促使节肢动物蜕皮。与之相拮抗的 是保幼激素,可以抑制蜕皮和变态。
单肢型附肢 ——由双肢型附肢演变而来,其外肢已完全退化,只保留了原
肢节和内肢节。
疣足与节肢的比较 疣 足 节 肢 按节分布,数量多 按体部分布,数量少 体壁的中空突起 实心 与身体之间无关节 与身体之间有关节 不分节 分节 无肌肉附着 有大量肌肉附着 形态相同 形态多样 运动力不强 运动力强
疣 足
其余附肢:双肢型(biramous),或由双肢型演变而来。双肢型可能较原始。 双 肢 型 附 肢 原肢节:附肢的基干,分为前基节(亚基节)、基节、底节。内侧突 起称内叶,外侧突起称外叶。口附近的内叶参与摄食;外叶可呼吸。 内肢节:由原肢节顶端发出,一般4-5肢节。 外肢节:由原肢节外侧发出,肢节较多。
末端开口。无微血
管相连。血液通过这条
动脉离开心脏,就流泛
在身体各部分的组织间
隙中,因此节肢动物的
循环系统是开管式的。
混合体腔和循环
节肢动物的体腔在发育早期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 囊,但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 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 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平滑肌、斜纹肌, 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 运动机能。
4.开管式循环系统
4.1 混合体腔
节肢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体腔囊并不扩大,中胚 层细胞也不形成体腔膜,而分别发育成有关的组织和 器官,一部分分化成肌肉、部分内部器官系统;另一 部分成为背部的循环系统和血管的腔壁。
6. 多样的排泄器官
低等种类把排泄物积留于皮下,随着蜕皮排出 与后肾型同源的排泄器官 如甲壳纲的触角腺、颚腺、蛛形纲的基节腺等 马氏管 如昆虫、蜘蛛等
6.1 后肾管型排泄器官 由后肾管演变而来
节肢动物的后肾
管型排泄器官肾口
二次性封闭,由腺
体部和膀胱部组成。
含氮废物经渗透进
入腺体部,再由膀 胱部排出体外。
第一节 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异律分节,分节的附肢; 2、外骨骼,发达的肌肉; 3、混合体腔,开管式循环系统; 4、多样的呼吸和排泄器官; 5、消化健全,取食广泛; 6、神经系统集中,感觉器官发达; 7、生殖发育。
1.异律分节和附肢分节
1.1 异律分节

体节发生分化,形态、结构和机能出现差异; 节肢动物的一些相邻且结构和机能相近的体节 常组合或愈合在一起,形成体部,机能分工更 明显;
有爪纲(原气管纲): 栉蚕
附肢末端具爪,以 气管呼吸。
2.2 真节肢动物亚门
特征:身体分节,附肢分节。
1)三叶虫纲 2)肢口纲 3)蛛形纲 4)甲壳纲 5)多足纲 6)昆虫纲
1)三叶虫纲
已全部灭绝,只 见于化石。
2)肢口纲

特征:
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 末节延长为尾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节肢动物门(Phylum Arthropoda)第一节、节肢动物门的主要特征节肢动物的种类很多,不同的纲、目、科,甚至同一属中,体形变化也很大。

区分是否节肢动物,主要有以下3点:1:体普遍异律分节2:各体节具附肢,且附肢分节3:体外被有一层几丁质的甲壳(即外骨骼)一、身体分部、附肢分节及其意义1、身体分部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并分为头、胸、腹三部分,相同部位或不同部位的体节互相愈合,节间的界限消失。

不同部位的体节在形态结构或生理功能上是不相同的,属异律分节。

头部:感觉和取食中心胸部:运动和支持中心腹部:营养和繁殖中心2、每个体节具有一对分节的附肢节肢动物的各个体节一般都具附肢。

而且附肢也分节,故名节肢动物。

节肢动物的附肢,与动物的感觉、运动、捕食、咀嚼、呼吸甚至生殖都有关系,同时为适应各种不同的功能,产生了各种变化,形成多种不同的形状。

根据着生的部位、形状及功能的不同,附肢有各种名称。

节肢动物的附肢按节排列,与环节动物的附肢疣足相比,有了重大进步:疣足与节肢的比较疣足节肢按节分布,数量多体部分布数量少形态划一形态多样与身体之间无关节,附肢不分节与身体之间有关节,附肢分节无肌肉附着有大量肌肉附着二、几丁质的外壳及其蜕皮现象体壁含有几丁质是节肢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

节肢动物的体壁具有一定的硬度,起着相当于骨骼的支撑作用,故称其为外骨骼。

节之间的外骨骼有薄膜相连,形成活动的关节,某些部位的外骨骼延伸到体内成为肌肉附着点外骨骼具有保护身体,抵抗化学的或机械的损伤,防止体内水分蒸发和接受刺激的功能,并能与附着的肌肉一起产生强有力的活动。

坚硬的外骨骼会限制身体的生长,因此具有蜕皮现象。

三、肌肉系统的特点节肢动物的肌肉与体壁之间不形成连续的肌肉层,而是发展为分离的肌肉束。

具有发达的横纹肌。

在节肢动物以前的动物肌肉都是斜纹肌,从节肢动物开始形成横纹肌,获得高度发达的运动机能。

四、体腔及循环系统发育早期:形成中胚层的体腔囊在继续发育的过程中:不扩展为广阔的真体腔,而是退化为生殖管腔、排泄管腔和围心腔。

在以后的发育过程中:围心腔壁消失,使体壁和消化道之间的初生体腔与围心腔的次生体腔相混合,形成混合体腔。

混合体腔内充满血液,也称作血腔。

心脏→动脉∙组织血窦❼静脉∙入鳃血管∙鳃∙出鳃血管∙围心窦∙心孔∙心脏心脏能自主搏动,血流有一定方向开管式循环系统。

两度开管,适应自切现象五、消化系统节肢动物捕食、摄食、碎食的结构都明显强于环节动物。

部分种类有十分发达的中肠突出物,便于体内贮存养料,对陆栖生活至关重要。

多数节肢动物有6个直肠垫,能从将要排出的食物残渣中回收水分,并输送到血体腔内,以维持体内水分的平衡。

六、呼吸系统节肢动物呼吸器官形式多样,随着不同的生态类群而有一系列变化:1)体壁:低等的小型甲壳动物,如水蚤。

2)鳃:水生甲壳动物在附肢的基部由体壁向外突起薄膜状的结构,充满毛细血管。

如虾、蟹等。

3)书鳃:由足基部体壁向外突起折叠成书页状(150-200片),有血管分布。

为水生种类鲎的呼吸器官。

4)书肺:由体壁向内凹陷折叠成书页状,为陆生的节肢动物蜘蛛、蝎的呼吸器官。

5)气管:由体壁内陷形成分支的管状结构,为陆生节肢动物昆虫、马陆、蜈蚣等的呼吸器官。

气管上无毛细血管分布,是直接将氧气输送到呼吸组织。

节肢动物循环系统的复杂程度与呼吸系统的复杂程度有关:┌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如虾.│呼吸系统复杂(分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七、排泄系统具两种类型的排泄器官1、与后肾管同源的腺体由后肾管演变而来,如甲壳纲的触角腺、绿腺,蜘形纲的基节腺等.节肢动物的排泄器官由腺体部和膀胱部组成。

——含氮废物经渗透进入腺体部,再由膀胱部排出体外。

2、马氏管型昆虫、蜘蛛等以马氏管为排泄器官。

马氏管是由消化道中、后肠交界外的肠壁向外突起形成的盲管状结构。

它直接浸浴在血液中,收集血窦中的废物,送入后肠后,经肛门排出体外。

八、神经与感官3种主要感觉器官:触觉器、化感器、视觉器。

复眼:物体形状、运动单眼:感觉光的亮度链式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有明显愈合的趋势。

传导刺激、整合信息和指令运动等的机能提高,更有利陆栖生活。

头部内前3对神经节愈合为脑,分前、中、后脑三部分。

后3对神经节愈合形成食道下神经节(咽下神经节)。

第二节、节肢动物门的分类1、三叶虫亚门三叶虫纲(已灭绝):三叶虫2、甲壳亚门:浮游甲壳类—枝角类底栖甲壳类—蟹、虾附着甲壳类—藤壶寄生甲壳类—蟹奴特征:身体常分为头胸部、腹部,触角2对,足至少5对,大多具头胸甲,以鳃呼吸。

3、螯肢亚门特征:身体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无触角,头胸部笫1对附肢为螯,第二对附肢称须肢。

重要类群:蛛形纲:蜘蛛;肢口纲:鲎4、多足亚门:蜈蚣、马陆特征:陆生。

身体分为头部、躯干部,触角1对,躯干部每一体节1-2对足,用气管呼吸。

5、六足亚门昆虫纲:(数目繁多,占节肢动物的4/5,蝴蝶、甲虫、蚊蝇等)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具1对触角,胸部有3对足,大多有2对翅,腹部附肢退化。

第三节、甲壳动物一:甲壳动物的基本特征1:体表都被有一层比较坚硬的外壳,故称甲壳动物。

2:身体由头、胸、腹三部分组成。

头部常与胸部的一部分或全部体节愈合,称为头胸部。

某些种类头部明显,而胸部与腹部的体节互相愈合,分界不清。

3:头部通常具5对附肢,即2对触角,1对大颚,2对小颚。

4:胸部具8对附肢,前3对为辅助摄食器官,称颚足;后5对为步足,作为游泳或爬行的运动器官。

低等种类胸肢的形状常相似,用于游泳和呼吸;5:腹肢扁平如桨,称游泳足。

有些低等种类不具腹肢。

雌性常兼有抱卵的习性,雄性第1、2对腹肢常变成交配器官。

6:发育较低等的种类可行孤雌生殖,高等种类则行两性生殖,发育经过变态,常有幼体期。

二:甲壳动物代表种类咸水丰年虫Artemia salina-------鳃足纲,又称卤虫飞马哲水蚤Calanus finmarchicus-------颚足纲枝角目(类)Cladocera -------介形纲:主要特征为体短而侧扁,体躯被两瓣薄而透明的几丁质背甲,头部露于甲外,复眼成对,但无眼柄;体分节不明显,第二触角特别大,基部分叉,有内外肢,并具羽状刚毛,为运动器官。

雌性躯部背面有一个相当大的育卵囊。

现知海水种类不到10种。

但在淡水水域则极为常见蔓足类-------颚足纲,为节肢动物门中特殊的一类。

1:体型变化很大,幼体能自由游动,变态以后,营固着生活(少数种类营寄生生活),2:头胸甲形成外套,完全包被体躯及附肢,外套常具坚硬的石灰质壳板,保护着整个身体。

3:成体具单眼。

4:第一触角为固着器,成体退化而仅具痕迹。

第二触角消失。

5:胸肢6对,双肢形,呈蔓状,称蔓足。

最常见的如藤壶、龟足(俗称佛手),其外形很难与节肢动物的一般特征相联系。

龟足Pollicipes mitella-------颚足纲俗称石砌、鸡爪,头状部呈淡黄绿色,柄部软,黄褐色,它的外表被有细小的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

为热带及亚热带的海洋动物,分布于海浪冲击很大的海岸高潮地带,固着于海水清澄的岩石隙缝中,常密集成群。

柄部具有伸缩性,一受触动即紧缩石隙中,不易采挖。

可食,味鲜美。

藤壶-------颚足纲体躯由石灰质的壳板围成,壳板分周围的壁板及壳口的壳盖。

壁板通常有4、6、8片。

壳盖分楯板和背板,各2块。

对虾-------软甲纲一、身体分头胸部、腹部,头部5节、胸部8节、腹部7节,共20节。

头胸甲:头部几丁质,轻、透明;腹部分节,薄膜连接。

二、附肢:19对附肢三、内部结构:肌肉:腹部肌肉发达,竖眼肌(横纹肌组成)呼吸:鳃,头胸甲两侧各有一个羽状鳃。

排泄:触角腺,在大触角的基部。

废物∙束状腺体∙肾管∙膀胱∙排泄孔∙体外 循环:头胸甲内、背面,三角形心脏。

神经:链状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节愈合,20个体节,20个神经节。

对虾各附肢的位置、名称、数量对虾类的生殖与发育雄性对虾性腺先成熟,成熟后即开始交配,雄虾将精子贮存在雌虾的纳精囊内,第二年,待雌虾性腺成熟,就先后将精、卵直接排放于海水中,并受精,约经一昼夜即可孵出无节幼体。

由受精卵开始至无节幼体的过程称胚胎发育,其间的管理过程称孵卵。

从无节幼体开始发育到稚虾(第一次具虾形)的过程称幼体发育,其间的管理是人工育苗成败的关键。

幼体发育过程实际上是幼体周而复始的蜕皮、变态过程。

第四节、肢口纲·大型的有螯动物。

头部具6对附肢,除第一对为螯肢外,其余5对为步足且围绕在口周围,故称肢口纲。

·腹部附肢5对或6对,并具特化的呼吸器官书鳃(book gill),头胸甲形如马蹄,又名马蹄蟹Horseshoe crab。

·现生种类只有3属4种。

代表种:中国鲎Tachypleus tridentatus(又名三刺鲎)“活化石”之称鲎的长相既像虾又像蟹,是一类与三叶虫一样古老的动物。

鲎的生活习性鲎多数栖息在退潮时形成沙滩、波浪比较平静的海湾内。

大约6月下旬来到水深2至3米的内湾,晚上索饵。

成体一般是雄鲎伏于雌鲎后背,雄鲎用脚钩(抱接器)钩住雌体,双双一起行动。

产卵季节为6月下旬起到8月下旬,尤其上大潮前后几天的满潮时。

小潮一般不产卵。

······鲎的眼睛鲎有四只眼睛。

头胸甲前端有0.5毫米的两只单眼,单眼对紫外光最敏感,说明这对眼睛只用来感知亮度。

在鲎的头胸甲两侧有一对大复眼,每只眼睛是由若干个小眼组成。

人们发现鲎的复眼有一种侧抑制现象,也就是能使物体的图像更加清晰,这一原理被应用于电视和雷达系统中,提高了电视成像的清晰度和雷达的显示灵敏度。

为此,这种亿万年默默无闻的古老动物一跃而成为近代仿生学中一颗引人瞩目的“明星”。

鲎的血液鲎的血液中含有铜离子,是蓝色的。

鲎血的快速凝固是身体防御系統上的重要一环。

当鲎受损伤而流出的血液会很快凝固,可以防止细菌侵入体內。

鲎血可以用來作为一种细菌测试器,另外,鲎血当中有一种特殊细胞,不仅可以测出活菌,同时也能测出细菌所分泌的內毒素(endotoxin)。

所以鲎血的提取物——“鲎试剂”,可以准确、快速地检测人体内部组织是否因细菌感染而致病;在制药和食品工业中,还可用它对毒素污染进行监测。

目前鲎血的其他研究及在医学上的应用还继续为科学家们所探讨和发展之中。

第五节、昆虫纲一、昆虫纲的主要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有3对足1、头部是感觉和取食的中心有1对触角、3对口器附肢、一对复眼和若干单眼▲触角:是重要的感觉器官,有许多感觉器,具触觉、嗅觉功能,还能感受异性的性信息素。

触角的形态多样,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椐。

▲单眼和复眼:是昆虫的视觉器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