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政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
《思想品德》 北师大版 九年级 第11课 第2站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课件(共18张PPT)
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 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 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文化建设, 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 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 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P1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三步走”战略、 与共同理想的关系:
靓起来的穿着时尚
多起来的私人轿车
高起来的知识学历 快起来的通讯方式
热起来的假日旅游
鼓起来的“钱袋子”
大起来的住房
长起来的寿命 降下来的恩格尔系数 好起来的教育设施
一 、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已取得 阶段性胜利,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 水平。
小康的标准: 小康是指:在全面发展国民经济的基础 上使人民生活在温饱生活的水平上进一步 提高的阶段性标志,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 较宽余,精神生活比较充实,生活环境改 善,人口素质提高,公们相比你幸福么?
我们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 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所谓不全面:是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基本上还 处于生存性消费阶段,以教育、体育、文化、卫 生为核心的发展性消费还没有得到有效满足,偏 重物质消费而精神消费不足,社会保障还不健全, 环境质量还有待提高,民主进程等问题还不满意。 比如:中国城乡居民总的消费支出中用于吃喝的 比重仍然偏高(据统计,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 恩格尔系数为37.9%,刚刚越过小康标准的底线 向富裕型迈进;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7.7%, 基本上属于刚刚“入围”小康标准),而用于发 展消费乃至享受消费的比重仍然偏低。
所谓低水平:指我国目前达到的小康还 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也就是说刚 刚“达标”。 我国刚摘掉“低收入国家”的帽子。进入 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门槛。而全国居民 的消费水平更低,仅为436美元,人均 GDP却排在世界第95位
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详细教学设计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课标内容: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
教学目标:1、体验达到总体小康的自豪感,培养艰苦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责任感。
2、学会综合评价社会发展状况,尝试为家乡发展献计献策。
3、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
教材内容要点:1、全面小康的蓝图;2、奔向全面小康教学重难点: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教学难点: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的差距。
教学课时:四课时第一课时全面小康的蓝图(上)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总体小康给人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自豪感。
2、学会运用“全国人民生活小康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对小康生活水平的实际情况进行简要评价。
3、知道现阶段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总体上达到小康的重要意义。
课前准备:搜集本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重要统计数据资料以及体现本地区人民生活发生巨大变化的图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教师放歌曲〈〈好日子〉〉后,请学生说说听了以后有什么感想?教师:对家乡的发展,同学们都感到很振奋,但其实我们这儿的变化只是国家整体发展目标的小小缩影。
今天我们将一起共同去了解我人伟大祖国近几十年为之共同奋斗的目标和辉煌成就,了解我们家乡在国家的宏伟目标的带动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引入本课课题:全面小康的蓝图(上)二、讲解新课(一)小康目标的提出请学生阅读教材第一目第一◎第一个◆下的楷体字,思考并讨论三个问题:(1)是谁首先提出了小康社会的目标?(2)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小康社会的基本标准是什么?明确:邓小平在1979年首先提出,把2000年的奋斗目标确定为小康社会,其出发点和归宿点就是要改善人民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根据中国国情,这个小康的标准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800~1000美元。
(4)教师小结:小康生活,是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小康社会的提出及其意义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详细内容主要涵盖: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历史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战略任务、发展目标;以及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历史意义,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2. 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趋势。
3.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概念、提出背景、历史意义;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所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思想政治》学习指导、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年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和挑战,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讲解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历史意义。
1)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意义: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2)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任务。
1)总体布局:五位一体。
2)战略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3.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各个领域的实践。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和《思想政治》学习指导,讲解相关例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完成随堂练习。
六、板书设计1. 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历史意义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战略任务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就与挑战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2021年九年级政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
2021年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三、教学方法: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四、课型:新授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思路及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课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xx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
我国xx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xx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xx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北师大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战略目标,是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的社会。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小康社会建设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掌握我国小康社会的现状和目标。
2.提高信息提取和分析能力,能够通过阅读材料提炼关键信息,分析小康社会建设的成就和挑战。
3.增强逻辑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能够理解共同富裕、可持续发展等核心理念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重要性。
4.提升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和受益者,激发为小康社会建设做出贡献的意愿。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打印机、白板、教学挂图、教学卡片等。
2.课程平台:北师大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关阅读材料、在线教学平台等。
3.信息化资源:互联网、在线视频、新闻报道、政策文件、学术论文等。
4.教学手段: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问题驱动法、角色扮演法、任务驱动法等。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是小康社会?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康社会的奥秘。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活动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小康社会建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四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四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要内容包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战略部署、主要目标和重大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刻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把握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2. 使学生明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了解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3. 培养学生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信念,积极参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战略部署。
教学重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和重大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指导书、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如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返回、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等,引发学生对国家发展的关注。
(2)提问:同学们,我们国家取得了这么多辉煌成就,那么我们现阶段的发展目标是什么呢?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 讲解新课(1)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内涵,分析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阶段性特征。
(2)阐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介绍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主要任务。
(3)讲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要目标,如经济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态文明建设等。
(4)分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强调它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如高铁、5G等。
(2)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识和体会。
4. 例题讲解(1)列举一道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论述题,分析题目考查的重点和难点。
(2)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北师大版
九年级政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设计(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概念,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 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3. 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康社会的概念、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2. 难点: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如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理解小康社会的内涵和建设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授新课:(1)介绍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发展历程。
(2)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
(3)阐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3. 案例分析:选取我国小康建设过程中的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小康社会建设的实际情况。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实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分享讨论成果。
5.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全面小康社会的特点和意义,以及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6. 布置作业:设计适量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小康社会概念、特点和意义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思考深度,了解他们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教学方法是否恰当,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思想政治》教材第九年级第二单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涉及第三章“全面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和第四章“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
具体内容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理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提高国家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
教学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如扶贫攻坚、科技创新等,引发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的关注,提出问题:“什么是全面小康社会?如何实现全面小康社会?”2. 讲解新课:(2)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讲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分析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如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等;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保障民生等。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地区为例,分析该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成果与不足。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课后习题,讲解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课后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2.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与任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解释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含义及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使学生识记总体小康的建设成就在宏观和微观上的表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2)使学生理解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和小康社会的建设进程是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3)使学生能够结合我国及本地经济建设的现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意义。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的能力。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我国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们目前的小康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为此,我党提出,抓住这二十年大好的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通过分析由总体小康到全面的小康,使学生认识到事物是不断发展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胜利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由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结合本地及学生身边的经济建设成就,展现中华民族的这一伟大历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充分展现出社会主义制度越性。
(2)我们目前的小康水平仍然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
我党审时度势,提出抓住未来这二十年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憧憬美好的未来,明确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可以使广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信心。
(3)这一代高中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力军,结合全面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目标,讲述这些理论,可以增强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促使他们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文化,为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出一份力。
教学重点总体小康的特点;全面小康的美好前景教学难点经济建设的新要求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前调查、成果交流、分组合作讨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课前:播放《走进新时代》烘托出一种祖国欣欣向荣的气氛。
导入新课:新世纪新气象,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听到这样的新名词:以人为本,关注民生、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些新名词始终都围绕着一个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北师大九年级政治专题十一课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来
十一课展望祖国未来第一板块关注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热点点击】1.2009年8月18日,全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2009年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以后逐步扩大试点,2020年前基本实现全覆盖。
2.2009年12月2日国务院决定从2009年秋季上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
3、财政部部长谢旭人2010年1月10日在部署2010年财政工作时指出,今年将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源用于改善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民生领域依然是政府加大投入的“重中之重”。
4、2011年两会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平说,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物价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
物价上涨过快给群众的生活,特别是对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就带来了一定的影响,针对这样的一个状况,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发展生产、搞好市场调控增加供给、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价格秩序,也包括对于低收入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因物价的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
采取的所有这些措施,应该说收到了成效。
温家宝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今年的十项重点工作中,把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列为第一条,这也是多年来所没有的。
张平认为,当然,我们也意识到物价上涨的压力,物价上涨还有很大的风险,所以我们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在实际的工作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5、系列救灾工作:党和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使灾区人民很快恢复灾后重建工作,保障灾区人民的正常生活。
6、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惠民多、抗旱措施、农民工的就业工作、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保险法出台、关注房价、物价等。
【考点链接】1、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案一、教学内容1. 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分析小康社会的定义、特征,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
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与任务: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小康社会的内涵、意义,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他们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教学重点: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的发展成果,引发学生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注,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 新课导入:介绍小康社会的内涵、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3. 内容讲解:(1)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和体会。
5.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选择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检验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小康社会的内涵与意义2.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关键环节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需从个人角度出发,结合所学知识,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自己在实现小康社会过程中的责任与使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关注国家政策,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新动态,提高他们的时政素养。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小康社会建设,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品教案
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思想品德》教材第七单元第十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详细内容包括: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背景,理解其内涵与特征,认识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2. 使学生掌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提高他们的国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3.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教学重点: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近年来取得的一系列成就,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成就背后的原因,进而引入本课内容。
2. 讲解:(1)全面小康社会的提出:介绍全面小康社会的概念及其提出背景。
(2)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详细讲解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阐述其特征。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从国家、民族、人民三个方面讲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分析我国目前的发展状况,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路径选择。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我国扶贫工作为例,让学生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实践。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学生对全面小康社会内涵与特征的理解。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检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六、板书设计1.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背景内涵与特征意义路径选择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与特征。
(2)谈谈你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认识。
2. 答案:(1)全面小康社会的内涵: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生态更加美好。
特征:全面发展、共同富裕、文明进步、社会公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思想品德九年级第四课走向小康教案教学设计
第四课走向小康一、设计思路本课的两个主题是“感受小康”和“解读小康”。
首先通过多种手段,引导学生解读历史上的小康理想和现代意义上小康的概念,进而认识到我们下一步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感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现实意义。
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小康的标准;认识“全面小康”的发展目标。
能力目标:对小康问题形成全面的认识;学会用本质论、全面的、发展的和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之情。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小康标准;理解全面小康的目标;展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
【教学手段】多媒体。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收集、查找有关中华文明的资料。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教师点拨指导相结合,采取情境教学法、活动法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咱们在课前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请大家对自己家庭在衣食住行方面近20年来的变化进行调查,现在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
(学生分小组展示材料、自由讨论)教师:现在请各小组代表来说说自己家衣食住行的变化。
学生1:以前,老百姓的“衣”是色彩单一的土布衫、老棉袄,岁月是在“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中捱过的。
现在,四季衣衫不但件件新,而且越来越讲究质地、面料、品牌和时尚。
学生2:在饮食上,以前追求吃饱,现在人们吃的花样多,食谱也越来越精细和科学,越来越注重饮食的营养搭配。
学生3:居住条件方面,以前几代人拥挤在一套住房里,现在更注重小区的环境、绿化指数以及房屋的结构、建筑风格等。
学生4:以前出外很不方便,家庭条件好点的就是有辆自行车;现在,公交车、出租车随处可见,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教师总结:大家说的都很好。
从同学们不同的描述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多媒体显示)靓起来的衣着服饰:人们衣着求新、求美,讲究舒适、大方,“一季多衣”取代了过去的“一衣多季”。
北师大版初三思品第11课第二站《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授课课件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 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 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4.关键的目标:国比内20生00产年总翻值两到番,20综20合年国力力争和 国际竞争力明星增强
1.要会统群体筹的区利域益、,城实乡现发经展济,、兼政顾治各、个文社 化、社会的协调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 康社会的目标
请同学们阅读P130面的活动平台部分, ……了…解……恩…格…尔…系…数…。………………………………
…………………………………………………………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
消费支出总额×100%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
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 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 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 于30%为最富裕。
教学难点:如何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奋斗目标
请同学们阅读P129的知识链接部分, 了解小康社会的提出。
………………………………………………………… …………………………………………………………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使用“小康”的概念 把它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 展的阶段性标志。2000年,我国城镇居民恩 格尔系数为40%左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50%左右,这标志着全国人民总体上实现了由 温饱向小康的跨越。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的奋斗目标,
九年级政治教案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oc
九年级政治教案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㈠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
2、教学目标
⑴正确认识我国的小康水平;
⑵了解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的目标;
㈡学生分析
⑴学生对于小康水平这一国家的基本情况是有所感受的,但这种感觉是表面、的不系统的,老师要进行有意识的引导和分析让他们清楚而全面地了解认识自己国家的基本情况。
⑵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理解学生在思维水平上有一定难度,他们的知识背景过于单薄,需要布置他们去收集和了解一些相关情况。
㈢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全面小康社会的表现。
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能力目标
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讨论、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正确表达“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等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运用所学知识对时事政治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在保持高度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的同时能客观看待现实生活、保持清醒头脑。
知道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认同社会主旋律,保持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主人翁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理解我们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和发展不平衡的小康
为什么要弘扬艰苦奋斗精神?
2.难点:理解总体小康和全面小康的差别;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为什么还要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教学方法:情境启发式、讨论式、小组探究合作学习等
四、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思路及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flash歌曲《越来越好》片段,导入主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二)学习新课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小康的由来及发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学生阅读并思考材料一、二、三,学生分析材料一、二、三反映了我国什么样的小康水平。
材料一: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一定规模,但人均水平还比较低。
按照世界银行1999年提出的标准,人均GDP在756至2995美元之间为中低收入国家。
我国2002年底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才接近1000美元,排名世界第140位。
材料二:人民物质生活的满足程度还比较好,但教育、文化等生活方面的水平还不高,农村教育还比较落后,人民群众对文化、体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医疗保障方面的需求还没有普遍得到满足。
材料三:按上世纪中叶国家计委会同统计局和农业部制定的小康基本标准衡量,目前小康的实现程度到2000年虽已达到95.6%,但从地域看,除去市辖区外的2000多个县级单位中未达温饱线的还有22个,居于温饱和小康的占63.2%,居于小康和比较富裕的占13.7%,比较富裕的仅占0.3%。
另外,从人口来看,全国达到小康水平的占74.8%,但还有一部分人尚未解决温饱。
到去年底,全国有2800万农村贫困人口,城市中还有最低生活保障人口1930万。
小结:我国目前的小康社会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1)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2)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最关键的是,力争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3)远景目标是: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讨论:1你心目中的小康社会是怎样的?学生讨论交流。
2制约农民朋友“全面奔小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4.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1)如何正确理解艰苦奋斗?
(2)如何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把艰苦、困难、挫折、失败都当作培养自己艰苦奋斗的磨刀石。
我们要用实际行动去弘扬艰苦奋斗精神,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出一份力!
(四)板书设计
一、实现宏伟目标的战略部署——“三步走”
二、我国目前的小康生活的状况: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
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最关键的是:
四、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五)课堂巩固练习
(六)课后作业:
比较总体小康与全面小康。
八、教学反思
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节课,我精心准备了课件,备好课,目前政治课教学要求学生做到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统一,反思自己这节课,有优点也有不足。
本节课充分运用了媒体教学,利用flash歌曲引入课题,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避免简单重复知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时政资料的分析、讨论,训练学生处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
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在比较鉴别中形成自己的观点。
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体会合作与分享的快乐。
引导学生自己认识、自己体验、自己践行,重视学生的参与和思考;注重学生的感受、经验、体验、学习、升华的过程;注重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课内与课外知识的联系,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贴近实际,营造教师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探讨,共同提高的课堂教学。
通过练习提高了学生的答题能力;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考问题,解答问题的思维方式,指导学生的答题技巧、答题方法。
习题安排由易到难,紧扣中考,让学生了解中考动态。
当然也存在不足,课件在制作过程中有缺字现象,今后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