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合集下载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设计5篇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中国历史》教材中“青铜器与甲骨文”章节为教学内容,详细讲解商周时期的青铜文化及其代表作品,以及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重点涉及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及发展概况。

2. 掌握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主要特点、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提高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纹饰、造型特点及其象征意义;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重点: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青铜器代表作品;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商周时期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发展概况,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以及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4. 例题讲解:以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为例,讲解青铜器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以一片占卜甲骨为例,讲解甲骨文的文字结构、占卜用途。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时期:商周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特点:造型独特、纹饰精美、象征意义丰富2. 甲骨文:起源:商朝特点:文字结构独特、占卜用途地位: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概况及代表作品。

(2)分析四羊方尊的造型、纹饰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3)阐述甲骨文的发现、研究及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2. 答案:(1)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概况:青铜器制作技术不断提高,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代表作品: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的一课。

教材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历史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可能较为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实物图片、文字资料等多种方式,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从而激发他们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掌握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视频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美。

2.讲授法:教师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掌握重点内容。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4.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意义。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物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

2.提前让学生预习教材,了解基本知识。

3.准备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实物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课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授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发展、特点及历史意义,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上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化传承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互 动关系
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两大 代表,在文化传承上相互促进、相互 影响。青铜器的制作和铭文内容常常 受到甲骨文的影响,而甲骨文的书写 和传承也离不开青铜器的支持和推动 。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 化价值
青铜器和甲骨文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 ,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它们不仅是我们了解古代社会历史 和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研究古代艺 术、工艺、文字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文 化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加强对青铜 器和甲骨文等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工作,同时也要注重对其进行创新和 发展。通过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青铜 器和甲骨文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我 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其文化内涵和价值 ,为现代文化建设和创新发展提供借 鉴和启示。
05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艺术特色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利用多媒体课件、视频等教学 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2
青铜器的发展历程
青铜器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80%
起源时间
约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 青铜时代。
100%
早期发展
夏朝晚期至商朝早期,青铜器制 作技术逐渐成熟,出现大量礼器 、乐器、兵器等。
80%
地域分布
青铜器的造型艺术与纹饰
造型多样
青铜器造型丰富,包括酒 器、食器、水器、乐器等 ,每种器型都有其独特的 艺术魅力。
纹饰精美
青铜器上常见的纹饰有兽 面纹、龙纹、凤鸟纹等, 线条流畅,构图严谨,展 现出极高的艺术水平。
象征意义
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往往 具有象征意义,如鼎代表 权力和地位,饕餮纹象征 神秘和威严。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一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夏、商、西周时期我国以青铜文明为代表的奴隶制经济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手工业、农业和商业的状况及特点。

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课的学习,熟悉本课所叙述的夏商、西周经济发展的概况,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概念,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夏、商、西周时期的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难点:教学对“青铜文明”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讲述法、图片分析法、归纳法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多媒体展示《世纪宝鼎》图片让学生欣赏。

导语:这是我国人民送给联合国成立50周年的生日礼物——巨型青铜器世纪宝鼎。

世纪宝鼎高2、1米,象征即将来到的21 世纪。

鼎禁(座)高50厘米,象征联合国成立50周年。

禁上56条夔龙,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由56个民族组成,都是龙的传人。

整个宝鼎造型古朴、工艺精湛,堪称宏伟杰作。

你知道吗?它的制作是以商周时期的大鼎为范本设计制造的。

那么,商周时期有什么大鼎呢?让我们一起来从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中找吧。

二、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 青铜器出现于什么时期?何时种类增多?何时是灿烂时期?何时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商朝的代表作有什么?2. 独特的“三星堆”文化出现于何时何地?代表作品有哪些?3. 除青铜制造业外,商周时期还有哪些手工业?有何特点?4. 介绍夏、商、周时期的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表现。

5. 什么是青铜文明?6. 商周时期奴隶悲惨生活的表现有哪些?三、针对问题,有效点拨:1. 青铜铸造业:(1)形成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出现青铜器。

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

(2)灿烂鼎盛:①商朝是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以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最为著名。

②西周的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大量用于祭祀。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战争与军事
甲骨文记录战争、田猎、 征伐等军事活动,反映古 代社会的战争观念和军事 制度。
青铜器体现的古代审美观念
造型与纹饰
青铜器造型丰富多样,纹饰精美繁复 ,体现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和审美追 求。
象征意义
艺术风格
青铜器艺术风格独特,既有写实生动 的动物形象,也有抽象神秘的几何图 案,展现古代艺术的多样性和创造性 。
艺术与实用并重
青铜器既是实用器皿,又是艺 术品;甲骨文则既有实用价值 ,又有艺术美感,体现古代文 化对艺术与实用的并重。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图文结合法
利用多媒体展示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 形态、特点和历史背景。
结合图片,讲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相关知识,包括定义、历 史、制作工艺、文化内涵等。
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优秀篇)

CONTENCT

• 引言 • 甲骨文概述 • 青铜器概述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关系 • 甲骨文与青铜器的文化内涵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教学评价与反馈
01
引言
教学目标与意义
让学生了解甲骨文和青铜器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包括其历史、文化、艺术和科学价值等方面。
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帮助学 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实践体验法
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或考古遗址 ,实地观察和了解甲骨文和青铜
器的实物及其历史背景。
在课堂上进行模拟考古实验,让 学生亲手挖掘、清洗、辨认甲骨 文和青铜器,体验考古工作的乐
趣和艰辛。
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学生对甲骨 文和青铜器的感性认识和兴趣。
萌芽期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红铜或黄铜锻打的刀、锥等 工具和青铜铸造的铜镜。
鼎盛期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灿烂的青铜文明》第二节《青铜器与甲骨文》。

详细内容包括: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代表作品;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青铜器的种类和代表作品,甲骨文的特点和内容。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了解古代文明,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中华文明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青铜器的种类及代表作品,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历史价值。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用途;甲骨文的发现、内容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教学挂图。

学具:笔记本、教材、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代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特点?它们在古代有什么用途?2. 讲解:结合课件,详细讲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代表作品;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内容及其历史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发教学挂图,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及历史价值。

4. 例题讲解: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夏商时期发展:商周时期达到鼎盛种类: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代表作品: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2. 甲骨文发现:清朝末年特点: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内容:记录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务历史价值:研究古代汉字发展的重要资料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青铜器的种类,并说明它们的作用。

(2)简述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

2. 答案:(1)礼器:用于祭祀、宴请等礼仪活动;兵器:用于战争;生活用器:用于日常生活。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5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5篇教育是石,撞击生命的火花。

教育是灯,照亮夜行者踽踽独行的路。

教育是路,引领人类走向黎明。

因为有教育,一切才都那么美好,因为有教育,人类才有无穷的希望。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是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夏商西周青铜制造业的基本史实和特点,知道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了解甲骨文发现的基本史实和影响,知道甲骨文的造字特点,培养观察、想象、归纳概括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阅读“相关史事”内容,识读《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刻有文字的甲骨》《甲骨文字形举例》等图表,了解史实,思考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造业的特点和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认识、理解夏、商、西周时期高度发达的文明,明确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的强大生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青铜器的高超工艺;甲骨文记事。

难点:甲骨文的造字特点。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是什么吗?它就是我国商朝制作的司母戊鼎。

它高1.33米,长1.1米,重达832.84千克,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铸造这样一个大鼎需要二三百人同时劳动,分工协作,由此可见商朝青铜铸造工业已有相当大的规模。

夏商西周的青铜器展示了怎样的高超工艺呢?同一时期的甲骨文又展现了怎样的文明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课的学习来解答上面的疑问吧!【内容探究】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师:阅读课本第25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一段内容,概括出青铜器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生: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朝以后数量增加,种类逐渐丰富,制作工艺高超。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司母戊鼎》等众多青铜器的图片]师:结合课本第26页青铜器的高超工艺一目中第二段内容归纳总结出青铜器制造业的特点。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夏商周时期我国青铜器的主要成就,认识著名的青铜器,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通过查阅资料,了解甲骨文的结构和演变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成就。

2. 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三、教学难点:1. 青铜器艺术特点的分析。

2. 甲骨文结构的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样本等相关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夏商周时期的背景。

(2)提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青铜器吗?请大家谈谈对青铜器的印象。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青铜器的定义、起源和发展历程。

(2)学生观察青铜器图片,分析其艺术特点,如造型、纹饰等。

3.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主要成就。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讲解与展示:(1)教师讲解青铜器的重要代表作品,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青铜器资料,分享学习心得。

5. 过渡新课:(1)引导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2)提问:同学们知道甲骨文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呢?6.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甲骨文的定义、起源和特点。

(2)学生分析甲骨文的结构,了解其演变过程。

7. 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8. 讲解与展示:(1)教师讲解甲骨文的结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

(2)学生展示搜集到的甲骨文资料,分享学习心得。

9.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铜器的出现、发展及其主要类型;(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实物或图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2)通过分析甲骨文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文字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尊重和热爱;(2)使学生认识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出现、发展及其主要类型;(2)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

2. 教学难点:(1)青铜器的发展历程;(2)甲骨文的结构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美学特征;(2)简要介绍青铜器的出现背景和发展历程。

2. 讲解青铜器:(1)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制作工艺及主要类型;(2)分析青铜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3)举例说明青铜器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讲解甲骨文:(1)介绍甲骨文的起源、发展历程;(2)分析甲骨文的特点,如字形、结构、语法等;(3)阐述甲骨文在古代文化传承中的重要性。

4. 课堂互动:(1)提问学生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知识;(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

5. 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性;(2)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绘制青铜器发展时间轴,标注重要时期和事件;2. 收集甲骨文样本,分析其结构和特点;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青铜器的出现、发展及其主要类型的了解程度;2. 学生对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历史地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文明中作用的认知水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第三节《青铜器与甲骨文》。

内容包括青铜器的种类、用途、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内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掌握夏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发展。

2. 学会通过观察青铜器实物,分析其用途、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

3.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结构,能正确识别一些简单的甲骨文,了解其在汉字发展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艺术特点;甲骨文的识别与理解。

重点:青铜器的种类、用途;甲骨文的起源、结构、内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青铜器实物模型、甲骨文图片、投影仪。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些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器物的用途和制作工艺。

2. 新课导入:通过讲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引导学生了解青铜文化在夏商周时期的重要性。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青铜器的艺术特点,并尝试制作简单的青铜器模型。

4. 例题讲解:以甲骨文为例,讲解其结构、内容,引导学生学会识别简单的甲骨文。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识别一些简单的甲骨文,并了解其在汉字发展中的作用。

7. 课堂拓展:介绍一些与青铜器、甲骨文相关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种类: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用途:祭祀、战争、日常生活等制作工艺:范铸法、失蜡法等艺术特点:纹饰、造型等2. 甲骨文起源:商朝结构: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内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作用: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种青铜器的用途,并简述其制作工艺。

①山②水③日④月2. 答案:(1)礼器、兵器、生活用器;范铸法、失蜡法等。

(2)①山:山峰,象征高大、坚固;②水:水流,象征温柔、包容;③日:太阳,象征光明、正义;④月:月亮,象征团圆、美好。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含反思)

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1.出现:在原始社会后期,我国的甘肃、青海、陕西、河南、山西、山东、辽宁、安徽等地就出现了铜器,如距今4000多年的甘肃齐家文化遗址出土了铜镜。

2.用途:商朝以后,青铜器的数量增多,种类逐渐丰富,主要用于饮食、祭祀及军事等方面,功能也由食器等发展到礼器,成为王公贵族象征身份地位乃至国家权力的代表性器物,礼器的类型和数量反映了权力的大小和严格的等级界限。

3.工艺: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

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如著名的司母戊大方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

四羊方尊司母戊鼎利簋及铭文二、甲骨文记事(重点)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刻有文字的甲骨2.甲骨文的发现1899年,清朝人王懿荣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山东等地出土了大量商代和西周甲骨,其中商代有字甲骨约15万片,单字计4400个以上,已经识别的字有1500个以上。

3.甲骨文记载的内容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4.甲骨文发现的意义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目前所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三、甲骨文的造字特点(难点)1.甲骨文使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象形是最原始的造字方法,用图形、线条把物体的外形特征勾画出来。

指事是用一种指示性符号表示某一事物或概念。

会意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

形声最为进步,用声符来注音,用一个字表示类别,组成新字,能造出大量文字,现代汉字很多都是形声字。

2.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很多字体至今仍在使用,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

甲骨文字形举例【知识拓展】金文有些青铜器上铸刻有文字。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8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9课“甲骨文与青铜器”的相关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2. 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的发现、结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

4. 甲骨文所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和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重要性。

2. 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3. 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尊重和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和青铜器的种类。

教学重点: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作用以及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模型、甲骨文拓片。

2.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商朝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在古代社会中有什么作用?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和种类,分析青铜器在商周时期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3. 甲骨文讲解:展示甲骨文拓片,讲解甲骨文的构造特点,引导学生了解甲骨文在汉字发展史上的地位。

4.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们根据甲骨文拓片,猜测商朝人的生活习惯和社会风貌。

5. 例题讲解:以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选择题为例,讲解解题思路。

6. 随堂练习:让学生们完成一道关于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填空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社会地位和作用。

2. 甲骨文:构造特点、历史地位、反映的商朝历史和社会生活。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所学内容,简述青铜器和甲骨文在商周时期的作用。

答案示例: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种类繁多,有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

甲骨文是商朝时期的一种文字,记录了商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对研究商朝历史具有重要价值。

2.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甲骨文的构造特点。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青铜器与甲骨文》是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的第5课,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和演变,认识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对中国古代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一定的认知。

但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深入了解还不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对古代文明的认知。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认识它们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知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

2.难点: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相关知识。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七年历史上册第5课《青铜器与甲骨文》。

2.课件:制作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文字等资料。

3.视频资料:准备相关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视频资料,以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古代文化遗产。

提问:“你们对青铜器和甲骨文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文字特点等知识。

通过展示课件和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历史中的重要地位。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初中历史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课题:青铜器与甲骨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 掌握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历史中的作用和意义- 能够分辨和描述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2.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展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进行小组讨论和展示,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进行课堂练习和思考,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和传统文化的尊重-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文化自觉-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教学内容1. 青铜器- 青铜器的起源和发展- 青铜器的种类和制作工艺- 青铜器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2.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和破译- 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 甲骨文对中国古代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和甲骨文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学习:通过讲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青铜器和甲骨文的特点3. 活动:分组讨论青铜器和甲骨文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和意义,展示讨论结果4. 练习:进行相关练习和思考题,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5. 总结:通过课堂总结,梳理青铜器和甲骨文的重要内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四、课堂作业1. 完成相关课堂练习题2. 研究甲骨文中的文字和内容,写一篇小结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青铜器和甲骨文的认识和理解得到了提高,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但在教学中,需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掌握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青铜器图片,培养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甲骨文拓片,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运用比较法,使学生深入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难点:(1)甲骨文的起源、特点及其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2)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知识。

2. 比较法: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 观察法:让学生观察青铜器图片,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

4. 讨论法: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青铜器图片,引导学生关注青铜器的美感。

(2)简要介绍青铜器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主要类型。

2. 讲解青铜器:(1)详细讲解青铜器的产生背景、发展过程。

(2)介绍青铜器的主要类型,如礼器、乐器、兵器等。

(3)分析青铜器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3. 讲解甲骨文:(1)阐述甲骨文的起源、发展过程。

(2)介绍甲骨文的特点,如字体、语法等。

(3)分析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

4.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比较:(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青铜器与甲骨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2)总结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作用。

五、课后作业1. 绘制一幅青铜器图片,并简要介绍其特点。

3. 结合所学内容,思考青铜器与甲骨文在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的相关内容。

具体章节为第三章《夏商周时期》的第三节《商朝的青铜文化》和第四节《甲骨文与古代文字》。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夏商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历程,掌握青铜器的种类、特点及制作工艺。

2. 认识甲骨文,了解其历史价值,掌握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及释读方法。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历史素养,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甲骨文的释读方法。

2.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种类、特点;甲骨文的历史价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片、教学挂图。

2.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2. 讲解新课:(1)青铜器部分:a. 介绍青铜器的定义、发展历程及种类。

b. 分析青铜器的特点及制作工艺。

c. 指出青铜器在商朝时期的重要地位。

(2)甲骨文部分:a. 介绍甲骨文的定义、发现过程及历史价值。

b. 分析甲骨文的基本特点及释读方法。

c. 展示甲骨文实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描述。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方法。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a. 定义、发展历程、种类b. 特点、制作工艺c. 商朝青铜文化2. 甲骨文:a. 定义、发现过程、历史价值b. 特点、释读方法c. 实物图片展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发展历程及商朝青铜文化。

(2)简述甲骨文的历史价值及基本特点。

(3)观察教室内的青铜器与甲骨文实物,描述其特点。

2. 答案:(1)青铜器发展历程:夏朝出现青铜器,商朝达到鼎盛,周朝逐渐衰落。

商朝青铜文化:以商代青铜器为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通过学习《青铜器与甲骨文》,同学们要知道什么是甲骨文,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关系。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欢迎大家阅读!一、课标内容①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②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甲骨文、金文的字体,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和从点到线发现历史规律的能力。

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物保护意识。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具是多媒体课件,通过图片教学情境激趣的方法,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在与他人合作交流中探究知识获取知识,享受成功获取知识的乐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成就,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三、教育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甲骨文和金文的字体,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2、教学难点:理解司母戊鼎“是商王权力的象征”的这一论断。

四、教育方法(1)教法1、图片欣赏法2、问题探究法3、情境体验法(2)学法1、观察分析法2、自主探究法3、合作交流法五、课时安排:六、教学过程七、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甲骨文,金文和青铜器。

了解了商周时期的经济和文化:知道了甲骨文以及金文的含义,内容,特点及作用;知道了青铜器及其铸造业的特点,了解了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名器。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

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第一篇: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教案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教学设计思路本课主要是讲商、周时期的文明成果: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

教师主要是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这些文明成果,给学生以直观的认识,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为辅。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甲骨文、青铜器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的演变趋势,通过做“想一想”和读“小资料”,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青铜器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青铜时代的辉煌。

2.通过展示甲骨文字,了解甲骨文与汉字的渊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树立人民创造历史的正确人生观。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甲骨文和青铜器成就。

2.了解甲骨文和金文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1.甲骨文和金文的历史价值。

2.青铜文明。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自学式探究学习法。

教学媒体(一)教具准备商、周时期甲骨文、青铜器图片,甲骨文和青铜器的视频。

(二)素材准备多媒体网络、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课堂导入)问题导入:同学们,谁知道我国有文字记载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我国最早的文字是什么文字吗?我们今天一起学习:第7课甲骨文和青铜器(讲授新课)(板书)一、甲骨文播放《甲骨文》视频,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什么是甲骨文?甲骨文最初是用来做什么的? 2.甲骨文有什么历史意义? 3.甲骨文的内容?2.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予以平价,补充总结: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最初甲骨文是用来做占卜的,比如,当时的人们生育、筑城和征伐都要先进行占卜,包括生育和疾病这样的事情也要进行占卜。

记录占卜的文字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因此称其为甲骨文。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记载了当时商王朝和贵族活动的重要方面,反映了当时的历史情况,是我们现在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资料。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历史上册,主要讲述青铜器与甲骨文。

具体内容包括:1. 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2. 甲骨文的发现、特点、内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3. 青铜器与甲骨文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掌握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2. 认识甲骨文,了解其特点、内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重要性;3. 提高学生对中国古代文明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青铜器的种类及应用;甲骨文的特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2. 教学难点:青铜器的制作工艺;甲骨文的解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青铜器实物模型、甲骨文拓片;2. 学具: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青铜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文明,激发学习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让学生了解青铜文化在我国古代文明中的地位;3.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甲骨文拓片,让学生直观感受甲骨文的特点;4. 例题讲解:讲解青铜器的制作工艺及甲骨文的解读;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加深理解;7.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青铜器:起源、发展、种类、应用制作工艺2. 甲骨文:发现、特点、内容汉字发展中的地位3. 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青铜器的起源、发展、种类及应用;(2)谈谈甲骨文的特点、内容及其在汉字发展中的地位;(3)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关系。

2. 答案:(1)青铜器起源于新石器时代,经过夏、商、周等朝代的发展,种类繁多,应用广泛,如礼器、兵器、生活用器等;(2)甲骨文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时期的一种古老文字,具有象形、指事、会意等特点,内容丰富,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为汉字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3)青铜器与甲骨文关系密切,青铜器上的铭文多采用甲骨文,甲骨文也记录了青铜器的制作和使用情况。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

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教案(精选3篇)七年级上册《青铜器与甲骨文》精品篇1一、教材分析:《青铜器与甲骨文》是一节文化史课,着重为学生介绍了商文化的典型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

本课是学生了解青铜器与甲骨文,认识商周文化的重要的一课。

只有认真学好本课,为以后学习文化史课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商朝时期典型青铜器四羊方尊、后母戊鼎等图片了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工艺水平高超等成就,体会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了解甲骨文的发现过程,知道甲骨文是最早文字,认识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以及甲骨文的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青铜器、甲骨文2、难点:青铜器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他们难以理解青铜器所体现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内涵。

四、学情分析:初一学生的知觉、兴趣、道德情感等多为感性体验,而且他们的心理发展还很不成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对知识也有着强烈探索和了解的欲望,并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所以,结合实际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更有利于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五、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六、教具和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四羊方尊实物仿品七、教学过程:展示一组青铜器图片:1鼎 2簋 3尊 4钺5编钟 6铲问题:青铜器主要有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种类。

你能分辨出上面青铜器所属的种类吗?设计意图: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成就一方面是种类丰富,另一方面是制作工艺高超。

利用一系列青铜器图片,学生分辨青铜器的酒器、乐器、食器、兵器和工具等,体会商周时期,青铜器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青铜时代青铜器的种类丰富。

一、青铜器(板书)什么是青铜器?青铜是铜、锡、铅等金属的合金。

材料:读一读:六份铜一份锡适宜铸钟鼎,五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斧头,四份铜一份锡适宜铸戈戟,三份铜一份锡适宜铸刀剑。

——改编自《考工记》问:读了《考工记》中的记载,你有什么想法?设计意图:从材料中抓住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铜器与甲骨文教案
课程目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

知识与能力
知道甲骨文、金文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通过了解汉字的演变,培养学生从点到线寻找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对司母戊鼎等青铜器的铸造过程或用途的想象,培养学生历史想像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甲骨文---汉字,汉字--甲骨文”正反两方面的推理论证活动,增强对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渊源关系的认识;积极开展收集青铜器相关图片及有关资料的活动,通过展览、讲解、想象,加强对青铜艺术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认识;通过对司母戊鼎铸造过程的资料阅读及想象,能分析总结出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协同合作的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真实地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古代文化是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的历史是悠久的,中华民族是高度智慧的”,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加强振兴中华的社会责任感。

批注:
教学重点:甲骨文、金文的字体及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
教学难点:汉字的演变、司母戊鼎为什么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教学用具:PPT
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学生在阅读、观察、讨论中感知历史,自主得出历史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商朝是谁建立的吗?甲骨文和青铜器是商代文明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代表,今天我们就走进甲骨文和青铜器,来了解它们。

【新课教学】
一、甲骨文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阅读本目课文,找出本目的主要知识点。

经过学生发言,最后确定本目有关甲骨文的主要知识点如下:①殷墟出土。

②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③和今天的汉字
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

④记录了商王的活动,反映了商朝的政治经济状况。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多媒体打出《商朝时期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图》,让学生找出殷墟的位置。

补充材料介绍甲骨文出土的情况。

提问:王懿荣为什么能发现甲骨文呢?学生经过讨论发言,教师可概括为:①王懿荣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这是他平常刻苦学习、积累的结果。

②王懿荣注意观察和思考,因而能够在很平常的日常生活中做出重大的科学发现。

多媒体打出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要求学生认真观察。

问:同学们在这些图片上看到了些什么?学生观看后,分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个代表发言。

综合后,得出如下结论:①形状不同,有的像龟甲,有的像兽骨。

②上面有文字,而且不是写的,是刻在上面的。

③上面有许多不规则的裂纹。

④上面的文字有的多,有的少。

教师根据前两点得出“甲骨文”的概念,并强调文字是刻上去的。

用多媒体在商代“全形卜甲”和“牛骨刻辞”的图片中选出几个甲骨文字,放大后要求学生辨认;用多媒体打出它们相对应的今天的汉字后,请学生谈谈它们的造字方法。

多媒体显示一个刻有文字的甲骨,并打出其已被认出的文字,介绍甲骨文字的内容。

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二、青铜工艺
要求学生阅读第二目“青铜工艺”。

教师帮助学生落实青铜技术产生、发展和走向鼎盛的时间。

多媒体从多角度展示司母戊鼎,同时选择局部展示它的纹饰。

观看后,要求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

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注意落实两点:①造型雄伟。

②纹饰古朴。

多媒体展示四羊方尊、铜象尊、大盂鼎图片,并适当补充材料,指导学生欣赏,说明青铜器的造型除了雄伟外,还有精美的一类。

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归纳前面所见的鼎有司母戊鼎和大盂鼎,四羊方尊、象尊。

在此,教师再次要求学生归纳青铜器的种类,从而说明青铜器种类繁多。

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