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寿村走出来的书画家98岁梁明辉教你享受着走向百岁
关于在逆境中成长的励志故事
关于在逆境中成长的励志故事不可压倒一切,但你也不能被一切压倒。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在逆境中成长的励志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1.在失望处希望19岁的王硕曾是新疆昌吉一所重点中学高二尖子班学生。
由于同学间的竞争异常激烈,让王硕感到很不适应,性格也变得怪异,撕书、不交作业、经常发呆……经医院诊断,王硕患上抑郁症。
“这个世界一点也不美好。
活着为了什么?人为什么要这么辛苦?”患病后,王硕常常这样自言自语。
2012年5月4日,举国青年都在庆祝这个属于自己的节日,王硕却选择了跳楼这种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悲痛的母亲在整理儿子的遗物时,发现笔记本里面让她心酸的一页。
这页纸被王硕用一根竖线分成左右两栏。
左边是“死的理由”,有6条,包括:得病、高考、休学、退学、高中乐悲参半,最后一条是“没有追喜欢的女孩,只会偶尔揪她的辫子”。
右边是“活的理由”,如燕(我猜应该是他喜欢的女孩名字吧?)、NBA、伦敦奥运会、动漫、棋、武林外传、历届票房电影……总共有23条之多。
让人难过的是,23条“活的理由”终究在内心的天平上没有压倒6条“死的理由”。
也许这个世界真的没有想象中的纯洁和完美。
1918年11月初,梁济60岁生日前夕,为准备给他祝寿,家人进行大扫除。
他因此到朋友家小住,说生日那天回来。
11月7日,梁济问儿子梁漱溟:“这个世界会好吗?”在北京大学当哲学讲师的儿子回答说:“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能好就好啊!”梁济说罢离开了家。
三天后,即民国七年十一月十日,梁济自沉于别墅附近的“净业湖”,即今天的积水潭。
父亲的自杀对经年进行人生思考也想自杀的梁漱溟是一个启示。
他开始用一生研究“人为什么要活着”这样一个深奥的人生哲学课题。
“人的一生要解决三个关系。
首先是,人和物的关系;再次是,人和人的关系;最后是,人和内心的关系。
”这是他得出的结论。
懂得担当的梁漱溟用95岁的高寿完成了当年对父亲所言“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的行为证明。
天道酬勤——读梁寿城的写意中国画
天道酬勤——读梁寿城的写意中国画作者:卢延光来源:《美术界》 2013年第10期TEXT / 卢延光细读梁寿城寄来的画集新作,令我赏心悦目,轻松而洒脱。
其用笔之果断、自信,水墨含蓄而多变,灵气满纸。
每幅画既源于生活,又源于传统,淡雅、灵动、豪气,富于美感和诗意,已然奠定了梁寿城是一位实力派画家。
梁寿城出生于广西柳州,得到岭南山川的养育和壮乡风情的薰染。
自幼就十分喜爱丹青。
早年画过版画和连环画,与写意中国画结缘后,笔耕不已,勤奋劳作。
看到他的速写和写生画稿,就知道他的厚度和广度,水准和格调很高。
几年间他画出了不少力作,多次参加全国画展,获奖及被收藏。
梁寿城的写意中国画是从传统中一路走来,用传统的笔墨关系构成了自己的艺术天地。
他的写意画,强调一个“写”字,具体用笔上追求一个“灵”字,用墨追求一个“韵”字,布局追求一个“变”字。
因此他的作品赋色淡雅,清新畅快,墨韵意足,灵动大气。
近期创作就体现了他写意中国画的个人独有风格和精神意气。
如《山娃》、《金色年华》为满构图,画幅大,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用笔凝重、苍劲,并积墨、泼墨,然笔触轻松灵动,清晰可见。
较好的刻画了苗乡侗寨的孩童和姑娘,在那片黑色的土地上,渴望读书和青春展示的风貌。
小品画《村头对奕》、《斗蟋蟀》、《小憩图》和《梅、兰、竹、菊》、《琴、棋、书、画》等系列作品,不管是表现民族风情,还是高人隐士、仕女仙子,运笔运墨更为娴熟,行笔疾中求稳,稳中求变,墨彩渗化,整幅画的墨韵把握得很好。
布局和用纸追求多样变化。
有的作品还巧妙增加动物和禽鸟,如牛、羊、鹅、鸡、鹤等,意象造形,使作品增添更多的情趣。
还有一部份山水画和花鸟画,同样构图多变,立意新颖,用笔用墨虽近严谨,仍写意先导,气韵生动。
作品既有元清名家的传统承传,又有现代意识,尤其在林泉高士等作品中,使山水和人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达到较完美和谐,这一创作方向是值得关注的。
梁寿城数十年的勤奋修练,甘苦自知,心境平和。
一生吃素少吃肉 国学大师梁漱溟长寿之道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一生吃素少吃肉国学大师梁漱溟长寿之道导语:说起长寿之道,我们常会学习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的养生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梁漱溟长寿之道吧!梁漱溟,又名焕鼎,广西桂林人。
生于189说起长寿之道,我们常会学习一些德高望重之人的养生方法。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学梁漱溟长寿之道吧!梁漱溟,又名焕鼎,广西桂林人。
生于1893年,逝于1988年,享年95岁,是国学大师级人物中的一个。
梁先生早年参加同盟会,投身辛亥革命,后潜心研究佛学。
曾积极从事乡村建设活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过国民参政会参政员、国防会议参议员。
1941年参与发起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民盟”前身)。
1950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
是第五、六、七届全国政协常委。
人生态度梁先生是个性情中人,由于厌恶旧社会黑暗的政治,他接连自杀过两次。
后来受到佛学的感召,一心皈依佛门,从此也就一直吃起素食来。
他回忆往事这样说道:“我在二十岁的时候,曾有两度的自杀,那都可以表现出我内心的矛盾冲突来。
就是自己要强的心太高,看不起人家,亦很容易讨厌自己;此缘故是一面要强,一面自己的毛病又很多,所以‘悔恨’的意思就重,使自己跟自己打架;自己打架,打到糊涂得真是受不了的时候,他就要自杀。
”“这时候最要紧的是:帮助他‘忏悔’、‘自新’的力量,从此得到了解脱:‘过去的不说了,我们再努力开拓新生命吧!’”而这,或许正是梁先生所说的“人生的艺术”、“人生的态度”。
梁先生认为,人生的态度有三种。
第一种可用“逐求”二字表示。
逐求意同追求,如对“饮食、宴安、名生活常识分享。
著名书画艺术家岭南画派泰斗梁培浩教授
今日,著名书画艺术家岭南画派泰斗原省政协委员梁培浩教授与好友莅临我司,半日交流,梁大师的资历和博学让我肃然起敬。
据掌握的可靠资讯汇总分析,梁老画家可浓墨记述的是:1,其1935年生,今年高寿78岁,精气神特棒,眼不花手不抖,记忆力非常好,唐诗宋词仍能倒背如流;2,其曾直接由关山月,黎雄才,杨之光等画坛巨匠教导,是迄今岭南画派资格最老的艺术家之一;3,其23岁便在湖北艺术学院(今湖北美术学院)任教,时长28年,桃李满天下,例58年一个班竟出了如陈立言大师罗镜泉大师等二三十个专家和教授; 4其从事绘画艺术的时间长,从6岁学画至现年78岁,仍艺耕不缀;5,画坛影响力臻增,前些年举办一次轰动业界的千岁画展,其15位成名成家的学生加起来的岁数超一千岁;6,其终其一生践行岭面画派宗旨,亦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面向生活进行写生,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宗旨,是中国唯一山水写生画遍全中国30余个省市,并走出国门画遍五大洲的老一辈书画艺术家。
7,其早年两幅作品「订生产计划」和「从小爱科学」去年八月份被国家美术馆荣誉收藏,糸广东画坛为数不多获此殊荣的艺术家之一。
8,其旅居美国半年选材构思酝酿并耗时近七年创作的十米巨幅鸿篇~~~沧桑纽约,堪称经典,画出了纽约饱经沧桑的境界,此画作被多位业内人士估值逾千万元。
9,其几幅得意之作小幅艺术精品拍卖价均高达16万人民币以上灬当然更有幸,今晚在正强兄处,梁大师欣然提笔特别惠赐了两幅墨宝与我,一幅是书法大作,唐王之焕登鹳雀楼,另一幅是画作,李白诗酒邀明月。
挥毫间隙途中,大师讲解说,字如人之衣冠,书法亦有环肥燕瘦之说,书法艺术颜真卿体书之以壮,柳公权体书之以瘦,而欧阳询则界乎两者之间,正所谓颜筋柳骨,字如其人史实记载颜真卿体胖而柳公权形瘦。
书画同源,书中有画,画中有书,书画艺术写意时结合笔墨宣纸的条件,要讲究干湿浓淡疏密聚散,水晕墨章,难怪乎一刻功夫不到,诗仙李白便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梁大师更及时于我这个门外汉科普了一下,中外画作核心区别,中国书画艺术讲写意,讲究笔墨意境,贵在逸笔草草,就如齐白石所说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一笔下去,解决对象的形体质感量感和空间,就如齐白石画虾就表达作者创造的一种意境,概括提练地表现让虾形神兼备活灵活现,而西方油画更注重写实,力求逼真传神,惟妙惟肖,并述及达芬奇,梵高,莫奈的精典画作,还解说了[蒙娜丽莎的微笑]画作里那我不那么明白的含蓄隐约委婉而又迷人传神的微笑。
中国22位健在的百岁老名人
中国22位健在的百岁老名人1、晏济元107岁,生于1901年,当今最年长的知名画家,从他身上可以读出一个世纪的风雨沧桑与传奇故事。
他与张大千为总角之交,幼时一同学画,在上世纪30年代即已名重川内,享誉画界,时人称之为“两张一晏”(张大千、张善子、晏济元),张大千称赞其“作家士气兼到”。
1949年张大千翩然出国,旅居海外,后又创造了泼墨、泼彩法,终成一代宗师,经典作品频频问世,一次次撼动了画坛。
而在故国坚守的晏济元,在五六十年代也曾得到重视,朱德委员长在北京看了他的画展后,曾赞曰:“海外有个张大千,国内有个晏济元。
”但后来他的个人命运随民族的命运一同发生了逆转,反右、文革,加以遇到车祸,他不仅从画坛上消失了,而且差一点永远瘫痪。
后来在夫人的料理下,他奇迹般地站了起来。
国运好转后,他的画名又被人们重新记起。
在香港回归之后,他于1997年10月25日在香港集古斋举办画展,80余幅书画作品再次证明了时年96岁的晏济元的不凡功力。
2、梁披云101岁,1907年生,学名龙光,又名雪予,原籍永春。
现为全国侨联顾问,澳门归侨总会创会会长,澳门福建同乡会会长,厦门大学名誉教授,澳门大学荣誉博士,华侨大学副董事长,黎明大学名誉董事长。
梁披云6岁入村塾,16岁入国立武昌师范大学,19岁毕业于上海大学,两度留学日本,初次回国后,创办泉州黎明高中,1966年移居澳门至今。
20世纪70年代在香港创办书谱出版社,发行《书谱》双月刊,行销海内外,其间主编《中国书法大辞典》。
梁披云为海内外著名诗人和书画家,1992年澳门文化公司署首次出版《雪庐诗稿》,1997年澳督授予《文化勋章》,1998年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授予《中华文学艺术家当代书法大师金龙奖》。
2002年2月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授予银莲花勋章。
3、周有光102岁,1906年1月13日出生于江苏常州。
周有光先生原名周耀平。
1923年就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学习经济学。
1925年因五卅惨案离校,改入由爱国师生创办的光华大学继续学习,1927年毕业。
一不小心“画”到100岁
每日健康著名的山水画大师王康乐先生,生于1907年,享寿100岁,是继朱屺瞻、刘海粟之后的中国画坛百岁老人之一。
在八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王老融会各家,逐渐形成了气势磅礴的山水画风格,被世人誉为“国画中的油画”。
王老不胖不瘦,精神矍铄,目明气清,腿脚灵便,白天可站着作画几个小时,午休2个小时,晚上9时按时休息。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人家过着恬淡而有规律的日子。
他认为思想活跃、生活充实是他得以长寿的一大原因。
他常说:“人生只给我3天的时间,即昨天、今天和明天,过去的已成陈迹,未来的多属奢望,只有今天的所作所为,才有现实意义。
承继昨天,把握今天,开拓明天,生命对我永远充满活力。
”王老曾师从黄宾虹、张大千等国画大师,70岁时,他临摹的黄宾虹山水画已可乱真。
但他本着“不继承无从创作,不创作无以自存”的精神,于上世纪90年代起变法创新,把黄宾虹的厚重和张大千的绚丽结合在一起,创造了浓墨重彩的风格,在画坛中独树一帜。
即便如此,王老仍然说:“时间,时间,我最需要的是时间。
如果老天爷再给我10年、20年,我会画得更好。
”他还说:“一个人只有不断地去追求新的境界,才能有所作为。
如果因为年事已高,整天无所事事,那么还谈得上什么追求,衰老自然也找上门来了。
”这种进取精神促使了他的长寿。
王老曾经说,健康的心态和为人的宽厚对健康长寿也很重要。
王老处世淡泊,为人随和宽厚,对晚辈言传身教,爱护有加。
他的孙子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留学攻读博士,回国探亲时,当时已是90岁的王老画了一幅山水画相赠,上面题道:别时容易见时难,百龄可期何足宣。
手迹付汝伴汝老,中华精神代代传。
王老有一条不成文的家规:子女要他的画,对不起,给钱。
他认为,懂得尊重别人劳动的人才会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可在新世纪初,王老将他130幅精品画,以及一生积累的碑帖画册和名家书画,全部捐赠给了家乡的“王康乐艺术馆”。
老人家的金钱得失观,以及浓浓的家乡情结,深深地烙在了晚辈的心上,成为一笔永远的财富。
百岁画家夏明远
宁人 ; 甲 . 年 毕业 于 上 海美 术 专科 学校 ; 现 任 中
美术 家协会 天 津分会 会 员 ; 兼 任 中 同北 方 书
,
余, 还要 阅 读历 代 画论 、 画 史 和 中 闫 山 水 的
经 典 之 作 。 受 陈 独 秀 的启 迪 , 他对 中国_ 占 文
嘶研 究会 剐会 长 、 天 津 美术 学 院 教授 、 中国三 峡 画 院名誉 校长 。 夏 明远 的艺 术之途 , 始 于 少 年 时 代 。那 时 他 即酷 爱绘 画 , 并 以“ 小画匠” 闻名桑 梓 。
学 的 喜 爱 更 是 延 续 至 今 ,在 他 的许 多 作 晶 中 ,
诗 画合璧 , 相互 辉 映 。
已逾 期 颐 之 年 的 夏 明 远 ,走 过 了 9 0年 的
夏 明 远 的 祖 父 竹 楼 公 是 一位 民 问 文 人 , 著
有 诗集 。 少 年时期 , 夏 明远 就跟 随祖 父学 习 “ 四 书五经 ” 。卜二 _ _ _ i 岁 的时候 , 他祖 父 为其从 亲戚
夏老 师认 为 , 艺 术家 的创作 也会 影 响到平 时 做 人 的 修 养 。他 忆 起 前 半 生 : “ 经 历 了太多 ,
既 有 惊 险 的革 命 经 历 , 也 有 无 法 言 说 的人 生 伤
痛 , 但 是 生活 给 了我愉快 和获得 , 人 生况 味 , 在
身运动 , 锻 炼 r体 魄 。 夏老 师不仅 热心参 加 各种社 会公 益活 动 ,
会发 展 中的 均衡 , 维 持 生命 的活 力 、 社 会 的活
力 而不坠 。”
单 , 天 津 美术 学 院 调房 时 , 夏 老 师 特意 要 求住
无 电 梯 设 备 的 5层 楼 。 他 说 : “ 体健 不惧 楼高 , 可以 天天如 同旅游 爬 I l 卜一 样 。” 从 此他 每天 j 下楼 四 五次 , 不 觉 得是 负 担 , 反 到 视 为 一 种 健
百岁画家夏明远的老年生活
18
每日健康
每天小酌一杯老醋
夏明远的生活习惯非常好,他不抽烟、不喝酒。他说: “我能有今日的良好体魄,与我不和烟酒打交道密不可 分。”
另外,夏明远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早上起床用凉水洗 脸、洗头,这样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使头脑清醒、思维清 晰。不过他强调: “规律也要随情况不同有所调整,根据年 龄的变化,近年已用温水代替了凉水洗头。晚上必须要用 热水擦洗,热水烫脚是睡前必做的功课。”
像安排工作一样锻炼身体
夏明远经常被追问长寿的秘诀,他这样回答: “活到百岁,关键在自己。养生最重要的还是在于 自我管理,要像安排工作一样,健康也需要计划。”
养生,首先就是坚持锻炼。夏明远从年轻时就 喜欢锻炼身体,他每天清晨 5 点就起床,早上 6 点 左右和夫人一起从金钢桥步行至北安桥或西沽公 园,跑跑步、做做操,每次 40~50 分钟。夏明远说: “几公里的路程,我安步当车,爽心健身,即便住高 楼我也如履平地。正所谓‘体健不惧楼高’,早先天 津美术学院调房时,我特意要求住五楼,每天上下 楼四五次,都不觉得是负担。就这样,我每天都坚 持锻炼,前后差不多有几十年。我的健康和坚持锻 炼的好习惯有很大关系。”
些活动又反过来促进了他的身体健康。 几十年间,夏明远游历了祖国大部分名山大
川,一边写生作画,一边在秀美的风景中陶冶身 心。他说:“我虽然离休十几年了,但是每天都很 忙,在家里和自己忙,在外面和同道们一起忙,忙 中有无穷的乐趣。”
大脑常用才不会生锈
除了锻炼身体,夏明远还特别强调思维锻炼 的重要性。他认为,人脑犹如一架机器,长期闲置 难免生锈。所以,夏明远每天都要给自己安排“功 课”,加强脑力锻炼。他每天准时看电视、读新闻, 关心国内外大事,并以这些感兴趣的新闻、事件为 主题,在日记中写一些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此防 止大脑衰老,促进身心健康。
百岁巨匠萧龙士:写写画画,长寿之道
百岁巨匠萧龙士:写写画画,长寿之道作者:名家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7年第7期上个世纪初以来,中国书画史上记载着一位传奇式的人物,他以独具魅力的艺术作品和恭谦厚德的高尚品德,给人们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
他就是百岁老人、当代著名书画家萧龙士先生。
当代杰出的书画大家萧龙士(1889—1990),原名品一,字翰云。
江苏省徐州府萧县人。
中国现当代杰出的书画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
萧龙士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师从艺术大师齐白石,与一代大家李可染、李苦禅、许麟庐情逾手足,书画风格上承扬州八怪、吴昌硕、齐白石,下启江淮大写意画派。
擅画竹、梅、菊、松、兰草、荷花、牡丹、雁来红等题材,融南吴北齐画风于一体,技艺精湛,画风儒雅酣畅,质朴淳厚。
笔墨至上,形神兼备萧龙士书画用墨尤为厚重,他认为,无论字和画,都要厚重,只有厚重的功力才有厚重的笔墨。
字画没有分量就没有看头。
萧龙士禀赋聪慧、勤奋有加,他曾说“形是外在的,神是内含的,形和神是对立的,更是统一的。
一件绘画作品,形是神的基础,有其形,才能传其神;神是形的主宰,有其神,形才获得了生命。
故有形有神,形神兼备,才称得上一件好的艺术品。
”书法成就不逊于绘画十年浩劫时,萧龙士虽然没有受到政治上和人身上的严重打击,然而正当他的艺术创作进入最为旺盛的时期时,萧龙士的画笔不得不失去应有的光彩,他所经常描绘的只能是那悬崖上的红梅。
十年浩劫过后,萧龙士的画笔增添了新的光彩。
他以如椽之笔写下了自己的生活体会:“写写画画,谈笑呱呱,不知不觉百岁到啦,长寿之道以此为妙。
”萧龙士晚年在书法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让于绘画。
书与画从整体上看风格完全一致。
这时的书法作品,魄力宏大,骨气深稳,百态横生,意无穷尽,尤以一百零一岁所书《醉翁亭记》最为精绝。
他的书法传统功底深厚,年至百岁,题画仍笔力雄健。
109岁书法家长寿三字经
109岁书法家长寿三字经作者:无忌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6年第12期文/ 无忌苏局仙(1882—1991 年) 是中国历史上末代秀才、苏东坡28 世孙,有“上海第一老人”之称。
那么百岁老人苏局仙的养生之道是什么呢?尤擅书法,静心养性苏先生说:“书法能长寿”。
书法也同文体活动一样,适度进行,有利健康。
苏先生从8岁临池习字,百余年乐此不疲。
少年时,他临摹颜真卿的《家庙碑》、柳公权的《玄秘塔》。
年长后,他习练王右军的《兰亭集序》。
百岁后,又学起王献之的行书来。
他书写时,指、腕、臂、膀和全身协调配合,将全身之力运于笔端,全神贯注,静心养性,如同打太极拳一样,既能舒筋活血,促进新陈代谢,又可娱乐身心,寄托精神。
休烦恼,抱乐观苏先生一生中遭到不少苦难和艰辛,但他从不悲观,而是以苦为乐,笑口常开。
每当碰到不快之事,他采取的方法或是置之脑后,不去管它;或是找小孩玩,寻找童趣;或是照照镜子,反省反省。
苏老先生临终前对人讲过这样一段话,从中可看到他的乐观精神:“我至今已度过10 个马年,历经两个世纪。
晚年有幸饱尝了党的琼浆玉液,衣住也十分满意,因之得以保持健康长寿。
”要早起,慎寒暑苏老先生每天早晨六点起床,饭后练字、会客、散步。
午后,闭目养神一个时辰,接着看报、练字、写诗。
晚上,八九点钟就寝。
他饮食适量,就是爱吃的食物也很节制。
他平时不抽烟,不饮浓茶,粗菜淡饭,从不偏食。
他一天三顿大米稀饭,早晚喝稀,中午稍稠,每顿定量为一浅碗。
清晨吃淡盐汤一碗,晚上黄酒一小盅。
对于用药进补,他也有讲究:“有病则用,用则细心;无病则去,勿信滋补。
”。
百岁画家的长寿之道
百岁画家的长寿之道作者:蒋将来源:《科学养生》2010年第06期2009年8月25日,著名画家阳太阳先生在桂林仙逝,享年100岁,海内外为失去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师而感到惋惜。
作为广西美术教育创造者之一、“漓江画派”的开拓者、旗手和领军人物,阳太阳先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养生长寿方面也有让人称道学习之处。
寄情书画笔耕不辍阳太阳先生八岁进小学就学习书画,在耄耋之年仍笔耕不辍,在近一个世纪的艺术实践中,创作出了大量的书画精品。
研究表明,在书画创作的过程中,人的手与脑会充分得到锻炼,艺术家凝神静气、意到笔随,无形之中达到了舒筋活络、气血顺畅、微循环得到改善的效果,当一幅幅精美绝伦的作品完成后,带给作者的更是一种愉悦的享受,使心灵得到洁净、思想得到升华,怡情养性。
故书画家有很多是长寿的,如齐白石93岁、黄宾虹91岁、刘海粟98岁、王康乐100岁、朱屺瞻104岁等等。
这也是阳太阳先生长寿的主要原因。
仁爱融厚与人为善“太阳有学者的风度,性格敦厚,感情朴实”。
香港著名作家曾敏之对阳太阳为人处事是这样评价的。
与阳太阳交往的人无不对其敦厚坦诚的品德、真挚友善的情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老一辈的柳亚子、胡风,同辈的艾青都因为他的仁爱敦厚而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对后辈,他也关爱有加,尽显长者风范。
画家帅立志就说过:“因为创作,我几次电话请求拜访—位与阳老年龄相仿的老画家,但我三次请求拜访都被婉言谢绝了。
相比之下,我更觉得阳老是那样的平易近人,谦逊平和。
我每次登门,全都热情接见,使我受益匪浅。
”在文革的十年动乱当中,阳太阳受到了严重的政治迫害,戴高帽、批斗、抄家、关“牛棚”……受尽了百般凌辱。
对此,他都淡然处之。
粉碎“四人帮”后,他不顾自己已是年过七十,身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的他仍满怀激情地处理学院事务,改善困难老师的处境。
多年以后,阳太阳对十年动乱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付之一笑,对挂黑牌游街等“逸闻趣事”是手舞足蹈、声情并茂地侃侃而谈,常逗得来访者哈哈大笑。
从长寿村走出来的书画家98岁梁明辉教你享受着走向百岁
从长寿村走出来的书画家98岁梁明辉教你享受着走向百岁作者:来源:《金色年代》2010年第04期长寿第一条:要开心梁明辉今年98岁了。
尽管发顶稀疏,走路时得拄着龙头杖,一步步地往前挪,可是如果你凑近他耳边问:“您老最近身体咋样啊?”他会毫不含糊地回答:“可好了。
身体检查指标样样都列甲等。
”说着便在桌上用手指写了个甲字。
“那么血糖、血脂呢?”“每年体检都很正常。
”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是什么秘诀让你高龄而健康?”我想每个人都会忍不住这么问他吧。
他想了想,送了四句话:“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不亲烟酒,心理平衡。
这是我一生休养的原则。
”其中,最后一条“心”的因素最重要。
心理平衡不但是看淡名利,知足常乐,更要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保持舒畅的心情。
对他来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金石书画。
书法、画画、篆刻,他样样拿手,由他所创作的《百寿图》还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呢。
虽然现在因为年事已高,不宜从事篆刻,但是他仍坚持练书法。
不过,他有个习惯:练字前得先看“天老爷”的脸色——要是好天,他才会提笔挥毫,一口气写五首唐诗;若是雨天,他便搁笔,索性在家看电视。
他不但抄诗,也自己作古诗。
但同样也奉行一条原则:有感而发,随性而为。
他说,虽然眼力不济,看不清报上的小字,但是他仍会每天浏览报上的标题,与国家、国际大事保持同步更新,否则哪来资料写诗呀?创作是一种快乐,而收藏别人的创作又是另一番乐趣了。
而且,这份乐趣他觉得非要和别人分享才有意思。
每当有客人来访,他就会打开陈列橱,把自己得意的宝贝一件件搬出来,津津有味地为你一一介绍;而当他得了件好东西,则会给亲朋好友挨个儿打电话,请他们到家中参加鉴宝大会。
对藏家来说,好东西不是得藏着、掖着才安全吗?他为何就如此大方呢?他答道:“这样才开心呗。
”生活有两种“享受”:甜食和睡午觉和很多长寿老人一样,在饮食上他遵循着素食为主,多鱼少肉的习惯,而且他平时的荤素的饮食比例为3:7。
但不同的是,他特别喜欢吃甜食,而且每天都离不开它。
梁明山水画的自我超越
梁明山水画的自我超越作者:范迪安来源:《美术界》 2016年第2期文/ 范迪安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我们的中国绘画遇到一个发展的大好时期,但是对所有的画家来说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那就是如何在新的文化条件下能够更好地继承传统,又能够真正做到推陈出新,在继承传统和坚持创新这方面梁明是位非常突出的画家。
这几十年来,梁明一方面认真研究中国绘画的优秀传统,特别是传统山水画方面的许多好的优长和经验;但是他身上更为可贵的是怀抱着要突破传统和超越传统,不断朝着艺术更高的层次发展的理想和志向,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里可算是勤于用功。
他非常注重深入生活、坚持写生,作为生长于闽西这块厚土的画家,真正对闽西的传统文化和人文历史,特别以土楼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存,做了深入的调查、体验、研究。
进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艺术面貌。
在我看来土楼做为古代建筑文化遗产,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但是土楼的内涵不仅仅在于建筑,还在于它的建筑形式,更是作为客家文化、闽西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所以在土楼的这样一个建筑群落里面,实际上包涵了中华民族在尊重自然、坚守自己的家园这方面所承载的理想。
所以我看梁明画土楼,一方面他长期深入生活,可以说足迹踏遍了闽西到闽南许多土楼建筑群,也对以土楼为生活基地的整个地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研。
所以他另一方面既能够画出土楼的形态,更注重土楼的文化内涵。
我看他这些年来在土楼这个专题上,可说做到思考和实践两方面的推进。
一方面更多地、更深入地体察土楼做为文化形态的丰厚内涵,同时努力在笔墨上来探索表现土楼这样一种风格面貌。
国画的山水特别怕画建筑,因为建筑在山水图像里面容易画得比较呆板,也容易画得比较符号化,但是梁明通过长期的对土楼感悟,同时在研究如何用一种新的笔墨形式来表达土楼文化形象,所以他笔下的土楼就很好地传达了中国山水画艺术重精神、重内涵的传统。
他的土楼作品一方面是数量巨大,从各个角度,从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表现不同的自然条件下的土楼形象,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加注重在笔墨中来提取一些能够表达土楼形象的形式语言,应该说梁明的以土楼为载体的中国画是对中国山水画时代发展的一个贡献,因为他不仅画出了土楼的建筑造型、土楼的聚落形态,尤其是传达了土楼文化的精髓,他把土楼和大地联系在一起,把土楼和天地、宇宙这样一种大的时空观念联系在一起,所以他笔下的土楼就具备有一种超越具体的形象状貌而不断升华他的精神价值的一种特色,这是非常重要的。
匠心永恒 生命长青——向百岁老艺术家王锡良先生致敬
匠心永恒 生命长青辛丑开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先生迎来他的百岁生日,值此喜瑞之际,《景德镇陶瓷》谨向王老先生致以诚挚的祝福和崇高的敬意。
王锡良先生是我市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他从13岁学徒到寿登期颐,从艺八十余载, 历经两个世纪,创作无数精品,见证波澜岁月。
如此厚重人生,在整个陶瓷艺术界可谓是空前幸事,确实值得庆贺祝福,更值得赞扬敬仰。
——向百岁老艺术家王锡良先生致敬/张胜华1 郭国安2《瓷土矿》国画/作者:王锡良S SONGZIHEYUN早在青少年时期,王锡良就凭着个人的勤奋获得许多老艺术家的赞扬和厚望。
1959年,王锡良以他的惊世之作《革命摇篮井冈山》一举成名。
此后的岁月中,他谦虚勤勉,不断进取,很快在陶瓷艺术界脱颖而出,一步步走向事业高峰,晚年被誉为“陶瓷艺术界的泰斗”。
礼赞王老的艺术人生,自然会回忆起多年来曾经读过的各种媒体关于王老人品、艺品的报道和评价,也会联想起与他同时代的老一辈陶瓷艺人,甚至会联想到其它领域与王老有相似人生与品格的一些优秀人物,诸如吴运铎、巴金、常香玉……,之所以如此,目的是想在反复阅读联想中,品味他们的人生,探寻最本真的亮点。
吴运铎为兵器工业的发展,把一切献给党;巴金以他的文学才华,在字里行间燃烧激情,叩响人们心灵的同时,也点亮自己的百岁人生;常香玉“戏比天大”,怀着对艺术的敬畏之心,用毕生精力把豫剧文《都昌印山》国画/作者:王锡良《都昌南山》国画/作者:王锡良《电到山村》国画/作者:王锡良《编出公社丰收年》国画/作者:王锡良化推向高峰;王锡良把绘画当做“千载事”,在“五尺园”艺术天地中,付出一世的认真,一生的努力。
他们的岗位虽然不同,但年相近,道相同,把毕生的精力分别献给军工、文学、舞台和手艺的亮点品格相同。
这是一份执着,更是一种信仰,这份执着和信仰需要强大的精神支撑。
用王锡良先生自谦逻辑来推论,这种精神正是当下念兹在兹的工匠精神,它是职业道德、能力、品质的体现,也是从业者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
百岁画家王德惠:永远绽放生命的激情
百岁画家王德惠:永远绽放生命的激情作者:吕斌来源:《现代养生(上半月版)》 2021年第8期吕斌2021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浙江天台县平桥镇的溪头王村王德惠艺术馆,迎来了一次盛大的画展“惠风和畅——王德惠先生百岁画展”。
诞生于这个山村的王德惠先生虚龄98岁,这个画展是故乡给这位学贯中西的老画家最好的寿礼。
王德惠先生看似单薄瘦弱,内心却永远燃烧着艺术的烈焰。
在他的画作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热烈奔放的色彩、汹涌澎湃的诗情。
无论是黄钟大吕式的宏篇巨制,还是轻柔妙曼的小品,与其说是王老的艺术追求,不如说是对生命状态寄予的理想。
王德惠所走过的艺术之路充满坎坷。
少年时颠沛流离,青年时对艺术孜孜以求,中年时寂寂无名,直到古稀之年,才迎来人生的辉煌。
王德惠天性善良,一生勤奋,却一生清贫。
生活给予他的是黑色与灰色,但他在作品中反映出的是明亮与绚烂。
从剃头匠到画家,他的人生就是一个传奇。
苦难的童年和少年王德惠出生于1924年1月19日,家境贫寒。
9岁那年,母亲把他送进办在村祠堂的小学读书。
12岁时,母亲去世,他不得不辍学。
苦难的童年,让王德惠早早理解了生活的艰辛。
在天台农村,祠堂堪称是当地的艺术博物馆。
极尽华丽的木雕和厚重大气的石雕作品,给了童年王德惠最早的艺术熏陶。
为了生存,王德惠跟着父亲去宁波的豆腐店当学徒。
他瘦弱矮小,力气不够,干了两个月,老板就让他父亲把他领回去。
不久,王德惠被介绍到上海的一家洗染店当学徒。
每天早上5点前就得起床,生煤炉、烧开水、煨烙铁、清扫工场,为师傅上班做好准备工作,还要帮助师公办理客栈的旅客住宿登记或退房手续。
王德惠20岁结了婚。
婚后不久,王德惠又去了宁波,去同乡邱师父理发店里当学徒。
邱师父的理发店开在宁波西门。
在店铺当学徒,一般要学3年,学艺期间没有工钱,到年底才有几元钱。
学了3年,王德惠满师了。
店老板邱师父对这个老实听话又肯干的徒弟十分满意,介绍他到杭州自立门户,开剃头店。
一波三折学考美院在杭州,王德惠成了一名剃头匠。
当代实力派书画家---孙迎辉
当代实力派书画家---孙迎辉孙迎辉,字伯广,号泊西庶人、宁泊布衣,阅古斋主人,河北宁晋人。
现为中国毛泽东诗词书画艺术研究院秘书长,中华全球书画家联合会秘书长,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品书论画悟人生我与伯广先生认识有六七年了,初次见面是在他的阅古斋,现在交往还是在他的阅古斋。
我自一九七O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是在学校工作。
业余时间颇爱看国画作品。
河北省博物馆、市博物馆、市美院我是常客。
阅古斋就在我家旁边。
有一次我散步走到阅古斋,见到先生的几幅国画,一下子就被作品的魅力给吸引了。
伯广先生的画,气、韵、思、景、神、妙奇巧样样俱全。
用墨、皴、擦、点、染招招规范,又多有大胆的创建。
伯广先生的山气势雄伟,画面群峰屏立,山石雄峻,给人的感觉是稳重宁静,富有秩序。
纵向看,自下而上,直插苍穹、重重叠叠。
横向看,群峰如大海波涛,从画外奔涌而来,左右撞击、推涌出高潮主峰,气势逼人。
又由于杂树流泉,山径小屋点缀映带期间,使山岳有了静中有动的灵气。
古木密林,枯枝老干有层次的交错推移,形成黑白、大小、疏密、藏露的对比和映照,自然的产生了音乐般的节奏。
伯广先生的瀑布,急速流动,从落差极大的山石上跌宕而落,被山石分割的流水像条条水龙一泻而下,荡气回肠。
给人以磅礴大气和天地浩然之气!常看伯广先生的山水,精神不萎靡,意志不懈怠,道德不沦落,气质不俗垮。
伯广先生的荷花,静穆美丽。
大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不蔓不枝,亭亭净植”的气质。
我2012年收藏了先生的一幅“荷风送香”图。
意味空旷而静穆,玲珑剔透的雅石与荷伴着一片池塘。
拔地而起的荷茎,扶摇直上,顶天立地,有无限上升的气度。
荷叶繁茂,横踞半空,气势磅礴,充满着跃动的趋势。
荷叶中掩映着洁白而清润的荷花,给人以安泰,祥和向上的感受。
说来也巧,自从我收藏了伯广先生的“荷风送香”图以后,儿子在北京的事业一路顺畅,小孙女的学习成绩及悟性也蒸蒸日上,老伴的精神也一天天阳光起来。
梁明国画作品赏析
梁明国画作品赏析
梁明
【期刊名称】《艺苑》
【年(卷),期】2021()6
【摘要】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曾获“全国第十届美展”优秀奖、“全国群星美术大展”优秀奖、“福建省当代美术晋京大展”优秀奖(最高奖)、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美术创作突出贡献奖、“福建省第六届百花文艺奖”二等奖、“第三届福建省书画节”金奖等。
曾在中国美术馆、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等举办个人画展。
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外交部、厦门金砖会议及有关机构收藏。
【总页数】6页(P54-59)
【关键词】中国美术馆;个人画展;美术大展;当代美术;美术创作;全国美展;作品赏析;金砖国家
【作者】梁明
【作者单位】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福建省美术家协会;福建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清华大学书画高研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20
【相关文献】
1.笔与墨——中国人文精神的新体现——梁建平国画作品《岁月》赏析
2.梁策国画作品赏析
3.墨色神逸展大风——尉明宽国画作品赏析
4.土楼情怀——梁明国画作品选登
5.闽壑烟岚梁明国画大泼彩山水画作品选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画笔下 出寿星
画笔下出寿星
许家和
【期刊名称】《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年(卷),期】2015(0)1
【摘要】与画笔终生结下不解之缘的画家、雕塑家、邮票设计师、美术工艺师、时装设计师等,其寿命多高于常人。
如元黄公望85岁,明董其昌81岁,清吴昌硕83岁,现代朱屺瞻105岁、齐白石94岁、何香凝94岁、黄宾虹90岁、刘海粟98岁、宋美龄106岁等。
此外,如张大千、李苦禅、钱松岩、陈权亮、关山月、孙传哲、刘昌潮、王兰若等都寿高80以上,有的至今仍健在。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许家和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老寿星“剪”出健康晚年 [J], 李保
2.106岁老寿星的心愿出趟远门去玩一玩 [J], 周一海;
3.老寿星“剪”出健康晚年 [J], 李保
4.画笔下出寿星 [J], 许家和
5.“画”出思路,“画”出“有形”的数学——谈“画图”策略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 [J], 张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画道养生大师——齐白石
画道养生大师——齐白石
王卫民
【期刊名称】《家庭医学:上半月》
【年(卷),期】1996(0)15
【摘要】齐白石,从一个湖南乡村的小木匠成长为中外驰名的画家和金石家、世界和平奖金获得者、健康长寿的姣姣者,决不是偶然的。
白石老人的得意门生李可染先生曾说:“齐白石大师的艺术造诣和他近百岁的健康长寿养生之道,与他的坎坷经历和勤奋拼搏精神是分不开的。
他一生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更酷爱花鸟鱼虫这些活泼的小生命,几乎日日挥毫不辍,既使因病或其他特殊原因未能作画,事后也一定认真把‘欠帐’补上。
” 熟悉他的亲人和门生总结出齐老的养生之诀,概括如下: 1、坎坷经历使他奋起拼搏,手脑并用。
逆境使他更加勤劳而刻苦,从木工到雕刻、从素描到写意,
【总页数】1页(P31-31)
【关键词】养生之道;画道;坎坷经历;健康长寿;手脑并用;免疫功能;和平奖金;科学养生;热爱大自然;气行血行
【作者】王卫民
【作者单位】研究员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7
【相关文献】
1.齐白石大师养生四绝 [J],
2.艺术大师齐白石的“养生六绝” [J], 臧艺玫
3.养生有法的艺术大师齐白石 [J], 吕超
4.国画大师齐白石的养生五绝 [J], 唐祖宣;
5.生趣盎然隽雅鲜活——齐白石大师的画鼠佳作品读 [J], 杨铁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长寿村走出来的书画家98岁梁明辉教你享受着走向百岁
作者:
来源:《金色年代》2010年第04期
长寿第一条:要开心
梁明辉今年98岁了。
尽管发顶稀疏,走路时得拄着龙头杖,一步步地往前挪,可是如果你凑近他耳边问:“您老最近身体咋样啊?”他会毫不含糊地回答:“可好了。
身体检查指标样样都列甲等。
”说着便在桌上用手指写了个甲字。
“那么血糖、血脂呢?”
“每年体检都很正常。
”他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是什么秘诀让你高龄而健康?”我想每个人都会忍不住这么问他吧。
他想了想,送了四句话:“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不亲烟酒,心理平衡。
这是我一生休养的原则。
”其中,最后一条“心”的因素最重要。
心理平衡不但是看淡名利,知足常乐,更要在生活中寻找乐趣,保持舒畅的心情。
对他来说,生活中最大的乐趣是金石书画。
书法、画画、篆刻,他样样拿手,由他所创作的《百寿图》还被人民大会堂收藏呢。
虽然现在因为年事已高,不宜从事篆刻,但是他仍坚持练书法。
不过,他有个习惯:练字前得先看“天老爷”的脸色——要是好天,他才会提笔挥毫,一口气写五首唐诗;若是雨天,他便搁笔,索性在家看电视。
他不但抄诗,也自己作古诗。
但同样也奉行一条原则:有感而发,随性而为。
他说,虽然眼力不济,看不清报上的小字,但是他仍会每天浏览报上的标题,与国家、国际大事保持同步更新,否则哪来资料写诗呀?
创作是一种快乐,而收藏别人的创作又是另一番乐趣了。
而且,这份乐趣他觉得非要和别人分享才有意思。
每当有客人来访,他就会打开陈列橱,把自己得意的宝贝一件件搬出来,津津有味地为你一一介绍;而当他得了件好东西,则会给亲朋好友挨个儿打电话,请他们到家中参加鉴宝大会。
对藏家来说,好东西不是得藏着、掖着才安全吗?他为何就如此大方呢?他答道:“这样才开心呗。
”
生活有两种“享受”:甜食和睡午觉
和很多长寿老人一样,在饮食上他遵循着素食为主,多鱼少肉的习惯,而且他平时的荤素的饮食比例为3:7。
但不同的是,他特别喜欢吃甜食,而且每天都离不开它。
就拿早饭来说吧,餐桌上最常见的搭配就是红枣汤加藕粉或核桃粉再加一个豆沙包,样样都和“糖”沾边。
尤其,每天早上一碗煮熟的红枣汤,“主角”自然是10克天津小红枣,而糖是当仁不让的第一“配角”。
梁明辉说这道甜品也是他的早餐补品,既可口,又滋补,而且还便宜。
甜食中,他还喜欢吃糖。
晚上临睡前,他常会吃一颗薄荷糖。
清凉中带着丝丝甜味,在嘴中慢慢含化,喉咙口舒爽、滋润的感觉能持续整晚,让他不咳不喘,安眠到天明。
至于巧克力更是他的最爱。
虽然只是偶尔尝尝,但是谈起巧克力,他会闪现出一种幸福表情,不由自主地在“巧克力”的后面补充一句定义:“是一种享受。
”
被他称为“享受”的,还有午睡。
每天吃过午饭后,他和老伴会睡2小时左右。
对这顿午觉,他可是认真对待:睡前铺床、整被,醒后还要刷牙、洗脸,每个程序都不马虎。
要知道,这可是让他保持良好精力的重要方法。
梁明辉告诉你长寿村的健康秘密
规律的作息、舒畅的心情固然是健康长寿的基石,不过梁明辉能长寿还得了“地利”之便——他是江苏如皋人。
如皋145万的总人口中,过百岁者达到252位,为全国长寿地区之冠。
而梁明辉就是在如皋长大的。
年纪大了,腿脚不便,但他还是经常坐着儿子的车回村子看看。
而说起家乡,他总有讲不完的话题。
依他看,如皋人长寿,不仅是空气清新、人们以素食为主的健康饮食结构的缘故,而且和他们的生活方式有关。
如皋人最爱喝茶
早上饮茶是如皋人的习惯。
要是早上在如皋的街头逛一圈,随处可见生意兴隆的茶馆。
而且,与中国其他地方请客吃饭不同,如皋人向来认为茶才是值得与朋友分享的好东西。
如皋的茶馆分清茶馆和混茶馆,前者只供应茶,后者有面、点心和菜肴。
若是有朋自远方来,第二天大早请朋友上混茶馆,泡上壶好茶,点上花生、红枣做小食,再点一盘肉,是如皋人的待客之道。
而且,如皋人泡茶也极讲究,不但要好茶叶,还得要好水。
在如皋,好水就是雨水,因为雨水自天上而来,在如皋被认为是无污染的纯净水,所以,也被叫做天水。
梁明辉说,每次回如皋,他都会带上一个大容器,把如皋的天水带回家。
平时他还舍不得喝,只有在泡茶的时候才用,因为喝茶对如皋人来说就是享受。
捏颈儿萝卜当水果
如皋人还喜欢吃萝卜。
在如皋,最好的是一种小个儿白萝卜,当地人亲切地叫它“捏颈儿萝卜”。
咬一口,脆脆甜甜,汁水清冽。
不少如皋人都把它当水果,一天吃上一两个。
如皋有句话:“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地爬。
”如皋人长寿,想必有萝卜的功劳。
如皋的平民补品“八珍糕”
每次回家乡,梁明辉还喜欢买一样东西,就是八珍糕。
他说,这是如皋人最爱的平民补品。
现在他每次都要带上好几十包回上海,慢慢“消化”。
据说,这种八珍糕是由八种补药加上米糕制成,既滋补,又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