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备考第二轮地理专题辅导第十三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产生新的废弃物 C.减少污 D.节约资源
6.从图中可以看出a过程是废弃物在经 分类处理后,再输入自然环境,这样 大大减轻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
(2009·浙江文综)专家认为,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等原因,预计到2100年全球 平均增温4℃~5℃,这对全球环境将产生重大影响。完成7、8题。 ~
7.对全球变暖的环境响应,叙述正确的是( ) B A.北半球热带地区降水减少;海平面上升 B.灾害性天气频繁;中国自然带北移 C.洋流发生变化;大部分动物栖息地发生根本性改变 D.北欧受影响最大;北半球亚热带地区降水增多 8.在节能减排中,公众可参与的有利于抑制全球变暖的行动是( ) A A.充分利用太阳能;尽量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B.采用节水措施;开发利用无污染能源 C.多种水稻;充分利用风能 D.维持能源消费结构现状;自备购物袋
考点透析
考点一: 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考点二: 考点二:环境问题的表现及其具体原因
环境问 题 环 境 污 染 含义 由于任意排 放废弃物和 有害物质导 致的环境质 量下降 产生机制 人类向环境排放 废弃物的数量超 过环境的自净能 力 表现方式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固体废弃物污染 噪声污染 放射性污染 海洋污染 生 态 破 坏 由于人类对 环境的破坏 导致环境退 化,影响人 类的生产和 生活 人类向环境索取 资源的速度超过 资源本身及其替 代品的再生速度 森林的环境调节功能下 降 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土地盐碱化 大气增温、臭氧层破坏 生物多样性减少 具体成因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有害 人体健康的农药 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 垃圾 建筑、娱乐、交通 放射性物质泄漏 各类污染物排放入海洋 滥伐森林致使森林面积锐 减 滥伐、滥垦、滥牧,使自 然植被遭破坏 不合理的灌溉方式等 过量排放二氧化碳和氟氯 烃等有害气体 生物的生存环境破坏和过 度捕猎 关系 都是环境 问题的基 本形式, 环境污染 往往会导 致生态破 坏
4.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的关系 节能,就是节约能耗,包括电、煤、油等直接用于生产生活的能源和其 他所有资源的节约。减排,就是最大限度地循环利用废旧产品和废弃物,减 少全社会的废弃物排放,并对各种最终无法再生利用的终极废弃物进行无害 化处理。节能减排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目标和手段,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 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
9.(2009·盐城模拟)读漫画 “把云留住”,与该漫画主题最贴切的环 境问题是( ) C
A.土地盐碱化 C.森林破坏
B.大气污染 D.温室效应
从漫画中可以看出,森林树木被砍伐后,蒸发减少,云量减少,土地荒 漠化严重。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 的概念之后,一些国家开始响应,并为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 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据此回答10、11题。
规律与技巧: 规律与技巧: 1.在分析环境问题的产生原因时,往往对人为原因高度关注,而忽视 自然原因的分析,自然原因分析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地形条件:封闭低洼的地形,使污染物不容易向外扩散,容易产 生大气污染和酸雨。 (2)逆温天气:空气的垂直运动受阻,使污染物停留在地面附近,加 剧了大气污染。 (3)水域条件:相对封闭的水域,缓慢的流速,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 降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3)我国产生C现象最严重的地区是 B A.山西、陕西 B.新疆、内蒙古
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地区,最主要的自然因素是 气候干旱 C.吉林、山东
气候干旱,地表水贫乏,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植被 稀少,土壤发育差,平地多疏松的砂质沉积物,加上每年冬春干旱季节大风日数 多,风沙活动强
(4)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现象十分严重,试提出你的改善措施。
考例透析
例1 (2009·广东高考)2007年7月,我国颁布实施了新的饮用水国家标准。 目前,饮用水安全问题依然存在。根据下列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4)题。
(1)从污染物来源分析,我国饮用水 安全威胁主要来自 等。 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 、
解析:由图甲可判读出,我国饮 用水威胁比例最高的为工业污染 和生活污染。
2.对于环境问题的防治对策,可分不同的环境问题采取不同措施: (1)污染问题: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利用率、 净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化, 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2)生态破坏问题:治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 理的人类活动,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3)资源问题:要从“开源”(替代资源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 “节流”(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10.下列国家最有可能提出“碳中性国家”口号的为( ) D A.美国 B.埃及 C.印度 D.冰岛 冰岛位于板块交界处,地热资源丰富,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高,因 而易于实现“碳中性国家”的目标;而其他三国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 低,很难实现“碳中性国家”的目标。
C 11.下列措施有助于实现“碳中性国家”的措施是( )
思路点拨:区域内水体发生富营养化,治理的关键在于增强水体的流动性, 以增强自净能力即要增加来水量和出水量。
变式训练一 (2009·南京摸拟)下图是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影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A表示
二氧化碳含量升高 ,B表示
土壤盐碱化 C表示
土地荒漠化 。
(2)全球气温上升对江苏沿海地区带来的危害 有 部分沿海地区被淹 、 地下水质量下降 等。 (填写字母),这些地区是我国 原因是 D.江西、湖南 。
强化训练
(2009·徐州模拟)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a、b、c、d曲线表示的因素是(D ) A.a——原料 C.c——劳动力 B.b——土地 D.d——技术
根据四因素的出现时间及其发展趋势,可以 判读出a为土地因素,b为劳动力因素,c为 原料因素,d为技术因素。 2.到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对社会经济 发展的影响突出表现为土地的( D ) A.数量 B.质量 C.类型 D.区位 工业文明阶段土地资源的数量与质量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在减小,土地的 区位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在不断增大。
4.“限塑令”的实施有利于节约我国的( )
(2009·昆明模拟)下图为循环经济模式图,据此回答5、6题。 D 5.下列行为,能较好体现“循环经济”的是( ) ①东北大豆和小麦间作 ②消费者选用具有环保标识的产品 ③我国农耕区谷物种植和家畜饲养 ④城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 ⑤北京留民营村的生产模式 ⑥生产企业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 ⑦珠江三角洲的基塘生产 6.有关a过程的结果,说法正确的 ⑧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管 A.①③④⑤⑧ B.②④⑤⑥⑦ 是( ) C C.①③④⑤⑦ D.②⑤⑥⑦⑧ A.提供新资源 5.结合模式图可知,循环经济是建立在物 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①和③不能体现出物质的循环利用,④城 市垃圾用于焚烧发电、集中填埋又会产生 新的污染,不属于“循环经济”。
2009年6月1日,是商务部“限塑令”实施一周年纪念日。“限塑令” 实施一年以来,全国超市零售行业塑料袋使用率平均下降66%,塑料 袋消耗减少近400亿个。据此回答3、4题。 3.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有利于( ) A.刺激人们的消费 C.方便人们的生活 A.煤炭资源 C.水资源 B.森林资源 D.石油资源 B.减少“白色污染” D.增加商品零售额
考点三: 考点三: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与途径
规律与技巧: 规律与技巧: 1.控制人口规模、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是协调人地关系的根本措施。 2.认识、愿意接受并积极参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3.传统经济与循环经济的区别
资源开采 传统经济 循环经济 高强度、无节制 资源输入减量化 生产加工和消费过程 资源——产品——废 物和污染物排放 资源——产品——再 生资源——再生产品 物质流动 单向运动 循环流动
2010年高考第二轮地理专题辅导
第十三讲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纲要求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 根据有关材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 联系“21世纪议程”,概括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 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度和责任。
(1)当前,影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C ) A.缺乏优惠的政策环境 B.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C.庞大的人口数量和生态破坏 D.严重的环境污染和较低的人口一素质
(2)该产业设想对农业的影响是( B) A.加剧农村燃料、饲料、肥料相争的矛盾 B.有利于改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C.增加农业生产成本,降低劳动生产率 D.提高农民素质,增强外出务工的竞争能力 (3)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涵盖工业、农业和消费等各 类社会活动,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经济增长模式。 下列最符合循环经济模式的活动是(D ) A.北方的退耕还草 C.东北的大豆和小麦间作农业 B.湖区的混合放养 D.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农业
(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要求增大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有( C A.减少区内水体蒸发量 C.提高区内水资源重复利用率 B.增加区内降水量 D.增加地下水储量
)
思路点拨:增大城市供水量,可采取的措施包括废水进行处理、回收循环 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等。 (3)如果区内某水体发生了富营养化,可行的治理措施是( A A.增加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C.减少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B.减少来水量和增加出水量 D.增加来水量和减少出水量 )
A.退耕还牧 C.推广水电等绿色能源
B.洁净煤技术 D.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的排放
水电等绿色能源的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CO2等温室气体。
(2009·北京文综)臭氧层保护是当今全球最重要的环 保议题之一。下图反映了9月份30°S~80°S平流层臭 氧总量多年变化状况。读图回答12、13题。
12.随年份的推移,臭氧总量( C ) A.最大值所在位置南移 B.随纬度的升高而递减 C.在高纬地区递减明显 D.随大气CO2浓度而增 从已知的9月份臭氧层分布的坐标图中,可提取出以下有效信息:臭氧层 总量逐年减少;中高纬度减少辐度大;中纬度30°~50°左右,减少幅 ~ 度较小;臭氧层总量最小值出现在极地地区且位置正逐渐北移;峰值出 现在位于大气平流层中 。
修建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加强对水资源 的管理;人工降雨;海水淡化等。
变式训练二
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是21世纪 发展的两大新亮点,目前发展 循环经济是我国实施可持续发 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下图为河南省某地酒精化工集 团基于“建设循环型经济社会” 的产业构想。读图,回答(1) ~(3)题。
例2 (2009·江苏地理)下图是某区域水资源循环利用模式示意图。读图回 答(1)~(3)题。 ~
(1)图中字母含义表述正确的是( ) A A.a表示污水处理,b表示污水收集 C.a表示水的利用,b表示水的污染 B.a表示污水排放,b表示污水处理 D.a表示水的污染,b表示污水处理
思路点拨:弄清各文字框之间的逻辑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据图可知, 供水系统提供可利用水源,产出有用产品及通过b转化为废水,故b为污 水收集;废水通过a可返回区内水体及供水系统,遵循水资源循环利用原 则,a为污水处理。
(2)关于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DE 用选题,填选项字母 A.蓄水池防护出现的问题最少 B.水源污染是最主要的环节 C.饮用水污染事故发生环节的构成单一 D.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不到1/5 E.水源和自来水管网出现的问题超过了40%。。
多
由图乙可判读出近20年来我国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发生环节构成,很容易地判断出答案。 (3)分析饮用水污染造成的主要危害。 ①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②危害居民身体健康。 (4)提出饮用水污染事故的防控措施。 防控措施:①水源取水口周围应划定水源保护区;②加强供水体系的日常管理和维护; ③建立应对水污染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④加强监督管理和执法; ⑤提高公众保护饮用水源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