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交大阳光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马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学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学案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学案内容预览:23、《马说》学案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过程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祗()骈()尽粟()一石()槽枥()2、解释字词祗:一食:虽:且:等:安:材:通:外见:策之:执策:3、翻译句子(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1)不以千里称也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五、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六、达标测试:1、找出通假字(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才()(2)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其真无马也()其真不知马也()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马之千里B、尽粟一石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4、课内精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3课《马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马说》导学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1、了解文学常识及写作背景。
2、背诵课文,掌握重点字词解释和重点句的翻译。
3、理解文章内容,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习重点,难点:积累字词,理解文章内容。
学习托物寓意的写法。
知识链接:韩愈,有杰出才华,仕途却多坎坷。
本文大约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伯乐不常有”之叹。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初读课文)1、本文作者是韩愈,字退之,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韩愈文选》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识记字形。
祇.辱于( zhǐ ) 骈.死于( pián )槽枥.. ( cáo )( lì)一食.或尽粟.一石. ( shí ) ( sù)( dàn )食.马者( sì ) 才美不外见.( xiàn ) 食.之不能尽其材( sì ) 其真无马邪.( yé )3、指导朗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4、掌握下列词语。
故虽有名马:即使祇辱于:只是骈死于槽枥之间:并列而死。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一顿食马者:通“饲”,喂是马也:这才美不外见:才能;见通“现”,表现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等同安求其能千里也:怎能策之不以其道:正确的方法。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 马说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23 马说韩愈教师寄语:你没有摘到的只是春天里的一朵花,而整个春天还是属于你,朋友,别灰心!一、目的要求1、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掌握短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3、了解作者及文体特征。
4、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二、重点、难点:(一)重点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伯乐与千里马的寓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
(二)难点引导学生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
四、教学时数:2课时自主预习一、导入讲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千里马往往难以遇到伯乐,自己的才华也很难发挥出来,今让我们一同来学习一篇唐代韩愈写的古代杂文《马说》,看看作者对于千里马的现实命运又有怎样的评说。
二、作者及文体简介1、作者简介韩愈,字,河南河阳人,唐代、。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2、写作背景韩愈初登仕途时,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请求重用遭冷遇,甚至三次登门被守门人挡在门外。
尽管如此,他仍然申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
后相继依附于节度使董晋和张建封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
所以作《马说》,发出“伯乐不常有”的感叹。
3、文体简介“说”:是,“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彩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语文8 下】学案:23 马说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3﹡马说班级______ 学习小组 小主人姓名________ 上课时间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
2.朗读、背诵课文。
3.体会本文托物寓意的写法,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1. 伯乐与千里马的故事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资料链接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2.作者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人,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因其祖籍在昌黎,世称韩昌黎。
他与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同时,他又是唐宋八大家之首,其散文尤为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著有《昌黎先生集》。
3.写作背景韩愈所处的中唐时期,藩镇割据,宦官专权,朋党之争激烈,许多中下层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都怀才不遇,难以找到出路。
通不过科举考试就潦倒终身,即使考上了还要受到种种限制,根本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
韩愈自身就经历过这种遭遇,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封建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4.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马说”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如:《爱莲说》、《捕蛇者说》、《师说》就属这一文体。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马说》导学案(2)(新版)新人教版
马说第一部分学习要求学习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①学习第二三段,并掌握重点实虚词“之、见、安、食、策、道、其”②背诵全文,并能默写下来③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朗读并小组提问3、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认识封建社会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愚妄,引导学生认识当今时代的优越条件,努力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学习重点:学习第二段,并掌握重点实虚词“之、见、安、食、策、道、其”学习难点:理解“千里马”“伯乐”“食马者”的比喻义。
体会托物寓意的写法。
学法指导:朗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第二部分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一词多义1.策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临之()2.之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③祗辱于奴隶人之手()3.其①策之不以其道()②其真无马邪?()③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一食或尽粟一石(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二、课堂学习研讨1、千里马的才能为何被埋没?其根本原因是什么?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现,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2、作者是如何痛斥“食马者”的不知“马”的?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
3、“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在文中各有什么比喻义?千里马喻人才食马者喻善于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伯乐喻不能识别人才的封建统治者4、本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托物寓意三、当堂训练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食不饱,力不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安求其能千里也虽有千里之能C、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D、一食或尽粟一石食之不能尽其材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分)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3、文中“呜呼”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情感?怀才不遇,愤懑不平1、学生小结2、教师小结:本文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识人才,甚至摧残埋没人才的现象表达了强烈的愤懑之情,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 教案
语文八年(下)《马说》导学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 使学生了解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3. 了解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理解“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
培养学生对人才的认识。
重点:领悟作者饱满于字里行间的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难点:联系作者的生活经历,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学法指导: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对于初中生来说,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这是他们走向主体性学习的最根本的途径。
在本课教学中贯穿自学探究,引导学生自学、教会学生学习是我们的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为此这课设计的学习活动有: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走进韩愈的生活经历,理解有才之人怀才不遇的痛苦,从而更深刻的感受到文中洋溢的强烈不平和悲愤之情。
-、导入新课: ( “伯乐相马”的成语,讲关于伯乐的故事。
)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马说》,一定会让你对伯乐和千里马的关系有进一步的认识。
二、解题:《马说》是通篇借物比喻的杂文,属论说文体。
“马说”这个标题,是后人加的。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从字面上可以解作“说说千里马”或“说说千里马的问题”。
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关于“说’的文章——<爱莲说》。
三、作者及写作背景:韩愈,字退之,唐代文学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马说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马说》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积存文言辞汇,把握通假字和一词多义。
二、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并能当堂背诵。
3、明白得作者“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点,熟悉识他人材的重要性。
体会作者寄托在文中的思想情感。
4、学习本文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教学进程:导入:“伯乐相马”一、自学检测:1、关于作者: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
散文尤其闻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佳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提倡者,是“唐宋八大伙儿”之首。
其主张为“文以载道、文道结合”。
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二、关于文体:说: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如已经学过的同类文体文《爱莲说》。
“马说”能够如此说明和明白得:“说马”,谈马、论马。
特点:写法灵活,讲究文采,言辞富丽,跟杂文相近。
3、创作背景: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
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他曾三次上书宰相,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
后来又接踵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那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因此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
本文选自《昌黎先生文集》里的《杂说》;《杂说》共有四篇,这是第四篇。
4、预习检查:给加点字注音:伯乐()祇()槽枥()一食()或尽粟()一石()辱()没食马者()外见()邪()策()骈()二、自学:一、自由朗诵课文。
读准字音,把握节拍,明白得大意三、探讨:交流互帮1、疏通文义:同桌两人一组,每人口头翻译一段,将课文内容讲给对方听。
对方记下来同桌在翻译进程中的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同桌两人讨论或向教师提问,写出正确的翻译。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马说教案新人教版4
23 马说课题马说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文意梳理、整体感知.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分析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文章中的一些重点词语的含义,积累一些文言知识.2.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章意思,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疏通能力.过程与方法1。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短文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
通过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对学生的情感熏陶,让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的昏庸,引导学生认识到在今天的优越条件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有用之才.课前预习作者简介韩愈(768—824),字退之,世称韩昌黎,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唐代文学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他领导了著名的古文革新运动,反对骈文,提倡秦汉散文艺术。
其散文雄奇奔放,代表作有《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795)至十六年(800)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
曾三次上书宰相要求擢用,但“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
韩愈从自己的切身经历中,深感朝廷对下层知识分子不公,于是联系当时统治者压抑人才的情况和自己身居下位的处境,写了这篇文章。
文体知识“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当它发表议论时,非常重视文辞的力量,常逞其千回百折之力,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读准字音祇.(zhī) 骈.(pián)槽枥..(cáo lì)粟.(sù)奴隶.(lì)食.马者(sì)外见.(xiàn)无马邪.(yé)重点实词祇:只是.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犹,尚且。
八年级语文下册 23《马说》教案2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生回忆识记韩愈的相关知识与唐宋八大家知识。
大声齐读课文。
思考认识伯乐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
明确作业与重点知识。
为学习《马说》中包含的意义做好伏笔与铺垫。
熟悉回忆识记唐宋八大家。
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把握认识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个
性
化
教学为学有余力学生所做调整马说章节(课题)名称
马说
学时
2-2
总课时
80—29
三维目标
知识
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结合注释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
3、准确翻译课文,积累重点词语。
过程
方法
反复朗读,结合工具书,自主理解重难点字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对马的认识与对马的评价。
学生特征分析
项目
内容
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在朗读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作者对马的评价与认识。
反复朗读,仔细体会。
教学难点
理解《马说》所表达的深刻内涵与意义。
理解句意,结合背景,深入体会。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及问题情境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教学札记
一、导入 :
《神雕侠侣》中小黄马在遇到杨过之前,最多也只不过给它的主人运送柴火,还遭到羞辱;遇到杨过之后本是一匹干瘪的瘦马,变成了一匹日行千里的宝马。小黄马是一匹千里马,而杨过则是我们传说中的伯乐。
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所做调整
板书设计
马 说
作者 韩愈
唐宋八大家
“千里马”比喻人才;
托物“伯乐”比喻发现并赏识人才的人;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3马说导学案1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3《马说》【自研课导学】预习课(晚自习后20分钟):自读自悟《马说》,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资料预备:一、韩愈及《马说》的相关资料;二、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及相关文体知识。
自主积存:归纳整理文中显现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特殊句式等常见的文言现象。
自我感悟:结合文中注释,尝试翻译全文。
晨读课(30分钟全数起立,导生高声带读晨读目标一遍):目标:一、全数同窗高声朗诵《马说》两遍,读准字音,把握节拍。
时刻:15分钟二、学有余力者,斗胆背诵《马说》,力争当堂完成背诵任务。
时刻:10分钟检效:小组长检测组员课文背诵情形。
时刻:5分钟【展现课导学】(课题:《马说》课时:第一课时)·学习主题:一、能够准确、流畅地朗诵课文;二、能对照课下注释翻译全文。
定向导学·互动展现课堂元素导学流程自研自探环节合作探究环节展示提升·质疑评价环节总结归纳环节自学指导程序、要求、时间互动程序内容、形式、时间展示方案方案、建议、时间随堂笔记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初读文本读准读畅内容:读文本,辨字识音,把握诵读节奏,努力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学法:·默读文本,用“”划出文中易读错、易写错的字,并给疑难字词注音;A.两人小对子:1.对子互批学道;2.相互听读全文,力求读准读畅。
预时5分钟B.十人共同体:展示主题:畅读·译读展示单元一:畅读古文建议:1.板书易读错的字,直接标注读音肯定不是最好的展示方案;2.多种形式竞读,形成全班竞读的氛我需要关注这些字的读音:我的重点词语及释义:我的重点语句及翻译:·再读文本,认准字形,读准字音,试着把握朗读节奏,力求读准、读畅。
(预时6分钟)①交流:五人小组循环交流,着力解决前自研、对学阶段未解决的问题。
②抽签:明确各组的展示任务并讨论相关内容。
③预展:围绕展示任务,参照展示方案,优化展示内容,分派展示任务,进行组内展示预展。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6单元23马说 精品导学案设计新人教版4
23 马说学习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自己的文言语感,明确文章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认识到只要人才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祇.( ) 骈.( ) 槽枥.( ) 食.( )马粟.( ) 邪.( ) 奴隶.( ) 执策.(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执策而临.之(4)食之不能尽.其材(5)策之不以其道.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通,(2)才美不外见通,(3)不能尽其材通,(4)其真无马邪通,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1)食:一食或尽粟一石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策:执策而临之策之不以其道(3)其: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1)一食或尽粟一石(2)策之不以其道(3)食之不能尽其材6.“说”,古代一种,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写法灵活,讲究文采。
既可以发表议论,也可以记事,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
与现代相似。
7.朗读课文,思考并填空。
文章借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比作“食马者”,将比作“千里马”,集中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的原因,对统治者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
作者所要表达的见解是:。
【课内探究】一、整体感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结合以下内容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祇.( ) 骈.( ) 槽枥.( ) 食.( )马粟.( ) 邪.( ) 奴隶.( ) 执策.( )2.结合课下注释,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骈.死于槽枥之间(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3)执策而临.之(4)食之不能尽.其材(5)策之不以其道.3.指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食马者通,(2)才美不外见通,(3)不能尽其材通,(4)其真无马邪通,4.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导学案 新人教版 .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23 马说导学案新人教版
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积累重点文言词句。
其真无马邪(
)②其真
)一食或尽粟一石()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通、作者所说的“食马者”、“伯乐”、“千里马”仅仅是指传说中的人和物吗?它们各指的是什么?
有人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观念是片面的,不能把发现千里马的希望寄托在伯乐身上。
伯乐难道就一定是公正、无私的吗?如果你是千里马,你会。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学案第23课 马说
第23课马说【导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封建社会人才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2.在把握文章中心的基础上,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训练学生的文言语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当堂背诵的效果。
【课时计划】2课时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主学习”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主学习”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主学习”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相传伯乐是春秋时代人,姓孙名阳。
据说,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
在羊肠小道上,马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
伯乐见了,就下车抱住千里马,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
千里马于是低头吐气,又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
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文章——唐代文学家韩愈的《马说》。
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字音祗.(zhǐ) 骈.(pián) 槽枥..(cáo lì)食.马者(sì) 粟.(sù) 邪.(yé)2.文言知识梳理(1)重点实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屈辱。
不以千里称.也:(著称)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说
第 1 课时课题名称马说
时间第周星期课型略读课主备课人
目标
重点掌握文中的主要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背诵全文。
我的问题难点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习课前预习
1.预习任务:
(1)熟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疏通文意。
(2)了解作者和文体常识;
2.预习步骤:
(1)圈点勾画,翻译文章。
(2)查找、整理作者和文体常识
要求: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完成以下内容
本文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____代_______家。
其散文尤为著名,有______ 的美誉。
后世称其为_________。
为___________之一。
是唐代__________的领袖。
资料链接:
文体简介:“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
“说”的语言通常简洁明了,寓意深刻;写法较灵活,跟现代的杂文大体相似。
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办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托物寓意”。
马说,即说马、论马、谈马的意思。
如:《爱莲说》。
课堂自学
任务一: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初步体会本文的感情基调。
任务二:疏通文意
步骤:
在小组内交流、解决预习中遇到的难句。
小组不能解决的,向老师寻求帮助。
2.全班范围分任务小组翻译接龙。
3.老师强调普遍易错句子的翻译。
精讲互动任务一:感知文意
问题:1.文中的千里马有何遭遇?
2.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遭遇?
3.作者对此有何感触?(提示:读课文,注意体会每一段的最后一个字“也”所表达的语气)
步骤:默读,在文中勾画出能回答以上问题的相关语句,然后小组交流讨论。
任务二:探究本文写作目的和写作手法
问题: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想要抒发什么感情?概括表达此感情时用到了什么写作手法。
达
标
训
练
必做题:
1. 用原文语句填空。
①揭示全文中心的句子是。
(主要结论或主旨句)
②交代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
千里马最悲惨的遭
遇的句子是。
③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的句子是。
④表明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⑤说明千里马和伯乐之间的关系的句子是
⑥起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⑦文章最能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句子是
⑧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
⑨有一位哲人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由此,我
们可以联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
⑩本文的论点是
选做题:(可粘贴)
韩愈说“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你认为世上到底先有伯乐还是先有千里马?讨论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
作业
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