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步骤——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3)雷迪把各种肉分别放在几个广口瓶中, 一部分封盖瓶口,另一部分没有封盖瓶口, 结果是封盖瓶口的广口瓶中没有 ____蛆和苍蝇, 没有封盖瓶口的广 口瓶中 _____ 蛆和苍蝇。 有 B。 实验证明了假设 ____ 该实验设计的缺点是:瓶口密封会导致瓶内缺 氧气 ,影响实验结论的 正确性。 少 _____ (4)雷迪改用 纱布包盖广口瓶瓶口后,既 通气) 良好,又能阻止苍蝇飞进广口瓶。 保证 ____ 人们终于明白腐肉为蛆发育成苍蝇提供了 养料 ___________.
• 、下面是科学家为揭开糖尿病的发病原因,以狗为 实验动物进行研究的结果: • A、切除胰腺-----出现糖尿 • B结扎胰管,胰腺大部分萎缩,胰岛细胞活着---------不出现糖尿 • C切除胰腺,注射胰岛提取液----不出现糖尿 • 对该实验结果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B ) A.由A、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可防止糖尿的出现 B.由A、B实验可知: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组成 C.由B、C实验可知:胰岛提取液是由胰岛细胞分泌的 D.该研究证明:糖尿病的发病可能与胰岛细胞的分泌 物有关
• 、为探究温度与蟋蟀鸣叫之间是否存在联系,某 同学将蟋蟀放在以温度为变量的环境中饲喂,并 在同一时间段内统计蟋蟀的鸣叫次数,该研究过 程主要采用了( B ) • A.观察法 B.实验法 C.测量法 D.调查 法 • 5.在巴斯德曲颈瓶实验中, 甲瓶的瓶口是竖直 向上; 乙瓶的瓶口是拉长呈S型的曲颈;将两个 烧瓶内的肉汤同时煮沸放凉后,观察肉汤的变化。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 C ) • A.氧气的有无 B.烧瓶放置时间的长短 • C.微生物的有无 D.烧瓶容量的大小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专题训练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1、提出问题: 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2、作出假设: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精讲精练第三讲 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三讲科学探究的过程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科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2.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分为六个步骤:(1)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科学观察,对所发现的现象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2)建立猜想或假设: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猜想或假设。
(3)设计研究方案:制订研究科学问题的计划或设计验证方案。
(4)实施研究方案:收集事实或证据。
(5)检验假设:对猜想或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
(6)报告与交流:将科学探究的结论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3.科学探究过程的实例(1)探究家里电灯突然不亮了的原因,找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琴纳研究天花与牛痘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探究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4)探究密封盒子里有什么。
(5)小孩发烧了,探究发烧的原因。
易考点1.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六个步骤,结合实例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
2.考查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一步骤,如针对某一现象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某一科学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针对某一科学猜想设计研究方案,针对某一实验所获得的证据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例题精析考点一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例1、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收集并掌握已有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为()。
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思路点拨: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试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2)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3)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杂或尾气处理等);(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进行思考、评价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参考答案:C方法归纳: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本题。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9浙教版
第一章 2019-2020年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9 浙教版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通过对生鸡蛋还是熟鸡蛋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再通过对科学家对热气球的发明,能让学生概括知道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亲自动手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发现可以利用脚印判断身高,并找出脚印长和身高的比例关系。
技能目标:1、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体验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在科学探究中的意义;知道收集数据的方法,了解收集与处理信息的相关技术;2、通过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生的动脑动手活动来培养学生完整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训练学生科学实验方法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学生的各种活动,培养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科学素养和对实验结论求真、求实的科学品质。
2、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民主作风和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二、教学分析重点:引导学生主动地设计实验方案。
难点:实验时的组织和调控。
三、教学准备装有东西的黑盒子,多媒体课件,电脑实物投影仪。
四、教材分析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同学对科学探究都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经能有意识的用科学角度来思考一些问题,观察能力明显有所提高,已经能有目的的思考一些问题。
如何最终让学生自己去解决这些问题呢,同时保持他们的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呢,我想这也是我这堂《科学探究》课最终希望达到的目的。
五、教学思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通过“黑盒里面有什么?”的游戏引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1.分小组实验2.适时表扬能及时做记录的小组3.奖品:猜对的小组可以获得黑盒里的小玩意引导学生利用摸、看、闻、转等方法进行探究能及时将实验方法及结果记录下来学生发表自己的观察和感受以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探究心,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组织语言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进行探究,消除对科学探究的恐惧感,意识到身边无处无科学,无处无探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概括、分析以及表达的能力通过分析、比较知道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二、通过观看“天花和牛痘的故事”的动画,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是如何探究的,并能比较我们的探究和科学家探究有什么差异。
科学探究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七上科学1.5科学探究教学设计课可能产生的结果进一步探究,直到找到真正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
二、科学家的探究1、天花和牛痘的故事:17和18世纪,天花是西方最严重的传染病,受害者以儿童为主。
每4名病人当中便有一人死亡,而剩余的3人却要留下丑陋的痘痕天花。
还有很多人甚至失去听觉,双目失明。
”18世纪,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1亿5千万人以上,甚至更多。
《天花和牛痘的故事》介绍了医生琴纳发明种牛痘根治天花的过程。
科学家们为探究科学真谛作出了艰辛的努力。
视频:天花与牛痘的故事讲解:科学家琴纳的探究过程(1)提出问题:得过天花的人也不会再次感染。
这是为什么呢?(2)猜想与假设:或许人得过一次天花以后就会产生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的入侵。
(3)设计研究方案:从牛身上采集牛痘脓浆,接种到人的身上,使他们也像挤奶女工那样得轻微的天花,以产生对天花的免疫力。
(4)获取分析证据:琴纳从一位挤奶女工的手上取出微量牛痘脓浆,接种到一个8岁男孩的手臂上。
不久,种痘的地方长出痘疱,接着痘疱结痂脱落。
(5)检验假设:一个多月后,琴纳在这个男孩手臂上再接种人类的天花痘浆,竟没有出现任何天花病症。
(6)交流、评估得出结论:这个男孩已经具有天花的免疫力,琴纳的假设被证实了。
人类从此获得了抵御天花的有效办法——种牛痘。
归纳:3、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①发现和提出问题②建立猜想与假设③制订计划和设计实验④收集证据(观察、实验获取事实或证据)⑤分析与认证(检验猜想或假设)⑥评价与交流三、我们一起来探究警察常根据脚印的长度来推断罪犯的身高。
考古学家也会根据古代人脚印的长度来确定古代人的身高。
探究1:根据人脚印的长度判断人的身高(1)提出问题: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有什么关系?(2)建立假设:人的身高越高,脚印越长;人的身高与脚印可能存在一定的倍数关系。
(3)设计方案:①选择同学、家人等高矮不同的人群进行实验,用刻度尺分别测出人的身高对应的脚印长度。
浙教版七级上科学科学探究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教材中《科学探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观察与记录的方法、数据分析与处理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
2. 学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能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原则、数据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与记录、实验设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单。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科学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科学家是如何进行科学探究的?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过程、实验设计原则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概念。
3. 例题讲解(15分钟)选取一道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10分钟)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演示与操作(20分钟)演示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6. 小组讨论与合作(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共同解决。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3. 实验设计原则4. 观察与记录方法5. 数据分析与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答案:(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2)示例:探究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实验方案:将两盆相同的植物分别放在光照充足和光照不足的环境中,观察并记录植物的生长情况。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优质课件浙教版
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优秀优质课件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科学探究》这一章节内容。
具体包括:科学探究方法、过程以及实验设计原则。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现象。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
2. 学会设计简单实验,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重点:实验设计原则和科学探究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试管、酒精灯、显微镜等),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报告册、笔、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科学实验(如火山爆发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兴趣。
2. 例题讲解:讲解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如观察、假设、实验、验证等。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验证某一科学现象。
4. 知识讲解:详细介绍实验设计原则,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5. 课堂互动: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实验设计,大家共同讨论、分析、评价。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观察、假设、实验、验证。
2. 实验设计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实验,验证“植物生长需要阳光”这一说法。
答案: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及结论。
2. 作业题目:列举生活中三个科学现象,并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解释。
答案:现象描述、科学探究过程、结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回顾本节课学习内容,思考自己在实验设计和科学探究过程中收获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解更多科学探究方法,并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我深知教学内容选择与组织对于学生学习至关重要。
在本次教学中,我特别关注科学探究基本方法和过程,这是学生理解科学基石。
科学探究学案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1.5 科学探究【知识梳理】(1)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 → → → →(2)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①。
实验组与对照组只允许有一个变量,即要符合单一变量的原则(注意:变量不能写某某的有无,也不能写控制该变量的具体方法)。
②。
目的是通过设置对照或对比实验增加实验结论的说服力(或可信度)。
③实验的对象(样本)尽量多一些。
目的是。
(3)多次实验的目的:①为了得到一个结论:多次实验避免或排除实验结论的,使实验结论更具有;②为了得到一个数据:多次实验目的是求,减小,提高实验结果的。
(4)常见的科学探究方法① 在研究由多个因素(变量)影响的问题时,每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然后对其他因素分别加以研究,最后综合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
① 在科学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他间接的可观察或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的研究方法。
①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科学问题,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问接研究问题的方法。
① 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可以推测与其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推理方法。
① 根据已知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地推理和预见的研究方法。
① 通过引入模型(能方便我们解释那些难以直接观察到的事物的内部构造、变化以及事物之间的关系的符号、公式、表格、实物等),将问题实际化。
【习题练习】1.为研究学校近视防控措施的效果,每个学期我们都需要检查视力。
“检查视力”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提出问题B.建立假设C.设计实验方案D.收集事实与证据2.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其中自由飞翔。
第一次未对蝙蝠有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塞住蝙蝠的耳朵,房间中的铃铛响了。
下列哪些问题是实验所研究的()①蝙蝠飞行是靠什么躲避障碍物的①房间大小对蝙蝠的飞行是否有影响①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 ①铃铛发声的机理是怎样的 A. ①①B.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3. 下表是小明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章节知识点精讲精练第三讲 科学探究的过程
第三讲科学探究的过程思维导图知识梳理1.科学的核心是科学探究,科学探究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式。
2.科学探究的过程一般分为六个步骤:(1)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科学观察,对所发现的现象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2)建立猜想或假设:对所提出的科学问题进行猜想或假设。
(3)设计研究方案:制订研究科学问题的计划或设计验证方案。
(4)实施研究方案:收集事实或证据。
(5)检验假设:对猜想或假设进行检验,得出结论。
(6)报告与交流:将科学探究的结论与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3.科学探究过程的实例(1)探究家里电灯突然不亮了的原因,找到原因,采取相应措施。
(2)琴纳研究天花与牛痘的关系的探究过程。
(3)探究人脚印的长度与身高的关系。
(4)探究密封盒子里有什么。
(5)小孩发烧了,探究发烧的原因。
易考点1.科学探究的过程及其六个步骤,结合实例分析科学探究的过程。
2.考查科学探究过程的某一步骤,如针对某一现象提出值得研究的问题,针对某一科学问题建立猜想或假设,针对某一科学猜想设计研究方案,针对某一实验所获得的证据得出正确的结论等。
例题精析考点一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步骤例1、科学探究的重要一环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收集并掌握已有资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
科学实验设计的正确步骤为()。
A.③→①→④→②B.①→③→②→④C.③→①→②→④D.①→②→③→④思路点拨:科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1)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试剂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试剂;(2)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3)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杂或尾气处理等);(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进行思考、评价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参考答案:C方法归纳: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进行分析,即可解答本题。
浙科版七年级上科学《科学探究》教案
科学探究教材是浙江省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材中的一本,主要内容涵盖了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科学实验的方法和实践等。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制定了以下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原理。
2.学习并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实践。
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推理和创新的能力。
教学准备:1.教材:浙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探究》。
2.教具:实验器材,实验报告模板,科学实验安全常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通过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科学的定义以及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二、讲解(15分钟)1.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前的准备、实验中的操作、数据记录与分析以及实验后的总结等步骤。
2.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设计原则,如变量控制、实验组对照和由易到难等。
3.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意义和作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主动参与。
三、实践操作(30分钟)1.选取一个适合学生能力的小组实验,如“颜色变化实验”。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在老师的指导下,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记录数据。
3.鼓励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思考、分析和推理,培养他们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实验总结(15分钟)1.让学生整理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给出结论。
2.组织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鼓励学生就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五、拓展延伸(20分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进行以下拓展延伸活动:1.组织学生进行更复杂的科学实验,如“酸碱指示剂的测定”等。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创新,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造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学生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预习下节课的内容,并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实验报告。
七、课堂总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收获,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和实践的价值。
以上就是一节关于浙科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科学探究》教案的详细安排。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1)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章节,主要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科学探究中常用的工具和技巧。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能够描述各阶段的特点。
2. 学会运用观察、实验、调查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并能正确记录、分析、解释数据。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一般过程以及实际操作。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探究,以及如何处理实验数据。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多媒体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科学家进行科学探究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2. 教学内容讲解(15分钟)(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资料分析等。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 例题讲解(15分钟)以“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为例,讲解如何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4. 随堂练习(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教师点评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强调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3. 例题:探究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关于“光的传播”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科学探究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其他科学探究实验,深入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实施5. 小组讨论与分享的有效性6. 作业设计与答案的指导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讲解(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在讲解过程中,应详细阐述各种方法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操作步骤,以便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1.5《科学探究》教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科学探究》教学方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学生能够了解科学探究在科学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模拟科学探究过程,学会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科学问题的提出和假设的建立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并培养其批判性思维教学准备科学探究案例资料实验器材(根据探究主题而定)数据记录表小组分工表教学流程一、导入(5分钟)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借助一些引人入胜的话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中一个脍炙人口的例子便是“为什么苹果会落地而不是飞上天?”这个问题不仅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被提及,而且也是牛顿定律的一个基本问题。
这个问题背后的答案,即地球引力的作用,无疑为学生开启了一扇通往科学探究的大门。
首先,我们可以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导学生探讨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比如,我们可以让学生观察苹果落地的过程,让他们思考为什么苹果会受到地球的吸引力。
通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不仅仅是解答一个问题,更是揭示自然界规律的过程。
其次,我们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过程中,让他们亲自动手,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在不同环境下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如在月球表面、在水面上等。
这样的实验不仅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也能让他们深刻理解到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巧。
再者,我们可以通过讲解科学家们的研究历程,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的意义。
比如,我们可以讲述牛顿是如何通过观察苹果落地的现象,进而发现地球引力的。
这个过程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到科学探究的艰辛,也能让他们感受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坚定信念。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的精神应用到他们的日常生活中。
第一章 知识点4 科学探究—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讲义
知识点4 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的一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获取事实和证据→检测与评价→合作与交流2、对比实验: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
保证实验组和对照组若干因素完全相同,只有一个因素不同,即控制变量,只允许有一个变量。
3、实验数量或次数不能太少,否则会使实验具有偶然性,使实验结论不准确,必须多次实验。
【典例精讲】1.李明同学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试选出最合理的一种( )A.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B. 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用玻璃封闭,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C.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D. 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投放于甲、乙两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2.盛夏来临,人们又为“怎样才能晒不黑”而犯愁。
资料表明:将皮肤晒黑的罪魁祸首是太阳光中的长波紫外线。
“好奇实验室”为此检测了若干衣服的防晒效果。
检测方法:先用光纤探头和计算机测算出阳光中长波紫外线的强度;再把衣服挡在光纤探头上,测算出透射到光纤探头上的长波紫外线强度。
利用前后两次测得的长波紫外线的强度计算出长波紫外线的透过率。
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实验序号衣服材质衣服布料层数长波紫外线透过率1 12%1天蚕丝(白色)2 2 5%1 28%3化纤(白色)4 2 14%5 全棉T恤(白色)1 7%6 全棉T恤(黑色)1 4%(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来分析衣服的防晒效果。
(2)比较实验 1、2 或 3、4 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
比较实验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天蚕丝材质的衣服比化纤材质的衣服的防晒效果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章节,详细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并能运用这些方法进行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2.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的过程和实验设计。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及实验数据的处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温度计、天平等)、教学PPT、黑板。
2. 学具:实验记录本、笔、尺子、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探究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探究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个简单的实验为例,讲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反思与评价。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测定水的酸碱性,要求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过程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5. 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15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2. 科学探究的过程3. 实验设计及实验数据的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
答案:略。
实验数据:测定不同浓度的盐水对鸡蛋浮力的影响。
答案:随着盐水浓度的增加,鸡蛋浮力增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过程,但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参加学校或社区的科学探究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
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主要涉及第一章“科学入门”,其中重点讲解第一节“科学探究”,具体内容包括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以及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如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的运用和科学探究思维的培养。
2. 教学重点: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报告册、科学探究手册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 知识讲解: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
3. 例题讲解:以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案例为例,讲解如何运用科学探究方法进行探究。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科学探究2. 板书内容:科学探究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等科学探究基本技能: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科学探究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一个你感兴趣的科学问题为例,运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科学探究实验。
2. 答案: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实验、调查等。
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
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提出问题、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和结论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使学生对科学探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通过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使学生掌握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教学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主要涉及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具体内容包括:第一章《科学探究》,第1节“探究与观察”,第2节“探究与实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能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实验等科学探究方法在实践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显微镜、实验器材、演示文稿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直尺、实验报告单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神奇的科学现象,引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 新课内容:(1)讲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了解观察、实验等方法。
(2)实践情景引入:以观察树叶为例,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记录观察结果。
(3)例题讲解:通过讲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方法进行探究。
(4)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填写实验报告单。
六、板书设计1.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步骤2. 观察方法与应用3. 实验方法与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关于溶解性的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
2. 答案:实验方案:取相同体积的冷水、热水,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如食盐、糖、咖啡等),观察并记录溶解情况。
预测实验结果:热水中的物质溶解速度较快,溶解度较高。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科学探究方法和步骤。
但在实验环节,部分学生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课件-浙教版2
知了不停地叫可能是为了交流信息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五分。
6、留鸟到了冬季都有整个群体往南飞的习性叫鸟类迁 徙。鸟类为什么迁徙?提两个你认为合理的假设。
假设一: 鸟类迁徙可能是为了寻找食物 假设二:鸟类迁徙可能是为了寻找繁殖场所
假设三:
鸟类迁徙可能是为了避开寒冷的环境
鱼的死亡可能与水的洁净程度有关 鱼的死亡可能与水中含氧量的多少有关 鱼的死亡可能与鱼是否得传染病有关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五分。
3、李刚家里买了一支新的保温瓶,他想研究保温瓶
的保温性能 。
提出问题:保温瓶的保温性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建立假设:
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可能与开水的质量大小有关 保温瓶的保温性能可能与保温瓶的型号有关
8.研究豌豆种子萌发时,将豌豆种子放在培养皿内的棉花上, 设置如下四组实验,数天后记录发芽情况:
实验 场所
棉花状 温度℃ 数天后的发芽
态
情况
甲 黑暗 干燥 23
没有发芽
乙 黑暗 潮湿 23
全部发芽
丙 光照 丁 光照
干燥 23 潮湿 23
没有发芽 全部发芽
(1)选择
甲乙 两组做比照实验,可以研究豌豆种子萌发
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水与盐水哪个凝固的更快?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十四点 四十五分。
❖ 5、实验探究: ❖ 为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杨明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在甲、乙、
丙、丁四个培养皿内分别放等量的棉花,在棉花的上面都放入25粒豌 豆种子,然后将它们放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培养,数日后记录种子萌发 的情况如下表,请答复:
2、现象:教室里亮着的灯突然不亮了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探究
误差来源识别
对每个误差来源进行估计,如计算误差大小、影响程度等。
误差估计
根据误差估计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误差校正,如改进实验操作方法、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等。
误差校正
科学探究的实践活动
04
总结词
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详细描述
学生可以设计并实施一个简单的科学实验,如测量温度对物体体积的影响或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等。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步骤和行拓展和推广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探究不同物质的溶解性
01
02
03
04
05
06
总结词:通过测定溶液的酸碱度,了解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用品:烧杯、天平、pH试纸、不同的物质、同一种溶剂。
2. 将不同的物质分别加入到同一种溶剂中,制备成不同的溶液。
3. 使用pH试纸分别测定各溶液的酸碱度,并记录下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探究溶液的酸碱性
实验数据的分析和解释
03
根据实验数据的特征和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如柱状图、折线图、饼图等。
用图表描述实验数据
图表类型选择
将实验数据整理成表格或编码,并确定图表中所需表达的信息和单位。
数据整理
根据数据整理结果,绘制出准确、清晰的图表,注意图表的美观和易读性。
详细描述
实验探究案例
02
总结词:通过对比不同温度下同种物质和不同物质在相同溶剂中的溶解速度,了解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实验步骤
七年级上科学_科学探究_优秀课件浙教版
调整设计,再次实验 学生的知识背景不同,思维水平不同,对现象和问题的看法也会有不同,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依据的推测和假设都应该允许存在。
如果问题提出后没有预测和假设这个环节就着手解决,是绝对不可能的,应为你不知道朝哪个方向发展。
以 预培测养环学 节生 教“学科中学应观注察意能的力问”为题主:要推进目标和线索调整预测,再次验证
科学探究
一项完整的科学探究的步骤
体验活动----调整钟摆
• 如果借助这样一个摆(一根棉线,一 个垫圈做成的)来制作一个秒摆,请 你预测一下大约需要多长的摆线?
完成以下活动
• 做一个摆线长为15厘米的摆,测出它在30 秒中的摆动次数。
• 做一个摆线长为30厘米的摆,预测它在30 秒中的摆动次数。再实际测一测。
• 观察—科学研究的基础,一切的科学研究都是
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和深入。 如预测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预测不同形状容器中水的多少……
如预测不同液体的流动快慢、预测不同形状容器中水的多少…… 体验活动----调整钟摆 如果借助这样一个摆(一根棉线,一个垫圈做成的)来制作一个秒摆,请你预测一下大约需要多长的摆线? 要达到目的,还需要的有严谨的实验证明过程。
以培养学生“科学观察能力”为主要推进目标和线索
(1)“运用感官”观察事物
(2)独立观察
比较观察
(3)静态观察
动态观察
(4)短期观察
长期观察
借助实验观察
大树、叶
蜗牛、蚂蚁
材料 、水和空气
(动态、短期) (动态、长期) (比较、借助实验)
学生的观察中存在的问题:
◆不够精确:注意大致特征。 ◆没有顺序:零乱,不系统。 ◆目标容易偏离:容易受到干扰。 ◆客观性不强: 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观察描述不够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