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6分)一、选择题(本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 毛泽东曾经指出:“我看中国就是靠精耕细作吃饭。
”下列哪些言语反映了中国农业“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①“湿耕泽锄,不如归去”②“六月不干田,无米莫怨天”③“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④“且溉且粪,长我禾黍”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①②③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特点之一,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小农经济的耕作技术,即通过精细化耕作来提高单位亩产量。
①反映的古代中国农业生的锄耕技术,符合题意,②是古代中国农业的灌溉技术,符合题意,③是古代中国农业的施肥技术,符合题意,④是古代农业的灌溉与施肥技术,符合题意,故正确选项为D项。
考点: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点评:本题以古代农业经济特点为切入点,既考查了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特点,也考查到了农业生产技术。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可从生产工具、耕作方式和基本模式等方面考查。
2. 下图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它们的使用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A. 重农抑商B. 南稻北粟C. 精耕细作D. 男耕女织【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
图是古代农业动力和农业工具的演变,体现了小农经济不断前进。
三幅图片不能体现古代的农业政策及农业种植物的区域特色,故选项AB不符合题意;而D项男耕女织的关系在图片中不能体现,故D项也不正确。
这三幅图片体现了我国生产工具的进步,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精耕细作的生产特点。
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古代的农业·小农经济特点【名师点睛】精耕细作精耕细作是现代人对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它指的是古代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等一系列技术措施。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高一下学期开学分科考试历史试题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分科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玉印称“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秦始皇实行暴政B.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C.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D.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2.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D.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3.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
据所学推断,真正起关键作用的因素最有可能是()A.工商业人口的自然集中 B.封建地主经济的初步发展C.手工业生产的种类增多D.统治阶级政治军事的需要4.下面是古代雅典公民告发将军的案件统计表(部分)。
材料反映了古代雅典()A.陪审法庭是最高权力机关B.直接民主确保了司法公正C.公民有依法审判的权利D.公民有较大监督和问责权5.《礼记•祭统》云:“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国语• 晋语》曰:“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
”这两段材料说明统治者都重视()A.道德规范B.宗法关系C.战争祭祀D.儒学思想6.“从波罗的海边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丘吉尔的这一演说实际上揭开了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序幕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C.美苏冷战的序幕D.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序幕7.1964年第二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通过纲领指出:“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是国际紧张局势和冲突的一个基本根源。
安徽省定远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第二次检测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高一4月第二次阶段性检测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分)1. 四川出土的汉代画像砖,内容涉及到田庄周边的田间劳作、收获纳粮、盐井生产等;山东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则呈现了纺织、冶铁、锻打兵器或农具等画面。
东汉的《四民月令》记述了田庄进行各类粮食及农副产品买卖的情况。
这反映出田庄()A. 发展了自耕农经济B. 导致经济结构发生变化C. 限制了土地兼并D. 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2. 唐律规定,卑幼告期亲尊长,处徒刑两年,“十恶”中的“不孝”,如谩骂和殴打父母、祖父母,会被处以绞刑;如果身体健康,不供养父母,处以徒刑三年;谎称父母死亡、祖父母死亡,处以徒刑两年半;在父母、祖父母的丧期有礼乐行为的都会受到处罚。
这些规定的根本目的是()A. 维护封建王朝的统治秩序B. 保证父母在家庭中的绝对权威C. 弘扬封建社会的孝道美德D. 继承与发展传统宗法等级观念3. (南朝)梁初无中正制,“州置州重、郡置郡崇、乡置乡豪各一人,专典搜荐,无复膏粱寒素之隔”“随才试吏”。
北周武帝选官“不限资荫,唯在得人”“罢门资之制”。
据此可知,南北朝后期()A. 寒士获得同等入仕机会B. 科举取士初显成效C. 士族子弟丧失任官资格D. 中央集权有所强化4. 南宋绍兴九年(1139年),宰相秦桧权势熏天,参知政事李光与秦桧“议事不合,于帝(宋高宗)前纷争,且言桧之短”。
这表明,当时()A. 皇权遭受威胁B. 政治运行效率降低C. 相权有所制约D. 官员言路较为宽松5. 内阁在明成祖初设时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明宣宗时获得票拟权,明神宗时内阁首辅权力膨胀,“部权尽归台阁”;清朝虽仍设内阁,但权力已明显不如明代,所谓“内阁宰辅,名存而已”。
这实质上反映了()A. 中枢机构的日益完善B. 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C. 政治民主化趋势加强D. 中央决策机构受冲击6. 有学者指出:“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
安徽省滁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滁州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
2. 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 答第Ⅱ卷时,请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仔细审题、认真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中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谚语盛行,农村家族组织经历几千年而牢不可破,异姓间的互相排斥,宗族、村寨间的仇杀、械斗频仍,这些均根源于()A.血缘亲族团结B.社会宗法观念C.家族观念流行D.散漫自私意识2.关于分封制和郡县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郡县制的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命C.都有利于加强君主权力D.都属于中国古代重要的中央行政管理制度3.《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
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
上述材料反映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B.严格的等级关系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4.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收藏了一块秦砖,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交通发达,皇帝制度建立B.疆土辽阔,臣民众多C.国家一统,皇帝集权D.社会安定,国力强盛5.观察下图,如果周王去世,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6.《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皇权至上,皇帝独尊B.秦首创皇帝制度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7.宗法制和分封制是西周时期两种重要的制度,对它们之间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A.分封制是维系宗法制的纽带B.两者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C.宗法制在政治方面的体现是分封制D.两者互为表里,相辅相成8.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分科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分科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秦朝建立后,秦始皇规定:只有皇帝一人才能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所用玉印称“玺”;只有玺才能使用玉料,这些都是皇帝专用的,其它人不得使用,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 秦始皇实行暴政B. 秦始皇实行思想文化专制C. 秦始皇进行文化创新D. 秦始皇树立专制皇权权威【答案】D【解析】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定作自己的尊号,自称“始皇帝”。
并规定皇帝一人才能称“朕”,命令称“制”或诏,玉印称“玺”。
这些特有的称谓都突出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和专制权威。
故答案为D项。
其他三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A、B、C项。
2. 清代学者赵翼提到:“宋开国时,设官分职,尚有定数。
其后荐辟之广,恩荫之滥,杂流之猥,祠禄之多,日增月益,遂至不可纪极”。
而明清时则可通过“捐纳”,即向政府交纳钱粮获得做官资格。
以上现象最能体现出A. 冗官现象在古代长期存在B. 科举制不断受到现实冲击C. 中央集权制度存在着漏洞D. 从宋朝官僚政治开始衰落【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反映出宋代到明清,可以通过恩荫、捐纳等方式来做官,这说明科举制受到现实的冲击,故B项正确;题干信息无法得出古代长期存在冗官现象,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题干中无法得出官僚政治开始衰落,故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科举制3. 有学者认为:在我国封建城市形成的过程中,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商品经济的繁荣并没有起决定性的作用。
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doc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计60分)1.西周时期,诸侯对周天子有镇守疆土、勤于王事、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等义务。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郡县制 2.唐代中后期的科举考试,重点看考生能否运用儒家理论、结合历代统治教训,对现实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这体现了当时科举 A. 注重门第高低B. 侧重以诗赋取士C. 强调品德优劣 D. 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3. 公元前 5 世纪中期,罗马平民迎来了他们的首度胜利,那就是罗马基本法律《十二铜表法》的编纂和颁布。
在这部法律中,全体公民的基本权利得到承认。
此后A. 罗马公民实现了权利平等 B. 公民依据成文法维护权利C. 罗马法剥夺了贵族的特权D. 平民获得制定法律的权力4.“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 这一法令出自 A. 英国《权利法案》B. 美国 1787 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D. 法国 1875 年宪法5.《资政新篇》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舆论监督政府、选举政府官员,具有初步的民主法制思想。
这反映出 A. 太平天国指导思想发生转变B. 中国人对近代化道路的探索C. 近代中国出现了民主制度D. 太平天国性质发生了转变 6. 某史学家说:“中国的战败暴露了满清王朝的腐化与无能,也招来了列强争相在华修建铁路,设立工厂,划分势力范围。
”与此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马关条约》C.《北京条约》D.《辛丑条约》7. 史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而“大变局”的高潮一节,正是帝制的终结和“共和”的开始。
这一高潮是指A. 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 辛亥革命 D.国民革命8. 有一副反映某历史事件的对联:“实指望,除国贼,还我青岛;为国家,今罢市,挽救学生。
”从中可以看出该事件具有鲜明的A. 爱国精神 B. 自由精神C. 民主精神D. 科学精神9.1926 年 2 月,中共中央在北京举行特别会议,明确指出党在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广东革命势力向北发展,以革命战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反动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三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检测卷
定远三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检测卷高一历史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据《左传》记载,公元前506年,周王在封鲁公至鲁时,除分给他殷民六族,还“分之土田陪敦,祝、宗、卜、史,备物典策,官司彝器”;封康叔于卫时,不但确定封疆的四至界限,而且“授土,陶叔授民,命以康诰”,并教导他“启以商政,疆以周索”。
可见分封制在当时( )A.传播了周文化 B.妥善安置了殷商遗民C.拓展了疆土封界 D.稳定了诸侯王的统治2.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
”其中“商”姓来源于()A. 所任官职名B. 所在地方的地名C. 母亲的族姓D. 因功得到的封地3.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写道:“由邦国制度发展而来的帝国制度,曾使我们民族龙腾虎跃,在世界上独步一时;由城邦制度留下的政治遗产,则在千年之后大放光辉,并成为当今世界不同可阻挡之制度。
”文中所言“帝国制度”“城邦制度”的主要特点分别是()A.君主专制法制至上B.中央集权代议民主C.宗法血缘直接民主D.中央集权人民主权4.秦朝统一后确立专制集权制度。
关于下面的“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开始建立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度B. 秦律的颁行,说明秦朝是一个法制国家C. 中央机构职责明确,并设置监察部门D. 秦朝开始在全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5.从左图到右图的变化体现了()A. 从分裂逐步走向统一B. 皇权不断得到强化C. 中央集权得到了加强D. 郡县制到行省制的演变6.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既是罗马繁荣的基础,也是罗马衰落的根源B.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C.构成了现代欧洲大陆法系的基础D.维系和巩固了罗马帝国的统治7.有位史学家在评论古希腊城邦的成就时说“不应看它没能做到什么,而应看它做到了什么。
”从这一观点出发,你对雅典民主的认识应是()①雅典民主重视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创造了辉煌的文明成就②雅典民主创造了法治基础上的议会制、选举制等民主形式,为后世民主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③实现了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的设想,与同期其他文明的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进步④雅典民主是公民政治,激发了公民的主人翁精神,但外邦人、奴隶等被排除在外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8.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4月月考试题(含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1.下列各项对图中迁都影响理解准确的是()A.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B.促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利于削弱世家门阀特权D.促进了民族间的大融合2.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的瓦解B.导致地主阶级的兴起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3.商鞅变法对后世经济发展影响最深远的措施是()A.废井田、开阡陌B.奖励军功C.重农抑商D.建立县制4.以下事件中,改变了社会性质的有()①商鞅变法②王安石变法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④1861年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5.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深刻根源是()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6.生活在商鞅变法时期的秦国平民能够提高自身社会政治地位的途径有()①勤奋劳作,努力耕织②创办手工作坊,从事工商业活动③英勇善战,争立军功④努力读书,精通四书五经A.①④B.③④C.①③D.③7.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措施是()A.整顿吏治B.与汉族通婚C.迁都洛阳D.推行均田制8.北魏统一北方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其中社会矛盾不包括()A.阶级矛盾B.统治阶级内部矛盾C.民族矛盾D.鲜卑族内部矛盾9.《战国策• 秦策一》中:“(公元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
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鞅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
”文中“说惠王”之“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B.立功将士C.新兴地主D.富裕农民10.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有利于推进小农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是()A.明确规定成年男子与父母分居B.奖励军功C.推行县制,国君掌握任免权D.燔诗书而明法令11.假设丁一是秦国某县县令,下列相关叙述明显有误的是()A.他负责主持该县的县政B.他是由朝廷直接任命的地方官C.其助手的官职名称是“丞”D.他提拔弟弟担任县尉以负责军事12.梭伦改革在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应是( )A.首次打破了君主专制统治B.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C.雅典民主政治的最高峰D.雅典民主政治的终结点13.促使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的最深刻的根源是 ( )A.法家政治改革主张的影响B.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C.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D.各国君主为巩固统治支持变法14.成书于5世纪的《洛阳伽蓝记》记载:“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
2017_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实验班)考生注意:1.本卷分第I卷和第II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题涂黑。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内。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世界历史的最大嘲弄之一是,哥伦布至死还确信,他已抵达亚洲。
”(《全球通史》)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他到达的地方实际是( )A.非洲B.大洋洲C.美洲D.南极洲2.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英国煤炭储量丰富B.蒸汽机的推广C.冬季取暖的需要D.发电机的发明3.“……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
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
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
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
”材料主要反映了小农经济的哪一特点()A.男耕女织B.自给自足C.脆弱性.连续性4.右图是20世纪初欧美国家报刊上的一幅漫画(图中大树意为自由贸易,树底下坐着的是英国,而正在采摘果子的为美、法、俄、荷等国)。
下列对这幅漫画的解读,不准确的是()A.英国仍然坚持传统的自由贸易政策B.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争夺世界市场激烈C.英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D.英国的“世界工厂”地位受到严重挑战5.西方学者普遍认为:在欧洲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
对这一观点最实质性的理解是()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主要贡献B.企业家们发挥了重要作用C.企业家们为航海活动提供了资金D.资本主义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源6.英国高度发达的工场手工业,实现了生产过程中精细的劳动分工,每一件成品的生产过程都被分解,由许多细小的单一操作工序完成。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定远县重点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解析版)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请在答题卷上作答。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题,每题2分,满分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美籍华人历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晴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的第一次社会政治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大“转型”的主要表现是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D. 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在夏朝,排除A项;内阁制代替三省制表述有误,排除D项;行省制代替郡国制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
故选B项。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2.为解决唐末五代地方割据的问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有①收精兵②削实权③制钱谷④废丞相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②③④D. ①②④【答案】A【解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内容中体现在削弱地方的军权(①选项符合)、财权(③选项符合)和政治权力(②选项符合),而④选项废丞相是明朝才出现的情况,不符合史实,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点睛: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来进行选择,废除丞相制度是在明太祖朱元璋时期才出现的历史事件,所以不会出现在宋代,故④选项错误,四个选项中出现④选项的都是错误项,所以直接可以选出A选项。
3.图中秦代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
其中“海内皆臣”反映的历史信息主要是A. 疆域辽阔,人口众多B. 国家一统,中央集权C. 法律严苛,覆盖全国D. 交通发达,经贸昌盛【答案】B【解析】通过“海内皆臣”加以判断即可,秦朝实现了祖国的统一,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故选B。
4.下列历史事实属于汉武帝“有为”的是①颁布推恩令②创设刺史制度③尊崇黄老思想④设立河西四郡⑤形成布衣将相之局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④⑤【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因为黄老无为思想出现于汉朝初年,而汉武帝时期开始“有为”,③错误。
安徽省定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历史月考模拟检测
安徽定远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模拟检测高一历史一、选择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1.英国首都伦敦曾经被称为“雾都”,因为那里一年中有四分之一的日子大雾笼罩。
雾都的形成是由于伦敦地区( )A.大搞圈地运动 B.快速工业化C.使用蒸汽机 D.流行沙尘暴2.16世纪前,最重要的商品是由东方运往西方的香料贸易,16世纪后,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新的海外产品成为欧洲的主要消费品。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商业革命B.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反映了欧洲贵族生活的奢靡D.反映了欧洲的矿产资源匮乏3.某老师对电影《哥伦布》的主题曲进行解释,其解释明显错误的一项是()《1492,征服天堂》//理想让我们坚强//冲破黑暗的阻挡//理想让我们坚强//绝不放弃希望//……//深邃的时空里//只剩下生命无限光芒A.天堂:哥伦布心目中的天堂是美洲新大陆B.理想:哥伦布远航最大的理想是寻找黄金C.希望:造船航海等技术进步使他看到希望D.光芒: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贡献永放光芒4.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讲“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说:你还要感谢()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B.葡萄牙商人从摩洛哥运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5.打个比方,商品经济发展是一个能量巨大的蓄水池,东西方贸易逆差是一块巨石,巨石砸向水池,激起欧洲货币短缺的阵阵波浪,这种波浪通过地区间各种贸易关系传播,最终在伊比利亚半岛找到泄洪口。
由此可以得出()A.新航路开辟的经济和社会根源B.新航路开辟引起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动C.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起因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6.一些商人以地域为中心、以血缘乡谊为纽带,自发组成了既“亲密”又松散的商人群体——商帮。
这些商帮主要活跃于()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 C.唐宋时期 D.明清时期7.工业革命结束了民族地域历史,实现了从民族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1. 下列对于美国三权分立理解不正确的是A. 国会、总统、最高法院分别行使立法、行政和司法权,形成三权鼎立之势B. 每个部门都能通过某种方式牵制其他部门,以防止其中任何一个部门滥用权力C. 总统的权力力量最大,受到的制约和限制最小D. 基本原则是分权与制衡【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美国的政体模式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来构建的,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彼此制衡而又独立地行使自己的职能,尽管总统为权力的中心,但并不能说明总统的权力最大,凌驾于国会和最高法院之上或受到较小的约束,故C项表述错误,与美国史实不符。
考点: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
点评:此题属于否定式选择题,宜用排除法。
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是美国政治中最突出的两点,成为美国政体的象征,它来源于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并严格照此执行,成为继英国君主立宪政体后有一个有开创性的政体。
2. 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A.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B.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C. 推行禅让制D. 发明了甲骨文【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是在秦朝;C是在原始社会后期;D是在商朝时期;禹建立夏朝,后禹的儿子启继承王位,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
因此选B.考点:王位世袭制点评:传说中的部落联盟首领传袭制度.据说尧年老时,经民主推举和自己长期考察,确认舜才德出众,将首领位置让给舜;舜老时,如法炮制,传位于禹.禅让制实际上是以传贤为宗旨的民主选举首领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夏启破坏,代之以家天下的世袭制.3. 翻开美国历史,包括克林顿在内,共有九位美国总统曾在美国众议院被提案弹劾。
其中包括泰勒、强森、克里弗兰、胡佛、杜鲁门、尼克松、里根、老布什和克林顿,民主党和共和党领袖都未能幸免。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 嫡长子继承制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 “国”与“家”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主要反映的是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利用血缘关系,使“国”与“家”的紧密结合,所以特点不包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2. 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这一变化使得A.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 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 皇帝权威有所加强D. 官僚机构急剧膨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材料主要阐释的是皇帝诏书在唐宋时期不同的草拟与颁行,与决策机制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诏书的制定到实行的过程与政务处理速度无关,故B 项排除;材料表明,唐时诏书主要由丞相草拟,皇帝最后批准通过,丞相有较大的提议参政权,而宋代虽然丞相草拟,但“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说明要完全按皇帝的要求才能发诏,体现皇帝在发诏中的决定权提高,皇帝权威提高,故C项正确;官僚机构急剧膨胀在题干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的不断加强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6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
“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 依法治国方略【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下,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他们参政议政,这体现了材料中的“一党体制”,与“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相符,故B项正确。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与材料强调的政党制度无关,排除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基本政治制度,与材料强调的政党制度无关,排除C。
材料没有体现依法治国方略,而是强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排除D。
点睛:本题以新中国的政治制度为切入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独特的纵向民主”等,结合所学知识从新中国的政党制度方面思考,逐一分析选项即可得出正确结论。
2. 德国是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主要发动者,这与其当时政体的哪一特征有关A. 民主主义B. 军国主义C. 自由主义D. 理性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德国政体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在20世纪前半期经历了君主立宪制和共和制政体,但都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德国政体没有明显的民主主义特征,故A项错误;自由主义与理性主义也不符合史实,故CD项都错误。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定远民族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6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2分。
)1.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偶然巧合之一。
由于一系列计算错误,他把西班牙到印度的距离大大缩短了,以致认为到达的地方是()A.美洲B.非洲C.亚洲D.大洋洲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的共同惨重教训是()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3.我国古代重农抑商政策()①形成于战国时期②长期维持了社会的稳定③是封建社会的传统经济政策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作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4.“粉丝”是现代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这说明当代中国语言变化的原因是()A.为适应新事物而创造的词语B.受外来语言的影响C.受港台和地方语言的影响D.受生活水平的影响5.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
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6.有研究表明,在抗战爆发前夕,中国民族工业在劳动力组织上不但盛行由工头招工的包工制,还存在着把农村来的男女儿童包养起来的养成工制、以极低代价收买农村失业男女的包身工制,以及工场手工业式的家庭工制等。
这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A.无法避免官僚资本的压迫B.以传统手工业为主C.仍带有浓厚的封建性D.管理水平高于在华外资企业7.“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
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
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
”这首《调笑令》描述的图示农业工具是()A.翻车B.曲辕犁C.筒车D.坎儿井8.1844年,道光帝谕令各省督抚:“除现在开采外,如尚有他矿愿开采者,准照现开各厂一律办理”。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普通班)
育才学校 17-18 学年度第二学期(一般班)第三次月考试卷高一历史时间: 90 分钟分值:100分命题人: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1.战国期间,各诸侯为富国强兵,常常出现任用身世低下的人为高官的现象,如齐之管仲、秦之百里奚、楚之孙叔敖、吴起等等。
这一现象在实质上()A.是小农经济发展的必定结果B.为官僚政治出现确定基础C.反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诉求D.致使血缘政治的渐渐崩溃2.《吕氏春秋·审时》:“凡农之道,厚( 候) 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以上四则资料均反应了()A.中国古代农业依据节气安排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着重就地取材C.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色D.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敬自然规律3. “ 1498 年,达·伽马在印度获取了成立商埠的允许,到16 世纪中叶他们已经在西非和东亚之间成立 50多处贸易商埠。
”资猜中的“他们”最有可能是( )A. 葡萄牙人B.西班牙人C.荷兰人D.英国人4. 一位老师在授课时列出了“首航东方的殊荣”、“不测的收获与遗憾” 、“悲壮的凯旋”三个标题,该老师叙述的事件应当是()A. 新航路开拓B.早期殖民扩充C.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5.1799 年,英国政府出台了《反结社法》,以强力干涉手段来应付日趋发展的劳资矛盾。
但迫于各方压力,1824 一 1825 年间,《反结社法》被取销。
促成这种转变的原由是( )A. 宪章运动的展开B. 议会改革的达成C.马克思主义出生D. 自由主义的流传6.工业革命推进了欧美代议制民主政治确实立和进一步发展,以下各项不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是( )A. 英国 1832 年议会改革B.美国三权分立共和制确定C. 法国共和政体的最后确定D.德国君主立宪制确实立7、在 1872-1885 年的第二阶段中,固然国防工业仍旧是主要的着眼点,但也有更多的关注投向了发展一些追求收益的公司。
【新】安徽省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安徽定远重点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在答题卡、答案纸上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第I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非选择题)答案黑色中性笔正确填写在答案纸上。
第I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图一是北京天安门东侧后院古代建筑,是明清皇帝供奉和祭祀祖先的地方太庙。
图二是民间祭祀祖宗的场所祠堂。
这种现象源于我国早期的一项政治制度,其特点不包括A. 嫡长子继承制B. 神权与王权的结合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D. “国”与“家”结合【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宗法制特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
主要反映的是政治制度为宗法制,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利用血缘关系,使“国”与“家”的紧密结合,所以特点不包括“神权与王权的结合”,故答案选B。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2. 唐代,皇帝诏书由中书省详拟定稿,皇帝批览后降出奉行。
宋初,则先草拟,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
这一变化使得A. 决策机制更加完善B. 政务处理更为快捷C. 皇帝权威有所加强D. 官僚机构急剧膨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材料主要阐释的是皇帝诏书在唐宋时期不同的草拟与颁行,与决策机制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阐释的诏书的制定到实行的过程与政务处理速度无关,故B 项排除;材料表明,唐时诏书主要由丞相草拟,皇帝最后批准通过,丞相有较大的提议参政权,而宋代虽然丞相草拟,但“送交皇帝后再照其意见正式拟旨”,说明要完全按皇帝的要求才能发诏,体现皇帝在发诏中的决定权提高,皇帝权威提高,故C项正确;官僚机构急剧膨胀在题干中无体现,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皇权的不断加强3. 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是活动的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三校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4月月考试题考生注意:1、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第I卷(选择题 56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共56分)1.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唐代农业生产的是()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宋仁宗景佑年间,允许临街开设邸店,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以到处开设商店。
熙宁年间,开封府的鼓楼已不再击鼓,京师的警卫也不再执行夜巡制度。
材料说明()A.推行工商皆本的政策B.“重农抑商”政策被停止了C.城市的职能发生了变化D.商人的身份地位提高了3.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木工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锯子、刨子、钻子等木工器械都是这一时期发明的。
这些发明主要得益于 ( )A.商品经济的发展B.井田制的瓦解C.冶铁技术的进步D.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4.从18世纪起,欧洲主要国家因为“纺织机器、采矿、炼铁设备及交通工具的改造或发明,”所以“19世纪的人口大量集中到城市,并且产生各种新问题”。
这段叙述从“因为”到“所以”之间,至少增加哪一段论述才能使前后因果关系完整?()A.马克思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B.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兴起C.传统精密制造业吸引投资意愿D.新型工厂制产生5.诗人宗泐在《清源洞图》中对泉州有这样的描写:“厘头赤脚半蕃商,大舶高樯多海宝。
”泉州遍种刺桐树,外来商人、水手便以“刺桐”名之,这个名字当时在海上丝路所历各处广泛流传。
从以上材料可以看出()①是我国元代对外贸易繁荣的一个缩影②海上丝绸之路曾经过泉州③当时泉州在国际商贸中占有重要地位④政府为加强对外贸易的管理曾经在泉州设置“十三行”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6.《礼记·月令》载,每年正月周天子亲率臣下耕作,称为“藉田”;三月王后亲率嫔妃举行采桑养蚕仪式,称为“亲蚕”。
后来,历代皇帝、皇后不断举行这样的仪式。
这反映了( ) A.周代制度在后代被严格奉行 B.古代政治制度变迁异常缓慢C.重农抑商从周代始一直推行D.农桑是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7.从1936年开始,南京国民政府开展轰轰烈烈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发展生产,促进就业,改革币制,集中力量建设重工业,将规模较大的钢铁、机器、电工器材等厂大都设在湖南,其余金属矿、煤矿、电厂多选择川、陕等内地省份。
这反映当时的南京国民政府()A.发展经济以改善民生B.改变中国重工业落后的状况C.为战争作准备D.促进中国经济均衡发展8.下图中的路线反映了某一历史事件。
给该图拟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A.秦朝开辟“五尺道”B.汉代丝绸之路畅通C.玄奘西行取经求法D.松赞干布遣使唐朝求婚9.厘金原是1853年实行的一种临时筹款办法,即一种由地方督抚自行掌握的酌量抽厘的商业税,实行遇卡抽厘,税款完全出自华商而不涉及外商。
至1931年,沿袭70余年的厘金制度被废除。
下列理解准确而全面的是①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削弱了本国商品竞争力③强化重农政策的手段④便于地方割据势力抬头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0.据估计,宋明清的耕地面积分别为5.6亿亩、8.5亿亩、11—12亿亩。
明清时,新增加的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这些土地被称为“边际之地”。
“边际之地”的增加()A.根源于古代人口的持续增长 B.反映农业的科技水平低下C.导致水土流失经济发展停滞 D.体现了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11.汉文帝说:“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这反映了()A.传统的自然经济形式 B.农业生产水平的发达C.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D.统治者注重节俭治国12.迈斯基所著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史》中记载,据俄国海关统计,1891年至1908年期间,由俄罗斯输出到蒙古的货物总值增加了百分之二十二,而同期由蒙古输入俄罗斯的货物总值却增加了百分之五百六十六。
对此状况合理的解释是()A. 近代中国经济竞争力有一定提升B. 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工业化进程缓慢C. 中国内地市场为英美两国所占领D. 当时俄国社会矛盾尖锐,阻碍其对外贸易13.有学者指出,明清时期的一些江南市镇,出现了土地所有权分散化的趋势,地主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下降为30%左右,富农、中农、贫农所有土地占全部耕地的比例上升为70%左右。
这种现象反映出当时江南一些地方()A. 财富观念发生了变化B. 政府抑制兼并的措施得力C. 小农经济发展较快D. 有很强的均贫富观念14.下图为近代前期民族工矿企业投资办厂情况(单位:投资万元以上)。
这反映了()A. 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 中国的近代化程度不断提高C. 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 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加剧15.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诗句。
以下对材料中“商人”行为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他可以到浮梁市场收购茶叶B. 他到浮梁买茶时可在票号中汇兑白银C. 经商使他的社会地位发生根本改变D. 他将茶叶卖到海外,受到海禁政策的限制16.15世纪末,一个葡萄牙水手曾在日记中写道:“我们就到达了卡利库特城(印度)。
当地王公……询问我们的司令(达·伽马)所需要的是什么。
司令回答说,他是受葡萄牙国王之命东来的……找寻那些基督徒。
”这说明()A.该船队是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船队B.该船队是从地中海穿插到印度的C.传播宗教是探寻新航线的理由之一D.印度是新航路开辟最主要的目的地17.16世纪的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四倍,其中谷价上涨了五倍。
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 自然灾害发生B. 新航路开辟C. 贵族奢靡消费D. 经济大危机18.《世界历史资料选》:“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
……英国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
”为此()A. 1588年,英国海军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B. 17世纪初英国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C. 17世纪中期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D. 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19.下图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
表中数据变化反映的实质是()A. 南方集市数量多于北方B. 经济重心实现完全南移C. 农产品大规模流入市场D. 南方商品经济发展较快20.有学者用“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来评价中国近代的某一历史事件。
对该学者评述的历史事件理解正确的是()A. 其倡导者的思想极其守旧B. 开始有限度地进行政治改革C. 其尝试完全排斥西方文化D. 客观上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21.嘉庆六年(1801年)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广州关税达185万两白银。
嘉庆五年到道光九年,全国每年出口棉布百万匹以上,杭州的丝绸衬衫成为英国市场上的畅销品,备受青睐。
这种状况表明()A. 纺织技术先进拥有海外市场B. 南方地区传统自然经济瓦解C. 岭南地区经济完全超越北方D. 长途贩运促进对外贸易发展22.下表所示为1838年英国工业重镇利兹市各行业工种收入状况。
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①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职业结构的变动②大机器生产使工人出现了新的分化③“蒸汽”的力量催生出新的技术行业④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影响了劳动力自由流动和选择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3.恩格斯说:“这种变革越是不声不响地进行,它的影响也就越大;因此,这种变革很可能会比法国的政治革命或德国的哲学革命在实践上更快地达到目的。
”这里所说的“这种变革”是指()A.西欧的宗教改革B.1832年议会改革C.英国的工业革命D.欧洲的启蒙运动24.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荷兰金融”,最后到达“英国金融”和“美国金融”。
其中,从“荷兰金融”发展到“英国金融”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扩张,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市场拓展,英国加快了城市化C.议会改革,英国完善了民主政抬D.工业革命,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激发了中国……的强烈愿望,激发了几代人认为这个目标而进行的艰苦奋斗。
一句话,激发了中国人的产业革命精神。
对这种“产业革命精神”()最恰当的理解是A.冲破传统的改革精神 B.不甘落后的竞争精神C.谋求独立富强的民族精神 D.追求利润的冒险精神26.依据图中数据可知,导致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图单位:镑A. 英国制造品遭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B. 鸦片走私已耗去了中国的购买能力C. 英国制造品输入已超过中国的购买能力D. 中国政府提高关税限制了英国制造品在华销售27.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说:“欧洲的扩张在最初的伊比利亚阶段之后,因合股公司的激增而大大加强……这些新组织是经济动员和经济渗透的最有效的工具。
”17世纪,这种“新组织”使()A. 荷兰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B. 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C. 英国打败了西班牙的“无敌舰队”D. 荷兰夺取新阿姆斯特丹并改名纽约28.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
禁之愈严雨寇愈盛。
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
”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A. 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B. 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C. 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D. 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第II卷(非选择题 44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4分)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州风俗考》记载的明代苏州纺织业情况是:“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机户),计日受值。
……若机户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材料二、《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
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材料三、清雍正帝说:“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惟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为贵。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2)材料二描述了什么经济现象?这种经济现象的主要特点是什么?(3)材料三的观点是什么?对前面材料一、材料二所反映出的经济现象会产生什么作用?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