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八) 地表形态的变化——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战略课时作业

合集下载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3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3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后强化作业新人教版

高三地理二轮专题复习2-3地表形态的变化课后加强作业新人教版一、选择题(2013 ·江苏 ) 以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地貌种类图;高大的鸣沙山环绕着月牙形凹地,泉水在凹地汇聚形成月牙泉( 见图右下角照片) ,素以“千年不干”有名,但最近几年改日益干枯,当地政府发出“挽救千年代牙泉”的号召。

读图回答1~2题。

1.月牙形聚水凹地的成因是()A.大湖萎缩而成B.古河流残遗而成C.人工发掘而成D.风力侵害而成2.泉水日益干枯的主要原由是()A.天气变暖,蒸发加强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C.风沙堆积,古河流淤塞D.地下水补给量不停减少【答案】 1.B 2.D【分析】第 1 题,考察了湖泊的成因。

据图剖析可知,月牙泉是古河流经过的地方。

其成因为古河流残遗而成。

故答案为B。

第 2 题,考察自然地理环境因素的变化的原由剖析。

据资料可知,月牙泉的补给为地下水。

千百年来,其蒸发量与补给量向来处于均衡状态。

近些年来其补给量不停减少,因此使得泉水日益干枯。

雁荡山位于我国浙江省温州市乐清市境内。

现代地质学研究表示,雁荡山是一座拥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的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

左以下图为地壳物质循环表示简图,右以下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

据此达成3~4 题。

3.左上图中能够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种类的是()A.甲B.乙C.丙D.丁4.形成右上图示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A.① B .②C.③ D .④【答案】 3.B 4.D【分析】第 3 题,雁荡山是一座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故雁荡山山体岩石种类应为岩浆岩。

题目左上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变质岩、岩浆岩、堆积岩、岩浆。

第 4 题,雁荡山峡谷是由流水侵害作用形成的,属于外力作用。

题目左上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重熔再生、冷却凝结、变质作用、外力作用。

第四纪时欧洲散布着大面积冰川。

读图回答5~6 题。

5.欧洲大陆冰川南侧界限走向如上图所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纬度B.海陆地点C.洋流D.地形6.上图中 A 半岛多峡湾海岸,形成峡湾海岸的最主要外力作用是()A.海浪侵害B.冰川侵害C.流水侵害D.冰川聚积【答案】 5.A 6.B【分析】第 5 题,图中大陆冰川南侧界限大概呈东西走向。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讲含解析

2024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4地表形态的塑造讲含解析

专题4 地表形态的塑造考向一地质作用【一讲高考】1.考纲要求营造地表形态的地质作用。

2.命题规律结合重大地质灾难(如火山爆发、四川芦山地震等)考查内、外力作用。

【例1】(2024·新课标Ⅲ卷)贝加尔湖(图2)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千米。

据此完成第6题。

6.贝加尔湖形成于A.地壳断陷集水B.火山口集水C.河流改道D.滑坡阻断河流【答案】6.A山走向大致相同,从流入与流出的河流方位来说,如若滑坡堵塞河流形成堰塞湖,贝加尔湖应不会呈现如此狭长状D不正确。

所以选A。

【四讲方法】1.地壳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内力作用中,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在地表形成大陆与洋底、山脉与盆地等,奠定了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总的趋势是使地表变得凹凸不平。

基本形式示意图岩层的运动方向岩层变更对地表影响例证相互关系水平运动平行于地表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形成绵长的断裂带和巨大的褶皱山脉喜马拉雅山、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垂直运动垂直于地表岩层发生大规模的隆起和凹陷引起地势的起伏变更和海陆变迁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的变动、台湾海峡的形成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在肯定时间和空间有主次之分,从全球范围看,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2.外力作用形式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形成的相应地貌特点(1)不同的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同:①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②潮湿地区以流水作用为主;③高山地区以冰川作用为主;④沿海地区以海浪作用为主。

(2)同一种外力作用在不同区域形成不同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

因此,上游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

②冰川作用:高山上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积累——冰碛湖、冰碛垄等。

③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风力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柱、雅丹地貌;在风力搬运途中,形成移动沙丘、积累地貌(如黄土高原)等。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和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

2020届(人教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答案(解析)**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一)读我国南方某地区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题。

1、图示地区()A.①处地质构造是良好的储水构造B.②处适合修建水库C.③处是背斜山D.岩层中可能存在化石2、如果图中①河、②河为同一条河流。

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A.①河段自西向东流B.②河段自东向西流C.该河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D.该河从图中③山岭西侧绕过【参考答案】1---2、D.C解析:第1题,图中①河附近岩层是背斜、②河附近岩层是断层、③是向斜成山;图示岩层具有层理构造,属于沉积岩,故可能含有化石。

第2题,图中河流沉积物在①河段中位于南侧,说明河流自东向西流,在②河段中位于北侧,说明河流自西向东流;同时②河段海拔高于①河段,河流总是由高向低流,则河流从图中③山岭东侧绕过。

(二)某学校组织野外地质考察,下图为某同学绘制的地貌素描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关于C处和D处地貌的形成原因,下列说法较为科学的是()A.C处—流水侵蚀作用D处—流水沉积作用B.C处—风力侵蚀作用D处—风力沉积作用C.C处—流水沉积作用D处—流水侵蚀作用D.C处—风力沉积作用D处—风力侵蚀作用2.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这名同学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多条河流不约而同地拐了个弯。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①PQ线两侧的地层形成在同一地质时代②PQ线两侧的地层发生水平错位③PQ线的地质构造是向斜谷地④PQ线的地质构造是断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A 2.C第1题,图中C处为山谷,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处为河漫滩平原,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

第2题,在PQ这条考察线路上,两侧的三角形陡崖一字排开,A1与A2、B1与B2山脉并不相连,但岩石类型和组合形态相同,说明A1与A2、B1与B2山脉原来是相连的,是同时形成的,但随后发生了断裂,在水平方向上产生了位移。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时作业:第1部分高考命题区间4地貌第2课时Word版含解析

2020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高分必备课时作业:第1部分高考命题区间4地貌第2课时Word版含解析

第一部分高考命题区间四第二课时打破高考综合题课时作业1.(2019 ·山二模佛 )阅读图文资料,达成以下要求。

大钦岛位于黄、渤海交汇处,与大陆相隔50 多公里。

每年大钦岛风力≥6 级的狂风日数有200 多天。

该岛 50%以上的海岸为基岩海岸,多峭壁、海蚀崖。

岛上海湾沿岸,散布着我国最大的天然鹅卵石滩。

鹅卵石滩拥有砾石圆滑、颗粒大、滩面貌隙度大、坡度陡等特色。

每年的6~ 8 月,岛上渔民将从海里收获的海带平铺到鹅卵石滩上晾晒,晒干的海带品相好,卖价高,大钦岛被誉为中国“海带之乡”。

(1)解说大钦岛每年狂风日数多的自然原由。

(2)从外力作用角度,说明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

(3)与平展沙岸对比,剖析该岛鹅卵石滩晾晒海带的优势。

(4)有人建议开采岛上的鹅卵石资源作为建筑资料销往烟台,但多半人反对。

请说明反对的原由。

分析: (1)大钦岛每年狂风日数多的自然原由可从季风、海面阻力和狭管效应角度说明。

(2)大钦岛鹅卵石滩的形成过程是风化—侵害—堆积。

(3)鹅卵石很洁净,且有缝隙,便于吸干海带携带的水分。

(4)反对开采岛上鹅卵石资源作为建筑资料销往烟台的原由可从经济效益、海岸生态环境、对晾晒海带的影响来分析。

答案: (1)大钦岛位于季民风候区,冬天流行西寒风,夏天流行东南风;大钦岛位于渤海海峡中部 (的风口 ),东西双侧为宽阔的海面,无陆地或岛屿阻拦季风。

(渤海海峡被南、北侧半岛扼住,形成喇叭口状海峡,加速风速。

)(2)大钦岛多基岩海岸,海岸出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崩解破裂;碎石(砾石 ) 在海浪侵害或搬运中不停磨蚀成为鹅卵石;在海湾地域跟着波涛、潮流搬运作用减弱,鹅卵石在海边聚积,形成鹅卵石滩。

(3)与平展沙岸对比,鹅卵石滩孔隙度更大,空气流动性好,便于水分蒸发;坡度较陡,利于海带携带的水分快速排走;白日,鹅卵石升温更快,更利于快速晾干海带;鹅卵石颗粒更大且表面光洁,使晒干的海带更洁净(少沙子、泥土等杂质 ),质量好。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课时练(九) 地表形态的变化 【全国统考版】

2021届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专题课时练(九) 地表形态的变化 【全国统考版】

(九)地表形态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天津卷,4~5]下图所示地貌景观位于粤北地区,其形成需要特定的地质条件。

读图文材料,回答1~2题。

1.形成上图所示地貌景观的岩石类型、地质构造和所需的外力作用分别是()A.变质岩、水平裂隙、流水侵蚀B.沉积岩、水平裂隙、风力侵蚀C.岩浆岩、垂直裂隙、风力侵蚀D.沉积岩、垂直裂隙、流水侵蚀2.导致上图所示景观岩层出露地表的最直接的内力作用形式是()A.垂直抬升B.水平拉张C.水平挤压D.岩浆喷发[2020·沈阳市二模]玛珥湖是多次岩浆上升过程中遭遇地下水,在喷发前发生爆炸形成洼坑并积水而形成的湖泊,往往成群分布在地势低凹、地下水较丰富的火山构造盆地中,玛珥湖一般具有四周封闭完好、湖水较深、湖面平静、生物较少等特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下图为玛珥湖的示意图。

据此完成3~5题。

3.玛珥湖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变质作用B.岩浆活动C.地壳运动D.流水堆积4.玛珥湖中的水主要来自于()A.雨水和地下水B.地下水和河流水C.冰川融水和河流水D.冰川融水和雨水5.玛珥湖底的沉积物主要是()A.生物残体B.河流携带的泥沙C.早期喷发的火山灰D.风力沉积物[2020·湖北省华中师大一附模拟]新龙红山丹霞地貌位于四川省西部雅砻江河谷,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远远望去,雄伟壮观,经长期内外力和独特气候环境演化而形成(下图示意其形成过程),是高原藏区独有的高寒丹霞地貌地质遗迹。

据此完成6~8题。

6.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该处地壳运动的整体方向为()A.先上升再下降B.先下降再上升C.持续上升D.持续下降7.成景阶段峡谷和方山不同地貌的形成原因是()A.岩层厚度差异B.沉积物质差异C.地壳运动差异D.外力侵蚀差异8.该处丹霞地貌形成过程中的外力作用有()①流水侵蚀②冻蚀作用③雨水淋溶④冰川堆积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2020·福建三明市高三6月质量检测]辽河三角洲由辽河、大辽河、大凌河等泥沙沉积而成。

2020高中地理2.2_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作业课件湘教版必修1

2020高中地理2.2_1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课时作业课件湘教版必修1
解析:红海属于东非裂谷带的一部分,处于板块的张裂地带, 属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读我国某局部地区地层剖面图,回答 5~6 题。
5.图示地区出露地表的各岩层的新老关系为( D )
A.自西向东由老到新 B.自东向西由老到新 C.自中心向两侧由老到新 D.自 A 向 B 由老到新
解析:图中出露地表的各岩层中,A 处岩层最老,故自 A 向 B,岩层越来越新。
读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回答 9~10 题。
9.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C )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 B.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 D.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解析: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 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
10.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
解析:地质作用包括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 来自地球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而外力作用 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其次是重力能。
2.下列地形中,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B )
A.黄土高原
B.东非大裂谷
C.桂林的岩溶地貌 D.风蚀蘑菇
解析:东非大裂谷是由于板块张裂形成的,属于内力作用。 黄土高原是由于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桂林的岩溶地貌是由于流 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风蚀蘑菇是由于风力侵蚀形成的。
答案:绘图略。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 是三峡 C.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 c 地层为含水层,a、b、d 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
①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什
么?(6 分)
课时作业7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

2022年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时提升作业 2.2地球表面形态 Word版含答案

课时提升作业六地球表面形态(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2021·郑州模拟)读下图,完成1、2题。

1.依据发生的挨次,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③①C.①③②D.②①③2.图中所示的地理现象,可能是( )①裂谷②海岭③山系④海沟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1选B,2选A。

第1题,②表示板块张裂,岩浆上升,地表开头隆起;③表示板块张裂处扩大,地壳变薄,岩浆上升明显;①表示岩层断裂,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第2题,图中所示现象假如是两个大陆板块张裂则形成裂谷,假如是两个大洋板块张裂则形成海岭。

(2022·晋中模拟)下图示意某区域地质构造。

读图,完成3、4题。

3.据图推断( )A.此区域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沉积作用B.L线穿过的地质构造是背斜C.沿L线是西北—东南走向D.沿L线是东北—西南走向4.下列山脉与图示山脉成因相同的是( )A.落基山脉B.阿尔卑斯山脉C.大分水岭D.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解析】3选D,4选B。

第3题,图示区域位于河流的上游河段,主要受风化和流水侵蚀作用;L线穿过的地质构造是断层;沿L线是东北—西南走向。

第4题,图示山脉成因是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岩层隆起抬升形成的,与其成因相同的是阿尔卑斯山脉(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

下图为推覆构造示意图,这种构造通常是上盘岩层自远处推移而来,上覆于相对停留在原地不动的原地岩块之上而形成的一种地质构造。

据此回答5~7题。

5.下列岩层依据年龄由新到老排列正确的是( )A.⑥②⑦①B.⑦⑥③①C.⑤⑥③⑦D.④③②①6.图示断层两侧岩体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7.下列关于飞来峰形成地质作用过程正确的是( )A.岩层断裂-垂直上升-推移上覆-外力侵蚀B.垂直上升-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C.岩层断裂-水平挤压-推移上覆-外力沉积D.水平挤压-岩层断裂-推移上覆-外力侵蚀【解析】5选A,6选B,7选D。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 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024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2 地表形态的变化(含答案解析)

(2)地表形态的变化重难点知识分析1.地形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2.地貌对聚落形状的影响3.河流地貌(1)侵蚀形式溯源侵蚀:加长作用,河源的松散岩石被冲走,河源不断向源头方向延长,河谷的长度增加。

下蚀:加深作用,河流把河床上的岩石冲走,使河谷加深。

侧蚀:加宽作用,河流把河道两岸的岩石冲走,使河谷拓宽、谷破后退(2)侵蚀地貌上游河谷窄,呈“V”形——以溯源侵蚀、下蚀为主,河道几乎占据整个河谷中游河道渐开阔——以侧蚀为主,呈“U”形,(注意:侧蚀使河床不对称)下游河谷更开阔,河道两旁为冲积平原——以侧蚀、堆积为主,河谷呈槽形,(3)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及特点比较石绳(下图)又名绳状熔岩,是岩浆喷出地表,顺坡而下时,表皮先冷却,冷却表皮受内部尚未凝固的流动岩浆的推挤、扭动、卷曲而成。

石绳外表与麻绳、草绳等极为相似,表面粗糙成束出现,多呈弧形弯曲。

右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推测左图中石绳内部应具有()A.层理构造B.片理构造C.冲刷构造D.气孔构造2.右图中能够反映石绳形成过程的序号是()A.①B.②C.③D.⑤3.关于弧形石绳描述正确的是()A.延伸方向与岩浆流动方向一致B.弧顶指向地势低洼的方向C.石绳弧顶指向岩浆的来源方向D.垂直于板块边界延伸方向招摇山又名“猫儿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兴安县西北部,是《山海经》记载的第一座山,因山顶巨大花岗岩外形酷似卧伏的猫而得名。

猫儿山在寒武纪崛起成山,经剥蚀夷平后,在加里东运动时火山活动剧烈,再次隆起,发育成古老的山地。

下图为猫儿山地质构造剖面图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猫儿山首次形成的山地为()A.背斜山B.断层山C.向斜山D.活火山5.猫儿山被外力剥蚀夷平阶段()A.内力作用对地形影响大B.周边湖泊水体堆积物少C.侵蚀速率大于抬升速率D.河流下蚀作用逐渐变强6.推测“猫儿山”山地的形成过程()A.外力堆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岩浆活动→外力侵蚀B.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岩浆活动→外力侵蚀C.岩浆活动→外力侵蚀→外力堆积→岩浆活动→外力堆积D.岩浆活动→外力堆积→外力侵蚀→岩浆活动→外力堆积巨人湖曾经为冰坝堰塞湖,冰川体内发育众多通道。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4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0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常考题型大通关(全国卷):第4题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4题地表形态的塑造1、下图为凌河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A.煤层形成于砾岩层中B.煤层形成的时间较晚C.煤层由变质作用形成D.皮家处适合开采煤炭2.图示区域P—K期间的地质过程主要为()A.沉积—挤压—侵蚀—沉积B.下沉—侵蚀—抬升—沉积C.沉积—断裂—下沉—沉积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2、羚羊峡谷是世界上著名的狭缝型峡谷,位于美国亚利桑纳州的沙漠,常年处在干涸的河道之中。

看它的外观如同地表的沙体被流水冲出的细沟(图)。

但当人们深入谷底则会发现谷壁岩石表面像被精心打磨,纹层顺着岩壁流淌,如同万年前的波浪被定格在这峡谷中。

阳光从峡谷顶部进入,幻化出奇异的色彩。

据此完成下题。

1.人们游览羚羊峡谷的最佳时间是在当地( )A.8点前后B.12点前后C.16点前后D.20点前后2. 羚羊峡谷的形成主要是由于( )A.流水侵蚀和风力侵蚀B.岩石风化和流水侵蚀C.岩石风化和风力侵蚀D.生物作用和冰川侵蚀3、苏州鸡笼山位于天平山主峰南900m,海拔53.6m,为花岗岩山体。

山不高,有二峰。

主峰宛如巨大竹笋拔地而起。

其上乱石嶙峋,杂树苍苍,藤蔓垂挂,仿佛一座硕大的山石盆景。

次峰更奇,山巅险峻异常,数块怪石笔立,上面还卧着几块奇石,危如垒木,现称“五人撑伞”。

图a 为“五人撑伞”景观图,图b为“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据此回答1~2题。

1.形成“五人撑伞”风景的岩石属于图b中的()A. BB. CC. DD. E2.图a中“五人撑伞”形成过程的先后顺序是()A. 地壳上升—岩浆侵入—风化堆积B. 地壳下降—岩浆喷发—风化侵蚀C. 岩浆喷发—地壳下降—风化堆积D. 岩浆侵入—地壳上升—风化侵蚀4、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

据此完1-2题。

1.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A.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B.植被稀疏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地势起伏较小5、下图为某一出露地表的岩石,A—F为沉积岩,G为花岗岩,f为断层。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岩石圈和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岩石圈和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

2020届(人教版)地理高考二轮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含答案专题: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一)读某区域岩层新老关系示意图(图1)、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图2)和花岗岩地貌景观照片(图3),完成题。

1、图1中甲、乙之间区域()A.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B.岩层向下弯曲C.可能存在石油、天然气D.肯定不存在生物化石2、图3为甲地照片,该景观的岩石类型最有可能为图2中的()A.a B.b C.c D.d答案:1---2、C.C解析:第1题,根据甲、乙之间区域岩层中间老、两翼新判断,该区域地质构造为岩层向上拱起的背斜,但该区域有河流流经,应为河谷,A、B错;背斜是良好的储油储气构造,C对;根据图示信息无法判断甲、乙之间区域是否存在化石,D错。

第2题,根据图2中有三个箭头指向d判断d为岩浆,c为岩浆岩,则a、b为沉积岩或变质岩;图3中花岗岩为岩浆岩。

(二)下图为北半球某区域地形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第1--2题。

1.图中()A.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向斜B.乙处岩石由岩浆喷出冷却凝结形成C.①—②—③岩层年代由老到新D.地表形态由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2.图中河流()A.在丙处常形成洪积扇或冲积扇B.丙、丁间河道弯曲,水流平稳C.丁处河岸以沉积作用为主D.冬、春季有明显的凌汛现象【答案】1.D 2.B第1题,甲处的地质构造为地堑,A项错;乙处岩石由岩浆侵入岩层冷却凝固形成,B 项错;①—②—③岩层年代由新到老,C项错;图中地貌的形成,既有内力作用也有外力作用,二者共同塑造了当地的地貌形态,D项正确。

第2题,洪积、冲积扇一般位于山区河流出山口处,丙处地形平坦,无冲积扇或洪积扇分布,A项错;丙、丁间河道弯曲,地形平坦,水流平稳,B项正确;丁处位于河流的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C项错;无法判断图示河流是否有结冰现象,所以也无法判断是否有凌汛现象,D项错误。

(三)[2019·阳泉模拟]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湘教版

2022届新教材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八地表形态的变化课件湘教版

3.如果地下河消失,冒气洞的变化可能是 ( ) A.不会再“冒气” B.洞内冬季气温升高 C.不再扩大成为天坑 D.“白烟”变淡或慢慢消失
【解析】1选C,2选B,3选D。第1题,冒气洞的“白烟”本质是洞内相对暖湿的水 蒸气上升冷凝而成。冬季,洞外因冬季风影响气温降低,洞内温度恒定为18°C, 相对较高。同时白洞天坑有冷空气下沉,通过地下通道进入,迫使洞内温暖空气 上升,出洞口后遇冷成雾珠,形成“白烟”。冬季日出时气温低,利于白洞天坑 冷空气下沉,冒气洞冒“白烟”最显著时段是冬季日出时。第2题,沉积作用形 成石灰岩,石灰岩经地壳抬升成陆地,流水侵蚀、溶蚀形成巨大地下溶洞;重力 坍塌成天坑。推测形成天坑的地质作用顺序是沉积作用-地壳抬升-流水溶蚀重力坍塌。第3题,地下河流消失后,洞内缺少了水体对温度和湿度的调节作用,

【解析】第(1)题,读材料可知,2000-2015年东台吉乃尔盐湖湖表水面积变化 的特点是:2000-2005年盐湖湖表水面积扩张缓慢;2005-2015年盐湖湖表水 面积显著减少至干涸。2000-2015年东台吉乃尔盐湖湖表水面积变化的原因: 读图乙可知,2000-2005年,山地降水增多,年均气温上升,导致冰川融水增加,使 入 湖 水 量 增 加 , 所 以 2000-2005 年 盐 湖 湖 表 水 面 积 扩 张 缓 慢 。 读 材 料 可 知,2005-2015年,年均气温总体上升,蒸发加剧;而且,在2005年以后,盐湖区的 资源开发行为如修建人工盐田、修筑拦水坝和建设工厂设施等不合理的人类活 动,使湖水量减少,湖表水面积显著减少至干涸。第(2)题,该地水上雅丹地貌的 形成过程可以分四个阶段来分析:第一阶段,远古地质时期,这里是一片古湖,气 候温暖,湖床接受
() A.海水冲刷作用强烈 B.长期受河流侵蚀 C.背斜顶部存在断层构造 D.背斜顶部存在张性裂隙

[精品]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及答案

[精品]新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06 地表形态的变化学案及答案

本专题从考查形式上看,多数是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多是描述地貌特征和分析地形地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着重考查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因此,复习时应多结合一些现实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提高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能力。

2017年高考考查方向预测:1.考查内容以内、外力作用与地貌、地质构造、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其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等为考查重点。

2.以热点事件或地质景观图、示意图等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3.结合岩石的成因类型或有关示意图,考查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结合时事工程建设、能问题,考查地质构造在生产、生活中的意义;结合实例考查河流地貌的发育及对聚落、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一、板块的划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断的运动中。

一般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两个板块之间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三大类岩石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构成了地壳物质的循环运动。

(1)岩浆岩: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冷却、凝固而成,在地表以下形成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地表后冷却凝固,叫喷出岩,又称火山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岩石在外力作用下,经过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积成岩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一般含有化石。

如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以及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正常情况下,沉积岩层呈上新下老的关系,亦可根据所含化石确定时间先后顺序。

物质构成和化石还可以反映当时的沉积环境,如煤层说明以前是湿润的森林,石灰岩层说明以前是温暖的浅海环境,等等。

(3)变质岩:由其它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而成。

如石灰岩受热成为大理岩,页岩受挤压形成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形成,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三、板块移动与地球面貌板块相对移动而发生的彼此碰撞或张裂,形成了地球表面的基本面貌。

浙江省2020届高三地理选考二轮复习课后作业 专题四:地表形态

浙江省2020届高三地理选考二轮复习课后作业 专题四:地表形态

2020届高三地理选考二轮专题地表形态课后作业一、单选题1.下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C.①—丙②—甲③—乙④—丁D.①—丁②—乙③—甲④—丙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地区进行考察,记录结果如下表。

据此完成2、3题。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花岗岩形成过程中,与其两侧接触的沉积岩可能会变成A.大理岩、板岩B.片麻岩、大理岩C.石英岩、板岩D.石英岩、片麻岩3.符合学生往东南方向行进时观察到的岩石的地质构造剖面是A.B.C.D.下图是我国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据图完成4、5题。

4.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处,属于向斜山的是A.甲B.乙C.丙D.丁5.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甲处是峰林,主要分布在云贵高原B.乙处为谷地,由外力侵蚀而成C.丙处容易发生滑坡现象D.丁处海拔较高与断层无关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上的阿贡火山于2017年11月21日下午开始持续喷发,火山喷发警戒升至最高级别第4级,周边10公里范围封锁,10万多居民被迫撤离,多架航班被迫取消。

据“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左图)”和“世界局部区域图”(右图)。

完成6、7题。

6.对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A.地震发生时的位置B.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C.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D.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7.阿贡火山喷发的物质来自左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8.从右图中可以看出,巴厘岛地震、火山活动频繁是因为地处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下图为沿回归线东西向的某区域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9、10题。

9.根据图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B.甲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C.乙处地质构造为向斜,适宜在地面打井找到石油D.乙处地质构造为背斜,适宜地面打井找到地下水10.和丙处成因相同,形成的地形区是A.阿尔卑斯山脉B.冰岛C.台湾岛D.喜马拉雅山脉下图为某外力作用对岩石的影响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1--13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八)地表形态的变化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湘东六校联考]下图是“我国南方地区某河流顺直河道附近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1~3题。

1.该河流的流向是()A.自东南向西北B.自东北向西南C.自西南向东北D.自西北向东南2.阶地一般是由河漫滩发育而来的,当原来的河漫滩高出河流丰水期水位时便形成阶地。

那么河漫滩发育成阶地的原因可能是()A.河流流量减小B.植被破坏C.地壳抬升D.地壳下降3.近年来,该河段出现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的趋势,其原因最可能是()A.上游拆除水坝B.上游开展退耕还林C.下游整治疏通河道D.下游修建跨河大桥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图中河流有东北岸和西南岸,所以该河流可能自东南流向西北或者自西北流向东南;河流中的沉积物在东北岸,说明东北岸为沉积岸,西南岸为侵蚀岸,北半球河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右岸侵蚀,左岸淤积,所以该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故选D。

第2题,河漫滩高出河流丰水期水位时形成阶地,是因为该地地势整体上升,河流下蚀形成的,故选C。

第3题,该河段丰水期水位上升、含沙量增大,说明其流量增大,挟带的泥沙量增大。

上游拆除水坝,会导致下游河段流量增大,泥沙在库区沉积量减小,带到下游的多,A对。

上游开展退耕还林,水土流失会减少,河流中泥沙含量减小,B错。

下游整治疏通河道,排水能力增强,泥沙沉积减少,C错。

下游修建跨河大桥,对河流流量、含沙量没有影响,D错。

答案:1.D 2.C 3.A亚当桥是马纳尔岛与拉梅斯沃勒姆岛之间一连串低于海平面的石灰岩暗沙,曾经有好多拱形石桥相连接。

随着最后一片连陆的拱桥倒塌,亚当桥已经名不副实。

马纳尔岛(现已与斯里兰卡相连)面积50平方千米,该岛干燥、荒芜。

据此完成4~5题。

4.致使亚当桥最终倒塌的作用最可能是()A.地壳运动B.岩浆活动C.海浪作用D.风力作用5.亚当桥()A.两侧岛屿形态受东北季风带来的海浪侵蚀明显B.暗沙的堆积将向垂直盛行风向的两端延伸C.季风导致的风浪减缓了暗沙的堆积D.走向主要受地壳运动方向的影响解析:第4题,读图可知,亚当桥位于拉梅斯沃勒姆岛和马纳尔岛之间,且基底为石灰岩暗沙,受海水运动影响,被侵蚀较严重,因此亚当桥倒塌的原因主要是海浪作用。

第5题,读图可知,亚当桥两侧岛屿向北凸,说明受西南季风影响较大,可知季风也是暗沙的主要营造力量,故A、D错误;季风的存在加剧了原桥基的侵蚀,但有利于海底暗沙的堆积,加上受拉梅斯沃勒姆岛和马纳尔岛的阻挡作用,因此暗沙将沿两岛边缘堆积,即向盛行风向的垂直方向的两端延伸,C错误,B正确。

答案:4.C 5.B涪江发源于岷山北坡,是嘉陵江的最大支流,该江穿越龙门山后,在山前形成冲积扇。

下图为涪江冲积扇周边地区的地形地质构造分布图,据此完成6~8题。

6.涪江受该地形地质影响,形成了多级冲积扇,下列关于断层F与冲积扇的形成时间由早到晚顺序正确的是() A.Q1—Q2—Q3—F B.Q2—Q3—F—Q1C.Q1—F—Q2—Q3D.Q1—Q2—F—Q37.某同学根据河流沉积作用的变化规律,推断图中冲积扇沉积物颗粒大小合理的是()A.Q1>Q2>Q3B.Q3>Q2>Q1C.Q1=Q2>Q3D.Q2>Q3>Q18.相对于冲积扇Q1,图中冲积扇Q2更容易遭受的自然灾害是()A.地震B.滑坡C.洪涝D.旱灾解析:第6题,据图可知,涪江流出山口后,形成山前冲积扇Q1;然后北部断层活动,使得北部高山进一步抬升,南部地势下降,河流往西南部迁移改道,台地的发育,台地上形成新的山峰,南部区域发生了进一步下沉,形成新的冲积扇Q2,因断层F南部有山峰形成,且切断了冲积扇Q2,故判断Q1—Q2—F;Q2形成后,断层F使得南部抬升,河流从F断层起对冲积扇Q2南部由沉积改为侵蚀,经过两座隆起的山峰之间流出山口,形成新的冲积扇Q3。

第7题,根据第6题的分析,Q1形成时期为涪江发育的早期,河流从高山进入丘陵时形成的冲积扇,河流落差大,流速快,带来的沉积物颗粒较大;北部断层活动发生后,南部地势进一步下降,此时进入涪江发育中期,侧蚀作用明显,河道变宽,较大的颗粒物在涪江更上游沉积,而Q2的地势相对平缓,河流流速较慢,沉积物颗粒比Q1小;Q3为河流经过Q2冲积扇后形成的冲积扇,Q2位于山间盆地且面积较大,带到下游的沉积物颗粒会更小,故从Q2到Q3颗粒物更小。

第8题,由图可知,冲积扇Q1当前没有河流经过,而冲积扇Q2有河流流经,河道里有新的沙洲形成。

所以如果河流流量增大,则容易在Q2附近形成洪涝灾害。

答案:6.D7.A8.C下图为西秦岭武山盆地构造剖面简图。

据此完成9~11题。

注:石英砂岩和板岩均为变质岩。

不整合是指上下两套不同时代地层之间出现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的地层接触关系。

9.图示主要的地质构造为()A.背斜B.向斜C.断层D.地堑10.该盆地可能发生岩浆侵入的地点是()A.甲B.乙C.丙D.丁11.甲处不整合面上砾石可能来源于()A.板岩B.石英砂岩C.石灰岩D.砂砾岩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图示岩层向下弯曲,且根据沉积岩层下层先沉积,上层后沉积,可判断出岩层两翼老中间新,则图示主要的地质构造为向斜。

第10题,丁地及其附近有板岩和石英砂岩,这两种岩石是变质岩,是岩浆侵入时,在高温、高压环境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的。

第11题,甲处不整合面的形成受地质作用的影响。

地壳隆起,石灰岩上升出露地表,在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影响下形成碎屑物,再经外力作用搬运形成砾石,所以甲处不整合面上砾石最可能来源于石灰岩。

答案:9.B10.D11.C二、综合题(共2小题,满分46分)12.[2019·全国卷Ⅲ,3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2分)某河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河流上游河段受季节性融雪和大气降水补给。

7月后主要受降水补给,降水多为暴雨。

该河段流量和含沙量年内变化大,但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

下图示意该河段典型河流断面不同时间的水体形态。

(1)对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的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6分)(2)指出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的变化特征,并说明原因。

(8分)(3)分析8月该河段河底淤积的原因。

(8分)解析:本题以发源于美国内陆高山地区的某河河面宽度变化与河水深度变化为背景,考查影响河道宽度及河水深度的原因,即河流地貌的成因;考查了地理学科四大能力;凸显了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科学探究观念。

第(1)题,河道宽度主要受制于地形地质条件。

该河段河面宽度变化不明显可以结合材料从内陆高山、河岸直立、岩性单一、河流下切等方面分析。

第(2)题,4~6月该断面河水深度增加。

原因主要从河流水量增加、水位上升及流速加快、向下侵蚀等方面考虑。

注意分析时结合材料描述清楚因果关系。

第(3)题,8月份河床淤积、河底抬升主要从河水含沙量大及流速降低来分析。

答案:(1)(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未摆动);单一岩性(岩性相近)河岸,河岸直立。

(2)变化特征:深度增加。

原因:融雪补给为主,流量持续增长,水位上升;融雪补给为主,含沙量低,流速持续加快,侵蚀河床。

(3)降水补给,(坡面侵蚀强,)河水含沙量高;径流量与流速变率大,流速降低时泥沙快速淤积。

13.[2019·山东烟台高考适应性练习]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4分)库赛湖位于藏北高原,库赛河是其接纳的最主要的地表径流。

库赛湖的年纹层是由不同季节形成的粗颗粒层和细颗粒层交替形成。

粗颗粒物质组成磨圆中等、分选性差,具有明显的风力搬运特征;细颗粒层物质颗粒较细,除细沙、黏土外,还含有大量的枝角类辟片和生物壳体,具有明显的流水搬运特征。

下图为库赛湖地形及取样点沉积层垂直剖面示意图。

(1)库赛湖属于构造湖,形成初期水深坡陡,但现在东南部出现了很大的变化,据图推测原因。

(6分)(2)判断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的季节并分析形成过程。

(8分)(3)年纹层M较常年偏厚,请分析原因。

(10分)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湖泊东南部坡缓水浅,这是因为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所致。

第(2)题,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因此,库赛湖年纹层粗颗粒层沉积的季节为春季。

第(3)题,年纹层M为细颗粒层,细颗粒层厚,说明入湖河流搬运的泥沙多,应该是流量偏大。

结合材料可知,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融水量与气温关系密切。

M层厚,说明M对应年份夏季气温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

答案:(1)东南部有河流注入,携带大量泥沙,泥沙沉积,使得坡缓水浅。

(2)粗颗粒层沉积于春季。

库赛湖冬季温度低、风力强劲,风的机械搬运作用使大量的物质在冰面堆积,等到春季湖冰融化,冰面上粗颗粒物质沉积到湖底形成粗颗粒层。

(3)M层为细颗粒层,为夏季流水沉积。

该湖的主要补给为冰雪融水,M层对应年份夏季气温偏高,河流径流量大,搬运能力强,湖泊沉积物多,细颗粒层较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