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外拓展课教案
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15篇
2023年初中化学教案15篇初中化学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本课题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很多富有趣味并有一定想象力的问题,从而使学生从第一节课起,就感受到化学学习的价值,产生渴望了解化学的强烈愿望。
在此基础上,教材通过提供与化学有关的影响人类进步的资料,引出课题和化学的定义,并运用实例使学生对其有较为透彻的了解。
教材注重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学生充分体会了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充分展示了化学的魅力和学习化学的价值所在。
本课题内容注重“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要淡化“化学”定义识记,强调研究的对象,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中,加强对化学的认识和感受。
本课题的重点是对学生进行化学学习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难点是正确理解化学的定义,体验化学与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关系。
通过组织学生列举大量的实例,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手段,鼓励学生主动合作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由于本课题基本上是非知识内容教学,所以本课时的主要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感受化学、体验化学、认识化学。
本课题的教学目标是: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
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本课题教学应体现如下主要特征:1.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展开教学;2.特别注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注重让学生探究问题的过程;4.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5.激励与评价(1)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程度、关注在合作交流中表现的情感、态度的发展。
初中化学基础补课教案模板
初中化学基础补课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初中化学
课时:1小时
教学内容:化学基础知识复习
教学目标:
1. 复习化学基础知识,包括元素周期表、化学键、化合物等内容;
2. 强化对化学基础概念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3. 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化学元素周期表、分子模型等教学工具;
3. 练习题目及答案。
教学步骤:
1. 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让学生回顾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元素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复习化学键和化合物(10分钟):通过讲解化学键的种类和形成方式,帮助学生回顾化学键的概念和分类,然后讲解一些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结构。
3. 练习题(15分钟):设计一些练习题目,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进行答题,检验他们对化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4. 解析与讨论(15分钟):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解析和讨论答案,帮助学生弄清楚解题思路和方法。
5. 拓展知识(10分钟):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化学知识,例如化学反应、化学式等,拓展他们的化学知识面。
6. 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鼓励学生继续学习化学知识。
教学反馈:
1. 学生表现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积极性、诚实性和学习效果等方面;
2. 教师教法评价:对教学方法和内容进行评价,总结教学中的不足和改进空间;
3. 后续计划安排: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制定详细的后续计划,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化学基础知识水平。
化学教案(范本)
化学教案(范本)化学教案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铁的性质是现行教材(人教版)第六章第一节内容。
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氧、氢、碳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学习了本章内容之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将较为完整,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习也为第八章中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近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目标A.了解铁的物理性质,掌握铁的化学性质。
B.学会铁制品的一般防锈方法。
(2)过程和方法目标A.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对比、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并用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B.通过符合认识规律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通过探究性学习,增强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并树立珍惜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观念。
B.通过宣化钢铁公司的发展史及我国钢铁史的学习,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好化学的志向。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铁的化学性质(2)难点:A.钢铁制品锈蚀条件的探究B.学生对“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理解。
二、学情分析及教材处理1.学情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铁制品已是司空见惯,对铁的一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了解。
因此,对于铁的物理性质,可采用以生活中常见的铁制品入手,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分析、讨论、归纳。
关于铁的化学性质,在本章之前已经学过了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铁与酸的反应,在学习氢气的实验室制法时也曾接触,则可用温故知新的方法加以引导,进一步学习。
2.教材处理及意图(2)铁的物理性质主要通过讨论题的形式完成,教师选取生活中的钢铁制品为例,由学生讨论各应用了铁的哪些物理性质。
在此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一般顺序和方法。
初中化学说课辅导教案
初中化学说课辅导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掌握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 理解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4. 了解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二、教学重点:
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
3.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步骤:
1.引入:
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引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出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2.讲解:
(1) 化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及变化的科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反应等方面。
(2) 化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化学主要研究的对象是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其研究方法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合成和分解等方法。
3.讨论:
(1) 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纯净物质,化合物是由不同类型的原子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纯净物质,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
(2) 原子、分子和离子的概念: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位,分子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子以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单位,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4.总结:
通过讨论,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强调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以及原子、分子和离子的区别。
四、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作业:
1. 阅读相关的化学知识,了解化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
2. 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所学的知识。
六、教学反思: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初中课外有趣化学实验教案
初中课外有趣化学实验教案
目标:通过本实验,学生将了解火焰的颜色是由于燃烧过程中不同金属元素产生的颜色而决定的。
材料:
1. 紫草酒精
2. 钳子
3. 火柴
4. 盐酸
5. 硫酸
6. 铜片
7. 铁片
8. 锡片
9. 镁片
10. 火焰颜色测试板
步骤:
1. 向一瓶50ml的紫草酒精中加入1ml的盐酸和1ml的硫酸,摇匀后即制得了彩虹火焰试剂。
2. 分别使用钳子夹取铜片、铁片、锡片和镁片,分别在火柴上点燃并将其放入试剂中。
3. 观察不同金属元素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并在火焰颜色测试板上找到相应的颜色。
4. 总结不同金属元素燃烧时产生的火焰颜色及其原因。
注意事项:
1. 实验中要小心操作火柴和试剂,注意安全。
2.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高温要避免接触皮肤。
3. 不得将试剂接触口腔或眼睛。
延伸探究:
1. 为什么不同金属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不同颜色的火焰?
2.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火焰颜色来区分金属元素的方法有哪些?
3. 除了金属元素,有哪些其他物质在燃烧时会产生特定的颜色?
本实验可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实践中感受化学的神奇,激发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5篇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5篇初三化学教案设计5篇在教化学的时候,你肯定会发现其中很多的知识内容需要用实践来印证,那么不妨写一份教案吧,这样更能让学生们看懂。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三化学教案设计例文,希望你喜欢。
初三化学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什么是化学,认识到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进一步认识自然、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认识到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通过收集材料、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实践活动等具体探究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激发学生亲近、热爱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让学生感触化学的魅力、体会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了解什么是化学,激发学生对化学的热爱之情、探究之欲。
【教学难点】了解什么是化学。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视频录像、拓展教学内容的相关素材及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级链接)2、实验相关器材及用品:试管、烧杯、玻棒、白纸(用NaOH溶液书写“变化中学、探究中学”后晾干)、NaOH溶液、酚酞试液、澄清的石灰水、稀盐酸等。
学生准备:收集一些常见或不常见的材料、用品、食品、药品等实物和相关的说明书、商标等,以及相关的现代高科技信息资料。
【教学设计】1、教学方法:收集资料、指导阅读、实验展示、讨论交流、拓展探究2、教学步骤:3、活动与作业:请你参考下列主题(任选一个或多个)或自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查询相关材料或自主上网搜索(可参考课件)、,完成一篇小论文或自办、合办一期小报(报题目自拟,突出个性、特色)进行交流:①有关化学学科形成的历史②化学在现代社会的应用举例③探索学好化学知识的方法④你最感兴趣的化学前沿知识⑤你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化学知识⑥其它(自拟)【点评】本课题是九年级学生系统地学习化学的第一课。
谭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展示了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魅力,“视频导入”抓住了学生眼球,物质世界绚丽多彩的第一印象,浓缩了历史的变迁、拓展了求知的视野。
《酸和碱》教学设计
《酸和碱》教学设计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第1课时酸碱指示剂的探究一、教学设计思路:酸和碱是化学中常用的两类物质,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类物质。
本课将根据学生在生活中对酸和碱的初步认识,从其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如何确定物质是酸性还是碱性?引导学生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探究,认识酸碱指示剂,探讨在生活中检验酸碱的方法,学习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其检验生活中物质的酸碱性。
从而使学生“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二、教案课题酸碱指示剂的探究授课人罗红学校宜春一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溶液能和酸碱指示剂反应。
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能自制酸碱指示剂,并设计和完成与之有关的实验。
2.过程和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所学知识来主动探究未知,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发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酸碱指示剂能使酸碱溶液反应,可用于检验酸或碱的溶液难点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教学模式仪器、药品1、师准备:食醋、稀盐酸、稀硫酸、石灰水、氢氧化钠溶液、紫色石蕊试液、酚酞溶液;滴管、试管、试管架、研钵、纱布;紫色康乃馨花、紫卷心菜2、学生准备:2-3种花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很多同学都曾吃过桔子和皮蛋,有谁知道:为什么桔子、柠檬等水果吃起来是酸酸的味道,皮蛋吃起来时却有一股涩味?聆听后回答:因为水果中有各种果酸;皮蛋中含有碱。
从生活中己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引入新课〔过渡〕酸和碱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
其实酸和碱不仅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也是化学中常见的两类重要物质。
在生活中可以通过品尝辩别一些物质,而化学试剂是不允许品尝的。
我们怎么确定物质是酸还是碱?〔提出问题〕试管中的紫色石蕊溶液,在不借助实验室中任何化学药品的情况下,能否使之变成红色?学生演示:向试管中吹气。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创设情境,回顾已学的知识,引入课题〔问题研究〕是什么物质使石蕊试液变红?〔设问〕除了碳酸,我们熟悉的食醋、盐酸、石灰水等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呢?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初中化学微讲座教案
初中化学微讲座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原子的基本结构和组成,明白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及作用。
2. 能力目标:能够初步理解原子的结构和原子的性质。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
1. 原子的基本结构;
2. 原子核和电子的结构及作用。
三、教学难点:
1. 原子核和电子的相互作用;
2. 回答学生关于原子结构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通过引入实验室中的物质,引导学生思考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引出原子的概念。
二、讲解
1. 原子的基本结构:介绍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结构,包括原子核和电子的构成。
2. 原子核和电子的结构及作用:详细讲解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电子围绕原子核运动,并介绍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三、实验和互动
教师可进行原子模型的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学生也可以
提出问题,老师进行回答和解释。
五、巩固与拓展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巩固性练习,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也可以拓展一些相关知识,
让学生对化学有更深入的理解。
六、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或练习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评价和反思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反思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为下一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
高中化学综合实践活动篇一:化学综合实践课教案案化学综合实践课活动课教案——关注我们周围的垃圾一、主题的产生垃圾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在垃圾堆积场里,各种垃圾因腐烂而臭不可闻,招引和孳生成群的老鼠、苍蝇、蟑螂。
从而传播疾病。
垃圾中有许多的病菌和寄生虫卵。
它们随着飘尘到外飞扬,污染大气侵占土地,污染土壤,污染水质和农作物。
垃圾中还含有多种有害的化学物质,若处理不当,也会危害人体健康。
因此,全班经过讨论、共同确定以“乡镇垃圾”为主题,开展系列综合实践活动。
二、活动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垃圾的危害,增强环保意识2、通过写垃圾处理方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想象能力(二)能力目标1 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2、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说出环境的变化,并了解当今社会人们是如何处理垃圾的3、通过写观察日记、心得体会、调查报告,培养学生归纳概括、整理提练的能力(三)情感目标感受垃圾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美丽的地球。
(四)认知水平1、了解垃圾的来源、分类和乡镇垃圾的特点。
2、认识乡镇垃圾的危害。
三、活动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出示题目我镇约有户家庭,如果每户家庭每天产生1千克的垃圾,那么1天内,会有多少垃圾呢?若以30天计算,每个月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若一年以365天计算,每年又会产生多少垃圾呢?2、学生计算,老师板书日千克吨月千克吨年千克吨3、看了上面的数据,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我们刚才算的,只是石花一年之内家庭产生的垃圾量,这个是不是最终的数据呢?为什么?(加上饭店、镇大大小小的厂家,垃圾量大在超过上面的这个数字)就有那么多的垃圾,那么全世界呢?5、出示地球图片,讲述全球垃圾现状,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地起来研究有关垃圾的问题,这个问题可是世界级的难题,你们有没有信心挑战这个难题?6、制定计划:每小组民主推选组长、邀请自己喜欢的指导老师,制定自己小组活动计划,调查校内外垃圾的的主要来源,以及垃圾分类情况。
化学课外实验教案初中上册
化学课外实验教案初中上册
实验名称:探究燃烧现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不同物质的燃烧现象,加深学生对燃烧原理的理解。
实验材料:
1. 火柴
2. 蜡烛
3. 氢氧化钠(NaOH)
4. 盐酸(HCl)
5. 碘酒
实验步骤:
1. 实验一:燃烧的观察
a. 将一根火柴点燃,观察火柴燃烧的现象。
记录下火柴燃烧时的状况。
b. 点燃一支蜡烛,观察蜡烛燃烧的现象。
记录下蜡烛燃烧时的状况。
2. 实验二:氧气的必要性
a. 将一小块氢氧化钠(NaOH)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盐酸(HCl),观察试管内沸腾气泡的现象。
b. 将一小块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再向试管中倒入碘酒,观察气泡的产生及颜色变化。
实验结果:
1. 燃烧的观察结果:火柴燃烧时产生火焰和烟雾;蜡烛燃烧时产生火焰和蓝色的燃烧光。
2. 氧气的必要性: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时产生气泡,观察到气体从试管中溢出;氢氧化钠与水和碘酒反应时也产生气泡,碘酒的颜色变为淡黄色。
实验结论: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氧气是支持燃烧的必要条件。
氢氧化钠与酸类物质反应时释放气体的现象是因为生成了氢氧化钠的气体。
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火源的危险。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清理实验用具,确保实验室卫生整洁。
教师评价: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们对燃烧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氧气在燃烧中的重要
性有了直观的了解。
希望同学们在实验中能够认真观察和分析,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素养。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教案
初中化学课外实验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学生将能够了解酸碱的基本概念,掌握测定物质酸碱性质的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活动对象:初中化学学生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地点:化学实验室
活动器材:酸碱指示剂、试管、试管架、酸、碱、水、酸碱测试纸
活动流程:
1.引导学生回顾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讲解酸碱指示剂的作用。
2.组织学生分组,每组配备一套实验器材。
3.让学生根据给定的试验方案,测定几种不同物质的酸碱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酸碱性质。
5.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解释实验现象。
6.让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实验分析等内容。
7.老师进行实验过程的点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活动评价: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掌握酸碱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同时,通过实验讨论和总结,加深学生对酸碱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课外小游戏初中化学教案
课外小游戏初中化学教案
教学目标:通过这个小游戏,学生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1. 游戏材料:化学元素卡片、化学反应卡片、得分表
2. 游戏规则:将化学元素卡片和化学反应卡片混合放在桌子上,学生轮流抽取一张元素卡片和一张反应卡片,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是否会产生化学反应,如果判断正确则得分。
教学过程:
1. 先向学生简单介绍化学元素和化学反应的基础知识,让学生对游戏内容有所了解。
2. 分发化学元素卡片和化学反应卡片,让学生观察和记忆卡片上的内容。
3. 学生依次抽取元素卡片和反应卡片,根据反应方程式判断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
4. 每次判断正确的学生得1分,最终得分最高的学生获胜。
教学延伸:
1.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化学元素和反应卡片,扩展游戏内容。
2. 可以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讨论化学反应的原理和机制。
3. 可以将游戏进行小组比赛,增加合作和竞争的乐趣。
总结:
通过这个小游戏,学生既能够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他们的化学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希望学生在玩耍中能够享受学习的乐趣,不断提升自己的化学水平。
《走进化学实验室》公开课教案
《走进化学实验室》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实验操作方法,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溶解、过滤、蒸馏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科学的探究精神,使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及其使用方法,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2. 教学难点: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室设备:烧杯、试管、滴定管、天平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等常见化学试剂。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化学实验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室在化学研究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化学实验室的基本设备和实验操作方法,如烧杯、试管的使用,溶解、过滤、蒸馏等基本操作。
3. 演示:教师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实验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
4.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错误,解答学生疑问。
5.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复习实验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2. 完成实验报告,记录实验现象和结果。
3. 预习下节课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and 准确性。
3.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4.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拓展:1. 邀请化学实验室的专业人员来校进行讲座,分享实验室工作的经验和趣事,增加学生对实验室工作的了解和兴趣。
2. 组织学生参观化学实验室,亲身体验实验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3. 开展化学实验竞赛,鼓励学生创新和团队合作。
八、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实验报告,了解学生对实验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教案
初中化学课外活动教案活动目标:通过参与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化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持续6周活动内容:第一周:化学实验室探秘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如颜色变化实验、中和反应实验等,并由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反应过程。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实验,老师示范指导。
第二周:化学游戏竞赛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化学知识问答比赛、化学拼图竞赛等,通过游戏形式巩固化学知识。
活动方式:小组比赛,积极参与、奖励鼓励。
第三周:化学实用生活活动内容:学生在班级里收集各种家庭用品,并分析它们的成分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互相讨论、分享。
第四周:化学知识分享活动内容: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化学知识的主题分享,分享化学在日常生活、科技领域中的应用。
活动方式:学生主持,班级互动讨论。
第五周:化学实践训练活动内容:学生分组进行中级难度的化学实验,如化学反应速率实验、分离技术实验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活动方式:小组合作,指导分工。
第六周:化学科技作品展示活动内容: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他们运用化学知识所完成的科技作品,如制作小发电机、制作糖果等。
活动方式:小组展示,互相学习、评价。
活动评估:每次活动结束后,老师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参与情况和表现,及时调整活动方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希望通过这些有趣、富有挑战性的化学课外活动,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培养他们对化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活动结束后,也可以组织一个化学知识大挑战赛,让学生们在竞赛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并分享彼此的成长和收获。
8-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8-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计划化学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一、指导思想1、培养对化学实验的兴趣通过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实验活动,使学生自主探索,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
2、训练化学实验技巧由于化学课程的紧迫并不容许节节都是实验课,因此学生对实验的技巧、仪器运用等方面都较为生疏,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能给予他们很好的机会去练习、了解。
3、提高观察力及思考力微型实验的过程、内容及仪器的配合都是由学生设计的,而设计之先,学生必须对实验有很好的认识,故需自发的参考其它书籍去了解,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思考力,更加上有些化学实验与日常生活有很大关系,引起了学生对四周环境观察以及思考的兴趣。
4、课堂理论的实践由于课程紧迫,并不能有太多时间给与学生们对所学的理论进行实验,故出现理论多而实践少的问题,而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就给予学生一个好机会在课余时间去进行更多的实验。
5、培养合作精神除化学知识外,学生更能学习到怎样在群体中协力合作。
因为每次实验均需要各个同学各自的构思,还需组员之间的通力合作下,实验方能成功,因此培养到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活动实施计划:1、原则:(1)于2011年9月15日前组建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并开展活动在同一年级中组织20,30人的课外兴趣小组,采取自愿报名的方法,主要对象是同一年级各班对化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
(2)根据授课内有计划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活动中做到五定、三有,即“定时间、定地点、定小组成员、定指导教师、定活动内容;学期初有计划,活动过程有检查,做到活动有落实”。
2、内容开启化学之门系列:(一)-------谁主沉浮(鸡蛋的沉与浮、稀饭“烧糊”之谜)(二) -------气吞山河(瓶吞鸡蛋、会变型的瓶子) (三)-------点石成“金”(香烟灰的妙用) 探究与实践系列:(四)――― 探索与发现(探究碳酸氢铵的化学性质 ) (五)――― 探索与发现(揭秘催化剂) (六)―――动手动脑(提取花生油或自制泡泡液) (七)――, 动手动脑(自制雪碧或“番茄”电池) 科学实验系列:(八)------ 自来水是混合物吗,(九)――― 1+1一定等于2吗,(十)――― 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吗, 或固体酒精是酒精吗授课时间:每周二下午(3:40,5:00)3、研究主要过程2011年3月:准备阶段确立科研课题,并进行研讨和论证2011年4月---2011年6月:课题立项,开题,并初步开展课题研究。
高中化学生物课外拓展教案
高中化学生物课外拓展教案主题: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目标:通过本节课外拓展教学,让学生了解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内容:1. 光合作用:介绍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包括叶绿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光合作用的光合成反应和光照条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等内容。
2. 呼吸作用:介绍植物的呼吸作用原理及影响因素,包括呼吸作用的化学方程式、呼吸作用与光合作用的关系、呼吸作用对生物体的意义等内容。
实验内容:1. 实验一:观察植物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材料:水培植物、光源、试管、蒸发皿、盐水步骤:将植物放入试管中,用盐水覆盖植物的根部,放置在不同光照条件下,观察试管中气泡的数量和速度。
2. 实验二:观察植物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呼吸作用速率材料:植物茎叶、试管、蒸发皿、温度计步骤:将植物放入试管中,覆盖蒸发皿,放置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观察试管中水的变化并记录温度。
教学方法:1. 实验教学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重要性。
3. 讨论教学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自主思考、提问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学生完成实验后,需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口头展示,包括实验步骤、结果分析和结论等内容。
2. 学习笔记:学生需按时完成学习笔记,包括重点知识点、思考问题和自主学习计划等内容。
3. 思维导图:学生完成课外拓展调研后,可用思维导图整理所学知识,展示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理解。
教学延伸:1. 阅读资料:学生可自主选择相关书籍或网站进行阅读拓展,进一步了解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研究进展。
2. 植物实验:学生可结合家庭或学校的植物进行观察和实验,加深对植物生理过程的理解。
趣味初中化学动教案
趣味初中化学动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通过参与化学元素周期表游戏,加深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 元素周期表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2. 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周期性规律。
教学步骤:
1. 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元素周期表的历史和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的作用和意义。
2. 游戏规则说明(10分钟):
教师向学生介绍元素周期表游戏的规则:
-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元素,要求学生按照元素周期表的规律排列出各自的位置。
- 学生需要通过互相讨论和合作,确定每个元素的位置,并解释选择该位置的原因。
3. 游戏进行(25分钟):
学生按照规则,依次选择元素并放置在相应的位置,同时解释他们的选择理由。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各元素的性质和周期性规律进行讨论。
4. 总结(10分钟):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游戏的过程和结果,强调元素周期表的周期性规律和元素之间的关联性。
同时鼓励学生思考元素周期表在化学研究和应用中的意义。
扩展活动:
学生可以通过继续深入研究元素周期表的性质和规律,探讨元素之间的化学反应和结构特点,拓展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中学化学实验教案,荷叶化身活性炭
中学化学实验优秀教案——荷叶化身活性炭化学实验是化学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掌握化学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质。
本文将介绍一篇优秀的中学化学实验教案——荷叶化身活性炭,帮助广大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一、实验目的1.了解活性炭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2.探究荷叶为什么能够化身为活性炭。
二、实验原理活性炭是一种多孔材料,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
活性炭制备的核心是选择合适的原材料和制备工艺。
本实验利用荷叶的高温加热制备活性炭,活性炭的制备过程主要分为三步:1.枯萎荷叶中的水分蒸发。
2.荷叶中的有机物质分解,生成炭质物质。
3.炭质物质进一步热解,形成活性炭。
三、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1.将一片新鲜的荷叶放入烤盘中,用200℃的温度加热5分钟,荷叶开始枯萎。
2.继续将荷叶在温度为300℃的条件下加热10分钟,荷叶会发生黑色变化,烘烤出的炭质物质逐渐增多。
3.将烤盘从烤箱中取出,待荷叶降温后,将烤盘中的荷叶倒出,观察得到的是片状的黑色物质,这就是荷叶化身的活性炭。
4.注意事项:烧烤过程中要保持通风,避免烟雾过大;烤盘和荷叶在高温过程中都要小心操作,避免烫伤。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实验,我们成功地将荷叶化身为活性炭。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荷叶和活性炭的微观形貌,可以看到荷叶表面光滑,无毛细孔,而活性炭表面布满了许多孔隙和微小的可以黏附分子的小孔,这也是活性炭拥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吸附能力的原因。
利用红外光谱分析荷叶和活性炭的物质成分,可以看到荷叶主要由纤维素和淀粉质组成,而活性炭的主要成分为碳,这也证实了活性炭制备的三步反应步骤和机理。
五、实验教学效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学生了解了活性炭制备的原理和过程,对学生科技生活中常见的活性炭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本实验采用自然原材料荷叶制备活性炭,强调了生态环保的理念,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课外拓展课教案
碳酸饮料中的化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通过实验,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相关化学性质。
○2知道温度、压强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3通过实验,掌握判断溶液酸碱性或酸碱度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的实验探究,初步学会鉴别物质的某些方法。
○2通过合作探究、讨论交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团结协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2知道碳酸饮料备对我们有利有弊,应该适当饮用。
○3通过自制饮料,体会化学与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责任感。
二、教学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二氧化碳的检验;
○2验证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溶液显酸性。
教学难点:
○1温度、压强影响气体的溶解度。
○2知道柠檬酸也能使紫色的石蕊变红。
三、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1)实验仪器:试管、试管夹、胶头滴管、玻璃棒、酒精灯、
有带胶塞的导管
(2)实验药品:紫色石蕊溶液、澄清石灰水、PH试纸
四、学情分析
一瓶汽水看似普通,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化学知识,如二氧化碳的性质、气体溶解度的相关知识、溶液酸碱性的知识等等。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瓶汽水深入的挖掘其包含的化学知识,并让学生做好这些普通化学实验,对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对提高化学知识的综合牚控能力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1学生观察一瓶新买的汽水,再打开瓶塞,并观察瓶中发生的现象。
○2师生喝几口,谈谈喝过后的感觉。
○3今天,我们以雪碧为例来探究:碳酸饮料中的化学知识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1雪碧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如何验证?
○2看完标签,从物质的分类角度看,汽水是混合物还是纯净物?
○3汽水中的溶解的有气体,包含着气体溶解度的知识,可以提出以下问题:
1、打开汽水瓶盖,气泡为何从瓶中冒出?
2、喝完汽水为什么会打嗝?
○4如果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
○5如何测量雪碧的酸碱度?
小组交流,对问题进行梳理完善,整理出将要实验的问题:
○1雪碧中冒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物质?如何验证?
○2如果雪碧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如何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这种酸有什么特性?
○3如何检验雪碧的酸碱度?
小组讨论交流,设计实验方案
投影展示实验方案,教师点拨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对实验方案进行点评补充,帮助学生找到最简单的操作方法,同时也要注意到方案的多样性和创新性。
小组实验,获得新知
投影展示
分析与归纳
碳酸饮料中蕴含的化学知识:
○1碳酸饮料中冒出的气体为CO2,遇到澄清石灰水会变浑浊
○2二氧化碳气体溶解能力随温度升高减小,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反之亦然。
○3碳酸饮料中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溶于水且与水反应生成了酸,碳酸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4测定碳酸饮料酸碱度的方法: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PH上,然后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PH值。
表达与交流
○1实验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想?你还想探究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里面的化学知识?
○2实验过程中,你认为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补充老师实验:既然雪碧中溶解的有CO2,直接将石蕊滴到雪碧中,观察现象;再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热又看到什么?为什么?)
过渡:喝了汽水,使人感觉到清凉怡神之感,暑意顿消,精神为之一振。
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饮用汽水?
○
3演示趣味实验:可乐加曼妥思 引导学生:千万不能将二者混合食用,否则会造成生命危险。
○
4课外资料 碳酸饮料的相关知识:
1、酸饮料俗称汽水,是充入二氧化碳气体的软饮料。
2、碳酸饮料碳中除糖类外几乎不含任何营养成分
3、喝过多的碳酸饮料会出现下列问题:
○
5一些特殊人群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溃疡患者以及肥胖人群不宜饮用,婴幼儿、孕妇最好禁用。
思考:为什么胃溃疡患者不能喝碳酸饮料?
拓展与升华
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利用碳酸饮料(如雪碧)中溶解的二氧化碳气体进行下列实验,请完成有关问题:
(1)打开饮料瓶塞,会产生大量气泡的原因是 。
(2)如果试管中盛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3)如果试管中盛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 ,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腐蚀牙齿 腐蚀牙齿 影响人体免疫力 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影响神经系统 对胃的影响
容易造成肥胖
破坏人体细胞的“能量工厂”
2、小明学了初三化学,对化学实验很感兴趣,于是决定利用小苏打自制一瓶苏打水。
炎热的夏天,人们喜欢喝苏打水,原因是它既可以解暑,又可以改善酸性体质。
思考:
(1)明明喝进去的是苏打水,为什么会打嗝?发生了什么反应?
(2)如果你是小明,应该如何配制500克2%的小苏打水?
课外作业:
利用厨房中的物品,自制一杯碳酸饮料。
具体方法:
1.取干净的塑料可乐瓶一个,依次加入适量的白糖、果汁、1.5克小苏打、冷开水(不要将瓶子装得太满)和1.5克柠檬酸(或白醋)后,立即将瓶盖旋上,以防汽水冲出。
2.轻轻摇动可乐瓶,见瓶中出现大量气泡,这是由于瓶盖旋得很紧,产生的气体无法逸出。
3.约经15分钟后,自制的汽水即可饮用。
六、板书设计
碳酸饮料中的化学
1、冒出的气体是CO2,可以用澄清的石灰水的来检验。
2、该溶液显酸性,PH(2--4)
3、CO2+H2O==H2CO3, H2CO3=====CO2 +H2O
4、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从组成上看,它是混合物。
6、碳酸饮料有利也有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