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华夏民族插花之大美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
中国插花艺术简史摘要:中国插花艺术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优美的古典艺术之一。
以大量的文学著作、史书以及古物的发现为依据,对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提出见解,系统全面地整理了中国插花艺术的发展脉络,并以插花的特征为纲,分为原始萌芽阶段、初级发展阶段、兴盛发展阶段、缓慢发展阶段、成熟完善阶段、衰微阶段及复苏阶段。
虽经几度兴衰,但随着政府的支持及人们的热爱,中国插花必将再现辉煌。
关键词:风景园林插花综述中国发展史中国插花艺术的起源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但究竟起源于何时,是怎样产生的众说纷纭,归纳起来有两种观点:一说,源于佛前供花;二说,源于民间生活与习俗。
笔者赞同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1) 中国早在公元前11-3世纪的周初至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已有广义的原始插花形式出现。
这从中国的第一部民歌总集《诗经》(公元前16-11世纪)和我国杰出诗人屈原(公元前340-278年)的《楚辞》中可以得到证实,如:“溱与洧,方涣涣兮。
士与女,方秉蕑兮。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引自《诗经——溱洧篇》。
此民歌是描述当时未婚男女青年手持花枝香草到溱河、洧水边踏青祭祀,谈情说爱,相聚相离时互赠芍药花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风俗。
“视尔如荍,贻我握椒”——引自《诗经——东门之枌》。
荍即锦葵花(Malva sylvetris),椒即一种香草。
其意是“我看你像锦葵花般的美丽,你就送我一把鲜花椒吧”。
“成礼兮会鼓,传芭兮代舞”——引自《楚辞——九歌•礼魂》。
这是描述祭神典礼后,击鼓舞花、跳舞送神的场面。
“薜荔柏兮蕙绸,荪挠兮兰旌”——引自《楚辞——九歌•湘君》。
这是指在柏木船上装饰许多薜荔(Ficus pumila)香草,船的绸帐上挂满兰蕙,用荪草饰桨,兰花饰旌,乘坐这美丽的花船去寻觅、迎接爱侣。
“桂栋兮兰僚,辛夷楣兮药房……”——引自《楚辞——九歌•湘夫人》。
关于花王牡丹的赞美词
关于花王牡丹的赞美词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花王牡丹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一直以其绚丽的花姿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备受人们喜爱和赞美。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关于花王牡丹的赞美之词吧。
我们不得不感叹花王牡丹的华美与妖娆。
牡丹花盛开时,花瓣层层叠叠,如同一朵盛开的绚丽花儿,色彩浓烈,充满着热烈和动感。
牡丹的花蕊繁密,层层叠叠,仿佛一幅绘画,使人心旷神怡。
花王牡丹从远处看去,整株花朵堆砌在一起,宛如一座绚烂的花山,不愧为花中之王。
花王牡丹的花语也令人动容。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被赋予了富贵、吉祥、繁荣的寓意,象征着富丽堂皇和荣耀尊贵。
送给别人一朵牡丹花,就好像是在传递着对他们的美好祝愿和祝福。
牡丹也被赋予了吉祥的象征,据说,种植牡丹可以旺财旺福,让家庭充满欢乐与祥和。
花王牡丹的花语充满着善意和美好愿望,让人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与希望。
花王牡丹的历史底蕴也令人肃然起敬。
作为中国传统的名贵花卉之一,牡丹已有上千年的种植历史。
早在唐代,诗人们就对牡丹赞不绝口,其盛开的壮丽景象被誉为“国色天香”。
从古至今,牡丹一直被视为尊贵富贵的象征,被誉为“花中之王”,代表了华夏文明的瑰丽与丰富。
每年春天,牡丹花开时,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感受这份千年传承的庄严与魅力。
花王牡丹的种类丰富多样。
据统计,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牡丹品种超过3000种,其中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花色、花型和花姿。
有的牡丹花瓣绚丽夺目,有的花朵庞大肥美,有的花姿婀娜多姿,有的花香四溢迷人。
无论是红色、粉色、黄色、白色,还是混色,都展现出了不同的美丽和特点。
花王牡丹的多样性使其成为了花卉界的瑰宝,也让人们在欣赏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妙。
花王牡丹作为中国传统名贵花卉之一,无论是其华美与妖娆、花语的寓意、历史的底蕴还是种类的丰富多样,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魅力和韵味。
在赞美花王牡丹的也让我们更加珍惜这份瑰丽与神奇,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和希望。
让我们一起赞美花王牡丹,感怀大自然的恩赐,沉浸在花的海洋中,享受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和美好。
关于发展我国传统插花艺术的思考
何发展 ” “ 、发展 什么” 如何 发展 ” 思考 。指 出传统插花 艺术就是 中国风格 的插花 艺术 , 和“ 的 发展传统插花艺术首先
要把握传 统插花 艺术的 内涵 , 即对“自然之真” “ 、 人文之善” “ 、 宗教之 圣” “ 和 艺术之 美” 的追求 , 而发展 传统插花 艺 术的根 本途 径就 是对人 的教词 : 插花 艺术 ; 传统 ; 定位 ; 内涵; 发展 中图分 类号 : U 3 Y 28 文献 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4— 3 1  ̄ 1 )4— 0 9一o 17 6 4 (0 1 o 0 o 3
在我国插花艺术 的发展过程 中存 在一个 深深的遗憾 , 那
文化特征的插花艺 术相 区别 。那 么我 国传统插 花艺术就 是 指具有我 国民族性 的插花艺术 , 中国风格的插 花艺术 。 是
就是我 国本源的插花 艺术 、 国传 统文 化之 一的插 花艺术 , 我 在我 国大陆地区 曾一度搁 浅 。如 今我 们所 见的插 花艺 术获
惑 的原 因。
谷 而无人 问津 了。时代 的进 程呼 唤 中国风格插 花艺术 的崛 起与 繁荣 , 民族 的 自强 要 求 我 国传 统 插花 艺术 的发 展与 振 兴, 身为华夏子孙 的 我们责 无旁 贷。可喜 的是 , 传统插花 艺 术在我国的濒 危处境 已经受到有关部 门的高度重视 。“ 0 7 2 0 年 6月 , 国传统插花艺术列 入北 京市级非 物质文化 遗产保 中 护名 录 ,0 8年 1月 2 2o 4日,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人 选国家级非 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名单 。 - 我们更应该借此东风 , ”2 为我 国传统插花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出谋献 策 , 且积极地探索实 并 践, 争取早 日在 现代世界 花艺之林绽放 出中国风格的美丽奇
中国传统式插花六大基本造型
中国传统式插花六大基本造型插花是一门艺术,同雕塑、盆景、造园、建筑等一样,均属于造型艺术的范畴。
中国的插花分六大基本造型,即直立型、倾斜型、平出型、平铺型、倒挂型、综合型。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在插花构图中,和谐的比例关系是插花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一、真型又名直立型使枝正直,有雄伟、壮丽、平和、理智等感觉,一般用在正当或隆重的场合。
如同站立的士兵,挺拔积极①使枝倾斜度不得大于30度,整体感觉挺拔直立。
②直立型花材枝条挺直尽量少弯曲,分叉较少。
③直立作品需注意使枝和客枝有明显的高低变化,层次分明,整体表现出上散下聚的视觉感觉。
二、行型又称倾斜型使枝斜出外出,有探望之感。
其设计与形式相平衡,含有调和、柔弱、悠闲、可爱以及秀美的特质、给人以舒畅感,一般都用于居室或日常生活中。
特点:①使枝倾斜度在30-60度之间,使枝折点在15厘米左右的位置。
②倾斜型花材选用枝干弯曲柔软的枝条。
③倾斜型作品中要注意使枝高于客枝,使客枝都要有回心的感觉。
三、草型又名平出型较洒脱,线条带有强烈运动感,有奔放、征讨及旋转式的美感意识,个性或动态极为强烈,常用于展览场、同乐会等特别场合。
特点:①使枝倾斜度在60-90度,使枝折点在10厘米左右的位置,切忌不要过高。
②平出型花材选用枝干弯曲柔软的枝条。
③平出型作品,若使客枝单薄,可以用一叶兰包叶子,由长到短,不可长短一致四、平铺型是枝叶依附大地或水面,其特色以第二度空间的如同俯身观看飘在荷塘的睡莲为表现旨趣。
①平铺型花材本身有优美曲线或者自然曲折有韧性,是易塑形的花材。
②有主株、副株两个主体构成。
主副株宜有强烈对比,主使与副使的线条最好用不同材料来变化效果更佳。
五、倒挂型枝干斜出而低于花器口居高临下,灵动性较平出型更为强烈,有游荡、试探、开征、冒险等性格。
常用以壁挂或特殊造型之中。
特点:①使枝倾斜角度大于90度。
②倒挂型花材枝条本身弯曲或者韧性要好,花材力求简洁,注意前后空间,上中下三景效果。
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
日本花道:追求“静、雅、美、真、和”的艺术花道在日本称为“华道”,起源于奈良时代,最终在平安时代发展成一种独立的自然艺术。
花道,并非植物或花型本身,也不是将花材进行简单的摆放和堆积,而是一种人类情感的表达,不仅要表达花的美态,还要展现出“美而不艳,媚而不妖”的矜持与谦和,这是一种形神兼备的品味造型的艺术。
(华,古汉语为“礼”之意,代表着人的修养,以及对自然万物的尊重)道,起源于中国,是华夏先人理解自然万物的智慧,也是华夏民族感悟人生的哲学。
随着时代流变,日本人继承了“道”的精神,并彻悟了“道”的智慧,将其当作人生之中最高的事业,作用在一切社会生活之中,花道便是其一。
花道是日本美学的一部分,并作为日本独特的民族文化而流传至今。
与欧洲插花艺术不同,日本强调的是插花的线条美、观赏的结构感,以及被赋予的人文精神。
花道艺术是将花器、根茎、叶子和花朵都包括在内,形成线条、颜色、形态和质感的和谐统一,追求“静、雅、美、真、和”的境界,以量感、质感和动感的视觉艺术直至人心。
欧洲花艺使用花朵数量之多,其作品主要强调色彩的浓郁和视觉的感观。
与此相对,日本花道的花朵数量之少,是依靠线与面来表现的“省略美”,还有利用空间,衬托花朵以表现出的“空境”之美。
这种特有的“美学”传承,所传授的不仅仅是花枝最佳的定位技法,更是磨练五感,体会自然,陶冶高品位审美观的过程,从中领悟人文与自然的精华所在。
日式花道以花材用量少,选材简洁为主流,有时会以花的含苞、待放、盛开代表过去、现在、将来的时空概念。
他们强调花与枝叶的自然循环生态美姿,便是天人合一、宇宙与精神永恒的缩影。
若常以宽宏意境和深邃内涵从事花道艺术的表达,自然体会到花道艺术家对植物本性的认识,以至尊重的境界。
日本花道的变迁过程,孕育出众多的流派,但多数以三枝构成基本形式,其本质都是以三点为中心的结构追求美的极致。
三枝连接而成的线,构成的面,组成了各式各样的三角形,具有稳定的平衡感。
插花艺术
• (三)花材形态 • 线形花(线状花) Line Flower 整个花材呈长条状或线状。利用直 线形或曲线形等植物的自然形态,构成造型的轮廓,也就是骨架。 例 如:金鱼草、蛇鞭菊、飞燕草、龙胆、银芽柳、连翘等。 定形花 (形式花) Form Flower 花朵较大,有其特有的形态,是看上去很有 个性的花材。作为设计中最引人注目的花,经常用在视觉焦点。本身 形状上的特征使它的个性更加突出,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它的特性。 例 如:百合花、红掌、天堂鸟、芍药等。 簇形花(块状花) Mass Flower 花朵集中成较大的圆形或块状,一般用在线状花和定形花之间 ,使完成造型的重要花材。没有定形花的时候,也可用当中最美丽、 盛开着的簇形花代替定形花,插在视觉焦点的位置。 例如:康乃馨、 非洲菊、玫瑰、白头翁等。 填充花(散状花) Filler Flower 分枝 较多且花朵较为细小,一枝或一枝的茎上有许多小花。具有填补造型 的空间、以及花与花之间连接的作用。 例如:小菊、小丁香、满天星 、小苍兰、白孔雀等。
道 具 欣 赏
• (二)插花基本道具 • 花的造型艺术是离不开各种基本的道具的。合理地选择和 使用道具可以延长花期,同时反映出设计者的艺术修养和 技术水平。这里介绍的是最基本的道具和资材。 粘 性胶带 有纸和塑料的。一般用来包在铁丝的外面, 特别是经过加工后的花材为了防止脱水而使用。颜色有许 多,要根据花茎的颜色和设计的目的选用。 铁丝( 或铜丝) 固定或保持花枝的形态、人工性地弯曲加 工时需要用到铁丝。铁丝的种类很多,而且有不同的型号 ,根据粗细分为18-30号之间,根据设计意图来选用。
• 花剪 花刀 花剪、花刀是剪切花茎、枝条最主 要的工具。根据修剪的花材的不同,有选择地使用 。一般而言,修剪一些韧性的枝条时用花剪,修剪 鲜花的长短时用花刀,因为花刀的切面较平缓,切 口要求是斜面,以益于保鲜。 花泥 花泥 是用来固定花材的、吸水性很强的化学制品。保水 性好,使用方法简单。花泥分为鲜花泥和干花泥两 种。干花泥一般是茶色的,而鲜花泥是绿色的。花 泥有各式各样的形状,要根据花型选定。 干花泥用 于干花设计,不能吸入水分。鲜花泥需要充分浸透 水分才能使用,浸水时要尽量使花泥自然吸水,不 要施加任何压力,否则会造成外湿内干的状况,直 接影响切花的吸水效力。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
中国插花历史发展中国插花艺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国花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在中国文明刚刚开始发芽的时候,花就与祖先的生活息息相关。
无论是史前出土的陶器玉器青铜器等等,都可以看到精美的花卉纹饰雕刻在上面。
中国战国时期的诗集《离骚》中有这样的话“纫秋兰以为佩”“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说明当时有采摘香花佩戴身上的时尚。
以花传情,以花、朋志,赋予花卉以某种寓意,可见花卉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进入了文化领域秦汉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进步,插花艺术有了极大的发展,插花的雏形已经初步体现。
据史书记载,西汉惠帝时,孝惠皇后将四时植花罗致室内,并安排于寝榻、几案上。
可想而知,这些“四时植花“不是盆花即是插花。
河北望都东汉古墓墓道壁画中绘有一个陶质圆盆,盆内均匀地插着6支小红花并置于方形几架上,形成了花材、容器、几架三位一体的形象,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唯一的早期中围插花。
到了南北朝时期,插花主要被用于佛堂前的供花。
人们为了保持花朵的新鲜,开始尝试将花插入水中养殖。
《南史·晋安王子懋传》记载:“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骂,请僧行道。
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以花献佛,祈求医病,霍然痊愈。
”这是史书中关于用容器描花水养的文字记载。
当时佛前供花以荷花与柳枝为主要花材,不讲究插花艺术造型。
在此时,人造假花开始出现。
《南齐书》载:“沙门于殿户前诵经,世祖为:感,梦见优昙钵华,……宣旨使御府以铜为华,插御床四角。
”这是我国人造花出现的最早记录。
隋唐时代是我国插花艺术发展史上的兴旺时期。
插花开始在宫廷中盛行。
这时中国的插花艺术开始有了系统的技术手法和规定。
比如说牡丹插花,每年牡丹花盛开时节,宫廷中都要举行牡丹插花会,有严格的程序和非常讲究的排场。
如罗虬的《花九锡》中说:“重顶帏(障风)、金错刀(裁剪)、甘泉(浸)、玉缸(贮)、雕文台座(安置)、画图、翻曲、美醑(欣赏)、新诗(咏)。
”“九锡”就是九个程序。
第三节-东方式插花PPT优质课件
.
东方传统插花艺术的创作理念与法则 一、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
1.起把紧:插花时,各枝条的基部插口应集中靠拢,如 一株生长着的植物,以显示其自然生机。
花 想
.
2.表现花材自然美:如竹子的美在于其挺拔刚劲的气势,若 创作中倾斜使用,就丧失了她的内涵美。
(2)整个作品要有一种向上的生长力,体现植物的生命力。
.
插作步骤: 1、插主枝
(1)第一主枝①,
0° 15°
①
保持直立或左倾于 垂直线10-15度, 稍向后斜10度左右
左前45°
②
插入。
(2)第二主枝②,
插于第一主枝左侧
30度,并向前倾45
度左右,使花枝有前
后深度,呈立体感。
(3)第三主枝③,成75度左右插于花器
《庭院深深》
蝶恋花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 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 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 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 掩黄昏,无计留春处。泪 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 秋千去。
.
小荷才露尖尖角
.
•已 是 悬 崖 百 丈 冰
这首诗词是毛主席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卜算子《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
.
二、东方式常见基本花型
东
瓶花:在狭口高瓶中插作作品
方
自
然
式
插
盘花:在阔口浅底花器中,借助花泥
花
或剑山插作作品。
.
1.直立型
第一主枝基本直立 状为基准,所有插入的 花材都呈自然向上的势 头。
清明节:祭祖、扫墓和赏花活动
清明节:祭祖、扫墓和赏花活动1. 引言1.1 概述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汉族传统的祭祖节日。
每年农历四月初五或初六之间举行,是人们缅怀和祭奠先人的重要时刻。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既祭祖扫墓,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怀念之情,又以欣赏春景、观赏花卉来迎接新生命的到来。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介绍清明节相关活动。
首先,我们将探讨祭祖活动的起源与意义。
其次,我们会详细介绍祭祀仪式与习俗,并提及现代社会中祭祖活动的变化与发展。
接着,我们将探究扫墓活动的历史背景与重要性,并介绍扫墓礼仪与传统习俗,同时也会涉及现代社会中扫墓风俗的演变与变迁。
然后,我们将深入解析清明时节常见花卉及其寓意,并探讨赏花的方式以及插花、拜花等传统文化内涵。
最后,我们将总结清明节各项活动的意义和作用,并反思和展望传承与弘扬清明节相关文化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参与和传播这些活动。
1.3 目的通过本文的撰写,旨在全面介绍清明节的祭祖、扫墓和赏花活动。
我们希望读者能够了解清明节的起源、意义以及各项活动的相关知识。
同时,我们也希望激发读者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并鼓励大家积极参与和传播清明节相关活动,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 祭祖活动2.1 清明节的起源与意义清明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华夏先民对祖先的敬仰和追思,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清明节主要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举行,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在中国文化中,祖先被视为家族、家庭及个人生命力和力量的来源,因此祭祀祖先被认为是维系家族血脉连续性和传承文化传统的一种方式。
清明节正是这种对祖先敬仰和怀念之情集中表达和释放的时刻。
2.2 祭祀仪式与习俗在清明节期间,人们会前往祖先的坟墓或纪念碑前进行祭拜。
首先,会携带鲜花、香烛等物品前往坟墓,并将鲜花摆放在墓前以示尊重和怀念。
接着,在香烛燃点后,人们会合掌向祖先默哀并诵读悼词,表达对已故祖辈的思念之情。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
插花艺术发展简史第一节插花艺术的起源关于插花艺术的起源,目前有几种说法,并不统一,是个有待继续查证和探讨的问题。
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插花艺术虽然源远流长,但由于它的创作和欣赏都属即时性的,在摄影和录像等技术发明之前,只是短暂的艺术表现,所以传世作品极少,对其始源的考证,只能借助于地下出土文物或各类史料只言片语的记载,加之过去极少有人进行考证,故今天要得出确切的结论是有困难的。
这里只把几种有关起源的论说做一简介,以供参考。
一、插花艺术的原始形式(一)源自佛教供花这是目前较流行的说法。
根据有两点,一是来自日本插花界的观点,二是从佛经中论证。
1.日本插花界观点日本的插花艺术是从佛前供花发展而来,经过供花→宫廷插花→民间插花这一历程发展成今日的插花。
随着日本插花艺术的发展,许多人士都前往日本学习插花,因此把日本插花的起源推而广之,流传着插花源于佛教供花的起源论说。
2.从史书和佛经引证目前许多书籍都引用《南史》中关于盘花的段节,认为是最早的记载。
《南史》的南朝齐武帝诸子中,有关晋安王子懋:“年七岁时,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
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竞斋不萎。
’七日斋毕,华更鲜红,视罂中稍有根须,当世称其孝感。
”这段莲花供佛的记载,被认为是插花源于佛教的文征。
另外,佛经中也确有供花的条文。
佛经和《魏书》中都有“花供养”的记载。
花供养是佛教六种供养(鲜花、涂香、水、烧香、饭具、灯明)中的第一位,可见佛教供花的确是非常注重的。
(二)源自民间风俗是从广义范畴理解插花。
认为插花的原始形式是不是用器皿的手持花和佩戴花。
花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美物,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很早就与花为伴,花使人产生信赖、安慰的感受,能互相沟通,人们把花(叶)作为护身符,戴在身上可驱魔祛邪,得以平安。
后逐渐发展为一种装饰,表现自己的美丽迷人,互相赠送以示爱慕和思念。
中国十大名画之六大超长画卷,《清明上河图》竟然是最短一幅
中国十大名画之六大超长画卷,《清明上河图》竟然是最短一幅展开全文《中国十大传世名画》是中国美术史的丰碑,华夏文明的传承,它们承载着古老东方民族独特的艺术气质,用特殊的方式记录了中华绵延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横亘万里的锦绣河山。
其中有六副巨幅画卷,每部都超过了五米,最长的一幅长达20多米,堪称巨幅、巨著。
大家熟知的长篇画卷《清明上河图》竟然是最短的一幅画。
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六副史诗巨著。
第六名,《清明上河图》,绢本设色,宽24.8厘米,长528.7厘米,是北宋画家张择端存世的仅见的一幅精品。
作品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记录了北宋汴京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在五米多长的画卷里,共绘了五百多位各色人物,牛、骡、驴等牲畜数十匹,车、轿二十多辆,大小船只二十九艘。
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第五名,《洛神赋图》,绢本,设色,宽27.1厘米,长572.8厘米,是由多个故事情节组成的类似连环画而又融会贯通的长卷,现已失。
顾恺之将曹植的《洛神赋》中表达的思想完全展现在了画卷上,全画想象丰富,人物生动传神,情感炽热纯洁,画面虚实疏密相间,使人感受到飘逸浪漫、诗意盎然的意境美,达到诗歌与绘画的相互交融统一。
第四名,《富春山居图》,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
出自元代四大家之首的黄公望,300多年前被烧成两卷,分别是长约0.5米的《剩山图》和长约6米的《无用师卷》两张作品。
主要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
第三名,《百骏图》,纸本,纵102厘米、横813厘米。
意大利籍清代宫廷画家郎世宁作品,其图共绘有100匹骏马,姿势各异,或立、或奔、或跪、或卧,可谓曲尽骏马之态。
第二名,《千里江山图》,绢本,设色,宽51.5厘米,长1191.5厘米,出自少年天才王希孟之手,为中国北宋青绿山水画作品。
全卷画面上层峰峦叠嶂、逶迤连绵,图中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各种人物布局井然有序。
东方插花的赏析
东方插花的赏析
东方插花,又称东方式插花,起源于中国,是东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和谐、平衡为原则,注重线条美和空间感,强调与环境的融合,体现了东方哲学的精髓。
1. 自然性:东方插花强调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注重表现植物的自然形态和生命力。
在选材上,多选用四季花卉、草木、果实等,以及山石、水景等自然元素,使作品具有浓厚的自然气息。
2. 线条美:东方插花注重线条的运用,通过线条的曲直、粗细、长短、高低等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
同时,线条的运用也有助于塑造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3. 空间感:东方插花强调空间的留白和层次感。
在构图上,追求空白与实体的对比,使作品既有丰富的层次感,又不失整体的和谐统一。
此外,通过对花卉、枝叶、器皿等元素的错落有致的排列,营造出空灵、深远的空间意境。
4. 色彩搭配:东方插花的色彩搭配讲究和谐、自然。
多采用柔和、淡雅的色彩,如白、灰、蓝、绿等,使作品呈现出宁静、清新的氛围。
同时,也会根据季节、场合等因素,适当运用鲜艳的色彩,增加作品的活力和趣味性。
5. 寓意象征:东方插花作品中常常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象征意义。
如松树代表长寿、竹子象征坚韧不拔、莲花寓意纯洁高雅等。
这些寓意和象征不仅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也
使作品更具文化韵味。
总之,东方插花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手法,展现了东方文化的韵味和魅力。
欣赏东方插花,不仅能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还能体会到东方哲学的智慧。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精选的作品赏析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精选的作品赏析插一盆好看的花并不难,因花朵本身已很美,但要将一些没有艳丽色彩或特殊形态的花材,插出特色,令人留下难忘的印象,则须花更多心思。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传统插花精选的作品赏析。
传统插花对意境美的阐释利用插花的造型表达意境美艺术插花来源于生活,所以一些表现时代气息意境的创作,可以从插花容器、配件和花材方面考虑更容易表达。
如著名的插花作品《踏青归来》,就用带马的小马车作容器插入山乡野花小菊,野藤等,容器下撒上不规则的花瓣,使作品既有美丽的线条,又有自然的乡土气息,更有“马蹄踏的落花香”的意境,虽用花不多却耐人寻味。
而配件使用得好常常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又如中国传统插花中有一种“盆景式插花”“盆景式插花是受盆景艺术影响而产生的一种插花艺术方法。
山水山石盆景艺术是自然风光的缩影,它缩龙成寸,小中见大,有一种咫尺千里的气势。
盆景式插花艺术手法精炼,意味深长,往往几块拳石,设置得宜,或状同悬崖峭壁,或状如江山大海,巍峨澎湃;或者几株树枝,少许闲草,却似平林原野,幽深广阔,再附之一些得体的饰件,像人物、飞禽走兽、楼台亭阁等,更平添景致,起到画龙点睛作用,烘托和神化了主题,意境深远。
”根据环境、色彩表现意境美环境和色彩会使人在视觉感官上有不同的感受和不同的联想。
如洁白无瑕的白色代表纯洁,柔和的粉红色代表温馨,紫色代表神秘高贵,绿色代表希望及勃勃的生机,蓝色代表深邃、广阔、沉静等等。
合理利用色彩,在不同的环境里就能达到特定的效果,比如春天里百花争艳,众芳缤纷,到处是姹紫嫣红的景色,此时插花选择色彩鲜艳的花材,给人以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感受。
夏天,插花的色彩则要求清逸淡雅、轻快明净,适当地选用一些偏冷色调的花材,使人在酷暑之中感受到丝丝凉意。
秋天,正是收获的季节,满目红彤彤的果实,遍野金灿灿的稻谷,这个季节插花可选用红、黄等明艳的花作主景,与黄金季节相吻合,让人感受到丰收的喜悦,给人留下兴旺的遐想。
2.1东方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仿 古 作 品 晚 节 香
“
”
第四. 强调象征意义和季节特色
中国插花花材选用比较严格,强调象征意 义和时令感,寄情花草之风代代盛行。
荷花:被视为“出污泥而不染”,代表圣 洁清灵,常用于禅房清供插花。
中国插花技艺精湛,风格独特,并拥有经典性的插花 艺术理论专著,如明代袁宏道的《瓶史》、张谦德的《瓶 花谱》等,曾对世界东西方插花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 响。
第一.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高于自然
注重自然情趣,力求表现花材自然而然的形态美和色彩美,是人工美与自 然美的巧妙结合,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
东方插花艺术的风格与特点
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邱迎君 博士 教授
东方传统插花通常是指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插花。 因此。我们以中国传统插花的相关内容作为范例进行介绍。
中国是东方插花艺术的起源国。中国插花艺术从先秦 的原始阶段,到汉魏南北朝的初始阶段,至隋唐开始盛行, 宋代转入精雅,明代达到高峰。可惜至清代末年走向衰微。
人们以花为友,以花喻人,将之人格化,提出
梅、兰、竹、菊为“四君子”
松、竹、梅为“岁寒三友”
明
莲、菊、兰为“风月三昆”
陆
梅治
梅、蜡梅、水仙、山茶为“雪中四友”。
、 山 茶 、 水 仙
《 5
宋 赵孟坚 《岁寒三友》 松、竹、梅
中国传统插花的另一特点是应时插花,以花代表典型季节。 例如:清朝的“四季花篮”,花篮精巧美观,四季代表性花材不同,形成 不同的季相特征。
中国古代对于插花欣赏相当考究,十 分注重排场,追求视觉美和嗅觉美,以达 到多层次的美感享受。
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人类关于花卉审美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参考内容三
中国花文化起源与形成研究——中国花文化形成与中华悠久文明历史及数千年 花卉栽培历史的关系
中国花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与中华文明的历史 和花卉栽培的历史密不可分。本次演示将从中国历史文化和花卉栽培的角度, 探讨中国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以期深入理解和欣赏中国花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中国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既与中国悠久的文明历史和丰富的花卉 栽培经验密不可分,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心理。花文化在 传统文化、文学、艺术等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 珠。
研究中国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不仅能深入了解中国花卉的美学特征和文化内 涵,也能从宏观上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同时,对于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 文化,推广花卉文化教育,提高人们对花卉美的认识和欣赏能力,都有着重要 的意义和价值。
如今,中国花文化已经成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与研究。相信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 花文化将会在传承与创新中不断发扬光大,为人类文明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参考内容二
中国花文化的研究一直是文化研究的重要领域。这种文化的起源与形成,不仅 与中华悠久文明历史有关,而且与数千年的花卉栽培历史密切相关。
中国历史文明起源与发展为中国花文化的产生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自史前时代 起,中华民族就与花卉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古代文明和封建社会的发展,花 卉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花文化。
花卉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种类繁多。最早的花卉可以追溯到周代,如牡丹、 菊花、兰花等。这些花卉在古代不仅被视为美丽的装饰,还被赋予了深刻的文 化内涵。比如,牡丹寓意富贵荣华,菊花代表高洁隐逸,而兰花则象征着君子 风度。这些花卉及其寓意,随着时间的推移,深入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成 为一种文化符号。
从宋朝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 建筑风格出发写一篇游记
从宋朝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建筑风格出发写一篇游记宋代是中国文化发展的黄金期。
钱穆先生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
”宋代文化被国内外史学界誉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峰,居于同时代世界领先地位,是中华民族“遗留之瑰宝”。
2021年8月31日,浙江省委召开高规格文化工作会议,特别强调宋韵文化是具有中国气派和浙江辨识度的重要文化标识,提出要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打造以宋韵文化为代表的浙江历史文化金名片。
陈寅恪先生曾谓:“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传承宋韵文化实际上就意味着传承和发扬中国最精华、最优秀的文化遗产。
赵宋王朝,两宋一十八帝,北宋都开封,南宋都临安。
千年古都传宋韵,杭州作为南宋都城,是中国“雅文化”的一个高地。
从宋代传承下来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质,不仅是生活美学,更包括文化、思想、制度、科技、艺术等多个方面。
这种穿越数百年而成的积淀和传承,浸润了杭城的每一个角落,渗透在了杭城的一街一景,一角一隅之中琴、棋、书、画、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宋人“风雅处处是平常”的生活方式和隽永深沉的生活美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根植进当代杭式生活。
新通·青藤研学打造《走进宋韵》系列研学活动,将带着孩子置身千年前的繁华古都,近距离感受宋韵在建筑、香道、服饰、礼仪、茶艺、诗词等元素上的魅力,体验宋朝人的烂漫生活,当好宋韵文化“薪火传人”。
生活与艺术是宋韵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宋人的生活美学和艺术风雅,也赋予宋韵文化独特气质。
宋韵文化在思想、制度、经济、社会、百姓生活、文学、艺术、建筑、宗教等各个方面都呈现了多元包容、百工竞巧、追求卓越、风雅精致的文化气象。
宋时期的建筑轻柔典雅。
屋脊、屋角微微起翘之势,带给人轻柔的感觉。
虽然没有了唐代建筑的雄浑和大气,但宋代建筑的建筑结构和建筑装饰都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直到至今仍被人们称颂。
宋代的服饰,简朴雅致。
“团扇卖时春渐晚,夹衣换后日初长”,“料峭轻寒透夹衣”,“谷雨初过换夹衣”……诗人们纷纷吟咏的正是宋代的日常服饰——夹衣。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插花不是单看花材的外形美、色彩美,而是通过花材本身的意趣构成作品的文化内涵,以花抒怀,寄托作者的愿望与理想。
如古代文人创作的心象花、理念花均是以花为素材,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以及用花习俗,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中国传统插花艺术谓自然美就是表现植物的真形真态,倾注人的情感和想象,将花草枝叶进行重新排列组合,顺其自然长势,巧妙搭配成趣,让人感觉源于自然,表现自然,却又高于自然。
然而,原生态的植物与插花艺术有所不同,一个是大环境,一个是小景观,所以有些植物枝条不是拿来就可插花的,需要加工修剪,恰到好处地做减法,如疏枝、疏叶、疏果、疏花,使之符合作品创意要求。
原生态未经修剪的枝条经修剪后,枝条娟秀优美又不失自然。
如不经修剪直接插花,谈何美感?线条是中国传统插花的骨架,是表现作品形式美的载体,也是表现意境美的重要条件。
图1的主枝是枫树,高挑俊秀,简练通透,花体的框架、气势所表现的形式美全在这一二个枝条的构架中。
在这里,枝条举足轻重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程中国传统插花艺术教程。
所谓线条美,主要是看线条的选择、修剪以及在创意中的运用。
中国传统插花的风格特点1.构图多为不对称的均衡,活泼多变中国传统插花除宫廷插花的构图比较规则,造型比较丰满外,文人插花讲究构图简洁,花枝少而花色清新,造型不拘泥形式,自然活泼。
布局结构讲究疏密有致,起伏有势,不齐不匀,虚实相生。
袁宏道在《瓶史》“宜称”一节里说:“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
多不过二种、三种。
高低疏密如花苑布置方妙。
置瓶忌两对,忌一律,忌成行……夫花之所谓整齐者,正以参差不伦,意态天然。
如子瞻之文,随意断续;青莲之诗,不拘对偶,此真整齐也。
”(子瞻即苏东坡,青莲即李白)中国传统插花的不对称构图,亦是将书法、绘画布局构图的艺术原理融于插花中。
2.追求自然之美插花要符合植物生长的自然规律,不要流露过多人为的痕迹。
这与中国儒学崇尚自然、师法自然,去“人欲”,存“天理”,“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相吻合。
国庆节的插花艺术
国庆节的插花艺术国庆节是中国人民热爱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展示美丽插花艺术的绝佳时机。
插花艺术作为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美感和表现力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本文将探讨国庆节的插花艺术,介绍其起源、特点以及相关的技巧与注意事项。
一、插花艺术的起源插花艺术起源于古代东方国家,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汉朝时期。
当时,插花主要是作为一种宗教祭祀的形式,人们将鲜花摆放在祭坛上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愿。
随着时间的推移,插花逐渐发展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被视为把大自然之美带入居室的一种方式。
二、国庆节插花艺术的特点1. 喜庆氛围:国庆节是庆祝国家独立和人民团结的重要日子,因此插花艺术在这一节日中通常会强调喜庆的氛围。
例如,人们会选择鲜艳的花卉搭配,如红玫瑰、黄菊等以表达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欢乐。
2. 融合传统与现代:国庆节的插花艺术常常体现了传统元素和现代审美的结合。
传统文化的符号和图案常常融入到花艺作品中,如中国结、国旗等。
同时,艺术家也会运用创新的理念与技巧,注入当代艺术的元素,使插花作品充满新颖与艺术性。
3. 多样的表现形式:国庆节的插花艺术呈现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除了传统的插花花瓶,还可以使用花圈、花篮等器皿,以及布置在室内或室外的大型花卉艺术装置。
这些形式不仅仅美化了环境,更能营造热烈、欢乐的节日氛围。
三、国庆节插花艺术的技巧与注意事项1. 色彩搭配:在插花艺术中,色彩搭配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国庆节的插花作品,可以选择以红色、黄色、橙色为主调的花材,以体现节日的喜庆和热烈。
同时,还可以适当添加绿色的叶子和植物来增添生机和年丰的意象。
2. 花材的选择:选择适合国庆节插花的花材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选择具有国家意义的花材,如红玫瑰、红色康乃馨等。
其次,要根据花材的寿命和花语来选择,以确保花艺作品能保持良好的状态并传达出特定的祝福。
3. 对称与平衡:对称与平衡是插花艺术中的重要原则。
在国庆节的插花作品中,可以尝试采用对称布局的方式,使花艺作品形态美观、稳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丁酉年秋
霜降、风起、秋雨寒
紹業堂内秋意阑珊
善因华道·孙可老师
在百年雅宅“紹業堂”
开启冷雪·雅学精舍中式花道课程
中式插花的灵魂——尊重自然
尊重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
孙可老师用最简单的手法来呈现花的美感
花材搭配,信手拈来,自然而富于生趣
这是多年来的经验积累
是对自然万物长期的观察和欣赏
中式插花是有画面感的,是有意境的
可以带你走进一种更深层次的心灵的碰撞
中式插花的基础结构是由三大主枝来完成的分别代表了天、地、人
从佛学思想,它代表了过去、现在、未来三世
道家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式插花的基础形态是由这样的哲学思想所承载当你去插花的时候就是一场修行
看似向外的探寻,其实是向内对心的关照
这便是属于我们中国人的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花由心生,由花入道
刹那之前是过去,刹那之后就是未来
时间是无始、也无终,我们能珍惜的唯有当下插花就是感受当下的一种方式
通过插花,拥有感知能力
感知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季节更迭
继而才能够感知到生命的美好与幸福
优雅是一种阅历,淡然是一种沉淀
时光流逝,老去的只是容颜
而灵魂却可以越来越动人
无论在花道、茶道修习道路上
愿你们都成为最美的自己
善因华道,中国人自己的插花。
是华夏民族由古至今,润养我们灵魂世界的传统文化。
雅学精舍对于中国式花道一直不断在寻找,
直到遇见中国传统插花的孙可老师,
孙可老师用正知、正言、正行的传递着
华夏民族传统的“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