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
2019年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含解析8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赠友送别诗
常用手法
直抒胸臆 情景关系 比喻、拟人、夸张、借代 虚写(虚实结合) ……
温故而知新1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 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 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真题1
(2022·全国乙卷)
白下驿饯唐少府 王勃
下驿穷交日, 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 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 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 长安在Hale Waihona Puke 边。(2022·全国乙卷)
译文: 在做官之前,像虞卿和魏齐,这是从小的穷朋友,算
是很早的了;在穷困中,像韩信和南昌亭长之间寄食交 往的穷朋友,也算是很早的了。
金秋八月送你离去,在这芦花被风吹动的飒飒 声中我更觉忧愁。
远眺你的船帆已经看不见了,只有日暮下的长 江独自流淌。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
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
正与这美景相称。
CB.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 陵“》友中人也的曾风使采用正。与这美景相称”错误。三、 D四.诗句中的前意后思两是次:那使里用的“美君景”一,都直是为指世即人将所离称别道的,友人, 含你义到并了无蜀不中同地。区也一定会说风景很美。诗中
2.请简要赏析诗的颈联。
颈联借景抒情,
寒夜里,一束暗淡的灯火映照着蒙蒙的夜雨, 竹林深处,似飘浮着片片烟云。孤灯、寒雨、浮 烟、湿竹,四个意象是多么凄凉。诗人写此景正 是借以渲染伤别的气氛。其中的孤、寒、湿、暗、 浮诸字,都是得力的字眼,
赠友送别 古诗
赠友送别古诗
以下是赠友送别的古诗:
1、《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山中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3、《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4、《草》唐·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5、《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6、《送友人》唐·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从兹去,萧萧班马鸣。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备考专项练古代诗歌阅读_赠友送别诗歌(含答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诗歌专项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郑户曹①苏轼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
羸僮瘦马从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
公业②有田常乏客,广文③好客竟无毡。
东归不趁花时节,开尽春风谁与妍?【注】①郑户曹:郑僅,时赴任北京大名府。
①公业:东汉郑太的字。
《后汉书》记载他“阴交结豪杰。
家富余财,有田四百顷,而食物常不足,名闻山东。
”①广文:郑虔,在广文馆中任博士而被当时人称为“郑广文”,他“在官贫约,甚而淡如”。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游遍钱塘湖上山”点出送别地点,“归来文字带芳鲜”则暗示出钱塘湖景色优美。
B.中间两联主要评价友人。
说的虽是友人,却也体现出诗人的利义观和为人处世的道德观。
C.尾联劝朋友趁春天一路赏景赴任,“赏景”此点与首联关联。
全诗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D.此诗跳出一般送别诗的离别悲伤情调,对友人的离别赴任由衷地表达出喜悦与祝福之情。
2.全诗多处用典,请结合诗句分别说明这些典故的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李八秘书赴杜相公①幕杜甫青帘白舫益州来,巫峡秋涛天地回。
石出倒听枫叶下,橹摇背指菊花开。
贪趋相府今晨发,恐失佳期后命催。
南极一星朝北斗,五云多处是三台②。
【注】①杜相公,指杜鸿渐,时以平章事兼山、剑副元帅,辟李秘书入府为僚。
此诗是杜甫晚年在夔州送李秘书时所作。
①五云,指京师瑞气,古人认为,太平之时,云则五色而为庆。
三台,星宿名,这里是以星宿比喻杜相公。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意境宏阔,以深秋的巫峡、浩瀚江水为背景,为李秘书乘着官船的到来蓄势。
B.颔联“倒听”“背指”构建出上下两层、前后两际的立体空间,行舟画面如在眼前。
C.颈联“趋”字,写出李秘书上任的急切,“恐”字则表达对误了约期会受罚的担心。
D.尾联上句“南极”对“北斗”,与“屈心而抑志兮”手法相似,都形成了句中对偶。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送梅龙图公仪[注]知杭州欧阳修万室东南富且繁,羡君风力有余闲。
渔樵人乐江湖外,谈笑诗成樽俎间。
日暖梨花催美酒,天寒桂子落空山。
邮筒不绝如飞翼,莫惜新篇屡往还。
[注]梅龙图公仪:梅挚,字公仪,以龙图阁直学士知杭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盛赞朋友要去的地方,并以“羡”字表达对朋友政治才干的赞美。
B.颔联写渔樵之人有飘荡江湖的自得之乐,而诗人享有饮酒作诗之乐。
C.尾联“如飞翼”运用比喻手法,“莫惜”直抒胸臆,希望朋友多寄送诗作。
D.虽是送别诗,本诗却全无愁情而一派轻松欢悦,语言细腻传神,格调清新。
2.本诗的颈联和崔颢《黄鹤楼》的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与诸公送陈郎将①归衡阳李白衡山苍苍入紫冥,下看南极老人星②。
回飙吹散五峰雪,往往飞花落洞庭。
气清岳秀有如此,郎将一家拖金紫。
门前食客乱浮云,世人皆比孟尝君。
江上送行无白璧③,临歧惆怅若为分。
【注】①郎将:为武官名。
①南极老人星:《史记·天官书》:“狼比地有大星,曰南极老人,老人见,治安。
不见,兵起。
常以秋分时候之于南郊。
”①白璧:《吕氏春秋》:郈成子为鲁聘于晋。
过卫,右宰谷臣止而觞之,酒酣而送之以璧。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描写了衡山随着天色渐暗更显苍翠,一个“下”字突显了衡山之高峻。
B.“回飙”写出风大而疾,疾风席卷了山上的积雪,积雪如飞花般飞落洞庭湖。
C.“拖金紫”显示了陈郎将一家披金戴银的富有豪奢,表现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D.送别时无“白璧”相赠,表现了友人离别时作者无法挽留的遗憾和不舍之情。
4.作者用多种手法表现了陈郎将多方面的特点,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临江仙晁补之身外闲愁空满眼,就中欢事常稀。
明年应赋送君诗。
试从今夜数,相会几多时。
高三赠友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专项提升】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送韩揆之江西①李季兰相看指②杨柳,别恨转依依。
万里西江③水,孤舟何处归?湓城④潮不到,夏口⑤信应稀。
唯有衡⑥阳雁,年年来去飞。
【注】①一作“送阎伯钧往江州”。
②指,一作“招”。
③西江,一作“江西”。
长江在武昌一段称为西江。
④湓城:在今江西,是韩揆要去之地。
⑤夏口:今武昌。
⑥衡,一作“随”。
我俩在分别之际一起指看这江边的杨柳,(相看指杨柳:指着杨柳给对方看)而杨柳因我们的惜别显得那么不忍分离。
你此去江西要走的的水路是那么的遥远,真不知道今后在哪里能见到你乘船而归。
去湓城后将听不到从我这边流去的潮水,(湓城:九江市瑞昌市。
句意指讯息不通)我在夏口能得到你的音信也将很不容易。
(夏口:武昌。
)算起来惹人羡慕也只有南来北往的大雁,(“衡阳雁”是个典故,传说大雁在衡阳越冬)这些雁儿总是自由自在地年年北去南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与《诗经·采薇》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一样运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B.颔联写诗人伫立江边,目送朋友的孤舟远去,并想象友人走到千里之外的情形,不由感慨万千。
C.颈联写诗人想象别后的情景:朋友一去,只怕音信阻绝,再难联络,其情感意蕴耐人寻味。
D. 尾联写只有衡阳雁年年来来回回地飞,表达了诗人对大雁自由的向往,希望能随大雁陪伴在友人身旁。
【答案】C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饥载渴。
(2)从全诗来看,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6分)前四句表达了诗人送别朋友时依依不舍之情,(3分)后四句抒发诗人担忧朋友一去而不返,音讯全无,只有衡阳雁年年飞来飞去的惆怅之情。
(4分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书情寄上苏州韦使君兼呈吴县李明府(注)崔峒数年湖上谢浮名,竹杖纱巾遂称情。
云外有时逢寺宿,日西无事傍江行。
陶潜县里看花发,庾亮楼中对月明。
谁念献书来万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高考古诗词鉴赏精析之赠友送别
古诗词鉴赏专题(2)——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一、梳理积累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一)直接抒情的,如唐诗人高适意境高远的七绝《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的前两句以粗犷笔调和白描手法,绘出一幅北国寒冬图:日暮黄昏,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
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开心。
这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于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
联系上下文,可知诗人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
接着,作者以豪迈的气势,开朗的胸襟,叙写离情,激励友人,于一般的凄清缠绵、低徊留连,悲凉伤感的情调之外,创造了一种慷慨悲歌的风格,以它的真诚情谊和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和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二)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1.以喻显情的,如李白景象宏阔、别情深挚的七绝《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又包含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
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远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直到帆影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
帆影已经消失了,而李白还在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惟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可是谁又能说是单纯写景呢?李白的向往,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吗?诗人的心潮起伏,不正像浩浩东去的一江春水吗?2.借酒抒情的,如王维构思精巧、语言新鲜的七绝《送元二使安西》(又作《阳关曲》、《渭城曲》、《阳关三叠》):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甲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1.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___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两首诗的标题都出现了地点,点明送别的地方。
B.两首诗都有离别时的景物描写,令人印象深刻。
C.两首诗语言都比较平实,简单易懂、明白如话。
D.两首诗都采用了白描的手法,以真情感染读者。
3.任选一个角度(如表现手法、情感内容等)对两首诗进行比较,然后写一段鉴赏性的文字。
字数在150字左右。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4.这首诗中韵脚有几个字()A.4B.5C.6D.75.下列杜牧的作品是()A.《六国论》B.《鸿门宴》C.《阿房宫赋》D.《烛之武退秦师》6.下列对本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诗人对友人即将别离的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词间接地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蓟中作[唐]高适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1】。
岂无安边书,诸将【2】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3】,归来独闭门。
醉里送裴子赴镇西[唐]岑参醉后未能别,醒时方送君。
看君走马去,直上天山云。
注释:【1】翻:反覆,指反叛。
【2】诸将:指安禄山及其部将。
【3】孙吴事:指用兵之事。
孙指春秋时的孙武,吴指战国时的吴起。
7.出版社欲为两首诗编集,以下作品集不适合...收录这两首诗的一项是()A.格律精粹B.盛唐印象C.边塞回响D.唐人百首8.以下对高适《蓟中作》一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策马”句慷慨豪迈,表现了诗人对建功立业凯旋受赏的渴望。
高三语文诗歌鉴赏题材类专项提升专题03赠友送别诗
专题03 赠友送别诗一.赠友送别诗概说送别诗,即人们送行时表达离别之情的诗歌,是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
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考究中国送别诗产生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交通不便、通讯滞后、社会混乱等,另外,离别的具体缘由亦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原因:或为拜师游学,或为求取功名,或为生活所迫,或为仕途奔走,或为建功立业,或为战争充军,或为遭遣贬谪,不得不远走异域,都使人“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2. 送别诗的形式标志:标题中往往有“送”、“别”等字样。
二. 送别诗的典型意象:地点意象:长亭、南浦、古道、渡口、阳关、灞桥等时间意象:黄昏、傍晚、月夜等景物意象:芳草、杨柳、笛声、远山、酒、船、歌等。
1.夕阳、日暮、月夜。
——时送别诗中常出现傍晚月夜等时间意象。
这是因为忧伤的情感和苍茫的暮色相协调,暮色最能勾起他们游子的离情别绪。
另外,月也是思乡的典型意象。
2.长亭、劳劳亭、谢亭、灞陵亭、南浦。
(送别地)长亭:古时在城外驿道旁每隔十里设一长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别。
往往在亭中设酒饯行,所以长亭也就成了一个抒写离情别绪的意象。
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词。
劳劳亭:三国时期东吴时建,位于南京,离建康古城大约十五里。
在古汉语中,劳劳表示非常忧伤。
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中“举手长劳劳,两情同依依。
”的诗句之意。
自东吴后,故人即以此为送别点。
谢亭:又叫谢公亭,在宣城北面,南齐诗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
他曾在这里送别朋友范云,后来谢亭就成为宣城著名的送别之地。
灞陵亭:在长安东南三十里处,那里原有一条灞水,又因汉文帝葬在那里,遂称灞陵,唐代时人们送朋友出长安,常在那里分手。
南浦:“南浦”即南面的水滨,是著名的水滨送别地。
高中语文-诗与别离——赠友送别诗鉴赏
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
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柳(柳枝、柳条、柳丝、柳叶、柳絮等) 以“柳”寓 “留”,以“青”托“情”,以“缕”谐“旅”,以 “丝”代“思”,以软条拟柔情,以细叶状愁眉,以 飞絮零落喻人生飘沦。
酒 把酒壮行,借酒浇愁,以酒劝慰。
②送别诗的四大意象
月 一方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另一方面 月光普照大地,是离人们异地同心的见证。所以送别 诗中的月总有一种寒冷孤寂的色彩。
劳歌一曲解行舟,
猿啼客散暮江头,
红叶青山水急流。
人自伤心水自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
同作逐臣君更远,
满天风雨下西楼。
青山万里一孤舟。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
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1)相同之处:两诗都借对水流的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
了反衬的手法。(2)不同之处: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
古时在城外路旁每隔十里设一长 亭,五里设一短亭,供游人休息和送 别。后来“长亭”成为送别地的代名 词。
灞桥(灞陵) 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上有 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
——李白《灞陵行送别》
灞陵,汉文帝陵寝,有时写作霸陵。灞,即 灞河。因灞陵靠近灞河,因此得名。位于西安东 郊白鹿原东北角。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 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 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 的著名之地。
赠友送别诗 (1)诗歌标题常含有
的标志
“送”“别”“赠”“酬” “饯”等字眼。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李白《赠汪伦》 刘禹锡《福先寺雪中酬别乐天》 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古诗鉴赏】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
高中古诗鉴赏分类赏析指导(四):赠友送别诗“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
”(江淹《别赋》)作为至情至性的诗人,面临与挚友分别时,心中会产生一种不吐不快的激情。
因此,在中国诗坛上,送别诗一直是诗家的重要题材。
【特征感知】赠友送别诗主要为抒写离别之情。
考察其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直接抒情的。
如:别董大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间接抒情的,又有多种形式。
以喻显情的。
如: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借物衬情的。
赠别二首(其二)杜牧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炬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借景抒情的。
送灵澈上人唐刘长卿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夕阳,青山独归远。
【知识储备】送别诗或激励劝勉,或表达深情厚谊,或抒发别离之愁。
送别诗的常见意象如秋、月、雨、长亭、酒、南浦、灞桥、杨柳等。
孤帆、孤雁、秋蝉、寒鸦、西风、残阳、画角、鹧鹄、春风、落叶、残红、败荷、江水、兰舟等。
【牛刀小试】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1)“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2)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2、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
(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李白[唐代]寻阳①五溪水,沿洄直入巫山里。
胜境由来人共传,君到南中②自称美。
送君别有八月秋,飒飒芦花复益愁。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
注:①寻阳:原为湓城县(又叫湓口城),唐武德四年改为浔阳县,治所在现今江西九江。
①南中:指川南和云贵一带。
指岭南地区。
泛指南方,南部地区。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根据本诗内容可知,诗人的友人即将乘船出发,沿水路驶往三峡方向。
B.诗人表示友人将去的地方景色优美,而友人的风采正与这美景相称。
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
D.诗中前后两次使用“君”,都是指即将离别的友人,含义并无不同。
2.本诗是如何表现离愁别绪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别元九后咏所怀白居易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
悠悠早秋意,生此幽闲中。
况与故人别,中怀正无悰。
勿云不相送,心到青门东。
相知岂在多,但问同不同。
同心一人去,坐觉长安空。
【注】①悰:欢乐,乐趣。
①青门:长安城的东南门,本名灞城门,因其门色青,故俗称为“青门”。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送别诗有表现亲情、爱情的,也有表现友情的,感伤之外还可以寄托诗人的理想抱负等。
B.开篇写凋零的桐叶、衰败的槿花,暗中点明与友人分别的时间,同时也奠定了全诗伤感悲凉的感情基调。
C.友人问诗人“为何不相送”,而诗人以“心到青门东”回答友人,寥寥数笔,勾勒出离别时的大致场景。
D.最后四句写朋友不一定要很多,但一定要知心,知心人不在,心如空城般孤寂,言简意赅,却富含哲理。
4.比较本诗中表达的思想情感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思想情感有何不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摸鱼儿·酒边留同年徐云屋三首(其一)刘辰翁①怎知他、春归何处,相逢且尽尊酒。
少年袅袅天涯恨,长结西湖烟柳。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
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及试题阅读训练与答案赠友送别诗鉴赏方法1.从主题入手,体会诗中所抒之情(情感本质)。
黄彻在《蛩溪诗话》中指出:“昔人论文字,以意为主。
”立意问题非常复杂,只能就比较常见的加以简要分析。
表现离别的愁思,这是最为常见的,如许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2.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领悟作者所抒何情。
因为赠别诗词是以抒情为主,而情景交融又是中华诗词独有的抒情方法,所以其次要抓住诗中所描绘的景物,做深入的分析,才能领悟到作者所抒何情。
如刘长卿《别严士元》: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东道若逢相识问,青袍今日误儒生。
可以这样问曰:“诗人在这首诗中怎样多层次地描绘江南水乡的景物?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答题之前首先要看出前三联全是写景,其次要懂得每联各写何景。
在此基础上对每联诗意作简要概括即可。
首联总写江南水乡初春的特点──春寒料峭,乍阴乍晴,变幻不定;颔联具体描摹江南春景,3.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典故的含义,懂得诗人怎样化用前人诗文送魏大从军_________陈子昂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以三个古代立功边疆的英雄人物比喻魏大,寄以希望,同时也表现出诗人自己为国立功的宏愿。
开篇以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和魏绛消除边患这两个典故起,很自然地切合送魏大从戎,希望他能像霍去病和魏绛一样杀敌建功,保卫边疆。
而魏绛和魏大同姓,用这样的典故更显得有诗趣,古人写诗填词常用此法。
接下以赵充国喻魏大,《汉书》称其为“六郡良家子”,他抗击匈奴,官至后将军。
这一典故用得很别致,不直接点出是用典,而是通过送别时的交谈透出,别有一番风味。
最后以燕然勒石的窦宪喻魏大,激励友人勇立战功,诗人在使用这四个历史上的抗敌英雄的典故时,或用其言,或用其事,或直接点出其名,或只说出其出生地,各不相犯,富有变化,表现出纯熟的技艺。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训练题: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①杜牧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②路云遮寺,青弋江③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当时杜牧在宣州为官,即将离任回京,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
①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①青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歌语言平实质朴,明白晓畅,颇能体现杜牧诗歌清健俊爽的风格。
B.颔联“云遮寺”“柳拂桥”是诗人想象友人路上的情景,承接首联,虚实结合。
C.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对比写出了诗人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情。
D.尾联写出了作者与友人即将各奔东西,“寂寥”一词直抒胸臆,照应题目。
2.请简要赏析首联的画面并概括其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族弟绾从军安西李白汉家兵马乘北风,鼓行而西破犬戎①。
尔随汉将出门去,剪虏若草收奇功。
君王按剑望边邑,旄头②已落胡天空。
匈奴系颈数应尽,明年应入蒲萄宫③。
【注释】①犬戎:古代部落名,曾活跃于今陕、甘一带。
周幽王时期,幽王烽火戏诸侯,被犬戎趁机攻杀,宠妃褒姒被掳,都城丰镐被犬戎占领。
诸侯联合驱逐犬戎,此后,大戎便成了华夏民族的劲敌之一。
直到唐朝,中原王朝还把一切西北游牧民族统称为“犬戎”和“戎狄”。
①旄头:指昴星。
星名。
二十八宿之一。
《汉书·天文志》:“昴曰旄头,胡星也,为白衣会。
”①蒲萄宫:亦作“葡萄宫”,汉宫名,汉哀帝时单于来朝,住在此宫内,后借指胡人在京师的住处。
3.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大唐兵马乘风出征、军鼓壮行向西进击敌人的情景,“破”字展现出必胜的信念。
B.三、四句写族弟从军,诗人想象其杀敌如挥镰割草,“奇功”二字寄托着对族弟的鼓励与期待。
C.五、六句想象君王宫中按剑,神情肃穆,迫切想了解前方战况,派出的使者手持旄节赶往边塞。
天津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类1.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谢亭送别(唐)许浑劳歌①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落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巴陵夜别王八员外(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②。
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
[注]①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①三湘:泛指湘江流域、洞庭湖南北一带。
(1)对两首诗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许诗的第二句写深秋霜林尽染,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借美好的秋色反衬别离之悲。
B.许诗三四句与上文有较长的时间间隔,朋友乘舟远去,诗人没有离开谢亭,一觉酒醒,已是薄暮时分,更觉黯然孤独。
C.贾诗一二两句既有时间的变换,又有地点的转移,巧妙的呈现宦游之人的漂泊不定。
D.贾诗用暮春时节的典型意象“柳絮”和“梅花”来写离情别恨,给人一种人生飘忽、聚散难测的感觉。
(2)赏析《谢亭送别》一诗“红叶青山水急流”中的“急”字。
(3)两首诗都写江边送友,你觉得哪首诗的结尾更胜一筹?请结合全诗探究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
夕阳吹角最关情。
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
客中无伴怕君行。
(注)和无咎韵:韩元吉,字无咎,与陆游友善,多有唱和。
1164年,陆游在镇江通判任上,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韩元吉来镇江省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
(1)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因为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起话别、喝酒。
B.“夕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结合,定格离别的画面。
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朝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
D.下片三句,语言浅显如同白话,但直言无隐,真情流露,亦有动人之处。
(2)请指出作品中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感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按要求作答。
八声甘州·寄参寥子①苏轼有情风万里卷潮来,无情送潮归。
问钱塘江上,西兴浦口,几度斜晖?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
友谊送别类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
友谊送别类古诗鉴赏试题及答案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情。
悲苦哀怨2、请对“我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诗从修辞和作者情感表达两个角度作简要赏析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3、诗人为什么偏要寄愁心与明月?因思念之情往往是夜间最为浓郁,由月的阴晴圆缺,最易想到人的悲欢离合。
4、“我寄愁心与明月”,李白因何而愁?有愁不向人当面说,却要“与明月”,又是为什么?因朋友王昌龄“左迁”(贬官)而愁。
作者并不在朋友身边,“闻”、“遥”可证。
5、你从哪些诗句可看出龙标被贬之地极偏远?闻道龙标过五溪;随君直到夜郎西。
⑴这首诗,从远方寄给友人,寄去了深深的同情和关切。
⑵本诗构思巧妙,诗人以明月作信使,代为转达自己的一片情意。
一、二两句,侧重于写景和叙事。
起句用笔奇巧,写景中暗寓节令,描绘出南国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愁恻的气氛。
杨花飘落,子规啼叫。
诗人撷取这两种景物加以描写,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情在景中,情景交融。
次句叙事。
“过五溪”,见迁谪之艰难、道路之荒远,并能从中见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三、四两句抒情。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不仅表明牵挂友人命运之心无处不在,而且大有此情此心明月可以作证的意味,感情真挚,脍炙人口。
⑶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我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月亮本是无知无情的,但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赋予了月亮以人的情感色彩,将月亮人格化了,来表达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2、(甲)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乙)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高中语文【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
【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2014 广东】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 分1.【2014 广东】(1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2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2013 福建】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 分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 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 分 2.【2013 福建】 (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赠友送别诗习题
赠友送别诗习题2016级语文学科课时学案§课题《诗歌鉴赏训练》序列号 4 限时:分钟【班级姓名学号】【编制王慧审核董胜萍包组领导签字使用时间】成绩:高三语文学案第1页共12页温馨提示:作业一定要规范工整认真仔细!高三语文学案第2页共12页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送杨君之任永康【宋】欧阳修剑峰云栈未尝行,图画曾看已可惊。
险若登天悬鸟道,下临无地泻江声。
折腰莫以微官耻,为政须通异俗情。
况子多才兼美行,荐章期即达承明①。
【注】①承明:古代天子、诸侯的正厅,此处代指皇帝。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 .题目内涵颇丰,“送”点明事件,“永康”杨君所往之地。
“任”暗示其身份。
B .首联表明杨君不曾到过永康,看到去永康道路的图画就吃惊,暗示其有畏难之意。
C .“折腰”暗用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然该句是劝慰杨君不要学阿渊明。
D .“为政”句嘱咐杨君要深入了解当地风俗民情,因地制宜,多为当地百姓造福。
E .尾联表达了对杨君才能品行的肯定,并告诉他,到时候自己会把他推荐给皇上。
2.请赏析颔联的妙处。
(6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题目。
送董判官高适逢君说行迈,倚剑别交亲。
幕府为才子,将军作主人。
近关多雨雪,出塞有风尘。
长策须当用,男儿莫顾身。
1.一餐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的首联点出友人即将远行。
“倚剑”二字是关键字眼,它不仅使“行迈”、“别交亲”既悲既壮,而且暗示了友人是从戎远行。
B.诗的颔联写诗人对友人赴边后即受重用的祝贺,表达了对董判官的赞誉和慰勉。
于此同时,还流露出一般羡慕之情。
C.作者多次出塞,因此诗中对于边塞的“多雨雪”和“风尘”的描写并非夸张之笔,而是作者实写出关塞的景物特点。
D.诗的三、四两联把雨雪风尘之苦和莫顾一身,施展长策,立功边陲放一起写,运用对比手法,使诗歌顿生波澜。
E.诗的最后一句以高昂的情调使开头“行迈”颓丧之气为之一振,使作品显得气势流畅,格调雄健,毫无一般送别诗的儿女离别之态。
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分类训练:赠友送别类
古代诗歌阅读:赠友送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送张山人归嵩阳白居易黄昏惨惨天微雪,修行坊西鼓声绝。
张生马瘦衣且单,夜扣柴门与我别。
愧君冒寒来别我,为君酤酒张灯火。
酒酣火暖与君言,何事入关又出关。
答云前年偶下山,四十馀月客长安。
长安古来名利地,空手无金行路难。
朝游九城陌,肥马轻车欺杀客。
暮宿五侯门,残茶冷酒愁杀人。
春明门,门前便是嵩山路。
幸有云泉容此身,明日辞君且归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天色昏暗、微雪飘落、鼓声断绝,寥寥数语,凄神寒骨,为下文叙写张山人出场作了铺垫。
B.得知友人来访是为辞行,诗人羞愧不已,“火暖”与“冒寒”相对照,又写出作者对友人深厚的关切之情。
C.“五侯”和“九城”对举,“肥马轻车”和“残茶冷酒”对比,写出张山人客居长安四十馀月的生活经历。
D.本诗写作者与张山人主客对答,以人物自身语言揭示其情感起伏和命运变化,更显生动传神、感人肺腑。
2.诗中“幸有云泉容此身,明日辞君且归去”和《归园田居》中“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都写回归自然,请简析这两处结尾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①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②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③。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注】①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②杜二甫:即诗人杜甫。
③徂徕:山名。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诗颔联写景,其中一“随”一“入”以游动的视角写出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象。
B.甲诗颈联描绘了“水中映月”和“天边云霞”两幅图画,巧妙地融入了诗人初次见到长江时新鲜、欣喜的感受和体验。
C.乙诗颔联中,这一“重”字,热烈地表达了李白希望重逢欢叙的迫切心情,又说明他们生活中有共同的乐趣,富有浓烈的生活气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鉴赏专练】赠友送别诗【2014 广东】 1.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7 分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①。
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
恨残照,犹有一竿红。
怪人催去早。
【注】①杪:树梢。
(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 分(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
(4 分1.【2014 广东】(1江水渺茫,扁舟远去,愁云惨淡低垂,帆船在飘荡中越来越远。
作者采用了以景衬情的手法,淋漓尽致的表现了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情景。
【解析】试题分析:先抓住主要景物,然后再概括景物营造氛围特点及运用的表现手法。
综合起来可得出离别时难舍难分的缠绵婉恻的场景。
(2残阳即将落去,责怨人们催促的太早。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斜阳不愿离去而责怨人催促的情绪,词人以残阳来暗喻自己,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
全词虽没有一句言离别,却以景衬情的手法、以含蓄蕴藉的语言将景和情表达的韵味十足。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可结合分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答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难舍难分的缠绵之情即可。
【2013 福建】 2.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6 分送何遁山人归蜀 [宋]梅尧臣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
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
(2 分(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
(4 分 2.【2013 福建】 (1【要点】“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韵味。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要点】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2013 湖北】 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 分临江仙欧阳修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
如今薄宦老天涯。
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
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
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3 分(2前人评此词,称其“飘逸”。
请结合“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作简要赏析。
(5 分3.【2013 湖北】(1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要有:①久别重逢的喜悦;②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③离别在即的愁绪。
(2①想象奇特,虚实相生。
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
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②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
“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2012 湖北】 4.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 分(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 分4.【2012 湖北】(1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2012 江西】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 分江城子秦观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①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②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便作:纵使。
(1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 分(2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 分 5.【2012 江西】(1“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 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 分(2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 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 分【2010 天津】 6.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 分峡口送友人 [唐]司空曙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是通过那个意象表达出来的?(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3有人认为《峡口送友人》诗采用了正面烘托的手法。
《送蜀客》一是采用了反面衬托的手法。
你是否同意?请说明理由。
6.【2010 天津】(1暮春、飞花【解析】思路的突破口是抓住写景的句子。
因为诗词中常常使用一个或多个意象来描摹景物特征,渲染氛围,营造意境,并蕴含作者的思想感情。
在《峡口送友人》诗中,只有第一句是写景句。
这句中“峡口”表示地点。
“花飞”就是意象,也就是飞花。
“欲尽春”则直接表明季节是暮春。
(2思念故乡之情【解析】本题考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前一首“同为客”表现思乡之情,后一首“自缘身是忆归人”直接表现了对家乡的思念。
(3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用早春清新之景反衬离别之情,以乐写哀。
不同意:第一首用伤春之景正面烘托离别之情;第二首也是正面烘托。
用早春清新之景烘托诗人送友人归乡的喜悦之情。
【解析】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
用于艺术创作,是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
写作时先从侧面描写,然后再引出主题,使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
第一首写伤春之景,目的是写离别之情,是正面烘托;第二首理解情感是回答同意与不同意的关键。
7.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6 分送沈子福归江东王维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1第一、二句诗中,哪些意象是暗示送别内容的意象?(3 分(2第三句历来备受赞赏,请简要赏析。
(3 分7.(1杨柳,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渡头,送客之;罟师,船夫,桨,开桨即起程;临圻,交代所去之地。
(2第三句运用比喻的修辞(奇特的想象,把相思之情比喻成春色,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依依不舍的眷恋之情。
诗人觉得自己心中无限的惜别之情,就像江南江北的春光,无处不在,伴随着友人归去。
(生动形象1 分,诗人情感 1 分,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无处不在”1 分8.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 3-4题。
(6 分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萧萧班马”出自《诗经》。
班马:离群之马。
(1首联用哪些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图景?(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8.(1用“青山”、“白水”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出青山的静态,“绕”描画出白水的动态,描摹出一幅青山秀丽的送别图景。
(2颈联两句是很工整的对偶;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比自己象落日不肯离开大地一样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9.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第 6-7题。
(6 分送魏万之京李颀朝闻游子唱离歌①,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②树色催寒近,御苑③砧声④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①离歌:离别之歌。
②关城:潼关、函谷关。
③御苑:皇家的宫苑。
④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第一、二联中,哪两个意象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气氛特征?从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3 分(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3 分9.(1“微霜”、“鸿雁”两个意象点出了送别时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1 分从中表达了诗人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怀。
(2 分(2运用富含哲理的至理名言,直抒胸臆。
以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1 分: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或劝勉对方要珍惜时光。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