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6单元 24《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
24《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共6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苦于)B.杂然相许.(应允)C.其妻献.疑曰(提出)D.何苦.而不平(担心)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河曲智叟亡/以应C.箕畚运于/渤海之尾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3.下列四个熟知的神话故事中,表述的意义和《愚公移山》最相似的一项是()A.盘古开天辟地B.夸父逐日C.女娲补天D.后羿射日4.读了这篇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像愚公一样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顽强拼搏。
B.像愚公一样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C.我们若想建立一番事业,不可避免要面对许多困难,所以应继承并发扬“愚公精神”。
D.在当代社会,充满了机遇与挑战,我们应当有愚公的敢闯敢干的冒险精神。
5.下列古代寓言、深化故事中,与《愚公移山》的意义不相同的是()A.夸父逐日B.精卫填海C.女娲造人D.大禹治水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孟子,名轲,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之一。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文中着重塑造了愚公的形象。
C.《周亚夫军细柳》的作者是司马迁,他是西汉历史学家,著有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D.古代年龄有特殊的称谓,比如“始龀”指七八岁,“而立”指二十岁。
二.基础知识(共2小题)7.【古今异义】解释加点字。
(1)方.七百里古义:今义:(2)河阳.之北古义:今义:(3)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4)达于汉阴.古义:今义:(5)虽.我之死古义:今义:8.根据课文《愚公移山》内容填空。
(1)本文体裁是,选自,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家代表人物之一。
本书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其中我们学过的有等。
(2)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愚公坚信移山能成功的原因是:。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统编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积累运用 (共7题;共33分)1. (2分)“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一句表现愚公()A . 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 . 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 . 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 . 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2. (2分)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B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D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 (2分)下列句子中的“而”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 . 曲肱而枕之B . 人不知而不愠C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D . 学而时习之4. (2分)朗读下列句子,句中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 此/庸夫之怒也。
B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C . 其一犬/坐于前。
D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5. (2分)指出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A .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 甚矣,汝之不惠。
C . 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D . 河曲智叟亡以应6. (20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
(2)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
7. (3分)默写句子。
(1)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________。
(3)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题 (共1题;共15分)8. (15分)综合学习。
(1)下表是上海市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部分单元与课文,请把表格填写完整。
①②③(2)相对而言,你最喜欢那个单元?请以点面结合的方式阐述理由。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愚公移山》同步检测(含答案)
同步检测一、基础达标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始一反焉”中“反”A.对镜帖花黄 B.甚矣,汝之不惠.C.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D.一狼洞.其中2.选出与“以君之力”中“之”的用法、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京城氏之.孀妻 B.操蛇之神闻之.C.杜少府之.任蜀州 D.汝心之.固,固不可彻3.文言词“焉”通常有下面3种用法:A.兼词,译为“在那里”;B.疑问代词,译为“哪里”;C.助词,用于句末,表陈述语气,可译为“了”。
下面各句中“焉”字应作哪一种用法理解,试把正确理解的序号填入句后的括号中。
①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②且焉置土石()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4.辨别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古今意思。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不若孀妻弱子()③何苦..而不平()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5.从文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
(1)____通____,读音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2)____通____,读音_____________,意义_______________。
6.指出加点词的意义。
(1)河.曲智叟()(2)汉之阴.()(3)其.如土石何()(4)而.山不加增()(5)河曲智叟亡以.应()(6)告之于.帝()7.解释下列加点“之”字的用法。
(1)操蛇之.神()(2)告之.于帝()(3)虽我之.死()(4)笑而止之.()8.翻译句子并说说下列句子属于什么句式。
八语上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解析)
八语上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解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附解析)《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基础锤炼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冀州()山北之塞()出入之迂()荷担者()孀妻()始龀()一厝朔东()雍南()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年且九十()(2)惩山北之塞()(3)聚室而谋()(4)毕力平险()(5)指通豫南()(7)如太行、王屋何()(8)且焉置土石()(9)荷担者三夫()(10)始龀()(11)寒暑易节()(12)虽我之死()3.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将“举行”改为“举办”)B.河北邯郸市涉县后池村因为义务上山修路,依靠双手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被誉为太行“新愚公”。
(在“后池村”后面加上“居民”)C.在持续的高温笼罩中,使空调用电需求持续增大,北京、天津、山东等多地电网负荷刷新了历史记录。
(删去“多地”)D.我国的蘑菇种类繁多,分布在森林、草原、平原、路边等都可以采到。
(删去“分布”)4.仿写画线句子。
顽强的毅力可以克服任何障碍,使奋斗者获得成功。
成功就像彼岸,唯有搏击风浪才能到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子,本名__________,__________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
课内精读1.翻译下列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反应有何异同?相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下列对课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练习:22《愚公移山》
22愚公移山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万仞.(rèn)魁.父(kuí)阻塞.(sè)B.荷.担(hè) 叩.(kòu) 箕畚..(jīběn)C.始龀.(chǐ) 厝.(cuò) 孀.妻(shuāng)D.匮.(kuì) 雍.南(yōng) 朔.东(shuò)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寒暑易.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杂然相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且焉.置土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固不可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虽.我之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其”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也4.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和“而山不加增”中的“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面山而.居B.聚室而.谋C.而.戍死者固十六七D.呼尔而.与之5.翻译下列句子。
第24课《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随堂练习一、填空题1.文学常识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作者________,名___________。
郑国人,战国前期_________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 )(2)惩.山北之塞( )(3)毕力平险.( )(4)何苦.而不平( )(5)寒暑易.节( )(6)惧其不已.也( )(7)固不可彻.( )(8)虽.我之死( )二、句子默写3.直接性默写填空。
《愚公移山》(1)惩山北之塞,__________________。
(2)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____________,可乎?(3)以君之力,__________________,如太行、王屋何?(4)叩石垦壤,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而山不加增,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汉之阴,__________________。
4.用原文语句填写。
(1)愚公之所以决心平山,是因为:_______,______。
(2)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3)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型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晋代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这一句而言的。
三、课内阅读(一)阅读《愚公移山》,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始龀.(chèn)焦渴.(kě)箕畚.(běn)匆.匆忙忙(cōng)B.新鲜.(xián)清澈.(chè)万仞.(rèn)喜出望.外(wàng)C.荷.担(hè)膝.盖(qī) 穷匮.(kuì)端.端正正(duān)D.孀.妻(shuāng)河畔.(pàn)迄.今(qì)煽.风点火(shàn)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而.山不加增博闻而.强识C.以.残年余力以.顺为正者D.虽我之.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无穷匮也”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运用这种句式的目的是表现愚公()A.思想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B.把希望寄托在难以实现的幻想中。
C.要世世代代移山,不达目的不罢休。
D.要造福子孙后代,创建千秋伟业。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随着《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一系列纪录片在网络走红,使纪录片成为各大视频网站争相抢夺的“香饽饽”。
B.虽然说之前的影视界一度风靡“韩流”,那么如今,以中国网络剧为代表的“华流”风头正健。
C.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
D.10月29日,北京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发布通知,对公租房转租、转借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A.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2021年,中国作为东道主举办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
B.“经过娄底市上下多年的共同努力,娄底市去年一举摘下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成功来之不易!”娄底市市委书记邹文辉强调,“要坚持常态长效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初中语文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23 愚公移山 同步练习(含答案)
23愚公移山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厝.()始龀.()穷匮.()万仞.()魁.父()亡.以应()叩.石()雍.南()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出入之迂.也(2)聚室而谋.曰(3)吾与汝毕.力平险(4)指.通豫南(5)达于汉阴.(6)杂然相许.(7)曾不能损.魁父之丘(8)投诸.渤海之尾(9)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10)叩.石垦壤(11)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12)始龀..,跳往助之(13)寒暑易节..(14)北山愚公长息..曰(15)汝心之固,固不可彻.(16)子子孙孙无穷匮..也(17)惧其不已.也(18)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B.甚矣,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4.下列句子中,全都能表现愚公移山“意志坚定”的一项是()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②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③寒暑易节,始一反焉④虽我之死,有子存焉⑤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A.③④B.②⑤C.②③D.①④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告之于.帝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而.山不加增博闻而.强识C.以.残年余力以.顺为正者D.虽我之.死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C.汝心之固.求之下流,固.颠D.河曲智叟亡.以应身亡.所寄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4)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5)甚矣,汝之不惠!(6)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8.用课文原句填空。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
(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
(4)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5)晋代的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这一句而言的。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 练习
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题。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⑴杂然相许(许:)⑵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⑶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⑷帝感其诚(感:)⑸而山不加增(加:)⑹聚室而谋曰(聚室:)2. 找出下面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2)甚矣,汝之不惠()(3)河曲智臾亡以应()(4)一厝朔东()3.指出下列“其”和“之”的不同用法。
其:其妻献疑曰()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之:河阳之北()以君之力()笑而止之曰()毁山之一毛()4.文学常识填空。
《愚公移山》选自,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5.下列文言文句式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1)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甚矣,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断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断句陈述句二、阅读理解题。
(一)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龇,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1.文段选自下面哪本书()A.《列子》B.《水浒传》C.《西游记》D.《伊索寓言》2.下列对加点字的解释意思错误的一项是()A.杂然相许.(赞同)B.年且.九十(将要)C.方.七百里(药方,偏方)D.邻人京城氏之孀妻..(寡妇)3.对“寒暑易节,始一反焉”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冬夏容易产生枝节,才开始反应啊。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八上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达标1.《愚公移山》选自《》, 体裁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本文作者,名,郑国人,战国前期家思想代表人物之一。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相许.(2)惩.山北之塞(3)毕力平险.(4)何苦.而不平(5)寒暑易.节(6)而山不加增..(7)固不可彻.(8)虽.我之死3.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1)以以.残年余力( ) 河曲智叟亡以.应( )(2)焉且焉.置土石( ) 始一反焉.( )(3)且年且.九十( ) 且.焉置土石( )(4)之以君之.力( ) 虽我之.死( )(5)其其.妻献疑曰( ) 其.如土石何( )(6)而面山而.居( ) 而.山不加增( )4.重点句子翻译(1)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译文:(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译文:(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译文:(4)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译文:(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译文:5.按要求填空。
(1)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
(2)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
(3)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
二、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语段,完成1-4题。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节选自《列子•汤问》)【乙】高阳应将为室。
家匠对曰:“未可也!木尚生①,加涂其上②,必将挠③.以生为室今虽善后将必败④。
”高阳应曰:“缘⑤子之言,则室不败也,木益枯则劲,涂益干则轻,以益劲任益轻,则不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愚公移山》 同步作业(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堂作业第23课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chén)智叟亡.以应(wú)B.始龀.,跳往助之(chí) 高万仞.(rèn)C.投诸.渤海之尾(zhù) 荷.担者三夫(hè)D.箕畚.运于渤海之尾(běn) 一厝.朔东(cuò)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杂然相许.许:(2)惩.山北之塞惩:(3)何苦.而不平苦:(4)固不可彻.彻:(5)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曾:(6)吾与汝毕力平险.险:3.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曾不能/损魁父之丘B.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C.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4.下列各项中的“其”字用法与其他不同的一项是()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5.按要求写出句子。
(1)智叟嘲笑愚公的理由是:(2)愚公评价智叟的观点是:(3)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理由是:(4)侧面看出愚公取得论辩胜利的是:(5)山被移走的最终原因是:6.翻译下列句子。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二、课内阅读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对于愚公移山的决定,其妻的态度是;在移山过程中,其邻人的态度是;智叟的态度是。
(用原文回答)8.文中刻画智叟和愚公两个人物,主要运用了的人物描写方法。
9. 天神帮忙搬山,对表现愚公有何意义?10.读了这则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课外阅读【甲】愚公移山(节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习题含答案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给以下加点字注音:()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说明以下句中加点的词。
⑴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毛:⑵河曲智叟亡.以应亡:⑶惧其不已.也已:⑷无陇断.焉断:3.对以下语句中加点的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杂然相许.许: 赞同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 扛C. 寒暑易.节易: 互换D. 何苦.而不平苦: 劳苦4.写出以下加点词语的古今异义。
①惩.山北之塞古义:今义:②聚室.而谋曰古义:今义:③投诸渤海之尾.古义:今义:5.《愚公移山》选自,文体是,本成语故事说明了的道理。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甚矣,汝之不惠!7.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那么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8.以下文言文句式依次判定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1)而山不加增,何必而不平?(2)甚矣,帝之不惠。
(3)帝感其诚。
(4)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A.反问句陈述句倒装句被动句B.反问句倒装句被动句陈述句C.疑问句陈述句被动句判定句D.疑问句倒装句判定句陈述句9.从课文学习中明白,“阴”“阳”二字在和山水名称相连时,多指和山水相关的方位,如“河阳”“汉阴”等。
我国很多城镇名称确实是如此形成的。
请别离写明以下城市所处山水的位置。
⑴江(长江)阴_____________;⑵洛(洛河)阳_____________;⑶衡(衡山)阳_____________;⑷华(华山)阴_____________;10.读了这那么寓言故事后,你从中取得了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观点。
参考答案基础知识达标:1、略2. (1)草木(2)亡,通“无”(3)停止(4)隔间3. 1.D 苦:愁4.①古义:苦于今义:惩罚,警戒②古义:家人今义:指衡宇、家、家族③古义:边上今义:指尾巴,结尾,末尾5. 《列子.汤问》寓言下定决心,坚持奋斗,就必然能够取得成功。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2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含答案及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练习2第六单元第22课愚公移山【含答案及解析】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万仞(rèn)冀州(jì)B. 荷担(hè)箕畚(qí)C. 朔东(shuò)雍南(yōng)D. 河曲(qū)魁父(kuí)2.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甚矣,汝之不惠!C.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 —厝朔东,一厝雍南。
3. 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其妻献疑曰________B. 其如土石何C. 帝感其诚________D. 惧其不已也4. 与“何苦而不平”问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A. 且焉置土石?B. 何陋之有?C. 何以为计?D.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5.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 _______ )(2)“河阳”应理解为黄河的北岸。
( _______ )(3)“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 _______ )(4)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坚决反对愚公移山。
( ________ )6. 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惩/山北之塞。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7. 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 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语文八年级上册第22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文言文阅读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1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媵人持汤沃灌汤:热水B.录毕,走送之走:跑C.又患无硕师硕:大D.腰白玉之环腰:腰上2 . 文中句子诵读节奏有误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C..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3 . 下列各项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的一项是()例句:计日以还A.以书假余B.俯身倾耳以请C.以中有足乐者D.以衾拥覆4 . 下列对句子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意思: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B.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意思: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意思:住在旅馆,主人每天又提供食物,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D.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及答案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题及答案一、基础训练1.给下列字注音:龀()匮()厝()孀()箕畚()()2.《愚公移山》选自__________,这是一篇_________。
3.解释句中的字: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⑵帝感其诚(感:)⑶杂然相许(许:)⑷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箕畚:)⑸聚室而谋日(聚室:)⑹而山不加增(加:)4.解释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思是。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思是。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通(),意思是。
5.引用原文回答问题。
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愚公移山的目的是:6.区分下列句子是疑问句还是反问句。
⑴何苦而不平?()⑵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⑶且焉置土石?()⑷如太行、王屋何?()7.本文成功地运用了对比手法,按要求填写下表。
8.翻译下列句子。
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⑵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⑶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9.你身边有没有当代的“愚公”,请结合他(她)的精神谈一谈。
10.愚公认为移山一定能实现的原因是。
二、同步解读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1.表明愚公移山任务艰巨的两句话是:12.读下列文句,体会加点的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不需重读的在括号中画“×”。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
初中语文统编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24《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同步训练(含解析)愚公移山第二课时基础积累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始龀()⑵荷担()⑶孀妻()⑷箕畚()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⑴年且九十且:_________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_________⑶杂然相许杂然:_________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_________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 通,意为:_________________。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_________________。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_________________。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原文默写填空。
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移山,是因为___ 。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___ 。
5.选出“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6.选出“其”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文言语句。
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_________________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_________________⑶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_________________⑷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_________________⑸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_________________⑹河曲智叟亡以应。
_________________8.下列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其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积累运用(共7题;共33分)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万仞(rèn)冀州(jì)B. 荷担(hè)箕畚(qí)C. 朔东(shuò)雍南(yōng)D. 河曲(qū)魁父(kuí)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 甚矣,汝之不惠!C.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D. —厝朔东,一厝雍南。
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其妻献疑曰B. 其如土石何C. 帝感其诚D. 惧其不已也4.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A. 惩/山北之塞。
B.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5.下列关于《愚公移山》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生动地塑造了愚公的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B. 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有一些生动的细节。
C. 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 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3)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7.默写句子。
(1)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________。
(3)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第24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部编语文八上《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愚公移山》中写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2.“愚公”坚信移山成功的依据是:,。
?3.愚公取得辩论胜利的句子是:。
4.第三段可以看作是文章的驳论部分。
“智叟”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文中列举的论据是,,。
;“愚公”在文中用来驳斥智叟最有力的一句话是,,。
;他批驳的方式是驳论据;其结果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5.《愚公移山》中写愚公移山的方法:、。
6.《愚公移山》中写愚公移山的结果:,。
7.从侧面写出了移山的艰难的句子是:,。
二、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加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sài)B.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hè )C.子子孙孙无穷匮也(kuì)D. 河曲智叟亡以应。
(wú)2.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B.其妻献疑曰/其一犬坐于前C.以君之力/以天下之所顺D.杂然相许/人恒过,然后能改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A.面山而居笑而止之 B.汝心之固春冬之时C.达于汉阴于我如浮云 D.以残年余力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4.下面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子孙荷担者三夫”属于定语后置。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句中“箕畚”属于名词作状语。
C.“甚矣,汝之不惠”和“贤哉,回也”句式相同。
D.“出入之迂也”和“苦其心志”两句中,“迂”和“苦”都是使动用法。
5.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河阳之北河阳:黄河南岸B.且焉置土石焉:怎么C.始龀,跳往助之始龀:刚刚长满乳牙D.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即使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男孩参与搬运土石),从冬天到夏天变换了季节,才出现回家一次。
B.[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和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木都清除不掉了,又怎么对付那些沉重的泥土和石头呢?C.[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第一部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 分)
始龀()荷担()孀妻()箕畚()
2.释词:(4 分)
⑴年且九十(且:)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
⑶杂然相许(杂然:)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
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 分)
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 分)
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