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优指导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百家争鸣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一轮复习百家争鸣课件 (共20张PPT)

寇仇。
仁政
材料五: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
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
为统治阶级辩护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仁政”思想有利于缓 和阶级矛盾,具有进步意义。具有理想化。
【典题】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
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的这段话认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为…政子以为德政, 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克非己礼复勿礼视, 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敬鬼神而远之
务重民义之(义道,德敬)鬼轻神利而(远对之物,质可利谓益知的矣谋。求)、见利思义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
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C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2、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 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 不治,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饬人之情 性而正之,以教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天行有常、 制天命而用之
孔子奠定基础,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改造,使儒学更 能适应民众的需要而成为诸子百家中的大宗。但儒家思想 具有理想化色彩,在春秋战国大变革大动荡形势下,不适 合统治阶级的要求,仅是百家中的一家。
3、韩非子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 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政治思想家;教育家;文化名人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

2021届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

“百家”中思想的相通之处 “百家争鸣”,各派别并不只是相互对立、相互诘难,同时 也是相互学习、相互融合的。如第 1 题通过战国时期申子和韩非 子的主张,说明了法家、道家互相融会吸收。第 2 题考查了荀子 广泛吸收墨家、法家等各家思想的精华,使儒学体系更完整,使 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早期儒、墨、道、法的具体观点 中有很多相通之处,这样就为中国封建社会中儒法合流、各家综 合为治打下了基础。
用;汉代以来,其 9 法治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 想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
“法”“术”“势”合一,将法家 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
韩 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工具
非 厉行赏罚,奖励 8 耕战 ;主张
“事异则备变”
学派
墨家 思想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内容
影响
学说主旨是“ 10Leabharlann 兼相爱 、交相利”,还提出了
模块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十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第23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教材主干 拓展补遗 随堂训练 发掘高考
主题探究 核心素养 课时作业
教材主干 拓展补遗
夯基础 补断裂补遗漏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整个古代文化的基础, 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融合各家 之长的过程中形成发展起来的,并在汉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 想。在历年高考中,本考点是考查频率较高的区域:题型有选择题和 非选择题;内容主要集中在儒学思想(古代儒家思想在政治上的诉求) 及通过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论语》的内容不在“五经”之中)考查文
汉代以来,
墨子 11 非攻 、尚贤、尚同、逐渐湮没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第2课.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 第2课.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A B.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第十页,共13页。
9.(2012·天津文综 ·12)(1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 “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1)概括材料中的三种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出现的政 治经济背景。(7分) (1)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 解,诸侯争霸(zhēnɡ bà); 经济上,铁犁 牛耕推广,井田制破坏。
第十二页,共13页。
材料三 唐代儒学较多地吸取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而盛行于唐代的佛教,既有本 土发展起来的禅宗,也有从天竺引进的法相宗,还有中印合璧的天台宗等。唐代敦 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是印度的乾达婆、希腊天使和道教羽人等多元文化因素的混 合物。唐代大型歌舞剧《羽衣霓裳舞曲》,则源于印度的婆罗门曲,并含有胡旋舞 等中亚歌舞元素。
统文化的主 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C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6.(2010·天津文综·2)《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Rújiā)学说与权术
4.(2009·海南历史·3)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
A 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Rújiā)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
A.《春秋》
B.《论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27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

二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 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 思考 2 史料二怎样看待董仲舒的新儒学? 试 答 史料解读:史料二认为新儒学禁锢、封闭了人们的思想,消极作用严重
三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 ——司
5.如何理解道家的“无为而治”。 试答
提示:老子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这里的“无为”不能理解为消极的无所 为而无不为,主张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地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2)概况
①秦始皇采纳丞相李斯的建议 将秦以外的各国史书,医药、卜筮、种树等有实用价值以外的私人收藏的书籍 并严禁私下讨论《诗》《书》和私藏禁书。 ②焚书后不久,秦始皇又将违犯禁令的460多名儒生坑杀,以警告天下的文化人
思考 2 史料二反映出孟子的什么主张? 试 答 史料解读:仁政。
三 严刑者, 民之所畏也;重罚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 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
思考 3 史料三反映出韩非子怎样的治国思想? 试 答 史料解读:严刑峻法。
春秋战国时期的三种主要治国思想 (1)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顺应时势和 复和发展生产。 (2)儒家推崇“人治”,治国时偏重人的作用,强调道德感化,实行仁政,带有 (3)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们的思想和 中央集权国家。
2.罢黜百家——儒学开始确立为正统思想
①汉武帝时,国力增强,但仍有匈奴威胁和王国问题 需以思想统一加强政治统一。 ②董仲舒顺应这一潮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并向汉武帝提出了 (1)背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③董仲舒关于文化“一统”是政治“一统” 根基的观点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人民版)必修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解析PPT课件

高考总复习一轮历史(人民版)必修3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解析PPT课件
②孟子、荀子发展了儒家思想:孟子发挥了孔子的“德治” 思想,提出了“_仁__政_____”学说,并进而提出了“君轻民贵” 的思想;荀子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丰富了早期儒学的思 想内容。强调“天行有常”,制提天出命“而_用__之__________”的重要思 想。对“礼”的思想进行了利 益和要求,反过来又为一定的阶级服务。孟子代表当时的新兴 地主阶级,他的主张从根本上讲是为了实现本阶级的利益。孟 子认识到人民的力量的强大,要求统治者尽可能减轻剥削,给 人民以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从而缓和阶级矛盾,这种思想 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儒家的民本思想,但 不能说这是“民主意识”。因为从根本上讲,孟子是地主阶级 思想家,其“民贵”的主张是为了更长久稳固地统治压迫人民, “君轻”也是为了更有效地保证君主统治剥削人民。对孟子的 主张我们应辩证地分析,既要看到其积极性的一面,又要认识 到其历史局限性。
5
1.(2010·淄博模拟)由周润发主演的电影《孔子》已于 2010年元月22日首映,片中南子问孔子:“听说你常讲‘仁 者爱人’,那个‘人’字里面包不包括像我这样名声不好的 女人呢?”下列对“仁者爱人”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C.苛政猛于虎也
D.兼相爱,交相利
6
解析:“兼相爱,交相利”是墨家的主张,这是一 种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人”,与孔子的思想有本质的区 别。
答案:D
7
(2)道家思想
①基本主张:以“虚无”的“道”为世界的根本,以因 循自然无的为“________”、“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②老庄的思想:老子认为“__道____”是世界的根本,是 永恒不变的;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方面转化的规律;对人类 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 社会。他的思想,通过老《子________》一书留传下来。庄子把 “道”作为世界最高原则,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认为“道” 无所不在,没有界限与差别,万物也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 他的思想集中庄体子现在《________》这部书中。

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复习PPT教学课件

高三历史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复习PPT教学课件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背景 (1)中国早期选官制度以“ 世官制 ”为主。 (2)汉武帝时, 察举制 被确立为最主要的选官制度。 2.创立: 隋唐 时代,科举制开始实行。
3.特点 (1)以 考试成绩 为选定官员的标准。 (2)考试内容主要是 儒学经典 。 4.影响 (1)儒学全面影响了社会 政治 和文化生活。 (2)有益于中国 专制主义 政治体制的稳固。 (3)导致中国古代专心从事 科学技术 研究的人才力量相 对薄弱。
(2)孟子 ①发挥孔子“德治”思想,提倡“ 仁政 ”学说。 ②提出了“ 君轻民贵 ”的学说,成为中国早期民本主义 的思想基础。 (3)荀子 ①在天人关系上,强调“ 天行有常 ”,提出了“制天命而 用之”的重要思想。 ②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
(二)老庄之学 1.思想特点:以“虚无”的“ 道 ”为世界的根本,以因 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的方法。
能力探究
本专题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分为两讲:第一讲包 括:一、百家争鸣;二、汉代儒学。第二讲包括:三、宋明理 学;四、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局面。我们先讲第 1 讲,百家争 鸣和汉代儒学。
【典例 1】 (2012·郑州检测)韩非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
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韩非是
(2)商鞅 ①废除 世卿世禄 制,按军功授爵。 ②奖励耕战,废除 井田 制度。 ③加强 中央 集权。 ④使 秦国 强大起来。
(3)韩非 ①将“法”“术”“势”糅合为一,吸收 道家思想 ,将法 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 君主集权 ,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事异则备变 ”的主 张。
3.评价 (1)自汉代以来,“焚书坑儒”受到 主流文化 的批判,对 思想文化传播造成恶劣影响。 (2)是对先秦 思想文化 成就的粗暴否定,是中国文化史 上的一场浩劫。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第1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人教版必修3)PPT课件

五、墨子与墨家
(1)墨家创始人墨子,名翟,战国初期鲁 国人。 (2)主张“兼爱”,消除亲疏、贵贱的分 别,同等地去爱所有的人;宣扬“非攻”, 谴责战争给人民造成的灾难;提倡节俭, 反对奢侈浪费。他的治国主张是“尚贤”, 反对任人唯亲。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 愿望,在当时影响很大。
学派 人物 时代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态度。
学而不厌,诲(毁)人不倦。
坚持。
孔子的思想成就和文化贡献
领域
内容
评价
核心 “仁”
缓和矛盾稳定秩序
思 政治 “克己复礼”;
想 主张 “为政以德”

说 教育 思想
有教无类等
有利于缓和矛盾巩 固统治;但是“复 礼”违背了历史发 展潮流
有利于打破贵族垄 断教育的局面
文化贡献
B、大教育家 ②创办私学,发展教育
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贵 族垄断教育局面;形成一整套教育思想;培 养大批人才。
C、大编辑
③整理古籍,便利了史籍的保存
《诗》《书》《礼》《易》《乐》 《春秋》合称“六经”。
耶稣
孔子
有人建议将9月28日定为中国的圣诞节
* 孔子教育语录:
有教无类。 自行束侑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对象。
陆王 心学
宋元 明 清
批判 继承
北宋 南宋
演变线索
春秋 应运而生
战国 蔚然大宗
秦朝 遭到打击
西汉武帝 正统思想
魏晋南北朝 面临挑战
隋唐 新发展
宋明 新体系—理学
明清之际 批判继承,构建起具有时代特色的
新思想体系
第 1课
预学检测
一、百家争鸣 1、铁器、井田、士大夫、学在民间 2、庄子、荀子、墨子、商鞅 二、早期儒学 1、爱人、苛政、西周礼乐、私人讲学、贵族、

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

江苏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一第23讲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课件人民版
[提示] ①主张:孔子“以德治民”;孟子“民贵君 轻”;荀子“君舟民水”。
②内涵:强调君民相互依存;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 民心。
③实质:古代儒家思想中的“民本”思想是以维护 “君”为中心的,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是 一种维护统治的策略。
2.道家对世界的认识 [史料]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③汉武帝兴办 太学 ,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 规;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 地方教育系统 。


1
练基础小题——基稳才能楼高
1.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
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
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由此可
见,儒家思想
模块 三
文化发展历程
专题 十 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把握 历 史 发 展 线索
时空坐标
主旨概览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 都能从诸子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 成为“显学”。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 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 要,正统地位确立,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策,也向孟子征求意见。后因彼此政见不合,孟子要离开齐
国,齐宣王还尽量挽留他。这反映出
()
A.齐国学术氛围日渐宽松 B.孟子的思想在齐国受排斥
C.儒学无法迎合社会需要 D.士阶层的社会地位凸显 解析:材料反映出战国时期齐国的政治氛围的宽松,故A项
错误;材料“彼此政见不合”是孟子离开齐国的原因,与受
排斥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齐宣王多次向孟子问政”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必修3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问题】 依据材料,概述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
第十三页,共35页。
【解读】
解读项目 史料来源信息 问题限定信息 考查主题信息
时代 背景 史料有 效信息 主要 内容
解读结论 当代学者的观点
依据材料 儒学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 (1)政治上,“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 (2)文化上,“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溃” (1)从“对外的人道主义”得出“仁” (2)从“对内的理想人格”得出“礼” (3)从“重实用”得出“实用” (4)从“保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得出“中庸”
第二十页,共35页。
视角透析
项目
考查 角度
内容 (1)考查对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认识理解 (2)与政治上宗法分封制瓦解、经济上铁器牛 耕使用推广等内容相联系,考查百家争鸣局面 形成的时代背景 (3)以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等社会热点为 切入点,考查诸子百家思想主张的现实意义
第二十一页,共35页。
主干知识二 董仲舒的新儒学
第三页,共35页。
1.春秋时期
孔子
老子
地 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教 春秋时期重要的思想家,道家学派
位 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的创始人
(1)核心:“仁”和“礼”,主要内容是
“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

(1)哲学思想:①“道”是天地万物
(2)政治思想:提倡“为政以德”

的本原;②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第十二页,共35页。
要点史料探究 探究重点·分析史料
要点一 诸子百家的思想
【史料】 孔子仁学产生在早期宗法制崩溃、氏族统治体系彻底瓦解时期, 它无疑带有那个时代氏族贵族深重烙印。……自原始巫史文化(礼仪)崩 溃以后,孔子是提出这种新的模式的第一人。尽管不一定自觉意识到,但 建立在血缘基础上,以“人情味”(社会性)的亲子之爱为辐射核心扩展为 对外的人道主义和对内的理想人格,它确乎构成了一个具有实践性格而 不待外求的心理模式。……对待人生、生活的积极进取精神,服从理性的 清醒态度,重实用轻思辨,重人事轻鬼神,善于协调群体,在人事日用中保 持情欲的满足与平衡,避开反理性的炽热狂迷和愚盲服从。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课件 人民通史版)第1编 专题3 第5讲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课时限时训练 点击图标进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小国寡民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法治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高三一轮总复习
上一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8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电子课件 人民版必修3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一 第28课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电子课件 人民版必修3
思想评价:政治 主张消极悲观。 影 响
百家争鸣
“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 老庄崇尚 自然 ,主 小国寡民 到“ ”的社会 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 把“道”作为最高准则,宣传 天道 与自然无为;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 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提出“齐物”的观点 经济上:“尽地力之教”;政治上:主张用严酷 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 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 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 政治上: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授爵;加强 一全国,起到了重大作 用;汉代以来,其 法治 中央集权。经济上:奖励耕战,废除井田制度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法”、“术”、“势”合 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 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 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 的工具 行赏罚, 奖励耕战 ;主张“事异则备变” 知识初探:法家思想在战 学说主旨是“兼相爱、交相利”,还提出了非攻、 汉代以来,逐渐湮没失 尚贤、尚同、节用等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主张。 传 贡献主要表现在认识论和逻辑学方面
法家 商鞅 思想 韩非
国时期为什么备受推崇?
墨家 墨子 思想
名师助学:百家争鸣可归纳为“一、二、三、四”见教辅 易错警示:老子(道家学派)与墨家学派见教辅
II
聚焦重点
解读考纲ABC
史论突破1
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思想及影响
【思维引导】阅读教辅材料,了解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简述各家思想主张,理解 背记百家争鸣的影响,体会其成为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地位。 【知识探究】
返回目录知识点1IFra bibliotek百家争鸣
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 墨 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农家等;各家中,以儒墨两派 1.儒家思想: 最有实力,当时有“非儒即墨”之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8 第1节 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18 第1节 百家争鸣及儒学的兴起课件 人民
【答案】A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考点二 对百家争鸣局面的认识
1.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代表各阶层、 各派别政治力量,按照本阶级(层)或本 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万事 万物作出解释,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知识研读
考点整合
2.背景 (1)经济上,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促使井田制 走向瓦解。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 供了物质条件。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对社会变革 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 (3)阶级关系上,“士”阶层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 国都想富国强兵,因而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 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4)思想文化上,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 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 地。
考点整合
知识研读
【案例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 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相关背景有 ()
①此时正处于社会大变革时代,思想界非常活跃 ②各 诸侯国为发展和强大自身而极力招揽人才 ③孔子倡导 “有教无类”、兴办私学,打破了学在官府和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使唯物主义战胜了唯 心主义并带动了思想界的革新
阶级
派别
儒家 新兴地主
阶级
法家
代表人物 孟子 荀子
韩非子
主张
评价
主张实行“仁政”
调和阶级矛盾, 以利于封建统治
体现了新兴地主
“制天命而用之”
阶级利用自然、 发展生产的朝气
和信心
主张加强君主专 制,提出“不期 修古,不法常可”
的主张
体现了新兴地主 阶级改革旧制度 的进取精神和加 强中央集权的迫
切愿望
考点整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3-
考纲展示
五年考题统 计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 鸣
2015 课标全 国Ⅱ,24 题
汉代儒学成 2014 课标全 为正统思想 国Ⅰ,25 题
考点指向
命题趋势
诸子百家的 代表人物及 其观点;百家 争鸣局面的 形成和影响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太学
1.趋势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高考 中,主客观题目都有。 高考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考查侧重 于理解能力和知识迁 移运用能力,往往考 查同一时期东西方思 想的比较
-14-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 史料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 为已悉矣。
——《春秋谷梁传》 史料二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料三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 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9-
一二
4.墨家思想 (1)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 主张。 (3)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贡献突出。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10-
二、汉代儒学 1.“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①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②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影响: ①“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②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2.罢黜百家 (1)背景: ①“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②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12-
3.太学的出现 (1)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③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情形,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利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 (2)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3)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13-
归纳总结: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 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 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 “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4)史料四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发展演进呈现出怎
样的趋势?关闭来自(1)提示:春秋晚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开始获得承认。 (2)提示:分封制走向崩溃,出现了诸侯争霸。 (3)提示:反映了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 (4)提示: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史料四 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15-
论从史出:
(1)根据史料一,概括春秋晚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
(2)根据史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领域呈现的变化。
(3)史料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8-
一二
3.法家思想 (1)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加强君权。 (2)商鞅:根据军功定等级,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3)韩非: ①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4)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 到重大作用,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11-
(2)过程: ①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 ②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等。 ③董仲舒的“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④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使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评价: ①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民族历史文化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7-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3)荀子: ①强调“天行有常”。 ②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③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老庄之学 (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 的社会。 (2)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齐物。 (3)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 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李贽、黄宗羲、 学的内涵、宋明
顾炎武、王夫之 理学的内容,认
等人的思想主张; 识儒家思想的
明清儒学发展的 发展
影响
第2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6-
一二
一、百家争鸣 1.早期儒学 (1)孔子: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④开创了儒家学派,撰写《春秋》《诗》《书》等“六经”。 (2)孟子: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②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4-
考纲展示 宋明理学
五年考题统计
2014 课标全国 Ⅰ,26 题 2013 课标全国 Ⅰ,25 题 2012 课标全 国,27 题
明清之际的 2011 课标全 儒学思想 国,26 题
考点指向
命题趋势
2.备考指南
程朱理学;陆王心 熟悉春秋战国

时期诸子百家
的思想主张以
及董仲舒新儒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2-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 百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秦朝时期,儒家思想 遭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 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确立了正统地位,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 主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引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 化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 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 深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