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一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

高中语文--2017年春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习题: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

单元测评一(第二~四单元)(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阅读题(40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5495005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即有异说。

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

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不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

”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纸上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他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

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受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韩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本书成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

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佚籍大量出土,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能抄写于文帝初。

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沫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

《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抄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

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三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黄帝书》的引用阐发。

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黄帝书》不应更晚。

至于《黄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如《黄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

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2017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2017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

2017年高中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第五~七单元测试题(人教版含答案)单元测评二(第五~七单元)(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阅读题(43分)一、现代阅读(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4900阅读下面的字,完成第1~3题。

①以往的主流看法视“六经”为百术之,统摄万端,从而以“六经”为髓,儒学为骨,经、史、子、集为肌肤,外翼全体学术化。

这种架构较明显地反映了传统经学的思维模式,它显然是以经学或以其为基础的儒学作为主体内容,仍是要求儒学居于中国学术化的支配地位,把其他各家置于从属的被支配的位置,由此所形成的依然是经学和儒学统摄下的“国学”。

②基于对“传统”的历史性和现实性特点的明确认知,“新子学”强调,“国学”在漫长的岁月中必然存在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可以说一代有一代的“国学”。

从历史上看,不可否认,“六经”是中国化学术的最早头,它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

孔子以“六经”为基础创立了儒家学说,经西汉定为一尊后,在政治化等方面获得了垄断性地位,成了“国学”的主导力量,后经历代统治者的追捧和提倡,渐成我国传统学术化的主流。

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这种局面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太炎力倡诸子学,胡适平视各家,冯友兰更是在《中国哲学史》中明确指出,晚清便是“经学时代之结束”。

由此,经学时代重回到了子学时代,儒学又复归为子学之一。

这是历史的必然,“新子学”的发展亦是我们时代的要求和选择。

③今日之社会更为多元复杂,而民族历史化的传承和发展必然会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这就要求我们从经学思维和体系的禁锢中真正解脱出,以开放的姿态传承历史化,维护学术开放多元的本性,积极构建具有时代特征、富于活力的“新国学”。

“新子学”正是适应这样的“国学”发展要求,将应运承载“新国学”的真脉。

④“新子学”的内涵,单以浅层次理解,它是“旧子学”的再发展。

在这种理解下,“新子学”仿佛没有摆脱在原有经学体系下旧“国学”中的位置,最多也只是经学的多样化实践与儒学的外围羽翼,显然无法承担作为“新国学”主导的重担。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1单元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第一单元质量检测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知识积累与语言文字运用(21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A.凝脂.(zhī) 闲暇.(xiá) 绰.约(chuò) 马嵬.(wéi)B.修葺.(qì) 玉簟.(diàn) 踯.躅(zhí) 祠.堂(cí)C.千载.(zǎi) 鹧.鸪(zhè) 绸缪.(móu) 联袂.(jué)D.寤寐.(mèi) 歧.路(qí) 江渚.(zhǔ) 庑.门(wǔ)2.下列诗句,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A.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B.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夜黄鹂空好音C.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D.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联理枝3.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可怜..光彩生门户可怜:可爱,可羡B.与佳期..兮夕张佳期:美好的时光C.举杯断绝..歌路难断绝:停止D.三顾频烦..天下计频烦:多次4.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杨玉环的花容月貌非常张扬地一闪,顷刻之间,皇宫里所有的宫娥嫔妃都黯然失色!诗人用非常夸张的手法,反衬出杨玉环的倾城倾国....之貌。

B.楼下那一棵海棠花已经完全凋谢,成全了她那婉转绝美的败落,春风桃李....的美艳,竟是如此短暂!C.蓝色是凡高晚期作品的主要色调,这种颜色上的转变正是他虚无缥缈....的精神世界的真实表现,与他早期以黄色为基调的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D.这对夫妻因战乱而相互分离,本指望着比翼连枝....、白首偕老,谁料想竟是殊途阻隔,老境凄凉。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2016年7月28日,“嫦娥三号”着陆器按时进入第33个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探测器月面工作时长国际上的纪录。

B.某游客一家四口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自驾游,其中两名女子先后下车,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造成一死一伤的重大事故发生。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doc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检测(四)Word版含解析.doc

阶段质量检测(四)一、基础巩固(20 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B .无稽.之言,剿袭之说稽:根据C .究其所以纷纶究:探究D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豪:豪爽解析:选D D 项,豪:豪迈。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3分)()A .上称帝喾,下道齐桓B.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C .马牛而襟裾.D .朱陆异同,干戈.门户解析:选A A 项,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他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序言;穿衣服;动干戈,攻击。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A .不如见诸行事.之深切著明也B.煤炭居十七.C .虽源流.不异,而所遇不同D .未有不切于人事.者解析:选C C 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相近,是“源头流派”的意思。

A 项,行事:古义指“具体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 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4.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心③目击之.而身历之④而悟于张道士之一言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⑥其谁信之哉⑦而《红楼梦》之解脱,自律的也⑧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A ①②④ / ③⑤⑥⑧ / ⑦B ①②④⑦ / ③⑤ / ⑥⑧C ①②④ / ③⑤⑥ / ⑦⑧D ①②④⑦ / ③⑤ / ⑥ / ⑧解析:选A 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 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8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泪眼问花花不语,。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模块综合测评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新人教版模块综合测评(总分:150分时间:150分钟)第一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就是依照道所表达的自然无为的原那么和无为的行为方式治国平天下。

它是一种高超的政治智慧。

“无为而治〞主要包括清静之治、自然之治、柔弱之治和爱民之治。

它的根本理念主要是要把握好政府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尽量减损不必要、不适当的政府干预。

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为民众自化自成与社会自然和谐的实现创造良好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

这种治国方略也就是依道治国。

老子的无为而治或依道治国方略有以下几个要点。

一是把道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老子说,要“以道莅天下〞,要“执大象〞“以为天下式〞。

二是要以人为本:“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三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老子的主张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像“天之道〞那样“损有余而补缺乏〞。

四是严格遵循自然无为的原那么。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假设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是以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几个要点集中表达在老子的一句话上,这就是“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能为〞(郭店简本《老子》)。

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万物〞主要是指万民,句中的“为〞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违逆广阔民众的自然本性和愿望要求而强行宰制;二是对万民不是引导和辅助,而是包办代替。

综合分析老子关于依道治国的思想,可知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具有显著的区别。

一是层次不同。

依道治国所涉及的是国家的开展方向等全局性问题,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所涉及的那么是国家治理的具体问题,因而依道治国可以决定或影响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

二是目标和目的不同。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二单元相关读物+Word版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二单元相关读物+Word版含答案

第二单元相关读物孟子见梁惠王胠箧一、基础巩固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句是( )A.将为胠箧、探囊、发匮之盗而为守备B.曷尝不法圣人哉C.罔罟之所布D.阖四竟之内解析:A项,“匮”同“柜”;C项,“罔”同“网”;D项,“竟”同“境”。

答案: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句是( )A.曷尝不法.圣人哉法:效法B.为之权.衡以称之权:秤锤C.则是重.利盗跖也重:重视D.削.曾、史之行削:减除解析:C项,重:增益。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亦将有以利吾国乎.盗亦有道乎.B.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是乃圣人之过也.C.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而天下始人含其巧矣.D.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殚残天下之.圣法解析:B项,助词,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助词,用在句末表肯定和判断语气。

A项,“乎”均为助词,表疑问语气;C项,“矣”均为助词,表陈述语气;D项,“之”均为助词,的。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句是( )A.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B.此世俗之所谓知也C.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D.天下未之有也解析:D项为宾语前置句,其他三项是判断句。

答案:D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何以知其然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则是非窃仁义圣知邪?答案:彼窃钩者诛 窃国者为诸侯6.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乡之所谓知者,不乃为大盗积者也?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故曰: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彼圣人者,天下之利器也,非所以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既然这样,那么先前所谓的聪明的人,不正是替大盗积聚财物的人吗?(2)所以说:鱼儿不能脱离深潭,治国的利器不能随便拿给人看。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模块综合测评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模块综合测评( 总分:150 分时间:150 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 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题 3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达成1~3 题。

老子提出的“无为而治”就是依照道所表现的自然无为的原则和无为的行为方式治国平天下。

它是一种高明的政治智慧。

“无为而治”主要包含安静之治、自然之治、纤弱之治和爱民之治。

它的基本理念主假如要掌握好政府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尽量减损不用要、不适当的政府干涉。

政府的主要职能应是为公众自化自成与社会自然和睦的实现创建优异的社会政治环境和条件。

这种治国方略也就是依道治国。

老子的无为而治或依道治国方略有以下几个重点。

一是把道作为治国的理论依照和指导思想:老子说,要“以道莅天下”,要“执大象”“认为天下式”。

二是要以人为本:“贤人常没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

”三是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对于社会上不公正、不公正的现象,老子的主张是“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要像“天之道”那样“损有余而补不足”。

四是严格依照自然无为的原则。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是以贤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这几个重点集中表此刻老子的一句话上,这就是“能辅万物之自但是弗能为” ( 郭店简本《老子》 ) 。

联系上下文,可知此句中的“万物”主假如指万民,句中的“为”字有两个含义:一是违逆广大公众的自然天性和梦想要求而强行宰制;二是对万民不是指引和协助,而是承办取代。

综合剖析老子对于依道治国的思想,可知老子的依道治国与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拥有明显的差别。

一是层次不一样。

依道治国所波及的是国家的发展方向等全局性问题,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所波及的则是国家治理的详细问题,因此依道治国能够决定或影响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的方向和性质。

二是目标和目的不一样。

儒家的以德治国和法家的以法治国是在国家基本制度的既定框架内,使广大公众循序渐进,进而使政权稳固,社会平定;而老子的依道治国则是要使广大公众挣脱被随意宰制的地位,实现个人的自由、自为和社会的相对自治。

2017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

2017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

2017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综合测试题(人教版附答案)综合测评(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阅读(9分,每小题3分)导学号490063阅读下面的字,完成第1~3题。

墨竹画的流析尹石①中国人有寻根问祖之美德,对墨竹画亦然。

据今资料显示,唐代墨竹已始流行,但都“道听途说”而已:一云吴道子作画“不施丹青已极形似”,二云王维为开元寺画过两丛竹,三云萧悦是唐代画竹名家,四云唐怀太子墓壁画中有侍女旁立三竿墨竹者。

尚有一传说:后唐大将军郭崇韬伐蜀虏得西蜀美才女李夫人,因李氏本非情愿,终日寡欢,月夕独坐南轩,对影感怀,见竹影徘徊于窗纸上,即使笔墨摹写于其上,明日视之,生意俱足,一时有人往往效之,“遂有墨竹”。

凡此说,可暂定为墨竹画的头吧。

不过,在晚唐至五代,有张立、李颇、徐熙等人的作品流传却是可信的。

②至于北宋,同(与可)、苏轼则使墨竹画发展到一高峰。

两人均为四川“老乡”,都为官,诗书画皆名其世。

因同当时出任湖州知州,人称“湖州”,被誉为“竹圣”。

后学者众,故有“湖州竹派”之说。

苏东坡称其画竹“必先得成竹在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并形容与可画竹“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的神态,一气呵成之,在技法上创“以墨深为面,淡为背”的竹叶法,强调意在笔先,传神抒情的感悟。

、苏二人为挚友,“竹苏题”,皆得益彰。

与可的墨竹理论字亦尚不见闻,反而,从苏东坡“表扬”与可画竹的诗却透露出一些“堂奥”。

由于宋太宗赵匡胤、宋徽宗赵佶等皇帝倡爱书画,皇家画院的专职画家创作了许多优秀作品,但都以工为上,不敢“偷工减料”。

于是虽然有“湖州”一派的存在,却仍然还是以双构、着色的宫庭画竹法占主导地位。

③但是到了元代,赵孟兆页及夫人管道昇“夫唱妇随”带动了一批人画家。

李衍、高克恭、张彦辅等均为墨竹画的佼佼者,给墨竹画注入了新的生机。

尤其李衍(息斋),效法同功夫最深,编著了《竹谱详录》(10卷)传世。

为后世竹谱之楷模,后人画竹之蓝本,但亦因其偏于教学,故有“息斋之竹真而不妙,东坡之竹妙而不真”的说法。

高中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高中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语文试卷(一)含答案解析

加油!有志者事竟成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仿真检测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一)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代丝绸之路与中西文化传播丝绸之路到唐代时已发展到历史上的极盛时期。

通过丝绸之路的商品贸易往来,唐文化无所顾忌地大量吸收外域文化。

隋唐时期涌入中国的外域文化规模确乎巨大,南亚的佛学、医学、历法、美术、音乐,中亚的袄教、景教、摩尼教、音乐、舞蹈,西亚的伊斯兰教、医术、建筑艺术,等等。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6 含解析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检测)-第十单元 人文心声 16 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舛.漏(chuǎn) 菑.(zī)畲.(shē) 潢.潦(huánɡ)B.摭.拾(zhě) 剿.袭(jiǎo)绛.紫(jiànɡ) 谀佞.(nìnɡ)C.无稽.之言(jī) 庶.乎(shù)襟.(jīn) 裾.(jù)D.名誉.(yù) 誊.写(tēnɡ)润.身(rùn) 刘挚.(zhì)项,“摭”应读“zhí”,“剿”应读“chāo”;C项,“裾”应读“jū”;D项,“誊”应读“ténɡ”。

2.对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乐道.人之善也道:说。

B.而其中小有舛.漏舛:差错。

C.士当以器.识为先器:器量。

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摭:拾取。

项,道,称道。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无稽..之言,剿袭之说B.欧阳永叔与学者..言C.皆以一生精力..成之D.大抵..如《吕览》《淮南》之类耳项,古义:求学的人。

今义: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A.马牛而襟裾..B.然则以文人名.于世C.焉足重.哉D.摭我华而不实.我实项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称道。

其他三项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阅读课内文本,完成第5~8题。

《文须有益于天下》《著书之难》《文人之多》(具体内容见教材)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怪.力乱神之事怪:奇怪。

B.其必古人之所未及就.就:接近,触及。

C.而其中小有舛漏,尚.亦不免尚:还,还是。

D.一号为文人,无足.观矣足:值得。

项,怪,怪异之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B.C.D.项,①介词,在;②介词,对。

B项,①连词,表假设;②代词,他们。

C项,①多么;②什么。

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测评1(一_五单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阶段综合测评1(一_五单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阶段综合测评(一)(一~五单元)(时间:100分钟分值:120分)一、基础积累(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知者动.,仁者静动:活跃B.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克:克服C.掩其不善,而著.其善著:显露D.若住.此间,有人害汝住:停留【解析】B项,克:能够。

【答案】 B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是以.君子有絜矩之道也B.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C.见君子而后厌然.使之然.也D.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解析】A项,介词,把/介词,因;B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结构助词,的;C项,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代词,这样;D项,连词,表转折。

【答案】 D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及其..壮也,血气方刚B.不忘恭敬..,民之主也C.少私寡欲,绝学..无忧D.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解析】A项,及其,古义:等到他;今义:连词,连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后者和前者是从属关系。

C项,绝学,古义:抛弃学问;今义:失传的或高明独到的学问。

D 项,烈士,古义:刚烈之士;今义:为正义的事业献出生命的人。

【答案】 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况史.之为务A.所以事.君也B.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C.提弥明死.之D .而身处尧舜之安.【解析】 史:名词作动词,写史。

A 项,事:名词作动词,侍奉。

B 项,诚:使动用法,使……诚。

C 项,死,为动用法,为……死。

D 项,安,形容词作名词,安稳的地位。

【答案】 A5.下列各句中,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何以知其然也A .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B .天下莫柔弱于水C .唤慧能堂内D .何适而无有道邪【解析】 D 项与例句均为宾语前置句。

A 项,判断句。

B 项,状语后置句。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 练习)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4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人教版 练习)中国文化经典研读14 Word版含解析

基础夯实1.下列句中加点字字音有误的一项是()A.不粘者,禾曰秔.(háng)B.泥滓成枵.而去(xiāo)C.待夏潦.已过(lǎo)D.六日刈.初禾(yì)解析A项,“秔”应读“jīng”。

答案A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方语:方言。

B.收实甚少,滋益..全无滋益:滋养。

C.锻工先择坚硬条木,烧成火墨..火墨:木炭。

D.西洋诸国别.有奇药别:别的。

解析D项,别,另外。

答案D3.与“乘其出火之时”中的“之”用法一样的一项是()A.均之.二策B.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C.师道之.不传也久矣D.惑之不解解析A项,代词;B项,结构助词,“的”;C项,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D项,宾语前置的标志。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同义的一项是()A.凡治铁成器..B.与炊炭同形而分类..也C.凡熟铁、钢铁已经..炉锤D.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解析A项,古义,成为器物;今义,比喻成为有用的人。

B项,古义,种类不同;今义,根据事物的特点分别归类。

C项,古义,已经经过;今义,表示动作、变化完成或达到某种程度。

答案D5.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非无稽之说.也B.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C.地无霜雪故.也D.其炎更烈于煤解析A项,说,动词活用作名词,说法;B项,名,名词活用作动词,称为;D项,炎,形容词活用作名词,火焰。

答案C能力提升一、阅读鉴赏(一)导学号5495003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6~9题。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阶段质量

阶段质量检测(三)一、基础巩固(24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选C C项,机:关键。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选A 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3.下列句子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选C C项,履:名词作动词,踩。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入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选C 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5.默写下列名篇名句。

(12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二、阅读提升(51分)(一)课内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 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教材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单元质量检测二 Word版含解析教材

单元质量检测二(第四至五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此之谓自谦B.上恤孤而民不倍C.法即一种,见有迟疾D.不得半车炭之价直解析:A项,“谦”通“慊”,满足;B项,“倍”通“背”,违背;D项,“直”通“值”,价值。

答案:C2.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老老..而民兴孝老老:尊敬老人B.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鲜:很少C.有人害汝,汝即须速去.去:前往D.食已口爽,返为其患.患:祸害,灾祸解析:去:离开。

答案:C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从词类活用角度看,不同类的一项是(3分)()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B.修身也,尊贤.也C.上长长.而民兴弟D.圣人之所以为圣.解析:A项,“明”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彰明;其他三项均为形容词作名词。

答案:A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②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 B.⎩⎪⎨⎪⎧①故君子慎其.独也②中庸其.至矣乎 C.⎩⎪⎨⎪⎧①恐惧乎.其所不闻②知耻近乎.勇 D.⎩⎪⎨⎪⎧①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②柔远人,则四方归之.解析:A 项,“者”,①表停顿;②代词,的人。

B 项,“其”,①代词,他;②语气词,表推测。

C 项,“乎”,都相当于“于”,介词。

D 项,“之”,①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代词,他。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大学》)(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中庸》)(3)法即一种,见有迟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坛经》)答案:(1)欲齐其家者 先修其身 (2)博学之 审问之(3)见迟即渐 见疾即顿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单元质量检测四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单元质量检测四( 第八至十单元 )( 时间: 150 分钟 满分: 150 分)一、基础稳固 (20 分 )1.以下加点的词语解说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待夏潦 已过,六月方栽者潦:雨水大 .B .无稽 之言,剿袭之说稽:依据.C .究 其所以纷纶究:研究.D .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 . 豪:豪迈分析: 豪:豪放。

答案: D2.以下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种类不 .同于其余三项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 .上 称帝喾,下道齐桓.B .光绪十七年六月在伦敦使署,公度自序 .C .马牛而襟裾..D .朱陆异同,兵戈 门户.. 分析: A 项为名词作状语,往上。

其余三项均为名词用作动词,分别是:写前言;穿衣服;动兵戈,攻击。

答案: A3.以下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中的意思最邻近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 .不如见诸行事 之深切著明也..B .煤炭居十七..C .虽源流 不异,而所遇不一样..D .未有不切于人事 者..分析: C 项,“源流”与现代汉语意思邻近,是“源泉派别”的意思。

A 项,行事:古义指“详细的历史事件”,今义指“做事”。

B 项,十七:古义指“十分之七”,今义指“十七”这个数字。

D 项,人事:古义指“社会现实”,今义指“人员的升迁任免等”。

答案: C4.对以下语句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①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 色彩 ②非是而欲餍阅者之 心 ③目睹之 而身历之 ④而悟于.. . 张道士之 一言 ⑤而以道士之言,一朝而舍之 . ⑥其谁信之 哉 ⑦而《红楼梦》之 解脱,自.. . 律的也 ⑧彼等明 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 A .①②④ / ③⑤⑥⑧ / ⑦ B .①②④⑦ / ③⑤ / ⑥⑧C.①②④ / ③⑤⑥ / ⑦⑧ D .①②④⑦ /③⑤/⑥/⑧分析:①②④助词,的;③⑤⑥⑧代词;⑦用在主谓之间,撤消句子独立性,应选 A。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高中语文 单元质量检测三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

单元质量检测三(第六至七单元)(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居:居处,接受B.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忤.忤:冒犯,触犯C.此便是天理人欲交战之机.机:机会D.则文辞.不能达辞:言辞解析:机:关键。

答案:C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A.便即护短..不纳B.亦犹夫人..之情也C.须大段..著力D.无一样创制体格..文字而非文者解析:A项,护短:为自己的缺点或过失辩护。

古今含义相同。

B项,夫人:古义,一般人,普通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C项,大段,古义,仔细;今义,大的段落。

D 项,体格:古义,文章体裁;今义,人体发育的情况和健康的情况。

答案:A3.下列各句中,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3分)( )A.人君须得匡谏之臣,举其愆过B.传之子孙,受享无穷C.如临深渊,如履薄冰D.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解析:履:名词作动词,踩。

答案:C4.下列各组中,加点虚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古之.学者为己向内便是人圣贤之.域B.用之则.愈明木受绳则.直C.事已却悔,如何.今当读何.书D.也知此为.天理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解析:C项,第一个“何”,与“如”连用,表“怎么样”;第二个“何”,疑问代词“什么”。

A项,结构助词“的”。

B项,连词,表,顺承关系,就。

D项,判断动词,是。

答案:C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3分)(1)人欲自照,必须明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求谏》)(2)战战兢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朱子语类》)(3)童心既障,于是发而为言语,则言语不由衷;见而为政事,则政事为根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童心说》)答案:(1)主欲知过必藉忠臣(2)如临深渊如履薄冰(3)著而为文辞则文辞不能达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质量检测一 (第一至三单元)(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基础巩固(20分)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敝:破,坏 B .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 竭:缺,失 C .赵盾弑.其君 弑:古代称臣杀君、子杀父为“弑” D .而披.沙拣金,有时获宝 披:披着,穿着 解析:D 项,披:分开。

答案:D2.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敏于事而.慎于言触槐而.死 B.⎩⎪⎨⎪⎧愿望子之.志是乃圣人之.过也 C.⎩⎪⎨⎪⎧厚敛以.雕墙今近焉,请以.遗之 D.⎩⎪⎨⎪⎧初,宣子田于.首山青,出于蓝,而青于.蓝 解析:B 项,两个“之”都是结构助词,“的”。

A 项,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C 项,连词,表目的/介词,“把”;D 项,介词,“在”/介词,表比较,“比”。

答案:B3.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A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B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C .衮职有阙,惟仲山甫补之D .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解析:A 项,“是知也”中的“知”同“智”;C 项,“阙”通“缺”;D 项,“匪”同“非”。

答案:B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灭文章..,散五采,胶离朱之目 B .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C .夫人..禀五常 D .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解析:D 项,“恭敬”古今意义相近,都为“端庄有礼”。

A 项,“文章”古义为“文辞”“文饰”,今义为“著作”;B 项,“绝学”古义为“抛弃学问”,今义为“失传的学问”或“高明而独到的学问”;C项,“夫人”古义为两个词,“夫”是句首发语词,不译,“人”指人们,今义是丈夫对妻子的称呼,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答案:D5.默写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4分)(1)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述而》)(2)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孟子·孟子见梁惠王》)(3)人谁无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莫大焉!(《左传·晋灵公不君》)(4)盖烈士徇名,壮夫重气,____________________,不作瓦砾长存。

(《史通·直书》)答案:(1)小人长戚戚(2)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3)过而能改(4)宁为兰摧玉折6.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但愿老人能让他享受安乐,朋友能让他信任我,少年人能让他得到关爱。

(2)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

二、阅读鉴赏(55分)(一)课内阅读(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16分)夫人禀五常,士兼百行,邪正有别,曲直不同。

若邪曲者,人之所贱,而小人之道也;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然世多趋邪而弃正,不践君子之迹,而行由小人者,何哉?语曰:“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故宁顺从以保吉,不违忤以受害也。

况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

其有贼臣逆子,淫君乱主,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则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

言之若是,吁可畏乎!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如董狐之书法不隐,赵盾之为法受屈。

彼我无忤,行之不疑,然后能成其良直,擅名今古。

至若齐史之书崔弑,马迁之述汉非,韦昭仗.正于吴朝,崔浩犯讳于魏国,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

夫世事如此,而责史臣不能申其强项之风,励其匪躬之节,盖亦难矣。

是以张俨发愤,私存《嘿记》之文;孙盛不平,窃.撰辽东之本。

以兹避祸,幸获两全。

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苟直书其事,不掩其瑕.瑕:缺点B.恶名被.于千载被:遭受C.韦昭仗.正于吴朝仗:依仗D.窃.撰辽东之本窃:私下里解析:B项,“被”的意思是“遮覆”“流传”的意思。

答案:B8.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表现“直书之难”的一组是(3分)( )①若邪曲者,人之所贱②不违忤以受害也③秽迹彰于一朝,恶名被于千载④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⑤或身膏斧钺,取笑当时⑥或书填坑窖,无闻后代A.①④⑤B.②③⑥C.①③④D.②⑤⑥解析:①是说人们痛恨邪曲小人,与“直书之难”无关。

③是说如果“直书”,许多贼臣逆子、淫君乱主的罪行就会被公开,被万代责骂。

排除这两句即可。

答案:D9.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认为史书以劝惩为目的,好事则褒之,坏事则贬之,以此来树立好的风气,惩恶扬善,使那些乱臣贼子不敢轻易做坏事。

B.作者引用了东汉末年流行于京都洛阳的童谣:“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以此来说明行君子之德的不易。

C.作者认为董狐是幸运的。

他因受到孔子的赞扬,赵盾虽然不同意他对自己弑君的记载,但也没有刁难他,伤害他。

D.作者用张俨著《嘿记》,秘藏不宣;东晋孙盛写了两个不同版本的《晋阳秋》,以此来逃避灾祸,说明直书之难。

解析:C项,理解分析错误。

董狐是幸运的,但不是因为孔子的赞扬,赵盾才不刁难他、伤害他的。

答案:C10.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7分)(1)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夫为于可为之时则从,为于不可为之时则凶。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足以验世途之多隘,知实录之难遇耳。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第(1)句是判断句,注意翻译出判断语气。

第(2)句重点是虚词的用法。

第(3)句是一个长句,“足以”统辖到句末。

答案:(1)正直的行为,是人们所珍视的,是君子的德行。

(2)如果环境允许这么做就去做(直笔记史),如果环境不允许这么做却做了就会凶险。

(3)(人们从中)足够用来得知世道的艰辛,也了解了实录的难能可贵了。

(二)课外阅读(3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20分)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

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

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

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

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

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

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

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

”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

老子,隐君子也。

老子之子名宗,宗为魏将,封于段干。

宗子注,注子宫,宫玄孙假,假仕于.汉孝文帝。

而假之子解为胶西王卬太傅,因家.于齐焉。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儒学亦绌老子。

“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老子修.道德 修:修饰 B .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盛:高尚 C .因家.于齐焉 家:安家,居住 D .世之学老子者则绌.儒学 绌:排斥 解析:修,研究。

答案:A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①将问礼于.老子②假仕于.汉孝文帝B.⎩⎪⎨⎪⎧①居周久之.,见周之衰②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 C.⎩⎪⎨⎪⎧①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②其乘风云而.上天 D.⎩⎪⎨⎪⎧①去子之骄气与.多欲②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 解析:A 项,①介词,向,②介词,在;B 项,①助词,无实义,②代词,指代后面所说的内容;C 项,连词,表修饰;D 项,①连词,和,②介词,和。

答案:C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孔子前往周地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诉孔子要抛弃骄气和过多的欲望,抛弃做作的情态神色和过大的志向,这体现了老子的无为思想。

B .孔子问礼归来,告诉自己的弟子,老子是一条龙,钦佩之情溢于言表。

C .老子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见周朝衰微了,就离开周都。

D .《史记》上记载说周太史儋会见秦献公时,曾预言说:“当初秦国与周朝合在一起,合了五百年而又分开了,分开七十年之后,就会有称霸称王的人出现。

”解析:原文“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中的“史记”一词应理解为“史书记载”,而不能理解为司马迁的《史记》。

答案:D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1)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不同不相为谋”,岂谓是邪?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

(5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2)您就要隐居了,勉力为我们写一本书吧。

(3)“主张不同的人,彼此说不到一块儿去”,难道就是说的这种情况吗?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挠,百姓自然会归于“正”。

参考译文: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掌管藏书室的史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