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古迹》

合集下载

唐诗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赏析-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第五首《咏怀古迹五首·其五》由于诗人以自身肝胆情志吊古,所以能涤肠荡心,浩气炽情动人肺腑,成为咏古名篇。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唐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而胸有成竹,从容镇定的指挥才能却使萧何、曹参为之黯然失色。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

《咏怀古迹》原文(这五首律诗都是杜甫的后期作品,写于他从入蜀到飘泊洞庭的十年间。

五首诗的艺术风格不同:有的淡泊闲静,有的绵丽精确,而以沉郁雄浑为主。

读这几首诗,要善于把诗人的悲欢愤激之情同当时战乱的局面联系在一起,逐步深入地感知诗中的意境。

)咏怀古迹①(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②,生长明妃③尚有村。

一去紫台④连朔漠⑤,独留青冢⑥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⑦,环@a空归月夜魂⑧。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⑨。

注释:@a为字库未存字,左王右“佩”的右部①选自《杜诗详注》(中华书局1979年版)。

杜甫组诗《咏怀古迹》共五首,这里选的是第三首,是歌咏王昭君的。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有二说:一说,大历元年(766)作于夔州(今重庆奉节)。

一说,大历三年(768)作于出峡至归州(今湖北秭归)、江陵途中。

②〔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

③〔明妃〕即王昭君,后人因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明妃。

昭君村在归州东北40里处,相传是王昭君的出生地。

④〔紫台〕即紫宫,汉宫名。

⑤〔朔漠〕北方流沙之地。

朔,北方。

⑥〔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20里处。

传说边地多白草,唯独昭君墓上草色青青。

冢,坟墓。

⑦〔画图省(xǐng)识春风面〕从画像上可以约略看到她的青春容貌。

据《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因宫女很多,命画师一一画像供自己挑选。

宫女们为得到皇帝宠幸,纷纷向画师行贿,独有王昭君自恃貌美,不肯行贿,画师故意将她画丑了,未被召幸。

后匈奴单于呼韩邪来朝,求美人为阏氏(yānzhī),元帝派昭君去。

临行时召见,貌为后宫第一;元帝很后悔,但已没有办法。

省识,约略认识。

省,约略。

一说,省识,辨识。

春风面,青春容貌。

⑧〔环@a空归月夜魂〕空有她的魂魄月夜归来。

这是说昭君已死葬沙漠,不得归汉,即使月夜魂归,也是徒然。

环?,古人衣带上系的玉佩,这里指代王昭君。

⑨〔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千载之下,琵琶弹奏的胡乐中,还分明诉说着她的怨恨。

古诗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

古诗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

古诗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前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⑼明妃:指王昭君。

⑽去:离开。

朔漠:北方大沙漠。

⑾省:曾经。

⑿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佩:通“佩”。

【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赏析】第三首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原文、注释及译文【原文】《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唐·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注释】明妃:即王昭君,名嫱,字昭君,湖北秭(zǐ)归人,汉元帝时宫女。

竟宁元年(前33年),昭君被嫁给匈奴首领呼韩邪(yé)单于(chányú),后死于匈奴。

晋时因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也称明妃。

尚:还。

紫台:皇宫的别称。

连:联姻。

朔漠:北方的大漠。

青冢(zhǒng):指昭君墓,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南。

传说当地多白草,而只有昭君墓上长满青草,故名。

画图省识春风面:汉元帝时,昭君因为不肯贿赂宫廷画师毛延寿,而被故意画得很丑。

当时皇帝纳妃主要靠宫廷画师的画像,因此很多宫女都去贿赂毛延寿。

昭君因为自告奋勇去匈奴,让毛延寿东窗事发,而被斩首。

省识:未仔细辨认。

环珮(pèi):古代女子的配饰,这里代指昭君。

千载:千年。

胡语:这里指北方少数民族的乐曲。

怨恨:愁怨和遗憾的心情。

【大意】三峡之中,成千上万的山峦山谷连绵不断地奔赴荆门。

就在那一带,还保留着生长明妃的山村。

当年的昭君孤独地离开汉宫,远嫁到北方大漠,就再也没有回来。

最后身死异乡,只留下一座长满青草的坟墓,笼罩在昏黄风沙中。

单凭粗略的画像,怎能辨出昭君的青春美貌呢?昭君身死匈奴不得归,能够带着环珮在月夜归来的,恐怕只有她的幽魂。

千年以来,琵琶弹出的都是胡地之音;昭君虽死,遗憾深深,琵琶曲中倾诉的分明是她的满腔愁怨。

《咏怀古迹》ppt课件

《咏怀古迹》ppt课件

明代评论家胡震 亨认为“群山万壑赴 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 句,此未为合作。” 你同意这种看法吗?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 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 惊天动地。——清 吴瞻泰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谈谈你的理解。
借史咏怀
1、抒怀才不遇之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深沉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借琵琶之音诉凄怨之情
“悲昭君以自悲也”
总结:
怀古(含咏史)诗词是诗人在 阅读史书或游览古迹时,有感于历 史人物或事件的是非,引发出对时 局或自己身世的共鸣,或借古以喻 今,或借古以讽今之作。 在鉴赏怀古诗词时要抓住历史人物 或事件与时局和诗人自己身世之间 的连接点。
归纳咏史诗的特点
1.标题特点: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 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 前后加“怀古”、“咏怀”等。
2.内容特点:(1)咏古迹(2)怀古人(3) 忆古事
3、思想情感:(1)感慨身世(2)感伤兴衰 这类诗歌,从题材上划分,属于:怀古咏史 诗 意在借古伤今或者借古讽今或借古咏怀
鉴赏咏史诗三步骤
步骤一、 弄清史实
所描写的古人、往事是怎样的?
步骤二、 体悟感情
为什么要写古人的这段往事 ? 诗人在诗中表现出什么态度。
步骤三、 分析技巧
这种态度用什么方法表达?
七、拓展延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思考: 全诗的感情基调 ——感伤、叹惋 1、这首咏史诗吟咏的对象是谁? 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2、诗人在诗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感? 3、分析颔联中“自”“空”的表达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杜甫《咏怀古迹(一)》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排行二,巩县(今河南巩义市)人。

因远祖杜预为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故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杜陵野客”。

青年时期曾漫游三晋、吴越、齐、赵等地,追求功名,应试不第。

天宝十载(751)正月,玄宗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乃于九载冬预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命待制集贤院。

十四载,授河西尉,不就,旋改右卫率府兵曹参军。

杜甫困守长安期间,尝居城南少陵附近,自称“少陵野老”,世因称“杜少陵”。

安史乱起,曾陷贼中。

肃宗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自长安奔赴凤翔行在,授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

旋因疏救房琯,被贬华州司功参军。

后弃官流寓陇、蜀、湖、湘等地,所谓“漂泊西南天地间”。

其间曾卜居成都浣花溪畔,人又称“杜浣花”。

因代宗广德二年(764)剑南节度使严武表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两《唐书》有传。

杜甫生当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他的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矛盾,向被誉为“诗史”。

他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集大成者,诸体兼擅,无体不工,律切精深,沉郁顿挫,后世尊为“诗圣”。

元稹《唐故工部员外郎杜君墓系铭并序》盛赞其“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

现存诗一千四百余首,有《杜工部集》行世。

【原文】咏怀古迹(一)支离东北风尘际 [1] ,飘泊西南天地间 [2] 。

三峡楼台淹日月 [3] ,五溪衣服共云山 [4] 。

羯胡事主终无赖 [5] ,词客哀时且未还 [6] 。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7] 。

【注释】[1]支离:犹流离。

东北:指中原地区,与下“西南”相对。

自蜀言之,中原则在东北。

风尘:指战乱。

际:适当其时。

此句乃追忆安史乱时,自己在中原地区的流离生涯。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其一》杜甫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杜甫〔唐代〕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词客:诗人【赏析】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组诗开首咏怀的是诗人庾信,这是因为作者对庾信的诗赋推崇备至,极为倾倒。

他曾经说:“清新庾开府”,“庾信文章老更成“。

另一方面,当时他即将有江陵之行,情况与庾信漂泊有相通之处。

首联是杜甫自安史之乱以来全部生活的概括。

安史乱后,杜甫由长安逃难至鄜州,欲往灵武,又被俘至长安,复由长安窜归凤翔,至鄜州探视家小,长安克复后,贬官华州,旋弃官,客秦州,经同谷入蜀,故曰“支离东北风尘际”。

当时战争激烈,故曰风尘际。

入蜀后,先后居留成都约五年,流寓梓州阆州一年,严武死后,由成都至云安,今又由云安来夔州,故曰“漂泊西南天地间”。

《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注释

《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注释

《咏怀古迹五首》全文及注释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注释】: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庾信:梁朝诗人。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明妃:即王昭君。

据《西京杂记》:“元帝后宫既多,使画工图形,按图召幸之。

诸宫人皆赂画工,昭君自恃其貌,独不肯与,工人乃丑图之,遂不得见。

”后画工毛延寿被杀。

永安宫:在今四川省奉节县。

伊吕:指商朝伊尹,周朝吕尚,皆开国名相。

萧曹:指萧何、曹参,均系辅佐刘邦建汉的名臣。

【简析】: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归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亦可分首独咏。

第一首写庾信。

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

“且未还”既指自己不能从西南回长安,也指庾信不能从北朝回江陵。

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

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

古诗全文如下: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前言】《咏怀古迹五首·其三》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于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庆奉节)写成的组诗。

这五首诗分别吟咏了庾信、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在三峡一带留下的古迹,赞颂了五位历史人物的文章学问、心性品德、伟绩功勋,并对这些历史人物凄凉的身世、壮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并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颠沛流离的身世之感,抒发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组诗语言凝练,气势浑厚,意境深远。

【注释】⑼明妃:指王昭君。

⑽去:离开。

朔漠:北方大沙漠。

⑾省:曾经。

⑿环佩:妇女戴的装饰物。

佩:通“佩”。

【翻译】千山万岭好像波涛奔赴荆门,王昭君生长的乡村至今留存。

从紫台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独留的青坟对着黄昏。

只依凭画图识别昭君的容颜,月夜里环佩叮当是昭君归魂。

千载琵琶一直弹奏胡地音调,曲中抒发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赏析】第三首是杜甫经过昭君村时所作的咏史诗。

想到昭君生于名邦,殁于塞外,去国之怨,难以言表。

因此,主题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开始,“独留”两字,是怨的终结。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

这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咏怀古迹五首》

《咏怀古迹五首》

背景简介: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 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 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 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 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 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 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 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 所以诗题叫《咏怀古迹》。
同是天涯沦落人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 远嫁匈奴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有家难归
(千载之怨)
(深沉怨恨)
艺术特色:借古咏怀
总结全诗
主旨: 这首诗主要运用借古咏怀的
写作手法,诗人杜甫在咏叹王昭君不 幸的同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 达王昭君怨恨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 幽愁暗恨。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抱负 得不到施展的怨恨之情。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 君以自悲也”
【小结】诗歌的主旨虽写昭君的 ‚怨恨‛,但一开始并未直接写, 而是从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 之奇美,入题。接着写昭君的悲 剧及其根源,为点明‚怨恨‛做 铺垫,最后才明确点出昭君之 ‚怨‛,将感情推向高潮。
总结诗歌
《咏怀古迹(其三)》 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 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 者个人情怀,这不是与 标题“咏怀”不符?
就这么两句工整的对偶, 内涵却相当丰富:上句写 她生前的不幸与孤苦,下 句写她死后的孤寂与冷落, 一句话写尽了昭君一生的 悲剧。
颈联:画图省识春风面, 月魂
环佩空归夜
‚画图‛句是说,由于汉元 帝的昏庸,只看图画不看人,使 王昭君等人的命运完全由画工们 决定,所以就造成了昭君葬身塞 外的悲剧。‚环珮‛句是写她怀 念故国之心,永远不变,虽骨留 青冢,魂灵还会在月夜回到她生 长的父母之邦。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

杜甫《咏怀古迹》杜甫《咏怀古迹五首》杜甫《咏怀古迹五首》1【咏怀古迹一】古城西北小溪潺,无限风光绿荫间。

奇草茵茵铺紫陌,异葩馥馥隐深山。

几声杜宇报春到,半缺冰轮催客还。

仗竹亲身临此地,赋词把酒醉乡关。

【咏怀古迹二】蜀相祠堂千古悲,多谋足智一军师。

三分天下识当远,六出祁山恨未时。

黄雀空啼曾遗忘,翠松着意在追思。

崇高风范万人仰,垂宇鸿儒岂可疑。

【咏怀古迹三】红楼一梦入朱门,孽债奇缘自雨村。

枯目朝朝凝冷月,煎心日日怨黄昏。

堂前黼黻均无色,座上珠玑皆丧魂。

成败辱荣多少事,是非曲直任评论。

【咏怀古迹四】铁马金戈擒虎豹,骊山脚下土陶宫。

钩连错落千环里,起伏翻腾万象中。

叱咤风云堪壮士,纵横玉宇亦豪翁。

项刘举义山东乱,就此辉煌不再同。

【咏怀古迹五】周郎妙计安天下,用火烧营卓识高。

顷刻巨舟烟作烬,霎时顽敌贼唯毛。

指挥若定匡吴国,决策从容破魏曹。

今日缅怀英烈史,心潮逐浪亦魂劳。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2咏怀古迹五首·其一原文: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译文及注释译文关中兵荒马乱百姓流离失所,躲避战乱漂泊流浪来到西南。

长久地停留三峡楼台熬日月,与五溪民族都住在一片云山。

羯胡人狡诈事主终究不可靠,伤时感世的诗人至今未回还。

梁代庾信的一生处境最凄凉,到晚年作的诗赋轰动了江关。

注释1、支离:流离。

风尘:指安史之乱以来的兵荒马乱。

2、楼台:指夔州地区的房屋依山而建,层迭而上,状如楼台。

淹:滞留。

日月:岁月,时光。

3、五溪:指雄溪、樠溪、酉溪、潕溪、辰溪,在今湘、黔、川边境。

共云山:共居处。

4、羯(jié)胡:古代北方少数民族,指安禄山。

5、词客:诗人自谓。

未还:未能还朝回乡。

6、庾(yǔ)信:南北朝诗人。

7、动江关:指庾信晚年诗作影响大。

“江关”指荆州江陵,梁元帝都江陵。

咏怀古迹五首·其一赏析这是五首中的第一首。

《咏怀古迹》ppt课件

《咏怀古迹》ppt课件

语言特色赏析
语言特色概述
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质朴,同 时又富有韵律感。
语言特色分析
诗人通过运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了深刻的主题和思想,同时运 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古迹的特 点。此外,诗歌的韵律感也增 强了其艺术表现力。
语言特色意义
这种语言特色使诗歌更加易于 理解和记忆,同时也使其更加 具有艺术感染力。
03
《咏怀古迹》ppt课件

CONTENCT

• 《咏怀古迹》简介 • 《咏怀古迹》赏析 • 《咏怀古迹》中的历史人物 • 《咏怀古迹》的文化内涵 • 《咏怀古迹》的影响与传承
01
《咏怀古迹》简介
作者杜甫简介
杜甫(712-770),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 杜”,被誉为“诗圣”。
杜甫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诗歌,表达了深厚的 忧国忧民之情。
《咏怀古迹》创作背景
01
《咏怀古迹》是杜甫在安史之乱 后创作的组诗,共五首,此为第 三首。
02
当时国家动荡不安,诗人感慨国 运衰微,追思古代英雄事迹,借 以抒发自己的壮志豪情。
《咏怀古迹》内容概述
诗中通过对古代英雄事迹的追述,表达了诗人对国 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诗中描绘了古代英雄的形象,赞颂了他们的英勇事 迹,同时也表达了诗人自己的壮志豪情。
启示意义
诗中所表达的敬仰历史人物、关心他人的思想,对于现代社 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有助于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文化 素质。
05
《咏怀古迹Leabharlann 的影响与传承《咏怀古迹》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总结词:重要地位
详细描述:《咏怀古迹》是杜甫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赏析咏怀古迹是以苍凉的思考抒发对平淡安逸的稳重的思想的著作,在这样的古迹之中,犹如一位精神感染者,古迹上的历史不在说故事,只是一段苍凉的思想体现出来。

赏析一《古迹咏怀》极目四望无边琐宇,百年树梢映衰枯。

野寺寂寥上山谷,此地昔日曾名属。

古刹隐约残旧韵,古城空林惊铃鼓。

谁来久卧孤丘书,犹湿泪眼注染屋。

此诗取材于一座历史悠久的庙宇,让读者看到它一座庙宇被时间抛弃的凄凉和苍凉。

当古刹出现时,它呈现出隐约的残旧韵,而古城也只剩空林和惊铃鼓,当古迹咏怀时,更让人激起伤心的思绪。

赏析二《古迹咏怀》远山乍苏恢宏景,古刹云淡带凄清。

衰残庙宇萧索空,曾经名属在安福。

几度长安因兴断,潮移风易犹有情。

捻拂古碑勾调藻,忆传往事泣如雨。

此诗取材于古迹,展示出它的苍凉感。

当远山乍现时,带着古刹云淡的凄清,衰残的庙宇变得萧索苍凉。

古碑山大,通过捻拂古碑的手法调节心情,慨叹往事的无奈,泪如雨下。

赏析三《古迹咏怀》景物昔时泪洒满,远洋今全失落魂。

古树空城仿在梦,曾有景物存旧况。

古壁依稀绣阶碎,古刹时光正朦胧。

惆怅此地依然存,只叹流年一去魂。

赏析四《古迹咏怀》昔地今来蕴损失,野云无梦荡晚秋。

古迹有情行行尽,残苔落照对对愁。

谁家梁系凄凉涩,孤崖心期虚叹古。

惆怅历代转瞬灭,旧往异域飘烟陆。

此诗取材于古迹,为人们带来一份苍凉的思考。

在这里,昔地今来的一切都成了蕴损失;野云无梦荡晚秋;残苔落照对对愁,让人不禁沉醉;谁家梁系凄凉涩,古崖心期虚叹古,历代转瞬灭,形成这里的苍凉感。

赏析五《古迹咏怀》柔情古宅飝闭梦,藤萝古庙朦青苔。

泪洒古刹柯空地,流光溢旧景拂衣。

动人昔日难追逐,未能传承征途久。

大江无情西去流,把淹没过往事故。

此诗取材于古迹,体现一种柔情的苍凉。

在这里,柔情古宅漫漫飝��;藤萝古庙朦胧一片苍凉;泪洒古刹柯空地,流光溢旧景拂衣,令人动容;昔日的一切似乎渐渐淡漠,未能传承,而大江无情把过往事情淹没。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 其三》翻译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翻译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文解释: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

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

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

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

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解释:明妃:指王昭君。

朔漠:北方大沙漠。

1.此首吟咏昭君村古迹,抒发对王昭君的伤吊之情,也流露诗人对自己的隐隐哀伤。

荆门:即荆门山,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隔江和虎牙山对峙。

这句是描述夔州到荆门这一带的山川气势,长江两岸干山万壑连绵不断,如顺水而下奔赴荆门。

2.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

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

村:指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

3.紫台:即紫宫或云紫禁,天子的宫廷。

连:此处犹言继而、接下来。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将宫女王昭君以公主身分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4.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

5.画图:《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宫中宫女很多,帝不能一一面选,于是就按画像召见。

因此宫女都贿赂画工。

昭君不肯,画工就把她画得很丑,当然得不到召见。

后来匈奴使者来朝,元帝就遣嫁昭君。

临行前,昭君被召见,元帝才发现她是后宫第一美人,后悔不及,就把画工毛延寿杀掉了。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女子的青春美貌。

6.环佩:古代妇女佩带的装饰品。

这里代指王昭君。

空归月夜魂:昭君只能在死后魂归故国了。

7.琵琶:原是胡人的一种弹拨乐器。

胡语:胡人的乐曲和语言。

8.这句说乐曲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怨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

这两句诗概括了昭君的一生——一个人离开了汉宫,来到广阔的沙漠;到头来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寂寞地对着日落西山的黄昏。

《咏怀古迹》古诗赏析

《咏怀古迹》古诗赏析

《咏怀古迹》古诗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古诗赏析【作品简介】《咏怀古迹·其二》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这是推崇宋玉的诗。

诗的前半感慨宋玉生前怀才不遇,后半则为其身后索寞鸣不平。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

”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站”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首诗咏宋玉。

对宋玉身前的不得志深表同情,恨不能与他同时而生,同写悲情。

对他在文学上的贡献级加赞颂,引以为诗。

深刻的理解“云雨荒台”的讽喻意义,并以此具体描绘他的“风流儒雅”。

将楚宫德泯灭于宋玉的文采有存作鲜明的对照,突出了他在文学上的光辉成就,对他变现了深深的敬意。

而“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更是千古名句,体现出了作者雄厚的文学功底。

相关阅读:《咏怀古迹·其一》、《咏怀古迹·其二》、《咏怀古迹·其三》、《咏怀古迹·其四》、《咏怀古迹·其五》、《杜甫唐诗代表作品赏析》。

【原文】《咏怀古迹·其二》作者: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解】[1]摇落:宋玉《九辩》首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战国辞赋家,楚鄢(今湖北宜城市)人。

其作品首开悲秋主题。

《九辩》抒发的“贫士失职而志不平”,与杜甫的情怀相同,故借此起兴。

[2]风流儒雅:出自庾信《枯树赋》,形容东晋名士兼志士殷仲文的成语,借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强调他是一位政治上有抱负的人士。

亦吾师:王逸说:“宋玉者,屈原弟子也。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译文|鉴赏《咏怀古迹五首·其五》是《咏怀古迹五首》中的最末一篇。

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

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遂叹惋不已!下面一起欣赏这首诗吧!《咏怀古迹五首·其五》原文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译文及注释译文诸葛亮的大名永远留在天地间,他的遗像清高让人肃然起敬。

为了三分天下周密地筹划策略,万代好像鸾凤高翔,独步青云。

伊尹、吕尚难分伯仲,不相上下,指挥军队作战镇定从容,让萧何曹参都为之失色。

汉朝帝位转移是因为运气,诸葛亮也难以复兴,但他意志坚决,因军务繁忙而鞠躬尽瘁。

注释⑴宗臣:后人崇拜的大臣。

⑵羽毛:指鸾凤。

⑶身歼:身灭。

鉴赏“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垂于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读者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

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

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诗人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

“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

从艺术构思讲,它紧承首联的进庙、瞻像,诗人看了各种文物后,自然地对其丰功伟绩作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纡,屈的意思。

纡策而成三国鼎立之势,好比鸾凤高翔,独步青云,奇功伟业,历代敬仰。

然而诗人用词精微,一个“纡”字,突出诸葛亮委屈地处在偏僻的地方,经世怀抱只能算“百施其一”而已,三分功业,也只不过是“雄凤一羽”罢了。

“万古云霄”句形象有力,议论达情,情托于形,是议论中高于其他诗人之处。

诗人联想起诸葛亮超人的才智和胆略,如同见到了他那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

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

杜甫《咏怀古迹》《咏怀古迹》朝代:唐代作者:杜甫原文: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鉴赏:《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于公元766年(大历元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

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

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诗人借咏昭君村、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的怀抱。

诗人有感于王昭君的遭遇。

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时表现了昭君对故国的思念与怨恨,并赞美了昭君虽死,魂魄还要归来的精神,从中寄托了诗人自己身世及爱国之情。

全诗叙事明确,形象突出,寓意深刻。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诗的发端两句,首先点出昭君村所在的地方。

据《一统志》说:“昭君村,在荆州府归州东北四十里。

”其地址,即在今湖北秭归县的香溪。

杜甫写这首诗的时候,正住在夔州白帝城。

这是三峡西头,地势较高。

他站在白帝城高处,东望三峡东口外的荆门山及其附近的昭君村。

远隔数百里,本来是望不到的,但他发挥想象力,由近及远,构想出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的雄奇壮丽的图景。

他就以这个图景作为这首诗的首句,起势很不平凡。

杜甫写三峡江流有“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长江二首》)的警句,用一个“争”字,突出了三峡水势之惊险。

这里则用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

这是一个有趣的对照。

但是,诗的下一句,却落到一个小小的昭君村上,颇有点出人意外,因而引起评论家一些不同的议论。

明人胡震亨评注的《杜诗通》就说:“群山万壑赴荆门,当似生长英雄起句,此未为合作。

”意思是这样气象雄伟的起句,只有用在生长英雄的地方才适当,用在昭君村上是不适合,不协调的。

清人吴瞻泰的《杜诗提要》则又是另一种看法。

他说:“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始产一明妃。

说得窈窕红颜,惊天动地。

杜甫《咏怀古迹赏析 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赏析 其三》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赏析五首其三》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诗文解释】群山万壑随着江流奔赴荆门,昭君生长的地方现在还有村落。

一离开紫台就和沙漠连在一起,只留下一座长着青草的坟墓向着黄泉。

只凭画图约略地看宫女的容貌,环佩声响,只有魂魄月夜归来。

千年琵琶弹奏胡音胡调。

分明是怨恨之情从乐曲中抒发出来。

明妃:指王昭君。

朔漠:北方大沙漠。

1.此首吟咏昭君村古迹,抒发对王昭君的伤吊之情,也流露诗人对自己的隐隐哀伤。

荆门:即荆门山,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隔江和虎牙山对峙。

这句是描述夔州到荆门这一带的山川气势,长江两岸干山万壑连绵不断,如顺水而下奔赴荆门。

2.明妃:王昭君,名嫱,汉元帝宫人。

西晋时避晋文帝司马昭讳,改称明君,亦称明妃。

村:指昭君村,在荆门山附近。

3.紫台:即紫宫或云紫禁,天子的宫廷。

连:此处犹言继而、接下来。

朔漠:北方沙漠地区。

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将宫女王昭君以公主身分遣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4.青冢:指王昭君墓,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二十里。

传说墓上草色常青,故称青冢。

5.画图:《西京杂记》载:汉元帝宫中宫女很多,帝不能一一面选,于是就按画像召见。

因此宫女都贿赂画工。

昭君不肯行贿,画工就把她画得很丑,当然得不到召见。

后来匈奴使者来朝,元帝就遣嫁昭君。

临行前,昭君被召见,元帝才发现她是后宫第一美人,后悔不及,就把画工毛延寿杀掉了。

省识:略识。

春风面:形容女子的青春美貌。

6.环佩:古代妇女佩带的装饰品。

这里代指王昭君。

空归月夜魂:昭君只能在死后魂归故国了。

7.琵琶:原是胡人的一种弹拨乐器。

胡语:胡人的乐曲和语言。

8.这句说乐曲中明明白白地流露出怨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

这两句诗概括了昭君的一生——一个人离开了汉宫,来到广阔的沙漠;到头来只留下青色的坟墓,寂寞地对着日落西山的黄昏。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译文|赏析《咏怀古迹五首·其二》是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咏怀古迹五首·其二》原文唐代: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译文及注释译文落叶飘零是深知宋玉的悲哀,他的风流儒雅堪当我的老师。

怅望千秋往事洒下同情泪水,身世同样凄凉可惜生不同时。

江山依旧故宅犹在空留文藻,云雨荒台难道真是荒唐梦思。

最可叹楚王宫殿早荡然无存,驾船人还指点遗迹让人生疑。

注释摇落:凋残,零落。

风流儒雅:指宋玉文采华丽潇洒,学养深厚渊博。

“萧条”句: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故宅:江陵和归州(秭归) 均有宋玉宅,此指秭归之宅。

空文藻:斯人已去,只有诗赋留传下来。

云雨荒台: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之“先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阳台,山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

“最是”两句: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楚宫:楚王宫。

赏析这是组诗《咏怀古迹五首》其中第二首,它推崇楚国著名辞赋作家宋玉的诗。

诗是作者亲临实地凭吊后写成的,因而体会深切,议论精辟,发人深省。

诗中的草木摇落,景物萧条,江山云雨,故宅荒台,舟人指点的情景,都是诗人触景生情,所抒发出来的感慨。

它把历史陈迹和诗人哀伤交融在一起,深刻地表现了主题。

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

全诗铸词溶典,精警切实。

有人认为,杜甫之“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

这种说法自有见地。

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写楚襄王和巫山神女梦中欢会故事,因而传为巫山佳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背诵全诗。 2.把握王昭君的形象。体会作者的 情感。 3.理解作者借古抒怀的心情,学会 鉴赏咏史怀古诗的一般技巧及方法。
杜甫
☆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世 称杜工部。 ☆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人称诗圣;其诗直接反映 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 的社会现实,显示了唐代 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人 称“诗史”。 ☆ 以古诗、律诗见长,风 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 ☆ 有《杜工部集》。
这首诗给我们塑造了一个 什么样的人物形象?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找出其中点明感情的词语
昭君怨恨什么?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环珮空归夜月魂 远嫁异邦,远葬他乡,月魂空归, 思念故乡的幽怨。
画图省识春风面
对画师的无耻行为怨恨
昭君远嫁对她个人来 说,毕竟是一种不幸。 这种不幸又是怎样造成 的呢?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统治 者的昏庸造成的
《咏怀古迹》是一 组七言律诗,共五 首,每首各咏一古 迹,依次是庾信故 居、宋玉故居、昭 君村、先主(刘备) 庙、武侯(诸葛亮) 庙,都是借古迹来 抒发诗人的心怀。
青冢
今呼和浩特市南郊,墓依大青山,傍黄河水
昭君墓
一身归朔漠, 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
几与卫霍同。
咏怀古迹(其三)
群山/万壑/赴/荆门, 生长/明妃/尚/有村。 shuò 一去/紫台/连/朔漠, zhǒng 独留/青冢/向/黄昏。 xǐng 画图/省识/春风/面, 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
小结:
这是一首借怀念王昭君来抒写自己怀 抱的咏怀诗。诗人叙述了王昭君出塞, 身死异国的悲剧,同时把自己去国离 乡的愁恨寓于其中。他的遭遇与昭君 太相似了:昭君入宫见妒,他入朝见 妒;昭君“一去紫台连朔漠”,他 “漂泊西南天地间”;昭君思念故土, 魂魄月夜归来;他思念长安,但又不 敢怨君。所以只能借昭君之事抒写自 己的悲愤。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 曲中论。”
“怨恨”两字点明全篇主旨。千 百年来,琵琶所演奏的总是从匈奴传 来的撩人愁思的胡乐,正是昭君在诉 说着她的怨恨!这两句从侧面烘托昭 君的形象,既有对她的赞扬,又有对 她的同情。读到这里,我们的耳边好 像又响起了那深沉、幽怨的琵琶声!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谈谈你的理解。
1.咏江山之奇绝引出咏佳人之奇美 2.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昭君 的奇伟形象。 发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 等起句,谓山水逶迤,钟灵毓秀, 始产一明妃。说得窈窕红颜, 惊天动地。——清 吴瞻泰
从侧面烘托昭君的形象。一 个青年女子远离父母之邦,嫁到 异域,并在那里度过一生,确实 需要巨大的勇气和毅力,而这雄 伟的山川简直就是她那坚强的性 格的象征。
借史咏怀
昭君 绝代佳人,入宫见妒 画图省识,远离汉宫 身死异国,环珮空归 (千载之怨)
1、抒怀才不遇之情
2、抒思乡之情
诗人 才华横溢,入朝见妒 不分忠佞,无辜遭贬 漂泊西南,思乡难归 (深沉怨恨)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借琵琶之音诉凄怨之情
“悲昭君以自悲也”
所以作者在咏叹王昭君不幸的同 时也在感慨自己的不幸,在表达王昭 君千载之怨的同时也在暗中表达自己 的深沉怨恨。
拓展延伸
咏史怀古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 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 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 等目的。
• (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 抒己志 • (2)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 淫奢侈,名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忧国伤时,孤寂失意。 • (3)手法:用典、对比、借古讽今、吊古伤今、 借古抒怀
前人评此诗时说杜甫是“悲昭君以自悲 也”
这首诗写的是昭君的怨恨, 但首联一开始并没有写她的怨 恨,那写的是什么?
“群山万壑赴荆门”
山是群山起伏,连绵不绝;水是万壑 争流,奔腾不息,直赴荆门山。其中 的“赴”字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迤逦 不绝的千山万壑突然间写活了,既有 飞动之势,又有变幻之姿。
开篇不写昭君,却描 绘了这样一幅图画,目 的何在?

分明/怨恨/曲中/论。
用自己的话复述诗歌
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 这里有生长明妃(王昭君)的村子。一旦离 开汉宫,(命运)便与北方少数民族相连, 独留下青冢向着黄昏。凭着画工画的画像只 能约略认识昭君美丽的面容,空有她那怀念 故国的魂魄月夜归来。即使千年过后,琵琶 弹奏的胡地乐曲,还分明诉说着她内心的怨 恨之情。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试分析该联中“独”的表达效果。 “独”实写青冢,虚写昭君远离故土的 境遇,更写出了昭君远离故土后心灵的 孤独之情。
“环珮空归月夜魂”中的 “空”如何理解?
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 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 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故乡,可 见其怀念故土之心是多么强烈啊!一个 “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 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