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1. 背景和目的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规范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标准,以提高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和效果。
2. 适应症以下情况下,可以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对于电刀及传统手术的开放手术,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以降低切口感染的风险。
- 对于高危患者,如免疫力低下、直肠手术等,亦应考虑预防性抗生素的使用。
3. 抗生素选择选择抗生素时应考虑如下因素:- 选择广谱抗生素,以覆盖可能的细菌感染。
- 根据当地细菌谱情况,选择对当地常见细菌较为敏感的药物。
- 避免过度使用强力抗生素,以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展。
4. 给药时间和路线以下建议可作为给药时间和路线的参考:- 静脉给药是较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口服给药。
- 抗生素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以确保在手术时达到有效浓度。
- 给药时间及剂量应根据抗生素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和手术持续时间进行合理调整。
5. 使用持续时间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的持续时间应控制在以下范围:- 对于一般手术,使用24小时即可。
-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等,可以延长至48小时,但不宜超过72小时。
6. 监测和评估使用围手术期预防性抗生素后,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评估:-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抗生素相关不良反应,如过敏等。
- 评估手术切口是否出现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 在使用抗生素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7. 记录和反馈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记录和反馈机制:- 记录每例手术的抗生素使用情况,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给药时间等。
- 定期进行内部评估和回顾,以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和安全性。
- 及时将反馈结果传达给相关医务人员,以加强培训和宣传。
以上是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使用规范的概述,请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参考本文档,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决策和调整。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围手术期使用抗生素的重要性
合适的抗生素使用可以预防手术感染、减少手术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并提高手术成功率。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需要考虑抗生素的选择、剂量、给药时间和疗程。重要原则包括按照指南进行选 择、减பைடு நூலகம்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和合理控制使用时机。
抗生素滥用和耐药性是当前面临的挑战。综合应用抗生素监测、教育宣传和临床指南等方法可以 帮助克服这些问题。
围手术期抗生素的合理应 用
通过合理应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减少手术感染并提高手术成功率。本演示将 介绍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重要性以及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病原分类与定位
根据病原微生物的性质和来源,将其分为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了解病原的定位可以帮助 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治疗方案。
手术感染的危害和发生率
抗生素的种类和选择
根据感染部位、病原微生物类型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常见的 抗生素类别包括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
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中的注意 事项
注意个体差异、药物相互作用、不良反应和耐药性等问题。务必遵循抗生素 使用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建议。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使用规范为了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特制订本规定,并须严格遵照执行。
预防用药目的是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以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预防用药基本原则包括: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应选择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应在病房或手术室给药。
预防用药条件包括: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仅在特定情况下可考虑使用;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使用药物;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不属于预防应用范畴。
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包括:根据预防目的选择药物;考虑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操作流程包括:择期手术后,根据手术类型和预防目的选择抗菌药物,按照基本原则给药,定期评估疗效和药物耐受性。
在手术前一天,主管医生应开具临时医嘱,明确手术前0.5小时需要使用的药物剂量。
对于需要进行皮试的患者,病房护士应完成皮试并记录结果,并执行医嘱并签名。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手术室可以在手术过程中追加一次药物剂量,根据药物半衰期来确定。
各科室应提前根据本科手术特点或预计手术时间,将第二剂量抗菌药物提交手术室备用,如果手术中未使用,应随病人一起带回病房。
为了避免胎儿接受抗菌药物,剖宫产手术应在钳夹脐带或断脐后由手术室护士执行医嘱给药,皮试由病房护士完成并记录皮试结果。
在术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时,应选择与术前相同的药物。
对于I类切口手术时间较短(<2小时),术前用药一次即可;对于I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时间为24小时,必要时可延长至48小时;对于III类切口手术,可根据实际情况应用3-7天。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
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管理制度一、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医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的产生,保证手术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所有手术科室,包括手术室、重症监护室、病房等。
三、定义1.围手术期:指手术预约的时间,手术开始的时间到手术结束后24小时的时间段。
2.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指在手术前、手术中或者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应用。
四、抗菌药物选择1.抗菌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手术切口分类和感染危险度进行,遵循抗菌药物应用指南。
2.应避免使用广谱抗菌药物,尽量选择窄谱抗菌药物。
在有特殊情况需要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需经医院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审批。
五、使用原则1.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应在手术前30分钟至2小时内开始,并在手术后继续应用24小时。
2.抗菌药物使用剂量应根据患者年龄、体重等个体差异进行调整。
3.应用抗菌药物的方法可以是口服、静脉注射或外用,具体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和手术需要决定。
4.应遵循使用规范,避免超量或者错误使用抗菌药物。
5.应监测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温、感染标志物等指标,及时调整和终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六、抗菌药物管理1.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制定抗菌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
2.医生应严格按照临床抗菌药物应用指南开展抗菌药物的使用,并及时报备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3.抗菌药物应由医院药房统一采购,不得由医生私自购买和使用。
4.医院应建立抗菌药物库,定期检查库存情况,并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出库和使用流程。
5.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应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包括药物名称、剂量、使用时间、疗效等信息。
七、教育和培训1.医院应定期组织抗菌药物的使用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使用水平。
2.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患者对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认识。
八、违规处理任何违反本管理制度的人员,医院将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并将违规行为记入人员档案。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原则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原则是医生在患者接受手术前、手术期间和手术后使用抗菌药物的一套指导方针。
这些原则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术后感染的发生,保障术后患者的康复。
下面将详细介绍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的原则。
1.患者预防感染风险评估:在患者接受手术前,医生需要对患者进行感染风险评估。
评估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合并疾病、手术部位、手术类型、手术时间等因素。
根据评估结果,医生可以判断患者是否需要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2.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医生应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通常情况下,选择广谱抗菌药物,如第一代或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类药物或氨基糖苷类药物。
对于特定手术,如心脏手术或骨科手术,可能需要选择更特殊的抗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利奈唑胺等。
3.适当的给药时间和途径:在手术开始前应给予适当的预防性抗菌药物。
一般情况下,抗菌药物会在手术开始前30分钟内给予,以确保药物在手术开始时达到有效浓度。
给药途径可以是静脉注射或口服,具体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类型而定。
4.合理的用药剂量和疗程: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计算合理的用药剂量。
通常情况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疗程为24小时。
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评估结果,可能需要延长疗程。
5.术后抗菌药物应用的评估:手术后,医生需要对患者的感染情况进行评估。
如果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如发热、红肿、脓液分泌等,可能需要进一步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但是,医生应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避免不必要的抗菌药物使用。
6.防止抗菌药物滥用和耐药问题:医生应遵守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必要使用抗菌药物。
应使用最低有效剂量和最短疗程来减少耐药问题的发生。
此外,医生还应定期评估手术部门的菌群耐药性情况,及时更新抗菌药物的选择。
7.教育患者和家属:医生需要教育患者和家属关于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患者和家属应理解抗菌药物不是万能的治疗药物,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预防感染,但过度使用可能导致耐药性问题。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
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与规范麻醉科在围手术期的抗生素使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准确的指导和规范化的抗生素使用可以有效预防并控制手术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手术后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麻醉科对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和规范,以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指导是基于临床实践和研究的结论制定的。
在选择和使用抗生素时,麻醉科医生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根据手术类型和风险评估确定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对于高风险手术,如心脏手术、骨关节置换手术等,抗生素使用是必要的。
而对于低风险手术,如阑尾切除手术、皮肤切割手术等,无需常规使用抗生素。
2. 根据手术创面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不同手术创面可能有不同的细菌感染风险,应根据术前定向培养结果和对常见病原菌的了解,在选择抗生素时考虑其抗菌谱。
3. 注意特殊情况下的抗生素使用。
对于过敏体质、免疫功能低下或抗生素耐药的患者,应特别注意抗生素的选择和使用。
4. 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
5. 在给予抗生素治疗的同时,麻醉科医生还应密切注意患者的术后感染风险评估,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处理。
二、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为了保证抗生素的有效应用和减少抗生素滥用,麻醉科需要制定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
以下是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规范建议:1. 制定抗生素使用指南。
麻醉科应结合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指南,制定适合本科室实际情况的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指南。
2. 建立团队合作机制。
麻醉科、临床微生物学科、感染科等相关科室应建立临床路径,定期开展抗生素使用的综合性讨论和评估,共同制定抗生素使用策略。
3. 提供相关培训和教育。
麻醉科医生需要接受围手术期抗生素使用的培训,了解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指南要求,提高对抗生素使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4. 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
麻醉科应建立抗生素使用的监测系统,定期统计和分析抗生素使用情况,并给予及时反馈,以便不断改进抗生素使用的质量。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知识培训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指在进行手术过程中使用抗菌药物来预防术后感染的策略。
由于手术后感染是外科手术的常见并发症之一,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以有效地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率,提高手术成功率。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会导致抗菌耐药性的增加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正确使用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在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中,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知识点需要培训:第一,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根据手术类型、手术部位、感染风险以及细菌耐药性情况,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常用的抗菌药物包括第一代和第二代头孢菌素、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等。
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与麻醉药物的相互作用。
第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在手术切口皮肤消毒前的30分钟内开始。
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24小时,有选择性地延长使用时间。
同时,需要遵循“足量、足期、足间隔”的原则,即使用足量的抗菌药物、足够长的时间,并保持足够的间隔。
第三,注意抗菌药物的副作用。
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益生菌失调等副作用。
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使用时间,减少不必要的副作用。
第四,监测细菌耐药性。
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因此,需要进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及时了解细菌的耐药情况,调整抗菌药物的选择和使用策略,以保证抗菌药物的有效性。
第五,提高医务人员的意识。
医务人员应该加强对抗菌药物的了解和学习,掌握正确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技巧。
同时,需要加强团队合作,合理分工,共同制定和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的方针和标准。
总之,外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障手术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对医务人员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可以提高他们的抗菌药物使用水平,减少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提高手术成功率。
同时,还可以减少抗菌耐药性的发生,保护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合理 围 术 期 抗 菌 药 物
围术期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药学部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几个概念
1.围术期:围绕手术的一个全过程,具体是 指从确定手术治疗时起,直到与这次手术 有关的治疗基本结束为止。包含手术前、 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
围术期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药学部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血管外科手术 乳房手术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围术期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药学部
•经口咽部粘膜切 • 口的大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口咽部厌氧菌(如消化链球菌) +甲硝唑
•腹外疝外科
• •应用植入物或假
金黄色葡萄球菌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
2.抗菌药物:一般指具有杀菌或抑菌活性 的药物. 3.抗生素:由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 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物质, 或是以其为母体半合成的物质。
围术期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药学部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二、围术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一)目的 1.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2.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 3.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围术期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常见问题
1.无指征联合用药 2.联用产生拮抗降低疗效 3.联用毒性增加 4.重复用药 5.多品种(同时使用3种以上)
药学部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围术期抗菌药物 合理使用
(八)更换药物
药学部
葛洲坝集团 中心医院
1.一般使用48-72小时后对疗效进行,无效 则换药。 2.依据药敏试验,结合当前的给药方案, 进行更换 3.切忌术前术后更换药物无依据 4.杜绝频繁换药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应用规范背景手术是医疗领域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为了预防手术过程中的感染风险,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在临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
然而,滥用抗菌药物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并增加抗生素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
因此,为了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制定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显得十分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明确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规范,以减少抗生素滥用,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应用规范1. 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应根据手术类型、预期感染风险、局部菌群特征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
应优先使用窄谱抗生素,并尽量避免使用广谱抗生素。
2. 给药时间和途径:应在手术开始前适当时间内给予抗菌药物,并按照医嘱规定的剂量和给药途径给药。
应遵循抗菌药物的药动学和药效学原则,保证药物在手术期间的有效浓度。
3. 给药持续时间: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手术类型和感染风险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应在手术后24小时内停止抗菌药物使用。
4. 合理调整药物剂量: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应合理调整抗菌药物的剂量,以避免药物积累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5. 监测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及时监测患者的感染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估抗菌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
6. 教育和培训医务人员:医院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应用水平,以确保规范的执行。
结论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是保证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规范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抗生素滥用和耐药菌株的出现。
医疗机构应制定并积极推行相应的规范,以提高手术患者的治疗效果并降低感染风险。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
剖宫产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实施细则一、抗菌药物选择1.术前预防用药: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因素和术前检查的结果,选择适当的抗菌药物。
常用的预防使用的药物有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美罗培南、头孢呋辛等。
对于MRSA感染风险高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万古霉素等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药物。
2.术中使用药物:术中可以考虑给予一次性预防用药,具体用药根据患者术前的感染风险因素和相关检查结果来决定。
二、用药剂量和给药途径1.术前预防用药:按照药物说明书以及临床指南推荐的剂量给药,一般在手术前30-60分钟给予。
如果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不全等问题,需要进行适当的剂量调整。
2.术中使用药物:根据术中情况灵活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途径,如需要延长手术时间或出现大出血,可以在手术中给予额外的抗菌药物。
三、用药时机1.术前预防用药:根据手术时间确定用药时机,一般在手术前30-60分钟给予。
2.术中使用药物:根据手术中的情况,在手术开始后的30分钟内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2小时,可以考虑给予额外的抗菌药物。
四、用药疗程1.术前预防用药:一般给药时间在术前30-60分钟,术后24小时内停止给药,不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五、给药暂停、终止和更换1.给药暂停:如果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出现过敏反应、严重不良反应或药物不耐受情况,需要及时暂停给药,对患者进行相应处理。
2.给药终止:根据术后感染风险判断,通常在术后24小时停止抗菌药物的使用。
3.给药更换:如果患者在给药过程中出现药物不敏感或耐药情况,需要及时更换抗菌药物。
六、监测和评估1.监测:术后对患者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及炎症指标等相关检查,及时评估患者的感染情况和药物疗效。
2.评估:根据患者的感染指征、血常规、炎症指标等进行术后感染的评估,判断是否需要延长抗菌药物的使用时间或更换抗菌药物。
七、教育和宣教1.对患者和家属进行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的教育和宣教,包括用药时间、剂量、副作用及不良反应等方面的知识。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
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围手术期是指患者因手术治疗需要进行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全过程。
在围手术期中,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于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SI)的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的实用指南。
本指南适用于各类手术患者,遵循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基本原则,以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抗菌药物选择:根据手术部位、患者年龄、病情等因素,选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常见病原菌的抗菌药物。
对于清洁手术,可选用一代头孢菌素类;对于污染手术,可选用二代头孢菌素类或联合甲硝唑等。
用药时间:术前半小时至2小时内给予首剂抗菌药物,以确保在手术过程中血液及组织中的抗菌药物达到有效浓度。
药量:按照抗菌药物说明书中的推荐剂量给药,一般不超过常规剂量。
与其他术前准备的区别:注意抗菌药物与其他术前准备如禁食、备皮等的时间关系,尽量确保患者在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后进行手术。
预防方法: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手术室的无菌环境,严格遵循手术无菌操作规程。
对于手术时间较长、污染风险较高的手术,可在术中再次给予抗菌药物。
持续时间:术中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天。
剂量:术中给药剂量可根据手术具体情况适当调整,一般为常规剂量的1/2至全量。
与手术流程的关系:在手术过程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损伤和血液暴露,降低感染风险。
治疗方案:术后应根据手术部位、病情及病原菌检测结果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时间一般不超过7天。
如发生术后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菌药物种类和剂量。
疗程长短:术后抗菌药物治疗疗程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通常清洁手术疗程为1至2天,污染手术疗程为3至7天。
特殊情况下,如高龄、免疫功能低下等患者,可适当延长疗程。
药物选择:术后抗菌药物选择应综合考虑患者病情、病原菌类型及抗菌药物敏感性。
对于一般感染,可选用一代或二代头孢菌素类;对于严重感染,可选用广谱抗菌药物如三代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等。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是指在手术前后对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以预防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的制度。
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制度的目的是降低手术后感染的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
一、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原则1. 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根据手术类型、患者状况和当地细菌耐药情况,选择敏感、广谱、易于给药和价格合理的抗菌药物。
2. 用药时机:通常在手术前0.5-2小时给药,以保证手术时药物浓度达到峰值。
对于某些特殊情况,如手术时间过长或患者状况不佳,可在手术期间追加一次药物。
3. 用药时间:一般术后24-48小时停药。
对于某些特殊手术,如人工关节置换术、心脏手术等,可能需要延长用药时间。
4. 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在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不良反应,如过敏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并及时处理。
5. 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状况等个体差异,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方式。
二、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1. 适应症:(1)清洁手术:手术部位无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清洁-污染手术:手术部位涉及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等与外界相通的器官,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3)污染手术:手术部位存在明显感染,手术过程中可能存在细菌污染风险。
2. 禁忌症:(1)对所选抗菌药物过敏者。
(2)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3)严重免疫功能低下者。
三、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注意事项1. 严格遵守用药原则,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2. 加强患者教育和沟通,使患者了解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的重要性,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3.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提高手术室的无菌操作水平,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
4. 加强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药物不良反应。
5. 遵循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现象的发生。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使用规定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进一步规范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规定。
一、预防用药目的预防手术切口感染,以及清洁——污染或污染手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全身性感染。
二、预防用药基本原则(一)种类:应选用杀菌剂,不宜选用抑菌剂。
原则上应选择一、二代或三代头孢类等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
(二)剂量:应给足剂量,静脉快速滴入;药物溶媒量100~150ml(成人)为宜,不宜用大量液体长时间慢速滴入。
(三)给药时间:应在切皮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参考抗菌药物的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剖宫产术应在结扎脐带后给药。
(四)给药地点:手术室。
三、预防用药条件(一)清洁手术(Ⅰ类切口手术):清洁手术通常不需要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主要应加强消毒灭菌和无菌操作。
仅在下列情况时可考虑预防应用抗菌药物:1、手术范围大、时间长(超过3小时)、污染机会增加;2、手术涉及重要脏器,一旦发生感染会造成严重后果者,如头颅手术、心脏手术、眼内手术等;3、异物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放置、人工关节置换等;4、年龄大于70岁;5、糖尿病控制不佳;6、恶性肿瘤放、化疗中;7、免疫缺陷或营养不良。
(二)清洁-污染手术(Ⅱ类切口手术)、污染手术(Ⅲ类切口手术):1、清洁-污染手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用药;2、污染手术需要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三)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术前已经存在细菌性感染的手术,如腹腔脏器穿孔腹膜炎、脓肿切开引流术、气性坏疽截肢术等,属于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不属预防应用范畴。
四、预防用抗菌药物的选择原则1、抗菌药物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
(1)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2)针对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污染菌种类选用。
2、既往该部位感染细菌的种类及其抗菌药物耐药性;3、参考抗菌药物药效及药代动力学参数;4、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选用的抗菌药物必须是疗效肯定、安全、使用方便及价格相对较低的品种,应参照国家卫计委《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件)选用抗菌药物。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给药方法和维持时间有哪些要求?
围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给药方法和维持时间有
哪些要求?
围术期抗菌药物的给药方法:①给药途径大部分为静脉输注,仅有少数为口服给药。
②静脉输注应在皮肤、黏膜切开前0.5~l 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在输注完毕后开始手术,保证手术部位暴露时局部组织中抗菌药物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沾染细菌的药物浓度。
③万古霉素或氟喳诺酮类等由于需输注较长时间,应在手术前1~2小时开始给药。
围术期预防用药维持时间要求: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
手术时间较短(V2小时)的清洁手术术前给药一次即可。
如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超过所用药物半衰期的2倍以上,或成人出血量超过1500ml,术中应追加一次。
清洁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心脏手术可视情况延长至48小时。
清洁-污染手术和污染手术的预防用药时间亦为24小时,污染手术必要时延长至48小时。
过度延长用药时间并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且预防用药时间超过48小时,耐药菌感染机会增加。
医院I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I 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标准操作规程目的明确医院为保证手术病人术前抗生素使用时机的到位,降低术后手术部位感染发生。
内容1.定义1.1围手术期抗生素预防使用:在手术适当时机,通过全身给予合适的抗生素,使整个手术过程中可能受菌污染的手术部位组织保持有效药物浓度,抑杀污染的病原菌,从而达到预防、减少手术部位感染(SSI)发生率之目的。
1.2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时机:在术前 0.5~2 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如手术时间超过6小时,可予追加第3 剂。
1.3TIME OUT 制度:为保障每例手术的安全,病人进入手术室后,在其身体上开始任何医疗操作之前,“暂停片刻”,参与手术的成员(包括意识清醒的病人)一起来完成最后的病人确认工作。
2.角色与职责2.1主管医生:开具规范的包括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手术医嘱。
2.2病房护士:根据手术医嘱完成相应抗生素皮试,准确登记病人皮试信息并及时向主管医生反馈。
负责药品验收、病人匹配、化药、并负责将病人和药物送至手术室。
与药剂科一起办理病人停刀等原因的药品退还。
2.3药剂科:负责手术病人的术前使用抗生素药物分包,配送至病房,协助解决病人停刀等原因的药品退还。
2.4麻醉科医师:负责抗生素过敏的抢救,一起手术安全核查表各项术前校对,提醒手术医生术中追加抗生素。
2.5手术室医护人员:执行 TIME OUT 制度,进行手术安全核查表各项术前校对。
手术室巡回护士建立静脉通路、输液以及负责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和病人监测,提醒并负责术中追加抗生素的应用,负责与病房保持联系。
3.术前抗生素使用标准操作流程内容3.1术前 1-2 天:拟手术病人的主管医生开具手术医嘱,包括术前预防使用抗生素医嘱:药物名称、剂量、术前准备室术前半小时使用。
如估计手术时间将超过 3 小时,或术中失血量将>1500ml,主管医生应同时开出第 2 剂抗生素术中备用,必要时尚需准备好第 3 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清洁—污染手术(二类切口) 以下二种情况应用抗生素: a.属清洁手术需用抗生素范围 b.胃肠手术 3.污染手术(三、四类切口) 应全部应用抗生素预防:
给药时间: 应在手术野或切口受到污染前或污染 后短时间内使用。 要求在细菌侵入 组织时,组织中抗菌素浓度已达到有 效浓度。若污染在先用药在后,二者 相距时间越长,作用越小。单纯术后 用药与不用药相比区别不大。
2· 有内植物的手术预防用药
需切开复位植入内植物的骨科手术,如克 氏针内固定、钢板螺丝钉内固定、椎弓根 钉系统内固定等手术,除术前30分钟予一组 广谱抗生素静滴,术后可予一联广谱抗生 素抗炎治疗,使用时间小于72小时,可根据 具体伤情延长至5-7天。如果术中有同时植 入异体骨,可选用二联抗生素治疗。
围术期抗生素的使用
山西华晋骨科医院 何斌
抗菌药物预防用药 指征与用药方案
(一)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原则 1 .已明确为病毒感染并除外继发细菌 感染者不需应用抗菌药物。 2 .只能针对一种或二种可能细菌的感 染进行预防用药,清洁手术需时较短 者尽量不用,不能无目的联合选用多 种药物预防多种细菌感染。
3 .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应有仔细的 临床观察及消毒隔离的要求,不能放 松外科医师的手术技巧、无菌操作技 术;营养、环境因素需行各类介入治 疗。
骨、关节感染的病原治疗:①金葡菌感染:对甲氧西林敏 感者宜选用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可选头孢唑啉,头孢呋 辛,克林霉素药物治疗;对甲氧西林耐药者宜选用万古霉 素或去甲万古霉素联合磷霉素或利福平,可选用复方磺胺 甲噁唑,氨基糖苷类。②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宜选用青霉 素,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红霉素、林可霉素类。③肠 球菌属感染:宜选用氨苄西林或青霉素+氨基糖苷类药物 治疗,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④肠杆菌科细菌 感染:宜选用喹诺酮类,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克 拉维酸,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哌拉西林、氨基糖苷类。 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宜选用氟喹诺酮类或哌拉西林或抗 铜绿假单胞菌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可选用抗铜绿假单 胞菌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 类药物。⑥拟杆菌属等厌氧菌感染:宜选用甲硝唑,可选 用克林霉素,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
2骨与关节结核
骨科常见的结核有胸腰椎结核和髋膝关节结核,由于骨质 血液循环等原因,骨与关节结核化疗时间要比单纯肺结核 化疗时间要长,化疗时间多在1年左右。本类药物主要包 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对氨水杨酸、 链霉素等。利福平(450mg,口服,1/日)-异烟肼(300mg, 口服,1/日)-乙胺丁醇(750mg,口服,1/日)-链霉素(750mg, 肌注,1/日)联合化疗方案适用于术前化疗的强化期(即在 起始治疗的3个月)使用,该方案治疗3周常作为骨与关节 结核的术前强化化疗。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或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常用于骨与关节结核的维持期治疗(多在9 个月左右)。
(二)围手术期预防应用 原则: 1.用在细菌定植前:手术开始(切开皮肤)前2 小时内。 2 . 应用时间要短,长时间并不能降低外科切 口感染,反而增加副作用。 3.不能替代仔细手术操作。 4 .选择合适抗菌药物: a 较强杀菌效果 b 广谱 抗菌作用 c较高组织渗透能力 d较好的价 格与效益比 e 副作用小
感染性疾病的用药
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病原菌对抗菌药物敏感或耐药,即细 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而定。留取标本送细菌培养,尽早 明确病原菌和药敏结果。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 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仅在下列情况时有指征联合用药。 ①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 染。②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需氧菌及厌氧菌混合感染, 2种或2种以上病原菌感染。③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 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重症感染。④需长程治疗, 但病原菌易对某些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 深部真菌病。⑤由于药物协同抗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 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量减少,联合用药时宜选用具有协同 或相加抗菌作用的药物联合,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其他β内酰胺类与氨基糖苷类联合,两性霉素B与氟胞嘧啶 联合。联合用药通常采用2种药物联合,3种及3种以上药 物联合仅适用于个别情况,如结核病的治疗。
二线用药
1.青霉素类:氨苄西林/舒巴坦联合制剂、替卡西林/克拉维酸、羟氨 苄青霉素/舒巴坦、羟氨苄青霉素/克拉维酸、注射用美罗西林/舒 巴坦。 2.头孢菌素类:头孢克罗、头孢呋辛。 3.氨基糖甙类:乙基西梭霉素、依替米星、妥布霉素。 4.其它:甲氟哌酸、左氧氟沙星、氟罗沙星、大观霉素、氨曲南、氟康 唑、干扰素、聚肌胞、泛昔洛韦、更昔洛韦、替硝唑。
用药时间
术前0.5-2小时内或麻醉开始时首次给药。手术时 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于1500mL,术中可给予 第二剂量。总预防用药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 若有人工植入物手术(特别是永久植入物)、高 龄、糖尿病、高危手术、多发创伤、皮肤切口条 件差、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力低下、骨肿 瘤病人围手术期化疗、术后切口局部红肿渗出、 发热且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明显升高、长期卧床等 有肺部及泌尿系潜在感染危险者等,可适当延长 使用时间。
三线用药
头孢氨噻肟、头孢甲氧噻吩、拉氧头孢钠、头孢他定、 头孢哌酮、头孢三嗪、头孢唑肟、头孢哌酮/舒巴坦*、 碳青霉烯类*、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二性霉素B、 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哌拉西医院经院内会诊后方可使用
应用范围: 1.清洁手术(一类切口): 外科切口感染率为 2%,如常规预防 应用则使98%病人置于不必要抗生 素副作用危险之下,所以不主张 用。
4开放性损伤预防用药
开放性骨折或关节的开放性损伤,属于潜在感染 的Ⅱ类或Ⅲ类伤口,治疗上可根据伤口的污染情 况及是否使用内植物情况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 前30分钟可予一组广谱抗生素静滴。术后对于伤 口较小、污染较轻、无内植物固定者,可选用一 组抗生素治疗3~7天;创口较大、污染较重者、有 内植物者,在彻底清创后可选用二联抗生素治疗 5~7天,根据伤口情况,可延长至10天。如伤口仍 有渗液等感染情况,须行伤口分泌物培养,根据 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及用量。对于动 物咬伤或枪弹伤造成的伤口,应加用抗厌氧菌类 的药物了治疗,如甲硝唑或替硝唑静滴。
(三)临床医生选择抗菌药物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 药物的有效性。 2.药物的毒副反应。 3 .当地细菌耐药性动向:选用对药物细菌酶稳 定、诱酶能力小的药物。 4 .选用药物应以同疗效药物中的窄谱、价廉药 物优先。 5.其它:病情严重程度、感染发展规律及其与 基础病关系,机体生理病理、免疫功能状 态,抗菌药的后效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治疗原则:①在留取血、感染骨标本、关节腔液 进行病原学检查后开始经验治疗。经验治疗应选 用针对金葡菌的抗菌药物。获病原菌后进行药敏 试验,根据经验治疗的疗效和药敏试验结果调整 用药。②应选用骨、关节腔内药物浓度高且细菌 对之不易产生耐药性的抗菌药物。慢性患者应联 合应用抗菌药物,并需较长疗程。用药期间应注 意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抗菌药物不宜作局部注 射。③急性化脓性骨髓炎疗程4~6周,急性关节炎 疗程2~4周;可采用注射和口服给药的序贯疗法。 ④外科处理去除死骨或异物以及脓性关节腔液引 流。
1· 无内植物的手术预防用药
无内植物的Ⅰ类切口可在术前30分钟予一种 广谱抗生素静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为 小于24小时。可根据切口情况及病人的并存 症(如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等情况,在上级 医师的指导下适当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该类手术有内固定物取出术,肌腱松解术, 膝、髋、肘、踝关节镜,腘窝囊肿切除术, 腰椎间盘切除术等。
合理应用判断标准
给 药 方 案 适应症 合理 绝对适应症 基本合理 相对适应症 不合理 无适应症
药物对细菌敏感
预 防 用 药 治 疗 应 用疗程 配伍 术 前 < 2h, 术 后 <3d >3d , <10d 两种以内有协同
中介度
手术当日,术后 <7d >2d , <14d 3种无禁忌
相对合适
耐药
3关节置换手术预防用药
.关节置换手术对无菌条件要求非常高,术 前30分钟须应用一组广谱抗生素,使术中的 血药浓度达到最高。手术时间大于3个小时, 术中再追加一组抗生素;术后可给予一联 抗生素治疗3~5天。对于一期多个人工关节 置换术、并有强直性脊柱炎患者,或有糖 尿病等多种并存症的老年患者,可在上级 医师的指导下使用二联抗生素治疗,并可 适当延长抗生素的使用时间。
3术后伤口感染的用药
术后伤口感染临床上多为骨折内固定术后切口感 染或皮缘坏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切口感染,或 者放置了异体或异种骨板出现排斥反应继发感染 等引起。除了直接根据分泌物培养及药敏试验结 果选择一至两种抗生素治疗外,由于术后已经使 用了抗生素,常常导致多次的伤口分泌物培养未 见细菌生长,为了防止感染进一步扩大,形成骨 髓炎,甚至需取出内植物改外固定架固定治疗, 因此常需选用二联或二联以上的广谱抗生素治疗。
(二)合成及其它:柳氮磺胺吡啶、复方磺胺甲基异恶唑、诺氟沙星、 环丙沙星、氧氟沙星、洛美沙星、依诺沙星、酮康唑、制霉菌素、咪 康唑、特比萘芬、大蒜素、黄连素、甲硝唑。 (三)抗结核药:链霉素、异烟肼、对氨基水杨酸钠、利福平、乙胺 丁醇、吡嗪酰胺、利福喷丁。 (四)抗病毒药:无环鸟苷、三氮唑核苷、阿糖腺苷、酞丁安。 (五)所有抗寄生虫药均为一线用药
术 前 > 1d, 术 后 >8d <1d , >14d 3种以上有禁忌
剂量
途径 药 物 反 应
合适
正确 轻
过高或过低
不起作用 严重
相对合理 中
抗菌药物分线使用
(一)抗菌药物分线管理原则 1 .将疗效好、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抗菌药物开 放给各科医生,依临床需要使用,为第一线药物。 2 .疗效好、毒、副反应大,价格昂贵的药物应控 制使用,为二线药物。 3 .疗效好、价格昂贵,近期研制和需保留的抗菌 药物为三线药物。 4 .按临床治疗用药方案需要二线以上药物,应由 主治或主治以上医师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