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生活复习教案2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

经济生活教案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理解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认识到个人和社会经济决策的重要性,掌握经济生活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和工具。

教材:教师将根据学生年级和水平选择合适的经济学教材,如《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导论》等。

时间安排:本课程共分为五个单元,每个单元安排一到两节课进行教学。

下面是每个单元的大致时间分配:单元一:经济生活的基本概念(1节课)- 介绍经济学的定义和基本分类-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活动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单元二: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2节课)- 解释供求关系的概念和原理- 讲解市场交易的过程和影响因素- 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市场交易活动,以加深对供求关系和市场交易的理解单元三:消费与储蓄(2节课)- 教授消费与储蓄的概念和原理- 分析消费与储蓄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帮助学生制定个人的消费与储蓄计划,培养理性消费的意识单元四:投资与经济增长(2节课)- 介绍投资的概念和作用- 讲解经济增长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引导学生思考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培养投资意识和风险意识单元五:经济政策与社会福利(2节课)- 探讨政府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 分析经济政策对社会福利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平衡,培养社会意识和公民意识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案例分析、讨论、小组活动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评估方式: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个人作业和期末考试等方式进行评估,以衡量他们对经济生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注意事项:1.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教师应提前准备充足的教案材料和教学资源。

2. 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并及时给予他们反馈和指导。

3.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思考,帮助他们深入理解经济生活的本质和意义。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了解价格机制的作用,认识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基本规律。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经济现象的兴趣,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内容
1. 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和运作机制。

2. 价格机制如何影响资源配置。

3. 消费者选择理论和需求曲线的推导。

4. 企业成本、收益分析与企业决策。

5. 市场失灵的原因及其对策。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角色扮演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四、教学过程
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消费场景,引发学生对经济活动的关注。

2. 知识讲解:系统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价格机制的作用。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经济新闻或事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经济原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消费者行为和企业行为的影响因素。

5. 角色扮演:模拟市场交易过程,让学生扮演消费者和企业家的角色。

6. 课堂小结: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强调经济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作业与评价
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市场经济中某个现象的分析论文。

2. 评价方式: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作业完成情况,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六、教学反思
教师应在课后反思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如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参与度如何,以及如何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等。

2020-2021年高一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2020-2021年高一政治 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

2019-2020年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二单元复习提纲教案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确立原因①根本上讲,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决定的。

②具体说来,适合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③实践证明,(意义)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公有制为主体(1)比较(2)公有制的实现形式:股份制(主要实现形式)和股份合作制等。

注: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有什么意义:推行股份制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可以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体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4)对待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5)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A、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B、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3、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2)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分)(3)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二、公司的经营1、企业①企业含义: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②类型:按性质分:国有、集体、私营企业、混合所有制企业按形式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2、公司①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②公司的含义: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共同出资、并由股份形式构成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

③我国的法定公司形式:有限责任公司二者的异同股份有限公司④公司的组织机构决策机构—股东大会及其董事会执行机构—总经理及其助手监督机构—监事会⑤公司制的优点及国有企业应进行公司制改造P39⑥公司经营成功的主要因素(决定性因素):A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南通市海门市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案:一体化讲义2

南通市海门市2014届高三政治二轮复习教案:一体化讲义2

高三政治二轮复习一体化讲义《经济生活专题二-》------生产、劳动与经营【知识背诵】(根据提纲梳理背诵)【知识体系整合】1.生产与消费的关①生产决定(双重关系)②消费是目的 (具体内容详细背出) 2.生产力①为什么发展生产力? ②怎样发展生产力?3.生产关系①公有为主,非公共同 (经济制度) ②按劳为主,多种分配(基本经济制度) 生产【知识重点突破、盲点了解】一、判断题1.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这样四环节,其中生产起决定作用,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纽带,消费失踪过程中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2.某公司由30人的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有的股东用货币出资,有的用实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这一公司最有可能是股份有限公司3. 以旧换新活动有利于拉动消费需求,缩小居民收入差距4. 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5. 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6. 某公司由30人的股东共同出资成立,有的股东用货币出资,有的用实物、技术或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

这一公司最有可能是股份有限公司7. 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有利于扩大劳动者权利,调动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8.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有权到期取得约定的利息9.上市公司的分红主要来源于公司股票价格上升带来的差价10.公司无论何时都承担有限的责任11.公司制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有限的责任和科学管理结构等优点12.公司与企业的区别是是否是企业法人。

13.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基础是坚定劳动合同14.购买保险显示出“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互助特点15.保险可分为商业保险和财产保险。

16.银行也可以经营保险业务。

17.债券收益从低到高依次金融债券、国债、企业债券。

18.股票是筹资者给投资者的债务凭证。

二、单项选择1.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信息技术创新不断加快,信息领域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大量涌现,不断激发新的消费需求,成为日益活跃的消费热点。

由此可见A.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 B.消费能够拉动经济增长C.生产为消费创造了动力 D.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2.2013年“双十一网购狂欢节”后,全国有3.23亿件网购的快递包裹被送至各地,物流业几百万人为此忙碌着。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第一框第二目-货币的职能 -教案

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一框第一框第二目-货币的职能 -教案

《货币的职能》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货币的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了解价格的含义。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提高综合认识货币职能的能力,增强分辨各种不同职能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了解货币作用的基础上,增强努力发展生产、增加财富的情感;正确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难点】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比较三、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

教师提问货币的本质是什么,然后直接导入课题。

导入:同学们好!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货币的本质的内容,那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呢?货币是从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那么货币有什么样的职能呢?下面进入我们新课的学习《货币的职能》。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货币的基本职能过渡:同学们自己从教材中找出货币职能的含义。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那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它的基本职能包括哪些呢?下面同学们请看老师给大家展示的几个案例:这是我们经常会在超市里看到的各种商品及其标价,大家通过教材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两个问题,这里的数量单位所表示的是什么?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些职能?1.价值尺度小组学习讨论,代表发言,组员补充。

教师归纳:下面的标价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就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在这里货币承担的是价值尺度的职能。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它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做价值尺度。

教师举例:为了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种计量单位。

如:我们会看到不同的标价100元、20美元、450英镑等等。

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在执行价值尺度时,需要的是观念上的货币,而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第1页共3页。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教案..

2016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教案备课人:张健 2015/9/4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第二框: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一、考纲要求3.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

4.公平与效率的关系(考查重点)。

二、高考考情与预测1、高考考情(见学案“高考回眸”)2、命题规律及趋势本框题是近年高考中的高频考点。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突出考查对知识变通理解和运用能力、对信息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从考查方式上看,多贴近中央与地方的政策方针措施或选取典型图表材料,切口灵活多变。

从知识上看,重点把握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相关知识。

效率与公平这一考点是现实性极强的一个考点,也一直是高考的核心考点。

且高考对本考点的考查通常会以社会现实问题为背景设置相关试题,如结合我国目前贫富差距过大、失业率增加等考查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考生在备考时可以结合其他知识进行分析,在2016年的复习备考中,除了细化把握本考点知识外,还要注意与财政、税收、宏观调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知识的结合,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密切关注以下时政热点:国家与地方有关提高效率、促进公平的最新举措,财政与税收政策调整,新一轮援疆,新形势下的扶贫工作,农村发展与农民增收等。

考点1: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收入分配的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本内容。

收入分配的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点拨:(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坚持平均主义。

平均主义不问劳动和付出的多少,一味强调报酬的均等,这实际上背离了公平原则。

收入分配公平与平均主义有着根本的区别。

公平是相对的,公平不等于平均。

(2)收入分配的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分配公平是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不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借收入分配公平而消除收入差距,必然陷入平均主义。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教案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

高一政治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提纲经济生活第三单元复习学案一、知识结构1我国的分配制度2、分配原则3、财政4、税收二、基础知识(1)针对选择题的知识点,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就行1、为什么要坚持按劳分配制度?(1)我国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①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制度,我国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的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②我国的分配制度从根本上来说是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2、按劳分配的地位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3、按劳分配基本内容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4、我国的非按劳分配包括那些分配方式?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按生产要素分配5、收入分配公平是指什么?收入分配公平有何意义?如何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1)收入分配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当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分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收入分配公平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①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注:初次分配是指企业单位内部的分配;再分配是指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法律等措施实施的分配过程。

国民收入是指物质生产部门劳动者在一定时期所新创造的价值。

从社会总产值中扣除物质消耗后的剩余部分就是国民收入。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另一重要举措。

6、财政的含义与本质是什么?财政是指国家的收入和支出。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

经济生活第十一课第一轮复习教学案一、本课的逻辑结构:由生活中“洋货”随处可见,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载体——由经济全球化的利弊影响,引出经济全球化的实质,进而引出发展中国家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由经济全球化趋势与我国“入世”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引出全面提高对外开放型经济水平的必要性——由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战略措施,即“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引出对外开发必须坚持的原则: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二、知识结构图三、考点概览〔1〕经济全球化:①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②经济全球化的影响〔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①世界贸易组织②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四、考向定位1.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立足于经济全球化背景,考查国际经济合作;立足于企业经营,考查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措施;立足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考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2.从试题类型上看:选择题多以表达类和启示类为主,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我国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具体措施。

材料题多以措施类和意义类为主,重点考查企业“走出去”战略,以及我国应对国际贸易风险的措施。

五、高考复习策略1.立足课时结构:本课时主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三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

“是什么”是指什么是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为什么”是指为什么要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怎么做”主要强调如何参与经济全球化,教材主要通过“引进来”与“走出去”发展战略进行了表述。

2.立足单元与教材结构:本单元主要立足国内外两个市场,阐明了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措施。

所以复习中必须把握对外开放与宏观调控的关系,对外开放与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关系。

立足教材结构,必须明确对外开放与居民消费的关系,对外开放与企业生产的关系,对外开放与财政、税收等宏观政策的关系。

3.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是本课时的主线,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是核心。

所以复习中我们必须把握以下时事热点:①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理解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必要性。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模板5篇高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篇1一、总体思路以课程标准、省颁的《考试说明》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充分研究高考,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高三复习课模式,增强政治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技巧和能力。

具体讲:1、以培养考生的学习方法为根本。

考能力知识是基础,而获得知识和能力,方法具有根本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对于有了一定文化基础的高中生来说,应把培养他们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摆在最突出的位置,高考中这失分那失分,根本原因是学、练、考不得其法。

2、以全面培养素质为目标。

指导学生以全面的联系观点抓学习,在学习效率提高的基础上开展身心保健活动,又以良好的生理、心理状态促进文化学习兴趣与效率的不断提高。

3、以考生为主体。

考试中取得成功取决于考生自己,讲方法、练素质,也取决于学生积极性,在政治课教学复习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扎扎实实地抓好复习,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大的学习效益。

总之,要引导学生抓住根本,把握方法,跳出题海,提高效率。

二、具体设计1、第一轮复习(系统复习):基础能力过关。

①目标:根据学生实际,依纲据本,系统全面复习高中政治高考考点,逐一落实,引导学生走进课本,参与自主构建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

②措施:第一:第一轮复习应遵循模块安排按单元从考点、重难点、易混点、典例分析、讲练结合、练习巩固、单元检测、讲评的程序进行。

第二:一定要引导学生立足于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建构知识网络。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文综考试下的政治试题基础性非常突出,漫画取材于课本,所以,一定要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知识,可适时采取默写和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做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

第三:加强学法指导,重视训练学生科学的解题思维,培养学生基本的解题能力。

尤其加强探究题、评析题的解题技巧训练。

第四:继续开展课前时政演讲,把时政学习常态化,“化整为零”。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培养学生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认识到经济生活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3.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

二、教学内容1. 经济学基本概念:资源、生产、消费、交换、市场、价格、价值、供需等。

2. 经济生活的重要性:个人发展、社会进步、国家繁荣。

3. 经济决策:消费观念、投资理财、职业选择等。

三、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经济学的应用。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辩证思维能力。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参与模拟经济活动,提高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生活中的经济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思考经济生活的意义。

2. 基本概念讲解:介绍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资源、生产、消费、交换等。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典型的经济案例,如价格变动、市场供需等,让学生体会经济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 讨论环节:分组讨论经济生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对经济生活的认识。

5. 经济决策指导:讲解如何做出理智的经济决策,如消费观念、投资理财、职业选择等。

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模拟经济活动,如模拟市场交易、投资理财等,提高学生的经济实践能力。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树立正确的经济观念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知识掌握程度: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经济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掌握程度。

3. 实践操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模拟经济活动中的表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正确经济观念的树立: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经济行为,评价学生树立正确经济观念的情况。

六、教学资源1. 教材:《经济生活》2. 案例素材:生活中的经济现象和案例3. 模拟经济活动道具:如货币、商品等七、教学建议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经济学的重要性。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设计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设计

初中政治经济生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2. 使学生掌握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提高学生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3. 培养学生学会理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投资观。

二、教学内容: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2.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3. 理财的方法和技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理财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理财的理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经济发展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经济发展的背后是什么制度在支撑。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的合法权利,理财的方法和技巧。

3. 课堂讲解:(1)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讲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容,让学生理解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2)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讲解消费者的合法权利,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消费权益,提高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

(3) 理财的方法和技巧:讲解理财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学会理财,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消费观和投资观。

4.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的经验,以及理财的方法和技巧。

5.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反思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看看是否符合消费者的合法权利,是否具备理财的意识。

6.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教材,写一篇关于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财的感悟文章。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访谈:对部分学生进行课后访谈,了解他们对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消费者权益保护、理财的认识和体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我国的经济制度,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理财能力。

经济和社会生活 复习教案(19-20)

经济和社会生活 复习教案(19-20)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第19--20 课经济和社会生活课型:复习课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教具:多媒体、小黑板、历史挂图教学目标:讲述张謇办实业的故事,说出张謇办实业的背景、影响和结局(明确“謇”与“骞”的写法以及两人之间的区别)。

能概括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几个阶段、发展特征;能分析出不同时期发展速度不一的原因。

掌握在工业革命后火车、轮船传入中国;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有线电报、电话以及照相和电影的传入,新闻报纸、出版事业在中国的出现;掌握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习俗的变化。

通过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比较使学生学会用发展的观点对历史进行纵向比较的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正确的历史发展观、进步观。

认识到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艰难历程,感受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革,形成振兴祖国、自强自立的民族认同感。

被张謇等施己所长、报效国家的爱国操行所感染,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萌芽→“黄金时代”→凋谢萎缩)2、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

3.文化生活的变迁。

4.社会习俗的变化。

教学难点: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形成的内外因和过程短暂的原因)近代交通通讯在中国的出现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

教学流程:【导入新课】经济与社会生活是八年级历史第六单元的主题,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是八年级历史第七单元的主题。

这一节课,我们还要对这两个主题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与归纳。

【复习探究】一、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清末状元张謇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实业与教育是“富强之大本”)。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三个阶段:洋务运动到清末、“一战”期间、“一战”后到解放前夕。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是什么?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

二、物质文明的进步(明白其意义?)最早被采用的近代交通工具:轮船。

2014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教案

2014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经济生活第二课第二框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教案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二课多变的价格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备课人:施永福上课时间:2013/8/8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识记替代品和互补品的概念。

理解价格变动对需求、生产的影响。

运用价格变动前后商品供应量和需求量变化的规律。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进行消费选择的能力,深化学生对经济生活的认识,提高理解和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激发学生竞争意识,增强学生为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不断学习的能力。

考纲要求1.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3.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从知识的考查看:试题围绕供求与价格相互关系,重点考查了价格变动的原因,以及价格变动对生活、生产的影响。

凸显了价格曲线,相关商品价格变动两个难点。

从试题类型上看:试题主要以选择题为主,多以曲线图、计算题呈现。

材料题多将价格与生产、价格与宏观调控、价格与消费联合考查。

教学重点价格变动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商品的需求弹性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实施角色探究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学课时2课时学情分析本框是经济生活的重点考察部分,专业名词较多,图形计算有一定难度,给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造成一定障碍,备考时应立足一对关系,考查了两个方面,凸显了三个难点。

立足供求与价格的关系,从价值与供求两个方面认识价格变动的原因,从价格变动分析对生活和生产的影响。

三个难点是指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相关商品价格与需求量的变动、对价格曲线变动的分析。

教学过程让学生根据预习的情况,认真复习并完成学案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对学案的掌握情况处理教学内容,重点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新课导入] 节日期间,超市里常常会出现一群人往同一个方向蜂拥而去的现象,某个商品区会被堵得水泄不通,人们拿了该商品就往推车里放,而且一拿就是好几件。

依大家平日逛超市的经验,想想为什么大家都往一个方向跑?学生活动:讨论发言(大减价)教师活动:超市里的大减价会引起人们更大的购买欲,可见,价格的变动对人们的行为是有影响的,下面我们正式进入第二框《价格变动的影响》的学习。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总复习教案
《经济生活》总复习教学设计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
 第三课多彩的消费
 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
 第五课《企业与劳动者》
 第六课投资的选择
 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
 第八课国家的收入与分配
 第九课征税和税收
 第十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十一课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第十二课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商品:(1)什幺是商品?P4(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含义
 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理论联系实际:①、日常生活中,商品的质量、品牌是就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言的。

商品具备良好的使用价值,是顺利实现商品价值的前提,因此,企。

高三政治总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总复习教案

高三政治总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高中政治基础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政治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提高高考政治成绩。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高中政治课本内容梳理2.重难点知识讲解3.高考题型及解题技巧4.时事政治与高考政治的结合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2.案例分析法3.讨论法4.练习法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高中政治课本内容梳理1.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开始高三政治总复习,我们来回顾一下高中政治课本的主要内容。

请大家翻开书本,我们一起梳理一下各个单元的知识点。

2.内容梳理(1)经济生活商品与货币交换与分配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与微观经济(2)政治生活公民与国家政府与公民政党制度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关系与宗教政策(3)文化生活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文化建设与现代化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4)生活与哲学哲学基础知识认识论价值观方法论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高中政治课本内容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们将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

第二课时:重难点知识讲解1.课堂导入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梳理了高中政治课本的主要内容,今天我们将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讲解。

请大家准备好笔记本,我们一起学习。

2.重难点知识讲解(1)经济生活商品的价值量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2)政治生活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党制度民族关系与宗教政策(3)文化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关系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内涵文化建设与现代化的意义(4)生活与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认识的本质与过程价值观的内涵与作用方法论的基本原则3.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高中政治的重难点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们将进行高考题型及解题技巧的讲解,帮助大家提高高考成绩。

第三课时:高考题型及解题技巧1.课堂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高中政治的重难点知识,今天我们将进行高考题型及解题技巧的讲解。

经济问题讲解小学教案模板

经济问题讲解小学教案模板

年级:五年级学科:社会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经济问题的基本概念,认识到经济问题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 培养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经济素养。

3.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1. 经济问题的基本概念。

2. 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学生对经济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2. 学生分析经济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经济问题。

2. 提问:什么是经济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经济问题?二、新课讲授1. 经济问题的基本概念a. 经济问题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地区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b. 经济问题包括:就业问题、物价问题、消费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

2. 分析经济问题的方法a. 审题:明确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点。

b. 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进行剖析。

c. 解答:根据分析结果,提出解决方案。

三、课堂练习1.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经济问题。

2. 分析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分析一个家庭的经济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一节课所学内容,提问:什么是经济问题?如何分析经济问题?2. 引导学生回顾课后作业,分享自己分析家庭经济问题的成果。

二、新课讲授1. 经济问题的分类a. 按照性质分类:宏观经济问题、微观经济问题。

b. 按照内容分类:就业问题、物价问题、消费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等。

2. 经济问题的解决方法a. 国家政策:政府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调控经济运行。

b. 社会力量:企业、社会组织等积极参与经济活动,推动经济发展。

c. 个人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与经济建设。

三、课堂练习1. 分析一个宏观经济问题,如:通货膨胀。

2. 分析一个微观经济问题,如:家庭消费问题。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第十课贯彻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教学案例

2021年高考政治一轮复习教案:经济生活第十课贯彻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优秀教学案例
(二)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的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以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个方面:
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获取和整理信息,形成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实例为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化经济体系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究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概念与特征,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合作精神。在讲解我国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时,我结合时事热点,让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大局,提高学生的时政素养。最后,我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深刻领会贯彻新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举措,提高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反思与评价,可以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例如,在每次课堂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发现自己的不足,为下一次学习做好准备。同时,我还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我还会结合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为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问题导向
问题导向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通过问题导向,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以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中考历史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中考历史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复习教案
二、中考真题
1.假如你生活在中国近代,你不可能看到的现象( )
A.有人乘火车旅游B.有人在电影院看电影
C.有人在网吧聊天D.有人在照相馆拍婚纱照
2.清末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实业救国”的口号下,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汉阳铁厂 D.大生纱厂
三、命题规律
1、考察数量以及题型
该单元只有2008年和2013年、2015年涉及题目。2008年以选择题出现;2013年以选择题、材料题Leabharlann 式出现。2015年以材料题形式出现。
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科目
历史
年级
初三
班级
时间
年 月 日
课题:中国近代经济和社会生活
教学目标
识记: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著名企业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的出现
科举制度废除的时间
鲁迅、徐悲鸿、聂耳、冼星海的主要文艺成就
教材分析
理解:无
运用:无
实施教学过程设计
一、考标解读
1、识记:19世纪末,近代状元实业家张謇在南通创办著名企业大生纱厂。
2、考察分值及考点
2008年2分,考察近代出现的火车、照相、电影等现象。
2013年5分,考察张謇和科举制的废除。
2015年2分,考察张謇创办大生纱厂。
3、2017命题趋势
根据长沙中考命题特点和规律预计:本单元中考出现的机会小。题型以选择题为主。
教学反思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轮船、火车、电报、照相和电影等新现象。
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隋炀帝—1905年,存在了1300多年)。
4、文学艺术:(八上118—119页)
文学巨匠鲁迅:代表作《狂人日记》、《孔乙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政治考点全面精析(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一、货币的本质考点1:商品的基本属性(1)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商品的基本属性:价值和使用价值。

①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②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前者是自然属性,后者是社会属性)③劳动产品不一定有价值,因为价值是商品特有的属性。

第二,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有价值,因为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一定是商品。

考点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①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货币产生: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③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考点3: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货币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要求:执行这个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②流通手段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的职能就叫流通手段。

表现形式:商品—货币—商品。

货币出现以后,商品交换包括了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

而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要求:货币执行这个职能必须用现实的货币。

流通货币量的计算公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

考点4:金属货币与纸币(1)、纸币①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②职能:流通手段,支付手段(有些国家的纸币还具有世界货币的职能)③发行:A、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

即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却不能决定它的购买力。

B、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为限度。

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通货膨胀,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C、解决方法:通货膨胀,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和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通货紧缩: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发行国债,投资环境设施建设,扩大出口。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考点5:货币与财富:货币总是代表着一定的财富,代表着人们过去的劳动。

它本身没有是非善恶的区别。

考点6: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在核算一定时期的各项经济收支往来时通常使用的方式。

包括现金结算和转账结算。

(2)信用工具:①信用卡:含义:银行信用卡是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信用卡是……作用: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能减少现金的使用,简化收款手续,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给持卡人带来诸多便利。

②支票:含义:支票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是出票人委托银行等金融机构见票时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种类:现金和转帐支票在我国主要分为转帐支票(付款单位或个人开票后,收款到银行把款转入自己帐户)和现金支票(由付款单位开出,收款人凭票到银行支取现金)。

考点7:外汇与汇率:(1)外汇的含义: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我国的汇率制度: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对实现扩大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课】多变的价格一、价格的决定与变动考点8:价值与价格(1)区别: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2)联系:价值决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货币产生后价值就表现为价格考点9:价值决定价格虽然价格的变动受到供求关系的影响,但价格最终是由价值决定的。

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考点10: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1)价值规律的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等价交换是指从较长时间看,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与其价值量基本相符,而不是指每次的价格与价值相等。

(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考点11:供给与需求除了价值决定价格,影响价格的因素还包括供给与需求。

各种因素对商品价格的影响,是通过改变该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

考点12: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①影响价格的间接因素:如气候、时间、地域、生产等,甚至是宗教、习俗。

②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商品的供求关系(1)供不应求,价格升高。

——形成卖方市场(由卖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2)供过于求,价格降低。

——形成买方市场(由买方起主导作用的一种市场类型)。

二、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价值规律的作用)考点13: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⑴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⑵互为替代品价格的涨落,与对其自身的需求量成反比,与替代品需求成正比;互补商品价格的涨落与其需求量成反比。

①互为替代品是指两种商品的功用相同或相近,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同一需要。

②互补商品是指两种商品必须组合在一起才能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考点1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者的影响:⑴调节生产⑵提高劳动生产率⑶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

考点15: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的影响比较大;【第三课】多彩的消费一、消费及其类型考点16(1)影响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水平①居民的收入影响A、收入与消费的关系: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B、提高人民消费水平的根本途径是发展经济,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C、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的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联系: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总体消费下降,反之,缩小差距,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②商品价格高低也是影响消费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提高人们消费水平,除了最根本的要发展经济,增加人们的收入之外,还要稳定物价,控制物价上涨,这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这个点在今年的全国物价形势中显得比较重要)考点17:消费类型:(1)按产品类型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2)按交易方式不同: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货消费。

(3)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考点18:消费结构(1)消费结构:指人们各类消费支出在消费总支出所占的比重。

(2)恩格尔系数:①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它是反映人们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的一个系数。

②恩格尔系数大小与消费结构变化关系:A、恩格尔系数越大,意味着食品支出在家庭中总支出中所占比重越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影响发展和享受资料消费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消费质量,导致消费结构单一,消费水平低。

B、恩格尔系数越小,表明人们的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化,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

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考点19:消费心理A、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人,看到别人做某事,自己不由自主地去做,其消费会受别人评价的影响,受别人行为的带动。

B、求异心理:消费行为与众不同,标新立异。

C、攀比心理:有些商品,人们拥有它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的实用价值和它所带来的乐趣,而是在于“向上看齐”,人民我有的炫耀心理。

D、求实心理:消费者选择商品,往往考虑许多因素,价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等,讲究实惠,据己需要是一种理性消费。

考点20:消费行为: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①所谓适度消费,包括不滞后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意思。

②量入为出,使消费与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合理进行消费。

③坚持适度原则,提倡勤俭节约精神。

(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①体现新的发展观要求,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

其核心是可持续性消费。

②绿色消费——以保护消费者健康和节约资源为主旨,符合人的健康和环境保护标准的各种消费行为的总称。

(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第二单元、投资与创业【第四课】生产与经济制度一、生产与消费考点21:生产决定消费⑴人们的消费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⑵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⑶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发展的历史。

考点22: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消费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

⑴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⑵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最终完成。

⑶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⑷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考点22:发展生产的意义⑴必要性:(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大力发展生产力,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

因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取发展。

⑵重要性:(发展生产力的意义和作用)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⑶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途径:(如何大力发展生产力?)①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

②人是生产力中最具决定性的力量,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③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自我完善与发展,改革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大力发展生产力,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

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考点24:公有制为主体⑴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的内容(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成分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含义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地位处于支配地位是其支柱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