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共5页

合集下载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

初中随班就读一体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随班就读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2.教学篇目:《春》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和优势。

(2)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春》,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

3.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2)各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问题,进行讲解和解答。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主题和作者情感。

5.巩固练习:(1)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2)教师点评练习题答案,及时给予反馈。

6.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课后作业: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完成课后作业。

四、教学策略:1.针对随班就读学生的特点,教师要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

3.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评价学生对课堂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堂表现和小组合作情况,评价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通过学生自评和互评,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困惑,为下一步教学提供参考。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七、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八、教学资源:1.教材: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教学案列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教学案列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教学案例一、概述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一体化教育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领域的热点话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融合一体化教育理念,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

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对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育进行深入探讨。

二、背景介绍1.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目前,初中语文教学普遍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语文基础知识传授,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等问题。

学生学习兴趣缺乏,对文学作品、文化知识的理解能力有待提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过于注重学科知识点的灌输,而忽略了对学生综合素养、动手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2. 一体化教育理念介绍一体化教育强调整合性、互动性和个性化,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科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案例分析1. 设计目标本案例旨在通过一体化教育理念,促进学生乐于思考、善于思辨、懂得创新、勇于实践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科之间的通联,以文学作品为载体,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的运用,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2. 教学内容本案例中,教师选取了《红楼梦》中的一场故事情节为教学内容,结合历史人物、社会背景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形成对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的全面理解。

3.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引导、探究、讨论、总结等多个环节。

教师设计了多种教学方法,包括小组合作讨论、课堂展示、文学欣赏等,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4. 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成绩的评价,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完善评价体系。

四、效果总结1. 学生思维方式的转变通过一体化教育的教学实践,学生的思维方式得到了转变,更加注重文学作品和历史文化的综合运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了学生的学科之间的联动性。

2. 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一体化教育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主动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增强了学生对语文学科的热爱和兴趣。

语文共同体实践教学案例(3篇)

语文共同体实践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构建语文共同体教学模式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

语文共同体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合作、探究、互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本案例以某中学八年级语文课堂为例,探讨语文共同体实践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二、案例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案例实施(一)课前准备1.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合适的共同体活动方案。

2.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人数控制在4-6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

3. 教师向学生介绍共同体活动的规则和流程,明确各小组成员的职责。

(二)课堂实施1.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播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图片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2. 合作探究(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2)各小组在讨论过程中,分工合作,搜集资料,分析问题。

(3)各小组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3. 互动交流(1)教师对各小组的汇报进行点评,总结优点和不足。

(2)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课后延伸1. 教师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2. 学生可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拓宽知识面。

3. 教师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共同体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进步。

四、案例评价1. 学生参与度高:在共同体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互相帮助,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2. 合作意识增强: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学会了倾听、沟通和协作,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

3. 创新精神提升: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敢于质疑、勇于创新,提高了自己的创新精神。

九年级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与要求1. 总体目标:通过九年级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以及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2. 具体要求:* 掌握九年级语文教材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字、词、句、段落、篇章的理解和应用。

* 培养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能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和语言特点。

* 提升写作水平,包括议论文、记叙文等文体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 增强口语交际能力,能够准确、流利地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 培养文学审美和文化素养,提升对优秀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以九年级语文教材为基础,结合考试大纲和学生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

包括课文阅读、写作训练、口语交际、文学鉴赏和文化知识等。

2.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任务驱动法等。

通过生动有趣的课堂活动和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合作探究。

三、教学评价标准与方式1. 评价标准: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的评价标准。

包括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文化素养等方面的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单元测试和期末考试等。

通过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进步情况,为教学反思和改进提供依据。

四、教学活动与实施1. 教学活动: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如阅读分享、写作比赛、口语角、文学讲座等。

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

2. 教学实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计划,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实施方案。

确保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1. 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络资源等。

通过整合和筛选优质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和拓展材料。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doc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doc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师范方向的限选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

鉴于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系统学过《中学语文教学法》,本课程主要就1、掌握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经验和弊端。

2、了解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

3、理解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文教学历史发展概要1、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经验和弊端2、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第二节语文教学观念的传承与发展1、语文教学目标观的传承与发展2、语文教学内容观的传承与发展3、语文教学方法观的传承与发展4、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发展观三、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经验和弊端。

2、难点: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生对一些语文教学现象追本溯源,由对语文教学现象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

2、通过教学案例的比较,认识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第一章语文学科的性质和任务一、教学要求1、掌握语文学科的性质。

2、掌握语文学科的任务。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文学科的性质1、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2、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3、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4、语文学科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5、认识语文学科性质的重要意义第二节语文学科的任务1、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正确的思想和健康的情感,形成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2、丰富语言的积累3、发展语文能力4、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三、重点、难点1、重点:语文学科的性质2、难点:语文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建议1、搜集有关语文学科性质问题讨论的文章,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2、具体分析讨论一篇语文课文教学应完成的任务。

第二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一、教学要求1、理解语文学习特点,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2、了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丁云霞

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丁云霞
四、作业:作业:探究活动:补写一封结构完整的书信
《与朱元思书》是一篇无头无尾的文章,但与晋宋时期简牍体的比较分析来看,其风格极为合拍。当时的书简体大都信笔拈来,随兴而止。而且这种文体直到清末依然不衰,是为四六体的典范。但是,既然是一封无头书,就有他的可利用之处。为此,我们"用现代书信的格式,保持原文的语气,语调,补出全文的开头和结尾,写成一封结构完整的现代书信"。
导引:对照注释,是否都能解释?有什么觉得不好解释和翻译的?
讨论:在学生发问时,视情况作分别处理:
一般词语可互答解决;
涉及下列板书中的重点词句,板书待用,同时依然互答解决;
学生无人发言时:指定下列板书中的关键词,点名回答。
注意:以下几个句子的翻译(学生不提不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风尘和雾气全部消散一片明净,晴空和青山共同呈现同样青色。
讨论:找找看,文中哪一句话最能概括课文所写景色的特征?为什么?
(请2个学生(水平稍差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自圆其说,语言完整)
(明确:“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是景色的特征,全文都围绕着这两个字在做文章)
讨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展现这个“异”和这个“奇”字的?
(请2个学生(水平较好的)谈自己的看法,要求:利用板书上的关键词句,教师注意肯定、补充)
分写:首先写水。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甚至游鱼细石都可以看得清清楚楚。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作者在此外连用两个比喻,将急水猛浪的迅捷之势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这两个特点可以概括为一静一动,而动静变化的交替描写,既可以使我们看到江水的千姿百态,也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这里写“奇山”——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教学一体化教案设计模板

教学一体化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材:《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的重点字词、句式和文章结构,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的主旨,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2. 理解文章的写作手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复杂的概念和句子。

2.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并尝试在写作中运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初步印象。

二、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勾画出重点字词、句式和段落。

2. 学生思考文章的中心思想,写出自己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1.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以下问题:(1)文章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2)文章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特点?(3)文章的写作手法有哪些?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入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复杂概念和句子,解释其含义。

2. 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三、课堂实践1. 教师给出一个与文章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让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2. 学生完成写作后,互相批改,教师点评。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文章的写作手法和写作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心得。

教学评价:1. 学生对文章中心思想和写作手法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中的表现。

3. 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高中语文一体化教案模板

高中语文一体化教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本课相关的文学常识和背景知识。

- 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 培养学生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

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文学作品中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同情心和责任感。

-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 理解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2. 难点:- 深入挖掘作品中的深层含义和哲理。

- 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文本分析和解读。

三、教学方法1. 教法:-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

- 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

-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 学法:- 阅读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 思考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 写作法:通过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简要介绍作者和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课文- 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重点词语、句子和段落。

- 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课文内容。

3. 分析课文- 分析课文结构,探讨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 分析作品的艺术特色和语言风格。

4. 小组讨论-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点和见解。

- 教师指导,帮助学生理清思路,提高讨论效果。

5. 总结归纳-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 引导学生反思,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考。

6. 作业布置- 布置相关的阅读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 布置写作作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用具1. 多媒体课件2. 课本3. 笔记本4. 教师用书六、教学课时1课时七、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效果。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

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评价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然而目前很多学校的语文教学评价仍旧存在片面性和单一性的问题,缺乏全面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

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全面的评价和指导,本方案拟提出一系列措施,以期达成目标。

二、目标1.建立多元化的初中语文教学评价体系,包括知识、能力和素养的评价。

2.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3.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三、实施步骤1. 教学目标明确化对每个语文教学内容明确设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并将其分解为知识类目标、能力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类目标。

教师将根据这些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和学生评价。

2. 教学过程多元化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小组合作、课堂讨论、作业展示等,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3. 评价方式多样化除了传统的笔试、口试外,还将加入学业水平、课外阅读、学习动态等方面的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情况。

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将为语文教师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和学习资源,鼓励老师开展教育科研,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预期效果1.学生综合能力提升,语文学习质量明显改善。

2.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

3.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提升,专业发展得到促进。

五、总结通过以上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我们相信能够有效推动初中语文教学评一体化的发展,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

特殊应用场合场合一:农村初中语文教学针对农村初中语文教学,可以增加以下条款:•确保教学资源的充足和均衡分配,包括课本、教辅书、多媒体设备等。

•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相关问题及注意事项:问题:农村初中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不足。

解决办法:争取上级支持,争取项目资金,引入互联网教育资源进行补充。

教学案一体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创新教案-课

教学案一体化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创新教案-课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1 在山的那边教学目标:1、朗读诗歌,品味语言。

2、联系生活,感悟人生教学重、难点:重点:在朗读训练中品味揣摩语言。

难点:对大海和无数座山的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质疑点拨法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情景)链接:学生朗读文章《会飞的蒲公英》,导入新课:同学们,在刚刚读过的文章中,母亲从小就为我埋下了一颗小小的种子,那是一颗怎样的种子?(蒲公英的种子——希望的种子)在今天我们即将学习的诗歌当中,“我”的母亲也为埋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来学习这首诗歌《在山的那边》,让我们来看一下,这颗种子是怎样生根,发芽,结果的。

二、【自学导航】1、学生介绍作者,老师总结。

2、教师应先示范朗读诗歌或播放录音,让学生认识生字词及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

学生自己朗读,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准确,并将生字词反复读几遍。

3、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师生探究】:教师板书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注音,其余在练习本上注音;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初读的感受说出这首诗写了什么。

【自学导航】播放录音让学生注意适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注意适当的停顿、合适的语气和准确的情感的把握。

2、学生练习集体朗读课文。

3、理解诗中“山”与“海”的意思。

【师生探究】组织学生讨论“山”与“海”在诗中的意思。

学生刚刚接触合作讨论的方式,能说对大意就行。

老师要以鼓励为主,即使说的不全面、不深刻也无妨,后面还要引导深入探究。

【自学导航】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含义◆“铁青”什么意思?是写山的颜色吗?如果不是,那又是表现什么?◆我的“幻想”指什么?“零分”又指什么?◆“一颗从小飘来的种子”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飘来”的?◆“诱惑”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喧腾”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指什么?◆“你终会攀上这样一座山顶”的“终会”表达了一种什么心情?【师生探究】学生通过讨论,以上重点词语基本可以正确理解。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

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
哎呀,咱今天就来说说语文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案例!你知道吗,这就像一场精彩的舞台剧,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教学评就是那完美的剧本!
比如说,在一堂古诗课上,我让学生们先自己诵读古诗,感受那韵律之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听听,多美呀!然后呢,我就引导他们去理解诗句的意思,哇,就像解谜一样有趣!“这明月光咋就像地上霜啦?同学们开动小脑筋想一想呀!”有的同学说感觉很冷,有的说很安静,嘿,他们说得可真棒!这不就是在参与演出嘛!接着我会让他们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诗中的画面,这时候呀,那想象力就像翅膀一样带着他们飞起来啦!
然后在评价环节,我可不会随便夸几句就完事。

我会具体指出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哎呀,小明,你这个描述很有画面感呀,要是再注意下用词就更好啦!”“小红,你的想法很独特呢,继续保持呀!”这就像给演员们精准的反馈,让他们能不断进步呀!
再比如写作课,我会让学生们先说一说自己想写的主题,大家七嘴八舌,那场面可热闹啦!“我想写我的宠物!”“我要写那次好玩的旅行!”然后我会给他们一些建议和指导,让他们的文章像花朵一样绽放。

等他们写完了,
互相评一评,哇哦,他们都能发现好多别人的亮点和问题呢,这种互相学习多有意思呀!
总之,语文教学评一体化就像是一套魔法,能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们真正爱上语文!这就是我的观点,这魔法般的教学方式真的超棒!。

七年级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七年级语文教学评一体化设计

进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设计步骤如下:
1、明确教学目标:首先,你需要清晰定义你的教学目标。

这些目标可以包括知识、技能、态度或价值观。

这些目标将为你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提供方向。

2、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根据教学目标,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并确保这些内容与你的目标相一致。

你应该以一种有序的方式组织这些内容,以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

3、设计教学活动:教学活动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而设计的一系列活动。

这些活动应充分反映教学目标,并应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制定教学评价策略:教学评价是用来衡量和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工具。

你可以设计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形成性评价可以帮助你调整教学策略,而总结性评价可以反映整体的教学效果。

5、实施并调整:实施你的教学设计,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进行必要的调整。

教育的意义
教育是每个人的生活准备,是走向未来的基础,分享前人积累的知识财富,获得独立生活的前提。

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决定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更多是由一个人从这个社会中的收益来评价的,而不是由一个人能多大程度地拥有其能力来判断的。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对智力教育就是有很大影响的,德育就是用有道德的教育去身教学生的道德观。

初高中一体化语文教学设计

初高中一体化语文教学设计

初高中一体化语文教学设计初高中一体化语文教学设计是将初中与高中的语文教学相整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它旨在通过融合初中与高中语文的内容与教学方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打好语文基础的同时,也能够顺利过渡到高中的语文学习。

以下是一份初高中一体化语文教学设计的示例。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包括阅读理解、写作表达、语言运用等方面。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初中阶段:重点教学常见文体的写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注重对文学作品的分析与理解。

2. 高中阶段:进一步讲解文学常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注重对文学作品风格、主题、意境等方面的剖析和解读。

教学方法:1. 综合阅读法:通过阅读教材中的文章,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可以在阅读中掌握文章的结构、语言特点和写作技巧。

2. 课堂讨论法:通过对文学作品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辩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

3. 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指导,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和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帮助学生在写作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一篇具有吸引力的文章或一个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并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阅读笔记,以便后续的讨论和写作。

3. 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深入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写作指导:教师通过分析课文的写作技巧和语言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写作。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的主题或素材,帮助学生展开想象和创作。

5. 作品分享: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品,并接受同学和教师的评价和指导。

这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

《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

《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概述:本教案针对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文《观潮》进行教学设计,通过一体化的教案和学案的结合,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课时安排:本教案设计为2个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课前导入,阅读理解活动和思维拓展训练。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能够运用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和进行推理分析。

3. 能够通过思维拓展训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观潮》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2. 运用阅读策略,提取关键信息和进行推理分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投影仪、课件、教学PPT、学案。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课前导入:1. 激发学生对海潮的好奇心,引导学生讨论与海潮相关的话题,如潮汐、浪涛等。

2.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大海的壮丽景色,让学生感受海的魅力。

阅读理解活动:1. 让学生独立阅读《观潮》一文,提醒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意识地寻找关键信息和情感线索。

2. 结合教学PPT展示课文中的重要语句和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内容和感受。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思考和讨论:- 作者观潮的心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作者通过观潮有何体验和感悟?- 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有哪些?对文章的整体效果有何影响?思维拓展训练:1. 引导学生思考,观潮在文学作品中的象征意义,提醒学生在思考过程中关注作者的意图和作品的意义。

2. 带领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让学生想象自己观潮的经历,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写作训练,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观潮》一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提高了阅读和思维能力。

同时,学生在思维拓展训练中培养了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阅读课本中其他相关文本,以准备下一堂关于海洋的主题阅读课。

教师反思:通过一体化的教案和学案的结合,学生在课堂上展开了积极思考和讨论,有效地提高了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鲁教版

【初中语文】爱莲说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鲁教版
2、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则诱发探索,通过探索,才能发现真理。对字词的疏通,可采用质疑法,让学生利用注释,借助工具书。自主学习,将自学中遇到的难词、难句摘下来质疑问难,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以解决,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指点解词的方法。
3、语文课堂要激发学生多向思维,因此,我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还多次进行提问,让学生大胆交流回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这是本课时的重难点,是学生对问题探讨、解决,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提的这些问题由浅入深,可以让学生在交流领会文章的内涵,提高审美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课堂小结
这个简单的小节让学生理解了本文的写作手法之一,也为第二课时说到三种花的象征意义提前做准备
四、细读课文:
1、解释关键词,借助工具书4个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之、蕃、自、盛、予、之、出、染、濯、清莲、远、益、清、亭亭、植、亵玩、谓、隐逸者、君子、鲜、同予者、宜)
2、翻译全文
借助注释小组翻译
班内翻译要求:先读原句,翻译重点词语,翻译句子
五、研读探究第一段
1、请同学们找出直接描写莲花的句子。(齐读)
明确:(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二、简介作者,明确教学目标
师提出问题,生结合课下注释 熟悉作者,师适当补充,并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三、整体感知
1、师重点解说题目中涉及的文体。
2、生学习并识记文中的实词
3、生自由朗读,自由选读,师指导
4、生听朗诵带,全班齐读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四、细读课文:
理解文言文中的实词是领会全文内容的基础,让学生讨论交流,可以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效率,在自觉学习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资源共享,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一体化教案第一部分课程说明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江苏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专升本)师范方向的限选课程,是以培养学生掌握新的语文教育理论,提高中学语文教学能力和教育研究能力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理论课程。

鉴于学员在专科阶段已系统学过《中学语文教学法》,本课程主要就1、掌握传统语文教学的主要特点、经验和弊端。

2、了解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

3、理解语文教学观念传承与发展的关系。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文教学历史发展概要1、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经验和弊端2、近现代语文教学发展中的重要改革第二节语文教学观念的传承与发展1、语文教学目标观的传承与发展2、语文教学内容观的传承与发展3、语文教学方法观的传承与发展4、树立正确的语文教学发展观三、重点、难点1、重点: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特点、经验和弊端。

4、学习必要的语文知识三、重点、难点1、重点:语文学科的性质2、难点:语文各项任务之间的关系四、教学建议1、搜集有关语文学科性质问题讨论的文章,对其进行分析讨论。

2、具体分析讨论一篇语文课文教学应完成的任务。

第二章语文学习方法指导一、教学要求1、理解语文学习特点,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2、了解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二、内容要点第一节语文学习的特点和方法1、学习和学习方法2、语文学习的特点3、语文学习的方法第二节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指导方法2、在语文知识运用中指导方法3、在语文活动中指导方法4、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5、认识运用语文学习方法的个性化特点及其意义三、重点、难点1、重点:语文学习方法2、难点:对语文学习方法的辨证认识四、教学建议1、引导学员搜集和总结各类语文学习方法,探寻各种学习方法的来源。

2、通过教学案例分析,使学员认识如何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

第三章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了解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掌握教学设计的要求。

《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

《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

《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观潮教案学案一体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观潮》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并分析诗歌中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3.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观察能力和感受能力。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观潮》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运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然景物。

四、教学准备:1.课文:《观潮》2.多媒体教学设备3.黑板、彩笔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幅海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引导他们谈谈自己对海滩的感觉和印象。

2.教师出示诗歌《观潮》的标题,以及诗人范成大的照片,并给出一些关于他的背景信息,引发学生对这首诗歌的好奇心。

步骤二:阅读诗歌1.教师让学生集中注意力,阅读诗歌《观潮》。

2.鼓励学生自己默读诗歌,并尝试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步骤三:诗歌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

2.通过问答的形式,引导学生发现诗歌中通过对潮汐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思考。

3.让学生对诗歌中的一些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和理解,例如“感慨”、“全无私愤”等。

步骤四:讨论思考1.教师组织学生小组讨论,思考诗歌中的思想和感情表达。

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经验和角度出发,围绕诗歌中表达的主题展开讨论。

步骤五:写作操练1.教师提供一些关于自然景物的写作素材,例如海滩、山脉、河流等。

2.让学生以《观潮》为启发,运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自然景物的短文。

步骤六:展示交流1.教师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短文,并互相交流和评价。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反馈,提供对同学写作的建设性意见。

六、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观潮》这首诗歌的背景和作者。

我们深入分析了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并思考了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通过写作操练,我们也锻炼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加深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感受,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语文“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
随着现在高考对学生能力考查力度的加强,教师在传授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语文基础能力的培养,这已成为中学语文教育界的
共识。

为了使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完美结合,许多教师在教学方式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和全新的尝试,采用“教案学案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收到
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下面笔者就将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操作过程作一简单介绍。

所谓“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是指教师将详细的教案简约为学生的学案,通过教案与学案的有机统一和师生的共同探讨,完成设定的教
学目标和知识结构的教学活动程序。

一份完整的教案学案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一、设定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的指导思想,现行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在“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思想教育”三个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

教师在备课时,一般都能精心设计好课时教学目标,并在教学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活动,但学生对教学目标却一无所知,只能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体会
到部分目标,而不能明确全部的教学目标,这可以说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
一种缺陷。

为弥补这一缺陷,我将设计好的教学目标都明确地写在学生的学案中,使学生在展开学习活动之前就能明确学习目标,并能紧紧围绕教
学目标展开学习活动。

教学目标要体现语文教学大纲中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其
表现形式既要明确,又要简练,还要让学生一看便知。

这样,学生在预习时
就有较强的针对性,能做到心中有数;在听课时也就能有的放矢,提高听课效率;在复习巩固时就有充分的依据,不至于漫无目的,乱了章法。

二、引导学生自觉构建知识网络,指导自学
知识网络的构建要有启发性、指导性,符合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教学中,首先,我将学案提前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充实知识网络,完成知识网络的基本构建,这不仅让学生加深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加强对基础知识的重视,感知到语文基础知识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

在大力推行能力型考试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明白,高考语文重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并非意味着削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的要求。

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能力是知识的运用,离开知识载体的能力是不存在的,学生只有扎实掌握基础知识,才能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其次,利用学案,就是让学生自学、识记、探究、理解语文基础知识,充实知识网络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存在的疑难点找出来,这无疑为下一环节的教与学作了充分的准备。

三、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深化知识网络结构
知识网络结构的基本构建,为学生上课提供了较宽松的思维空间和时间,教师也能根据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结构时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和开展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以完善基础知识,并不断深化知识网络结构。

其侧重点一方面是学生在构建知识网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

教师要善于将这些疑难点设计成教学问题,启发学生正确地观察、思维,努力将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分析、质疑、释疑、讨论等多种途径,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逐步解决这些问题;另一方面是
教材隐性知识的挖掘和理解。

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文中没有直接表述而隐含其中的那部分知识和知识间的联系,学生必须全面启动思维才能正确理解和作答。

对隐性知识的理解和把握,成为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驾驭教材,拓展思维能力。

教师要善于运用教材中的文章和资料,精心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将学生对语文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进而从更高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兰亭集序》多义词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将以前学过的一些文言语句归纳到一起来理解学习,这样就把归纳总结的过程由教师活动转化为学生自主完成,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他们灵活构建知识网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适时小结,理清线索,升华目标
对课时内容的小结,可长可短,形式也多种多样。

在“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中,我将课本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基本的语文线索和一些语文文学素养方面的知识,以简约的文字表达形式充分展示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准确、完整、系统地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全面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五、组织检测,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目标实施得好与坏,归根到底取决于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程度。

为检测课时目标的实施情况,最科学的手段是教师有目的地组织测评。

在每份学案中,我都精心设计了一些测试题,这些测试题涵盖了主要教学目标,难度适中,题量适度(主要是一些基础题),让学生每节课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这
也是保障学生取得优异成绩的动力所在。

例如,组织学生阅读《荷塘月色》时,我布置学生自己去寻找美词佳句,去感受朦胧的月色,幽幽的荷香,斑驳的树影和渺茫的歌声;去体会颇不宁静的心思和独处的妙处,从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样的一个过程,说起来容易,学生实施起来就难了。

一要认真读,讲究心定;二要仔细领会,讲究慧悟;三要寻根问底,讲究耐力。

这一环节开展顺利,就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提高。

六、精选练习题,精批细评,加深理解和巩固
为使学生真正掌握课时教学目标的内涵,对学生适度进行巩固练习是完全必要的,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每份学案的最后,围绕教学目标,精选了一些练习思考题。

同时,我还有意识地加大学生的口语练习,让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锻炼落到实处。

结合教学目标,将其分解,分布到具体的练习思考题中,让学生去做,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巩固和运用。

对于学生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反馈,及时讲评,这不仅能及时纠正学生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同时也能进一步完善教学目标。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使课堂上教师讲的少了,课下思考准备的多了;学生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多了,竖着耳朵接受灌输的时间少了。

“教案学案一体化”教学模式将会给学生提供一个更为宽松的思维的空间和时间,也会给学生提供复习巩固的依据。

虽然将教案简约为学案,特别是在学案中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大大增加了教师工作的强度和难度,但只要有利于推动中学语文教学模式的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我想是值得的。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生命对某些人来说是美丽的,这些人的一生都为某个目标而奋斗。

2、推销产品要针对顾客的心,不要针对顾客的头。

3、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的命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