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语言(3)还原语序+

合集下载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现代诗歌鉴赏方法指导
自然,再如一些写景诗的雄浑壮观、隐逸诗(或思亲诗)的孤独冷寂,等 等。要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以上这些术语。
意境与意象有联系又有区别。意象是诗作中作者所写之景、所示之物
(“象”)与作者借景抒情的“情”、咏物言志的“志”(“意”)的完美结合。意 境通过某些诗句或整首诗体现出来,而意象则通过单个的“象”体现出来。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往往是约定俗成、有规律可循的,例如:“梅花”是高洁 品格的象征;“月亮”代表思乡之情;“鸿雁”是传书的信使等等。有时诗人 还会创造一群意象,如马致远的《秋思》就创造了11个意象,用“断肠人” 这一中心意象来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
2、把握意象,体味诗情
1)、把握意象:
诗人描写的图景是与其思想感情和谐统一 的,意象当然会流露出作者的某种感情。
2)、体味诗情:
诗歌的抒情多是含蓄的,要深入诗歌,就 要对诗人所描写的内容进行再经历和再体验, 把诗歌中含蓄的东西“泡”出来。
方法:运用联想和想象,走进当时作者的 内心,或走进作品所描述的情景中去,去体 验、品味作者所寄托的情思。
3)、调动想象,领略意境。
意境,是文艺作品中所描绘的自然或生活的图景(“境”)与作者的思 想感情(“意”)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的艺术境界。意境特点主要有:
慷慨悲壮、雄浑苍劲、恬淡自然、雄浑壮观、悲壮苍凉、孤独冷寂、清新
优美等等。抓住以上这类关键词、并联系具体诗歌反复训练,就不难做到 “明意境”的要求,即在充分理解诗句、并将诗句散文化的基础上,概括出 其所表现的艺术境界的特点,例如一些边塞诗的慷慨悲壮、田园诗的恬淡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友人带来了雪意和 五点钟”
三、鉴赏形象
1、捕捉意象,体察诗情。
“意”是作者表达的中心,寄托的思想、情感;“象”是具象,具体可 感的事物。“意象”合指作家头脑中所形成的客观形象和主观情趣的有机 融合,也指表现在作品里的、包含着主观思想情趣的具体形象。诗歌是 抒情的,除了少数直接抒情,大多数都要为情感抒发找个可代表、可象 征、可寄托的具体的“象”。要体味诗情就必须解开意象。因此把握意象 是真正解读诗歌的第一步。

鉴赏诗歌的语言(综合版好)

鉴赏诗歌的语言(综合版好)

形容词、副词08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寂,人心之孤苦。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 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 赏春景。这时候,作者用了一个“忽”字,取漫不经心而恰到 好处之意。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 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这是一位满脸稚气的少妇。 一个“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 诗耐人寻味之处。
(2006辽宁卷)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东坡①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②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 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luò)确:山多大石。
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的妙用。(5分)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我们再来看秦观的《春日》,请在后两句中选 加一个字,使之符合诗歌意趣。08 春日
秦观
一夕轻雷落万丝, 霁光浮瓦碧参差。 有情芍药□春泪, 无力蔷薇□晓枝。
古 诗 鉴 赏 炼 字 ——
“有情芍药□ 春泪”句: ①含 ②溢 ③ 悔④惜
“无力蔷薇□晓枝”句: ①卧 ②垂 ③浮 ④ 依 “含”“卧”通过拟人手法,写出经雨的芍药和
描述该词
句 “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 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 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 “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 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指出技巧和
作用
例2 :
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高三语文(课标通用)一轮复习教案:鉴赏诗歌的语言 Word版含答案

——————————————————专题2鉴赏诗歌的语言——————————————————诗歌语言较之其他文学样式,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

鉴赏诗歌的语言,就是要求品味诗歌语言的这些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运用联想、想象、比较等多种方法,领悟其精妙之处。

从近些年高考卷的命题角度与命题方式来看,鉴赏诗歌语言的试题,大多针对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诗眼、语言风格等命制。

鉴赏诗歌的语言,首先得理解语言的字面意义,进而体会其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1.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

“炼字”,是指诗人在写作时,从众多的备用字中,选择出最精彩的“那一个”,使得所用之字较之其他字,更形象、更凝练、更富表现力。

一首诗,往往会因一字而境界全出。

所“炼”之“字”,大多是动词、形容词、数词、副词等。

2.鉴赏诗歌的“诗眼”。

古人评诗,常用“诗眼”一词。

所谓“诗眼”,是指诗歌中最关键最精彩的字句。

它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诗句中最精练传神的某个字,如“红杏枝头意闹”的“闹”;一种是全首最精彩、最关键的句子,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其作用不一而足,主要有翻出新意、增添情趣、增强形象性、精确表达诗意等作用。

鉴赏“诗眼”的妙处,要特别关注“诗眼”与整体的联系,因为“眼”只是整体的一部分,只有在整体中,才有灵气,顾盼神飞。

正如“回眸一笑百媚生”,“回眸一笑”是“眼”这一局部在整体支撑下产生的灵气,“百媚生”是局部的灵气催生的整体效果。

3.鉴赏诗歌的语言风格。

语言风格,是诗人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语言艺术个性,是诗人的个人气质、美学观念在作品中的凝结。

诗歌的语言风格多种多样,不同的诗人往往表现出不同的风格,同一诗人的不同作品,风格也不尽相同。

古人常用“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等术语来评议诗歌不同的语言风格。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知识点

诗歌鉴赏知识点一、读懂诗歌(一)读标题,挖信息标题,通常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第一把钥匙。

(二)联作者,知人世“知人论世”就是要了解作者的思想性格、生活经历、风格流派及其创作的时代背景、目的等。

读诗歌时,必须注意作者的遭遇、境况,注意作者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

(三)抓情语,明主旨诗歌如果有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或句子,就应紧紧抓住,这是理解诗情的一(四)读注释,明暗示诗歌后面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五)读懂诗歌语言翻译时注意:理解词语的活用、还原错位的语序、补充省略的成分。

(1)词类活用: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无题》)(“镜”,名作动,照镜子)(2)语序颠倒: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3)成分省略: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当年春风下观赏桃李共饮美酒,江湖落魄,一别已是十年,常对着孤灯听着秋雨思念着你。

)(六)借试题,巧理解①四个选项一般是按照诗句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②信息量大,包括内容、情感、语言、手法、主旨等丰富信息;③只有一个错误选项,并且大多是在细节上设误。

选项有75%的内容是正确的。

抓住它们,再加上自己的阅读理解,读懂诗歌便已成竹在胸。

二、常见题型题型一:人物形象类(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即诗人自己;另一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2)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3)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4)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

形象列举(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整体阅读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古诗鉴赏——整体阅读

标题 素千岁庵听泉
提示信息
雨后为山亭独卧 次韵钱逊叔泛舟虹桥 答友人论学 湖上晚归
醉落魄·人日南山约 应提刑懋之
送别
白下驿饯唐少府
寄江州白司马 鹊桥仙·赠鹭鸶
角度二:看作者 1.诗人不同,诗风各异。
侠客行 李白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5.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想当年,他领兵北伐,收复失地的样子像虎气吞万里,是何等威猛。
找出下面这首诗中倒装的诗句,就此简要分析。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角度三:析注释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注]: 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第、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 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 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四、意象叠加(列锦)
1.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 ,小桥下流水潺潺作响, 村庄人家升起袅袅炊烟,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行走。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

诗歌鉴赏步骤及方法介绍(一)读懂内容一、看题目作者——题目定诗由,作者定诗风1、看题目——想缘由,想目的,想场景对象,想情感①表达作者写作的缘由②表达作者写作的目的③直接表达作者的写作场景、写作对象④直接表达作者的情感2、看作者——向作者常写内容,作者诗的一般风格二、看意象炼字——意象表达出的情感,炼字体现出的好处1、看意象——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①意象的效果——想表达的情感,想塑造的形象②判断意象的象征义——套用法,联想法,谐音法2、看炼字关键词①动词使诗歌意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②形容词绘景摹状,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历其境③数量词运用虚数,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运用确数,精炼有力,诗意隽永,富于趣味④虚词获得疏通文气,开合互映,悠扬委曲,活跃情韵,化板滞为流动等美学效果⑤特殊词(叠韵词、拟声词、表颜色的词)增强韵律感、节奏感,摹拟声音形态,使诗文生活形象⑥词性改变的活用词化腐朽为神奇,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三、看语句表达——颠倒语序、省略句子成分——更准确读懂内容1、颠倒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的侧重点2、省略成分——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四、看诗后注解——想象诗歌背景,联系当时现实(二)划定类型一、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感情的,运用了什么基本的表现手法?诗歌类型表现手法不借助外物诗直抒胸臆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叙事抒怀诗叙议结合怀古咏史诗借古讽今1、不借助外物——直抒胸臆——情在直接书法的语句中直抒胸臆: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积郁在心头的激情快意或愁绪,如鲠在喉,不吐不快。

2、借物——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情在物之特点与人相通处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态。

3、借景——写景抒情诗——情景交融——情在景之特点与人相通处对景的鉴赏应注意的常见方法和技巧:①留意作者观察景物的立足点和描写景物的角度,如高低俯仰②把握和分析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如绘形、绘声、绘色③理解和说明描写景物的技巧,如虚实结合,以动衬静,明暗对比,以小见大(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粗笔勾勒和细部描绘相结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比兴手法的运用④语言运用上既要学会欣赏雄浑壮丽的景象,又要善于体会诗人细致入微的观察、捕捉和描摹。

诗歌鉴赏语言——钱骏

诗歌鉴赏语言——钱骏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还原颠倒的语序, (2) 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 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例: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竹喧归浣女, 浣女归竹喧, 浣女归竹喧,渔舟下莲动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⑴众花凋残,蜂蝶因无花可驻而纷纷过墙,诗人通过这 众花凋残,蜂蝶因无花可驻而纷纷过墙, 些描写,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情愫? 些描写,流露了一种怎样的情愫?末句中哪一个字是深 化这一情愫的“诗眼” 为什么? 化这一情愫的“诗眼”?为什么? 答: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充分抒发了惆怅、 诗人通过这些描写,充分抒发了惆怅、失落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 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 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闺怨》王昌龄) (《闺怨》王昌龄)
炼字——锤炼词语,指诗人经过反复琢 锤炼词语, 炼字 锤炼词语 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 磨,挑选出最妥切、最精确、最生动形 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 。(鉴 象的词语来描摹事物或表情达意。(鉴 赏精炼的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 赏精炼的动词、形容词和数量词等) 诗眼——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 往往指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一 诗眼 个字, 个字,而这个字往往又能传达整句诗甚至 整首诗的精神。 整首诗的精神。

注意诗句语序的颠倒

注意诗句语序的颠倒
1、注意体味意象的意蕴,把握作者情感。 2、 注意炼字,体会诗人所炼之“意”。 3、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 图与情感侧重点。 4、注意语言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去 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诗中加彩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
临洞庭湖上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上句追忆京城相聚之乐,下句抒写别后相思之深。 “一杯酒”,写出了两人相会的情景,在春风骀荡、 桃花盛开的季节里两位朋友把酒言欢。而“十年灯” 激发我们的一连串想象:两个朋友,各自飘泊江湖, 每逢夜雨,独对孤灯,互相思念,深宵不寐。而这般 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结论四:鉴赏诗歌语言
注意语言的省略
鉴赏诗歌语言注意以下四方面:
归园田居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பைடு நூலகம்。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三)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 彩,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锦瑟 ( 李商隐)
鉴赏诗歌语言:
注意诗句语序的颠倒
崔颢《黄鹤楼》诗: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汉阳树历历,鹦鹉洲芳草萋萋
主语后置
杜甫《月夜》诗: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宾语前置
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

高中所涉及的古典诗词中的语序倒置现象

高中所涉及的古典诗词中的语序倒置现象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王维《山居秋暝》诗“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一联时说:“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原是‘浣女’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浣女归喧竹,渔舟下动莲’,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被动因素‘竹’和‘莲’——这是动作过程的终点。由于动作至此终结,画面也便归于静止。”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竹喧’、‘莲动’便成为‘浣女’、‘渔舟’入画的引子。于是画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浣女’、‘渔舟’上。‘浣女’、‘渔舟’之动,不仅远比‘竹’、‘莲’之动鲜明可见,而且它们作为动作的起点和动力,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这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笑春风”表面上是动宾词组,实际上 “春风”不受“笑”的支配,而是表示“在春风中笑”的意思。这类情况在诗词中比较常见,例如:杜甫《秋兴》八首之二:“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朝晖中千家山郭静,日日于江楼翠微中坐。)李商隐《安定城楼》诗:“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永忆江湖白发时归。)都是同类的例子。
b.定语挪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意即“一月夜飞渡镜湖”。“月夜”这个偏正词组本为句首的时间状语,现被分拆为二,定语“月”远离中心语而居于句末,仿佛成了宾语的中心部分,但作者“飞渡”的显然只能是“镜湖”,而不可能是“月”。又《春夜喜雨》诗:“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花重)
2、宾语前置。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第二课时 鉴赏诗歌语言之还原语序

第二课时 鉴赏诗歌语言之还原语序

鉴赏诗歌语言·还原语序还原颠倒的语序,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一、要点解说:1.主语后置。

崔颢《黄鹤楼》诗:“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意即“晴川(晴朗的原野上)汉阳树历历(可数),鹦鹉洲芳草萋萋”,“汉阳树”和“鹦鹉洲”置于“历历”、“萋萋”之后,看起来好象是宾语,实际上却是被陈述的对象。

2.宾语前置。

杜甫《月夜》诗:“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实即“香雾湿云鬟,清辉寒玉臂”。

诗人想象他远在鄜州的妻子也正好在闺中望月,那散发着幽香的蒙蒙雾气仿佛沾湿了她的头发,清朗的月光也使得她洁白的双臂感到寒意。

这里的“湿”和“寒”都是所谓使动用法,“云鬟”“玉臂”本是它们所支配的对象,结果被放在前面,似乎成了主语。

辛弃疾《贺新郎》词:“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晋代的陶渊明怎么会酷似三国时的诸葛亮呢?原来作者是把他们二人都用来比喻友人陈亮的,分别说明陈亮的文才和武略,按句意实为“看风流酷似渊明、卧龙诸葛”。

宾语“渊明”跑到了主语的位置上。

另如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诗:“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

”(怜新雨后之竹,爱夕阳时之山。

)3.主、宾换位。

叶梦得《贺新郎》词:“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

”也显然是“黄花报霜信”的意思。

这种主宾换位的词序表面上仍是“主——动——宾”的格式,但在意义上必须将它倒过来理解。

再如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门户生光彩),卢纶《塞下曲》诗“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林暗风惊草)等。

4、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汉语的一般情况。

诗词曲定语的位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a.定语挪前。

王昌龄《从军行》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下句的“孤城”即指玉门关,为“玉门关”的同位性定语,现却被挪在动词“遥望”之前,很容易使人误解为站在另一座孤城上遥望玉门。

刘叉《从军行》诗:“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歌鉴赏-2:诗歌语言及表达技巧的鉴赏?【考点分析】鉴赏诗歌的语言包括准确理解有关词语的特定意义、隐含意义、暗示意义;准确理解重要词语的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赏析诗歌语言所描绘的形象、表达的情感、创造的意境。

高考对语言鉴赏的要求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体会其语言艺术的美,且能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古典诗词的表达技巧包括修辞技巧、表现技巧、谋篇布局上的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不在于辨识作品运用了哪些技巧,而在于分析、评述作者运用这些表达技巧所产生的表达作用、表达效果。

【迷津导航】(一) 鉴赏诗歌语言可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 理解关键词语。

首先,要抓住诗中的动词。

因为一个动词,尤其是非动词活用为动词的词,往往能够使全诗的语言生动形象,它往往是一首诗歌的诗眼。

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都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其次,要抓住诗歌中的形容词。

形容词不仅可以从形、声、色、光等方面点出形象的特点,还能传达出作者的感情。

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中“直”和“圆”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第三,要注意诗歌中名词的使用。

名词在古代诗歌中主要表现为一些典型的意象。

在抓名词的时候,尤其要注意那些具有特定意义的意象及多个意象叠加的现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句用九个意象勾勒出一幅深秋晚景的凄凉画面。

此外,有些诗歌中还应注意数词和副词的使用。

数词不仅可以写出事物的数量,而且它在诗歌中的巧妙使用常能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

如“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中,数字的巧用为诗歌增加了不少情趣。

而“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中副词“尽”字,写出了戍边将士无一例外的思乡之情。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如何读懂古诗词

总结方法
(五)看意象,品意境 在诗歌中,总有一些特定的意象代表特定的含义
,也往往寄托着特定的情感。 意象:含有特定情意的物象。 意境:由意象组合构成的艺术境界。
【例五】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答案】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
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
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六)再现情景,设身体验 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
这一情景中去体验、感受其意境和情感。 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习惯和能力。
练习
通过联想或想象,描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 流”这两句诗句的画面,品味其意境。



赏 01
2024高考专题复习
❀ 如何读懂古诗词
古代诗歌基本知识介绍
(一)了解诗歌发展的概况:
《诗经》 《楚辞》
汉魏五、七言 古体诗
唐诗(近体诗)
宋词
元曲
明传奇(剧本)
清(集大成) 现代诗(自由体、律诗)
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 古体诗 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
句数、字数、格律要求不严格
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咏史诗、咏物言志诗、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 民生疾苦诗、哲理诗及其他。
夜书所见 叶绍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 。
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羁旅思乡之情。
从军行 杨炯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2024年全国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第八章诗歌鉴赏第3节鉴赏诗歌的语言鉴赏诗歌语言的妙处,除了理解诗歌语言的字面意义之外,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好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

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品味关键词(炼字)、赏析诗眼、赏析关键句(炼句)和赏析语言风格。

其中品味关键词(炼字)和赏析关键句(炼句)是热考题型。

题型一炼字(含诗眼)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鲜明特征的字词。

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或数量词、叠词。

“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

诗眼分为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

“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

“篇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句子。

1.教材中古代诗歌锤炼的常见6类词性2.诗眼类型一炼字【答题技巧】“炼字”的4个思考角度1.修辞角度“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

2.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生动,呼之欲出。

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一“肥”字,写出了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中的“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力、感染力。

3.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律。

叠字最具声韵效果。

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叠加。

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奉呈广平公》)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4.语境角度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方法:还原语句ppt

高考复习古典诗歌鉴赏方法:还原语句ppt
善于补充还原、想象 体验
退出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杜甫的《春日忆李白》
李白的诗,清新得像庾信的诗一样,俊逸得像 鲍照的诗一样。当时杜甫在渭北(长安),李白在 江东,杜甫看见了暮云春树,触景生情,就引起了 甜蜜的友谊的回忆来,这个意思不是很清楚吗?假 如增加一些字,反而令人感到是多余的了。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鸡声”、“茅店”、“月”、“人迹”、 “板桥”、“霜”六个名词直直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鸡声、茅店、月,是三件事;人迹、板桥、霜,也 是三件事,仅仅十个字,包含了节令、时间、地点、 景物,还暗藏了诗人自己和另外一些早行的人在内。 我们从“霜”字看出是秋天,从“鸡声”和“月” 看出是早晨,从“茅店”“板桥”看出是村镇,从 “人迹”又可以想象路上已有早行人,让人自行组 合成一个有声有色的境界,通过这个境界体会到行 人的辛苦、孤寂。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诗人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 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 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 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 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 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 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桃李春风一杯酒 勿言一樽酒,明日难重持。
沈约《别范安成》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春日忆李白》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还原出诗歌的“美”来——运用还原的方法赏析古代诗歌

还原出诗歌的“美”来——运用还原的方法赏析古代诗歌
第三是还原诗歌的当时情景。不管读什么作品,要想读 对,读懂,读深刻,就要回到作品创作时的情景中去,读诗 也不例外。诗歌所反映的当时历史状况、社会状况、作者状 况等都要还原出来,尤其是作者作诗当时的情况,更是非常 重要。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 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要明白这是李白在旅 店的夜晩看到月亮思念故乡,他睡不着后走到院子里的水 井台(“床”)边看月光,才更有背“井”离乡的感觉。把这 个情景还原出来,才是真正读对了。所以,读诗,要将诗歌 还原到“当时情景”中去。
寄托,借梅写志胜。下面我们将运用 还原的方法对诗歌逬行赏析。
和平面纵横交错之美。从构图的角 度来看,这两句诗至少有这么几组
契合。当时的王维正作为慰问边疆 将士的使者远赴边境,但是这个朝
线条与平面、线条与线条、平面与平
廷的使者却是“单车”,这阵势何其
面: 大漠与孤烟——大漠之平面与
小,也足见其内心的郁闷。这孤独 的单车在苍茫的天底下,在辽阔的
■ KS
松下问童子②,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注释】
①遇:遇见,碰到。②童子 小孩子,这里指“隐者'‘的学生。
古诗文赏析
■齐己①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⑦,先发望春台③。
【注释】 ①齐己:唐朝诗人,早年热衷科
举,屡试不中。②应律:按季节。③ 望春台:看到春天的地方。
陵一日还”,这样写是为了突出诗人遇赦放还的轻松愉快的 心情。如果非要纠结从白帝城到江陵坐着小船一天是不◎ 能来回的,除非是坐飞机,美感就没有了。美学家朱光潜先 生说过:科学的态度以真为最高目的,美感的态度以美为 最肓目的。读诗的时候,如果非要在诗歌中较真,那往往就 很难体会到诗的美。所以,读诗,要将诗歆还原到“审美价 值”上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 、 门掩” 黄昏” 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 词 , 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 , 也 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 可以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 , 又可以理 解为, 在此黄昏时分, 将春光掩于门外, 解为 , 在此黄昏时分 , 将春光掩于门外 , 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 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 。 反正少妇有一 个关门的动作, 时间又是黄昏, 个关门的动作 , 时间又是黄昏 , 这个动 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
2、 “ 一骑红尘 ” 和 “ 妃子笑 ” 之间没有任 、 一骑红尘” 妃子笑” 何关联词,直接拼合在一起。可以说是“ 何关联词 , 直接拼合在一起 。 可以说是 “ 一 骑红尘”逗得“妃子笑” 骑红尘 ” 逗得 “ 妃子笑 ” 了 ; 也可以说是妃 子在“一骑红尘”之中露出了笑脸, 子在 “ 一骑红尘 ” 之中露出了笑脸 , 好像两 个镜头的叠印。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 个镜头的叠印 。 两种理解似乎都可以 , 但又 都不太确切。 都不太确切 。 诗人只是把两个具有对比性的 意象摆在读者面前, 意象摆在读者面前 , 意象之间的联系既要你 去想象、补充,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 去想象 、 补充 , 又不许将它凝固起来 。 一旦 凝固下来,就失去了诗味;而诗歌的魅力, 凝固下来 , 就失去了诗味 ; 而诗歌的魅力 , 正在诗的多义。 正在诗的多义。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 注意诗词中的省略,用想象和联想 诗词中的省略 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去填补诗人留下的空白。 1、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诗词的省略跟意象的组合有关。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访隐者不遇》 --贾岛《访隐者不遇》 贾岛
其他例说
黄庭坚《寄黄几复》 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 用七个字写出两人离别和别后思念之殷 。 江湖” 一词, 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 “ 江湖 ” 一词 , 能使人想到流转和飘泊 , “ 夜 能引起怀人之情, 江湖” 而听“ 雨 ” , 能引起怀人之情 , 在 “ 江湖 ” 而听 “ 夜 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夜雨” 之时, 雨 ” , 就更增加萧索之感 。 “ 夜雨 ” 之时 , 需 要点灯, 所以接着选了“ 灯 ” 字 。 “ 灯 ” , 这 要点灯 , 所以接着选了 “ 是一个常用词, 十年灯” 是一个常用词 , 而 “ 十年灯 ” , 则是作者的首 用以和“ 江湖夜雨” 相联缀, 创 , 用以和 “ 江湖夜雨 ” 相联缀 , 就能激发读 者的一连串想象: 两个朋友, 各自飘泊江湖, 者的一连串想象 : 两个朋友 , 各自飘泊江湖 , 每逢夜雨, 独对孤灯, 互相思念, 深宵不寐。 每逢夜雨 , 独对孤灯 , 互相思念 , 深宵不寐 。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而这般情景,已延续了十年之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楼船夜雪瓜洲渡
--陆游 --陆游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 --温庭筠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 --杜牧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欧阳修 --欧阳修
1、 全部是名词的连缀 , “ 象 ” 的方 、 全部是名词的连缀, 面看好像是孤立的,“意”的方面却 面看好像是孤立的, 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似离实合 似离实合, 有一种内在的深沉的联系 似离实合 似断实连, 似断实连,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余地 和再创造的可能。 和再创造的可能。
语序颠倒的原因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第一、是声律的要求。 初盛唐成熟的“ 近体诗” 初盛唐成熟的 “ 近体诗 ” 和后来 的词曲, 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 的词曲 , 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 , 还要 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讲究平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 。 为了 符合声律的要求, 符合声律的要求 , 诗人便不得不在词 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序安排上作些变通。
2、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借助了汉语 、中国古典诗词意象的组合, 语法意合的特点, 词语与词语之间、 语法意合的特点 , 词语与词语之间 、 意象 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 与意象之间可以直接拼合 , 甚至可以省略 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杜甫《春日忆李白》
鉴赏诗歌语言( ) 鉴赏诗歌语言(3) •还原语序 还原语序
2008.11
要点解说
1.主语后置 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2.宾语前置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辛弃疾《 把酒长亭说。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辛弃疾《贺新郎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3.主、宾换位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叶梦得《贺新郎》 姊妹兄弟皆列土,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林暗草惊风, 卢纶《塞下曲》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明明是三番问答, 明明是三番问答,至少要六句才能完成对 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 话 , 作者采用答话包孕问话的方法 , 精简为二 十个字。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 十个字 。 这就有如电影里蒙太奇手法 , 一个意 象接一个意象,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 象接一个意象 , 一个画面接一个画面 , 镜头之 间留下大量的空白, 间留下大量的空白 , 让我们的读者根据生活的 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逻辑、经验的积累、自身的修养去补充完善。
要点解说
4、 定语的位置 。 在偏正词组中 , 、 定语的位置。 在偏正词组中, 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 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这是古今 汉语的一般情况。 汉语的一般情况。诗词曲定语的位 置却相当灵活, 置却相当灵活,往往可以离开它所 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修饰的中心语而挪前挪后。

课堂例说 a.定语挪前 .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军行】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从军行】刘叉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香生帐里雾,书积枕边山。陆游《昼卧》 b.定语挪后 .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吟留别》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李白《吟留别》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5.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以宾语面貌出现的状语。
•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 《题都城南庄》 •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杜甫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秋兴》 《秋兴》 •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李商 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 隐《安定城楼》 安定城楼》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第二、出于修辞上的特殊需要。
竹喧归浣女,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 原是‘ 浣女’ 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 , 原是 ‘ 浣女 ’ 之归造成‘竹喧’ 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之归造成‘竹喧’;渔舟之下导致‘莲动’。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 但如果就这样呆板地铺叙直陈为 ‘ 浣女归 喧竹, 渔舟下动莲’ 喧竹 , 渔舟下动莲 ’ , 那么画面中心就归结于 被动因素‘ 被动因素 ‘ 竹 ’ 和 ‘ 莲 ’ ——这是动作过程的 这是动作过程的 终点。 终点。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 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由于动作至此终结 , 画面也便归于静止 。 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 竹喧’ 莲动’ 现按诗中顺序的安排 , ‘ 竹喧 ’ 、 ‘ 莲动 ’ 便 成为‘ 浣女’ 渔舟’ 入画的引子。 成为 ‘ 浣女 ’ 、 ‘ 渔舟 ’ 入画的引子 。 于是画 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 浣女’ 面中心移到了动作的主动因素 ‘ 浣女 ’ 、 ‘ 渔 浣女’ 渔舟’ 之动, 舟 ’ 上 。 ‘ 浣女 ’ 、 ‘ 渔舟 ’ 之动 , 不仅远比 之动鲜明可见, ‘ 竹 ’ 、 ‘ 莲 ’ 之动鲜明可见 , 而且它们作为 动作的起点和动力, 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动作的起点和动力 , 使过程得以不断持续 。 这 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就大大增强了画面的动作性、鲜明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