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 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面向企业管理的一门重要学科,其教学内容涵盖了企业组织与管理、市场营销、财务会计等多个方面。

为了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创新,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企业需求。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采用“工学结合”模式来开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以确保教学内容与现实市场需求相匹配,同时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创新。

一、实践教学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实践教学至关重要。

因为只有通过真实的实践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因此,我们可以将实践教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开展企业实战课程、实习实训等各类课程,让学生走进企业实际操作中去体验和掌握管理技能。

二、创新课程体系随着市场和企业的快速变化,管理专业的课程也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

同时,不同的企业在管理特点和要求上也有所不同。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进行课程改革,建立具有实用性的管理课程体系,从职业素养、创新思维、竞争战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培养。

三、案例研究拥有丰富的教学案例是进行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利用实际的案例进行授课,在有效的问题解决和管理技能培养上取得优异的成效。

同时,因为案例涉及到具体的企业和管理人员,学生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并且对于模拟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科研协作开展科研项目,以指导学生参与实践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同时,由于市场环境快速变化,需要通过不断地研究和探讨来适应市场变化。

因此,加强科研协作也是推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以上几个方面进行教学创新,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实用的管理知识技能,还可以提升其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让其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市场和企业环境,更好地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浅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浅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

浅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浅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一、引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具备现代企业现代化、全球化、信息化和创新化要求的专门人才。

随着商业竞争的不断升级和市场的快速变化,需要不断创新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

本文旨在浅析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

二、现状分析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高职院校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往往感到迷茫。

其次,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复杂且内容繁重,传统教师讲授方式单一,缺乏创新。

第三,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薄弱,缺乏实践平台让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无法真实地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创新思路1. 知识结合实践为了使学生在毕业时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学校应该增加实践环节。

例如,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加入企业实操课程,让学生亲身参与企业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引入创新教学方式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学校应该引入创新教学方式,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 加强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之间应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开展实习、实训和实习,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通过与企业紧密合作,学生能够了解实际工作环境,实践所学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4. 注重素质教育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学校应设置一些选修课程,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术与科技创新活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

五、结论通过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创新;加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引入创新教学方式,加强校企合作和注重素质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校和企业应该共同努力,为培养具备现代企业要求的高素质管理人才提供更好的机会和平台。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析
一、企业合作创新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理论知识占据了大部分学习时间。

但是,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理论与实践脱节,学生无法真正学以致用。

新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

与企业合作的创新模式可以提供学生与实际企业合作的机会,通过参与实际项目、企业实习等形式,使学生在实际项目中锻炼和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增加实践能力。

二、跨学科融合模式
创新型人才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能力,具备不同领域的知识背景。

因此,我们可以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跨学科融合的内容。

比如,可以将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进行有机的结合,通过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进行问题解决的能力。

三、创业实践模式
创新的培养模式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

通过开设创业课程、创业训练营等形式,使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创业知识和技能,并通过实践进行创业尝试和创新活动。

同时,学校可以与投资机构、创业团队等合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资金支持和创业环境,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

四、全球化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需要具备全球化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国际交流项目、外籍教师来校任教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同时,学校应该建立起与
国外大学、企业等资源合作的机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国际交流和实践的
机会。

总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需要更加注重实践与应用,跨学科融合、创业实践和全球化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现有的培养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
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21世纪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当前,中国的经济建设不断提高,各个领域的竞争也不断激烈,工商企业管理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一个国家重要的战略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和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等院校已经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地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强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尤为必要。

工学结合是指将技术和商业之间的联系进行紧密的结合,使技术和企业的经营管理共同发展。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极大的优势,因为它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通过与工商企业实际的案例分析,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和市场的运作规律,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强其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方式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演示、研讨、实验、游戏等。

在学生的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参与实践项目、模拟管理、参观企业等方式来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实践经验,并与课堂上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应用和实践的重要性。

在这个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的指导者和引导者,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发掘实践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应该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团队合作,相互学习和交流。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紧密结合是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重点。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理论知识不能脱离实际进行教学。

只有当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成为有能力、有责任心、有创造力和有创新精神的专业人才,为他们的未来事业打出坚实的基础。

总之,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出更好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因此,在教学实践中,应当更加注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工商企业管理人才打下基础。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商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

1. 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研究如何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这可能包括引入跨学科课程、实践课程、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

2. 实践教学与实习:研究如何通过实践教学和实习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可能包括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组织学生参加商业竞赛、创业项目等。

3. 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和创新精神。

这可能包括开设创新课程、举办创新讲座、组织创新团队等。

4. 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如何培养和提升教师的创新教学能力,以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这可能包括提供教师培训、鼓励教师开展研究、建立教师创新激励机制等。

5. 评价与反馈机制:研究如何建立有效的评价与反馈机制,以评估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效果,并根据反馈结果进行持续改进。

这可能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企业反馈等。

6. 国际化培养:研究如何通过国际化教育,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这可能包括国际交流项目、国际课程、国际实习等。

以上是一些可能的研究方向,具体的研究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深入探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也需要不断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创新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可以有力地积极推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1.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工学结合模式可以将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更能够通过实践来掌握和应用知识,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2.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现在社会对于高校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仅要求学生有较好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可以很好地培养出这方面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促进学科发展。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实践往往需要引入先进的科技设备和技术手段,这将促进学科的发展,为科研工作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条件,也有利于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教学创新策略1.引入实践课程。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实践课程,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实习、参与实际案例分析等。

2.开展实践项目。

通过开展一些有关工商企业管理实践项目,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综合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企业管理的调研、市场营销调查等项目,让学生在项目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

3.建立院企合作项目。

学校可以积极与一些企业合作,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学校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来开展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等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支持。

4.引入行业导师。

可以邀请一些企业高管或业内专家担任行业导师,指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或实操技能学习,让学生能够从实际操作中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获得专业实操技能。

5.搭建平台加强交流。

学校可以建立一些学生社团、实践团队等平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学术交流、实践活动,让学生能够更多地接触社会和企业,增强实际操作经验。

1.师资力量不足。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创新迫在眉睫。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需要与工学相结合的模式引领教学创新,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教学,通过引入实际案例,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深入了解企业管理的现实情况。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的应用,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实习实训教学,通过实习实训的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实习实训教学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学习,接触到真实的管理问题,从而更好地理解管理理论,并且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结合科技创新教学,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工具,开展线上线下的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和学习指导,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进行学习。

而学生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通过网络资源查找、资料下载等方式进行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结合校企合作教学,通过与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开设企业管理实践课程,由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讲解和教学,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的管理实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企业管理的本质。

学校还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进行讲座和实践指导,为学生提供实践经验和实践机会。

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创新需要教师、学生和企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教师需要不断提升教学水平,更新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方法和手段。

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习,主动思考和实践,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而企业需要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实践经验。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的实践研究【关键词】工商企业管理;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研究1 研究背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是我国目前相对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之一,然而通过对相关企业和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调查发现,企业对毕业生的满意度不高,认为学生业务技能优势不明显,实际工作能力不足,不太适应企业的要求;大部分的工商管理专业高职毕业生也认为自己所学未用、所用未学,就业后难以适应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

造成这一状况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传统职业教育课程是围绕“学科教学”和“技能训练”两个中心建立的,而当前高职学生的素质状况表明,他们不习惯或不擅长抽象思维和演绎式为主的学习方式,在脱离具体工作情境的理论学习中会有很大困难,表现在上课无法集中精力学习,教师无法调动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关键是由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二元分离,使学生既不能理解专业理论,也不能正确进行实操,最终导致无法实现知识迁移。

基于以上问题,近年来,教育部提出把工学结合作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这种职业教育理念的重大变革带动了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模式、课程开发方法和课程内容的重大变革。

工学结合课程是指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借助工作实现学习。

通过实践研究,旨在切实贯彻教育部职业教育文件的精神,确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建设的新理念,突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在企业中的竞争力。

2 研究内容2.1 根据职业能力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为了准确把握人才培养方向,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育更加符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求,近几年来,我们深入企业、工厂开展相关调研,调研内容包括行业发展情况、人才需求状况及专业人才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根据调研结果,我们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面向工商企业,根据行业相关岗位(群)需求而设置,适应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部门等领域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有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掌握现代管理知识和方法,具有从事工商企业管理工作方面较强的职业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能进行经营管理、项目管理以及行政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持续增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更好的管理人才,许多高校开始进行教学改革,提倡“工学结合”模式。

这种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全面的知识和技能。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改革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创新,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下面将分别就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课程设置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管理理论与企业实际操作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

除了传统的管理课程,还应该增加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等。

还可以引入一些跨学科的课程,如工程管理、信息管理等,以便学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业管理的相关知识。

这些课程设置的改革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大的实际操作经验,为日后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教学方法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实习实训等,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分析真实的企业案例,了解实际管理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项目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一个关于企业管理的项目,如市场调研、营销策划等,从中学会团队合作与领导能力。

而实习实训则可以让学生进入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了解企业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实践环节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过程中,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教学改革,以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校可以邀请企业的管理人员来学校讲课,开展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而企业也可以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投入,为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学到更多的实践经验。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创新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求。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前言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当前社会发展中非常重要的学科,培养优秀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为了培养更适应时代的全面发展需求和市场经济发展需求的工商管理创新型人才,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科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培养模式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思路,在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培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人才,建立更高效的培养机制,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培养更多精英人才。

理论基础培养目标的变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也发生了变化。

以往的培养目标主要是提高企业的效率以及利润的最大化,并不注重企业的社会责任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培养目标已经转向了更全面的方向,包含了对社会责任的关注和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专业核心课程的改变在以往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中,储备基础理论知识是学生必须的要求。

而且,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中,重点是面向企业的管理课程,例如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质量管理等等。

但在现在,由于企业的财务、运营、人力资源、市场等方面的趋势和变化,相应的课程设置也需要不断调整和改变,以适应新的趋势和变化。

创新思路实施专业体验式教育体验式教育是一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的教育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发展其职业技能和应用能力。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实施澳门赌场体验式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丰富多样的体验式教学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运作,了解企业的不同环节,加强企业管理思维,提高学生在管理实践领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施跨领域专业教学实施跨领域专业教学,是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以实践的方式融合到工商企业管理课堂教学中,以便将在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所需的各项技能或技术进行融入,为学生提供更为贴近实际的培训。

目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育中普遍存在课程与实际应用相脱节的问题,而跨领域专业教学可以将不同领域的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更加全面掌握所学知识,并让学生更好地运用其所学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策略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1. 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需求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因此,采用工学结合模式以培养创新技能人才成为必然选择。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策略。

2. 工学结合模式的概念和特点工学结合模式是一种将工程技术应用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它的特点在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项目实践和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的培养。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能够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精神。

3.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策略(1)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创新技能人才应该具备广泛的知识面和广泛的视野。

因此,在课程设置上应该注重开展人文素质课程和综合能力培养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跨学科的思维能力。

(2)推行项目驱动教学:引入项目驱动教学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可以将实际的工商企业管理问题纳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项目中,从而锻炼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

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实习实训和模拟经营等活动,帮助学生熟悉工商企业的实际运作,并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管理能力。

(4)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各种创新实践的机会,如创新创业活动、科研项目参与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5)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工商企业管理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通过实践经验的积累来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

学校可以着力推动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实习、社会调研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管理技能。

4.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成果与效果评估为了进一步提高创新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需要对工学结合模式的成果与效果进行评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工商企业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而要保持企业的竞争力,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管理理论基础,更需要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管理人才。

由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双重属性,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难以满足培养需求。

本文将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二、工学结合模式概述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与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特别适用于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该模式主要包括实践操作、实训课程和实际案例分析等教学手段。

三、工学结合模式在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应用3.1 实践操作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学生将会有机会参与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实践操作的机会。

例如,在企业调研、市场调查和项目管理中,学生将会亲身参与并完成相应的实践任务,通过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与掌握实际工作的流程和技巧,同时也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实训课程实训课程是工学结合模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开设实训课程,学生可以模拟实际工作环境,进行实际操作和分析。

例如,在财务管理实训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编制财务报表、制定预算和分析财务数据等活动,提升自己的财务管理能力。

通过这些实训课程,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技能。

3.3 实际案例分析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案例分析是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管理理论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案例分析也提供了学生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机会,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理论。

四、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效果评估为了评估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的效果,可以从学生就业率、雇主满意度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扎实的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统计学等知识基础,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工商企业中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工商企业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将工学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结合,将可以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创新人才。

工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相结合可创造出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首先,工学的知识与技术可以为工商企业管理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例如,在生产制造管理方面,工学的技术和理论可以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生产工具和管理方法,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在信息化管理方面,工学的技术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快速、准确的信息处理能力,使企业能够更好地进行决策和管理。

此外,工学的技术和理论在质量管理、供应链管理、创新管理等方面也都有重要作用。

工学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结合还可以培养更具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而工学作为一门注重实践和创新的学科,可以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思维和方法。

例如,工学在产品设计和制造方面的知识和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创新能力,为企业创造更具市场竞争力的产品。

此外,工学在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术也可以帮助学生从市场需求和消费者角度出发,提供更具创新性的产品和服务。

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从教育理念、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创新。

首先,教育理念上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侧重于知识的灌输和理论的讲解,而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可以通过案例研究、项目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中的问题解决和创新实践,培养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重工学与工商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

体现文工交融特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文工交融特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体现文工交融特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体现文工交融特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一、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变革,文化和工业已不再是孤立存在的领域,而是相互交织、融合发展的两个方面。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在不断改革与完善。

本文将探讨一种能够体现文工交融特色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背景1.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定义和意义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关于企业运作和管理的学科,涉及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其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和引领时代变革的专业人才,以推动企业的发展和创新。

2. 文工交融的新趋势在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地区,文化和工业的交融与融合已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文化产业的快速崛起,同时也为工商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和挑战。

因此,培养既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又精通文化产业的人才成为了当务之急。

三、具体措施1. 跨学科的课程设置针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需求,学校可以设置跨学科的课程,将文化、艺术、设计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融入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中。

例如,在市场营销课程中增加艺术品营销的内容,或者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加入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案例等。

2. 实习和实践机会的提供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化产业,学校可以与文化企业、工商企业等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实践机会。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可以加深对文化产业和工商企业管理的理解,并积累实际经验。

3. 师资队伍的建设为了保证培养出具备文工交融能力的专业人才,学校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

除了具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外,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产业背景和实践经验,以便能够教授相关的课程内容,并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研究。

4. 实际案例的研究与分析学校可以组织教师和学生开展一些文工交融的实际案例研究和分析。

通过分析真实情况下的问题和挑战,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效性提升策略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效性提升策略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效性提升策略“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效性提升策略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在培养高素质管理人才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对于这个专业来说,仅仅凭借理论知识的传授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因此,为了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有效性,实施“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有效性提升策略。

一、“工学结合”模式的概念及意义“工学结合”模式是指将理论学习与实际工作相结合,通过实践教学、实习实训以及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来说,灌输理论知识虽然重要,但是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培养出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的管理人才。

因此,“工学结合”模式在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效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施策略1. 加强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是“工学结合”模式的核心环节之一,可以通过开展案例分析、模拟经营、工程实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当导师的角色,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2. 推行实习实训实习实训是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重要途径。

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建立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参与实际工作的机会。

同时,学校和企业应紧密合作,制定实习计划和目标,确保实习实训的质量和效果。

3. 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工学结合”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派遣教师到企业实践,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授课,开展双向交流等方式实现。

这种合作模式可以极大地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企业的实际需求,使学生更好地与企业接轨。

4. 建立实践平台建立实践平台是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有效性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建设现代化实验室、模拟企业、创业实践基地等方式实现。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思考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然而,当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亟待解决,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和优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1. 教育理念滞后。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在现实中,雇主更看重学生能否在工作中发挥作用,掌握实用技能。

2. 教材内容不合理。

一些教材缺乏实践案例和贴近企业实际的内容,导致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

3. 培养模式不够灵活。

传统的培养模式过于注重课堂教学,缺乏与企业的合作实践机会。

学生的学习和实践经验有限,很难适应工作环境中的变化和挑战。

二、优化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模式1. 教育理念转变。

高职院校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并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2. 深化教材内容。

加强实践案例的引入,丰富教材内容,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真实的企业案例和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建立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关系,让学生能够参与企业的实际经营活动,深入了解企业运营的各个环节,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4. 多元化培养模式。

开展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设计和实施培养计划,灵活设置课程和实践环节,将学生培养成既具备理论知识,又具备实际操作能力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

5. 提高师资队伍素质。

引入有行业经验的教师,让学生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实践技巧和经验,并加强师资队伍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三、如何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1.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

与企业深入合作,建立实习基地,提供实践机会。

与企业开展联合培养计划,让学生更早接触到实际工作,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思路研究

工商公司管理专业人材培育模式创新思路研究在国家鼎力倡议“双创”,以及供应侧改革的背景下,创新人材培育模式是提高人材培育效率和质量的需要。

目前,在工商公司管理专业中,还存在教育方式陈腐,思路僵化,效率不高,特点不突出等问题,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面对着市场化、全世界化、普通化的挑战,社会经济发展对工商公司管理专业人材的要求更高。

所以,增强专业人材培育模式创新研究,关于提高专业教育的质量与效率,培育社会所需要的优异人材,拥有重要意义。

一、人材培育模式的创新第一,改良校企合作体制。

密切联合目前经济发展的特点,成立起学校、公司“双主体”,政府主导,家产组织辅助指导的四位一体、多方联动的体制,并成立完美理事会制度,达到合作双赢、动力充分的目的。

其次,改良实践教课。

工商公司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课关于人材培育的作用十分重要。

所以,要把理论教课与实践教课密切联合起来,并突出实践教课的重要地位,形成边学边用、学致使用、以用促学的优异场面Ⅲ。

在实践教课中,主要应设置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专业技术、综合技术、顶岗实习。

实践教课系统在纵向上增强系统性,横向方面与理论互相浸透。

再次,改良课程构造。

课程构造应按照专业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

在课程构造设置过程中,学校应充分听取专家、行业协会、公司的建议建议,深入检查岗位关于专业知识的要求,仔细剖析各样知识应占的比率,使课程构造能够充分反应实质需乞降专业特点,经过课程构造的整体优化,努力增强学生将来职业竞争力。

同时,力避课程内容的重叠。

此外,发挥协会作用。

行业协会是兼具理论性、实践性与组织性的机构,关于行业的发展拥有必定的高度和前瞻性。

在工商公司管理专业教育中,与行业协会成立合作关系,从中邀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合作成立理事会或许指导委员会,关于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和公司成立密切的合作关系,在抓勤学生教育教课的同时,为公司供应职业资质培训服务或管理技术提高培训,使学校利用行业标准展开教课的能力和为公司服务能力不停提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
摘要:从高职院校面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市场的新变化和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构建了基于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从重新定位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优化师资结构、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培养等方面展开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争取促进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以利于学生就业和长远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一、传统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过程的总和。

简单说就是如何达到“培养怎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有机统一”。

传统的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主要问题:
1.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
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存在的问题是:定位过低、定位过窄、缺乏前瞻性。

培养目标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过分强调理论的普遍性和指导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理论课程设置上基本与本科相同,理论课程占的比例相当大,在一
定程度上忽视了实践环节。

第二,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面向中小企业。

第三,培养目标中没有突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能力。

第四,盲目设专业。

高职工商企业管理教育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的影响,没有能体现出其教学的特色。

还有人认为专科人才的培养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着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符合市场对于一般性人才的需求。

2.工商企业管理教学内容理论化,课程设置模式缺乏创新
高职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大体分为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两部分。

受本科工商企业管理教材的影响,工商企业管理课堂教学在内容的组织上一般也是以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的讲授为主,以实务操作为辅,结合案例讲解较少;或者集中进行工商企业管理理论的讲解,等理论讲完后再集中进行工商企业管理的实践教学,人为地割裂了工商企业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

特别是由于我国近几年来工商企业管理案例不断涌现,然而所使用的教材却不能及时更新,教学内容严重滞后,学校教学与工商企业管理工作岗位实务严重脱节。

3.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方式落后,工商企业管理学习方式僵化
工商企业管理教学方法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教师根据章节内容、按部就班的讲授课本知识,但学生并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课程的一个总体认识。

显然此种方法不仅不利于工商企业管理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丧失。

二、人才市场对高职专科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导向
1.人才需求量分析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具有复合性、应用性的特点,是具有很广的适用性的、社会经济各领域有广泛需求的专业。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大有用武之地,社会各领域、各单位也需要大量的管理人员。

据中国新闻网公布的国家工商总局发布的一项统计表明,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私营企业已达到300万户,同比增长20%,增加近35万户。

按此增长速度分析,全国私营企业每年至少增加了30万户,按每个企业需要若干名工商企业管理人员计算,各种工商企业每年需要增加大量掌握工商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专业人才。

2.学历需求分析
过去,企业在招聘人才时盲目跟风,过分看重学校的名气,在招聘时明确要求“985”和“211”院校的毕业生,片面追求高学历,要求必须是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但是实际上名校高学历并不代表高能力。

现在,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人才浪费的现象得到了很大的改观。

学历不再是评价毕业生唯一的准绳,企业更为看重应聘者的综合能力和过硬的专业技能。

3.需求结构分析
有关数据统计表明,具有初级职称的人数比中高级职称及其他高证书的人数多,竞争将更加激烈,具有较强职业能力者将能胜出。

在企事业单位中(尤其是中小企业)从事基层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的人员基本素质普遍不高,专科以下的从业人员比例接近半数,他们的知识难以迅速更新,因此,在需要补充高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同时,我国更需要补充一批精强能干、知识更新快的专科层次的工商企业管理人员。

三、加强高职专科层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本位”职业能力,实现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培养的契合协同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学生要想和本科生、研究生在激烈的就业市场竞争中一决高下,就必须具备企业青睐的独有的职业能力。

那么,“能力本位”的高职院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应该从哪些方面培养自身的职业能力?
1973年,哈佛大学的戴维·麦克兰德教授提出了”胜任能力”概念,英文为competency,并建立了冰山胜任能力模型,从品质和能力层面论证了个体与岗位工作绩效的关系。

他认为个体的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动机和特质等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将某一工作(或组织、文化)中表现优秀者和表现一般者区分开来。

这些区别特征后来被称作胜任能力,认为胜任能力是决定工作绩效的持久品质和特征。

例如,绩效出众者具有较强的判断能力,即能够发现问题,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设定富有挑战性的目标。

笔者认为:胜任能力是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整合与协同。

因此,我们可以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兰博士的胜任能力模型理论为支持,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和学生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胜任能力模型和体系,以帮助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达到就业岗位的能力胜任的需要,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师资格证、营销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等相关职业资格证考试,以帮助学生将来能适合在各种类型工商企业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生产管理等管理工作。

1.专业能力
即专业胜任能力,主要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两方面。

在求职过程中,招聘方最关注的就是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岗位工作的专业能力。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要有牢固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知识,并能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摸索,从实践中不断提高。

根据“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基本原则,一名合格的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对于工商企业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相关的学科都应相当熟悉。

因此,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既要学习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管理、财务报表分析、创业管理、经济法等课程的知识,还要进一步加强绩效与薪酬管理、培训与开发管理、市场营销策划实务、网络营销与电子商务、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等课程更深入更完整的专业知识,使学生具备开阔的专业视野、完整的知识体系和合理的
知识结构。

在此基础上掌握必要专业技能,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营销管理能力、生产管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等。

专业胜任能力的获取和提升,一方面可以通过老师的文献研究法,行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案例法,角色扮演法,讨论法,实训作业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另一方面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工学结合,即加强校内“工商企业管理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为实现“职业实训校内化”,建议通过行业企业专家(校外实训基地)与本院专业教师共同努力,在校内规划建设实训室等让学生在校内通过仿真的教学环境,锻炼工商企业管理方面的操作技能。

在加强校内“工商企业管理实训中心”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珠三角地区中小型企业众多,应力争与多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以拓展校外实训实习基地,争取企业或事业单位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或长或短的顶岗实习和实践机会。

2.社会能力
即职业素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企业对工商企业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社会能力的重要体现,企业对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普遍比较看重。

工商企业管理人员要有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时刻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能及时进行自我心理调控,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

要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迎接挑战,适应市场经
济激烈竞争。

职业道德虽不具有强制性,但却是所有工商企业管理从业人员最大的共识和其执业的重要因素。

3.方法能力
即通用胜任能力,包括人际交往、团队协作和沟通等管理能力。

“全员营销”意识的深化,工商企业管理工作有自身的准则和工作流程,与企业内部的众多部门,以及与外部其他企业之间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微妙的关系,能否正确处理好这些关系直接影响到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工作成果的好坏和未来职业的发展,企业要求工商企业管理人员应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师国家职业标准(2007年修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营销师国家职业标
准(2006年修订)[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3]国家财政部制定.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2009年修订)[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雷大刚(1973- ),男,湖北黄冈人,大学讲师,国家人力资源师高级考评员,拥有高级人力资源师、高级营销师和会计从业资格,数学和管理6年制双学位,12年企业管理实践和3年半高校教研实
践,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管理、财务管理,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