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化学真奇妙 学案2(鲁教版全册)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化学真奇妙》教案鲁教版
授课日期: 20xx 年 9 月 5 日课型新授题: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主备人:(xx中学)
学习目标:
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重点)
2.了解所有的宏观物质都是由各种各样的原子按照
不同的方式结合而成的。
3.初步知道原子有类别之分,物质有不同元素组成。
(难点)
4.简单了解水、氢气、氧气、铁等物质的化学符号
及内涵(最小构成、原子的排列等)。
实验准备:分子球棍模型
板书设计: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物质的构成:分子、原子等
2.物质的组成:元素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活动意图
复习提问:我们上一节课研究了物质的变化规律,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
① 庖丁解牛② 菜刀生锈③恶狗分食
④擀面条⑤雾霾
学生:回答补充
归纳板书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1.物质的变化
2.学习化学的意义落实上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导入新课:我们生活在我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大千世界中的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它们的构成一样吗?
两千多年以前,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开始思考万物的构成,后人更是前仆后继,到现在,我们也只是领略皮毛而已。
思考这一带有哲学意境的问题,可以使同学们的思想得以提升。
2024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1.1 化学真奇妙 学案
第一单元第一节化学真奇妙主备人:授课人:课型:总课时数:年月日学习目标:1.联系实际体会化学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认识化学科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了解化学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的作用。
3.体验化学变化伴随发生的现象及能量变化。
4.通过对分子、原子的学习初步形成对物质世界的微观认识。
重点及难点:认识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基本特征,能区分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过程:[新课导入]化学,顾名思义,是有关物质变化的学问。
化学家们的重要工作是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继而根据来改变和创造物质。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P2-6,填空:1.化学科学已日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要领域,如、、、、等。
2.结合你自己的认识,说一说化学使生产、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合作探究]观察思考1-1: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体,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天然材料制造的物品:人工制造材料的物品:小结:化学对生活、生产、科研等方面的重要性;化学有助于促进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自主学习]多识一点:创造的化学。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自主学习]结合教材P6图示中的实例分析:①光合作用是把__________转化成_________。
②葡萄酿成葡萄酒,原物质是__________,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__________。
③铁生锈,原物质是铁,变化后生成物质是_____。
以上三个变化的相同特征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小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
鲁教版九年级1.1化学真奇妙导学案第二课时(无答案)
鲁教版九年级 1.1 化学真巧妙导教案第二课时(无答案)第二课时本节主要内容“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一样物质的构成和构造不一样,使学生从微观认识‘什么是化学’”。
学习目标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2.理解宏观与微观的观点,成立宏观与微观的思想方式。
3.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建立绿色化学观。
学习过程一、学习方法1.阅读课本 P6-P7,联合目标,在课本表记出重点词;2.把阅读中的迷惑记录下来,并试试解答,或课上发问。
二、知识梳理经过课本水构成的图示及原子图片,理解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并且微粒是真切存在的;而后经过氧气、氢气的构成图示,认识不一样物质的构成和构造不一样;最后经过其余物质的构成及构造图,知道物质又是由元素构成的。
三、讲堂研究(一)自主学习(在课本上表记出重点词,或描绘一下,注意化学切合的书写)1.经过课本 P6 的图示,我们能够知道水是由什么构成的,那么水分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2.经过水分子的构成构造,我们用类比的方法,说一说氢分子,氧分子是由什么构成的呢?3.我们对照课本 P6-P7,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的图示,我们发现原子在构成分子时是怎样排布的呢?(从构造上来说)4.我们四周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那这些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呢?(阅读课本 P6-P7)5.我们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的一门科学,那化学研究的详细内容是什么呢?6.察看 P7扫描地道显微镜( STM)观察到的原子、分子的摆列图像,领会物质的内部构造。
1 / 3【练一练】试着写出水分子,氢分子,氧分子,氢原子,氧原子的化学式(二)小组商讨原子在联合成分子的过程是任意摆列的吗?(经过阅读课本得出)研究思虑:我们回首化学变化的有关的知识,试着从分子、原子角度解说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有新物质生成。
)六人一组任意组合,分工合作,组内沟通议论,一致结果。
(沟通时要向其余人讲解自己的思路和想法)(三)成就展现每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展现成就,其余组能够提出怀疑,该组要达成解疑。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化学《化学真奇妙》教案1-新版
1.在生活情境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培养学习兴趣。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提高学习兴趣。3.初步建立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难点
1.日常生活中天然材料与合成材料的辨别。2.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准备
化学教育的影片素材、木头、纸张、石头、塑料、橡胶、纤维、镁带、盐酸、氢氧化钠、酚酞、硫酸铜溶液等
[提出问题]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本质还是现象?
组织学生讨论
巩固练习:下列变化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冰融化成水(2)铜器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3)汽油挥发(4)镁带燃烧(5)酒精燃烧(6)蜡烛融化(7)剩饭变馊(8)高梁酿酒(9)牛奶变酸(10)自行车轮胎爆炸(11)木炭燃烧成灰烬
小结本节课内容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学习目的
(1)初步了解化学与人类的关系,从而明确学习化学的意义。(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能说出化学变化的特征及常常伴随的现象;能利用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来区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变化。(3)知道物质是有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的。(4)通过本节的学习体会到人类生活及社会发展确实离不开化学。(5)通过本节学习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6)体会宏观的变化,依靠物质内部微观粒子的变化而实现。
巩固练习:教材[挑战自我]第2题
A、紫红色铜片在空气中被加热后变黑
B.海水经日晒析出食盐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
D.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
4、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B、冰熔化成水;粉笔折断
C、电灯通电;火药爆炸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投影录像]展示我们身边的一些常见化学反应,观察身边的化学变化,进入生活情景,提出问题。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册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参考教案
氧气:O2
铁:Fe铁是由铁原子构成。
2.物质的组成——元素〔宏观〕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铁是由铁元素组成。
组成与构成的区别:
3.化学: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课时〕
复习提问:
1.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并举两例
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元素是宏观概念,论种不管个;
原子、分子是微观粒子论种又论个。
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构造、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
小结。
说明构成以下物质的微粒名称:
水、氧气等
铁、铜、铝等
理解
记忆以下化学符号:
H2O,H2,O2,CO2,CO,Fe,Si
拓宽了解
能否说分子大,原子小?
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二氧化碳的组成与构成。
区别:
组成与构成
组成:宏观——元素
构成:微观——分子、原子
课题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
教
学
目
标
1.认识化学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促进人类和社会可持续开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相信化学为人类更美好的未来将继续发挥它的伟大作用。
2.了解: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化学变化会放出或消耗能量;化学研究的目的观——利用化学反响可获得新物质或能量;化学的科学价值观——化学科学的两面性;绿色化学观。
2.化学变化的特征
3.两种变化的关系
思考并答复
二、
6.化学反响中能量的转化
【新版】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化学真奇妙》【创新教案】2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教学过程:[创设情景] 在我们正式学习化学课前,请同学们谈谈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和经验。
[学生活动] 交流生活中对化学的感知。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提出问题] 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学生学习] 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学生活动] 设想来到与世隔绝的荒岛,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二、神奇的化学变化[阅读分析]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定义。
[活动天地] 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引导观察现象,认识仪器,准确地记录并记忆实验现象。
部分环节由学生参与完成,活跃课堂气氛。
总结以下几点:1.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
3. 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认识化学的两面性,了解绿色化学观。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阅读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课堂小结]本节重点是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1.1 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分子、原子的STM图像及模型图,初步形成化学的微粒观,知道物质都是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认识分子、原子的球模型。
2、通过本节的学习,知道化学研究的内容。
3、开始分步记忆常见的化学符号。
学习过程:一、复习巩固:1、1、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2、化学变化常伴随的现象。
3、蜡烛熔化和蜡烛燃烧本质的区别是。
二、化学研究的内容【讨论】:酒精用火柴可以点燃,但水就不可以?水和酒精有什么不同?【归纳】物质的变化不同是因为它们的不同,不同的物质性质不同,是因为不同的物质它们的不同。
化学研究的内容为,从而应用物质。
二、物质的构成【观看多媒体】完成下列问题1、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构成的(如、等)2、水是由许许多多的水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有两个原子,且氢原子和氧原子按照一定的排列成特定的结构。
3、分子的结构:分子都是由构成的,一个分子中,至少有个原子,分子中的原子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4、画出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臭氧等分子球模型,并尝试写符号表达式5、尝试画铁、镁、硅的原子球模型并查找它们的符号?【分析】:从模型和符号的写法上,分子和原子有何不同?观看STM拍摄的图像由此可以说明 、 真实存在的,并且已经实现了对分子、原子的、 复制、改造和创造分子。
【归纳】( )化学 ()( )【拓展】1、为什么说原子弹爆炸不是化学变化?2、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中“新物质”怎样理解?(1)氢气和氧气------ 不同(2)氧气和臭氧------ 不同(3)金刚石与石墨------ 不同课堂检测1、下图中的符号能表示氢分子是( )2、课本中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字,据此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 原子是真实存在的B. “原子”两字仅凭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C. 原子是自然界最小的微粒D.人类已掌握控制和移动原子技术3、下图为分子模型图,指出图中共 个分子, 种分子,这些分子是由 种原子构成。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共64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目录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1.2体验化学探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2.4 元素(第一课时)2.4 元素(第二课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3.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4.1 空气的成分4.2 物质组成的表示4.3 氧气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5.2 化学反应的表示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制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不同。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1.1化学真奇妙》教案
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1.1化学真奇妙》教案教学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5.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重点、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3.初步树立为实现民族梦想、促进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任务一: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一:水的构成设疑:把一杯水无限制的分下去,最后会怎样?1.阅读课本认识和想象水的构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①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②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每两个氧原子可以构成一个氧分子,大量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③氢气是由大量的_______分子构成。
每个氢分子都是由个构成④结合课本分别画出以上的几种微粒:⑤人类经过撑起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有极其小的构成的,这样的粒子可能是、。
知识点二:化学研究什么阅读课本第7页内容及图片思考判断或填空:1.分子、原子都是真实存在的()2.不同物质的分子和结构不同()3.现代科技可以对分子、原子可以进行移动、排列、复制、改造()4.是在分子、原子的水平上研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能指导我们更好的认识、改造、和应用。
教学小节:1.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等微小的粒子构成的。
化学是●坚持课前预习●重视课堂学习●及时搞好复习●重视实验●注意记忆,准备“错题本”2.强记以下常见物质的化学符号:水:H2O 氧气:O2氢气:H2二氧化碳:CO2 氮气:N2 镁:Mg 氧化镁MgO 氢氧化钠:NaOH教学反思:对于学生微粒观的培养不能一蹴而就,不能灌输过多的微粒方面的知识而是学生不可接受,对于元素的概念根据课本的要求没有体现可以后再说。
1.1化学真奇妙(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上册
内容逻辑关系
① 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 知识点:化学作为一门科学的特点和研究方法,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 词:化学、研究对象、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 句: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包括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原子、分子)和宏观现象(如物质的性质、变化等)。
2. 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称量、溶解、过滤、蒸馏等,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3. 物质的分类:学习物质的分类,了解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掌握不同类型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4. 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方程式的表示方法,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 建议学生在学习物质分类时,多进行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认识。
- 建议学生在书写化学方程式时,注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及状态的准确表示。
- 鼓励学生在下次作业中改进,不断提高作业质量。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存在安全意识和操作不规范的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实验安全教育和管理。此外,部分学生对于化学方程式的推理和建构仍然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化学反应原理的讲解和练习。
教学总结:
然而,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部分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理解仍然较为肤浅,需要加强对化学概念的深入讲解和拓展。此外,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3) 访问化学专业人士或参观化学实验室,了解化学研究的前沿动态和实际应用。
(4) 探讨化学在环保、能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1.1 化学真奇妙教案 (新版)鲁教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
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
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
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
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
实用文档 6。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1.1 化学真奇妙(2) 课件(16张PPT)
反应前 的现象
反应进行 时的现象
反应后 的现象
注意分清现象和结论:
现象:用眼看、鼻闻、耳听、手摸 等各种感觉形式去感知,是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客观事实。
结论:根据现象进行分析,经推理 得出。
演示实验1、2、3、4
反应前
反应时 反应后
镁条(银白色、 有金属光泽的固体
例如:木材制成桌椅、酒精挥发、 水的三态变化
判断方法:考察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
生成,如果没有,就是物理变化。例如, 物质的破碎、扩散、蒸发、凝固等一般都 是物理变化。
二、观察化学实验的方法:
1、实验前观察反应物:颜色、状态、气味等 2、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实验现象:如有无发光、发热、变色、
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本节课主要学习
物质的变化,知道物 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 化和化学变化,懂得 二者的区别和联系。 通过演示实验来体会 学习化学的乐趣,掌 握学习化学的主要方
布置作业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2、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 为什么? (1)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变干了。 (2)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 (3)纸张燃烧。 (4)瓷碗破碎。 (5)铁生锈。 (6)石蜡熔化。
化学变化
三、化学变化
1.概念: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观察一下以上演示实验的共同特点?
判断方法: 考察变化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 就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一般伴随有发光 放热、颜色改变、生成气体或沉淀等现象。
四、物理变化与化学
变化区别与联系
思考题: 如果有这些现象,能说明一定发生了化学 变化?试举例说明
化学鲁教版九年级上册九年级化学1.1.2化学真奇妙 导学案
优质资料---欢迎下载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导学案(2)复习导入:1、举例说明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2、什么是物理变化,什么是化学变化,他们的根本区别是什么3、简述蜡烛燃烧、电池充电和放电、植物光合作用能量是如何转化的三、物质组成的奥秘(从微观的角度描述物质的构成)导学一:阅读课本P6,完成下列题目:1.人类经过长期的探索研究,认识到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如、等)构成的。
水是由大量的构成的。
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个和一个构成的。
2.自然界中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
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
3、氢原子、氧原子、氢分子、氧分子、水分子的表示符号。
拓展延伸:从宏观的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
如,所有的氢原子都属于氢元素,所有的氧原子属于氧元素。
所以,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氢气是由组成,水宏观上是由和组成。
练习: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二氧化碳是由右图的微粒构成红球代表氧原子,绿球代表碳原子,请从微观和宏观两个角度描述二氧化碳的组成和构成。
微观:。
宏观:。
导学二:阅读课本p7,说一说,在你眼中,化学是怎样的一门学科?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化学就是在、水平上研究及其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能指导我们更好的、和。
课堂练习1.用分子、原子填空:水是由大量的水___ _聚集而成的,每个水_______是由两个氢______和一个氧______构成的,它们形成了特定的空间形状。
2.甲和乙发生反应生成丙,结果如图所示甲、乙、丙中共含有()种分子A.1 B.2 C.3 D.43. 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D.矿产资源、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4.下图为五种分子的分子模型,仔细观察后回答:(1)把上面的分子模型分开,把同类的原子放在一起,共_______类。
鲁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化学全一册:1.1 化学真奇妙 学案
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进步学习的志向。
2.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激发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3.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初步形成物质构成的微粒观。
4.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学习重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原子的基本特征。
【学习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和区别。
【学习过程】一、化学改变了世界目标1:写出所知道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天然材料人造材料目标2:没有了化学制品,你的生活会是什么样子?目标3:当今化学已日益渗透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特别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与化学密切相关。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目标: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区别三、化学变化的奥秘思考1:水可以分成许多小水滴,小水滴又可以再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原因是什么?思考2:通过课本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移动和排列,说明观看水分子的构成图片及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动画过程,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联系的思维方式。
明确以下几点:(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4)化学变化的本质就是生成了与原来物质组成或结构不同的新物质。
(5)通过原子种类、元素种类、物质种类的数量比较,体验物质构成的丰富多彩。
交流与讨论:1.分析水分子的模型可知,水分子中含有原子和原子;每个水分子是有和构成的;且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并不是呈排列的,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
水分子可以用表示。
2.表示氢气的符号为“H2”,表示氧气的符号为,结合水分子的符号分析:氢气是有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有构成的;氧气是有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有构成的。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 共64页)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教案(全册共64页)目录1.1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1.2体验化学探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一课时)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第二课时)2.1运动的水分子(第一课时)2.1节运动的水分子(第二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一课时)2.2水分子的变化(第二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2.3 原子的构成(第二课时)2.4 元素(第一课时)2.4 元素(第二课时)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3.1 溶液的形成(第一课时)3.1 溶液的形成(第二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一课时)3.2 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第二课时)4.1 空气的成分4.2 物质组成的表示4.3 氧气5.1 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5.2 化学反应的表示1.1化学真奇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具备化学现象和化学制品的认知描述能力。
2.掌握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不同。
【教学重、难点】1.认识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基本特征。
2.能从物质和能量的角度描述两者的不同。
【学习课时】一课时【学习过程】一、板书课题、出示目标:相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同学们,本节课我们来学习《1.1节化学真奇妙》(板书课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目标)。
二、自学指导(一)过渡语:怎样才能当堂达标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请同学们看课本P2-6的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什么叫物理变化?什么叫化学变化?2.什么叫物理性质?什么叫化学性质?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回答以上问题。
三、先学(一)学生自学,教师巡视,师督促每一位学生认真、紧张的自学,鼓励学生质疑质难。
(二)检测:(1)出示检测题过渡语:看完并看懂的请举手?能否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呢?请看检测题:1.下列现象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1)铁生锈;(2)石蜡熔化;(3)纸张燃烧;(4)瓷碗破碎;(5)铜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6)潮湿的衣服被晾干了;(7)下雪后天气暖晴,雪融化。
【新版】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化学真奇妙》【创新学案】2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学习目标】1.通过与实际的生活、生产联系,感受化学在改造世界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会判断常见的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3.从微观视角,了解物质构成的奥秘。
【旧知回顾】1.水是液态的,水的固态存在形式是______,气态存在形式是________。
2.钢铁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锈,你认为铁锈和钢铁的成分一样吗?______。
【新知学习】一、化学改变了世界仔细观察教室中的各种物品,说一说哪些是来自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哪些是来自用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教室中的物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化学方法人工制造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1.生活中有很多变化,试比较下面变化的区别:①凉水烧成热水②木炭燃烧变成灰烬③布料做成衣服④葡萄酿成酒⑤水结冰⑥铁矿石炼成钢铁⑦酒精挥发⑧矿石粉碎(1)将这些变化分类:(2)你这样分类的依据是什么?(3)归纳总结: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理变化。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化学变化③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2.实验探究:完成以下实验(1)点燃镁条,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试管里加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将一粒锌粒放入试管中,加入1~2毫升稀盐酸,观察现象。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奇妙的化学》学案2
《奇妙的化学2》学案一、超前检测:写出下列元素符号镁氧磷钠硫锌硅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学习目标:1、理解并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含义。
2、理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_______而且还会伴随______的变化。
2、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自主先学、互学释疑1、自学课本5、6页,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完成第6页交流共享第1题。
物理变化:例:化学变化:例:2、阅读课本活动天地1-3(1)认识实验仪器和药品(2)动手实验并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3)分析现象得出结论思考:怎样知道发生了化学变化呢?检测:1、、下列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的是():一定是物理变化的是()A、爆炸B、燃烧C、升华D、变色F、生变熟G、呼吸H、蒸发I、溶解J、熔化K、挥发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木炭燃烧B.铁丝弯曲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E、水变成水蒸气 F、气球爆炸G、电灯发光H、金属导电3.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紫红色铜片在空气中被加热后变黑B.海水经日晒析出食盐C.干冰变为二氧化碳气体D.用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氮气4、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煤的燃烧B、冰熔化成水;粉笔折断C、电灯通电;火药爆炸D、汽油挥发;湿衣服晾干三、分层作业1.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本质特征是()A. 有发光放热现象B. 有气体放出C. 有新物质生成D. 颜色有变化2.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可以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A.发出黄色火焰 B.发出蓝色光C.发出耀眼的强光,生成白色固体 D.发出耀眼的白光,有水气生成3.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铜器生绿锈B.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酒精挥发D.火药爆炸4、下列一种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区别,这种变化是()A木碳燃烧产生气体 B硫燃烧产生气体C高锰酸钾加热产生气体 D水加热产生气体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工业上从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B.水在0℃结冰 C.小麦磨成面粉 D.白磷自然下列变化中(1)冰融化成水(2)铜器在潮湿的空气里生成铜绿(3)汽油挥发(4)镁带燃烧(5)酒精燃烧(6)蜡烛融化(7)剩饭变馊(8)高梁酿酒(9)牛奶变酸(10)自行车轮胎爆炸(11)木炭燃烧成灰烬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自评归纳我的收获:区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关键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1.1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案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 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重点〕。
2. 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难点〕。
【学习活动】一、导学自习:阅读课本第6---7页后讨论并完成以下问题构成的。
例如我们熟悉的物质水就是由大量的聚集而成的。
而每个水分子又是由两个和一个构成的。
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
每个氢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每个氧分子又是由两个构成的。
3.什么是化学?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的 . . 及其的一门根底自然科学。
二、研习展评交流共享:想象一下:一桶水如果无限次的分下去,最后我们会得到什么?【要点归纳】. 或构成的。
. . 等。
构成的。
【知能训练】1.化学研究的对象与物理.生物.数学.地理等其他自然科学的研究对象不同,取一块食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展研究,以下不是化学研究领域的是〔〕A.食盐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 B.食盐的产地在哪里C.食盐有什么性质和用途 D.食盐的微观构造如何2.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关于它的组成构造说法正确的选项是 ( )A.由水分子组成的 B.由氢气和氧气组成C.一个水分子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3.以下说法错误的选项是〔〕A.原子和分子都是很小的粒子 B.原子和分子都可以构成物质C.实际上原子.分子和离子都可以构成物质4.以下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物质是由许许多多微小的粒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
B.有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而有的物质那么是由分子或原子构成的C.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能拍摄到铁原子,说明原子是真实的存在的5.打雷闪电的时候,空气中有极少的氧气〔 O2〕变为臭氧〔O3〕,以下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C.氧气和臭氧是同一种物质 D.氧气和臭氧不是同一种物质6.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Si〕的外表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第3课时物质组成的奥秘(总第3课时)
本节主要通过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使学生从微观认识“什么是化学”。
【学习目标】
初步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
【教学设计思路】
通过水组成的图示及原子图片,让学生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分子、原子),而且微粒是真实存在的;然后通过氧气、氢气的组成图示,让学生认识不同物质的组成和结构不同;最后通过其它物质的组成及结构图,物质又是由元素组成的。
【学习过程】
问题一: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
活动1:阅读课本第7-8页,讨论:
1.一桶水可以分成许多水滴,一滴水又可以分成许多更小的水滴,这说明物质是由许多构成的。
2.观察教材第7-8页的图片说明:水是由许多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有个
原子和个原子构成的。
氢气是由构成的,每个氢分子是由个。
原子构成的。
氧气是由构成的,每个氧分子是由个原子构成的。
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微粒。
3.结合教材第8页第2段,完成第9页第2题。
通过该题说明,在宏观上,物质又是由组成的。
小结:从宏观上,物质是由组成;从微观上,物质又是由组成。
问题二:
3.观察教材第-8页图片发现:水分子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排列的;氢分子中的氢原子是按排列;氧分子中的是按排列。
这说明不同物质的组成结构。
4.教材第8页下面的图片可知:科学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看到并实现了原子、分子的
移动和排列,这说明。
一个油墨小点约100亿亿个碳原子组成,这一数据说明;
练习:第9页《挑战自我》第2题
小结:元素是。
补充:元素可以用元素符号表示,如氧元素符号:O;氢元素符号:H;
碳元素符
号:C。
任务二探究化学
的研究对象
1、分析:下图为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发生变化是示意图
回答:水通电分解的变化为变化,理由是,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在该变化过程中,分解变成,重新组合,变成新物质的分子。
化学变化的实质:。
2、阅读课本第八页第三段,回答:化学就是在的水平上研究物质
的、、、的一门基础自然科学。
二、合作共建
1、从化学的角度分析。
水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为什么?
2、完成第九页《交流共享》
3、思考讨论:原子和元素的有什么区别?(可举例说明)
三、系统构建
1、总结物质组成与结构的关系。
2、H2O表示的意义:
①表示②表示水是有两种元素组成
③水④一个水分子是有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
四、诊断评价
1、物质是有原子和分子构成的,据此说明化学变化的基础是()
A、原子的破裂
B、分子破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
C 、分子的破裂D、原子、分子同时破裂,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和原子
2、课本中有一幅图片,是用铁原子排列的原子两个字,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B、原子两个字肉眼根本看不见
C、人们已经掌握了控制含有移动原子的技术
D、原子是自然界中最小的粒子
3、写出“CO2”表示的意义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