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机械能》参考教案2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范文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范文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1《测定小灯泡的电功率》一、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加深对电功率概念的理解,巩固电流表和电压表的操作技能;2、过程与方法:根据公式P=IU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本节拟采用与伏安法测小灯炮电阻的实际进行对比学习,用电压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的功率是电学中第二个要求定量测量的实验,它关系到电压表,电流表和变阻器等电学器件的正确使用和操作,所以对学生要求比较高,正确选择仪表及合理地进行实验,准确地记录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是个关键,教师注意适当引导。
教学重点:用伏安法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教学难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的关系,自己设计电路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和各种故障的排除.教学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小灯泡、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二、说教学设计方案复习导入1、什么是电功率?2、电功率的计算方法有哪些?3、前面我们学习了伏安法测定小灯泡的电阻,参考这种方法,你能设计实验测定一个小灯泡的电功率吗?如何测定呢?实验过程:1、注意电源的正负极,电压表、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初步估计电压表、电流表的量程。
2、设计实验电路图,并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再进行实验。
3、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分别计算出: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对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及灯泡的明暗程度进行比较。
评估交流:1、小灯泡在额定电压下能正常工作,此时实际功率=额定功率;2、实际电压偏低,小灯泡消耗的功率越小,灯光变暗.不能正常工作;3、实际电压偏高,小灯泡消耗的功率增大,灯光过亮,若长期使用会影响灯泡的寿命,还有可能直接烧坏小灯泡。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教案
2. 让同一小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三)科学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过渡:物体除了由于运动而具有能,还因为什么能具有能量?猜测一下,重力势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模仿探究动能的过程,思考这几个过程,提出猜想:重力势能可能与高度和质量有关
教学设计
学科
物理
年级
8
教师
课题
第十章 第六节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1课时
日期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机械功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机械能。主要的学习内容是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以及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知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知道动能和势能,知道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机械能。教材对认知内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论的描述很详细,但探究方法及原理比较突兀,需要教师进行引导。
问题
1. 哪些量变化?哪些量不变?
(质量改变、速度不变)
2. 如何改变质量?
(使用质量不同的小球)
回答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观察现象,小组讨论得出结论
体会实验设计和验证过程
体会实验探究的乐趣
二、新课教学
3.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从同一高度滚下,到达平面的初速度一样)
总结实验设计思路:
1.机械能概念的提出
(1)重力势能与弹性势能统称为势能
(2)动能与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回顾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
回顾学习内容
巩固学习内容
(六)课堂训练
分析,讲评
完成习题
通过习题检查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的学习成果,同时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八年级物理全册 9.6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它们大小的因素;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知道弹性势能;知道机械能及其单位。
(2) 解动能、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实验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2)、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3)、通过实例说明物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1)、能的概念(2)、会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启发诱导【课前准备】金属物块、钢球、斜面轨道、水槽、水、刻度尺、铁架台、塑料小球、钢球、塑料球、装有细沙的盒子。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们知道,风可以推动帆船前进而做功,张开的弓可以使箭射出而做功,流动的水也可以推动水轮机转动而做功。
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二、讲授新课(一)、能量1、能量:物体能够做功,就具有能量。
物体做功的过程就是能的转化过程。
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能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能的单位也是焦(J)。
(二)、动能与势能运动着的子弹能射穿鸡蛋说明运动着的子弹能对鸡蛋做功。
1、动能:这种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踢飞足球在空中运动汽车在公路上高速行驶风能推动风车转动小小竹排顺水漂流思考:以上图片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它们具有什么能?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物体都在运动,所以都具有动能。
2、势能被举高的重物具有做功的本领,它具有势能,这种势能叫做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物体由于高度位置所具有的能叫重力势能。
沪科版八年级全一册物理10.6合理利用机械能(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将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1.理解机械能的概念,包括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转换关系。
-能够描述不同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能够分析物体在不同位置势能的变化。
-能够解释简单机械能转换实例,如弹簧振子、滑轮组等。
-难点在于如何将复杂的实际情境抽象为可计算的理想模型。
3.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的能力。
-学生往往在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之间建立联系时遇到困难。
-教学中需设计多样化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解决。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通过引入生活中的机械能利用实例,如自行车、电梯等,激发学生对机械能守恒的兴趣。
4.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和创新能力。
作业反馈:
1.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指出错误和不足之处。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作业中的问题,分享解题方法和经验。
3.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教师可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1.必做题:
-完成课本第十章第六节后的习题,重点在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和计算。
-结合课堂所学的机械能转换实例,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能量转换过程,并撰写分析报告。
2.选做题(任选一题):
-设计一个简单的机械能转换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并撰写实验报告。
-研究一种可再生能源(如风能、水能等)的利用原理,探讨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撰写研究报告。
-教师给予个别指导,帮助学生解决疑惑,提高解题能力。
3.反馈评价,查漏补缺。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沪科版初二)2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沪科版初二)2教学目的1、建立能量的初步概念;明白得动能、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阻碍它们大小的因素;能用实例讲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明白弹性势能;明白机械能及其单位。
2、解动能、势能能够相互转化,能用实例讲明物体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看、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用能量观点分析咨询题的能力和意识。
4、结合我国航天事业的进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具演示用:斜横,钢球,滚摆,单摆,弹簧,木球。
学生用:铁架能,细线,橡皮泥。
重点、难点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
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原明白得释简单的物理现象教学过程第一部分一、导入新课你明白满足什么条件的物理物体具有能?演示钢球从斜横上滚下,斜槽的倾角应尽量小些。
滚下来时推动木球。
〔一个物体能对不的物体做菌,我们就讲那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提咨询:1、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2、如何判定策略势能大小的变化?5、当钢球滚到斜槽上的某一点时,钢球具有什么能?比较该位置和起始位置和钢球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各有什么变化?总结学生发言,指出自然界中动能和势能变化的事例专门多,这节课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这一咨询题。
二、进行新课1、能的概念复习功的概念,推动粉笔合在讲桌上移动一段距离,分析重力是否做功,推力是否做功。
强调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出示教材图1-1实验装置,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一段距离。
引导学生分析在碰撞木块的过程中,钢球是否做功?讲述: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讲它具有能。
2、动能概念归纳学生列举的事例,引出动能的概念,如运行的列车、流淌的河水、奔驰的运动员……讲明: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动能。
一切运动的物体都有动能。
阻碍动能大小的因素讲明: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的多少不尽相同,如微风只能使树枝轻轻动,而飓风却能把大树连根拔起。
学生实验: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结论: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课题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知道什么是机械能及机械能的单位.2.知道什么是动能和势能及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物体能否做功的判断初步建立起能的概念.2.设计实验探究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大小.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体会数学方法在物理中的运用.教学重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学难点能的概念的建立.教学方法探究法、实验法、启发式教学、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斜面、小球、滚摆板书设计机械能1、动能:2、势能与速度和质量关重力势能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弹性势能与物体形变有关。
教学反思1、关于机械效率的计算,学生普遍没有算出来。
原因在于,自己没有计算好要拉动的高度;同时多媒体上演示不清晰,自己应该用板书强调一下的啊2、课堂上缺乏例题,缺乏实际练习。
3、很多时候问的是无效问题,说话中会留个空让学生填,可是指向性不清,学生无法领会教师意图,于是无法有效配合,教师还干着急,认为这么简单的问题学生应该会。
改进1、对于这类“问题”,直接有理有据地讲给学生听就可以了。
2、课前应设计好要问的问题。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了8级强烈地震,大地震使得局部地形改变,同时造成大量的山体滑坡,具有极大的“破坏力”,砸坏了道路、房屋,请从“做功”的角度分析:滚下的巨石是否对其它物体做了功?教师投放图片,感知到巨石对其它物体做功.教师再让学生说出做功的原因.教师借机指出能够做功的巨石具有能量,从而引出课题.理解“能”的概念,从生活中发出“能”,无处不在。
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纲见同步教师出示导学提纲,指导学生学习.学生利用课前或课上5分钟左右的时间预习本节内容,并完成导学提纲.合作探究知识点1:能和机械能问题1:什么物体具有能量?功和能有什么关系?小结: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是指物体能够做功的本领.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此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大.能量的单位是焦耳,符号J.问题2:什么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小结: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物体由于被举高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问题3:什么称为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是什么?小结: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机械能的单位是J.问题4:处理例1和变式练习1例1:【解析】根据各种能量具有的特点,来判断各种实例具有的机械能.变式练习1:【解析】“能够做功”的物体教师引导学生看图片、借助课本、联系实际生活找出类似“能做功”的物体.引出“能量”的概念.教师强调“能够做功”是指这个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但不一定“正在”做功.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教师提问学生.学生回答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定义.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质量和速度.学生讨论左边的3个问题:(1)利用转化法,根据木块运动的远近,合作探究不一定“正在做功”.运动的物体具有动能.知识点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问题1:讨论(1)如何判断物体动能的大小?2)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3)如何确定小球的速度大小?小结:(1)被撞木块运动的距离越长,小球做的功越多,小球的动能就越大.(2)在探究动能跟速度的关系时,应保持质量相同,改变速度;在探究动能跟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速度相同,改变质量.(3)无论小球的质量多大,小球在斜面的高度越高,小球的速度.问题2:该实验得出什么结论?小结: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就越大;所以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问题3:处理例2和变式练习2例2:【解析】在保持其它条件不变时,换质量较大的钢球,钢球的动能就越大,木块被撞得就更远.变式练习2:【解析】b图和c图中的物体的质量相同,高度不同,即速度不同.知识点3: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问题1:(1)如何判断物体重力势能的大小?(2)如何运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小结:小方桌下陷得越深,表明重物的重力势能越大.在探究重力势能跟高度的关系时,应保持质量相同,改变高度;在探究重力势能跟质量的关系时,应保持高度相同,改变质量.来判断小球的动能大小.(2)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速度和质量.(3)根据小球在斜面上的高度,来判断小球的速度大小.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归纳、总结,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强调结论的格式.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并说出答案,说明原因.教师补充、纠正学生的答案.教首先提出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猜想:通过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来判断小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有高度和质量.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问题2:重力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小结:物体质量相同时,高度越高,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物体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所以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问题3:弹性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小结: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所以物体的弹性势能与物体的弹性形变大小有关.最后通过讨论、交流、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强调结论的格式.教师举例说明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学生听讲,并了解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是物体弹性形变的大小.检测反馈“当堂达标题”见同步教师出示当堂达标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我批改.教师搜集学生做题信息,查漏补缺.作业设计课后作业2、3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9.6《合理利用机械能》WORD教案2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一课时说课稿一、说教材《合理利用机械能》是现行教材初中八年级物理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六节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内容有: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比较抽象,不易理解,只能通过有关的物理现象来肯定它的存在。
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三维目标培养学生。
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程标准提出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能够运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设计,逐步养成在实验中认真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善于分析数据、归纳总结的思维培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如果能抓住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
八年级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思维处于感性阶段,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物理概念,对抽象的“能”的概念都感到困惑。
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教学的难点是:通过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
二、说教法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
能的概念比较抽象,教学前多举例,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利用控制变量法来探究动能、势能的影响因素,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直观演示教学法、讲授法、讨论法并实验探究手段。
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三、说学法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
通过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课堂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播放记录短片
提问:为什么要用三百多斤的石块来撞击木楔呢?
吗?
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猜想假设,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环节。
【问题】
【证据】
【解释】
【交流】
能量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通过视频展示滚摆模型、单摆模型。
解决课前的问题“为什么要
用三百多斤的石板呢”
为什么要严禁超载?
为什么同段道路上不同车型
的限速不同呢?
备注:教学设计应至少含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等三个部分,如有其它内容,可自行补充增加。
八年级物理全册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新版)沪科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合理利用机械能》练习一、单选题1、如图所示,青蛙从跳起到落地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 ).A. 一直增大B. 一直减小C. 先增大,后减小D. 先减小,后增大2、据报道,一辆横穿铁路的拖拉机,因故障而停在铁道上,此时从远处驶来一列火车,尽管司机及时采取紧急制动措施,但缓缓驶近的列车还是将拖拉机撞飞了,这是因为火车的( ).A. 动能很大B. 速度很大C. 势能很大 D. 功率很大3、如图所示为某跳水运动员正在进行训练的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的过程中,运动员的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的情况是( ).A. 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B. 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C. 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D.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4、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离地面越高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B. 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C. 悬挂在顶棚上的电灯静止不动,它没有重力势能D. 任何被举高的物体都具有重力势能5、下列物体只具有动能的是( ).A. 被运动员举着不动的杠铃B. 沿坡路向上行驶的汽车C. 在水平地面上行驶的汽车D. 站在树上的猴子6、关于动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一定只具有动能B. 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越大C. 汽车的动能一定比自行车的动能大D.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7、质量相等、半径相同的铅球、铁球和铝球,放在同一水平桌面上,它们具有的势能是( ).A. 铅球最大B. 铁球最大C. 铝球最大D. 一样大8、关于能的概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用线悬吊着的小球,从竖直方向偏开一个角度后,因为小球不能做功,所以小球不具有能B. 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够做功,所以子弹具有能C. 甲物体比乙物体的速度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动能大D. 甲物体的位置比乙物体的位置高,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势能大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两个相同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该实验是探究动能与的关系,通过比较来比较动能的大小,木块因受到最终静止.10、.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自带的燃料和助燃剂,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式将含有氢和氧的气体(填物态变化名称)成液态储存在火箭内。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10.6《合理利用机械能》配套教案
11.6合理的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
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
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具:斜槽,钢球,木块,橡皮筋,压缩弹簧等。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学生看一故事:1912年,在美国加州的长滩,一只海欧撞进了一架刚起飞的莱特飞机的控制系统,飞机坠入大海,从而开创了鸟撞飞机的先河.那么为什么鸟可以把飞机撞毁那?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二、新课学习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同学们对能聊都不陌生,那么谁能举出一些与能量有关的例子那?学生举例:疾驰的汽车,高挂在枝头的苹果,拉伸变形的皮筋…这些具有能量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可以做功,引入能量的概念。
1.能量(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
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
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2).能量的单位:从前面的讨论,我们可以认识到能量是跟做功有密切联系的概念,能量反映了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因此其他能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
2.能量的不同形式: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
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
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
八年级物理《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教案标题: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了解机械能的概念和分类;2.掌握机械能的利用方法;3.能够分析和解决与机械能利用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机械能的定义和分类;2.掌握机械能的利用方法;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教科书《物理》;2.多媒体投影仪;3.实例图片和视频。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与激发学生兴趣(10分钟)1.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现代机械设备进行工作的视频,引起学生对机械能的兴趣;2.向学生提问:“你们都见过哪些利用机械能的设备?”Step 2:学习机械能的概念与分类(15分钟)1.向学生介绍机械能的概念,即物体具有的机械运动能量;2.分类介绍机械能的两种形式:a.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b.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形状而具有的能量。
3.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展示不同形式的机械能,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每个形式。
Step 3:机械能的利用方法(30分钟)1.集体讨论并总结出机械能的利用方法:a.利用动能:例如运用电梯、汽车等;b.利用势能:例如弹簧、水坝等。
2.通过实例和图片展示不同设备的机械能利用方式,并要求学生解释每个实例。
Step 4:机械能的应用(30分钟)1.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机械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a.运动器械:例如自行车、摩托车等;b.电器设备:例如洗衣机、风扇等;c.水利工程:例如水轮机、水坝等。
2.让学生分组完成一道关于机械能应用的小组讨论题,然后由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Step 5:巩固与拓展(15分钟)1.练习题训练:在教科书中选取几个与机械能利用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互相订正。
2.拓展思考:提问学生,机械能是否能够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请举例说明。
Step 6:总结与展望(10分钟)1.总结机械能的概念、分类和利用方法;2.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引起学生对下节课的兴趣。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帮助学生理解了机械能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利用方法。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案
9.6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知道能量的概念。
能与功的关系,能量的单位。
②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简单分析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
2.过程与方法:①采用讲授法,让学生知道能量的概念,能与功的关系,能量的单位。
②采用试验探究法,让学生知道决定物体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④采用试验分析法,让学生知道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重点①试验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②试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③实验分析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2.难点①能的概念。
②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与势能的大小及其转化。
教学方法:讲授法、试验探究法、观察分析法。
教学准备:有小槽的斜面、长木板、质量不等的钢球、火柴盒、沙箱、四条脚是铁钉的小方案、质量不等的重物、弹簧、支架、有孔的小木块、竹块、滚摆、单摆、支架。
教学过程:(课件)汶川大地震,震前汶川依山傍水,如此美丽,震后一片废墟。
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所引起的。
能的种类较多,除了地球所释放出的能量外,机械能也是能量的一种。
我们本节课学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板书: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要合理利用机械能,首先应弄清楚什么是能量?引导学生观察P173图9—33,思考: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都具有能,那么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呢?(板书:能量 1.概念:)抽学生回答: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
课件演示: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这个物体便具有了能量或能。
教师强调:从能的概念分析:“能够做功”指的是:(1)物体具有做功的本领而并不要求一定要做功(课件)。
功和能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能量可以通过做功这种方式体现出来。
合理利用机械能(第二课时)+精品教案
总结: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ppt7】板书
二、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弯弓射箭、蹦床运动中的能量转化。
【ppt8】组织学生分析讨论过山车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ppt9、10】组织学生进行随堂练习。
【ppt11】课堂小结。
【ppt12】介绍人造地球卫星的机械能转化。
【ppt13】布置作业。
思考、讨论
听讲、记录
观察实验,分析滚摆和单摆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和转化
听讲
记录
分析讨论
讨论
思考、练习
听讲
听讲
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通过实验,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从物理走向生活
巩固新知
知识拓展
板书设计
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教具学具
多媒体、滚摆、单摆
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目的
【ppt3】展示图片:奔驰而下的过山车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高空中的飞机具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从而引出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ppt4】板书:
一、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物体具有机械能的总量等于动能、势能两种能量之和。
【ppt5、6】演示实验(或组织学生观看视频)
教学方案
课题
第十章第6节合理利用机械能(第二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道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2.能通过实验或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与机械能转化有关的现象。
教学重点
认识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3659.沪科版物理9.6 合理利用机械能二教案
9.6 合理利用机械能二1.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①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②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
③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
②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②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
2.教学准备:滚摆、单摆、弓箭、录相材料等3.教学设计:教室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复习提问①什么是动能,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②什么叫势能,势能的种类有哪些,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忆上一节的内容,提问个别学生或集体回答。
本节的能量转化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的理解的基础上的。
用知识结构的形式板书动能和势能,势能和弹性势能。
新课引入教师举起一个小球以此提误问学生,被举高的小球是否具有能量?学生回忆上节学习的内容,综合分析动能和势能的情况,做出回答。
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
教师释放手中的小球,学生观察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进一步思考从最常见最简单的生活中的现象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情况,尤其是小球在上升和下落过程高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
刚才提出的问题。
请个别学生进行分析。
出发,既能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理念,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进行新课引导学生说出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动能越来越大,从而进一步提问:“增加的动能从何而来呢?”初步引入能量转化的概念。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初步形成“能量转化”的意识。
进一步设疑,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养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当中所包含的物理内涵的良好的习惯。
一、想想做做①学生分组做滚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word教案
《10.6合理利用机械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能源危机、新能源种类2、掌握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3、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有关因素(2)过程与方法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
控制变量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独立、积极思考的自主学习习惯。
强化合作共赢的团队素养。
树立节约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过实验探究影响动能和势能的有关因素(2)教学难点抽象的动能、弹性势能、重力势能、势能、机械能的定义三:教学设计(1)重点如何突出循序渐进,合作共赢。
先有优秀学生进行展示,结合教师的点拨,再进行全组的合作学习,采取一帮一的形式,努力做到面向全体。
(2)难点如何分散1、变抽象为感性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所有的能量形式均配以贴切的图片,让学生从大量的感性认识、视觉刺激逐渐建立抽象的能量概念。
2、尊重规律,循序渐进对于功能关系、功的转化与守恒,可以在第二课时进行。
既照顾到难点分散;又能做到动能、势能的重点知识突出。
学情、教记四:教学过程一:提前预习,我主动(一)我初步学到了:1.如果一个物体能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简称。
2.物体由于运动具有的能叫做,物体由于被举高或发生弹性形变具有的能叫做,前者叫做,后者叫做。
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叫做。
3.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和有关,越大越大,物体具有的就越大。
4.物体被举的越,质量越,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5.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
(三)课外拓展:搜集新能源、节约能源的有关知识。
初步了解熵增加原理。
二:探究合作,我参与活动一:视频引课,引发思考(2分钟)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发学生对能量的思考。
你还知道哪些新能源?活动二:认识机械能(4分钟)思考:具有能量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特征?说一说:下列物体中是否具有能量?想一想:他们如何对外做功?活动三.实验探究:影响动能的有关因素(7分钟)想一想:动能可能与、有关。
沪科八年级全册物理教案:合理利用机械能
《合理利用机械能》学生差不多学习了一些生活常见的力,又学习了与之相关的简单机械,对物理学习有操作性兴趣,他们喜爱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施加影响,有些同学对实验有浓厚的兴趣,强调学生重视观察,并能通过小组合作得出结论。
(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明白能量的概念。
能与功的关系,能量的单位。
(2)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3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简单分析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事例【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的预习和图片展示,让学生明白能量的概念,能与功的关系,能量的单位、(2)采纳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让学生明白决定物体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3)采纳分析法,让学生明白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能量与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
【教学难点】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
1、多媒体课件、2。
实验器材:演示用:斜横,钢球,滚摆,单摆,弹簧,木球。
学生用:动能和势能实验装置各一套。
前面我们差不多学习了功的相关知识,今天接着来学习本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首先我们来看一段视频(播放相关龙卷风视频)。
龙卷风经过时,会有拔起树木、掀翻车辆、摧毁建筑物等现象,甚至把人吸走。
通过对龙卷风的了解,它对被吸走的物体做了功,从而引出能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一)能师:大伙儿都回答的特别好,说明大伙儿前面的知识都掌握的不错、在物理学上,假如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
这也就是物理上,能量的定义,能量又可简称为“能"。
就比如龙卷风就具有巨大的能量,因此它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下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请同学们依照能的定义来判断一下这些物体是否具有能量?(1)风吹动帆船航行,风对帆船做了功,因此我们说风具有能量。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
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设计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1、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斜槽、钢球、木块、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复习提问: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②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市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
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
现象:速度较大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
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演示(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球,以相同的速度对木块做。
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
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归纳小结: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三、势能演示(4)A、压缩的弹簧能移做功;B、拉长的橡皮筋能移做功;C、被举高的物体能移做功。
它们都能移做功,就说明它们都有做的本领,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具有能。
这一类的能跟前面的动能的存在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这一类的能叫做势能。
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1、弹性势能①定义:由演示(4)A、B分析得出: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②举例:被压缩的弹簧、被拉长的橡皮筋、被踩弯的跳板等都具有弹性势能③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演示(5)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
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重力势能①定义:演示(4)C分析得出: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举例:空中飞行的飞机、被举高的一切物体。
③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演示(6)让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现象: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桌下陷的越深。
合理利用机械能
合理利用机械能减小字体增大字体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07-10-29 0:30:251课标要求:⑴通过本章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⑵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⑶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势能及它们的转化;⑷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与人们正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以增强合理选用能源的意识;2教材分析:本节编写思路是:首先通过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听到关于“能”方面的俗语,如风能、水能、电能、太阳能、能源等,引入“能”这个概念,同时通过图8—32不同形式的能与功的联系的图示,进而抽取出能的基本含义,即物体具有做功的性能或本领;与此同时,介绍做功与能量的转化关系,以及能量的单位;最后重点落在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探究上,教材先后安排了两个实验探究活动:一是探究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二是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在第一个实验探究之前安排了一个“加油站”,目的是帮助学生在实验探究中,能应用“加油站”补充的知识去获得实验探究的结论;在两个实验探究之后,教材还安排了滚摆和单摆两个演示和介绍玩具蹦蹦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发现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以渗透机械能转化与守恒的思想观点;信息窗中关于风能与水能利用的介绍,目的是上学生认识风能和水能这些可持续发展的能源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让学生知道人类利用自然的历史源远流长,进而悟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道理;3课时安排:2课时<4措施与建议:<div> ⑴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于它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前应尽量多举实例课本因篇幅限制,仅以图示的方式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各举一例,如流动的水、风、张开的弓都能够对其它物体施力,并能够使其在力和方向上移动一段距离,即都能对其他物体做功;接着指出,如果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就说它具有能;针对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进而推出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div><div>在引入能量的单位时,适度介绍功与能之间的关系,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里教学尺度把握很重要,不宜深入介绍;</div><div>⑵实验探究1和2是本节内容和重要环节;教学中要注意营造科学探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他们自己得出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div><div>⑶实验探究1是研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是在“加油站”中所提供的两点结论的基础上之上完成的;其中第一点“小球到达底端的速度只与高度有关”要结合学生的感知来认识;第二点要结合功能关系做必要的推论:被撞击的木块在平面上运动的距离越长,说明木块克服摩擦做的功越多,表明木块被小球传递给木块的动能越大;经“越长—越多—越大”这一过程的分析,将木块移动的距离与运动到底端时的小球的动能联系起来了;注意:这里的观察对象是木块,研究对象是滑到斜面底端的小球;</div><div>在此基础上设计两组实验;第一组是观察同质量的钢球从不同高度沿斜面滑下的情况,得到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的结论;第二组实验是观察不同质量的小球从同一高度滑下的情况,得到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的结论;综合分析两组对比实验的结果得到: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速度、质量有关;</div><div>⑷实验探究2是研究势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活动;为达到探究的目的,课本中设计了两组对比实验,分四步完成;第一组实验分别让同质量的重物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撞击放置在沙箱中沙表面上的小方桌,比较小方桌用铁钉做的四条腿下陷的越深,则说明重物撞击小方桌,对小方桌做得功越多,从而可以比较重物开始下落时势能的大小,得出在质量一定时,物体高度越大,其重力势能越大的结论;第二组实验分别让不同质量的重物,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撞击小方桌,下陷和越深,重物对小方桌做的功越大,重物在下落时的势能也越大,进而推出在高度一定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结论;综合分析得出: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其重力势能就越大;</div><div>⑸在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教学中,可以先竖直上抛一个乒乓球,针对乒乓球上升、下落这一事实来分析乒乓球动能、势能的转化;再做滚摆实验,启发学生来分析滚摆在运动过程中动能、势能的相互转化;至于滚摆上升高度逐渐降低的原因,可以向学生解释;这里要多举实例,除了课本中的单摆、蹦蹦杆外,要启发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物体的动能、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div><div>⑹教学中还应注意,位于高处的物体能够做功,实际是通过位于高处的物体在下落过程中,它的势能转化为动能来实现做功的,这与物体因运动而能够做功是不同的;</div><div>⑺课本在“信息窗”中提供的阅读材料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同时也渗透了情感教育;通过阅读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它不仅生动有趣,而且具有实用价值;针对水能的利用,结合当前我国正在兴建的三峡水利工程的介绍,适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div>课时教案参考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⑵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⑶在用能量的初步知识理解分析简单的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⑴通过观察认识动能势能的存在;⑵通过归纳概括得到动能势能的概念;⑶在讨论探究实验中总结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实验和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敢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及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2.教学准备:课件、铁球等3.教学设计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录像有关能源的片断.看罢录像,请同学谈感受;<观察思考;谈感受;一、引入课题组织学生展示;引导学生竞争,尽力列举出所熟悉的能量形式;引领学生进一步了解常见的能量形式;展示有关“能源”的资料.小组讨论:举出学生所认识的能量;二、新课学习1了解能量课件展示:流动的水冲断桥梁、转动的风车带动了发电机运转、运动的汽车撞翻了木箱、飞来的子弹穿过靶心;从能的角度归纳录像物体所具有共特征:物体都在运动中,都在对外做功;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动能概念出示:城市街道上车辆的最高行驶速度表;提问:为什么要对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进行限制引导学生理清实验顺序及注意事项;提问:让不同质量的铁球在斜面上下滑时应注意什么>让相同质量的铁球沿斜面下滑时应注意什么</div>相同质量的铁球如何沿斜面下滑</div>为准确解释以上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可参考书中—2实验,也可自行设计研究;</div>让小组汇报探究结果并解释车辆限速问题;追问: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什么样的货车的动能大</div>强调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div>利用背景材料,分析质量与速度谁对物体的动能影响大;指导学生读书,自主设计实验并总结,小组交流收获;教师阐明弹性形变的概念;<div>设疑:静止高山顶的一块大石头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引导学生理解被举高的物体具有重力势能,但未对外做功表现出来;</div><div></div><div>组织学生阅读课后习题,自选解答:</div><div></div><div>引导学生谈收获,并找出对于本课的知识存在的疑问;<div>看图表.</div><div>学生猜想、讨论课文、讨论实验步骤;</div><div>学生分析. </div><div>回答:不同质量的铁球在同一高度下滑,保持相同高度的实验前提;</div><div>回答:相同质量的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下滑,从而研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div><div>分组实验、讨论、归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div><div>汇报研究结果;</div><div>回答“汽车限速”问题;</div><div>讨论回答;</div><div>思考讨论:速度对动能的影响大;</div>< <div>阅读课文</div><div>小组探究,展示实验及讨论成果,归纳:物体由于被高举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叫弹性势能;影响重力势能的因有物体的质量和高度;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有物体的弹性形变;能量的单位都是焦J;</div><div>学生思考;解答课后习题;总结回答;<div>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div>4势能的概念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div>三、小结</div><P>4.板书设计第2课时教案</div><div>1.教学目标:</div><div>知识与能力</div><div>①知道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div><div>②能用实例说明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能解释有关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div><div>③初步了解机械能守恒的含义;</div><div>过程与方法</div>①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的过程;</div>②动手设计实验,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身边的物理道理; </div>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iv> ①关心机械能与人们生活的联系,有将机械能应用于生活的意识;</div>②乐于参加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div> 2.教学准备:滚摆、单摆、弓箭、录相材料等3.教学设计:复习提问</div>①什么是动能,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div>②什么叫势能,势能的种类有哪些,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div></td>学生回忆上一节的内容,提问个别学生或集体回答; <div>本节的能量转化内容的学习是建立在对决定动能和势能大小因素的理解的基础上的;用知识结构的形式板书动能和势能,势能和弹性势能;</div></td>新课引入教师举起一个小球以此提误问学生,被举高的小球是否具有能量学生回忆上节学习的内容,综合分析动能和势能的情况,做出回答;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思考问题的学习习惯;<td vAlign=top width=219><div>教师释放手中的小球,学生观察过程中小球的运动情况,尤其是小球在上升和下落过程高度和速度的变化情况;</div></td><td vAlign=top width=219><div>学生观察演示实验,并进一步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请个别学生进行分析;</div></td><td vAlign=top width=219><div>从最常见最简单的生活中的现象出发,既能体现出“生活中处处有物理”的理念,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div></td>进行新课<div> 引导学生说出在小球下落的过程中,小球的速度越来越快即动能越来越大,从而进一步提问:“增加的动能从何而来呢”初步引入能量转化的概念; <div>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初步形成“能量转化”的意识;<div>进一步设疑,并进行引导,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养成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当中所包含的物理内涵的良好的习惯;</div></td></tr><tr><td vAlign=top width=219><div>一、想想做做</div><div>①学生分组做滚摆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其中的动能和势能是如何变化的;学生完成实验后,对个别学生进行提问;</div><div>②播放课件:书本92面图—2中三个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尝试回答;</div><div>③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能量转化的过程如机械钟表、单摆等;</div><div>演示乒乓球下落后弹起,教师一边演示一边引导学生分析各个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情况;</div><div>④教师用自制的弓箭演示射箭的情形,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当中的能量转化;</div></td><td vAlign=top width=219><div></div><div>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div><div></div><div></div><div>个别学生分析滚摆在不同阶段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况;学生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得出答案;</div> <div></div><div>通过学生自己列举生活当中的例子,进一步熟悉能量的转化的概念,加深学生对能量转化的理解;</div><div></div><div>学生观察实验,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div><div>引起学生的兴趣;</div><div></div></td><td vAlign=top width=219><div>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与他人协作的精神;教师巡堂及时反馈学生实验中的问题;</div><div></div><div></div><div>加深学生对能量转化的认识,进一步巩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div><div>让学生通过与同学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与他人沟通、团结合作的能力;教师点评学生答案;</div> <div>广泛联系实际;通过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达到巩固认识的目的;</div><div></div><div>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翁,激发学生的学生热情; </div></td> </tr><tr><td vAlign=top width=219><div>二、机械能</div><div> ①总结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iv><div> ②引导出机械能的定义;我们已经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能相互转化,我们把它们合起来给个名称——机械能,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就是机械能以及它的能量转化,提出:机械能转化时有什么特点呢</div></td><td vAlign=top width=219><div></div><div>学生通过总结以上的各种例子,得出: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div><div>学生领会“机械能”的含义;</div></td><td vAlign=top width=219><div>利用自制的与生活更贴近的教具,引起学生强烈的关注,进一步强化学生效果,体现出“从生活走向物理”的教育理念;</div><div></div><div>板书:能量的转化</div><div>从能量的转化自然过度到机械能的含义,学生比较易于接受;</div></td>三、机械能守恒的规律</div><div>学生分组做课本92页想想做做,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锁打不到鼻子上呢也就是说锁到达不了原来的高度了;那是否说在能量的转换过程中势能减少了<div>如果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提示学生思考过程中是否还有其他能量的转化;</div><div>鼓励学生假想如果没有摩擦力又会怎样从而引导出能量守恒的规律;</div><div>强调现实情况下摩擦总是存在的,但为研究问题的方便,当其影响小的时候我们可以忽略不计,认为能量是守恒的; </div></td><td vAlign=top width=219><div><SUP></SUP></div><div>先阅读书本,分组做实验,并思考和小组讨论书本中的问题;</div><div>一部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够说出系绳的地方有摩擦力;</div><div></div><div>一部分学生能大胆猜想: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的时候,能量的总和应该不变的;</div><div></div><div></div><div></div><div>学生对能量守恒的前提进行理解掌握; </div></td><div>补充板书:第二节机械能及其转化;引入对“能量守恒的探究;<div>教师给予适当的引导;</div>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从实验现象分析出物理规律的科学态度;鼓励学生敢于进行猜想,从而顺利过渡到理解状态;</div>板书:只有动能和势能转化的时候能量是守恒的;<div>既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又使他们懂得忽略一些问题影响极小的因素来处理问题的方法;四、科学世界人造地球卫星教师结合“神州五号”讲述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放映人造地球卫星和“神州五号”的录相资料;让学生阅读课本的材料,和同学讨论后完成课后的练习;教师把一个学生的答案投影并评讲答案;学生观看录相,增加对航天科学的了解;学生阅读课本的材料,并独立完成材料后的问题;教育学生关心时事政治;增加学生对航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情操; </tr>五、评测与小结①课堂5min测评;<div>②请学生小结本节内容;学生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六、布置作业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1、3、4;教师讲评练习,巩固本节所学习的内容; 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重点:1、能和机械能的概念;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难点: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教学准备:课件、斜槽、钢球、木块、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复习提问: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②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市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2、引入出示斜槽,并演示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的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引出能的概念二新课教学一、能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2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2.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3.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以及它们的转化;4.通过查阅资料,让学生认识到能量是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以增强合理利用能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用实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难点:能的概念;会解释有关动能和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简单现象;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用具学生分组实验:斜面、光滑长木板、钢球、木块、木球、沙箱、四条脚是铁钉的方桌、大砝码教师演示实验:滚摆、单摆、课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师:在日常生活或看书看报中,你听说过哪些关于“能”方面的俗语学生:能源危机、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能、风能、机械能、电能、热能、太阳能;师:能与人们日常生活,生产密切相关,那么,满足什么条件的物体具有能什么叫机械能如何合理利用机械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二、能量能量简称为能.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能量是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的大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它具有的能量就越大.注意:物体能够做功,我们仃就说它具有能量;能量的定义中关键词是“能够做功”这四个字,能够做功并不等同于正在做功,能够做功的物体,即具有能量的物体,由于所处的条件不同,可能正在做功,也可能没有做功,但只要它能够做功,或者说它具有潜在的做功的本领,就具有能量;举高的重锤在空中静止不动,它虽然现在没有做功,但当它下落时,可将木桩打人地下而做功,所以举高的重锤在没下落时,它具有做功的本领,它具有能量;三、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的物体能够做功;例如:运动的汽车、飞行的子弹、流动的水和空气等都能够做功,所以它们都具有动能;你们猜想一下,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物体速度有什么关系问:你们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引导:终点裁判怎么比较百米赛跑运动员的快慢请一个学生讲讲如何具体操作:引导:先控制哪一个因素,研究动能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请大家根据老师提供的器材,讨论如何设计实验请一个小组派代表和大家交流我们应该设计一个表格来记录我们实验观察到的现象,如何制定这个表格,它应该包含几个部分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老师巡回指导展示几组记录的现象,并请他们说说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四、势能1.重力势能高处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被举高的重锤、空中的飞机、课桌上的粉笔盒等都具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讨论:用控制变量法:物体的质量大小相同时,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高度之间的关系,物体被举高度相同时,研究物体的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1如课本P175图9-37所示,同一重物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小方桌小方桌的桌腿是四根钉,并放置在沙箱的沙面上;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重物具有的势能与重物所在的高度的关系;2如课本P175图9-38所示从同一高度自由下落的两个不同质量的重物冲击小方桌,比较小方桌下陷的深度,进而推断重物具有的势能与重物的质量的关系;实验结论可归纳为: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它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被举高的高度决定.质量越大,被举的越高,物体的重力势能就越大.在同样的高度上的两个物体,质量大的重力势能大;举起同样高度的铅球和乒乓球,铅球落下时,做的功多,具有的重力势能大,而乒乓球做的功少,所以具有的重力势能也就小;2.弹性势能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做弹性势能;拉长的橡皮条、弯曲的钢条、张开的弓等都是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量,所以具有弹性势能;钟表上的发条被拧得越紧,运动的时间就越长.它的弹性形变就越大,具有弹性势能也就越大;五、机械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章机械与人
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重点:
1、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影响动能和势能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
课件、斜槽、钢球、木块、小桌、沙、重物1、重物2、橡皮筋、弹簧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1、复习提问:
①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A、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B、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②演示:将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用手推市面上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分析推力和重力的做功情况。
结论:推力做了功,重力没有做功。
2、引入
出示斜槽,并演示(1):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引导学生分析钢球撞击木块的过程中的做功情况,(引出能的概念)
(二)新课教学
一、能
如果一个物体能移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能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移做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动能
再演示(1)分析钢球能做功是因为钢球在运动。
引出动能的概念。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2、举例:流动的不、风(流动的空气)、运动的汽车、运动的火车、飞行的飞机等都具有动能。
以汽车和火车为例,设问:运动的汽车和运动的火车都有动能,它们动能是一样大吗?动能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引出新问题)
3、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2)让同一钢球以不同的速度对木块做功。
现象:速度较大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
结论: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演示(3)让质量不同的钢球和木球,以相同的速度对木块做。
现象:质量较大的钢球推着木块运动得较远。
结论: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归纳小结:物体的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具有的动能越大。
三、势能
演示(4)A、压缩的弹簧能移做功;B、拉长的橡皮筋能移做功;C、被举高的物体能移做功。
它们都能移做功,就说明它们都有做的本领,也就是说它们都有具有能。
这一类的能跟前面的动能的存在形式不一样,我们把这一类的能叫做势能。
势能分为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
1、弹性势能
①定义:由演示(4)A、B分析得出: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
②举例:被压缩的弹簧、被拉长的橡皮筋、被踩弯的跳板等都具有弹性势能
③影响弹性势能的因素
演示(5)观察弹簧和橡皮筋弹性势能的变化。
说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2、重力势能
①定义:演示(4)C分析得出: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举例:空中飞行的飞机、被举高的一切物体。
③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
演示(6)让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
现象:质量相同时,物体被举得越高,小桌下陷的越深。
结论:质量相同量被举的越高的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演示(7)让质量不同的两个物体分别从同一高度下落,冲击小方桌。
现象: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小桌下陷得越深。
结论:被举的高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的物体重力势能越大.
归纳小结: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被举的高度有关.物体的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它具有的重力势能就越大.
4、机械能
在天空中飞行的飞机,它是运动的所以它具有动能,飞机又被举高所以它具有势能。
也就是说说飞机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
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5、功和能
一个物体具有能,就说明它有做功的本领。
但是它不一定正在做功。
(三)小结
(略)
(四)作业
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