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上课用

合集下载

公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詹燕子

公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詹燕子
大气的两个作用:削弱作用和保温作用
(四)过渡
从大气的受热过程过渡到热力环流
口述:大气获得了热量,也就有了运动的能量。
提问:这些能量又是如何引起大气运动的呢?
思考问题
提炼归纳热力环流
(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概念
待学生读完教材
学生阅读教材
加深对热力环流的概念
的理解。
热力环流的过程
动画演示热力环流
板书整个过程
优点:
一、问题探究的形式导入,特点鲜明,能够引发学生对于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的思考
二、吐字清晰,板书工整,教态自然,多媒体运用流畅且制作精美。
三、知识点讲解较为准确,上课过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讲课过程中充分渗透了新课标的要求,充分的将理论结合实际,向学生渗透了人文素养,环境协调观。
缺点:
1、时间把握不够合理,没有进行最后的小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吸收;理解地面辐射是大气热量的主要来源。
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掌握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且能够用事实解释自然界中大热力环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绘制大气的受热示意图、热力环流模式图,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热力环流的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现象二:寒冬之际,人造烟雾可以防霜冻。
现象三:沿海城市白天可以吹到凉爽的海风。
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去懂得用心观察生活,理论结合实际
(二)大气的受热过程
现象一:自然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晴朗的白天要比多云的白天气温高。
1.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口述:太阳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那么大气是如何升温的呢?

2.1 第一课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2.1 第一课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教案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

2.1 第一课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案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大气环境的基础知识,大气中热量和水汽输送以及各种天气变化都是通过大气运动实现的。

只有掌握了本节内容才能理解全球性大气环流,了解各类天气系统的特点,防御自然灾害,并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大气环境。

大气运动的能量来自于太阳辐射,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了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了气压差异,在水平气压差异引起空气做水平运动,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组成了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教学目标】1.增强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热爱、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2.综合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和过程,会用热力环流的原理来解释生活现象。

3、室内实验地理实践能力;运用所学知识指导生产、服务生活的能力。

4、气压的概念,等压线以及物体的比热容等知识。

【重点难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分组合作探究为主,导、议、讲、练相结合等。

【教学手段】教师自制实验道具视频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配套练习1.下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A.东南风B.西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读某地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气压图(单位:hPa),完成2~3题。

2.若近地面和高空四点构成热力环流,则流动方向为()A.O→M→N→P→OB.M→N→O→P→MC.M→N→P→O→MD.N→M→O→P→N3.下面图中正确表示N地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4.下图是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后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①至⑤点,气压最高的是______,气压最低的是_______。

(2)A、B两地受热的是____地,空气_________;冷却的是____地,空气__________。

(3)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2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2.掌握大气运动和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
-学生能够阐述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和基本过程,包括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极地低压带的形成。
-学生能够解释地形、季节变化等因素对大气运动和热力环流的影响。
3.能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其他相关工具,分析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
(二)过程与方法
3.注重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任务,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获得成就感。
-针对学困生,提供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习难点。
4.强化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教授学生如何获取和整理地理数据,进行空间分析和可视化展示。
-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能力,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世界中的大气现象。
3.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探索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的规律。
-设计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探究特定地区的大气受热和运动情况,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利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问题中发现知识,培养探究精神。
-设计有趣的课堂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合作能力。
2.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所学知识。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在现实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组织实地考察,观察当地大气现象,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
(五)总结归纳
在课堂的最后阶段,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重点,梳理难点。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 课件

(1)在同一地点不同海拔高度上,海拔越高,气压越 低。如图 PA>PE。
(2)在近地面,气温越高,气压越低;气温越低,气 压越高。如图 PA<PB,PA<PC。
(3)同一水平面上,高压区等压面都向高空凸起,低 压区等压面都向低空凹陷,即“凸高凹低”。
(4)同一垂直方向上,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区类型相 反,即近地面为高压,高空则为低压。
受热的地方(A地) 受冷的地方(B、C地)
气流 运动
上升
下沉
气压 变化
变小
变大
对应高 空气压
变大
变小
(3)由高压流向低压。 (4)垂直运动。 近地面受热不均,产生大气的垂直 运动(对流),然后产生水平方向上的气压差异,推动空气 在水平方向上由理
[反思归纳]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保温作用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 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 过程的延续。具体图解如下:
►思维拓展
大气受热过程在实践中的应用
现象
原因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晴天时,太阳光中的蓝、紫 色光易被散射
阴沉天空呈灰白色
阴天时,云层厚,大部分太阳 光被反射
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关键抓住以下三点关系: (1)温压关系(如上图所示):
(2)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从高压吹向低压(如 上图中①②③④处风向所示)。
(3)等压面凸凹关系: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 相反。
2.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 等压面是空间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面,等压线是同 一水平面上气压值相等的点组成的线。等压面图表示气压 的垂直分布状况,等压线图表示气压的水平分布状况。
高原上空气稀薄,大气削弱 作用小,但保温作用也弱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2023年高中地理 第2章 第1课时 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3.云层对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影响示意图
(1)白天,云层的反射作用明显,地面温度比晴天低;夜间,云层的 大气逆辐射作用显著,地面温度比晴天高。因此,晴天比阴天的昼夜温 差大。
(2)由图可知,白天和夜间都存在大气逆辐射,而且大气逆辐射白天 比夜间还要强。
典例剖析
例题1 (2020·北京丰台区期中)下表是我国华北某地天气状况数 据。如图是“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1)~(3)题。
其过程可以归纳为:
[方法技巧] 可用“一个关键、四个步骤”来记忆热力环流原理 “一个关键”:确定近地面两地区的冷热。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 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 夜晚气温较低。
“四个步骤”: (1)热上升、冷下沉——近地面受热,空气上升;近地面冷却,空气 下沉。 (2)热低压、冷高压——近地面热的地方形成低压,近地面冷的地方 形成高压。 (3)近地面和高空气压性质相反——近地面为高压,高空为低压;近 地面为低压,高空为高压。 (4)水平方向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3.常见的三种热力环流形式 (1)海陆风 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②影响与应 用:海陆风使海 滨地区气温日较 差较小,夏季气 温低,空气较湿 润,是避暑的好 地方。
(2)山谷风 ①山谷风成因分析——山坡的冷热变化是关键。 ②影响与应用:山 谷(小盆地)常因夜间冷的 山风吹向谷底(盆地),使 谷底(小盆地)内形成逆温 层,大气稳定,易造成 大气污染。故山谷(小盆 地)地区不宜布局大气污 染型工业。
知识点 问题探究
大气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实验 步骤: ①将略大(如50×40×20 cm)的废弃包装纸盒,正面去掉,留下其他 5个面,横放在桌上,让盒子开口的那面,正对观察者。 ②关上门和窗,在纸盒内一端放入点燃的蚊香(或香烟),另一端放 上冰块。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ppt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ppt课件

A
B
C
A
B
C
谷风
山风
山谷风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请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思考:巴山地区产生夜 雨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夜间山谷降温慢,山坡降温快,冷气流沿山 坡滑向山谷,山谷暖气流被迫抬升,遇冷凝 结形成降雨。
各种“岛”效应
名称 热岛 效应
为什么台湾海峡两岸风向的日变化相反呢? 这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
海陆风 请结合已学知识, 绘制海陆间大气环流模式图。
陆地:比热容较小 (热得快,冷得也快)
海陆风 请结合已学知识, 绘制海陆间大气环流模式图。
• 陆地增温快(热源) • 海洋增温慢(冷源)
高压
低压
海风
低压
高压
• 陆地降温快(冷源) • 海洋降温慢(热源)
城市风
卫星城或对空气有污染的工厂应建设在A、B、C中的 C 地 。
C
B
上升气流
A
A:市区 B:市区与郊区之间 C:在城市热岛效应之外 (在下沉距离之外)
海陆风
清代黄叔璥在《台海使槎录》中,记述
了台湾海峡两岸的风向差异:“内地 之风,早西晚东,惟台地早东风, 午西风……四时皆然。”这里的“内
地”指福建,“台地”指台湾
冷岛 效应
雨岛 效应
含义 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气温
夏季绿洲、湖泊比 其毗邻地区气温低
城市降水比郊区降 水多
成因
影响或对策
城市人工建筑物热容量小,增温快; 增大城区绿地、水域面积;
人口、产业集中,排放热量多;
控制城市人口密度、建筑物密
绿地、水域面积小,调节功能弱

课件21: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课件21:2.1.1 大气的受热过程 热力环流

拓展:山谷风

山 顶
谷风
山 谷
白天——吹谷风

山 顶
山风
山 谷
夜间——吹山风
市区气温通常比郊区气温高
THANKS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
3.高压低压指同一__水__平___面而言。 4.高空与近地面气压状况正好_相__反__。(近地面冷高压,热低压)
5.等压面高压_上__凸__,低压_下__凹__。
热力环流
水平气压差是形成大气 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
气压降低
气压升高
C’ 风
A’ 风
气压降低 B’
风 C

A
B



地面冷热不均是热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
1005 1010 1015
1005 1010 1015
1005 1010 1015
1020
1020
1020
1020
1020
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受热均匀
地面冷热均匀时,等压面和地面是什么关系?(平行) 这说明同一水平面各地气压状况如何?( 相 等 ) 同一垂直面各地气压状况如何? (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大一气、的大受气热的受过热程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大气上界
地面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O3吸收紫外线
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少, 所以太阳并非近地面大气的主要、
直接的热源!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反射作用 云层、尘埃
反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大一气、的大气受的热受过热程过程
760hpa
800hpa
760hpa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PPT教学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及热力环流PPT教学课件
(2)“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相 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 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75%~95%)被近地面大气中的 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3)“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 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 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 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作用形式
吸收
削弱程度

氧原子(高层
参与作用 大气)、臭氧
的大气成 (平流层)、

水汽、二氧
化碳(对流层)
反射 大
云层、 较大颗 粒的尘

散射 较小
质点是 质点是颗粒
空气分 较大的尘埃、
子、微 雾粒、小水
小尘埃

波 长
范 围
紫外线
红外线
各种波长的 光线都有
波长较 各种波 短的蓝、 长同样
紫光 被散射
(4)D
(5)小 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 低。
热力环流
知识精析 1.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近地面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 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环 流。如下图所示。
注意:在同一水平面上,高气压比低气压值高,如 上图中B地低空气压值高于A地低空;但在不同高度上则 不一定,如上图中的A地虽然近地面是低气压,高空是高 气压,但实际上气压值是近地面高于高空,因为同一地点 气压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海拔高低、云量多少等因素都会影响大气对太阳辐 射的削弱作用,进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
表解如下:
影响因素 太阳高度
大气 透明 度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质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质课件

4.若此图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则O点风向为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解析 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PM<PN时,③为北半球风向,⑦为南半球风向。
5.近地面,空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摩擦力与地转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A.与空气运动方向成180°角 B.与空气运动方向成90°角 C.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与气压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1)垂直运动
A地受热,空气_上__升__
B、C两地冷却,空气 _下__沉__
→ 近地面形成 低气压,高空A′形成高气压
→ 近地面形成 高气压 ,高空B′、C′形成 低气压
→ 同一水平面
上气压产生

差异
(2)水平运动
高空:空气从 A′向B′、C′两地扩散 3.常见形式:海陆风、山谷风、城市风。
近地面:空气由 B、C 流向A地
越大,反之越小
穿等压线
2.风力的判读 (1)同一幅图,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等压线越稀疏,风力越小。 (2)不同图幅,两条相邻等压线差值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差值越小,风力越小。 3.风向的确定 第一步:画出与等压线垂直的水平气压梯度力。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 第三步:按照地转偏向力“南左 北右”的偏转规律画出与水平气 压梯度力成30°~45°偏角的风向。 (如右图)
解析 热力环流是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从图中可知A处气流下沉,B处气流上升, 故温度B>A。根据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可知A、B两地气压高于C、D两地;根据水平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可知 A>B、C>D,故四地气压为A>B>C>D。
2.如果此图是城市热岛环流侧视图,在②处进行植树造林,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秀课件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优秀课件

C.丙
D.丁
解析 海洋较陆地昼夜温差小,阴天较晴天昼夜温差小。
8.深秋或寒冬的夜间,丁地常常出现霜冻,主要原因是 A.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
√B.大气保温作用弱
C.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D.地面辐射弱,大气辐射强
解析 丁地与甲、乙、丙相比较,海拔高,大气保温作用弱,温度低,故在深秋或 寒冬常出现霜冻。
答案 晴朗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 高;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 故昼夜温差最大。 解析 晴天时,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 高。晚上,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差,气温低。再加上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 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读下表和“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9~10题。 部分城市某日天气预报表
城市 天气现象(白天/夜间) 最高温/最低温
北京
28 ℃/18 ℃
上海
25 ℃/19 ℃
哈尔滨
24 ℃/11 ℃
西宁
22 ℃/3 ℃
9.该日昼夜温差最小的城市是上海,图中能反映其原因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 昼夜温差小说明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A.①和②较小 C.③和④较小
B.②和③较小
√D.③和⑤较小
解析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较少,⑤小,大气逆辐射较弱,③小, 故青藏高原气温比四川盆地低。
4.与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有关的是
A.①小②大
√B.①大③小
C.③小⑦大
D.④大⑥小
解析 青藏高原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①大,说明光照强烈, 白天气温高; 大气逆辐射弱,③小,夜晚气温低,气温日较差大,故青藏高原小麦产量高、质量好。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名师课件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名师课件1
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太阳辐射的能量可以完全到达地表吗? 2.夜间地表温度和白天的温度差别如何?
0.4 微米
0.76微米
紫蓝青绿黄橙 赤
0.4微米
太阳辐射光谱示意图
太阳辐射能量 最集中的部分
物体的温度越高,
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
太阳表面温度
约6000k
太阳辐射
短波辐射
地球固体表面
西
D. 风从北侧吹来
低压 风向

高压
2.以下四图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3.有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的运动即是风 B.地面的冷热不均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 C.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D.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
4.影响近地面风速的力是下列中的 A.地球自转产生的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B.地转偏向力 C.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 D.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
Pa=Pc>Pb
3. 判断1、2、3三地的气压大小。
a
b
c
P2>P1=P3



4. 判断a、b、c、1、2、3三地的
气压大小。
Pa=Pc>Pb>P2>P1=P3
海陆风
海陆风
高压
低压
升温快
低压
陆地
高压 海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白天海滨吹海风
升温慢
海陆风
海陆风
低压
高压
夜晚海滨吹陆风
降温快
高压
陆高压
D
受热上升
由地面冷热不 均引起的大气运 动称为热力环流。
热 低压
B
结合实验观察,填出A-E的热力环流过程。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高中地理必修课件: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水平方向上气压差异与风力形成
01
02
03
气压梯度
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气 压梯度越大,风力越强。
地转偏向力
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右侧 偏,南半球向运动方向的 左侧偏。
摩擦力
影响风速,使风速减小; 影响风向,与风向相反。
垂直方向上对流运动与天气变化
对流层大气的垂直分层
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对流运动
地面受热不均引起的空气垂直运动,包括上升运动和下沉运动。
类型
季风主要分为东亚季风、南亚季风等类型。东亚季风主要表现为夏季盛行东南风和冬季盛行西北风;南亚季 风主要表现为夏季盛行西南风和冬季盛行东北风。
对我国气候影响
季风对我国气候有着重要影响。夏季风能够带来丰富的水汽和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和植被生长;冬季风则 带来寒冷干燥的气候,不利于农业生产和人类生活。同时,季风的不稳定性还会导致我国频繁出现旱涝灾害 等极端天气。
实验结果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次实验,可以更加深入地 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 形成机制,为气象预报、气候研 究等领域提供重要依据。同时, 实验结果也可以为城市规划、环 境保护等方面提供参考。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成果, 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需要进 一步研究的问题。例如,可以进 一步探讨不同地形、地貌条件下 热力环流的特点和规律,以及人 类活动对热力环流的影响等。
数据记录
详细记录每个温度计和湿度计在不同 时间点的读数,以及大气压力计的读 数。
数据处理
分析方法
通过对比不同时间点和不同位置的温 度、湿度和大气压力数据,分析大气 的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
将记录的数据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形式 ,便于分析和比较。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2.通过对实际气象现象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课堂小结,强调重点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难点内容。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他们的实践应用能力。
2.要求学生在作业中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表现,发现自身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3.小组合作紧密贴合: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团队合作中完成研究任务,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同时,小组成果展示和教师点评相结合,使学生在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提高表达沟通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在本节课中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科学原理,在思考中构建知识框架。同时,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利用虚拟实验室,让学生模拟大气受热过程和热力环流现象,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直观的动画演示,向学生介绍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分配过程,大气直接热源的概念,以及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与发射机制。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大气受热过程对地球气候系统的影响,以及热力环流的基本概念和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作用。
4.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组织课堂辩论,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研究主题,如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等。
2.各小组通过查阅资料、讨论交流,共同完成研究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组织小组成果展示,让学生分享研究成果,提高他们的表达沟通能力。
4.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测、数据分析等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ppt课

高中地理必修一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ppt课

“太阳暖地面” “地面暖大气” “大气还地面”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吸收作用
O3吸收紫外线 CO2、水汽吸收红外线
特点:具有选择性
2、反射作用
云层、尘埃(云层厚薄、云量多少)
特点:无选择性
3、散射作用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具有选择性
看书思考问题: 晴朗的早晨温度更低
太阳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 每次发放的特权有效期为1个月,发放数量由您购买 的VIP类型决定。
每月专享9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自VIP生效起每月发放一次,持续有 效不清零。自动续费,前往我的账号 -我的设置随时取消。




(1)在图a和图b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 高低。 (2)想想一天之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学与用】在市区和郊区的近地面会吹什么方向的风呢? 请画出示意图。
城市与城郊之间的热力环流
郊郊区区
市市区区
郊郊区区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B
A
C
观察图片,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如何呢?
3.等压面的凸凹与气压高低的关系: 因地面冷热不均,导致同一水平面上出现气压差异, 进而等压面发生弯曲,即等压面凸向高空的为高压, 下凹的为低压,可形象地记忆为“高高低低”,具体 如下图所示: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引起的空气环流。 2、近地面的气压与高空相反。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优惠活动,活动多多,优惠多多。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大气对地球的保温作用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及解决措施
重点:大气的受热过程
难点: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大气保温作用
解决措施:运用读图分析法、案例分析法、问题探究法、实验法等,以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攻克重难点。
教学过程
(五)小结
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看演示图回忆大气的受热过程,
看演示图回忆热力环流,以及应用海陆风
跟随老师回忆本节课的内容
巩固本节课所讲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围绕教材内容,主线清晰,逻辑性较强,注重知识间因果联系。注重引导学生自主思维,联系生活实际,结合教材内容,获得知识体验,并训练地理思维。教学中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演示,形式活泼,内容只管、形象,既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学习地理,学习的是身边的地理,是生活中的地理,是让人明白之后觉得有意思的地理。在教学中应该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对地理学习越来越感兴趣,学习中越来越快乐,越来越有成就感。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教学设计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教学设计

学 科
高中地理
课 题
《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课 时
一课时
教材分析
大气的受热过程是本课时的基础知识和重点,主要知识结论“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学习热力环流的基础,只有理解了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而不是太阳辐射,才能正确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不同表现形式。
提问:我们生活中熟悉的例子,是什么在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得地球越来越热?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2.3大气的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1(大气的受热过程)课件高中地理中图版(2019)必修一
读图,回答下列1--3小题
D 1、白天多云,气温偏低。与图中哪个数字的代表的辐射被削弱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B 2、大气温度的变化主要与图中那个数字的代表的辐射作用直接相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C 3、青藏高原地区,夜间降温较快,与图中那个数字的代表作用有关( ) A.① B.② C.③ D.④
B.反射太阳辐射,降低地温
C.吸收太阳辐射,增加地温
D.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光照效率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②天气 天气晴朗
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 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
昼夜温差大
阴天 相反
③下垫面
白天增温速度慢 夜晚降温速度慢 昼夜温差较小(如海洋)
大气受热过程——小结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地面辐射
太阳辐射

大气逆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⑤辐射
地面辐射
跟踪训练1
跟踪训练1
读“对流层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4~5题。
4、四川盆地是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少的地区,主要原因是(
A.①较强
B.②较强
A)
C.③较强
D.④较强
5、诗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
听雨声”中,与“秋阴不散”导致“霜飞晚”
C 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跟踪训练1
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经常运用地膜覆盖技术以提高当地的农业生产效率,据
【课前导入】生活中的大气受热过程
【课前思考1】苏轼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写到明月几 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 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从地理学科的角度,你知道高处不胜寒的原因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自然地理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和风
【课程标准】: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习目标】:
1、能借助大气的受热过程示意图,说出大气的受热过程;用削弱作用和 保温作用的原理,解释相关地理现象。 2. 系统理解并能说出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过程。能根据等压面判断气压 高低。 3. 能在等压线图中绘制风向和判断风力的大小,并理解风力和风向的影响因 素。
白天,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地表温度不太高;夜 晚,地球大气对地面保温有保温作用,地表温度不太低;从而 减小了气温日较差。
二、大气运动—热力环流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高 空
1020hpa 1060hpa
1100hpa
低压
高压
低压
地 面
高压 C 冷却
低压 A 受热
高压 B 冷却
描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A 郊区 郊区 NhomakorabeaB
2 1、有污染的工业、卫星城应布局在何处?为什么 、为保护城市,在什么位置植树造林最有效? ? 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之外,避免相互污染。
山谷风示意图
思考:为什么说“巴山夜雨涨秋池”?
盆地地区夜晚吹山风,谷底气流上升过程中容易 凝云致雨
①>②=④>③。 1.判断图中四点的气压高低。 2.甲、乙两地盛行上升还是下沉气流? 甲:上升气流 乙:下沉气流 3.判断甲、乙两地近地面气压的高低。 甲:低压区 乙:高压区 4.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
6、在下图所示的时段内,风向由东南变为东北 的城市是( D ) A、台北 B、上海 C、首尔 D、北京
乙风力较大。 乙处等压线较为密集,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导致风力较大。
方法指导
风向的画法:
1、画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 画成虚线; 2、定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 3、画出风向——用实线,与地转偏向力呈30°—45°
判断风力大小方法:
在同一幅等压线分布图中,等压线密集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风速就大;反之,等压线稀疏的地方,水平气压梯度力小, 风速就小。
【学习重点】: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 作用;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学习难点】:热力环流中气压的垂直和水平变化。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 阳 辐 射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大气 增 吸收 温
3.右图为甲地所在区域某时刻高空两个等压面P1 和P2的空间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经度相 同。 此时甲地近地面的风向为( B ) A、东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西北风
一般情况下,空气的密度与气温、空气中的水汽含量呈负相关。 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某区域的地形和8时气温状况剖面,高空自 西向东的气流速度约20千米/时。据此完成4~5题。 4.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D )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5.正午前后( B )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1.右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B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
2.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频繁出现,空气质 量问题已引起全社会高度关注。下图是气温垂 直分布的4种情形。读图完成下题。 图中最有利于雾霾大气污染物扩散的情形是( A )
太阳辐射 大气上升或 下沉的 导致 地区间 引起 垂直 ______运动 冷热不均 ________ _ 同一水平 面上的 _____ 气压 差异 大气的 _____ 水平 运动
热力环流
海陆风示意图
海陆风示意图
活动探究: 城市风的形成 ——城郊间的热力环流
B
A 郊区 郊区
市区
市区
在城市风下沉区与城市之间
1010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百帕)
1000 1010 1020
摩擦力 风向
地转偏向力
1030
读“亚洲东部某日地面气压等值线图(单位:百帕)”,并结合所 学知识,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地此时吹什么风?试在图中绘出两点的风向。
(2)图中甲、乙两处风力较 大的是哪一个?说明理由。
甲:东南风
乙:东北风
空气产生水平
大 气 作 水 平 运 动 所 受 作 用 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使风向垂直于等压线)
运动的原动力 二力平 衡,风向 与等压 线平行
三种力 共同作 用下,风 向与等 压线斜 交
地转偏向力
(使北半球风向右偏, 南半球风向左偏)
地面摩擦力
(与空气的运动方向相反)
(百帕) 1000 1005
水平气压梯度力 风向 A 地转偏向力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宇 宙 空 间
太 阳
太阳辐射
地 面
大 大气逆辐射 气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新疆地区的气候特殊,出现了“早穿棉 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的情形。 请分析新疆气温日较差如此大的原因。 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晴天多。白天, 云量少,(云的反射作用弱),大气对太 阳辐射削弱作用弱,气温高;夜晚,(大 气逆辐射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 低,所以昼夜温差大。
地 面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地面增温
“大地暖大气”
读大气受热过程简图,归纳: 1.太阳暖大地为①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产 削弱 生 作用,这种作用有三种形 式 反射、散射、吸收作用 。其中 反射没有选择性。臭 氧会选择性地吸收 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选择性的吸收 。空气中的细小颗粒及空气分析会首先折射 蓝紫 光。 2.大地暖大气为 ② ,其名称为 地面长波辐射 。比太 阳光比较,其波长较 长 。容易被大气中的 吸 水汽和二氧化碳 收,使大气增温。因而,大气的直接热源是 地面 。 大气逆辐射 3.大气还大地为 ③ ,其名称为 。其对 近地面大气的热量起到了补偿的作用,减少了大气的热量 损失,起到了保温作用。人们通常称之为 “ 温室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