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1

合集下载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两首现代诗《再别康桥》和《乡愁》,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同时,提高学生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现代诗的鉴赏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情感表达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朗读、讨论等方法,提高学生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诗歌,感受诗歌所表达的美好情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两首现代诗,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理解现代诗的特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热爱诗歌的情感。

3.讨论法: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探讨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两首现代诗的内容,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准备相关的情景图片或视频。

2.学生准备:预习两首现代诗,对诗歌内容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相关的音乐、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意境。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两首现代诗,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讨论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帮助。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现代诗二首》教案课程背景本节课是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的第一课,教学内容为《现代诗二首》。

教学目标1. 通过研究现代诗歌,培养学生艺术欣赏能力;2. 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受和理解能力;3. 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朗读技巧。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材料;2. 学生准备课本、笔和纸。

教学流程1. 热身活动:教师播放现代诗歌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字句的结合。

2. 导入新课:教师向学生介绍《现代诗二首》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 课堂阅读:学生分为小组,轮流朗读课文,依次感受诗歌的音乐韵律和情感表达。

4. 词语解读:教师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5. 朗读表演:学生按照角色分组,进行朗读表演,展示诗歌的表情和语调。

6. 创作小诗: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启示,自由创作短诗,展示个人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7. 总结回顾: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研究内容,分享诗歌的感受和体会。

8. 作业布置: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复课文,完成与诗歌相关的练。

教学评价1. 课堂观察: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情况,评价学生是否理解课文内容。

2. 朗读表演评价:评价学生的语音语调、情感表达和角色扮演能力。

3. 诗歌创作评价:评价学生创作的诗歌是否符合课文风格,并且能够表达个人的情感和想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感受诗歌美的同时,培养了艺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自主性,鼓励学生多进行合作和创新。

同时,对于语言表达的训练需要更加灵活和个性化,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并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现代诗二首》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一些特点,学习这两首诗以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和生动的比喻,满怀激情去讴歌生活,讴歌人生。

2.通过诵读,品味诗歌意境,培养语感,陶冶情操,追求活泼清纯,追求理想,热爱生活,积极投身生活的洪流,体验人生的价值。

重点:学会有感情地朗读现代诗歌;体会欢快的笔调、清新的风格。

难点:感悟诗中意象美,领会诗中哲理。

教学方法:分组诵读、讨论、竞赛课型:诵读课课时:2第一课时一、导入在诵读欣赏中我们学习了不少古诗,从中了解了古诗的一些特征。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两首现代诗,从而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征。

现代诗的特点:1.借具体的意象表达丰富的情感;2.注重节奏和韵律;3.形式自由灵活。

二、自主学习1. 给加点字注音溷.浊()泾渭..分明()宝藏.()上阕.()颠簸..()..()衰.朽()露宿2.了解诗人朱湘,诗人,著有诗集,《少年歌》选自。

何其芳,家,《生活是多么广阔》选自。

三、学习《少年歌》同学们,你们是少年,你们是最青春年少的一代人。

你们活泼、你们清纯,你们有勃勃的生机,你们有灿烂的前程。

现代诗人朱湘在他的诗歌中尽情地抒发了对少年的热爱,鼓励少年能够“翻一阕新声”“搀起手”“入灿烂的前程”。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欢快的诗。

1. 学生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全诗所洋溢的欢快的情调。

2.学生齐读,再次感知全诗的情调,并能以一个少年的身份去体会本诗的意境。

3. 分小组进行朗读比赛4.合作探究(1)诗中把少年比喻成什么?少年和小羊、山泉有什么相似之处?这两个比喻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把少年比喻成小羊、山泉活泼纯洁(2)第三节表现了少年什么特点?憎爱分明,有憎有爱。

与“一切衰朽的东西”斗争到底的精神(3)第四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怎么理解“我们要翻一阕新声”?第四节点明了“我们是新人”,携手奔向“灿烂的前程”。

“我们要翻一阕新声”一语双关,蕴含要改造旧中国的理想。

四、本诗小结:“少年不识愁滋味”活泼清纯,追求理想,是历代青少年的共同特征。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 (精校版)

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 (精校版)

第二单元 诗意地栖居第4课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课前预习区自主梳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酵.成( ) ②漪沦..( ) ③残羹.( ) ④翡翠..( ) ⑤罗绮.( ) ⑥青荇.( ) ⑦长篙.( ) ⑧漫溯.( ) ⑨沉淀.( ) ⑩笙.箫( ) ⑪揉.碎( ) ⑫似.的( ) 2.辨形组词①⎩⎪⎨⎪⎧ 翡 斐②⎩⎪⎨⎪⎧ 焰 陷③⎩⎪⎨⎪⎧ 恳 垦 ④⎩⎪⎨⎪⎧ 翘 翅⑤⎩⎪⎨⎪⎧ 绮 漪倚 ⑥⎩⎪⎨⎪⎧ 蒿 篙3.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①罗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漪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剩菜残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寂寞:4.近义词辨析(1)彷徨·徘徊辨析:“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徘徊”指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例句:A股亦步亦趋地跟随外围市场,充分说明国内投资者心态的迷茫和,已经失去了对方向的把握。

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目前股价也在净资产附近。

(2)结着·接着辨析:“结着”指带着、凝聚着。

“接着”指①连着(上面的话),②紧跟着(前面的动作)。

例句:官兵们顶风冒雪,破冰开路,手裂了忍着痛不下火线,疲惫了咬着牙干,帽檐上挂着冰,眉毛上霜,渴了咽把雪,饿了啃口干粮,有的主动将棉衣脱下来给受困的群众御寒,有的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群众——这是多么真诚!预习思考1.反复吟诵《死水》,把握诗歌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再别康桥》一共分了七节,为这七节各想一个名字,并指出作者在作诗时的心情。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一、导学目的通过学习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让学生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写作能力。

二、导学内容1. 诗歌背景•现代诗歌是20世纪末以来兴起的文学风格,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和主题,更加直观、现实和个性化。

•《3.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包括两首现代诗歌:《沁园春》和《画眉鸟》。

2. 诗歌赏析《沁园春》•诗人通过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展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感慨。

•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美好。

《画眉鸟》•诗人通过描写画眉鸟的形象和行为,表达对自然生命的赞美和敬畏。

•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引发读者对自然的思考和感慨。

3. 学习任务•阅读《3.现代诗二首》,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分析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体味诗歌的意境和内涵。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展示个人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三、导学过程1.课前准备:预习教材《3.现代诗二首》,了解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2.导学引入:介绍现代诗歌的特点和《沁园春》、《画眉鸟》的内容。

3.课堂活动:学生分组阅读诗歌,共同讨论诗歌的意义和感受。

4.学习反馈:请学生展示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互相交流和思辨。

5.课堂总结: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欲望。

四、课后延伸1.鼓励学生开展现代诗歌创作活动,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和挑战。

2.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展示个人表达能力和文学修养。

3.建议学生多阅读现代诗歌作品,拓展文学视野,丰富审美体验。

通过学习《3.现代诗二首》,学生将更加了解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和创作的热情。

希望学生在诗歌的海洋中尽情徜徉,感受诗歌带给人的美好体验和启迪。

以上是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的内容,希望能引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和创作激情。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

《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7篇《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查阅字典,会认、会写本课“坦”、“崎岖”、“翔”、“寂寞”等生字,掌握“劲”这个多音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写诗歌。

2.过程和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亲身感悟为主,教师引导为辅,充分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态度;训练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学习交流名言警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学习鉴赏诗歌,体会这首诗歌的意境美,帮助学生树立“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正确人生态度。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

我们通过《大自然,你好》认识了身残志坚的张海迪,《假如只有三天光明》认识了盲聋哑女作家海伦〃凯勒。

她们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但是在她们的行动和文章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是他们对生命的珍惜和对生活的乐观。

希望这节课能够让我们更加明确:人应该怎样面对生活。

(板书:生活)先学第一首《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简单介绍汪国真。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出生于北京,他的诗清新、美好。

既蕴含丰富的感情,又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受到许多青年人的喜爱,他的诗集曾三次获得全国图书“金钥匙”奖。

二检查预习1、自读课文,然后指名读,要求读的正确、流利2、人读生词并理解3、造句练习。

三、品悟诗情。

1.生活是什么?诗中用了四个词告诉了我们,下面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来。

找出后板书:平坦崎岖幸福不幸师:生活之旅,并非一种风景,有平坦,有崎岖,既有幸福,又有不幸,那么我们应怎样走向生活呢?(微笑着走向生活)2.学生自读自悟。

师:诗人采取了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去战胜崎岖和不幸,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下面请大家再读这首诗,找出有关语句,勾画感受深刻的地方,适当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倾听。

《现代诗两首》

《现代诗两首》

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语文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评价:《现代诗歌两首》导学案主备:赵宏凤审阅:贺娟审批:【学习目标】1声情并茂地朗读和背诵。

2体会诗人深沉浓烈的情感。

3理解诗歌中意向的内涵。

【使用说明和学法指导】1朗读两首诗,读准字音,语述适中,读出感情。

2了解本文作者及写作背景,了解两首诗的相关知识。

3借用工具书解决自学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在课本上画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4运用双色笔自主完成。

注意书写,独立思考。

【知识链接】1作者作品闻一多(1899——1946),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被称为他的三重人格。

原名闻家骅,号友三,生于湖北浠水。

代表作《红烛》《死水》徐志摩(1896——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

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浙江海宁人,新月诗派的代表人物。

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等。

2写作背景《也许》《也许》是作者用来悼念自己早夭的女儿立瑛,最早发表在1925年7月2日的《京报副刊》上,原诗题为《也许(为一个苦命的夭折的少女而作)》。

1926年秋天,闻一多只身离开家乡,到上海任教。

不久其妻和女儿患重病。

他匆匆赶回,女儿却因病情加重,不幸死亡。

年轻的父亲心情异常悲痛,他安葬了爱女,就写下了这首诗。

《再别康桥》此诗作于徐志摩第三次欧游的归国途中。

时间是1928年11月6日,地点是中国海。

7月底的一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里逗留一夜之后,事先谁也没通知,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

遗憾的是他所熟悉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所熟悉的康桥,在哪里静静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由于他当时比较忙,又赶着要去会见另一位英国朋友,故未把这次感情的活动记录下来。

直到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他才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第一课时《也许》导入新课【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夜鹰()咳嗽()蝙()蝠拨拨()撑()荫()庇()护咒()骂2解释词语庇护:3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我的疑问】【合作探究】1诗人以“也许”为题而且在行文中多处使用“也许”,结合具体诗句思考“也许”中表达的诗人的思想感情。

《现代诗二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现代诗二首第二课时》导学案

《现代诗二首第二课时》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深入理解两首现代诗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引导学生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分析诗歌的意象、语言和结构,把握诗歌的内涵。

(2)体会诗人的情感表达和诗歌的深层寓意。

2、难点(1)理解诗歌中较为抽象和隐晦的表达。

(2)引导学生将诗歌的鉴赏方法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赏析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顾上一课时对两首现代诗的初步了解,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诗歌的题目、作者以及大致内容,从而顺利导入本课时的学习。

(二)诗歌精读1、分小组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情感。

2、引导学生逐句分析诗歌的意象,探讨这些意象所代表的意义和所营造的氛围。

以《____》为例,诗中“____”这一意象,象征着____,给人以____的感受。

让学生自主思考并讨论《____》中其他意象的作用。

3、分析诗歌的语言特色从用词、修辞手法等方面入手,体会诗人语言的精妙之处。

比如,“____”这个词用得十分精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____。

4、探究诗歌的结构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段落划分、开头结尾的处理等,思考结构对诗歌表达的作用。

(三)情感体悟1、组织学生深入探讨诗歌所表达的情感结合诗人的背景和创作时代,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个人情感和社会意义。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不同观点的交流和碰撞。

2、比较两首诗歌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引导学生从情感的强度、深度、表达方式等方面进行比较。

(四)诗歌创作1、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的诗歌鉴赏方法,尝试进行简单的诗歌创作。

可以给定一个主题,如“春天”“梦想”等,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创作。

2、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教师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和指导,提出修改建议。

(五)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意象、语言、结构、情感以及诗歌创作的方法。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3《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
课题
现代读课文
先标出两首诗的小节序号,再试着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三遍。
预习字词
给下列生字加上拼音。
( )( )( )( )( )
归巢 芦苇 剪秋罗 霸占 眠
内容感知
反复朗读,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资料搜集
通过)查找资料,我了解到:
(1)刘大白,现代________、文学史家。代表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_》等。
(2)徐志摩,现代__________,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代
表作品有《________ 》《________ 》等。
阅读质疑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通过预习课文,你脑海中有什么疑问呢?写下来和同学交流吧。
内容拓展
花牛在草地上还可能做什么?试着说一说,也可以仿照着写一节(两行)诗。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合集五篇)

《中国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合集五篇)第一篇:《中国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中国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教学目的]一、了解冯至和穆旦两位诗人的创作经历和诗作风格,理解两首诗的内涵。

二、掌握一些鉴赏现代诗的方法,区分现代诗与传统诗歌的不同表现手法,以及中国现代诗对西方诗歌艺术的借鉴。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步骤]一、导入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冯至被鲁迅称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尤其是他的十四行诗,特别得到读者的喜爱。

穆旦被誉为“用身体写作的诗人”,他的诗表明中国新诗与世界诗潮开始了同步的演变与发展。

他们是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他们的诗。

二、鉴赏《你说,你最爱看这原野里》1简介冯至。

请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馆查找相关资料,然后在课上介绍,教师补充。

冯至(1905—1993),现代作家、诗人、文学翻译家。

原名冯承植,字君培。

河北涿县人。

1921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对诗歌发生兴趣,开始新诗创作。

1923年起先后参加和发起组织浅草社和沉钟社,编印《沉钟》杂志和《沉钟丛刊》。

192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德文系,出版了第一部诗集《昨日之歌》,在哈尔滨和北平从事教学工作。

1929年出版第二部诗集《北游及其他》。

冯至在20年代以创作抒情诗著称,诗情含蓄深沉,风致幽婉动人,被鲁迅称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

1930年冯至与废名合编《骆驼草》周刊。

同年赴德国留学,研治文学和哲学。

1935年回国后在上海同济大学附属高中教书。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外文系教授,直到抗战胜利。

其间出版的诗集《十四行集》,利用外来形式创造现代新诗,表现日常生活中蕴涵着的诗意和哲理。

1946年返回北平,任北京大学西语系教授。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冯至致力于翻译、教学和外国文学的研究工作,并坚持创作,还多次出国访问,从事对外友好和文化交流活动,担任北京大学西语系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外国文学学会会长等职。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想象到的画面,同学之间相互补充,争取做到语言流畅。
2.在教师的组织下全班交流。
(1)交流谈《秋晚的江上》想象到的画面:秋天的傍晚,一群倦游的鸟儿扇动着翅膀飞回巢里,斜阳的余晖照在飞鸟的脊背和双翼上,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好像是把斜阳驮回巢去一样。它们双翅翻飞,江面上倒映着美丽的夕阳,这倒影就像是从鸟翅上掉下来的一样。夕阳的余晖点染了 江面,也点染了芦苇。在一瞬间,白了头的芦苇也变成红颜了。
1.搜集和课文相关的图片及文字等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熟读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揭示课题,明确任务(用时:3分钟)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2.指名朗读导读要求,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策略。
1.齐读课题。
2.朗读导读要求,了解本课学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趣。本文选的两首现代诗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教学中不必进行过多的分析讲解,重在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领悟诗意,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本课教学以“读”贯穿始终,引导学生读通诗句,读出节奏、读出画面,利用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轮流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朗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美、节奏美,加深对现代诗歌的感受。
3.交流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独特的想象,要不断地鼓励和肯定,强化学生交流的自信和兴趣,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4.加强朗读训练,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四、布置作业,拓展积累(用时:2分钟)
1.诗配画:选择其中的一首诗,在想象画面的基础上,给它配一幅画。
2.选择其他的现代诗歌读一读。
(1)指名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秋晚的江上》想象到的画面,相机进行指导。①引导学生抓住“鸟儿”想象其“驮着斜阳”“归巢”的动态场景。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3《现代诗二首》教案一. 教材分析《现代诗二首》这一课旨在让学生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培养他们对文学的兴趣。

教材包含了二首现代诗歌,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想象力。

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学生可以了解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学会欣赏和理解诗歌,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对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四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相对较少,他们在理解上可能存在一定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他们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魅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欣赏诗歌、理解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现代诗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诗歌的意境,感受诗歌的魅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诗歌的意境。

2.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

3.欣赏教学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诗歌的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诗歌的相关背景资料,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讲解。

3.准备诗歌的朗读音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跟读和欣赏。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课堂开始后,我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诗歌,让他们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然后,我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告诉学生我们将要学习两首现代诗歌。

2. 呈现(10分钟)我将展示诗歌的课件,让学生跟随我一起朗读诗歌。

在朗读过程中,我会注意停顿、语气和情感的把握,让学生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朗读完毕后,我会逐句解释诗歌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3. 操练(10分钟)我会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诗歌进行讨论。

七年级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七年级现代诗二首导学案

七年级现代诗二首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现代诗歌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2、品味诗歌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培养对现代诗歌的欣赏和创作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诗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体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难点(1)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表达效果。

(2)通过诗歌创作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三、学习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诗歌的情感。

2、赏析法:对诗歌的语言、意象、艺术手法等进行赏析,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

3、比较法:将两首诗歌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异同之处,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4、创作法:尝试自己创作现代诗歌,提高诗歌创作能力。

四、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语言,抒发着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

现代诗歌更是以其独特的形式和表达方式,展现了时代的风貌和人们的思想。

今天,我们将一起学习两首七年级的现代诗,感受现代诗歌的魅力。

(二)诗歌介绍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 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

他的诗歌充满了对自由、爱情和正义的追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歌背景:这首诗写于普希金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那时俄国革命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绝。

在这样的处境下,普希金仍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坚信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光明必将取代黑暗。

2、《未选择的路》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 1963),美国诗人。

他的诗歌多以乡村生活为背景,语言朴实,寓意深刻。

诗歌背景:这首诗的灵感来源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他在人生的道路上面临着多种选择,通过这首诗,他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和感悟。

(三)诗歌诵读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和情感。

3、指名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诗歌赏析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诗歌的主题:这首诗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在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时,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未来是美好的。

《现代诗歌二首》(导学案)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现代诗歌二首》(导学案)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

《现代诗歌二首》(导学案) (长春版七年级上册)一.关于作者1.艾青艾青(_10~_96),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艾青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又一位推动一代诗风并产生过重要影响的诗人,在世界上享有盛誉._85年,法国授予艾青文学艺术最高勋章.2.艾青笔名的由来艾青的弟弟蒋海涛曾提及艾青笔名的来历,他说:〝_79年我为了编写当代文学研究资料《艾青专集》,住在北京史家胡同我大哥(艾青)家里,看到了在《长春》上发表的李又然同志写的文章.这篇文章深情地回忆了他在巴黎时与艾青交往的情况,也提到了艾青这一笔名的来历.李又然说:艾青在〝蒋〞字上打了一个叉,露出草头成了〝艾〞字;〝青〞字呢?因为艾青是十二月生的.〝艾〞字的来历与许多资料谈及的比较符合,但他把〝青〞字的来历搞错了.因为艾青是农历二月十七出生的.还有人问,有的材料上说艾青两字也是海澄(大哥原名蒋海澄)两字的家乡土音的谐音,对不对?我想,是有关系的,家乡人称海澄发音和艾青相近.3.余光中余光中,_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是台湾名气较大的诗人._47年入金陵大学外语系(后转入厦门大学),_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就读于台湾大学外文系._53年,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在台湾共创〝蓝星〞诗社.后赴美进修,获艾奥瓦大学艺术硕士学位.返台后任台湾师大.政大.台大及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台湾中山大学文学院院长.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台湾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即先西化后回归.20世纪80年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创作的重要性,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对乡土文学的态度也由先前的反对变为亲切,显示了由西方回归东方的明显轨迹,因而被台湾诗坛称为〝回头浪子〞.余光中的作品风格极不统一,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著有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白玉苦瓜》等十余种.很多读者知道余光中这个名字,便是因为这首著名的《乡愁》,因此很多时候余光中被称做〝乡愁诗人〞.其实,余光中除了创作《乡愁》之外,其他主题的创作也相当可观,而且半_世纪以来,他始终是〝左手为诗,右手为文〞,堪称才情丰富与思考深邃并具之人.4.作家在线--余光中草堂〝朝圣〞_年9月8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来到成都的杜甫草堂,祭拜〝诗圣〞杜甫后,在草堂的唐代遗址前认养了一棵〝诗人树〞,并为树旁的《乡愁》石刻碑揭幕. 据成都市文化局官员张经智介绍,余光中是在杜甫草堂里认养〝诗人树〞的第一人.随后,余光中在大雅堂题诗留名,并现场签售《余光中经典作品》.下午,余光中在藏经楼作了题为《诗歌成都》的讲座,四川诗人流沙河.柏桦和50多位听众听取了讲座.二.《我爱这土地》的相关资料1.写作背景这首诗写于_38年的武汉,此时的诗人,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阅历,无论是社会的动荡,民族的危机,还是民众的苦难,都给过或正在给着诗人以强烈的震撼,而这一切,都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发生的.一直关怀着.思考着这片国土的诗人,此时对土地的理解更深刻了,对土地的感情更浓烈了.诗人出生在金华农村,从小就对南方的土地有着血肉一般的情感.而后,随着生活的颠簸,诗人到过上海.常州,又到过山西.陕西,深深地为北方的土地所感动.对于这片生育.养育自己的土地,对于这片历史悠久的土地,对于这片灾难深重的土地,对于这片正在燃烧着抗战烽火的土地,诗人作为一个时代的歌手,该如何对待这片土地呢?诗人再也按捺不住自己内心火焰般的情感了,他要表达出自己对这片土地的强烈的爱……这浓烈的情感,凝聚成了《我爱这土地》.2.艾青诗独特的意象与主题(钱理群)每一个有独创性的诗人都有属于他自己的意象,在这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受.观察与认识,凝聚着诗人独特的思想与感情.艾青诗歌的中心意象是:土地与太阳.〝土地〞的意象里,凝聚着诗人对祖国--大地母亲最深沉的爱;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把这种感情表现得最为动人的,是他的《我爱这土地》. 我们的祖国,贫穷落后,多灾多难;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痛苦多于欢乐,我们心中郁结着过多的〝悲愤〞〝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她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死了〞以后连〝羽毛〞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这里所表达的是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最伟大.最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典型性与普遍性.〝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两句诗,真实而朴素,却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来自民族生命深处,因而具有不朽的艺术生命力.〝土地〞的意象还凝聚着诗人对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的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艾青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的无限丰富的农村生活--无论旧的还是新的--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艾青最真切的诗情都是献给中国的农民的: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就是一个地主阶级叛逆的儿子献给他的真正母亲--中国大地上善良而不幸的普通农妇的颂歌.〝大堰河〞,作者说她没有自己的名字,〝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而她又是用自己的乳汁养育了〝我〞的.这样的描述是来自生活的,但同时又赋予了〝大堰河〞以某种象征的意义,简直可以把她看做永远与山河.村庄同在的人民的化身,或者说是中国农民的化身.作者在描述〝大堰河〞的命运时,所强调的依然是她的平凡性与普遍性:不仅她的欢乐是平凡的,就是她的苦难也是平凡的,普遍的.这是一个〝沉默〞的大地母亲.生命的养育者的形象:沉默中蕴含着宽厚.仁爱.纯朴与坚忍.这样,在艾青的笔下,〝大堰河〞成了〝大地〞〝母亲(乳母)〞〝农民〞〝生命〞多重意象的组合(与纠结).这首诗可以看做是艾青的诗的宣言书:他至高无上的诗神是养育了他的以农民为主体的中国普通人民,他(她)们的生命存在.在以后的诗里,诗人关注的中心,始终是与中国土地合而为一的普通农民的命运.于是,他写出了〝土地--农民〞受蹂躏的痛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饥馑的大地,朝向阴暗的天,伸出乞援的颤抖着的两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在北方,乞丐用固执的眼光凝视着你,看你吃任何食物,和你用指甲剔牙齿的样子〞(《乞丐》),这里的每一个字都震撼着读者的灵魂.诗人更写出了〝游动于地心的热气〞〝土地--农民〞的复活:〝我们曾经死了的大地,在明朗的天空下,已复活了!〞〝在它温热的胸膛里,重新漩流着的,将是战斗的血液〞(《复活的土地》).随着历史的前进,诗人终于写出了〝土地--农民〞的翻身与解放:〝云从东方来,天下雨了,从东到西,从南到北,雨洒着冀中平原〞〝到处都淋着雨水,到处都好像在笑〞(《春雨》).诗人正是通过对于土地的痛苦.复活与解放的描绘,真实地写出了中国农村现实的灵魂.〝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诗人说过:〝凡是能够促使人类向上发展的,都是美的,都是善的,也都是诗的.〞正是从这种美学思想出发,诗人几十年如一日地热情讴歌着:太阳,光明,春天,黎明,生命与火焰.这正是艾青的〝永恒主题〞.这一时期写得最好的光明颂是《向太阳》与《黎明的通知》.《向太阳》全诗九节,共分四个段落.一至三节,〝我〞从昨天来:〝昨天〞我生活在〝精神的牢房里〞〝被不停的风雨所追踪,为无止的噩梦所纠缠〞--这是对旧中国人民命运的高度概括.四至五节,正面唱出了太阳之歌.这是〝现代化城市〞里的〝太阳之歌〞,诗人所要追求与表现的是现代化社会的新的理想,因此,人们从太阳里所受到的启示是:创造性劳动,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与革命.六至七节,歌颂〝太阳照耀下〞的抗日解放战争新时代里,祖国山河的苏醒与人的新生.诗人着重抒写了现实生活中的伤兵.少女.工人及士兵的形象,写出了他们新的精神面貌.八至九节,转向写自己内心的感受,在新时代里灵魂的改造:与寂寞.彷徨与哀愁告别,勇敢地走向太阳,走向新生活.这首诗从一个独特的角度歌颂了抗日解放战争给民族带来的新生.《黎明的通知》则是以一个更加乐观.明朗的调子宣告着新的时代的来临:〝趁这夜已快完了,请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就要来了!〞在这里,诗人正是一个时代的预言者与理想世界的呼唤者.(选自《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北京大学出版社_98年版)三.《乡愁》的相关资料1.写作背景_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10岁的余光中随父母辗转于上海.重庆等地._岁那年,余光中随家人来到台湾,并考取了台湾大学外文系.虽然专业是外文,余光中却对祖国传统文化有浓厚的兴趣.他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等领域都有大量著述,而其中成就最杰出的,当属诗歌.人们评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因此,他被誉为台湾现代派〝十大诗人〞之一. _71年,20多年没有回过大陆的余光中思乡情切,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赋诗一首.写完后,诗人热泪盈眶,沉吟良久.这,就是后来被海外游子不断传唱的《乡愁》.谈起《乡愁》的创作,余光中说:〝当时我离开大陆已经二十多年了,只用了二十多分钟就写完了全诗,因为那种浓浓的乡愁在心中已经二十多年了!〞2.融哀愁于物象(流沙河)故国故乡故园,人之所恋,古今一样,中外相同.翻翻唐诗宋词,游子抒写乡愁之作,多得叫人吃惊.现代中国人,粗具文化的,差不多都念过或听别人念过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30年代的和40年代的学生,恐怕都唱过或听别人唱过这支歌吧:〝念故乡,念故乡,故乡真可爱.天甚清,风甚凉,乡愁阵阵来.故乡人,今何如,念念常不忘.在他乡,一孤客,寂寞又凄凉……〞只是这支歌的曲调是从捷克音乐家德沃夏克的《新世界交响乐》里挪借来的,这点唱的人未必都知道.至于40年代的那些不愿做亡国奴的流亡学生,几乎没有一个不会唱《流亡三部曲》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台上一唱,台下都哭,感人至深.这支歌余光中肯定会唱.他还会唱《长城谣》:〝万里长城万里长,长城外面是故乡……〞因为他在一首诗里提到过这支歌.髫年所唱,没齿难忘.那些遥远了的记忆不可能同他的这首《乡愁》无关.厚积薄发,一首小诗里涵藏着多少年的感受啊!余光中该记得很清楚,自己小小年纪,做了流亡学生,逃到大后方去读书求学.学校里有一个取信栏,他每天去那里看两次.紧着心弦,扫视着那一长排信封的队伍,要看看有没有熟悉的字迹--母亲的字迹,写着自己的姓名的.多次失望之后,收到一封信了,比伙食团打牙祭还快活.恭读了一遍又一遍,都背得了.然后细察信封上的邮票,那上面盖着邮戳呢.一个小圆圈内有一个大城市,母亲就住在那里呢.看能看见,摸能摸着,就是没法回到那个小圆圈内去.浩浩长江万里,他在这头(上游),母亲在那头(下游).这一枚小小的印着孙中山先生肖像的盖着故乡的邮戳的邮票给他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以至于十多年后,他写了一首《邮票》:一张娇小的绿色的魔毡,你能够日飞千里;你的乘客是沉重的恋爱,和宽厚的友谊.两个灵魂是你的驿站,你终年在其间跋涉;直到他们有一天相逢,你才能休息片刻.邮票啊,邮戳啊,家信啊,印象太深刻了,直到_81年他还在一首《梅雨笺》里写到它们:〝方的邮票/圆的邮戳/只轻轻地一敲/扁扁的心情(河注:薄薄的家信)/就留下了烙印.〞《乡愁》的第一段抓住邮票这个物象,说小时候的乡愁,一个流亡学生的乡愁,是母亲从远方寄来的信件上贴着的那一枚邮票.这样写,对他说来,不但是很方便的,而且是很合情的,很合理的.少年时期匆匆去了如烟云之过眼,未来的诗人渐渐长大了.40年代末,他随父母迁居香港,旋即去台湾,插入台大外文系三年级._52年毕业后,第一本诗集《舟子的悲歌》出版,得到梁实秋的好评,名声大噪,同时入伍服役._54年同未来的妻子小名咪咪的恋爱,有一首情诗《咪咪的眼睛》为证._56年退伍,入东吴大学任教,结婚.两年后去美国留学进修,该算是新婚别.台湾基隆港上船,横渡太平洋,美国旧金山港登岸.身在异国,心在家里,捻弄着那一张窄窄的来程船票,乡愁顿起.不过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已经变了,慈母让位给新娘了.少恋母,长恋妻,人之常情啊.《乡愁》的第二段抓住船票这个物象,说长大后的乡愁,一个异国孤客的乡愁,是把他从新娘身边引走的那一张船票.这样写,对他说来,也是很贴切的,他写他自己的真实感受嘛._58年母亲去世,遗体火化.他把骨灰匣安放在窗台上的盆花丛里,写诗为母亲招魂,唤她的慈魂快快回来,回到这〝火后的小城〞里来,回到这〝四方的空城〞里来,在这一首《招魂的短笛》里,他对母亲的慈魂说:〝春天来时,我将踏湿冷的清明路,/葬你于故乡的一个小坟,/葬你于江南,江南的一个小镇(注:他的母亲是江苏武进人)./垂柳的垂发直垂到你的坟上,/等春天来时,你要做一个女孩子的梦,梦见你的母亲.〞余光中是个孝子,多有悼亡母的章句,写得十分感伤.送母亲的骨灰匣回她的故乡去入土安葬,这一孝思,迄今二十多年了,尚未实现,虽然春天已经来到了.那骨灰匣想来早已入土,大约是安葬在台北市郊的圆通寺吧,因为他在一首诗里说,清明节扫墓日他听见母亲在圆通寺喊他.以常理推之,那里该有一方小坟吧.邮票啊,船票啊,坟墓啊,这些物象里潜融着多少哀愁啊!它们象征着距离:邮票,船票,空间的距离;坟墓,阴阳的距离,死生的距离.薄薄的一层混凝土,内外相隔,那么遥远,比千山万水的相隔更遥远啊!《乡愁》的第三段抓住坟墓这个物象,说母亲去世后留给他的乡愁,一个孝子的乡愁,是使他抱恨终天的那一方坟墓.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又变了,爱妻让位给亡母了.这一段是高潮,出奇制胜.读者为之惊愕,细细一想,悲从中来.我朗诵到这里,嗓子都颤抖了.人到中年以后,阅历既多,五味尝遍,渐渐地看透了人世的诸般畸形怪相,于是不再好奇;渐渐地懂得了事业的艰难,于是雄心消泯.他的头脑里憧憬日少而回忆日多,愈来愈像反刍动物,常常咀嚼肚子里的旧闻往事,竟有回甜之感,于是〝鸟倦飞而知还〞,有了落叶归根的愿望.白天忙着,不太觉得,到了夜间,故国故乡故园便频频地来入梦了.早晨醒来,梦去无痕,依然人在台北市厦门街的小巷中的一座古老的院子里.乡愁难遣,翻翻中国地图,神游太湖,溯江而上,直抵重庆市江北县悦来场,又沿江而下,看那〝蒋山青,秦淮碧〞的南京城,想起昔年那里有许多美丽的表妹……最可恼的是那一湾海峡,二指宽罢了,浅浅的一层海水比纸更薄,就是涉不过去.这时候乡愁的内容再一变,变成了那可恼的海峡.《乡愁》的灵感也许是这样来的吧?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腹稿里支起的第一个构架,很可能就是这样的.有了这个构架以后,便回头去翻查记忆的仓库,专找如海峡那样的象征着距离的物象.不费多少工夫,就找到了邮票啦船票啦坟墓啦之类的物象.于是用这些物象做横梁,仿照着第一个构架,又支起了下面三个构架: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便是《乡愁》的雏形了.第一个构架,就其意义而言,分量最重,虽然是先出,却做了结尾.何况按时间顺序排下来,也应该做结尾.诗人写过去,只是为了写现在.现在望着一湾浅浅的海峡发愁呢,这才是全诗的落脚点.余光中把《乡愁》归入他所说的〝浅易之作〞.他所说的〝浅易之作〞是指那些如《乡愁》一类的〝一读就懂〞的诗,不是说〝浅易〞的一定不好.〝浅〞是文字浅显,〝易〞是容易读懂,他不反对〝浅易〞,但是,台岛那里〝许多读者〞〝要求一首诗一读就懂〞,却遭到他的反感.他说:〝一个人如果只能读浅易的诗,就注定自己终身在诗国做匆匆过境的观光旅客.〞这话恐怕说得太重了吧.除了写诗的内行,一般读者,各有各的事业,奔波忙碌,苶然疲役,偶有余暇,不去看电视看电影看跑马看黄书,而去观光诗国,也就算是很不错的了,哪怕匆匆过境呢.对这样的读者,理当叩头称谢才是,不宜责之太重.何况台岛那里就是有些深奥得可厌的诗,不但一般读者叫苦,写诗的内行也说读不懂呢.例如张默的《无调之歌》,大诗人如洛夫者竟然都这样说:〝这首诗我看了很久,看不太懂.〞何况一般读者呢.要求浅易一些,一读二读三读终能读懂,而不是愈读愈头疼,难道不应该吗? 我之所以要向读者介绍《乡愁》,正是看中了它的〝浅易〞.而它的精巧的构思,融哀愁于物象的本领,值得我们潜心揣摩,从中学习诗艺,乃是自不待言的了. (节选自《流沙河诗话》四川文艺出版社_95年版)四.整体感知(一)《我爱这土地》《我爱这土地》作于_38年_月,当时正值国难当头,饱经沧桑的祖国又一次遭受日寇铁蹄的践踏.作为诗人的艾青,坚定地汇入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中,并成为时代的〝吹号者〞,他说他〝是作为一个悲苦的种族争取解放.摆脱枷锁的歌手而写诗〞.〝假如我是一只鸟〞,全诗以一个出人意料的假设开头,〝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在炮火连天.国运危急的时刻,一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鸟也要奋力抗争,用自己的歌喉发出不屈的声音.这使人联想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嘶哑的喉咙〞,让我们看到一只饱受磨难的鸟,一个用整个生命去歌唱的诗人--艾青. 下面四行诗,分别描述了鸟儿歌唱的四个对象:土地.河流.风.黎明,它们的核心是〝土地〞.《我爱这土地》通篇使用了诗歌惯用的象征手法.〝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象征着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国土.〝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征着长期郁结在人民心中的汹涌奔腾的悲痛之情.〝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土地上空吹刮着的风,象征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象征着人民为之奋斗献身的独立自由的曙光,必将降临于这片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小鸟活着时,倾尽全力为土地而歌唱,死后,又将自己的全部投入土地的怀抱,连羽毛都与土地融为一体.诗的第二节:〝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眼里常含泪水〞这样一个特写,表现了悲愤痛苦的情感恒久萦绕于〝我〞的心中.〝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现实,对祖国爱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强烈.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这种爱刻骨铭心,至死不渝,不仅来自诗人内心深处,更是全民族普遍的爱国情绪的浓缩.艾青以这两句诗,抒发了那个时代华夏儿女共同的心声.(二)《乡愁》余光中先生的《乡愁》,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映射着中国古典诗词的神韵和魅力.从内容上说,〝乡愁〞是中国传统文学历久常新的主题,历代文人墨客都有借诗词歌赋流露家国之思的传统,本诗在这一点上可谓传承了中国的这一历史文化.从形式上说,诗节上整齐的安排,同一位置上词语的重复,叠词的使用等都体现了古典诗词的格律美和音韵美的特点.回环往复的音韵,一唱三叹的旋律,为全诗营造了低回怅惘的基调.诗歌分四个诗节,以诗人成长经历贯穿始终,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诗人巧妙地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到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即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年少时的一枚邮票,寄托着对母亲的思念;青年时的一张船票,承载着对妻子的牵挂;后来的一方坟墓,却使我与母亲永远生死相隔;而结尾的一湾海峡,又使多少与诗人一样的骨肉同胞忍受着日夜思念祖国的苦痛!但如此凝重的家国之思却被诗人以〝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和〝浅浅的〞这些看似轻描淡写的词语所修饰,实际上诗人把乡愁浓缩于四个面积小而程度轻的对象之上,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以及渴望亲人团聚,企盼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含蓄委婉,而且深沉哀怨.每个诗节中都反复咏叹的〝乡愁〞更是继承了古典诗词形式上一唱三叹的艺术表达方式,极富节奏感.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抒发逐层深入,愈发浓厚.《乡愁》不愧是余光中先生作品中情深意长.音调动人的一首恋歌.五.自主检测1.诗中的〝鸟〞,它都歌唱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又有什么象征含义呢?2.〝乡愁〞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但在这首诗中却成了具体可感的东西,作者是如何实现转化的?3.找出《乡愁》中相同位置的字.词.句,进行归类.品析.用〝_______美,美在________________〞这一句式把品析的结果说出来.参考答案1.鸟歌唱的内容有〝土地〞.〝河流〞.〝风〞.〝黎明〞.〝土地〞象征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这〝土地〞〝被暴风雨所打击着〞,说明祖国大地正在被日本帝国主义摧残.肆虐.〝河流〞〝风〞象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悲愤〞〝激怒〞都表现出人民心中对侵略者暴行的愤怒,中国人民正满怀悲愤地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 〝黎明〞象征充满生机与希望的解放区.〝无比温柔〞充满了对那里的向往. 这些描写形象地表达了当时祖国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以及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2.可能有如下一些说法:①〝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名词美,美在它们选取了代表漂泊.诀别.隔离的具体事物来承载抽象的难以捕捉的恋国思家的乡愁.②〝枚.张.方.湾〞这些量词美,美在它们富于变化.准确形象地表示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的形状.③〝小小.窄窄.矮矮.浅浅〞这些叠词美,美在它们增加了句子的诗意,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④〝小时候.长大后.后来.而现在〞这些时间词美,美在它们不露痕迹地表示出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自主梳理.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①酵成( ) ②漪沦( )③残羹( ) ④翡翠( )⑤罗绮( ) ⑥青荇( )⑦长篙( ) ⑧漫溯( )⑨沉淀( ) ⑩笙箫( )⑪揉碎( ) ⑫似的( ).辨形组词①(\\(,))②(\\(,))③(\\(,))④(\\(,))⑤(\\(,,))⑥(\\(,)).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①罗绮:②漪沦:③剩菜残羹:④寂寞:.近义词辨析()彷徨·徘徊辨析:“彷徨”指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徘徊”指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疑不决,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例句:股亦步亦趋地跟随外围市场,充分说明国内投资者心态的迷茫和,已经失去了对方向的把握。

行业龙头宝钢股份,目前股价也在净资产附近。

()结着·接着辨析:“结着”指带着、凝聚着。

“接着”指①连着(上面的话),②紧跟着(前面的动作)。

例句:官兵们顶风冒雪,破冰开路,手裂了忍着痛不下火线,疲惫了咬着牙干,帽檐上挂着冰,眉毛上霜,渴了咽把雪,饿了啃口干粮,有的主动将棉衣脱下来给受困的群众御寒,有的把自己的干粮分给群众——这是多么真诚!预习思考.反复吟诵《死水》,把握诗歌的大意。

.《再别康桥》一共分了七节,为这七节各想一个名字,并指出作者在作诗时的心情。

文本探究探究点一意象.如何理解《死水》中的“翡翠”“桃花”“罗绮”及“云霞”等形象的象征意义及构思的作用?.《再别康桥》在意象的选择上独具特色,此诗的意象分别是哪些?诗人选择这些意象有什么用意?探究点二表达技巧.《死水》是如何体现闻一多先生新格律诗创作“三美”主张的?.从诗歌的形式入手赏析《再别康桥》。

探究点三主题.“死水”象征什么?.徐志摩为什么对康桥如此依恋?写法探究象征手法[文本回顾] 《死水》以一沟死水象征那个粘滞的流不动、沤得发臭的、完全丧失生命力的社会现实。

[技法点拨] 所谓象征手法,就是以具体事物去表现某种抽象意义或不便表达的意义的一种文学手法。

换言之,象征就是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某种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种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一般常见于散文作品,尤其是抒情散文作品中。

象征手法包括象征体和本体两个方面,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必须要有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依靠联想建立,就是从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其他事物,也就是从本体想到象征体的相似点、相近点,从而使抽象的思想、意义、概念形象化、具体化。

如蜡烛光明磊落、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具体形象,可以使我们联想到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因此蜡烛是舍己为人[技法运用] 请运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抒发某种生活的哲理。

答案自主梳理.①à②īú③ɡēɡ④ěì⑤ǐ⑥ìɡ⑦ɡā⑧ù⑨à⑩ēɡ⑪ó⑫ì.①翡翠斐然成章②火焰陷害③恳切开垦④翘起翅膀⑤罗绮涟漪倚仗⑥艾蒿篙头.①有彩纹的丝织品。

②水上的波纹。

③吃剩下的菜汤和饭食。

④.孤单冷清。

.清静,寂静。

.()彷徨徘徊 ()接着结着预习思考.全诗共节。

第节,总写这沟凝滞的死水。

绝望呆滞,没有一点儿活力和生气,已无可救药是它的特征。

爽性让它彻底烂掉,使丑恶更加昭彰。

第节,从色彩、光泽上静态地描写死水的肮脏和污浊。

第节,从动态上描写了死水的腐烂变质。

霉烂的死水“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那些腐臭的产物——“小珠”们如鱼得水,发出洋洋自得的“笑声”,与那些“花蚊”臭味相投,共享这“一沟绿酒”。

第节,以动衬静,写出死水的沉寂。

第节,诗人在前节冷嘲热讽的基础上,忍不住内心的激愤,揭露了“死水”的真面目。

.挥手作别云彩图——难舍难分河畔金柳倒影图——欢喜与眷恋青荇水底招摇图——更加欢喜与眷恋榆阴浮藻清潭图——眷恋撑篙漫溯寻梦——感情达到高潮黄昏夏虫沉默——情绪低落招手惜别云彩——难舍难分文本探究.那“翡翠”便是破铜之绿,“桃花”是烂铁之锈,“罗绮”是油腻的光,“云霞”是霉菌,“绿酒”是一沟臭水,“珍珠”是臭水上的泡沫。

可见,死水的“华美”,处处是污秽和垃圾的霉变,这些意象的共同特征就是绝望、无生气。

诗人借鉴西方现代派始祖之一的波德莱尔“以丑为美”的主张和技巧,营造一种反讽的氛围,揭露、批判丑恶和肮脏。

诗人选用“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华丽词语描写这沟死水,将丑恶写得很美。

美与丑交织反差,造成新颖独特的表达效果。

丑越写得美,越能引起反感,使读者去反思诗人要表达的真实感情,增加了引人思考的魅力。

.云彩、金柳、青荇、星辉等自然景物。

诗人告别康桥时,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这就避开了人间烟火,营造出一种清新感。

如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阳中的新娘,这样就把无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人,温润可亲。

柳树倒映在康河里的情景,浸透了诗人无限欢喜和眷恋的感情。

夕阳照射下的柳枝,镀上了一层妩媚的金黄色。

那金色的枝条随风轻轻摇摆,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丽的新娘。

这波光里的艳影,在水中荡漾,也在诗人的心头荡漾。

景中见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

其他意象的选择也是如此。

绿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摇,仿佛在向诗人招手示意。

而到晚上泛舟归来,水波与星光交相辉映,所以诗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诗人的快乐通过恰当的意象选择达到了顶点。

这正是本诗意象选择的独具特色之处。

探究点二.闻一多先生要求新格律诗具有三种美: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建筑的美。

所谓“音乐的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所谓“绘画的美”,指的是词藻的运用,要体现出中国象形文字在视觉方面的印象;所谓“建筑的美”,指的是节的对称和句的整齐。

《死水》从第二行起,每一行都用三个“二字尺”和一个“三字尺”(即两或三个字组成的音尺,也叫音组、音步或顿)构成的,所以每行的字也一样多;全诗都用形象的词藻,语言雕绘满眼,像死水、漪沦、残羹、翡翠、桃花、罗绮、云霞等词语,安排妥帖,缕金错采,在视觉上令人目眩神驰;每行诗收尾的都是双音词,读起来音调和谐。

.《再别康桥》在形式上具有三美:绘画美,音乐美,建筑美。

()绘画美。

诗歌在语言上多选用有色彩的词语,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给读者以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康桥的一片深情。

()音乐美。

诗歌的音节朗朗上口,错落有致,节奏感强,具有旋律美。

具体说来:①押韵,韵脚为:来,彩;娘,漾;摇,草;虹,梦;溯,歌;箫,桥。

②音节和谐,节奏感强。

③回环复沓。

首节和末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

如诗歌的第一节,便三次用了“轻轻的”这个形容词,显得节奏轻快、旋律柔和,带着细微的弹跳性,仿佛是诗人用脚尖着地走路的声音;七节诗错落有致地排列,韵律在其中徐行缓步地铺展,颇有些“长袍白面,郊寒岛瘦”的诗人气度。

()建筑美。

诗歌共七节,四行一节,每节两句,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无论从排列上,还是从字数上看,也都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

探究点三.一般认为,《死水》一诗,从创作、发表到结集出版,随时、地不同,至少有三重意义。

第一重意义:从《死水》的创作时间看,“死水”是美国社会的象征。

第二重意义:从《死水》的发表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北洋政府。

第三重意义:从《死水》诗集出版时间看,“死水”象征的是黑暗的中国现实。

.康桥的风光是十分优美的,诗人称康河为“全世界最美丽的一条水”。

在诗人对康桥的眷恋里,饱含着对大自然的热爱与向往。

这种热爱与向往不是—般人的游山玩水,而是诗人性情与大自然深深的契合。

康桥世界的自然风光滋润着诗人的心灵,一次次地给诗人带来欣喜和快乐;同时也一次次地抚平诗人心头的创伤,荡涤去了诗人的“苦痛,烦闷,拘索,枯燥”。

所以诗人对康桥的描写并不是完全写实的,而是撷取了最具典型意义的几样景物(不是标志性建筑),遗其貌而取其神,精心构筑了几幅色彩斑斓、对比柔和的画面:夕照河柳,碎影披金;柔波荡漾,水草摇摇;潭映彩虹,浮藻如梦;星落清泉,斑斓多姿……这里看不到车水马龙,听不到嘈杂的市声,完全是一片幽美迷离的自然世界,是大自然最美的几个片断。

就连诗人也仿佛踮着脚尖走路,来去无声,但对大自然的一片痴心却早就融入到这优美的景色之中了。

诗人把大自然看成人类的母亲,“我们是永远不能独立的。

有幸福是永远不离母亲抚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远接近自然的人们”。

难怪诗人在别离之际要感到惆怅了。

诗人以至美至纯的诗句,表现出了自己对未被世俗沾染的自然之境的向往与守护。

写法探究略《中国现代诗二首(一)》导学案一、基础知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蔚蓝(è) 青荇(ìɡ) 干燥(à).酵成(à) 峭岩(à) 侵蚀(ī).诅咒(ǔ) 罗绮(í) 懊丧(à).呻吟(í) 含蓄(ū) 踟蹰(í).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句是(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绣出几辫桃花。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漂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如果青蛙奈不住寂寞,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下面六组诗句构成复句关系,将它们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来审视,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②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③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④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⑤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⑥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①③⑤②④⑥.①③⑥②④⑤.③④⑤①②⑥.③④⑥①②⑤.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艺术家能把自己心灵的创伤和对社会现状的痛苦感受毫无顾忌地倾泻出来,靠的是以艺术来直接表达的。

.防治甲型流感的最好方法,是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进行适量的运动,增强自己的抵抗力,并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不要去空气欠佳的地方。

.孩子们对“动漫”的情有独钟推动着“动漫”产业朝着高质量、高速度、高赢利发展,嗅觉灵敏的商家对此更是推波助澜。

.以生漆为底层的彩绘陶质文物保护是一个世界难题,没有任何的经验和技术可以借鉴,秦俑如何将艳丽的彩绘保留下来成为当务之急。

二、文本阅读阅读闻一多的《死水》,完成~题。

.诗中的“破铜烂铁”变成了翡翠和桃花,“剩菜残羹”泛出了罗绮和云霞;死水变成了一沟绿酒在冒泡沫……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诗的首尾呼应,反复强调“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体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答:.文中的“死水”有何象征意义?答:三、类文阅读.对下面的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关于犹大(节选)邵燕祥我只想看一看,五百年前画下的犹大面目,他是真的惊慌失色还是脸色都不改,我所见过的犹大们,当耶酥说“你们当中有一个人,出卖了我”的时候,不但没有羞愧,而且格外地义愤、忠诚、可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