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定量诊断脂肪肝严重程度与中医证候的相关性研究
脂肪肝中医证候与常用生化指标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多元对应分析 的方法进行 统计分析。结果 共调 查脂 肪肝 患者 7 9 3例 , 平均年龄 为( 5 0 . 7±1 4 . 0 ) 岁, 男女 比例 为 1 . 7 7 : 1 。①谷 丙转氨酶、 谷草转氨 酶、 碱性磷酸酶 、 高密度脂蛋 白的异常与 恶心呕吐 ( 常有但 可以进食 或每 日发但 可 以进食 ) 有
脂 肪 肝 中 医证 候 与 常 用 生 化 指标 异 常 的相 关 性 研 究
黄 杰, 季 光, 魏华凤
2 0 0 0 3 2 ) ( 上 海 中 医药 大 学附属 龙华 医院 , 上海
摘要: 目的 探讨脂肪肝中医症候表现与常用生化指标异常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通过多中心、
1 研 究 对 象 与 方 法
库进行及时 维护 。然后将数据库调入 S P S S 1 2 . 0统计软件 包 , 在 数据处理 ( 包括数据的筛选 、 转换 、 频数分 析 ) 基 础上进行 多元对
1 . 1 病例来源 2 0 0 3年 1 月至 2 0 0 6年 1 2月 在上 海 中医药大学 应分析 , 并显 示有关 结果。 附属龙华 医院( 3 5 8例 ) 、 上海 交通 大学 附属 市一 医院 ( 3 3 3例 ) 、 2 结 果 安徽冬至 中医院( 1 0 2例 ) 消化 内科 、 肝科就 诊的门诊病人 。 2 . I 一般 项 目调查 结果 1 . 2 诊断标准 参照 中华 医学会 肝脏 病分会 脂肪肝 和酒精 性肝 2 . 1 . 1 调查对 象的年龄特 点 本次调查患者的最小年龄 为 8岁 , 病组 2 0 0 2年拟定 的脂肪 肝标 准拟定… , 凡具有下列 1 — 4项和第 最 大 年 龄 为 8 7岁 , 平均年龄为 ( 5 0 . 7±1 4 . 0 ) 岁。见表 1 。 5或第 6项任意一项 即可诊断 为脂肪肝 。① 有易患 因素如肥胖 、 2型糖尿病 、 高 脂血症 、 饮 酒和女 性等 ; ② 除外病 毒性肝炎 、 药 物 性肝炎 、 Wi l s o n病 、 全 胃肠外 营养和 自身免 疫性肝病等 ; ③ 除原发
脂肪肝中医证型论文
脂肪肝中医证型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的相关性。
方法选取2012年7~12月就诊的脂肪肝患者263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
流行病问卷调查患者性别、年龄、职业、症状、体征等信息,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各证型的发病率依次为脾虚湿滞型、湿热困脾型、肝郁脾虚型,脂肪肝的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41~60岁,不同性别、年龄脂肪肝患者中医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
肝郁脾虚型患者多见于无业及退休人员,脾虚湿滞型患者多见于脑力劳动者,湿热困脾型患者分布于各职业类别中。
结论脾虚湿滞型是脂肪肝的常见证型,41~60岁是脂肪肝发病的高峰期,脂肪肝的中医证型与职业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关键词] 脂肪肝;中医证型;职业;年龄;性别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其已成为常见的弥漫性肝病之一。
中医认为脂肪肝多为饮食不节、嗜食肥甘及饮酒过度,导致肝失疏泄、痰浊内生、气滞血瘀而导致痰湿、瘀血互结等问题,将其归属于“积证”、“积聚”、“痰浊”、“肥气”等范畴。
近年来,随着生活质量的快速提高,脂肪肝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它的发生和发展与人们的饮食、运动等生活习惯、人体体质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直接相关。
本研究对脂肪肝中医证型与性别、职业、年龄等关系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脂肪肝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7~12月就诊于沈阳第六人民医院肝病科门诊的263例脂肪肝患者。
脂肪肝诊断标准依据[1] :B 超检查肝脏不同程度增大,表面光滑,边缘钝,左右叶呈弥漫性、密集的细小光点,肝区回声分布欠均匀,前段增强,后方衰减,整个肝区透声性差,似云雾状,肝静脉和门静脉分支回声减弱。
中医证型判定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GB《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根据主要症候积分由医师进行统一辨证分型[3]。
并参考相关文献[4-6]制定:①肝郁脾虚型:胁肋胀痛,胸闷腹胀,倦怠乏力,四肢酸困,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②脾虚湿滞型:四肢困乏,脘腹痞闷,大便溏薄,神疲乏力,厌食油腻,舌苔薄腻或舌质胖淡,脉沉。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概况
合 四君子汤加减 、 导痰 汤合 活络效 灵丹 、 失笑散 。疗效 确 切 。罗军 将本病分为 五型 , 脾虚 痰湿 型 : 参苓 白术 散或
二陈平 胃散加减 , 肝郁气滞 型 : 柴胡疏肝 散加减 , 热蕴结 湿
型 : 胆 泻 肝 汤 加 减 , 血 阻 络 型 旋 覆 花 汤 或 复 元 活 血 汤 龙 瘀
朱 耀 群 等 将脂 肪肝 分 为 3型 , 气 郁 滞 型 : 以 疏 肝 解 肝 治
目前关于脂肪 肝病 因病机 的探 讨很 多 , 归纳 起来 , 有 如下共识 : 认为饮食不节 , 嗜食肥 甘或饮酒无 度 , 导致脾失 健运 , 肝失疏 泄 , 热蕴结 脾 胃, 湿 痰浊 ( ) 湿 内生 , 气滞 血瘀 最终导致气滞 、 湿 、 痰 瘀血 互结 , 于胁 下。病位 在肝 脾 , 积 与肾有关 。脂 肪肝与痰浊 、 湿热 、 血 、 滞等病理 因素有 瘀 气 关, 尤其以痰瘀最为关键 。 潘智敏 等 认 为酒 食 不 节 、 志 内伤 是 主要 原 因, 情
子 2 , 0g 枳实 、 茵陈 、 芍 药 、 贞子 、 赤 女 黄芩 、 当归 、 胡 各 柴
1 , 甘 草 4 g 每 日 t剂 , 煎 服 分 2次 ; 服 益 肝 灵 0g 生 ) 水 配 1 g 每 日 3次 ; 合 维 生 素 B每 次 2片 , 日 3次 ; 酸 0m , 复 每 叶
的常见隐患 , 因此也越来越 引起人 们的重视 。临床流行病 学研究表 明, 国脂肪肝 的发病率 在 5 2 一1 . %之间 , 我 .% 14 所处地 区经济越 发达 , 病率也 越高 , 且发病 年龄 有越 发 并 来越小 的趋势 …。 目前 西药 治疗脂 肪肝 大致 分为 降脂性 药 和保肝性药两类 , 缺乏 理想 的针对 性治疗 药物 , 但 且 停药后常会反弹而影响疗效 。 脂肪肝 临床表 现主要为胁痛 、 胁胀 , 脘腹痞 闷 , 倦怠乏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及思考
计算机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及思考计算机技术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它的出现给各个领域带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中医是一门传统医学,中医现代化迫在眉睫,不管是医疗管理还是科学研究,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渗透到了各层面。
本文从中医相关系统与数据挖掘两大技术在中医领域的应用,阐述了计算机技术作出的贡献,同时指出可能产生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思考。
Abstract:Computer technology is one of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s of the 20th Century. Its appearance not only brings a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in various fields,but also brings promo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TCM is a traditional medicine,and the modernization of TCM is urgent. Whether in the medical management or scientific research,the application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penetrated into all levels. The following article described the contribution made by computer technology,pointed out possible problems and provided relevant thinking based on the application of TCM related systems and data mining technology.Key words:computer technology;TCM expert system;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system;data mining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成就之一是计算机的出现及其技术的应用和发展。
《世界中医药》杂志2019年第14卷总目次
吴小琴 颜凯旋 杨 勇 等(22) 内脏脂肪指数与糖脂代谢病的相关性研究 余 雪 李敏谦 郭 姣(29) 动物模型移植人源肠道菌群在中医药防治糖脂代谢病中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孙 健 李丽敏 胡 青 等(818 UPLC/MS/MS法定性定量测定中药材中 3类 27种合成色素
张 盨 胡 青 孙 健 等(822) 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法用于阿胶糕类食品中阿胶的鉴别及马、牛、 羊、猪皮源成分的检测 张静娴 胡 青 董洪霜 等(828) 专题———中医药疗法对肾功能的保护 健脾清化方对单侧输尿管梗阻模型大鼠 P38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李雯婷 苗 水 陈 铭 等(783) 不同种类牛黄投料的小儿化毒胶囊(散)中胆红素的研究
冯 睿 夏 晶 潘 杰 等(793) QuEChERS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三七中 26种真菌毒素
王少敏 杜春晓 刘贤贤 等(798) 注射用血栓通中三七元素迁移的规律
王妮华 王琼熠 范 辉(48)
专题———中药饮片质量研究 电子鼻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中药行业中的应用
费程浩 戴 辉 苏 杭 等(257) 不同产地苍耳子 HPLC指纹图谱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何 钦 郑 薇 李伟东 等(263) 基于 UHPLCQTOFMS/MS的白芍炒制前后化学成分研究
任 娟 刘 晓 李伟东 等(268) 杜仲不同炮制品的水提液指纹图谱对比研究
朱星宇 周燕萍 陆金兰 等(274) 聚酰胺色谱法联合中压液相制备色谱法提取分离镰形棘豆中活性黄酮类成分
谭 静 林亚平 赵 欢 等(515) 基于生物传热学的艾灸疗法物理学剂量研究
基于定量CT分析肝脂肪变性与中医体质及代谢指标的相关性
112·中国CT和MRI杂志 2023年07月 第21卷 第07期 总第165期【第一作者】梁玉龙,女,硕士在读,主要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临床。
E-mail:*****************【通讯作者】郭鹏德,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放射诊断。
E-mail:*********************Investig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CHINESE JOURNAL OF CT AND MRI, JUL. 2023, Vol.21, No.07 Total No.165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血糖(GLU)等。
1.3 诊断标准1.3.1 身体质量指数判定标准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身高2(kg/m2)。
BMI<24为“未超重”;24≤BMI<28为“超重”;BMI≥28为“肥胖”。
1.3.2 生化指标判定标准 肝功能:ALT:男:9.0-50.0 U/L、女:7.0-45.0 U/L;AST:男:15.0-40.0 U/L、女:13.0-35.0 U/L;GGT:男:10.0-60.0 U/L、女:7.0-45.0 U/L;TBIL:男:2.5-26.0 μmol/L、女:2.5-21.0 μmol/L;DBIL:1.5-8.0 μmol/L;IBIL:男:1.0-18.0 μmol/L、女:1.0-13.0 μmol/L。
不满足上述一项或多项者判定为“肝功能异常”。
血脂:CHO>5.20 mmol/ L;TG>1.7 mmol/L;HDL≤1.0 mmol/L;LDL>3.4 mmol/ L。
216例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中医证候研究
腻 苔、 薄白 苔、 弦脉 、 淡胖 舌 。涉及 的 临床 主要 证 型 为脾 虚湿 盛型 ( 3 2 - 4 1 %) ; 肝郁 气滞型 ( 2 4 . 5 3 %) ; 痰瘀 互结 型 ( 1 8 . 5 2 %) ; 湿热 内蕴型 ( 1 7 . 1 3 %) 。 肝 郁 气滞 型 、 脾 虚湿 盛型 、 湿热 内蕴型 到痰瘀 互 结型B MI 逐 渐 增 高。 轻度 N A F L D中以肝郁 气滞 型 多见 , 重度 N A F L D中以痰瘀
中 图分类 号 : R 2 5 9
文献 标识码 : B
文章编 号 : 1 0 0 6 — 0 9 7 9 ( 2 0 1 3 ) 2 6 — 0 1 3 0 — 0 1
非酒 精 性 脂肪 性肝 病 ( N A F L D) 是 指 除外 酒 精和 其他 明确 的 痰瘀 互结型 、 湿 热 内蕴型 四组间年龄 、 性 别差异 无显著 性( 0 . 0 5 ) 。 损 肝 因素 所致 的脂 肪 在 肝脏 堆 积产 生 的 以弥漫 性肝 细 胞 大泡 性 B MI 比较 , 脾虚 湿盛 型 、 湿热 内蕴 型 、 痰瘀 互结 型与 肝郁 气滞 型 比 均有显著性 差异 ( 尸 . 0 1 ) , 但三组 间 比较无显 著性 差异( 尸 > 0 . 0 5 ) , 脂 肪性 变 为主要病 变 的临床 病理 综合 征 , 包 括单 纯性 脂肪 肝 以及 较 , 湿热 内蕴 型到痰 瘀互 结型 B M I 逐渐 增高 , 见表 3 。 由其 演变 的 脂肪 性 肝炎 和肝 硬 化l 1 l 。 中医认 为 本病 属 于 “ 肝癖 ” 、 脾 虚湿 盛 型 、 “ 胁痛 ” 、 “ 积 聚” 等 范畴目 。近年来 , N A F L D的发 病率 呈逐 年升 高趋 势, 对N A F L D进行证 候学 研究 , 有 助于探 讨其 中医发 病机 制 。 1 资料与 方法 1 . 1一般 资料 : 本文 2 1 6 例 患 者来 源 于 2 0 0 9 年6 月~ 2 0 1 2 年 1月 我 院门诊 和住 院部 。 所有病 例均 符合 中华 医学 会 2 0 1 0年《 非 酒精 性 脂肪 性 肝病诊 疗指 南》 l 引 、 中华 中 医药学 会 2 0 0 9 年 } 酒 精 性脂 肪肝 中 医诊疗 共识 》 I 中 的诊断 标准 。 2 . 4主要 证型 与临 床严重 程度 的关 系 :从 肝郁气 滞 型 、脾 虚湿 盛 1 . 2排 除标准 : ①年 龄小 于 l 8 岁或 大于 6 5岁 , 否认 有长 期大 量饮 型 、湿 热 内蕴 型到 痰瘀 互结 型 脂肪 肝严 重 程度 逐 渐加 重 ,轻 度 酒史 患 者 ; ② 排 除病 毒 性肝 炎 、 药 物性 肝 病 、 全 胃肠外 营 养 、 肝 豆 N A F L D中 以肝 郁 气滞 型多 见 , 占2 4 . 5 %, 中度 N A F L D 中 以脾 虚 状核 变性 等可 导致 脂肪肝 的特 定性 疾病 患者 ; ③合 并胆 、 胰、 糖尿 湿 盛型 、 湿 热 内蕴 型多 见 , 分别 占 1 6 . 5 %、 1 0 %, 重度 N A F L D中 以 病、 心、 脑、 肾和 造 血 系统 等严 重 原发 性疾 病 患者 ; ④ 患有 精 神 系 痰瘀 互结 型多 见 , 占1 4 . 5 %, 见表 4 。 统疾 病 , 无法与 医生 进行 正常 交流 的患者 , 调查 不合 作者 。 1 - 3研 究方法 :所 有受试 对象 均测 量身 高 、体 重 ,计算 体 重指 数 ( B M I ) 。 B MI = 体 重( K g ) / 身 高( m) z 。 空腹 进行 B超 检查 。 制 定临 床 证候 调 查表 , 全 面 收集 、 记 录 患者 临 床相 关 资料 和 中医 四诊 所 得 症 状资料 , 进行 统计 学 分析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综 述.doi : 10.3969/j. issn. 1005 - 0264.2021.02.026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研究进展**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No. 81774236),广西区科技厅创新研究团队项目(No.2018GXNSFGA281002),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资助项目(No. YCSY2019006,YCSY201900117,YCSY201900105) ; A 通讯作者,E-mail :mdwboshi2005@ 163. com牙程玉1毛德文"王挺帅$吴聪I 胡晓1覃秀容11.广西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广西南宁,530001)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R259文献标志码A随着肥胖的流行和代谢综合征(MetS)患病率的迅速增 长,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已成为我国第一大慢性肝病和健康体检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的首要原因B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NAFLD 的流行率已超过了病毒性肝炎及酒精性 脂肪性肝病⑵,它包括单纯性脂肪性肝病以及由其演变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脂肪性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
据报道,NAFLD 全球发病率6% -35%,其中20% 将发展成为肝硬化⑶;此外,NAFLD 是隐源性肝硬化的主要原因,也是肝移植的第二大原因⑷,因此,NAFLD 不仅威胁人类 健康安全,且将带来严重的不良后果。
目前,西医常用胰岛素增敏剂、抗氧化剂、肝细胞保护剂等对NAFLD 进行治疗,但尚 缺乏统一的特效药物。
如今,传统中医中药对肝脏脂代谢的 治疗效果十分可观,临床中医辨证用药对改善该病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笔者将从西医及中医两个方面对NAFLD 展开 论述。
1现代医学对NAFLD 发病机制的认识当今,NAFLD 的发病机制仍在不断挖掘中,可能与遗传易 感性、基因、基因多态性、肥胖、胰岛素抵抗(IR)、细胞因子、肠 道菌群生态失衡等多个因素共同作用有关⑸。
CT技术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价值
CT技术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价值发布时间:2021-08-31T01:56:55.670Z 来源:《时代教育》2021年第13期作者:闫涛涛孙琦[导读] 目的:本文通过对脂肪肝患者及正常人的肝脏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究CT闫涛涛孙琦山东协和学院摘要:目的:本文通过对脂肪肝患者及正常人的肝脏进行调查和研究,探究CT技术诊断脂肪肝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整理并收集山东某医院的70例脂肪肝性疾病患者和10例正常人肝脏的病历信息资料,利用计算机断层扫描CT技术对收集的70位患有脂肪肝性的患者和10位正常肝脏进行CT的腹部扫描检查,通过CT技术后处理进行测量得出相关数据并将80例患者经诊断分析分为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重度脂肪肝组和正常肝脏组,然后对比各肝脏脂肪含量各个相关CT值。
结论:CT技术检查是诊断脂肪肝较为重要的检查方法,CT检查对于诊断医生来讲:检查时间短出结果快,有利于对患者及时诊断治疗;对于患者来讲:CT检查价格便宜,由于检查时间短患者不会有过大的心理压力,更重要的是CT检查对患者的限制性计较少,因此患者对CT检查的依从性很强,由此CT技术被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定量CT技术脂肪肝临床应用近几年,脂肪肝性疾病被外国的医学上的一些临床专家的高度关注,并对此做了很多的临床研究实验,通过医学专家们的不断探索研究终于得到了一些研究成果,并且提出了一些相关学说,例如:脂肪代谢特殊学说、二次打击学说等。
一位从事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的的博士指出,不正当的饮食习惯会造成大量的脂肪,尤其是甘油三酯,而脂肪在肝细胞的堆积是患上脂肪肝性疾病一个重要原因。
由于以前受到研究条件和研究环境的影响,研究者并没有认为单纯性的脂肪肝有很大的危害性,但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如果脂肪肝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理与干预,会发展成脂肪性肝炎和肝硬化。
脂肪肝与代谢紊乱综合症是有直接关系的,在临床上,脂肪肝常有的表现有肥胖、胰岛素抵抗和高血脂等。
其实脂肪肝由肥胖与代谢紊乱综合症所导致的与酒精性脂肪肝的形成原理是差不多的。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实质性器官,也是人体内最大的、功能很多的腺体器官。
它参与体内消化、排泄、解毒以及代谢等过程,其中以代谢机能最为重要。
据研究,肝脏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约有500种以上。
这表明肝脏是维持生命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器官。
肝脏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转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其保持平衡。
当某些异常情况下,肝脏内的脂肪含量增加,当其脂肪含量超过肝脏重量(湿重)的10%时即为脂肪肝。
超过10%~25%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50%为重度脂肪肝。
脂肪肝可以由肝脏本身原因所致,是肝脏脂质代谢异常的病变,还有一些脂肪肝则是因其他疾病影响脂肪代谢的结果。
脂肪肝并非临床上一个独立性的疾病,而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肝脂肪蓄积过多的一种病理状态,可以说脂肪肝纯属于一种病理诊断。
中医学中无脂肪肝的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大多归属于“积证”、“痞满”、“胁痛”、“痰瘀”等病证范围,与肝郁、痰湿有关。
关幼波先生治疗脂肪肝有很多宝贵的临床经验,刘华宝主任又将既往经验联系实际,进一步提高了疗效。
病因病机经研究表明,脂肪肝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肝气郁结,疏泄失常,以致气机阻滞,横逆犯胃,气病及血,血流不畅而成本证;当肝病传脾,脾失运化,水湿稽留,日久生痰,以致痰湿互结,内郁肝胆而成本证。
某些胁痛(如肝火)病人,因过食肥甘厚味,过分强调休息,滋生痰浊;又因胁痛日久,肝脾肾功能虚弱,痰浊不能及时排泄,积留体内,痰阻血瘀形成本病。
辨证施治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一大特色。
脂肪肝虽具有特定的部位,但要注意结合原发病,找出辨证要点,现根据我们多年的临床体会把其分成如下几个证型。
1.痰湿阻络型临床表现:形体肥胖,面有油脂,喜食肥甘,胸胁隐痛,腹部胀满,困倦乏力,纳呆口黏,大便油滑,或黏腻不爽,小便浊,舌苔白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化痰,祛湿泄浊。
方药:涤痰汤合胃苓汤加减。
处方: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茯苓10克,竹茹10克,枳实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泽泻10克,醋柴胡10克,萆薢10克,木香10克,明矾10克,生山楂15克,草决明10克。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
脂肪肝的中医辨证治疗以及病例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
是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
现代人因长期过量饮酒、高脂饮食、肥胖、糖尿病等原因,年纪轻轻就查出了脂肪肝。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
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
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脂肪肝属“积聚”、“痞证”范畴。
外因多为进食膏粱厚味或者嗜酒无度。
生湿酿痰;内因则由肝失疏泄,脾失健运。
肾失气化,水湿不能化为精微,聚而为湿为痰,瘀阻肝络,滞留于肝而形成本病。
脂肪肝中医辨证调理护肝养肝1、肝胃不和、肝气郁结、痰瘀阻络型(1)临床表现:肝区胀痛、胸闷不舒、倦怠乏力、善叹息、恶心纳呆,并随着情志变化而增减,肝脏肿大或不肿,舌质暗红、苔薄白腻、脉玄细。
(2)治疗原则:当以疏肝理气、化痰祛瘀2、脾虚湿盛、痰湿内阻、肝郁血瘀型(1)临床表现:右肋胀满、嗳气恶心、食少纳呆、倦怠乏力、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厚白腻、脉濡缓。
(2)治疗原则:以疏肝健脾、祛湿化痰3、痰瘀痹阻、肝肾亏虚、脾失健运型。
(1)临床表现:体型稍胖、头晕目眩、耳鸣健忘、偶有头痛、五心烦热、口干咽燥、失眠多梦、舌红少苔、脉细数。
(2)治疗原则:滋肾养肝、活血化淤、清热化痰。
4、痰瘀互结、气滞血瘀、瘀浊内滞型(1)临床表现:原有消渴病、素体阴虚火旺、慢性迁延性肝炎、肋下肿大、质中拒按、纳减乏力、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3)治疗原则:益气活血、化痰祛瘀、消肿散结温馨提示:脂肪肝是一种可逆性疾病,只要能控制病因,病情就会改善和康复。
当然长期持续发展下去,也会导致肝硬化。
因此发现疾病,要及早治疗,以防病情迁延。
脂肪肝中医病名的文献研究
将所得 121篇文献 中的中医病名归属进行一一 记 录并统计 ,共获得44个称谓。分别为 :积证、痰湿、 积聚 、胁痛、胀满 、痰浊、肥气 、瘾瘕 、痞满 、痰癖 、眩 晕 、瘀血 、痰证 、湿证 、瘀证 、肝 (痞 )僻、肝痿 、湿阻 、
新疆 中医药 2008年 第 26卷 第 6期(总第 118期 )
13
肝郁 、血瘀 、痰 饮、腹胀 、伤酒 、酒癖 、酒疸 、酒臌 、酒 劳 、黄 疸 、鼓 (臌 )胀 、痰 阻 、疸 病 、癖 病 、痞证 、痰 痞 、 肝 壅 、癖 积 、肝 胀 、肿 胀 、肥 胖 、肝 着 (著 )、肝 积 、消 渴、脂满、瘀痰等。其中胁痛 出现的次数最多达N85 次 ,而肝积 、消渴、脂满 、瘀痰 、肿胀 、肥胖 、痰阻 、疸 病 、湿证 、伤酒 、酒劳等只出现过一次。经查 阅新编 简明中医辞典【 0】将其归纳如下 :①属中医病名的 :积 聚、肥气 、瘾瘕 、眩晕 、痰饮 、伤酒 、酒疸 、鼓(臌 )胀 、 癖病 、癖 积 、肝胀 、肝着(著 )、肝积 、消渴 ;② 属中医 病证名 的 :胁 痛 、痰湿 、痞满 、痰癖 、瘀血 、痰证 、湿 证 、肝痿 、肝郁 、腹胀 、黄疽 、痞证 、痰痞 ;③属病因名 称的 :痰湿、痰浊 ;④属病机名称 的:肝郁 ;⑤辞典中 未 见 的 :积 证 、胀 满 、瘀 证 、肝 (痞 )僻 、湿 阻 、血 瘀 、酒 癖 、酒臌 、酒劳、痰阻、疸病 、肝壅 、肿胀 、肥胖、脂满、 瘀痰 等 。 1-3 统 计分析
选 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检索1998 2007年 的公 开发 表 在 国 内各 种 医 学期 刊上 并 且 被 中 国期 刊 全文数 据 库收 录 的文献 。在 精确 检索 的条 件 下 , 以关 键词 为 “脂肪 肝 ”进行 初次 检 索 ,再 以关 键 词为 “中医”进行2次检索 ,共获得文献299篇 。将未明确 提 出 中 医病 名 归属 和 个别 垃圾 文 献 删 除后 获得 所 需文献 121篇 。
脂肪肝的中医治疗研究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April ,2008Vol ,3No .82008年04月第3卷第8期作者简介:郭庆生,主治医师,山东省济宁市传染病医院。
脂肪肝是一种遗传-环境-代谢应激相关性疾病,脂肪肝以肝实质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贮积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其病变部位与肝、脾、肾等脏腑密切相关。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本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显示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越性和广阔的前景,是当前中医药界在肝病领域里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本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了脂肪肝的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探讨脂肪肝的证似规律及特点,深化对证与疾病之间关系的认识,分析其病因病机,进一步了解利用可控因素,为防治脂肪肝提供辩证治疗依据,从而指导临床,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1治疗方法临床中,中医治疗本病,既要重视可能伴随的肥胖、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等原发或继发病的治疗,更要充分发挥中医的整体观综合治疗优势,以“证”为中心,辨证论治仍然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而结合临床经验和实验研究成果辨病选药则有助于提高疗效。
2详审病机,分清标本虚实脂肪性肝病是由于脂质大量沉积在肝脏,表现为形体丰腴、肝体肿大、厌油、胁痛、或见有黄疸等证,属痰浊痹阻、肝气郁滞、或湿热内蕴证;痰湿痹阻于肝,肝气不得疏泄,气郁日久,气滞血瘀;此为实证,乃为“标”。
但其体多笨重、懒言面白、大便时溏、脉弱等,故其仍有虚证的一面。
盖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司气化,人之一身气血沣液有赖于肝、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协调有节,否则,必然会引起气血津液的代谢失常,滋生本病;故其虚为本,其实为标“,本虚标实”是本病的重要特征。
其病位在肝,与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随着病情的演变,不同患者在不同阶段不同病理因素的虚实多寡各有所侧重,因此在审证之际,特别应注意虚与实之间、以及痰、湿、郁、瘀、热之间的相互转化及各自量的多寡。
3阶段治疗,辨清病机转化临床研究发现:在脂肪性肝炎向脂肪性肝纤维化的转变过程中,肝细胞脂肪变程度反而减轻,但病情却在加重。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证型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中医体质及相关证型研究近年来,随着本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对NAFLD患者这一患病群体的中医体质学和中医证型研究也日臻丰富。
本文概述NAFLD的中医辨证分型研究和回顾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历程,以及归纳整理各医家对NAFLD患者不同体质类型及相关中医证型的研究,通过分析临床研究结果,总结不同体质类型及相关证型的分布规律,旨在为NAFLD的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Abstract:In recent years,with the incidence of the disease rising year by year,the study on TCM physique and TCM syndromes of NAFLD patients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abundant.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research on TCM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NAFLD and review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TCM constitution theory,and summarizes and arranges the research of different physique types and related TCM syndromes of NAFLD patients by analyzing the clinical research results.To summa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different physique types and related syndromes in order to provide new ideas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NAFLD.Key words:Non-alcoholic fatty liver;Constitution;TCM constitution theory;Syndrome type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指除外酒精和其他明確肝损害因素所致的脂肪在肝脏内异常蓄积的病理性状态,是一种以弥漫性肝细胞大泡性脂肪变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病理综合征。
对治疗脂肪肝中药新药有关问题的分析及建议
对治疗脂肪肝中药新药有关问题的分析及建议中国医药报2009年9月3日□文/张晓东裴小静笪红远图/本报记者熊光明脂肪肝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目前临床上也缺少特异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医中药用于脂肪肝的治疗,显示了一定的疗效和特点,近年来也有不少研发者申请注册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新药。
本文中,作者对近几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申报的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新药情况进行了梳理,揭示了这些新药品种的基本特点,并结合自己近年来审评此类中药新药的体会,对这些新药品种研究中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同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希望本文能为相关研究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编者按脂肪肝(Fatty Liver)作为一种病理学概念,系指肝内脂肪含量超过肝湿重的5%,或肝活检呈现1/3以上肝细胞有脂肪变且弥漫分布于全肝。
其对应的临床概念是脂肪性肝病(FLD),系指病变主体在肝小叶,以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多为大泡性脂肪变)为病理特征的临床综合征。
FLD在临床上根据患者有无过量饮酒史,又分为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AFLD)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一直以来,由于叫法比较通俗易懂,“脂肪肝”在被认作是一种病理诊断概念的同时,也逐渐地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概念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大多数中医学者根据其临床症状、发病特点,将其归属于中医学的“胁痛”、“积聚”、“痰浊”、“湿气”等范畴,病位主要在肝,与胆、脾、肾密切相关。
申报情况及品种特点2005年~2007年,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申报的用于治疗脂肪肝的中药新药共有21个(不计改剂型和仿制品种),其中申请临床试验18个,完成临床试验申报生产3个;21个品种中有2个为有效部位制剂,其余19个均为中药复方制剂。
另外,SFDA还受理了3个增加治疗脂肪肝适应证的补充申请,其中2个处于申请增加功能主治的临床试验阶段,1个已经完成增加适应证的临床试验申报生产。
中医治疗脂肪肝
4.肝活检:可对脂肪肝作出确诊。
脂肪肝中医辨证论治,主要分为如下几型
: 1.湿热蕴结型: 主症:右胁胀痛或胀满不舒,口苦咽干, 形体肥胖,肢体重着,纳呆脘闷,腹部胀 满,舌红苔薄黄稍腻,脉弦滑稍数。 治法:清热利湿、疏肝化痰。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10g
炒山栀10g 炒黄芩10g 柴 胡10g 青皮10g 广郁金15g 川木通6g 泽泻10-15g 车前子10g (包 )当归 15g 生地15g 茵陈15g 虎杖15g 焦山楂15g 炒莱菔 子15g 丹参15g 元胡10g 主治:肝炎后脂肪肝、脂肪肝引起急性 肝炎发作。
色油光,身倦乏力,手足心热,四肢微 肿,舌质淡胖,舌苔厚腻,脉沉细。 治法:滋阴补肾,益精补血。 方药:一贯煎加减。 生地黄30g,沙参15g,枸杞子30g,麦 冬15g,当归15g,何首乌20g, 牛膝10g,炒杜仲15g,川断15g,龟板 胶10g,川楝子10g,
焦榔片10g,柴胡10g,广郁金10g,草
应当指出,对脂肪肝的认识开始并非认
为是一独立的疾病,而只是一种由于各 种原因所引起的肝脏脂肪蓄积过多的病 理状态。肝肪肝亦应属于一种病理诊断 。但是,随着近年来医学影视显象技术 的发展,发现脂肪肝在某些人身上,并 无明显的其他病变或诱因,且有一定的 临床表现,因而,脂肪肝的概念亦逐步 发展成为疾病诊断而应用于临床,且越 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2.痰瘀阻滞型
主症:肝病或消渴病日久不愈,形体肥胖
,面色晦暗,纳呆口渴,脘腹痞闷,肝 脏肿大,肝区钝痛或刺痛,舌体胖大,或 有瘀斑,舌苔白腻,脉弦滑,或脉涩。 治法:化痰散结,活血通络。 方药:消瘰丸合化积丸加减:
浙贝母15g
生牡蛎20g(先煎) 元参10g 三棱 10g 莪术10g 焦榔片15g 制香附20g 海浮石25g(先煎) 水蛭粉6g 泽兰10g 鸡内金10g 广郁金15g 全瓜蒌15g 温胆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陈皮15g 法半夏10g 云茯苓15g 炒枳实10g 淡 竹茹15g 当归15g 川芎10g 生地15g 赤芍10g 桃仁10g 红花10g 焦山楂15g 元胡10g 广郁金15g 丹参 15g 生牡蛎20g(先煎)炮山甲10g
脂肪肝痰瘀互结型中医证候辨证标准
脂肪肝痰瘀互结型中医证候辨证标准脂肪肝痰瘀互结型中医证候辨证标准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疾病,它是由于肝脏脂肪堆积过多而引起的。
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产生和病程发展与人体内的阴阳失衡和气血不畅有关。
根据中医理论,脂肪肝属于痰瘀互结型证候,即痰湿与瘀血相互交织并影响肝脏功能的证候类型。
一、脂肪肝概述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肝脏内脂肪的异常积聚。
通常,正常人体的肝脏中含有少量的脂肪,但当体内脂肪摄入过多时,肝脏的代谢功能会受到破坏,导致脂肪在肝脏中沉积过多。
若不及时干预和治疗,脂肪肝可能会发展成为严重的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等疾病。
二、痰瘀互结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脂肪肝的病因主要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情绪因素等有关。
繁重的工作压力、不规律的饮食以及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导致脂肪肝的发生。
根据中医理论,这种习惯和因素可能导致体内湿气聚积和血液循环不畅,从而形成“脂肪肝痰瘀互结”的证候类型。
三、脂肪肝痰瘀互结型的临床表现1. 瘀血症状:脂肪肝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常出现气血运行不畅的症状,如肝区疼痛、肝区不适、乏力、筋骨酸痛等。
2. 痰瘀症状:痰湿和瘀血在体内相互纠缠,表现为黏腻的舌苔、口臭、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
3. 内分泌紊乱:脂肪肝痰瘀互结型的患者常伴有内分泌紊乱的症状,如月经不调、乳房胀痛、失眠等。
四、针对脂肪肝痰瘀互结型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脂肪肝痰瘀互结型主要目的是调理肝脏,消除痰湿和瘀血,并恢复正常的气血运行。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和艾灸等。
1.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是中医治疗脂肪肝痰瘀互结型的主要方法。
中药可以通过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清热化湿等作用,改善肝脏功能,并帮助消除湿气和瘀血。
2. 针灸: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调理气血循环,促进痰湿和瘀血的排解。
常用的穴位包括足三里、肝俞等。
3. 推拿和艾灸: 推拿和艾灸可以通过按摩和热疗,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痰湿和瘀血,缓解肝脏不适和疼痛。
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分析
脂肪肝常见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的关系分析谢长飞;黄笑梅;杨涛【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ive different degrees (mild, moerate and severe) of fatty liver and clinical indexes. Methods The 208 cases of fatty liver patients from September 2014 to November 2016 were selected including 68 cases of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37 cases of dampness turbidity stagnation syndrome, 47 cases of accumulation of damp heat syndrome, 31 cases of spleen-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25 cases of stag nation of phlegm syndrome. At the same time, 60 healthy persons were selecte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proportion of mild, moderate, severe fatty liver,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with TCM syndrome type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degree of fatty liver from mild to severe: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accumulation of damp heat syndrome, spleen-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stagnation of phlegm syndrome. The indicators excepting TC, ALT in mild fatty liver with dampness turbidity stagnation syndrome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four biomedical indices (TC, TG, ALT, HOMA-IR) among TCM syndrome types were statistically different;TC and TG in patients with liver depression and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 compared with other three syndrome typ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tagnation of phlegm syndrome showe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TC (r=0.14,P=0.00) and TG(r=0.13, P=0.01). The ALT in patients with stagnation of phlegm syndromeand accumulation of damp heat syndrome were statistically higher than other three syndrome types, and stagnation of phlegm syndrome showed obvious correlation with ALT (r=0.11, P=0.02). The 80% of HGB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stagnation of phlegm syndrome were higher than the nomal indicators, and 72.34% of indicators in patients with accumulation of damp heat syndrome were higher than the normal indicators. Conclusion TCM Syndromes of fatty liver show some correlations with biochemical indexes. The examination results of biochemical indexes could effectively help clinical classification diagnosis, and it could provide objective indica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and prognosis of the patient's condition.%目的探讨常见五种证型不同程度(轻度、中度和重度)脂肪肝与临床指标的关系.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11月收治的脂肪肝患者208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肝郁脾虚证68例、湿浊内停证37例、湿热蕴结证47例,脾肾两虚证31例以及痰瘀互结证25例,同期选择健康对照组60例,比较轻度、中度、重度脂肪肝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占比关系及相关生化指标与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脂肪肝程度从轻到重排序:肝郁脾虚证→湿热蕴结证→湿浊内停证→脾肾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轻度脂肪肝湿浊内停证中TC、ALT指标外,其余生化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四项生化指标(TC、TG、ALT、HOMA-IR)在各中医证型间比较也存在显著差异,痰瘀互结证、脾肾两虚证的TC、TG与其它三证型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互结证与TC(r=0.14,P=0.00)、TG(r=0.13,P=0.0l)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湿热蕴结证ALT升高较其他三证型明显,痰瘀互结证与ALT(r=0.11,P=0.02)有显著相关性;湿热内蕴型HOMA-IR较其它四证型升高明显,湿热内蕴证与HOMA-IR(r=0.14,P=0.02)有显著相关性;痰瘀互结证患者HGB指标有80%高于正常值,湿热蕴结证有72.34%高于正常值,与其它三证比较占比率上升.结论脂肪肝中医证型与生化指标具有相关性,生化指标的检查结果能有效地帮助临床进行分型诊断,能够为患者病情的发展以及预后提供客观的指标.【期刊名称】《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年(卷),期】2018(038)003【总页数】6页(P296-301)【关键词】脂肪肝;中医证型;生化指标;脂肪肝程度【作者】谢长飞;黄笑梅;杨涛【作者单位】荆州市中医医院,湖北荆州 434000;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荆州市中医医院,湖北荆州 434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56.4脂肪肝(fatty liver)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是一种常见的肝脏病理改变,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脂肪肝欲病状态的中医干预方案
脂肪肝欲病状态的中医干预方案脂肪肝中医称脂肪肝为“肝癖”或“肝痞”,是指各种原因使肝脏脂肪代谢功能发生障碍,致使脂类物质的平衡失调,脂肪在组织细胞内储积,其储积量超过肝重量5%以上,或在组织学上有50%以上肝细胞脂肪化。
脂肪肝的预防和早期防治对阻止慢性肝病发展和改善预后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一、建库(健康状态辨识)我们通过调查问卷、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证素辨识及健康体检等方法获得脂肪肝欲病之人的全面健康信息。
(一)问卷调查:包括现病史、既往史、家族史、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及精神压力等,收集相关数据,分析脂肪肝的高危因素。
(二)中医体检1、体质辨识:进行体质辨识。
2、证素辨识: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中医证候辩证。
3、五脏相音辨识:根据五脏相音辨识其脏腑功能状态。
(三)健康体检:体检项目除颈围、腰围、臀围、身高、体重、血压、脉搏等一般项目外,还必须包括以下项目:肝功全套、肾功能、血脂全套、血糖、血液流变学检查、肝胆胰脾超声检查以及体脂肪成分测定。
二、知己(健康状态评估)四诊合参,从“宏、中、微”三观辨识,综合健康体检结果,对脂肪肝欲病之人进行评估,判定轻、中、重程度三种健康状态。
(一)轻度1、体质类型0~1级;2、证素辨识积分<70分;3、依据:(1)无明显不适症状,平素情志条达,起居不规律,经常熬夜等;(2)有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嗜食高脂食物等;尚无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等。
无肝功异常或血脂异常或血糖异常等。
(3)超声改变:肝脏大小正常,包膜光滑。
肝内回声稍致密、增强,后方回声轻度衰减,肝内血管走向清晰。
(二)中度1、体质类型0~1级;2、证素辨识积分:70-100分;3、依据:(1)偶有右下腹部不适症状,平素起居不规律,经常熬夜等;(2)有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如肥胖、吸烟、嗜食高脂食物等;(3)出现肝功异常或血脂异常或血糖异常等(仅有其中一项或两项);(4)超声改变:肝脏轻度增大,下缘较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照组及其他 中医证 型脂肪患者 的肝脾c T 值及 血液生化 指标 具有一定的差异 , 可
以 成 为 区分 脂 肪 肝 中 医证 型 的 客观 性 指 标 。
『 关键词1 脂肪肝 ; C T ; 中医证候 ; 肝郁脾虚 ; 痰湿 内阻; 痰瘀互结 ; 肝 肾不足 ; 湿热 内蕴
分析。 结果: 肝郁脾虚 、 痰湿 内阻、 痰瘀 互结、 肝 肾不足 、 湿热 内蕴5 个 中医证候分 型均 以弥漫型脂肪浸润 为主( P < 0 . 0 5 ) ; 脂肪肝5
个 中医证候 分型在不 同C T 分度 中的分布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 义( P < 0 . 0 5 ) , 肝郁脾虚型和湿热 内蕴型 以轻度为主 ; 痰 湿 内阻型及痰
『 中图分类号1 R 2 5 6 . 4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 6 7 2 — 9 5 1 X ( 2 0 1 4 ) 0 7 — 0 0 5 9 — 0 3
脂肪 肝 ( f a t t y l i v e r , F L ) , 是 指 由 于各 种 原 因 引
起 的肝 细 胞 内脂 肪 堆 积过 多 的病 变 。 一 般 当脂肪 储
瘀 互 结 型 以 中度 为 主 ; 而 肝 肾不 足 型 以重 度 为 主 ; 肝脾C T 比值 最 高 的 为肝 郁 脾 虚 型 , 最低 为 肝 肾不 足 型 ; 5 个 中 医证 候 分 型 患者 血 液 中谷 丙转 氨 酶及 谷 草 转氨 酶 水 平 均 高 于健 康 对 照组 ( P < O . 0 5 ) ; 肝 肾不 足 型 患 者 血 液 中甘 油 三 酯及 总 胆 固醇 水 平 高 于健 康
功能 阻 断 和逆转 肝脏 出现 纤维 化现 象 ; 总之 , 在 阿德
慢性 乙型肝炎3 0 例I 临床观察『 J 1 . 中医药导报 , 2 0 1 0 , 1 6 ( 1 2 ) :
5 -7
福韦酯用药治疗的基础上 , 加用疏肝健脾补肾方 , 能
够显著性改善患者紊乱的免疫系统 , 彻底清除体 内
第2 0 卷
Vo 1 . 2 O
第7 期
No . 7
中莲药 导般
Gu i d i n g J o u na r l o f T r a d i t i o n a l C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a n d P h a r ma c y
2 ]陈金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病毒性 乙型肝炎的临床研 祖 国医学认为对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 『 究『 J ] . 中国药业 , 2 0 1 3 , 2 2 ( 4 ) : 2 7 - 2 8 疗应该以扶正祛邪为主 , 脾肾虚损会导致元气不足 【 3 】中华 医学会 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 分会 、 肝病 学分会. 病毒 和脾 阳不振 , 无力驱邪外 出使疫毒深 伏 , 病久而不 性肝炎防治方案[ J 】 . 中华肝脏病杂志 , 2 0 1 0 , 8 ( 6 ) : 3 2 4 — 3 2 9 愈[ 9 1 。 中药治疗 慢 性病 毒性 乙型肝炎 具有 其 自身 的优
势。 本 研 究 中治疗 组 采 用 的疏 肝 健 脾 补 肾 方是 在 张
[ 4 ]郑筱萸. 中药 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 试行) 【 M】 . 北京 : 中国
医药 科 技 出版 社 , 2 0 1 1 : 3 7 1 — 3 7 2
仲景 四逆散的基础上加用 了具有健脾渗湿作用的茯
苓等药物而成 , 方中的菟丝子清热祛湿 ; 白芍补血柔
的疗效观察【 J 1 . 广西医科 大学学报 , 2 0 1 0 , 2 7 ( 2 ) : 2 8 9 — 2 9 0 另外, 疏肝健脾补肾方能够显著性抑制乙肝病毒D N A f 8 1熊焰 , 陈隆桂 , 郑海鹏 等. 参 仙 乙肝 灵联合 干扰素一 治疗 的复制 , 通过调整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免疫
的肝 炎 病毒 。
参考文献
【 9 】张 自富, 熊茜 , 骆传佳等 . 疏肝健脾 丸治疗慢性 乙型肝炎肝 郁脾 虚证 8 2 例 临床观察『 J 1 . 中西医结合肝病 杂志 , 2 0 1 3 , 2 3
( 1 ) : 5 7 - 5 8
2 0 1 4年 7 月
J u l y . 2 0 1 4
C
朱运 刚
中
( 天津 市泰 达 医院 。 天津 3 0 0 4 5 7 )
『 摘要1 目的 : 探 讨C T 定 量 诊 断 脂 肪 肝 严 重 程 度 及 血 液 生 化 指 标 与 中 医证 候 的 相 关 性 。 方法 : 选取 脂 肪 肝 病例 及 健 康 对 照 者各1 0 0 例, 对 脂 肪 肝 病 例 进 行 中 医证 候 分 型 , 测 定 各 组 中的 肝 、 脾C T 值, 同时 测 定 血 液 生化 指 标 , 结 果 与健 康 对 照 组 进 行 比较
『 5 1 张晓斌. 中西医结合抗病 毒治疗慢性病毒性 乙型肝炎疗效
观察 [ J ]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 2 0 1 1 , 2 0 ( 1 9 ) : 2 3 8 8 — 2 3 8 9
肝、 平肝止痛 、 敛阴收汗 ; 白术补气健脾 、 燥湿利水 ; 『 6 1郑智鑫 , 陈创坤 , 许诚贵等. 慢性病毒性 乙型肝炎患者血清 鸡骨草疏肝健脾 , 扶正祛邪 , 通过 中药调节机体的免 肝纤维化指标检测的I 临床意义『 J 】 . 中国基层 医药 , 2 0 1 2 , 1 9 疫状态 , 提高 细胞 免疫功能 , 同时使病毒 的D N A 完 ( 2 1 ) : 3 2 2 2 — 3 2 2 3 7 1卢平宣. 阿德福 韦酯治疗 H B e A g 阳性慢性病毒性 乙型肝炎 全暴 露 , 被免疫细胞 彻底破坏 , 达到治愈的 目的【 】 O 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