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标本的处理细胞接种和观察

合集下载

病毒标本收集与处理

病毒标本收集与处理

病毒标本收集与处理用于分离或检测病毒及其核酸的标本应尽可能在发病的初期、急性期采集,越早越能提高病毒的阳性检出率。

疾病的后期,由于机体产生免疫力,病毒数量减少或消失,不易检出。

同时病毒感染的晚期常并发细菌性感染,增加了判断的困难。

(一)接种标本标本接种前,必须进行适当的处理,其目的是除去标本中的杂质和杂菌,以及将病毒释放出来,以利于检测或保存。

常用的方法是高速离心法,如人乳头瘤病毒的临床标本的处理方法为:用刮板或生理盐水侵润的棉棒从阴道和宫颈外口去分泌物和细胞,将标本放入5ml还有0.05%硫柳汞的PBS中,细胞悬液提取DNA用于检测病毒。

还可加抗生素处理,检测单纯疱疹病毒时标本须注入病毒运送液中用于病毒分离或置-70℃冰箱保存。

如用血清或血浆标本应注意避免溶血,如为血浆标本要合理选择抗凝剂,标本为全血时,须及时分离出血浆。

组织标本须先加入无菌生理盐水或缓冲液,在研磨器中充分研磨,若为结缔组织应加入适量铝氧粉,以便将病毒释放出来,制成悬液,经离心后接种。

(二)取材部位取材部位也是决定分离成功与的关键。

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取材部位是咽部,用棉花拭子在鼻咽部檫拭或取鼻咽分泌物。

肠道感染通常取粪便标本。

全身形感染一般取全血,疾病早期也是病毒血症期,白细胞内通常可查出病毒。

其他标本也是病毒分离的理想材料。

根据感染的特点,选择相应部位采集标本,可采集血液、脑脊液、粪便、含漱液、尿液和咽、喉拭子等。

由于病毒在室温中很易被灭活,应在采集和运送中注意冷藏。

处理标本时应考虑病毒的特性,如有包膜病毒冻融易灭活。

一些病毒如麻疹病毒吸附在白细胞上,因此,血液应加抗凝剂。

(三)一般要求采集标本要求做到下面4个字:1.早特别是对病毒分离、抗原或核酸检测。

2.近用于病毒分离、抗原或核酸检测的标本应尽量取自病变部位或接近病变部位(如脑炎取闹脊液,腹泻取粪便,呼吸道感染取鼻咽分泌物或支气管灌洗液)。

3.多标本的量不能太少,如有可能一次取多种标本,在病程急性期和恢复期都取标本。

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标本的处理细胞接种和观察

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标本的处理细胞接种和观察
• A.额外的传代: • 在进行HFMD/AHC标本病毒分离过程中,为防止从病例中分离出的标本
• (六)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标本采集:选择典型病例所在的托幼机 构、或所在村,以新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为采样对象,采集单份粪 便和血清标本。
• (七)健康对照的标本采集:选择患儿发病所在社区(村)的临 近无病例的社区(村)或托幼机构。采集5岁以下的儿童单份粪 便和血清标本。
手足口病
•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 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A组16、4、5、 7、9、10 型, B组2、5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其中以EV 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度为青霉素500单位/ml,链霉素为500μg/ ml • 氯仿(以乙醇作为稳定剂)。
• B)粪便标本处理操作步骤:生物安全柜中操作
• 将离心管上标记标本号;
• 每一管中加入10ml 完全PBS ,2g玻璃珠,1ml氯仿;
• 在生物安全柜中将每一份粪便标本取大约2g加入标记好的离 心管中(确认原始标本号与离心管上标记的编号一致),剩 余原始标本最好留在原容器中并冻存于-20℃。
• CPE(1+~4+): (1+,<25%; 2+, 25%~50%; 3+, • 50%~75%; 4+, 75%~100%); • 细胞毒性反应; • 细胞老化或污染. • ⑺关于肠道病毒CPE:即有特征性的肠道病毒致细胞病变效应,
表现为细胞圆缩、分散、胞浆内颗粒增加, 折光性增强至细胞 从管壁脱落。
• ⑽如果7天之后没有CPE出现,需盲传2代继续观察。 (注意:同一病例标本的不同细胞的培养物应单独 传代);

肠道病毒

肠道病毒
由VP1~VP4四种不同的多肽组成;无包膜。
2.核酸:单股正链RNA,有感染性,进入细胞后可直接起mRNA的作用。 3.增殖:在宿主细胞浆内复制,有较强的杀细胞作用。除柯萨奇A组的
某些血清型外,均可在易感细胞中增殖,引起典型的CPE。
4.抵抗力:强 5.临床表现:多样化,经过消化道侵入机体,先在肠道细胞内增殖,但
三、微生物学检验
1.分离鉴定 接种原代/传代猴肾细胞或人源细胞系,病毒增殖后观察 CPE情况,收集病毒培养液利用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 验等鉴定并分型。 2. 免疫学检测 用ELISA等检测病人血清中的IgG和IgM抗体。免疫印 迹试验(Wethern Blot)是诊断病毒感染的确证试验。
所致疾病多在肠道外,包括中枢神经、心肌损害及皮疹等。
4
第二节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es,Polio
1.形态结构
一、病毒特性
具有典型的肠道病毒的特性。病毒球形, 单股正链RNA 无包膜,衣壳呈二十面体立体对称。
5
三、微生物学检验
1.标本采集 发病1周内采集咽拭子或咽漱液,1周后采集粪便。疑似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es)是1948年首先从两名纽约柯萨奇镇 的麻痹型脊髓灰质炎儿童的粪便中分离出的。
埃 可 病 毒 (echovirus) 又 称 肠 道 致 细 胞 病 变 孤 儿 病 毒 ” (enteric cytopathogenic human orphan virus),简称ECHO病毒。
该病死亡的尸体标本可可采集中枢神经系统和降结肠标本。
2.分离培养 接种人胚肾、人羊膜、猴肾细胞、HeLa、Vero等易感细
胞中,增殖后观察CPE,做中和试验等进行鉴定。

肠道病原菌样本采集析

肠道病原菌样本采集析

.

正确的采样方法 合理的采样时机


足够的样品采样量
样品的妥善保存运输
相关症状
鉴别症状及粪便特征
流调可疑食品
可能的病原体
重点检查材料
腹 痛 、 腹 泻 、 发 烧 ( 38 ℃ -40 ℃ )、头及全 身痛
肉类、蛋品
沙门菌(除伤寒、 甲、乙、丙副伤 寒沙门菌)
粪便、食品、 血液
腹痛、腹泻、发烧 ( 38 ℃ 左右)、恶心、 呕吐、发病快
肠道病原菌的标本采集
.
一.标本采集 二.标本保存 三.标本运输 四. 生物安全

一.标本采集
(一) 食品 (二) 水源 (三) 临床标本
粪便、血液、呕吐物、手表面、尸体标本
(四)物体表面:
刚被稀便污染的尿布、衣服、 床单等,炊 事用具,其它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
(五) 宿主动物 (六) 昆虫等媒介生物
(三) 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
1. 粪便标本 一般采用自然留便,若采样时病人无便或婴幼儿则 可采用肛拭法。 留便:用2个棉拭子分别在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中 可疑部分多点挑取采集约5g标本。腹泻病人应取 脓、血、粘液等异常部分。液体粪便取絮状物约 5ml。 肛拭法:先用生理盐水湿润棉签,多余的液体紧靠 管壁挤出;再用棉拭或肛门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 内约3cm~5cm(幼儿约2cm~3cm)处,轻轻旋 转360°,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 为作厌氧菌检查应将标本置于厌氧袋中转送。
标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RNA检测的标本,如果未经稳定化处 理,则必须速冻后,放在干冰中运送。 标本在运送时,应采用不易破碎的容执行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 2. 标本采集完毕,首先消毒,然后脱掉防护 装备。 3. 所有使用过的采样相关物品要带离现场, 高压灭菌消毒后丢弃。 4.采样箱每次用完后要及时消毒处理。

微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

微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微生物学知识竞赛试题(附答案)多项选择题1.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A.细菌B.放线菌C.支原体D.衣原体E.螺旋体2.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指A.新型隐球菌B.白色念珠菌C.真菌D.放线菌E.立克次体3.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化学组成为A.脂蛋白B.肽聚糖C.脂多糖D.磷壁酸E.核心多糖4.荚膜的功能是A抗吞噬作用B.抗干燥作用C.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D.与细菌鉴别有关E.与某些细菌的分型有关5.IMViC试验主要用于区别下列哪两种病原菌A.产气杆菌B.破伤风梭菌C.葡萄球菌D.大肠杆菌6.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是指A.热原质B.毒素C.透明质酸酶D.色素E.抗生素7.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是指A.细菌素B.硫化氢C.吲哚D.维生素E.外毒素8.吲哚(靛基质)试验呈阳性的细菌是A.霍乱弧菌B.伤寒杆菌C.肺炎杆菌D.变形杆菌E.大肠杆菌9.产硫化氢的致病菌是A.鼠伤寒杆菌B.大肠杆菌C.痢疾杆菌D.变形杆菌E.肺炎杆菌10.专性厌氧生长的细菌是:A.破伤风梭菌B.空肠弯曲菌C.幽门螺杆菌D.脆弱类杆菌11.专性需氧生长的细菌是:A.结核分枝杆菌B.霍乱弧菌C.伤寒杆菌D.绿脓杆菌E.链球菌12.湿热灭菌优于干热灭菌的是A.导热快B.穿透力强C.比干热灭菌所需的温度低D.潜热E.使细菌蛋白迅速凝固变性13.多数细菌怕干燥,但有少数菌抗干燥能力较强,它们是A.脑膜炎球菌B.淋球菌C.溶血性链球菌D.结核杆菌E.炭疽芽胞杆菌14.对于病人排泄物与分泌物(如粪,尿,脓,痰)的处理,常用的消毒剂有A.20%漂白粉B.5%石炭酸C.2%来苏D.70%乙醇E.2.5%碘酒1.噬菌体的特性有A.能通过滤菌器B.没有完整的细胞结构C.只含有一种核酸D.专性活细胞寄生E.以复制方式生长繁殖3.毒性噬菌体溶菌周期的步骤有A.吸附B.穿入C.生物合成D.组装成熟E.释放1.遗传性变异中细菌基因转移与重组的方式是A.转化B.转导C.接合D.溶原性转换E.原生质2.质粒DNA的特征有A.自我复制B.赋予细菌产生新的生物学性状C.可自行丢失与消除D.能转移E.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医学上重要的质粒有A.R质粒B. F质粒C. Col质粒D.毒力质粒E. r质粒4.能以接合方式转移的质粒是A. R质粒B. F质粒C. Col质粒D.毒力质粒E. r质粒1.属于胞内寄生的病原菌是A.结核杆菌B.伤寒杆菌C.麻风杆菌D.大肠杆菌E.肺炎杆菌2.构成细菌致病性毒力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菌毛E.膜磷壁酸3.以产神经性毒素致病的细菌有A.伤寒杆菌B.破伤风梭菌C.肉毒梭菌D.霍乱弧菌E.肺炎球菌4.内毒素的毒性作用有A.发热B.血管内皮细胞受损C.DICD.白细胞反应E.微循环衰竭5.抗毒素A.可由类毒素刺激机体产生B.可由外毒素刺激机体产生C.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D.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E.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6.构成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因素包括A.皮肤与粘膜机械性阻挡与屏障作用B.血脑与胎盘的屏障作用C.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D.正常体液与组织中抗菌物质的作用E.呼吸道,消化道局部粘膜中分泌型IgA的作用7.能产肠毒素的病原菌有A.肠产毒性大肠杆菌B.链球菌C.霍乱弧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伤寒杆菌8.正常菌群的有益作用是A.生物屏障作用B.抗肿瘤作用C.刺激干扰素的合成D.增强免疫细胞活性E.合成维生素1.IMViC试题主要用于鉴别A.葡萄球菌B.白喉杆菌C.产气杆菌D.大肠杆菌E.流感嗜血杆菌2.可以用抗毒素进行紧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有A.梅毒B.白喉C.破伤风D.伤寒E.细菌性痢疾3.属于细胞免疫制剂的是A.TFB.IFNC.IL-2 K细胞E.抗菌血清1.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依据的指标有A.金黄色色素B.分解甘露醇C.产生凝固酶D.产生耐热核酸酶E.产生溶血毒素2.在医学上重要的化脓性球菌有A.葡萄球菌B.链球菌C.肺炎球菌D.脑膜炎球菌E.淋球菌3.引起性病的病原体有A.四联球菌B.淋球菌C.梅毒螺旋体D.八叠球菌E.变形杆菌4.与脑膜炎球菌致病有关的物质是A.芽胞B.荚膜C.菌毛D.内毒素E.鞭毛5.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物质有A.杀白细胞毒素B.溶血毒素C.肠毒素D.表皮剥脱毒素E.血浆凝固酶6.在血琼脂平板培养基上培养,可形成草绿色溶血环的细菌是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C.肺炎链球菌D.表皮葡萄球菌E.腐生葡萄球菌7.常用巧克力色培养基培养的细菌是A.白色葡萄球菌B.肺炎链球菌C.柠檬色葡萄球菌D.脑膜炎球菌E.淋球菌1.患以下疾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是A.白喉B.伤寒C.细菌性痢疾D.百日咳E.霍乱2.引起人类食物中毒的细菌有A.鼠伤寒杆菌B.猪霍乱杆菌C.肠炎杆菌D.变形杆菌E.肺炎杆菌3. ETEC可产生的两种肠毒素是A. LT肠毒素B. ST肠毒素C. RT肠毒素D. S肠毒素E. VT肠毒素4.志贺外毒素,具有的生物活性有A.细胞毒性B.肠毒性C.神经毒性D.凝血性E.溶血性5.痢疾志贺菌的致病物质有A.鞭毛B.菌毛C.透明质酸酶D.外毒素E.内毒素6.致人类腹泻的细菌有A.霍乱弧菌B.肠产毒性大肠杆菌C.肠侵袭性大肠杆菌D.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肠出血性大肠杆菌1.霍乱弧菌的致病物质有A.鞭毛B.菌毛C.肠毒素D.外毒素E.透明质酸酶2.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系列哪些是正确的A.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感染B.潜伏期为72hC.主要致病物质为耐热溶血毒素D.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E.病后免疫力不强1.属于专性厌氧菌的是A.破伤风梭菌B.肉毒梭菌C.脆弱类杆菌D.消化性链球菌E.炭疽杆菌2.主要以外毒素致病的细菌是A.产气荚膜梭菌B.破伤风梭菌C.肉毒梭菌D.脑膜炎双球菌E.痢疾杆菌3.产气荚膜梭菌引起人类疾病的类型有A.慢性脑膜炎B.气性坏疽C.食物中毒D.坏死性肠炎E.蜂窝组织炎4.可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A.鼠伤寒沙门菌B.产气荚膜梭菌C.肉毒梭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副溶血性弧菌1.具有致病性的主要放线菌是A.衣氏放线菌B.黏液放线菌C.龋齿放线菌D.牛放线菌E.内衣放线菌2.能引起人类疾病的诺卡菌有A.星形诺卡菌B.豚鼠诺卡菌C.巴西诺卡菌D.内衣放线菌E.黏液放线菌3.衣氏放线菌的特点有A.抗酸染色阳性B.在病灶组织中形成'硫磺样颗粒'C.在感染部位常形成瘘管D.口腔中正常菌群E.厌氧培养1.具有异染颗粒的细菌是A.白喉棒状杆菌B.鼠疫杆菌C.葡萄球菌D.肺炎球菌E.结核杆菌2.人工培养白喉棒状杆菌所用的培养基有A.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B.血平板培养基C. EMB培养基D.亚碲酸钾培养基E. SS培养基1.下列细菌中属于胞内寄生菌的有A.结核分枝杆菌B.麻风分枝杆菌C.伤寒杆菌D.肺炎杆菌E.大肠杆菌2.结核分枝杆菌侵入机体的途径有A.呼吸道B.消化道C.破损皮肤D.节肢动物叮咬E.直接接触3.结核菌素试验称阳性反应,表明机体A.已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B.接种卡介苗成功C.对结核分枝杆菌有迟发型超敏反应D.对结核分枝杆菌发生Ⅲ型超敏反应E.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特异免疫力4.结核菌素试验的意义是A.确定预防接种卡介苗的对象B.判断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C.作为婴幼儿结核病的辅助诊断D.测定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E#from 本文来自高考资源网http:// end#.了解在未接种卡介苗的人群中感染结核病的流行病学调查1.炭疽杆菌的致病物质是A.荚膜B.炭疽毒素C.鞭毛D.菌毛E.透明质酸酶2.布鲁氏杆菌的致病物质是B.荚膜C.透明质酸酶D.过氧化氢酶E.胶原酶3.鼠疫杆菌的致病物质有A. FI抗原B. V-W抗原C. MT抗原D.保护性抗原E.水肿因子4.鼠疫杆菌产生的鼠毒素特点有A.内毒素B.化学成分是蛋白质C.外毒素D.细菌死亡裂解后释放E.可以脱毒成类毒素5.炭疽杆菌的生物学特点有A.芽胞B.荚膜C.鞭毛D.革兰阳性粗大杆菌E.专性厌氧6.经鼠类传播的病原微生物有A.鼠疫杆菌B.钩端螺旋体C.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D.莫氏立克次体E.普氏立克次体1.与性传播疾病相关的细菌是B.杜克嗜血杆菌C.耻垢杆菌D.结核分枝杆菌E.布氏杆菌2.以下哪些细菌感染后,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属于有菌免疫A.结核杆菌B.伤寒杆菌C.布氏杆菌D.痢疾杆菌E.霍乱弧菌3.可引起脑膜炎的细菌有A.流感嗜血杆菌B.脑膜炎球菌C.结核杆菌D. B群链球菌E.痢疾志贺菌4.铜绿假单胞菌的致病物质包括A.内毒素B.菌毛C.荚膜D.碱性蛋白酶E.杀白细胞素5.流感嗜血杆菌的支部物质包括A.荚膜B.菌毛C.内毒素D.鞭毛E.外毒素1.性接触传播的支原体有A.溶脲脲原体B.人型支原体C.生殖器支原体D.肺炎支原体E.穿透支原体2.关于支原体的生物学性状,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无细胞壁B.多形态性C.能通过滤菌器D.细胞膜中胆固醇含量高E.人工培养基上能生长繁殖3.支原体与细菌的相同点是A.有细胞壁B.含有核糖体C.含有两种核酸D.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E.细胞核无核膜及核仁,仅有核质1.立克次体的共同特点是A.专性细胞内寄生,二分裂法繁殖B.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形态呈多型性,对多种抗生素敏感D.与节肢动物关系密切E.大多数是人兽共患病的病原体2.斑疹伤寒立克次体的传播媒介有A.虱B.螨C.蚤D.蜱E.白蛉3.由节肢动物作为传播媒介所致疾病有A.斑疹伤寒B.伤寒C.鼠疫D.恙虫病E.霍乱1.衣原体的共同特征是A.革兰阴性B.具有细胞壁,对多种抗生素敏感C.有独特发育周期D.有核糖体和较复杂的酶系统E.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2.衣原体感染的传播方式有A.经粪-口途径传播B.经直接接触传播C.经性接触传播D.经垂直传播E.经呼吸道传播1.钩端螺旋体的致病物质有A.内毒素样物质B.细胞毒因子C.鞭毛D.溶血素E.荚膜2.属于疏螺旋体属的螺旋体是A.奋森螺旋体B.回归热螺旋体C.伯氏螺旋体D.梅毒螺旋体E.雅司螺旋体3.可引起人畜共患病的螺旋体是A.钩端螺旋体B.回归热螺旋体C.梅毒螺旋体D.奋森螺旋体E.伯氏疏螺旋体1,新型隐球菌致病性的特点是A,新型隐球菌引起的感染大多为外源性感染B,主要经过呼吸道感染C,致病物质主要是荚膜D,易引起肺部感染E,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慢性脑膜炎2,下列为条件致病性真菌的是A,白色念珠菌B,曲霉菌C,毛霉菌D,卡氏肺孢菌E,酵母菌1.病毒的复制周期包括A.吸附B.穿入C.脱壳D.生物合成E.释放2.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复制的有A.疱疹病毒B.痘类病毒C.腺病毒D.VZV病毒E.流感病毒1.可引起垂直传播的病毒有A.HIVB.风疹病毒C.HBVD.HCMVE.HSV2.构成病毒持续感染的机制可能是A.病毒抗原性变异B.病毒基因整合C.DIP形成D.机体免疫功能低下E.遗传因素3.与肿瘤发生密切相关的病毒有A.EBVB.HPV16C.HBVD.HEVE.HTLV-11.减毒活疫苗对人体有潜在危险性的原因可能是A.回复性变异B.激活机体潜伏病毒C.可引起持续感染D.不便于保藏E.可能进入机体非寻常部位,引发相应并发症2.获得主动免疫的途径有A.疫苗接种B.哺乳C.隐形感染D.显性感染E.注射干扰素1.通过病毒血症引发全身性感染的呼吸道病毒由A.流感病毒B.麻疹病毒C.腮腺炎病毒D.柯萨奇病毒E.风疹病毒2.甲型流感病毒易发生变异的原因是A.病毒核酸DNA分节段B.病毒基因组易发生重组C.核蛋白易发生变异D.HA与NA易发生变异E.病毒核酸为一ssRNA,且分节段,易发生基因重组3.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有A.流感病毒B.风疹病毒C.麻疹病毒D.呼吸道合胞病毒E.副流感病毒1.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特点包括A.主要通过粪-口传播B.多为隐形感染C.可形成两次病毒血症D.可引起肢体迟缓性麻痹E.极少发展为延髓麻痹2.诊断肠道病毒感染的标本可选用A.粪便B.血液C.脑脊液D.心包液E.鼻咽拭子3.柯萨奇病毒可致的人类疾病有A.无菌性脑膜炎B.心肌炎C.胸痛D.手足口病E.疱疹行咽炎1.可引起无菌性脑膜炎的病原体是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C.结核杆菌D.脑膜炎双球菌E.大肠杆菌2.核酸分节段的病毒是A.流感病毒B.轮状病毒C.甲肝病毒D.埃可病毒E.柯萨奇病毒3.引起人类急性胃肠炎的病毒是A.轮状病毒B.星状病毒C.杯状病毒D.Norwalk病毒E.肠道腺病毒40,41,42型4.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肠道病毒是A.麻疹病毒B.风疹病毒C.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D.埃可病毒E.柯萨奇病毒1,HBV基因组负链上含有A.S基因B.X基因C.P基因D.C基因E.pre-S1基因2,丁型肝炎病毒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核酸类型为闭合环状RNAB.病毒颗粒外壳由HDAg组成C.可构成HBV联合感染D.乙肝疫苗不能预防丁肝病毒的感染E.检查主要以粪便中查出抗-HDIgM抗体为指标3,关于HCV的描述正确的是A.核酸类型为-ssRNAB.脂溶剂可去除病毒颗粒的感染性C.主要分6各基因型,其中我国以Ⅱ型为主D.致病可有肝外症状E.HBV常协同感染4,可通过性接触传播的是A.HAVB.HBVC.RSVD.HCMVE.HSV1,黄热病毒的共同特征为A,病毒基因组为单正链RNA B,病毒均在细胞质内增殖C,人,家畜等受蚊,蜱等节肢动物叮咬后获得感染D,病毒对脂溶剂不敏感E,感染后多出现两次病毒血症2,乙型脑炎的预防措施包括A,预蚊和灭蚊B,婴幼儿接种疫苗C,幼猪接种疫苗D,灭蜱及防蜱叮咬E,灭鼠1,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感染引起的典型临床表现有A,高热B,出血和肾损害C,头痛,眼眶痛,腰痛D,口颊部Koplik斑E,面,颈,上胸部潮红2,对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易感的动物有A,黑线姬鼠B,长爪沙鼠C,大鼠D,乳小鼠E,金地鼠1,与致癌有关的有A,HCMV B,EBV C,HSV-2 D,HPV-16 E,HBV2,HCMV常潜伏的部位为A,唾液腺B,肾C,单核细胞D,乳腺E,巨噬细胞3,疱疹病毒可引起A,先天性感染B,隐性感染C,慢发感染D,潜伏感染E,显性感染1,HIV致病机制包括A,病毒基因组整合感染B,诱导自身免疫病C,选择性损伤CD4+细胞D,宿主细胞膜上表达的HIV糖蛋白引发免疫攻击E,受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导致细胞死亡2,HIV感染的临床主要特点是A,潜伏期较长B,并发肿瘤C,病毒可侵犯多器官及脏器D,免疫系统严重受损E,合并各种机会感染1,可侵犯中枢神经系统的是A,狂犬病毒B,腮腺炎病毒C,HIVD,柯萨奇病毒E,B192目前已知朊粒能引起人与动物的疾病有A,库鲁病B,羊骚痒病C,克雅病D,牛海绵脑病E,致死性家族失眠症。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病毒感染的实验诊断● 考点病毒的生物学性状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方法常见病毒的感染【内容讲解】第一节概述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个体极小,可通过细菌滤器,需用电子显微镜观察。

仅含一种核酸作为遗传物质,外被蛋白质衣壳或还有包膜。

病毒只能在活细胞内寄生,以复制的方式进行增殖。

在临床微生物感染中,近75%的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

一、病毒的基本性状(一)形态结构1.大小和形状:大小:测量单位用纳米表示,一般在20-300nm之间。

形态大致可分为:球形或近似球形、杆状、弹形、砖形、蝌蚪形等。

2.结构(二)病毒的增殖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

病毒的复制周期: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与成熟、释放6个阶段。

异常增殖:顿挫感染:病毒进入细胞后的环境不利于它的复制,不能合成本身的成分或不能组装和释放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

缺陷病毒:由于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基因位点改变而不能进行正常增殖的病毒。

干扰现象:当两种不同的病毒或两株性质不同的同种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可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

(三)噬菌体以细菌、真菌等为宿主,能引起细菌等裂解的病毒。

噬菌体特异性识别细菌表面受体,可用于进行细菌的鉴定与分型。

噬菌体感染细菌后产生两种后果:溶菌周期和溶源性周期。

(四)非寻常病毒比病毒更小更简单的致病因子,又称为亚病毒因子,包括类病毒、卫星病毒和朊粒等。

朊粒个体微小,不含核酸,其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对各种理化作用的抵抗力强,具有传染性,是引起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体。

朊粒致中枢神经系统退化性病变,引起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

克雅病(CJD)和Kuru病被认为与朊粒感染有关。

二、病毒的分类与命名科、属、种3级或科、亚科、属、种4级。

DNA病毒、RNA病毒、DNA和RNA逆转录病毒三大类。

按传播途径可分为呼吸道病毒、胃肠炎病毒、经性传播感染的病毒等。

按感染部位与症状特征可分为肝炎病毒、出血性热病毒、疱疹病毒等。

肠道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肠道病毒感染诊断与治疗PPT

宣传推广:通过 各种渠道,如媒 体、网络等,推 广肠道病毒感染 的预防和治疗知 识
汇报人:
的诊断
肠道内窥镜检 查:直接观察 肠道病变情况, 并进行活检以 确诊肠道病毒
感染
临床症状:发热、腹泻、呕吐、腹痛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粪便常规、病毒 检测等
影像学检查:X线、CT等
病理学检查: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流行病学调查:接触史、旅行史等
鉴别诊断:与其他肠道疾病进行鉴别诊 断
PART FOUR
休息和营养支持:保证充足的休息和营养摄入,以增强免疫力 抗病毒治疗: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更昔洛韦等 止吐和止泻:使用止吐药和止泻药,如阿托品、洛哌丁胺等 补液治疗:根据病情进行补液治疗,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PART FIVE
勤洗手: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要洗手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接触病毒:避免接触病人、病毒携带者,避免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减少病毒感染的风险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避免食用生冷、过期、变质的食物 保持餐具的清洁,定期消毒 避免与感染者共用餐具,避免交叉感染
汇报人:
CONTENTS
PART ONE
PART TWO
肠道病毒感染:由肠道病毒引起的疾病,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
肠道病毒分类:根据病毒类型和基因序列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如轮状病毒、诺 如病毒、柯萨奇病毒等
感染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接触传播和空气传播
易感人群:儿童、老年人、免疫力低下人群等
PART THREE
病毒分离:通过培养病毒进行诊断 血清学检测:检测血清中的抗体 核酸检测:检测病毒核酸

肠道病毒ppt课件

肠道病毒ppt课件
5
致病机制
病毒 口
咽部、肠道淋巴结大量繁殖 少量
血(第一次病毒血症)
全身淋巴组织增殖
血(第二次病毒血症) 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心脏)
病变轻微 暂时性肢体麻痹
病变严重 迟缓性麻痹
极少数 延髓麻痹 呼衰、心衰、死6 亡
➢生物学特性
1.病毒近似球形,直径27~30nm,核心为单正 链RNA,约7.2~8.5kb,核衣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 无包膜。
肠道病毒
1
肠道病毒(enterovirus)
属于小RNA病毒科中的肠道病毒属成员,由粪口途径传播。
虽然感染胃肠道,但却很少引起胃肠道疾病, 其靶器官以神经系统、肌肉和其他系统为主,引起 脊髓灰质炎、脑膜炎、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周炎、 手足口病等疾病。
一种病毒血清型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疾病综合征, 而几种不同的血清型又可引起同一种疾病。
18
一、肠道病毒70型
引起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 炎病毒。
不具有肠道嗜性,存在于眼结膜,由接触传播。 最适增殖温度低,为33℃,与其优先感染眼结 膜有关。 用人胚肾或猴肾细胞培养。
19
二、肠道病毒71型
是世界各地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 重要病因,有时导致死亡。在某些地方特 别是在日本和瑞典,该病毒引起手足口病 流行。
2
肠道病毒种类与分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分1、2、3三型 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分A、B两组
A组:包括A1~A22、A24型 B组:包括B1~B6型 埃可病毒(ECHOV): 包括1~9、11~27、29~33型 新型肠道病毒:包括68、69、70、71型
13
生物学特性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

肠道病毒的分类与检测摘要肠道病毒可引发多种感染,并且发病以综合症出现,一种综合症可有不同病毒所引起,同一种病毒可以导致不同综合症是肠道病毒感染的普遍现象。

目前除脊髓灰质炎外,尚无疫苗可供预防,是当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原之一。

肠道病毒主要经粪一口或呼吸道传播,所以对肠道病毒感染作出准确、及时的诊断是非常必要的。

肠道病毒(Enterovirus)是小RNA病毒科,有67个血清型。

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埃可病毒(Echo)、甲型肝炎病毒以及新型病毒。

目前常用的检测肠道病毒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培养、血清学鉴定、分子生物学方法,近年来,一些新型方法也使得肠道病毒的检测快速化与准确化。

关键词肠道病毒/诊断/分类1 肠道病毒形态特点肠道病毒是球形、无包膜、核衣壳20面体立体对称。

肠病毒属病毒粒子在酸性pH下稳定,在病毒制品中可观察到空衣壳,有时可观察到少量(1%)的重颗粒。

基因组编码单一的VPg蛋白,但不编码L蛋白。

不同肠道病毒及肠道病毒与鼻病毒间整个核苷酸序列一致性大于50%,一种肠道病毒不同株之间整个核苷酸序列的一致性大于75%。

病毒主要在肠道细胞中复制,也能在神经、肌肉和其它一些组织中复制。

大多数病毒感染无明显症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症状包括轻微脑膜炎、脑炎、肌炎、心肌炎和结缔组织炎。

耐酸和脂溶剂,不易被胃酸和胆汁灭活,在污水和粪便中活数月。

2肠道病毒的分类2.1脊髓灰质炎病毒此病症的典型临床经过六个阶段(潜伏期、前驱期、瘫痪前期、瘫痪期、恢复期和残留麻痹)。

感染期间患者表现为低热及咽痛、咳嗽、腹泻、不安、嗜睡、多汗、脑膜刺激症、肌肉疼痛、皮肤感觉过敏,突发急性弛缓性麻痹等症状,最后多遗留下终生残疾。

脊髓灰质炎病毒通过患者的粪便或口腔分泌物传染。

人类是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唯一宿主,长期携带病毒的情况(例如无症状,但仍持续排出病毒长达6个月以上)很罕见。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

肠道病毒71型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体会目的评价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在基层医院的应用价值。

方法按照卫生部颁布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制定处置流程。

结果检测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177例,进展至3期患儿39例,进展至4期18例,死亡3例。

抽查咽拭子、大便标本56人份,病原学结果柯萨奇A组16型(CoxA16)5例(8.9%)、肠道病毒71型35例(62.5%),肠道病毒未分型16例(28.6%)。

结论本院制定的处置流程,能够使手足口病重症得到早期识别,早期治疗,在基层医院是有效可行的,为未来本地区的类似传染病防治积累经验。

标签: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肠道病毒;应用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5岁以内婴幼儿发病为主。

大多数患儿症状轻微,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臀、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重症手足口病起病急、病情变化快,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具有传染性、易造成区域性流行。

重症病例多由EV71感染引起,病死率较高。

1998年我国台湾地区暴发EV71感染,其中重症405例,死亡78例;2000年我国台湾再次暴发EV71感染,其中重症291例,死亡41例;2001年发生重症感染389例,死亡55例[1]。

据我国2008~2009年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EV71病毒感染占实验室确诊手足口病严重病例的80.68%,占实验室确诊死亡病例的93.49%;相对于普通病例,重症和死亡病例肠道病毒7l型(EV71)检测阳性的危险度分别为1.82和2.11[2]。

本院是枣庄市手足口病重症定点收治医院,结合本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的实际情况,及重症病例标本送检当地疾控中心的病毒学疫情监测报告,确定2011年大部分为EV71感染病例。

现将这些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及操作过程中的相关经验体会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4月1日~11月30日,本院门诊及入院患儿为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临床处置流程研究病例。

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的处理和接种以及结果判读及报告

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的处理和接种以及结果判读及报告

常见临床标本的处理和接种
临床标本增菌培养涂片染色需氧培养基
血液、骨髓血培养瓶增菌阳性报警后革兰染色,必要时可B,C
作瑞士染色
血管内导管尖端 B
CSF 血培养瓶增菌离心、后革兰染色、墨汁染色(选 B
(可选)择)抗酸染色(可选)、接种
穿刺液血培养瓶增菌离心、后革兰染色 B ,C
眼、耳、鼻拭子B,C
粪便怀疑抗生素相关性腹泻时原始标1、普通培养:M
本涂片镜检,特别注意球杆比、葡AC 或SS
萄球菌和梭状芽孢杆菌,念珠菌2、肠道门诊标本:
MAC 、4号琼脂
痰、气管抽出液、革兰染色镜检B,C,MAC
支气管肺泡灌洗1、判断是否合格。

(WBC>25/LP 上
液、纤支镜灌洗皮细胞<10/LP为合格)
液2、观察感染的细菌种类、分布。


酸染色(可选),
尿B,MAC定量接种
脓液革兰染色B,C.MAC
注:B:血琼脂C:巧克力琼脂MAC :麦康凯琼脂
培养结果观察、处理
细菌鉴定程序及方法1、初步分类流程
革兰染色观察
I
1
阳性球菌
1
阴性球菌
1
DNA酶
1
阳性杆菌
1
动力
1
阴性杆菌(弧菌
1
葡萄糖0F
I 1
〔202
链微奈卡李H2O2 0 / F/
球球瑟他斯1非1 菌菌科菌属莫特棒丹发氧化酶
1 拉菌氏状毒酵
葡萄糖0F 菌杆丝菌弧肠
0F 属菌菌菌杆
属属科菌科
常用培养基的质控。

肠道感染细菌实验报告

肠道感染细菌实验报告

实验时间:2023年10月15日实验地点:XX医学院微生物实验室实验人员:李同学、张同学、王同学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肠道感染细菌的生长特性,鉴定主要致病菌,并了解其生物学特性。

一、实验材料与仪器材料:1. 标本:疑似肠道感染患者粪便样本2. 培养基:麦康凯琼脂、SS琼脂、血琼脂、营养肉汤3. 试剂:革兰氏染色液、氧化酶试剂、靛基质试剂、甲基红试剂、V-P试剂4. 仪器: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显微镜、无菌操作台等二、实验方法1. 样本采集:采集疑似肠道感染患者的粪便样本,并进行无菌处理。

2. 初步分离:将处理后的样本接种于麦康凯琼脂、SS琼脂、血琼脂平板,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

3. 纯化:对初步分离出的疑似致病菌进行纯化,选择单菌落进行培养。

4. 形态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的形态和排列方式。

5. 革兰氏染色:对纯化后的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革兰氏分类。

6. 生化试验:进行氧化酶试验、靛基质试验、甲基红试验、V-P试验等,进一步鉴定细菌。

7. 致病性试验:对疑似致病菌进行动物感染试验,观察其致病性。

三、实验结果1. 初步分离:在麦康凯琼脂、SS琼脂、血琼脂平板上均分离出疑似致病菌。

2. 纯化:经过纯化后,得到纯培养的疑似致病菌。

3. 形态学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细菌呈杆状,排列呈链状。

4.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细菌为革兰氏阴性菌。

5. 生化试验:- 氧化酶试验:阳性- 靛基质试验:阳性- 甲基红试验:阳性- V-P试验:阴性6. 致病性试验:动物感染试验结果显示,疑似致病菌具有致病性。

四、讨论与分析1. 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初步鉴定出疑似致病菌为肠道感染细菌,可能为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等。

2. 革兰氏染色和生化试验结果进一步证实了细菌的革兰氏分类和生物学特性。

3. 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疑似致病菌具有致病性,可能引起肠道感染。

五、结论本次实验通过对疑似肠道感染细菌的分离、鉴定和致病性试验,初步鉴定出疑似致病菌为肠道感染细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5)_真题-无答案68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5)_真题-无答案68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临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0年(5)(总分37,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单选1. <span class="RankNumStr">1.</span>病毒感染机体后最先出现的抗体是A. IgGB. IgAC. IgMD. IgEE. 补体2. <span class="RankNumStr">2.</span>最常引起病毒性心肌炎的是A. 脊髓灰质炎病毒B. 柯萨奇病毒C. 新型肠道病毒70型D. 埃可病毒E. 轮状病毒3. <span class="RankNumStr">3.</span>以下有诊断意义的是A. IgG抗体检测感染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2倍或2倍以上B. IgG抗体检测感染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10倍或10倍以上C. IgG抗体检测感染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3倍或3倍以上D. IgG抗体检测感染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5倍或5倍以上E. IgG抗体检测感染恢复期比急性期增高4倍或4倍以上4. <span class="RankNumStr">4.</span>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感染方式是A. 经媒介昆虫叮咬B. 经口食入C. 经呼吸道吸入D. 经血液输入E. 经皮肤接触5. <span class="RankNumStr">5.</span>以下物质中肠道病毒较敏感的是A. 胃酸B. 75%乙醇C. 蛋白酶D. 氧化剂E. 胆盐二、X型题6. <span class="RankNumStr">6.</span>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是A. 属于小RNA病毒科B. 可引起肠道外症状,如脑膜炎等C. 病毒在肠道内增殖并从粪便排出D. 病毒基因组RN不具有传染性E. 为二十面体亚体列称的无包膜球形颗粒7. <span class="RankNumStr">7.</span>病毒感染机体后发生的细胞免疫反应包括A. 细胞毒性T细胞(TL)B. 中和作用C.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D. 辅助性T(Th)细胞E. 细胞因子8. <span class="RankNumStr">8.</span>肠道病毒主要包括A. 柯萨奇病毒B. 脊髓灰质炎病毒C. 疱疹病毒D. 肝炎病毒E. 埃可病毒9. <span class="RankNumStr">9.</span>下面有关病毒增殖感染,叙述正确的是A. 病毒感染宿主活细胞后,不能够完成复制周期,没有感染性子代病毒产生,称为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B. 病毒的增殖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C. 病毒必须自外环境进入人体细胞才能产生感染D. 病毒必须依赖宿主细胞,以特殊的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E. 病毒感染途径是指病毒接触机体并入侵宿主的部位(如经呼吸、消化道),由病毒固有的生物学特性所头定10. <span class="RankNumStr">10.</span>不能耐受脂溶剂的病毒为A. 流感、副流感病毒B. 风疹病毒C. 脊髓灰质炎病毒D. 呼吸道合胞病毒E. 麻疹病毒三、案例分析题患者男,2岁,1周前因低热、轻咳曾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经治疗后好转。

肠道病原菌样本采集析

肠道病原菌样本采集析

.

正确的采样方法 合理的采样时机


足够的样品采样量
样品的妥善保存运输相关症状 Nhomakorabea鉴别症状及粪便特征
流调可疑食品
可能的病原体
重点检查材料
腹 痛 、 腹 泻 、 发 烧 ( 38 ℃ -40 ℃ )、头及全 身痛
肉类、蛋品
沙门菌(除伤寒、 甲、乙、丙副伤 寒沙门菌)
粪便、食品、 血液
腹痛、腹泻、发烧 ( 38 ℃ 左右)、恶心、 呕吐、发病快
(三) 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
1. 粪便标本 一般采用自然留便,若采样时病人无便或婴幼儿则 可采用肛拭法。 留便:用2个棉拭子分别在自然排出的新鲜粪便中 可疑部分多点挑取采集约5g标本。腹泻病人应取 脓、血、粘液等异常部分。液体粪便取絮状物约 5ml。 肛拭法:先用生理盐水湿润棉签,多余的液体紧靠 管壁挤出;再用棉拭或肛门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 内约3cm~5cm(幼儿约2cm~3cm)处,轻轻旋 转360°,擦取直肠表面黏液后取出。 为作厌氧菌检查应将标本置于厌氧袋中转送。
标本采集后必须尽快送至实验室。 用于RNA检测的标本,如果未经稳定化处 理,则必须速冻后,放在干冰中运送。 标本在运送时,应采用不易破碎的容器装 载标本.。

四.生物安全
1. 标本采集时要严格执行生物安全防护要求, 防止污染、传播和自身感染 。 2. 标本采集完毕,首先消毒,然后脱掉防护 装备。 3. 所有使用过的采样相关物品要带离现场, 高压灭菌消毒后丢弃。 4.采样箱每次用完后要及时消毒处理。
(三) 临床标本的采集方法
2. 血液标本 按一般的临床采血步骤采集 采血量成人5-10ml,婴幼儿1-5ml。 根据需要,血标本分为抗凝和不抗凝两种。 需做抗体检测时,第二份血与第一份血采 集时间一般相隔约2周,最短不能少于10天。

肠道病毒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实验室检测指南

肠道病毒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实验室检测指南

肠道病毒标本的采集、运送、保存和实验室检测指南为及时、科学地采集和运送手足口病标本,规范实验室检测程序和检测方法,提高检测质量,特制定本指南。

一、采样液1.pH7.4~7.6 HANK氏平衡盐(含0.5%的牛血清白蛋白)。

2.pH7.4~7.6的Eagle’s MEM培养液(含0.5%的牛血清白蛋白)。

二、标本种类及采集1.咽拭子:用聚丙烯纤维头的塑料杆拭子同时擦拭双侧咽扁桃体及咽后壁,将拭子头浸入含3ml采样液的采样管中。

2.患者粪便:采集5~10g粪便置于15ml空采样管中。

3.血清标本:须采集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

用真空负压采血管采集血液标本5ml,室温静置30分钟,1500~2000rpm离心10分钟,收集血清于2ml无菌螺口塑料管中。

标本采集好后,应在采样管上做好标记,并注明标本的种类,同时及时填写采样表,要求信息完整。

三、标本保存及运送标本应在冷藏的条件下尽快进行送实验室检测,24小时内能检测的标本可置于4℃保存,24小时内无法检测的标本则应置于-70℃或以下保存。

如无-70℃保存条件,则于-20℃冰箱暂存。

血清可在4℃存放3天、-20℃以下长期保存。

标本运送期间应避免反复冻融。

四、标本的实验室检测1.核酸检测:方法包括RT-PCR和Real-Time RT-PCR,首先使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进行快速筛查,得到阳性结果后使用EV71、CoxA16等引物和探针进行分型。

2.病毒分离及鉴定:采用RD、Hep2和Vero细胞进行病毒的分离,第一代7日内仍然为阴性的标本需继续盲传一代。

病毒鉴定采用中和试验(NT)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

3.血清学检测:采用组合血清进行血清中和试验,双份血清具4倍增长才具有诊断意义。

5、肠杆菌检验程序(详细版)——医学检验资料文档

5、肠杆菌检验程序(详细版)——医学检验资料文档

肠杆菌科【器材】一、SS平板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有促进目的菌生长的物质和鉴别用指示剂.1、煌绿、胆盐、硫代硫酸钠、枸橼酸钠等能抑制G+菌及大多数大肠生长,胆盐促进伤寒生长。

2、大肠分解乳糖产酸:中性红(6.8红-8.0黄)变红,与胆盐结合合成胆酸,因而形成中心混浊的深红色菌落,病原菌不分解乳糖,故菌落呈透明微黄色。

3、枸橼酸铁能指示硫化氢产生,硫化铁呈黑色4、硫代硫酸钠有缓和胆盐对志贺、沙门菌的毒害作用,并中和煌绿、中性红染料的毒性,使大肠红色鲜明二、KIA斜面培养基:用酚红作指示剂(6.8黄-8.4红)。

上层为固体琼脂斜面,含乳糖。

下层为半固体琼脂,含葡萄糖,含硫酸亚铁。

1、细菌如能发酵乳糖和葡萄糖产酸产气,则斜面及底层均呈黄色,且有气泡。

非致病菌(如大肠埃希菌)一般既可利用乳糖也可利用葡萄糖,但肺克也是如此。

2、如细菌只发酵葡萄糖不发酵乳糖,因葡:乳为1:10,斜面所产生的少量的酸可因接触空气而氧化挥发,从而使斜面部分保持原来的红色;底层则是在相对缺氧的状态下,所生成的酸不被氧化挥发而保持黄色。

致病菌一般不能利用乳糖,可用于区别致病/非致病菌。

3、如细菌分解蛋白质产生硫化氢,则与硫酸亚铁反应生成硫化亚铁(黑色沉淀物),使培养基变黑。

左:不发酵乳糖,强产硫化氢。

中:不发酵乳糖,不产硫化氢。

右:发酵乳糖,不产硫化氢4、接种方法:先穿刺到底,再在斜面划线。

【实验内容】一、氧化酶试验原理:见奈瑟菌属部分操作:取氧化酶纸片,刮去KIA或普通平板或普通平板上的较大菌落,观察纸片颜色的变化,呈蓝紫色为阳性,不变为阴性(如试剂为盐酸二甲基对苯二胺,阳性者则为红色)。

肠杆菌科多为阳性(但变形杆菌为阴性)。

注意事项:因SS培养基中的化学成分和生化反应复杂,其菌落可使滤纸变为紫红色,故对肠道杆菌进行触酶和氧化酶试验时,宜从普通平板或KIA斜面上取菌,以保证试验结果正确。

二、动力试验:原理:有动力的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人肠道病毒传播方式
• > 粪-口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径传播: 唾液与粪便
• > 呼吸道传播: 空气飞沫 • > 接触传播:一般人肠道病毒在呼吸道 飞沫中可存留约一至三周,而经胃肠 道的粪便排泄可达到二至三个月以上。
6
病毒的组织培养
• 所有已知的人肠道病毒都可以在组织细胞 培养或乳鼠中繁殖; • 大部分血清型可以在1种以上的人源传代细 胞中生长; • 但是没有哪一种细胞可以支持所有的人肠 道病毒生长; • 研究至今,一些血清型(如Cox A1病毒) 只能在乳鼠中繁殖。
肠道病毒感染病例标本的处 理、细胞接种和观察
1
人肠道病毒简介和分类
• • • • • • • • • • •小核糖核酸病毒科(Picornaviridae)的成员,主要 在肠道内复制, 但可感染各个系统和器官。 •单正链的无包膜RNA病毒,RNA有感染性。 •小球形病毒(~ 30 nm), 20面体对称结构。 •衣壳有VP1-VP4四种蛋白,VP1-VP3分布在表面, VP4与内部RNA结合。 •与鼻病毒不同的是,它们在酸性环境中稳定。 •在胞浆增殖,有明显CPE,破胞释放。 •引起多种疾病:麻痹性疾病、无菌性脑膜炎、心肌 损伤、手足口病,结膜炎,皮疹等。
7
实验室检测方法
• 临床怀疑:夏秋季,婴幼儿、皮疹、接触、脑膜 炎 • 实验室的检测方法包括: • 1)血清抗体的变化: 血清抗体4倍变化 • 2)病毒培养及鉴定:理想(金标准)但费时费力, 且部分肠病毒型别不易培养 • 3)组织病理切片检查 • 4)分子生物学检测,RT-PCR,RealTime PCR, 分子杂交等 • 5)快速抗原检测:芯片
• (四)疱疹液:在手足口病的实验室诊断中,从疱疹液中分离到 病毒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同时采集多个疱疹作为一份标本。 先用75%的酒精对疱疹周围的皮肤进行消毒,然后用消毒针将疱 疹挑破用棉签蘸取疱疹液,迅速将棉签放入内装有3~5ml保存液 (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 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并密封。所采集标本4℃暂存立即 (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 的标本存于-70℃冰箱。 • (五)脑脊液标本:出现神经系统症状的病例,要采集脑脊液标 本,进行病原和抗体检测,从脑脊液中分离病毒也具有很高的诊 断价值。采集时间为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后3天内,采集量为 1.0~2.0ml。采集后立即装入无菌带垫圈的冻存管中,4℃暂存立 即(12h内)送达实验室,-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 的标本存于-70℃冰箱。 • (六)病例密切接触者的标本采集:选择典型病例所在的托幼机 构、或所在村,以新发病例密切接触者为采样对象,采集单份粪 便和血清标本。 • (七)健康对照的标本采集:选择患儿发病所在社区(村)的临 近无病例的社区(村)或托幼机构。采集5岁以下的儿童单份粪 便和血清标本。 12
2
电镜下的病毒形态
3
4
病毒特性
•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 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 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其灭活,但对紫外 线及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 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 在50 ℃可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 离子环境可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 病毒在4 ℃可存活1年,在- 20 ℃可长期保 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长期存活。
10
标本的采集
• (一)粪便标本:采集病人发病7日内的粪便标本,用 于病原检测。粪便标本采集量5~8g/份,采集后立即放 入无菌采便管内,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 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70℃ 冰箱。 • (二)咽拭子标本:采集病人发病3日内的咽拭子标本, 用于病原检测。用专用采样棉签,适度用力拭抹咽后壁 和两侧扁桃体部位,应避免触及舌部;迅速将棉签放入 装有3~5ml保存液(维持液或生理盐水,推荐使用维持 液)的采样管中,在靠近顶端处折断棉签杆,旋紧管盖 并密封,以防干燥。4℃暂存立即(12h内)送达实验室, -20℃以下低温冷冻保藏,需长期保存的标本存于- 70℃冰箱。 • (三)血清标本:采集急性期(发病0~3d)和恢复期 (发病14~30d)双份配对血清用于抗体检测。静脉采 集3~5ml全血,置于真空无菌采血管中,自凝后,分离 11 血清,将血清置于-20℃以下冰箱中冷冻保存。
手足口病
• 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 属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virus) A组16、4、5、 7、9、10 型, B组2、5型;埃可病毒(ECHO viruses)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其中以EV 71及Cox Al6型最为常见。 • 感染后引起– 发热, 不适, 咽喉肿痛, 口腔、手、脚 侧面及掌心、屁股出现小泡 • 传染性极高 • 病程约1周
8
病毒分离
• –诊断肠道病毒感染的最主要手段,也是金标准。 • –柯萨奇B组病毒和埃可病毒可以很容易地在细胞培 养上生长。适合的标本有咽拭子、粪便标本,鼻拭 子等,也可以从脑脊液中分离到病毒。 • –一些柯萨奇A组病毒不容易通过细胞培养进行分离, 可以通过乳鼠进行分离,但是操作比较复杂,一般 实验室不常规使用这种方法。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更 适合这种病毒的诊断。 • • 血清学方法 • –自从细胞培养已经可以用做病毒分离后,血清学 方法已经不经常使用了。 • –中和实验,但是非常繁琐,因此,一般也不做这 方面的实验。 9
细胞培养分离方法
• •1990年以前,大都都采用Vero、GMK细胞分离; • •1994年以后,人结肠癌上皮细胞(Caco-2)取代 了Vero细胞; • •1998年人们开始用人肺系细胞(MRC-5)分离 CoxA16等毒株,其敏感性与Caco-2细胞相当。 • •目前,大都使用人源细胞如人喉癌上皮细胞 (HEp-2)、人横纹肌肉瘤细胞(RD)用于病毒分 离。RD细胞支持大多数柯萨奇A组病毒复制。 • •对一些不能在细胞上生长的病毒,可用乳鼠接种分 离病毒。但埃可病毒一般不引起乳鼠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