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4测量平均速度(优质版)

不进行实验直接求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比一比,上半段和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谁快?为什么?
V下>V上
下坡时,物体越往下滑,速度越快。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显示速度
传感器测距离配合计算机测速的优点: ① 位移传感器可自动测出各时刻的距离; ② 计算机可以根据距离和对应时间信息,自动算出速度; ③ 计算机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时间图像。
S3 = S-S2
t3 = t-t2
v3=
S-S2 t-t2
二、扩展性实验:位置传感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用超声波位移传感器配合计算机自动测量并直接显示速度。
课堂练习
1.一辆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上的一位乘客在车 经过下图所示的A处时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正好是7点;当车经 过B处时,他又看了一下手表,时间是 7点48分,则小汽车从A 处到B处所用的时间是___4_8__min,在 A、B 之间的平均速度是 __1_0_0___km/h。
1.4 测量平均速度
四川广安浓溪初中陈晨曦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了解平均速度的意义; 2. 会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3. 会计算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一、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从速度的公式 V=S/t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路 程 S 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t ,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图3-12
A
图3-13
B
2.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沿一条直线通过一段路程,运动得
越来越快,在通过这段路程的最后3m时,用了2s,则该物体在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处开始计时,在 C 处停止计时; ②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 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 A 到 C 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乙)。屏幕图像如图丙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图像可以 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_加__速___(选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______m/s; ③通过查阅资料,得知速度——时间图像与横坐标轴所包围部分(即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就是小车运动的距离。如图丁是 小车 A 运动的 v—t 图像(图像的趋势不改变),请通过丁图分析出小车 A 在 0~1s 内的平均速度为______m/s,如果在小车 A 开始运动的同时,在 A 后方 1m 处释放一同向匀速运动的小车 B,当 t=5s 时两车在某位置恰好相遇,则小车 B 的速度大小 ______m/s。
如果障碍物是运动的物体,超声波测量仪还可以测出 物体移动的速度。
利用回声求距离
【例题】小虎乘坐着一辆速度为10m/s的汽车匀速驶向一座山崖,他向山崖大喊一声, 历时5s听到回声。(声音的速度为340m/s)(1)5s内,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路程是多 少;(2)汽车匀速行驶所花的时间是多少;(137)00他m听到回声时离山崖有多远。 山崖(不动)
(2)图中 AB 段的路程 sAB=____cm,如果测得小车 AB 段的时间 tAB=1.6s,则 AB 段的平均速度 vAB=_____m/s;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让小车过了 A 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选填“大”或“小”)。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扩展性实验
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外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如图1.4-2所示,A为可在斜面上 自由移动的小车,B为固定在斜面一端的位置传感器。位置传感器B利用超声波可以测出不同时刻小车 A与它的距离,这样计算机就可以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第一章_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人教版八年物理上册:第一章_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①光电计时、气垫导轨;
•பைடு நூலகம்谢!
3.问题与思考
①该实验中哪些方面的改进减少了测量误差?
a.减小了阻力,运动更均匀了。 b.利用红外线计时器,时间测量更准确。 c.利用轨道上刻度,长度测量更准确。
②时间可由什么读出?路程对应哪个距离?
红外线光电计时器;两个光电门之间距离, 或两个挡光片之间距离。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 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 均速度是C( )
s,表示出时间s/v,
由公式推出结果。
s s v1 v2 v1 v2
2
④ 该实验如果测出上半段时间和下半段时间的速度
分别为v1v2,则全程的速度是(v1+v2)/2。
正确.可设出时间t,表示出路程s=vt,与上类似,由
公式推出结果。
实验拓展 问题探究
(一)利用气垫导轨和红外线计时器改进实验
1.实验器材:
值,得到结果。
G.整理回收器材。
记录表格
路程
s1=
s2=
时间
t11= t12= t13= t21= t22= t23=
平均速度 平均值
v11=
v1=
v12=
v13=
v21=
v2=
v22=
v23=
实验总结 问题讨论
问题1:该实验误差主要来自哪几个面?
一是受工具精度所限;二是测量者反应速度和 读数误差;三是装置光滑度不均匀带来误差。
线运动,它是最简单的 ; 4.物体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
运动叫做 ;平均速度等于 除以 ;
学习目标
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 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知识点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四节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第一部分:知识点一、基本概念: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s vt =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svt=算出平均速度。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

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

4、表格: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二、重、难点重点:学会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难点:准确计时,对平均速度的理解三、知识点归纳及解题技巧1、如果测出了物体运动的距离s和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的计算:s vt =3、停表的使用:读数:表中小圆圈的数字单位为min,大圆圈的数字单位为s。

要点诠释一:1、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斜度,这样小车加速下滑的速度较慢方便计时。

2、小车从斜面滑下时,一定要做直线运动,否则测量的路程比实际路程要小,影响实验结果。

要点诠释二:1、生活中变速运动比较常见,我们所说的速度,多数情况下指的是平均速度。

2、平均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或某段路程内)的快慢程度。

四、知识拓展超声波测速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通常用刻度尺、卷尺等工具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在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还会用到其他一些技术来测量距离,如超声波测距等。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超声波的指向性强,因而经常用于距离的测量、汽车倒车防撞、智能机器人等领域。

超声波测距原理如右图所示。

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的同时开始计时。

超声波传播时碰撞到障碍物会被反射,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停止计时。

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仪器自动计算出发射点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部编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例题)(解析版)含答案

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1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架解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间接法):1.实验原理:tS v;2.实验器材: 刻度尺、停表、小车、斜面、挡板; 3.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挡板移至S 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例题1】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将小车从斜面上端A 点由静止释放到达B 点,用电子表记录小车的运动时间,图中方框内的数字是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小车在下落的过程中,受 (选填“平衡力”或“非平衡力”)作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km/h ;(3)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 (选填“大”或“小”),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便于测量 。

(5)如果在实验中,先释放了小车,才开始计时,那么测得的平均速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答案】(1)v=st;(2)非平衡力;0.72;(3)小于;(4)小;时间;(5)偏大。

【解析】解:(1)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路程及对应的时间,该实验的原理是v=st;(2)由题意可知,小车是由静止状态变为运动状态,而且运动过程中没有维持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小车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小车不是受平衡力的作用;由图示知,小车通过的全部路程为0.5m+0.5m=1.0m,所用的时间为5秒,所以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st =1m5s=0.2m/s=0.72km/h;(3)由图示知,上半程和下半程的路程都是0.5m,但通过上半程所用的时间为3s,下半程所用时间为2s,所以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小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4)为了便于测量时间并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时间较长,测出的时间误差较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 测量平均速度》
【解析】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该实验依据的原理v s 从B到F的距离:S=50cm-t10cm=40cm,
所用的时间:t=15s-5s=10s,
小车的平均速度:v=s/t =40m/10s=4m/s.
规律方法技巧
通 过 探 究 我 们可以 得出
通过探究我们可以得出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控制停表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路程 S1= 1.16m S2= 0.56m
运动时间 t1= 4s t2= 2.5s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0.224m/s
s3 =
t3 =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实验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金属片
120 100 80 60 金属片 20 40
路程 s1= 1.12m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典题剖析
( 1) 该 实 验 依据的 原理是

( 2) 小 车 从 B点运 动到F点 的平 均速度 是
cm/s.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v s t

(2)小车从B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是
4 cm/s.
【解析】 该 实 验 依 据的 原理: 从 B到 F的 距离 :S=50cm-10cm=40cm, 所 用 的 时 间: t=15s-5s=10s,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知识讲解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2023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同步知识讲解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平均速度【测量原理】 v =st 。

【探究装置】刻度尺:测量 距离 。

停表:测量 时间 。

金属片:确定终点位置,便于测量 时间 。

【探究过程】 1.实验操作(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s 1。

(2)用 停表 测量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 v 1=s1t 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车头到金属片的距离 s 2 ,小车从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 t 2 ,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2.数据记录及计算次数 路径 路程s/cm 时间t/s 平均速度v/m ·s -1 1 全程s 1 120 5 0.24 2 上半段s 2 6030.2 3下半段s 360 20.33.实验结论:分析表中数据,小车在不同路段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不同 ,在斜面上做 变速直线 运动,在沿斜面下滑的过程中速度的变化情况是越来越 大 。

【交流评估】(1)小明同学在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时,当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可知,所测上半答:偏小;小车过了中点才停止计时,会使测量时间偏大,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t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2)张亮同学在测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时,让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测量结果偏大还是偏小,为什么?答:偏小;小车从中点由静止释放时所测出的小车到达终点的时间大于运动过程中下半段的时间,根据速度计算公式v=s可知,所测下半段的平均速度会偏小。

t【释疑点】(1)实验中,应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由静止滑下。

(2)实验中,斜面坡度要适中,若坡度过大,下滑过快,不方便计时;坡度过小,可能不会下滑。

(3)读取小车运动距离时,要“头对头”或“尾对尾”,采取相减法。

重点测量平均速度【典题】(2022·百色中考)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八上物理人教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 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


s2
实验步骤
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 间tl,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1和所用的时间t1填入表中。
车速表:一般叫车速里程表,是实时 显 示 汽 车 时 速 的 仪 表 , 单 位 是 km/h , 一般在驾驶位置正前方。
车轮在转动过程中会形成脉冲信号,根据 这个信号和车轮半径就可以测算出汽车当 下的运动速度。
用刻度尺 测出运动
路程
用停表测 出运动时

测量 小车 计算 运动 时的 平均 速度
平均速度在不 体会 同时间内或不
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
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 t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
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
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s t
实验结论: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的路 程上小车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 斜面底端的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 思考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 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不同路段上的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s 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大,由公式 v=t知,平均 速度会偏小;(5)不正确;因为小车从 A 到 C 的过程中通 过 B 点时的速度不为 0,而将小车从 B 点由静止释放时, 后半段一开始的速度为 0.
方法点拨►(1)斜面坡度不可过小,也不可过大.(2) 小车从斜面顶端要由静止释放;由于小车有一定长度, 故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或者车尾到车尾)的距 离.(3)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4)测量过程中不 要 改 变 斜 面 的 坡 度 . (5) 后 半 段 的 平 均 速 度 为 vBC = stAACC--stAABB,无需再测量 sBC 和 tBC.
C.比实际值偏小
D.不能确定
4.在校春季田径运动会 400 m 决赛中,前 300 m 小 明落后于小王,后 100 m 小明加速冲刺超过了小王领先 到达终点,关于这次决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前 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比小王的平均速度大 B.前 300 m,小明的平均速度与小王的平均速度相 等
1.下列估测的数据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B )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大于 2.5 mm 的颗粒物 B.目前为止,人类奔跑的速度最快可达到 40 km/h C.正常情况下,用停表测量,人的脉搏每跳动 10 次所用时间约为 45 s D.普通教室的高度约为 65 dm
2.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 步数,如图为她在 4 月 12 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 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C )
【课堂检测】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平均速度的 实验装置示意图,让小车从静止开始沿斜面向下运动, 关于小车通过前半段路程 s1、后半段路程 s2 和全程 s 的 平均速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知识点与考点解析新版

测量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平均快慢的物理量,在机械运动单元中属于重要内容和知识点,在中考中也占据较高地位。

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测量平均速度考题中,主要考查学生对平均速度概念的理解,如何设计并选择实验方法,实验中对各物理量的测量等知识。

2.中考题型分析有关平均速度的测量问题是实验探究类问题,在中考题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和实验探究题型出现,出现更多的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一般在3-5分之间。

虽然测量平均速度类的实验探究题出现的频率不高,但涉及测量平均速度的选择题或填空题属于常考热点。

3.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一:平均速度测量有关问题◆典例一:(2017·深圳)(1)如图是某实验小组“测量小车平均速度”的情形,如图所示,小车从位置A 开始沿直线运动到位置B ,所用的时间为2s ,则小车从A 到B 通过的总路程为 cm ,这段时间内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 。

【解析】由图示刻度尺确定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由图读出小车前端在B 位置与A位置所对应刻度尺的示数,两示数之差等于小车的路程;图示两钟表示数之差为小车的运动时间;已知小车的路程与运动时间,由平均速度公式可求出小车的平均速度。

解:由图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1cm ,小车由A 到B 通过的路程:s=90.0cm-10.0cm=80.0cm=0.800m ;小车的运行时间t=2s ;小车的平均速度:s m sm t S V /4.02800.0===;故答案为:80.0、0.4。

【答案】80.0、0.4。

【考点】速度及其计算。

★考点二:平均速度测量实验探究问题◆典例一:(2017•来宾)小明在测量小球的平均速度时,让小球从斜面A 点由静止滚到C 点,并用照相机每隔0.1s 拍摄一次,频闪照片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一、测量原理:v=st二、测量方法:用刻度尺测路程,用停表测时间。

三、实验步骤1、把小车放在如图所示的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 1,把s 1和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2、用停表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1.3、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s/t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四、注意事项1、斜面的坡度要相对小一些,这样小车在斜面的运动时间就会较长,测量时间较长,最后结果的误差就会减小。

2、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中间,测量出斜面的总长,则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距离都可以得到。

五、实验结论1、小车在斜面做变速直线运动,且: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 全程的平均速度 > 上段的平均速度。

2、小车在斜面做变速直线运动,在不同路段平均速度的大小不同,且从斜面顶端到底端运动速度越来越大。

【典型例题】类型一、平均速度1.小明在班上给同学们讲了新的“龟兔赛跑”故事:乌龟和兔子由起点出发后,兔子很快把乌龟落在后面.它看到乌龟跑的太慢了,就在半途的一棵树下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离终点很近了,兔子急忙去追,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在小明讲的这个故事中,关于乌龟和兔子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乌龟和兔子的平均速度相等B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乌龟的平均速度C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兔子始终比乌龟跑得快D .在兔子睡醒之后追赶乌龟的那一段时间里,兔子的平均速度等于乌龟的平均速度 【答案】A【解析】AB 选项、已知乌龟和兔子同时出发,同时到达终点,说明它们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相同,由速度公式 可知,它们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

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C 、在兔子睡觉的过程中,兔子的速度为0,而乌龟仍然在运动,此过程兔子静止,乌龟有速度。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专题1-4 测量平均速度--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v =s t测量器材:________、________2.实验步骤:(1)使斜面保持____________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 1。

学,科网(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__________的时间t 1。

(3)根据测得的s 1和t 1,利用公式v =st,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1。

(4)将挡板移至斜面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 2所用的时间t 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3.常见机械运动的图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变速直线运动刻度尺 停表 很小 撞击挡板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一、测量平均速度实验【例题1】如图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2)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____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小球在____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从A点到F点的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____。

(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参考答案:(1)变速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2)小于(3)EF(4)C 试题解析:(1)由题图可知,在相等的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2)从B点运动到D点,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BD间的距离为s1=4.5 cm–0.5 cm=4 cm=0.04 m;小球运动的时间t1=0.4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1=s1/t1=0.04 m/0.4 s=0.1 m/s;从A到F,由图中刻度尺可量出AF间的距离为s2=12.50 cm=0.125 m,小球运动的时间t2=1 s,则小球的平均速度为:v2=s2/t2=0.125 m/1 s=0.125 m/s,所以小球从B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小于小球从A点运动到F点的平均速度;(3)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EF的路程最大,所以EF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含教学反思)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含教学反思)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2.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教学重点: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测量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记时,绘制表格。

教具准备秒表、小红旗、口哨、长卷尺。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找一些跑步等裁判计时的照片或者描述一些比赛时计时的情况。

同学们,想知道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需要什么工具来帮助我们?根据公式我们需要知道的物理量是物体运动过程中走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路程可以用尺子测量,时间可以用表来测量。

今天我们就用表和尺子来亲自动手测量平均速度。

二、新课学习探究点 测量平均速度(一)实验原理停表)(刻度尺+=t S v1、测量刘翔110m 栏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实验中需要用到哪些测量工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汇报实验原理。

结合实验原理汇报实验中所需要的两种测量工具。

(二)设计实验1、你能否结合实验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2、实验的过程中,斜面的坡度大一点好,还是小一点好?为什么?3、金属片在实验中有什么作用?如何能使测量的时间更准确?学生结合实验桌上的实验器材,交流讨论实验步骤。

思考并讨论斜面坡度对实验所带来的影响。

思考并讨论金属片的作用,明确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准确,应在正式试验前练习测量几次。

(三)进行实验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S1、S2,填在表格内。

2、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并撞到金属片的时间t1、t2,填在表格内。

1、组织学生动手实验,指出实验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并巡回指导。

2、注意事项: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时,要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主要是为了便于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选两个优秀小组展示汇报。

学生在正式测量前,练习使用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然后学生分组实验,并将测量的数据记录在表格内。

最后展示汇报实验过程。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半,则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m/s。
解:由图可知:
全程路程 s=90cm=0.9m,时间 t=5s
上半段路程 s前=45cm=0.45m,上半段时间 t前=3s
则:全程平均速度 v s 0.9m 0.18m / s t 5s
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前
s前 t前
0.45m 3s
0.15m
的时间t1并记入表格。
3.根据测得的s1 、t1 ,利用公式v1
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s1 t1
算出小车通
路程 s1= 0.8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m/s v2=
4.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
离s2。
5.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通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
v3
l t3
用已知量和测量量把最后结果表示出来
依样画瓢
5、P25 动手动脑学物理第4题 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
方法估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解:① 用卷尺测出自己正常步行1步的长度为l 。
②数出自己从家正常步行到学校的步数为n。 ③ 计算:家到学校的路程 s = nl 。
(2)要保证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来沿直线运动。
(3)要保证每次测量都从相同高度处释放。
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 让小车做变速运动

金属片的作用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测量
时间 。
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s1,把s1填入表格。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
解:① 用手表测出自己沿跑道正常步行1圈所用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1.4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第一章1.4测量平均速度

随堂练习
(2014.杭州)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 9.0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m/s,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A)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超声波测距
(超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340m/s,根据计时器记录的时间t, 就可以计算出发射点距障碍物的 距离(s),即:s=340t/2)
超声波测距原理是在超声波发射装置发出超声波,它
的根据是接收器接到超声波时的时间差,与雷达测距原 理相似。 超声波发射器向某一方向发射超声波,在发射
时刻的同时开始计时,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途中碰到 障碍物就立即返回来,超声波接收器收到反射波就立即 停止计时。
v s总 100m 10m / s t总 10s
小结
总路程
s总 v
t总
平均速度 总时间
温馨提示
亲爱的同学,课后请做一下习题测 试,假如达到90分以上,就说明你 已经很好的掌握了这节课的内容, 有关情况将记录在你的学习记录上, 亲爱的同学再见!
人教版《物理》
八年级上册 第1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授课:胡老师
学习目标
1.能用刻度尺测出物体的路程,能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
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 v s 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
平均速度。
t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从公式 v s 可知,我们测量出物体运动的路程s,和 t
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新人教版物理八上第1章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 知识点考点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方法v=求出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

怎样计算小车在各段的平均速度呢平均速度越来越大。

v=计算小车的平均速度。

运动时间(秒)平均速度t1= v=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用停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测小车的平均速度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测平均速度。

(2)>v2点拨: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将沿斜面做变速运动,用刻度尺和停表分别测出小车在不同时间段的路程和时间,用v=s/t可以算出不同时间段的平均速度;小车的运动越来越快,故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

第三章物态变化第3节汽化和液化沸腾是液体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用酒精灯给盛了水的烧杯加热把石油气液化后装在防止口腔中的空气液化气体液化时需向温度低的物体放热。

一般情况下口腔内的水蒸气遇到温度比它高的镜温度/(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有的小组觉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请你说出一条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 。

解:(1)98 ℃;不变(2)如图所示。

(3)用温度较高的水做实验(或适当减少水的质量或加盖等)点拨:从数据看出水的沸点是98 ℃,水沸腾后吸热,温度不变。

如果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可能是由于水的初温较低,也可能是由于水太多;缩短加热时间的方法是提高水的初温、减少水的质量等。

考点2: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探究【例2】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

(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积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的快慢。

(3)进行实验、收集数据(针对猜想a)。

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

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相等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积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

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

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金属片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记录数据: 路 程(m) s1= 0.7
s2= 0.35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2
v1= 0.35
t2= 1.7
v2≈ 0.20
s3=s1-s2= 0.35 t3= t1- t2= 0.3 v3≈ 1.20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6 实验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 下滑运动速度越来越快,小车做变速直线运动。
tt t
100s
100s
2.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
字方框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
vs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 t 进行测量的。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 小 (填“大、
小”)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2.0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s3= s1-s2 t3= t1-t2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4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S3=S1-S2=
t3= t1- t2=
v3=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点击按钮观看视频

20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含解析)

2022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含解析)

2022-2022初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含解析)一、单选题决赛,中间过程张明落后于王亮,冲刺阶段张明加速追赶,结果他们同时到达终点。

关于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张明的平均速度比王亮的平均速度小两人做的不是匀速直线运动,无法比较2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拍摄到的同一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

关于小球各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间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3小明家距学校,一天,小明骑自行车上学,他以4m/s的速度行驶到刚好一半路程时,车扎胎后他只好停下来,补胎用了5min,接着又以6m/s的速度到达学校,则小明骑车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约为()关于平均速度,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平均速度就是物体在各处运动速度的平均值B在相同路程内,物体运动的时间越少则平均速度越大C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时间内,平均速度一般不相同D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不同路程内,平均速度有可能相同5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6刘老师和孟老师分别从石家庄和邢台沿着同一条公路同时开车出发,且从他们出发到他们相遇需要的时间为.已知两位老师所选公路的长度约为115m,刘老师行驶的平均速度为45m/h,则孟老师的平均速度为()h二、多选题7一个重物从某高处自由下落,在落地前的1s内,正好通过10m的路程,则这个重物在整个下落过程中()物体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8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某段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甲、乙两车在40s内的平均速度相同9(多选)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m/10如图所示,沿同一条直线向东运动的物体A、B,其运动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点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0时刻,A在O点,B在距离O点5m处开始,v A>v B,第5s时A、B相遇内A的平均速度大于B的平均速度三、填空题11一辆汽车从甲地驶往乙地的过程中,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30千米/时,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是60千米/时,则在全程内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12某同学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他先以4m/s的速度骑行,当驶完一半路程后改用6m/s的速度行驶到乙地,则该同学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用刻度尺测出物体运动的路程,会用停表测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能根据公式v=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会用刻度尺、停表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交流合作的重要和成果共享的喜悦。

二、学情分析
初二同学物理学习是起始学科,本实验是学生的第一次分组实验,物理探究实验的科学方法的知识是空白的。

但是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时间单位内通过的路径。

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

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平均速度。

难点:时间的测量。

四、教学过程
(一)以旧带新、导入新课
1.课前展示,精彩一练:
例: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全程48m,前一半路程用12s,后一半路程用8s,则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___m/s,全程平均速度为____m/s。

设计意图:为本节的实验做好知识的准备,使学生自己能设计出实验原理。

2. 以旧带新,导入新知:
师:上题用速度公式计算平均速度。

在物理实验室中如何用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我们没有器材直接测量平均速度,能利用学过的测量器材---刻度尺、停表选择公式作为实验原理间接测量平均速度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利用已有知识完成实验原理的设计因为前面的计算题的训练学生很容易的自己解决问题。

激发学生的进一步的求职欲望。

(二)动动手:
1.刻度尺的使用练习
师问:指出用刻度尺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斜面中部的路程
生:一名同学到讲台前给大家指出路程是哪段。

师:注意路程的测量时,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设计意图:分解实验重点一个一个击破。

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2.练习停表的使用
师:请同学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到中点的时间。

生:动手测时间后发现时间的测量不易操作。

师问:原因是什么?
生:速度快
师:怎么解决?联系生活实际。

生:降低斜面的高度。

师:你真棒。

再次测量,发现好测了但还是不够理想。

老师继续问:还能改进吗?
生:可能想不到,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撞击金属片听声记时。

继续练习使学生掌握够较准确的测量时间的技能
设计意图:分解实验重点,一个一个击破。

保证实验的顺利完成。

同时突破
本节难点时间的测量。

S
三、填一填
完成教学案上以下内容.(阅读教材23页,以4人为一个小组,合作学习完
成下面内容)
设计实验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测量器材和,此外还需要斜面、小车、金属片
[实验关键]的测量,采取的措施是1 。

2 [注意事项]:
1.小车运动距离为车头到车头的距离。

2.小车从斜面顶端要从静止释放。

3.测量过程中不要改变斜面的坡度。

4. 撞击金属片听声计时。

[实验步骤]温馨提示
1.如图1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的坡度。

目的是
2.将小车置于斜面的,金属片放在斜面的低端,用刻度尺测量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把s1以及后面测得的数据填入下表中。

3.用停表测量小车斜面的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4.根据测得的s1、t1,利用公式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内的平
均速度v1。

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中部,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
6.测出小车滑过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计算出小车在上半段路程的的平均
速度v2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阅读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

体验自主学习成功
的喜悦。

培养学习的自信心。

四、进行实验
两人一组为单位,进行实验。

并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中,同时完成教学案分
析和论证的内容
生:进行实验
师:进行巡视指导
实验记录表格
[分析和论证]
1.怎样用上面测得的数据计算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2.下半段的平均速度能用上述方法测量吗?如果不能,说名理由。

3.实验结论:比较三个平均速度值可知,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运动速度越来越 。

4.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升华所学新知。

五、练一练 巩固新知:
生:完成基础知识练习。

如图1,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
1.本实验的原理: ;
2.本实验除图1所示的器材外,还缺 ;
3.用刻度尺测出S=78cm ,用停表测出t=2S ,则本实验中的平均速度= m/s 。

设计意图:夯实基础知识。

六、堂清
1.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 、B 、C 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图1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进行速度计算的。

(2)实验的关键是。

为了解决这一关键采取的措施是:
和。

(3)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sAB=________cm;tBC=________s;vAB=________m/s;vBC=________m/s。

(4)由实验看出,小车在下滑过程速度越来越________,是在做________运动。

设计意图:及时检测反馈,巩固双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