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5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必考部分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科技对现代社会影响
促进经济发展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 力,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 产业升级和转型。
改善生活质量
科技进步带来医疗、教育、交通等领 域的变革,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幸 福感。
推动社会进步
科技发展促进社会信息化、智能化和 绿色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和可持续 发展。
审美娱乐功能
文学艺术通过优美的语言和艺术形式,提供审美享受和精 神愉悦,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生活。
推动社会进步
文学艺术能够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推动社会进步 和发展。同时,优秀的文学作品还能够传递正能量,引导 人们积极向上、奋发有为。
04
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互动关系
科技对教育和文学艺术影响
科技发展推动教育变革
01
现代科技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的应用,改变了教育方式,促
进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
科技为文学艺术提供新载体
02
科技手段如影视技术、数字艺术等,丰富了文学艺术的表现形
式,拓展了艺术创作的空间。
科技对教育和文学艺术提出新要求
03
科技的快速发展要求教育和文学艺术不断更新内容和方法,以
平。
素质教育问题
关注如何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
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国际化问题
关注如何提升中国教育 的国际竞争力,培养具
有国际视野的人才。
教育信息化问题
关注如何利用信息技术 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
03
现代中国文学艺术流派与代表作品
文学流派及其特点
01 02
现实主义文学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 必考部分现代中国的科技
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一、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 1.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开始创办新式学堂,促进了 中国近代化科技的发展。
• 2.维新变法时期:维新派利用学堂积极宣传维新变法 的主张,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的发展。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 二、影响文化发展繁荣的因素 • 1.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是否安定或相对安定。 • 2.政治因素:国家是否统一,政治是否清明稳定。 • 3.经济因素:经济的发展为科技文化的进步提供了物
质基础。 • 4.文化政策因素:统治者是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的
•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罗斯福政府 的知识移民政策。
届高三第一轮复习现代中国的科技、 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
解析:第(1)问“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根据“弃其所短,取之所 长”归纳为“扬长避短”;根据“有谠(正直)言直谏……当拭 目以师友待之”归纳为“虚怀纳谏”;根据“爱而知其恶,憎 而知其善,去邪勿疑,任贤勿猜”归纳为“知人善任”;根据 “为官择人,唯才是与……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归纳为“任 人唯贤”。第(2)问“寒门子弟入仕比例呈现的变化”,获取和 解读图表信息:先降后升,直至最高点,加以归纳概括即可。 “变化的主要原因”,从选官制度曹魏九品中正制的盛行到唐 宋科举制的发展的角度作答。第(3)问“建国后清华大学的两次 院系调整”抓住时间信息“1952年”“改革开放后”概括作答。 “目的”分别从经济建设需要和人文素养提高的角度作答。 “理念”概括图片文字信息即可。第(4)问“评析罗斯福政府的 知识移民政策”,从知识移民政策的背景、内容及实施、影响 的角度作答,并阐明对该政策的态度,言之有理即可。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艺
(2)不利因素 ①“左”倾错误思想对文化战线的长期干扰和破坏,使党对知识分子 的政策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失误。 ②历史上轻视文化的观念对人们心理的影响。 ③中国革命胜利后,大批工农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他们有重实践、轻 知识的倾向。 ④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国家闭关自守,缺乏对世界先进文化的了解与学 习。
文艺创作欣欣向 荣,学术讨论空前 热烈;进入21世 纪,中国文化走向 世界
的关系,要处 理好继承传统 与不断革新的 关系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阶段
方针政策
①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
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
新中国建 立初期
经验,借助苏联经验;② 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 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
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什么要重点发展核技术?
提示: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以巩固国防、维护中国 (1)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2)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两个大国的争霸,导致世界 局势紧张。
(3)为了冲破美的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考 纲 要 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3)教育事业的发展
把握主线
本讲主要讲述了新中国 成立以来,科技、教育 与文学艺术的曲折发展 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 国家为发展科技、文化 事业提出了正确的指导 方针,制定了系统的发 展规划,各项事业蓬勃 发展。“文革”期间受 到很大的挫折。1978年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拨 乱反正,文化科教事业 又迎来发展的春天
4.“百家争鸣”并不是指什么思想都可以争鸣,什么言论都可以争 鸣。
“百家争鸣”指学术上不同派别,可以自由争论。文艺科研领域应该 有思考与辩论、创作和批评的独立与自由,但要在宪法允许范围之内。
岳麓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课件-新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回首教材
-12-
二、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1.扫盲教育 (1)内容 ①1950年,党和政府召开全国工农教育会议。 ②政府开办各种类型的补习学校。 ③1982年宪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均提到扫除文 盲。 (2)成果:2001年元旦,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回首教材
-13-
2.义务教育 (1)地位:是国家普及青少年教育、扫除青少年文盲、提高人口素 质、培养合格公民的重要手段,是国家的一项战略决策。 (2)措施 ①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②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将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提出 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3)成就:2001年元旦,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战略目 标实现。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关闭
DC.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解析 答案
真题体验
-5-
1 2 3 4 考情分析
3.(2015课标全国Ⅱ,31)到1952年底,新中国已建立多所俄文专科学
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 关闭 许 中华多人中民小共城和镇国也成掀立起后学,我习国俄的语发展的战热略潮是。与这苏是联我建国交当,借时鉴(和学习) 苏联 A的.工外业交化政建策设转经变验的,引需进要苏联的技术和资金,顺利进行“一五”计划和三大改 B.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 C造.,文这化就教需要育培改养革大的量需懂要俄文的人才,因而出现了高校和中学开设俄文课 D程.及国许家多发中展小战城略镇的掀需起要学习俄语热潮的现象,故D项正确。1952年我国外
主题
读史探究
-18-
百年树人——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名家评史】 材料 (1977年)邓小平果断恢复高考的战略决策,顺民意,得民心, 改变了整个中国的面貌和整整一代甚至几代中国青年的命 运。……(他们)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 发展,展示着骄人的才华,贡献着无尽的力量。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精品课件8: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16
[跟踪训练·即学即用] 1.1949 年 9 月 27 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一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据此在政务院之 下设“科学院”,行使管理全国科学研究事业的政府行政职能。这 一举措( ) A.推动了“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B.助推了当时中国科技成就的取得 C.掀起了“向科技进军”的热潮 D.促进了当时中国高新技术的发展
37
(3)“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 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到了“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
(4)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学术问题、文艺问题的政治化会导致 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 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文化就能兴旺 发达。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和文学艺术
2
基础知识 一遍过
3
考点一 大国重器——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主干整合·厘清史实]
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领域 时间(年)
成就
意义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 打破美、苏等国对
__1_9_6_4___
“两弹一
爆炸成功
_核_武__器__和空间技术的垄
星”
中近程导弹试验成 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
14
(4)主观因素 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以及无私奉献、勇 攀高峰的精神。 ②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 的大力支持。 (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15
“两弹一星”的历史影响 (1)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 强权主义。 (2)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对维护世 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3)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4)带动了中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科技水平的提高。 (5)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2017届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课件
栏 目 链 接
核心探究
探究一 核心主题 ............. ♨
【主题1】现代中国重大科技成就的意义 材料一 如果 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知识整合
考点一 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 研制目的:反对核威胁,打破美苏等国的核垄断 ________ ,加 强中国的国防能力。 (2)主要成就。 原子弹 试爆成功,中国由此跨入 ① 1964 年,我国第一颗 ________ 核国家行列。 ②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栏 目 链 接
栏 目 链 接
接。
知识整合
(2)意义: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带动高新技术及
相关领域发展。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栏 目 链 接
(1)成就:1973年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 ________” 2号 。
(2)意义: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 性饥饿问题。 4 . 生物技术成就: 1965 年,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
略。
⑤大力改革、发展高等教育,如实施“211工程”计划。
知识整合
(2)主要成就。 九年义务教育 和扫 ① 20 世纪末,我国基本实现普及 ______________ 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栏 目 链 接
②高等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了各
类人才。
知识整合
图示解说 教育、科技和经济之间的关系
知识整合
2.“文革”时期教育的挫折 (1)表现。 ①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②高等教育遭受严重破坏:1966年高考制度 ________被废止;招收 “工农兵学员”。 (2) 影响:民族文化道德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 的差距拉大。 栏 目 链 接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第45讲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课件】(71张)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2.“教育大革命”的提出 1958 年 9 月 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教育工作 的指示》。《指示》突出强调了“两条路线之间的斗争”和“克 服教育工作中的右倾思想和教条主义思想”,提出大鸣、大放、 大字报、大辩论应当成为中等以上学校“普遍和经常的方 法”,提出“必须把生产劳动列为正式课程,每个学生必须依 照规定参加一定时间的劳动”。在教育事业发展中,提出从大 区到省、地、县都要建立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要求在 15 年 左右时间内普及高等教育。 “教育大革命”的主要内容是进 行教学改革,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开展勤工俭学。
“两 弹一 星”
1964 年 1970 年
中近程导弹试验 中国国防能力
成功
②和平利用核能,建成秦山
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
人造地球卫星 “__东__方__红__一__号__ 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发射成功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领域 时间
成就
意义
1992 年 载人航天工程战略决策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
栏目 导引
3.复兴发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1)教育改革
时间
措施
“文化大革命” 拨乱反正,1977 年恢复中断十年的__高__考__制
后
度,倡导尊师重教
改革开放之初
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
①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方针 20 世纪 80 年代 ②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栏目 导引
第十四单元 近现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思想理论成果及科技文化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优质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第(1)题
三组题讲透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 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第(1)题
A.“一五”计划促进了①时期的科技发展 解析:“一五”计划是在1953—1957年,时间与①时期相符,因此选A项;
三组题讲透
(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的五个时期的科技发展情况(科技成果)曲 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一张图学透
教育事业的发展 3
教育奠基(1949—1966年)
毛泽东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 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 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 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 劳动者。”
教育动乱(1966—1977年)
“文化大革命”使我国教育 受到严重的破坏,与西方的 科技水平差距进一步拉大。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事业
一张图学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双百”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组题讲透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目录
一张图学透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
“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 弹爆炸成功,同年,中国 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 弹试验成功。
(4)20世纪50年代初期,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文人画因其贵族性、封建性 而受到几乎绝对意义上的排斥;然而,在1956年后中国传统绘画包括文 人画也因其“民族性”这一特色获得了更大意义上的生存空间。这一变 化表明( )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关注太空发展的侧重点,结合历史背景分析其 原因。
答案:侧重点:发展经济。
原因: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平与发
2020版高考历史人教版山东一轮复习课件: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第十四单元
第42讲
真题体验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1-
三、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人民教育的奠基 (1)制定方针政策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确立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 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建立沿着社会主义 方向前进的新中国的人民教育事业。 ②全面建设时期:确定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③在发展全日制学校教育的同时,建立起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 度。 (2)成就: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了大批素质较 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第十四单元
第42讲
真题体验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12-
2.动乱中的教育 (1)表现 ①各地大中小学一度停课,教育战线一片混乱。 ②1966年,高考制度被废止。20世纪70年代初,高等院校开始招 收“工农兵学员”。 (2)影响:使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各行各业专门人才缺乏; 整个民族文化素质大大下降,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拉大。
第十四单元
第42讲
真题体验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知识必备 主题聚焦 诠释史论 以史为鉴
-8-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1)成果: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 (2)意义: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 界性饥饿问题。 4.计算机的研制和发展 (1)成就: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运算速度上亿次的 “银河-Ⅰ号”计算机。 (2)地位:中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已经居于世界前列。 (3)意义:加速了国家信息化发展。 5.生物技术 (1)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 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2)中国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基因工程技术的开展,为提高 国民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做出了贡献。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岳麓版
201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岳麓版)一、考纲与课标考纲:(1)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3)教育的发展课标:(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我国教育发展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二、复习方法1.这一专题知识面比较广,涉及到科技、学术、艺术和教育等方面,知识也比较零碎,考生要注意整理。
2.当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变化日新月异,考生要注意分领域整理现代科技的发展,注意不同阶段的国家政策和有关成就。
3.考生要注意“双百方针”对中国当前的学术和艺术的影响,注意“双百方针”的发展与当前的学术腐败的比较,注意不同时期的表现。
4.本专题要求学生掌握重视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
三、知识要点一、新中国成立以来主要科技发展成就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2.1966年我国第一战略核导弹。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
4.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杂交水稻被称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东方魔稻”。
5.我国1978年开始研制巨型计算机,1983“银河-Ⅰ”诞生,1997年“银河-Ⅲ”诞生。
6.中国于1999年加入国际人类基因组计划。
7.2003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送杨利伟上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把宇航员送入太空的国家。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1956年提出,1957反右扩大化后被抛弃,改革开放后重新被作为指导方针;2.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领域,百家争鸣指学术科研领域;3.在双百方针鼓励下,50年代和改革开放后文艺、学术领域取得一系列成就三、新中国教育的发展1.建国初即开始扫除文盲,1982年宪法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申要扫除文盲,2001年1月1日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2.1986全国人大通过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制;95年党和中央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2001年1月1日实现普九;3.1952年错误仿造苏联改造高等院校;1977年冬恢复统一高考招生制度;4.1983年邓小平给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四、知识深化一、发展“两弹一星”有何意义:⑴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近年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试题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1.(2017·新课标全国卷Ⅱ)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
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 )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解析:本题考查现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材料表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普通高校、高等职业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都获得快速发展,反映出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故C项正确。
A、B两项材料均没有涉及,排除;当时高等教育虽然发展迅速,但远未达到普及的程度,D 项错误。
答案:C2.(2017·新课标全国卷Ⅲ)下图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教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为提高国民文化素质加大了教育发展力度,《婆媳上冬学》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的扫盲教育,该作品体现的是现实主义绘画风格,故选C项.传统文人画注重意境,A项与题干作品不符;该作品并未受到西方流行画派的影响,故B项错误;该画注重现实风格而非艺术想象,故D项表述错误。
(新课标)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第45讲 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
(新课标)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六第45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A组2014—2015年模拟·基础题组时间:15分钟分值:32分题组一现代中国的科技1.(2015浙江稽阳联考,18)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2.(2015广东百校联考,17)1967年,英国《太阳报》发表文章《中国的惊人的技术发展》指出,如果允许文化革命在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进行,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
可见作者( )A.看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B.主张中国继续推行“义务教育”C.赞成中国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对中苏关系的恶化表现出忧虑3.(2014山东济南一模,20)“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与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依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 )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4.(2014福建莆田模拟,26)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 A.“载人航天工程” 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题组二新中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5.(2015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月考,2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15.4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课件岳麓版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辨析】 1.“两弹一星”研制的目的 (1)“两弹一星”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其中“两弹”不是指原 子弹、氢弹。 (2)“两弹一星”研制的直接目的是打破美苏核垄断,保卫国家安全。新中国 成立后,面临着复杂的国际环境,因而其根本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平 的环境。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思维激活】邓小平说:“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 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结 合所学论述“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意义。 提示:显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背景: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要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建设 服务。 2.提出:1956年春,毛泽东提出。 3.内容:艺术问题上_百__花__齐__放__,学术问题上_百__家__争__鸣__。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历程。 ①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_原__子__弹__试爆成功,由此跨入核国家行列。 ②1966年10月,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③1970年4月,运载火箭将“_东__方__红__-_1_”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轨道。 ④1975年11月,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中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世界 先进国家行列。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课题46 现代中国的 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 事业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内容索引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精确预测·命题前瞻 核心素养测评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 (1)原因。 ①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 ②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十五单元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45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
国民教育 体系。 (2)成就:逐步形成了比较完整的____________
3.动乱中的教育
扫四旧 (1) 表现:很多师生被卷入“____________ ”批走资派活动 高考 中;____________ 制度被废止。
(2) 后果:使整个中国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破坏,整个民族
文化素质 大大下降。 ____________
人工合成蛋白质 的时代。 _______________
(2)积极参与人类基因的研究,为提高国民生活和健康水平作 出了贡献。
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三、教育发展 1.建国初期
(2)成就: 成功地将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改变为沿社会主义方
人民 向前进的新中国的____________ 教育。
2.全面建设时期
第十五单元
近现代中外科技与文化
学案45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考纲要求]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课标提示]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 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 百花齐放、百家争 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3.了解我 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载人航天 工程的战略 (1)决策:1992 年,中国作出实施____________
决策。
神舟五号 ”飞船载人航天飞 (2)成就:2003 年 10 月,“____________
行成功。
载人航天 技术的国 (3)影响: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____________
家。 3.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南优 2 号 。 (1)成果: 1973 年, 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
备考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七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第45讲中国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命题点1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1.[2024湖北]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担忧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
”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
”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B)A.实行灵敏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解析材料中唐太宗的大意为:不论是中原地区还是四方少数民族,都一视同仁,使之安定。
再结合“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实施轻税政策”可知,唐代重视边疆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故B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代初期的民族政策,并未提及民族交往状况,A项错误。
“边远诸族聚居地”“诸边远州”泛指边远地区,而非特定的、详细的经济区域,C项“推动区域发展”说法错误。
“因俗而治”是指依据不同的地区,不同民族的风俗、社会发展状况实施统治或管理,与材料强调的主旨不符,D项错误。
命题变式2.[2024重庆]考古表明,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墓葬形式以船棺葬、狭长形土坑墓为主,随葬品也极具蜀地特征;至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
这反映出西汉中期(B)A.蜀地墓葬出现平民化趋势B.蜀文化渐渐融入汉文化C.蜀地经济实力与关中相当D.蜀文化与关中文化沟通有限解析战国至西汉初期,蜀地墓葬中蜀文化因素占主要地位,到西汉中期,具有汉文化特色的长方形竖穴木椁墓成为主要墓葬形式,随葬品也有明显的关中特色,这反映出蜀地墓葬文化受到汉文化影响,蜀文化渐渐融入汉文化。
由此可知,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蜀汉文化的交融,而非蜀地墓葬的平民化趋势,A项错误。
西汉中期关中地区的经济实力要高于蜀地的经济实力,C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5讲现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教育事业时间:15分钟分值:32分题组一现代中国的科技1.(浙江稽阳联考,18)据新华社电:“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该评论针对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C.“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D.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2.(广东百校联考,17)1967年,英国《太阳报》发表文章《中国的惊人的技术发展》指出,如果允许文化革命在196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继续进行,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
可见作者()A.看到了政治错误对科技发展的破坏B.主张中国继续推行“义务教育”C.赞成中国实行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D.对中苏关系的恶化表现出忧虑3.(山东济南一模,20)“文革”期间,一大批有强烈爱国心与责任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等在恶劣环境下,努力工作,使我国科技成果依然取得了重大突破。
这些成果包括()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③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④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预定轨道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D.①③④4.(福建莆田模拟,26)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题组二新中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5.(湖南长郡中学第三次月考,2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
”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6.(广东惠州质检,18)“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
”“它”指的是()A.恢复“双百”方针B.恢复高考制度C.改革开放D.科教兴国战略7.(安徽合肥一模,29)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
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
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A.“百家争鸣”的方针B.“百花齐放”的主张C.“文化革命”的观点D.“为人民服务”的宗旨8.(江苏南京二模,13)邓小平于1975年9月26日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
”为此,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③实施了科教兴国战略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B组—年模拟·提升题组时间:20分钟分值:46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8分)1.(山东聊城质检,29)1958年,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
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
”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
”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2.(河北石家庄质检,25)1970年4月28日,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评论说:“被自由世界‘抛’在联合国之外的中国人民……在短期内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新中国取得的这一“科技成就”()A.说明四维时空和物质的分布相联系B.正式成为人类宇航事业的伟大开端C.标志着我国开始跨入了核国家行列D.使中国空间技术跻身世界先进国家3.(陕西西安质检,29)大学生就业可以反映我国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以下属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大学生就业情形的是()A.供需见面,双向选择B.听党指挥,服从分配C.上山下乡,扎根农村D.考研出国,自主创业4.(四川资阳质检,10)1949年12月,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了新中国教育工作的目的是:“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服务,为当前的革命斗争与建设服务”;1958年9月,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85年重申:“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反映出新中国的教育方针() A.长期“左”倾冒进 B.具有时代性C.始终坚持以人为本D.缺乏连续性5.(辽宁大连一模,20)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的专稿,需要确定一组体现当时概况的“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三个面向”、“和平”赎买B.“两弹一星”“科教兴国”“三下乡”“载人航天工程”C.“上山下乡”“东方魔稻”“三步走”“和平共处”D.“863计划”“样板戏”“三个世界”“希望工程”6.(福建厦门一模,21)邓小平指出:“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的地位。
”对邓小平这段话理解比较准确的应该是()①核武器成为解决国际争端的根本因素②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是科技力量的竞争③“两弹一星”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国际影响④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A.①②③ D.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河南豫东豫北十所名校联考,20)1968年3月,中国科学院成立专门班子,宣布要“以毛泽东思想为武器,批判相对论,革相对论的命”。
这表明()A.自然科学也具有阶级性B.相对论的科学性受到质疑C.“双百”方针遭到了破坏D.科学理论有了革命性发展二、非选择题(共18分)8.(广东湛江调研,38)科学技术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科技发明世界其他国家科技发明件数百分比件数百分比公元1—400年45 28 62% 17 38%公元401—1000年45 32 71% 13 29%公元1001—1500年67 38 57% 29 43%公元1501—1840年472 19 4% 453 96%——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
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材料三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为增强。
在航天科学领域,由我国自主研发的“神舟”系列航天飞船的成功发射……“嫦娥”一号成功探月之旅则标志着我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圆满成功……在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在生物科学领域,解决了亿万人吃饭问题的杂交水稻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整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中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指出16—19世纪中国科技落伍的根本原因。
(4分)(2)据材料二说明德国此时发展科技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
(6分)(3)据材料三,列举我国科技发展取得的主要成就。
结合所学,分析其原因。
(8分)A组—年模拟·基础题组题组一现代中国的科技1.C根据材料信息“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即此事件粉碎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东方红一号”是我国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故C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是粉碎了美苏对核武器的垄断,故A、B两项错误;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而在1984年以前,“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就已经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故D项错误。
2.A从“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不是由于政治上的不统一,而是由于技术训练的中断”,可见其认为“文化大革命”对科技发展带来破坏,故A项正确;1967年中国尚未实现义务教育,故B 项错误;从“中国可能蒙受极大的损失”来看,作者分析的是“文革”对科技文化带来的冲击和不利影响,而不是赞成什么,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苏关系,故D项错误。
3.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发生在1964年,②发生在1965年,③发生在1967年,④发生在1970年,属于“文革”时期的是③④。
4.C题干材料反映的主题是科学和教育事业,1995年中国政府提出“科教兴国”战略,与题意正好相符,故C项正确。
题组二新中国文化与教育事业的发展5.C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关于教育的现代化主张,故③错误;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①②④正确,选择C项。
6.B从材料中“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可知材料主要涉及教育领域,“双百”方针属于文艺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结合所学可知是指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主要是经济上的决策,与教育无关,故C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在20世纪90年代才提出的,与题干材料所述不符,故D项错误。
7.A据时间信息“1965年”,再结合毛泽东“笔墨官司,有比无好”的意见,可知毛泽东主张“百家争鸣”,故A项正确。
8.B1965年,新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①与题目中的时间信息不符。
1977年,在邓小平的倡议下,全国高考制度恢复;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邓小平的倡议和影响下,我国先后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和提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故②③④正确。
选B项。
B组—年模拟·提升题组一、选择题1.C解题过程中应该抓住“1958年”和“原子弹”这两个有效信息。
这一时期,美、苏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加了我国的国防压力,就此可以理解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美国和苏联。
2.D1970年,随着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故选D项。
3.B本题可用排除法解答。
A、D两项是20世纪末以来大学生就业的状况,反映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