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af3a96de28ea81c758f578cc.png)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当有一天发现我们自己的脸面丢了,那就像树没有皮一样展露在人们面前,树也许不会有多大损失,而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在我们身上,恐怕就不会只是如同一张树皮一样了,而会涉及到我们的尊严和内心精神情感,也许我们会因为自己的“面子”而与自己的人生发展相提并论,甚至可以为了“面子”而将自己的生命放之于外,尤其是在一个看重个人名声和地位的中国社会来说,每一个人都对“面子”特别看重,尤其是对于那些身居要职、地位显赫,社会影响力巨大的人群来说,就更显重要,对于一般的社会民众来说,“面子”问题也是他们生活中和精神支撑不可或缺的因素。
这种精神和情感的表现,首先是从我们的面部开始的。
面部代表着人们对于现实和环境的真实感悟和体会,更是人们不断进步和发展的自信与荣光的来源。
而当有一天我们不经意间突然发现自己面部似乎不听自己的使唤,自己掌控面部已经成为了近乎一种奢望之时,可曾想过我们的“面子”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是因为自己一时的疏忽和不屑一顾而导致的吗?还是因为我们对于“面子”问题过于看重而忽视了对于它的合理经营呢?每当我们看到因为“面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的人时,不禁为之感叹和惋惜,同时提出疑问,“面子”问题真的那么重要吗?每当看着因为面瘫而面部发生病变,嘴眼歪斜,肌肉抽搐等时,难以名状的感受会随着我们的进一步体会和感受而变得更加真切、难忘。
当我们与其进行深深交流之后,我们才感觉到:因面瘫而引起的“面子”问题对于他们有多么影响巨大。
面瘫让他们在失去应有的尊严和自信之际,也让他们深深感受到了现实的各种不如意:职场中人因为面瘫而失去了心仪的工作,年轻的帅小伙因为面瘫而不得不与心仪的女子分开,官场人士因为面瘫而失去了一次晋升的机会······一切的一切,似乎都在向我们诉说着面瘫疾病给我们带来的一个又一个不幸和遭遇,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尊严对于一个人是多么重要。
“面子”对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要?
![“面子”对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要?](https://img.taocdn.com/s3/m/3e295bec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b8.png)
“面子”对于中国人为什么这么重要?面子其实是一种畸形自恋有一个话题中国人总是会提起,那就是面子。
中国人特别喜欢维护面子,又特别善于委屈“里子”。
几年前春节联欢晚会上有一个小品《有事您说话》,是郭冬临演的。
我现在想起来还记忆犹新。
男主角为了讨一个好人缘,也为了显示自己人脉广,“面子大”,大半夜去给人排队买火车票,买回来还说这是我通过关系拿的,别人送给他一堆没用的牙刷什么的,他也当成礼物收下。
其实他自己知道这种关系是不对等的,可还是接受了。
这种为了让面子好看,让“里子”特别受伤的情形,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
比如说不敢去拒绝人,做不到的事情也硬生生地答应下来,等等。
这种现象如此普遍,因此无论是国内的心理学家还是国外的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国人心理的时候,都会把“面子心理”列在第一位。
面子到底是什么呢?它代表什么呢?之前,我讲过“真自我”和“假自我”,有人以为面子就是经典的“假自我”的表达,但这样的表达还不足以表达面子的重要,因为有时候,面子是一个很致命的东西。
在电影《杀死比尔2》中,有一个情节:白眉道长向少林寺的方丈打招呼,结果少林寺的方丈没理他,后来白眉率人血洗少林寺。
这个情节对于面子的表达十分到位。
我们都知道,在中国,面子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如果你不给别人面子,可能后果会非常严重。
我自己也遇到过一件小事:有一次,我的一个好朋友来听我的课,之后半年都没怎么理我。
但我一直没有觉察,在人际交往上我是比较心思简单的。
后来他实在忍不住说,武老师你知道吗,我对你很生气。
我说我真不知道啊,你告诉我我哪儿惹你了。
他说,课间有一个同学过来找你提问,我就作为第二个提问者在旁边排队等着,结果你回答完前面的问题,又去回答其他人的问题,我在旁边等了好一会儿你都没理我,我觉得你严重地忽视了我,我很愤怒,决定以后再也不理你了。
我这才明白,在他的感知里,他觉得我没给他面子。
这两个故事说到面子的核心本质:面子就等于尊严,甚至等于存在感;如果你不给我面子,我就要死了,我恨不得你去死,严重到这种程度。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https://img.taocdn.com/s3/m/9f1f3de3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04.png)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例子
1. 礼仪和社交场合:在中国文化中,礼节和社交仪式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给对方礼物或红包,以显示互相尊重和赞赏。
同时,人们也会注重自己的仪表和言谈举止,以保持面子和表示自己的社会地位。
2. 家庭和亲戚关系:在中国文化中,家庭和亲戚关系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追求家庭的荣誉和地位,努力工作和拼搏,以便能够给自己的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尊严,从而增加自己的面子。
3. 饮食和款待:在中国文化中,饮食和款待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用一些昂贵的食材和菜肴来招待客人或亲戚,以显示家庭的财富和地位。
同时,如果客人不吃或不喝,这也可能会导致主人的面子受损。
4. 社会职称和称号:在中国文化中,社会职称和称号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追求自己的职业和社会地位,努力获得各种称号和奖励,以使自己在社会中更加受到尊重,从而增加自己的面子。
5. 送礼和接受礼物:在中国文化中,送礼和接受礼物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通常会选择一些贵重的礼物来表示自己的诚意和关心,以赢得对方的欢心和尊重。
同时,如果对方拒绝或不接受礼物,这也可能会让送礼人失去面子。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https://img.taocdn.com/s3/m/4b84055e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94.png)
中国人为什么死要面子,说的太好了!所谓面子也即脸面,是一个人被周围社会认可、接受的一种标志。
有的中国人特别讲究面子。
他们甚至宁可不讲法律、法规、不讲纪律、制度,不讲诚信、道德,也要讲究面子。
俗话说,面子大如天,面子无小事;死要面子活受罪;骂人别揭短,打人别抓脸;人要一张脸,树要一张皮;而一个人一旦失了面子就会被人耻笑,被人瞧不起。
失去面子的一方也会从此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心存芥蒂。
中国人眼里的面子,内涵非常丰富,一般有以下四种意义:一是涉及个人的尊严问题;二是涉及个人的人格问题;三是涉及家族以及身后的社会背景问题;四是涉及对自己的能力、才华、地位、成绩的认可问题。
因此,在古老的中国,在传统观念面前,面子是相当重要的,个别时候甚至高于生命的价值。
比如,张三殴打了李四,李四到有关部门状告张三,于是张三和李四开始了调动身后的社会关系。
张三找了在县城工作的叔叔,李四找了在省城工作的姑姑。
张三的叔叔通过关系给派出所所长打了电话,李四的姑姑通过关系给公安局的副局长打了电话。
他们都希望派出所能够倾向自己的一方,能够对自己关照的人网开一面。
如果处理结果不满意就觉得失了面子,从此心中结下梁子。
比如,王五的孩子没有考上重点高中,为了上重点高中,就通过关系找到了文教局局长,局长给重点高中的校长打了电话。
如果校长没有给面子,那问题(加微信号tydhl4为好友,朋友圈文章更有种、有料。
)就大了,以后,校长再找局长办事,嘴都张不开。
所以聪明的校长都会给自己留着一些名额、指标,专门等着面子大的人来说情。
比如,农民丁一要在县城买房子,就找到了在城建局当副局长的老乡。
老乡副局长给开发商打了一个电话,一般的开发商都会给个面子,少则一套房便宜了一、二万,多的能够便宜个三、五万。
如果有那个开发商不给这个面子,那以后有什么事儿也必定疙里疙瘩。
如果给了这个副局长面子,没有给那个副局长面子,更要得罪人。
比如,派出所抓到了一个嫖客,拟定罚款3000元,当事人就开始四处找关系,先是找乡长,派出所民警天天在乡政府吃饭,所长无奈只好给了500元的面子,罚款降至2500元;当事人又找了公安局的副局长,没办法只好又降了500元,罚款改成2000元;万万没有想到当事人又找了一名副县长,再降500元,罚款只好改成1500元。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https://img.taocdn.com/s3/m/760ff0e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8f.png)
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共5篇)第一篇: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爱面子是中国人的一大习惯,已经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了生活中的前规则,貌似你无法把它怎么样。
它是那么的根深蒂固,渗透到了中国人的细胞当中,而无法根除。
无论是中外的思想家,对中国人爱面子都提出过个人的看法,可谓五花八门,莫衷于是。
中国人爱面子已成定论,但中国人为什么爱面子却众说纷纭。
每一个解释都似乎很有道理,却不能完全令人信服。
面子到底是什么?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的爱面子?在回答这些问题之前,还是让我们看一看中国爱面子的具体表现吧!有人写到:“若把文化定义为‘社会群体的行为习惯’,那么‘爱面子’‘要脸面’算是中国人的群体特征和心理的最基本成分。
当有人向我们借钱的时候,我们心里很不情愿借给他,但我们总会为自己找各种各样的理由。
为什么我们不直接拒绝他呢?因为我们爱自己的面子,也要保住他人的面子。
我们找人办事的时候,总会说给个面子吧!好像面子比命还重要。
多日不见的几个朋友相约在餐馆聚餐,每一道菜,大家都不愿吃最后一筷子,所以每一个盘子里都是一样的要剩一些菜,‘金银小馒头’要剩一二个,朋友都说吃不下了,不能再吃了,可我觉得自己还未吃饱,想吃,却拿不动筷子。
那种虚伪真的难受,问自己,你有挥霍粮食的资本吗?为了脸面克肚子,值吗?因为爱面子,攀比在中国一直很是流行,大到城市建设,小到吃饭穿衣,动辄国际名牌,张口世界第一,就是家里养一条狗,还要经常拉到一起溜溜,溜的过程是比较的过程,但凡能找出一星半点自己的狗胜于他人的狗的地方,狗不知道有没有感觉,养狗的人顿时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往往会面色潮红,艳若桃花,而失败者则垂头丧气,恨狗不成钢。
生儿育女就更不用说,父母再累死累活,都不能让儿女在人面前矮一分,‘苦了谁也不能苦了孩子’。
一旦孩子考个大学啥地,就跟母鸡变凤凰,是很能光宗耀祖的事情,大肆张扬一下,老少脸上都有闪光了。
爷爷们,一代一代经常讲:人有脸,树有皮;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3ac7272871fe910ef02df85f.png)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一、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中面子的概念1.“讲面子”在中国人们会在任何一个情况下顾及到面子的问题。
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很重视年龄的差距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上。
人们总是很在意自己在跟人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有很多“面子”的人不仅享有别人的尊敬,同时他们还拥有一些特权。
2.爱面子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
在中国的文化里,一个不重视的“脸面”的人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因为这人既没有道德感,也没有羞耻感。
同时代的人不愿意与他为伍,社会也会把他孤立。
因此“不要脸”是一句很严重的骂人的话了。
3.给面子人们不仅可以“得到面子”,同时还可以“给面子”。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尊重、恭维奉承、赞赏、认可、好感,实现其愿望来“给别人面子”;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比方说不在第三者面前提起别人的错误或是无能,或者是干脆不会在公共场合下做使某人感到难看之类的事情。
二、三个关于中国人际交往中文化的概念1.一致性文化《论语》中说:保持和谐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第一要素。
保持和谐是人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
[2]因此,能够保持上下平衡的和谐型会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这也与孔子的思想有关,中庸、有度。
孔子认为:人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独立体,他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关系网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社会的中心,家庭。
2.地位文化中国社会曾经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建立在等级制度下的社会。
因此等级制度,或是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因此一个人的“面子”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说明,“面子”,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的。
在中文里可以这么说:某个人面子大,面子小,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人享有的声望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的人,同样也会拥有很大的“面子”。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每个人都会为了保持他在公共场合下的形象、尊严、声望或者是名誉而努力。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https://img.taocdn.com/s3/m/f01f843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48.png)
中国人的面子观念第一篇:中国人的面子观念中国人的面子观念故宫博物院日前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感谢警方迅速破获展品被盗案。
而一面写有“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引起网友质疑,称“撼”为错别字,正确用字应为“捍”。
面对质疑,接受媒体采访的故宫相关负责人解释说:“‘撼’字没错,显得厚重。
跟‘撼山易,撼解放军难’中‘撼’字使用是一样的。
”此举引发外界更大的质疑,有语言文字方面的专家表示,“撼”字在这里肯定是错别字。
故宫博物院6日通过微博就其向北京市公安局赠送锦旗出现错字一事,向公众道歉。
故宫在这份声明中说,此次赠送锦旗由保卫部门负责联系、制作,赠送前未“交院里检查”。
在媒体质疑时,该部门未请示院领导,仍然坚持错误,强词夺理,不仅误导公众,而且使故宫声誉受到严重影响。
前段时间故宫失窃案可以说是震惊全国,之后的这出闹剧却又不得不让人哭笑不得。
简简单单的一个错别字,却折射出来中国人深深的面子观念。
在错别字被指出来时,故宫觉得会很丢面子,于是牵强解释,没曾想欲盖弥彰,不得不出来道歉,但依旧为了保全早就无存的面子包责任推到了“保卫部门”身上。
这只是千千万万个发生在中国的同样事件中的一个,足以看出中国人深深的面子观念。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中国人到底如何重视面子的:有人这么样说道:“人人皆说面子好,面子太多亦烦恼;世人皆被面子累,抛开面子方为高。
人活脸,树活皮,墙头活了一把泥。
人没脸了,也就没活头了:树没皮了,也就活不成了:墙上没泥了,也就不光滑了。
”人生就是一场戏,“舞台小天地,人生大舞台”,人际交往中所建立的情感关系即所谓“人情”,是面子生存的基本支柱。
生活中演戏和戏里演生活都不能脱离面子这个脚本,每个人每天都在演戏,谁都戴着面具。
所以,面子在每个人成功的社会交往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人们在社会交往中不仅要维护自己的面子,还要维护其他人的面子,如果不考虑面子问题,人际交往将很难进行。
中国人注重面子的特点早已为人所熟知,办事找面子,受人之托靠面子,吃喝穿戴讲面子,风花雪月看面子,左右逢源有面子。
丢面子是什么意思?
![丢面子是什么意思?](https://img.taocdn.com/s3/m/fbc2773c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29.png)
丢面子是什么意思?丢面子是指一个人因为自己的失误、失态或被他人羞辱而感到尴尬、难堪,使自己的形象受到损害。
在中国文化中,面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念,它关乎一个人的尊严、社会地位和个人形象。
因此,丢面子被视为一种丢失了自尊和体面的体验。
那么,面子对于中国人来说究竟有多重要呢?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面子的概念及起源面子,源自于中国的家庭观念,是指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和体面,不让别人看出自己的弱点、缺点或原则失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面子几乎无所不在,贯穿于各个方面的社会交往中,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也涉及到了家庭、朋友、同事等各个层面。
2. 面子与社会关系面子在中国社会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人们往往注重保护自己和他人的面子,以维持和谐的社会关系。
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人们会避免公开批评他人或揭露他人的私隐,以免伤害对方的面子。
同时,人们也会注重给予他人面子,在公共场合中称赞、提携他人,以增加对方的尊严和体面。
3. 面子与道德观念在中国文化中,面子与道德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
人们往往将失去面子视为一种道德败坏,因此为了维护面子,人们会在行为上更加注重道德规范和社会礼仪。
例如,在一些社交场合,人们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力求遵守道德规范,以免丢失面子。
4. 面子与尊严面子与个人的尊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面子被视为一个人的尊严和体面的象征。
因此,当一个人丢失了面子,他不仅会感到尴尬和难堪,还会损害自己的尊严和形象。
同时,也会对他人的评价产生一定的影响。
面子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仅是对个人形象的一种关注,更是涉及到社交礼仪、社会规范和道德观念等方面。
在现代社会中,面子的意义依然存在,只是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背景下表现出不同的形式。
面对丢失面子的情况,人们通常会尝试通过恢复自己的形象和信誉来重塑面子。
这可能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和代价,包括道歉、行为改变等。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应该将面子看作是一种负担或束缚,在适当的情况下,维护自己和他人的面子是一种体现人际关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
中国人讲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深度干货】
![中国人讲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深度干货】](https://img.taocdn.com/s3/m/6c11a00f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2.png)
中国人讲面子,面子到底是什么?【深度干货】我们中国人很讲究面子,那么讲面子到底是为了什么?面子的本质核心就是:获取优越感和自卑心态的自我遮蔽!因为面子问题轻则不欢而散,重则拔刀相向,老死不相往来比比皆是。
湖南宁乡人朱华平(化名)动起了杀妻恶念,原因是“在一些社交场合,妻子很不给他面子,让他觉得在朋友面前很没脸”;今年1月4日,夫妻再次发生争执,朱华平积怨爆发,用锤子砸死了妻子,并将尸体丢弃在家中楼下的化粪池里。
仅仅因为面子,丈夫就杀害妻子?面子对男人真的有那么重要?答案是:面子对男人来说很重要。
中国人有讲面子的传统。
中国人喜欢群聚,喜欢凑热闹,大家都在互相观望、评价,是一个讲究面子的国度。
对成年人来说,面子是一种荣誉,一种证明,说明一个人混得成功,受人欢迎和尊重。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张脸。
一个成年人,活得有没有成就感,最终往往体现在“面子”上——别人给不给面子,自己是不是脸上有光——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做人指标。
我们观察一个人混得好不好,经常看别人给不给这个人面子。
比如,下属家里婚丧嫁娶,领导都去了,捧场的朋友、熟人很多,我们就认为这个人混得不差,因为领导、朋友都给面子;聚会时,大家听说某人在场,就纷纷推脱不去,说明大家不想给那个人面子,那个人其实没有什么面子;男人,怕在自己女人面前丢面子胜于在自己兄弟面前丢面子。
女人,怕在自己男人面前丢面子胜于在自己姐妹面前丢面子。
其实,无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十分在乎在异性面前自己的表现,为了面子自己受的苦又有几个人知道。
关于面子的几个死穴,女人最好别说;死穴一:对他说“你身上没有一点肌肉”男人都爱肌肉,是因为他们把那当作雄性的象征,作为男性的骄傲。
而如果你的他身材干瘦,根本看不到肌肉的影子,你也不要对他说:“你能不能长点肌肉呢?”或者“你看别人身上那肌肉,喷啧,真帅。
”也许你只是希望他少睡懒觉,少打游戏,而多去健身房,但你的话却伤害了他自尊心。
对男人来说,你说他胖一点,或者瘦一点,都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如果总是你拿肌肉来说事,他就会不高兴了。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c917245a300a6c30d229f56.png)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中国人际交往研究意义爱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一、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中面子的概念1.“讲面子”在中国人们会在任何一个情况下顾及到面子的问题。
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很重视年龄的差距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上。
人们总是很在意自己在跟人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有很多“面子”的人不仅享有别人的尊敬,同时他们还拥有一些特权。
2.爱面子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
在中国的文化里,一个不重视的“脸面”的人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因为这人既没有道德感,也没有羞耻感。
同时代的人不愿意与他为伍,社会也会把他孤立。
因此“不要脸”是一句很严重的骂人的话了。
3.给面子人们不仅可以“得到面子”,同时还可以“给面子”。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尊重、恭维奉承、赞赏、认可、好感,实现其愿望来“给别人面子”;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比方说不在第三者面前提起别人的错误或是无能,或者是干脆不会在公共场合下做使某人感到难看之类的事情。
二、三个关于中国人际交往中文化的概念1.一致性文化《论语》中说:保持和谐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第一要素。
保持和谐是人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
[2]因此,能够保持上下平衡的和谐型会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这也与孔子的思想有关,中庸、有度。
孔子认为:人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独立体,他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关系网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社会的中心,家庭。
2.地位文化中国社会曾经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建立在等级制度下的社会。
因此等级制度,或是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因此一个人的“面子”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说明,“面子”,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的。
在中文里可以这么说:某个人面子大,面子小,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人享有的声望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的人,同样也会拥有很大的“面子”。
跨文化交际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
![跨文化交际 中国人的面子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0d660fc3360cba1aa811da2b.png)
跨文化交际中国人的面子文化跨文化交际指的是不同文化环境中的交流,中国的文化环境与西方的文化环境有非常明显的不同,跨文化交际能够让这两种不同文化环境的人有更好的交流和学习的空间。
今天就来说说关于中国文化环境中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爱面子是众所周知的事,“面子”是中国人人际交往中最不可缺少的东西,也许世界上没一个国家会像中国这样爱“面子”。
中国人可以什么都什么都不要,但就是不可以不要面子,这也就是为什么会有“死要面子活受罪”的说法。
无论是什么人都要保住自己的面子,穷人要面子,富人也要面子;普通老百姓要面子。
面子是中国人的一切,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顾及自己的面子。
社会赋予“面子”的价值是有双重的。
一方面,它指的是经由正当途径取得的声望,此即为名誉;另一方面,它却暗示了一种“自我膨胀”的欲望。
这样,面子就有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即“面子”是个体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与名望的象征;“面子”是个体的尊重和自尊需要的外在反映;“面子”是个体追求理想人格与完善的社会自我的主观要求的反映。
在这里“脸”和“面子”两个概念之间是差异。
“脸”代表社会群体对道德良好者所持有的尊敬,这种人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会表现出自己是个正直的人,都会履行他应尽的义务。
它代表社会对其自我德行的信任,一旦失去它,个人便很难在社群中正常生存。
“脸”不只在约束违反道德标准的行为,同时也构成一种内在的制约力量。
大家应该已经看出,“脸”的维护或丧失是以整体来看的。
“脸”的基本内容就是儒家所讲的五伦,它代表个人最基本的尊严,不能丧失或有所破损。
“面子”代表中国社会中广受重视的社会声誉,它是个人在人生历程中借由成就和夸耀所获得的名声,也是个人借由努力和刻意经营所累积起来的声誉。
不论在什么时候,自我都必须依赖他所处的外在环境,才能获得这种声誉。
“要面子”就是要提高或维护超过个人实际地位的名声。
跨文化交际其实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学好跨文化交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和外界交流,儒鸿书院经常会有一些外国人在学习书法国画,那么在这里能够让文化更好的进行沟通和交流,能够更加和谐。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b4443d084254b35eefd344e.png)
咱们中国人比较注重“面子”。
其他东西可以不要,面子不可以不要。
人们指责那些贪婪的家伙,往往会说:“这种人什么都要,就是面子不要!”有时候人们心甘情愿地放弃物质利益,为的是不丢面子;有时候人们千方百计地获取物质利益,为的是争点面子。
面子,几乎成了中国老百姓为人处事所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
社会上以有无面子作为日常生活标准的人,也时有所见。
那么,究竟什么是面子呢?面子现象的深层意义又是什么呢?面子,顾名思义,就是人的脸面,古代称为颜、面、或面目等等。
人的脸面这种东西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既属于自己,又不属于自己;既属于他人,又不属于他人。
因为脸面长在自己头上,当然是自己的,可是自己却无法看见(除非你拿一面镜子来,才可以自我观察)。
自己的脸面只能展示给别人看,可以说是被别人用的。
古语道,女为悦己者容,就是这个道理。
所谓面子,实际上就是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印象。
给别人留下好的印象,别人对你首肯,对你赞扬,对你恭维,称之为有“面子”;给别人留下不好的印象,别人对你否定,对你批评,对你谩骂,称之为没“面子”。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面子只是印象而已。
印象者,刻在脑子里的表象也。
感性有余,理性不够,一管之见,皮相之谈,以此来臧否人物,褒贬世事,不足为训。
一张皮于两片瓤。
面子,作为一种人际交往中的社会现象,以文化传播的社会意义来考察,大致有正反两面的作用。
就正面作用来说,面子是一种道德情感,维系着人的道德价值;就反面作用来说,面子是一种虚荣心理,催生着弄虚作假的行为。
在人际传播之间,面子首先是一种道德情感,具体地说,就是人的一种羞耻心。
所谓大失面子,就是人的内心深处感到羞愧和耻辱。
正当意义上的羞愧和耻辱,是道德情操的体现。
一位伟人讲过,羞耻是一种内向的愤怒。
这种内向的愤怒可以净化人的思想,升华人的灵魂。
注重面子的人,必然有一定的道德心。
忽视面子的人,必然缺乏道德心。
如果一个人至少还要一点面子的话,说明他还没有堕落到不可救药的地步。
论中国人面子管理的利与弊
![论中国人面子管理的利与弊](https://img.taocdn.com/s3/m/c4b31d38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021ca4b.png)
论中国人面子管理的利与弊第一篇:论中国人面子管理的利与弊中国人“面子管理”的利与弊中国人有一个外国人很难理解的管理问题,那就是“面子管理”的问题。
而之所以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中外的文化差异造成的。
这里所讲的“面子”不是生理上的,它是非常抽象的,非常微妙奇异而令西方人难以理解。
然而就是这种很抽象的管理模式在中国从古自今就非常活跃的存在于管理中。
然而,由于“面子管理”的本身机制及运用者的不同管理理念,它不可避免的有利也有弊。
虽然它有利也有弊,但是,站的角度不同,利弊就会有所不一。
中国社会是一个讲“面子”的社会,“面子”是中国人典型的心理行为和文化现象。
通过观察中国社会和管理组织中形形色色“面子”现象,我们可以看到个人价值、个人目标之所在,以及人情、“面子”对组织发展和管理实践的意义,也可以得到具有文化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管理哲学。
中国人是一个对“面子”非常介意的民族,其他东西可以不要,面子不可以不要。
因此,无形中就形成了国人走不出去的怪圈:为了面子,为了人情世故,而不讲原则,甚至摒弃原则,从而为做好事情制造了重重障碍。
面子是一把双刃剑,管理者运用好了,便可为己所用,否则就会伤了自己。
建立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摒弃人治做法,就能规避“面子易顾做事难”的怪圈。
由此也可见,“面子”管理是一个有利也有弊的东西。
运用的好就会有利,而运用不当就会导致不利,以下我们就“面子”管理的利与弊谈一谈。
中国人的“面子”中蕴含了外部控制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其中,外部控制占主导地位。
就是说:第一,“面子”的规范作用是有外至内的,且主要约束到人的行为层面;第二,“面子”的规范作用比较广泛。
在中国大致而言,道德只能对有道德的人才起作用,法律是约束极少数的真小人,而“面子”则约束了绝大多数伪君子;第三,由于中国人格外重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具有较重的社群取向和从众倾向,这就给“面子”赋予了团体意识(如家耻,国耻),并衍生出了“发展”与“整合”的功能;第四,“面子”的规范效果具有双重性。
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
![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2100735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cd.png)
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中国人的面子维护策略:第一,面子的本质,就是社会对个人道德、能力、成就的认可。
第二,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像是仁、义、礼、孝等,其实都是在解决怎么分配资源的问题,或者说是在解决给谁面子、不给谁面子、给多大面子的问题。
第二,人都说,一个人越缺什么,就越喜欢炫什么。
穷,不可怕,最可怕的是心理上的穷。
1、是人的道德,比如履行社会义务,还有性道德,等。
我们姑且把这类面子问题称为“道德脸面”。
在道德脸面问题上,老人和小孩可以得到很多宽容。
我们常见一些老人不再拘泥于生活中的一些小节,并且自嘲“老得不要脸了”。
又或者,不懂事的小孩子争抢糖果,我们会笑骂:“你这孩子,真不要脸!”没有人会觉得我们说这种话时是认真的。
然而若是一个壮年被人批评“不要脸”,他的态度显然不会这么轻松。
2、是人在社会中的身份、能力。
我们把这类面子问题叫做“社会脸面”。
这类情况下,面子是指个人在社会上有所成就,从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者声望。
社会地位高的人,面子就大。
我们说某人地位高,就是认为他有比较大的决策权,可以决定怎样支配社会资源。
当然,地位高低是相对的,比如我的公司老板,在我面前地位高;可在他自己的丈母娘面前,地位又低了。
更关键的是,社会地位带来的面子,可以是真的,也可以是虚的。
有些人会虚张声势,把自己伪装成地位很高的样子。
比如皮包公司的骗子老板,其实并没有企业,可是他会张嘴闭嘴“不差钱”,甚至还会租上一间特别豪华的办公室,来显示自己的财大气粗。
还有“包治百病”的江湖骗子,也都喜欢自封几个“国学大师”“海归博士”之类的头衔。
有些手段高明的人,能用虚的面子办成实事儿。
道德脸面是一个人所固有的,没干缺德事,就不会改变。
可是这社会脸面,却可以增加或者减少,可以交易,而且可以借给别人。
我们常说给“面子”或者“不给面子”,还有“借面子”。
在中国人情社会里,面子的影响可大着呢,这是我们的民族性格。
子关系到一个人在他的关系网里地位的高低,关系到他是不是容易被别人接受,还有他能不能享受很多特权。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53717c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ab.png)
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有哪些爱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而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具体是怎样的呢?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人际交往中的面子问题一、一些关于人际交往中面子的概念1.“讲面子”在中国人们会在任何一个情况下顾及到面子的问题。
这一点很好地体现在中国人很重视年龄的差距以及身份地位的不同上。
人们总是很在意自己在跟人交流过程中所处的位置。
有很多“面子”的人不仅享有别人的尊敬,同时他们还拥有一些特权。
2.爱面子俗话说:树要皮,人要脸。
这对中国人来说是众所周知的。
在中国的文化里,一个不重视的“脸面”的人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因为这人既没有道德感,也没有羞耻感。
同时代的人不愿意与他为伍,社会也会把他孤立。
因此“不要脸”是一句很严重的骂人的话了。
3.给面子人们不仅可以“得到面子”,同时还可以“给面子”。
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尊重、恭维奉承、赞赏、认可、好感,实现其愿望来“给别人面子”;另一方面,人们可以通过比方说不在第三者面前提起别人的错误或是无能,或者是干脆不会在公共场合下做使某人感到难看之类的事情。
二、三个关于中国人际交往中文化的概念1.一致性文化《论语》中说:保持和谐是保障社会秩序的第一要素。
保持和谐是人际关系中的最高准则。
[2]因此,能够保持上下平衡的和谐型会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特点。
这也与孔子的思想有关,中庸、有度。
孔子认为:人们不是一个个单独的独立体,他们生活在一个个不同的关系网中,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一个社会的中心,家庭。
2.地位文化中国社会曾经几千年来都是一个建立在等级制度下的社会。
因此等级制度,或是等级思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因此一个人的“面子”也是社会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充分说明,“面子”,是可以通过一个人的努力来实现的。
在中文里可以这么说:某个人面子大,面子小,通常来说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人享有的声望越高,他的“面子”也就越大;一个拥有广泛的人际关系网的人,同样也会拥有很大的“面子”。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PPT
![中国人的面子问题PPT](https://img.taocdn.com/s3/m/86219f4d0066f5335b81215e.png)
谢谢欣赏!
• 兵败乌江的西无一人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矣 王我,我何以面目见之!”项羽无颜江东父老, 遂拔剑自杀。
面子,顾名思义,就是人的脸面,古代称为颜、面、 或面目等等。
面子指在人生历程中步步高升,藉由成功和夸耀而获 取得名声,也是藉由个人努力或刻意经营而积累起来的声 望,另一方面,它暗示了一种”自我膨胀”的欲望.
中国人面子的具体运作
中国人的面子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运作是一个很复杂 的问题, 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据我们的理解,中国 人面子是按如下一些方式运作或操作的。
• 丢面子和挽回面子
• 做面子 撑面子
• 交换面子与赠送面子
• 借面子与赊面子 争面 子与保全面子
• 1. 要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对低 级庸俗事物就越不会注意。一位名人说得好:“虚荣者注 视自己的名字,光荣者注视祖国的事业。”这是很中肯的。
• 2. 对荣誉要有正确有认识。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正常 的,但这种尊重的基础是自己的有所作为,而并非无所作 为、弄虚作假,否则,即使眼下得到尊重,终有一天也会 露出麒麟皮下的马脚来。
• 3. 要有自知之明。承认自己有这么多长处,坦白自己有 这么多短处,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虚荣心理的基础就会 大大削弱,许多麻烦的事情就能避免。
特征
——参考《中 国人面子心理的文化解读》
面子观念并不是中国社会特有的文化现象,而是大部 分传统社会的共有现象,面子有自己的特征。
• 社会性
• 炫耀性
• 社会资源的符号化:从面子的社会关系属性看,它与人 情、回报、自己人、外人等概念是不可分离的,是这些社 会资 源的符号化
关于人生的感悟教育:面子问题
![关于人生的感悟教育:面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6b6dc695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63.png)
关于人生的感悟教育:面子问题老百姓有这样一句俗语,“人要脸,树要皮,不要脸的治不得”,大体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爱惜自己的颜面,就无药可救了。
其实,没有人不爱惜自己的脸面,特别是我们中国人,骨子里更是把面子问题看得非常重。
放眼周围,就连稚嫩儿童,从懵懵懂懂明晓事理以来,也会渐渐学着怎样讨人欢喜,而得到对方的赞赏。
还有的人,骂人到了极限,会咒骂对方怎样怎样死不要脸。
其实,现在的人死了也是要脸面的,没听说过人死了大都要整理一下仪容吗,就连农村最简单的,也要为逝者洗洗脸,穿身体面地服装呢。
我们生活在这个物欲横流、瞬息万变的时代,相信不少人都曾有过这样的感慨,某某太不给我面子了,今天这件事太伤自己的颜面了……其实,那是自己没搞清一个问题,就是面子是自己赚来的,不是别人给的,即使有句话说“某某人给足了你面子……”,那也是你自己当得起,别人没法不给。
比尔盖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你成功以前,没有人会在乎你的自尊”。
道出了很多人的心态,不要抱怨这世道的世态炎凉,它本来就很现实,胜者王侯败者寇。
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大街无人问。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至于过程太多时候都是少有人问津的。
通常情况下,什么样的人会有面子,也可以说会得到别人不管是发自内心还是表面敷衍的尊敬,钱可通神,权可遮天,才高八斗……这些都可以看作是傲人和自傲的资本。
不管是你自身有这个魅力,还是狐假虎威地依仗着他人的威力,只要你在某方面优对方一等,那么对方情愿不情愿的,大都要买你的帐。
为什么,因为你的面子大呗。
不买你帐,不给你面子,也许是对方觉得你还不够格,你有点不配、或者说不值得他给你留面吧!其实,面子的问题就看你怎么看了,面子并不是虚幻的,它有时候可以为你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东西。
面子有时候并不是无形的,它是可以实实在在的让人感受到的。
有面子的人可以说是无往不利,做什么事大都做到畅通无阻。
当然,面子的问题也不是绝对的。
比方说,你在特定的范围内有人给你面子,但出了这个圈子,也许就没有人认识你是何方神圣了。
课题一面子问题
![课题一面子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d771a2f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dc.png)
课题一面子问题第一篇:课题一面子问题课题一面子问题探讨“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往往代表一种声望、地位,是通过成功和炫耀而获得的.中国人最爱面子.从古代到现代,在中国人的内心中根深蒂固.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都有这样一种爱面子的情结.无论哪个朝代的帝王都爱面子,所谓的君臣之理也是一种爱面子的体现,臣子对君王要必恭必敬,要惟命是从,这样才能显现出帝王的尊严与面子.慈溪太后为了生日而不顾国家生死铺张浪费,不就是人家是圣母皇太后,过个生日要过得像模像样吗,这排场能够不讲究吗,这声势能不浩大吗?这面子在哪个时候都是要讲的,不然会被天下人所耻笑.再到布衣平民,传说有一个秀才,考状元不中,只能给当地显贵的子女教书,结果将“首鼠两端”讲为“首施两端”,被显贵指出而被辞退.这可是面子丢到家的事情,寒窗苦读十余载,却差点误人子弟,所以被辞退后,他就闭门苦读,写出了惊世骇人的著作,还将后代培养成在文字学上颇有造诣的大师.一切成就得源头,只因曾丢了面子.可见面子就是中国人的第二生命.农村的葬礼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亲人已去,死后还要大搞排场,排场越大就是代表对亲人越尊重.无论是乐队还是戏班,还是请客要办多少桌,都体现了面子的问题.我们是凡夫俗子,我们也有面子。
小的表现为:每天洗脸刷牙,穿衣化妆。
大的方面:衣食住行各方面我们都要做的有面子。
穿名牌,面子;喝茅台,面子;开靓车,面子;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过去还是现在,为了面子一掷千金,为了面子送大礼,为了面子主动或被动的改变自己从而适应大众的看法。
因为有了面子我们才好做人,有了面子我们的事业,爱情才会蒸蒸日上。
婚前我们大多数人不顾一切,放下面子,只为寻找自己的真爱。
婚后一切都变得是那么的平淡,我们又重拾自己的面子:为了一点不足挂齿的小事,觉得谁先认输谁就没了面子。
一直不明白这个道理,为什么呢?为什么婚前可以无所顾忌,婚后连一句道歉的话都不敢说,难道就是这“面子”在作祟?跟一朋友诉说,朋友说:婚后为了一点小事就道歉,说对不起是真的不太现实,可如果对方在事后的一些表现也是在表示道歉:比如对方问你一会去哪?或者说你洗脚吗?这样也是道歉。
“面子”与中国人的日常行为 ——论文简构思
![“面子”与中国人的日常行为 ——论文简构思](https://img.taocdn.com/s3/m/b3a1434bf7ec4afe04a1df68.png)
“面子”与中国人的日常行为——构思:中国人的面子是从中国古代文化传统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上下五千年,好面子成为了人们骨子里的习惯。
不论穷人、富人,都在以自己的习惯完成着自己的好面子行为。
我们先讨论这个中国面子的由来。
中国乃礼仪之邦,而礼仪之“礼”,为孔孟之道的核心。
古代的人们便将复杂的学问简单化,将“礼”落实到待人接物的“礼貌”上,或索性与“礼貌”等同起来。
因此,“礼貌”一词中的这个“貌”字,既是别人眼中的你,也是你眼中的别人,诸如体面、脸面、门面、表面、情面、颜面……等等外部形象,无不与“貌”字相关。
所以,国人之礼貌观,首重面子,是来自古文化传统的。
中国的文化传统塑造了中国人爱面子的心理,爱面子的心理已经融入到了中国人的骨子里,成为了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从古代来说,就拿鲁迅先生笔下的孔乙己来说吧,孔乙己一无恒产,二无居处,三无职业,落魄得很,但坚持穿长衫。
那长衫很脏,很破,也不肯脱下来,必须穿着。
因为这可是他的一纸有文化的证书,一份识得字的招牌,证明他曾经是读书之人,进学之人,斯文之人,说不定还曾参加过科举之人。
为了这份进过学、读过书的资证,也就是为了这份面子,孔先生自然不肯放弃长衫,改着短打。
从这一点来看,中国古人对于面子看的十分重要,即使自己的生活不能够过的很好,但是仍然把面子放在第一位,为了面子不管有何艰难,不悔!古语“死要面子活受罪”说的正是这个理!。
从现实生活中说,中国人生活中讲究排场、场面。
中国人好面子,做了一回最慷慨的东道主,客人们非常满意,一片赞扬声。
现在,筵席散了,大家可以松口气了。
这就是中国人对面子的喜好,不论贫富、不论地域、不论年纪,只要能够满足自己的面子,愿意付出自己的一切。
现在的人们办婚礼,大讲排场,即使家里贫困,也会尽量的满足自己的面子,花费不菲,甚至欠款,就是为了一席让人满足的婚宴酒席。
现在逢年过节,人们都花费大量的金钱来送礼,不考虑自家的处境,只为了能够让别人看的起,了解自己的面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记得晚清的一位来自美国的传教士明恩溥写了一本书《中国人的气质》,本书通过一位来自外国的传教士在中国的见闻生动详实的讲述了在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是什么样子的。
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他在此书的第一章就讲到了:中国人的面子问题。
他认为,“在中国,‘面子’一词可不是单指脑袋上朝前的那一部分,而是一个语义甚多的复合词,其内涵之丰富,超出了我们的描述能力,或许还超出了我们的理解能力。
”①
“面子”是中国人一种重要和典型的社会心理现象。
它不仅仅是个人现象,而是全社会的一种共同习性。
我认为,中国人的面子问题是基于一种集体体制下渴望被认同的心理状态。
她强烈地表现为:面子”在中国人心目中,往往代表一种声望、地位,是通过成功和炫耀而获得的.说到底,这种面子并非自我认同,而是一种通过他人的评价而得到的内心满足。
中国人最爱面子.从古代到现代,在中国人的内心中根深蒂固.无论帝王将相还是布衣平民,都有这样一种爱面子的情结。
不禁让我想起了,秦末的楚汉之争,项羽兵败垓下,四面楚歌,于乌江自刎,一代霸王自刎的原因竟是无颜面对江东父老。
试想如果那时的项羽能够知耻而后勇,休养生息,从头来过,那么中国的历史不知道要怎么改写了!!然而,后人竟大加称赞这种只顾面子的愚蠢行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李清照的:“生当
①明恩溥.中国人的气质[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
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种行为我认为大家应该好好反思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正视失败,从中汲取教训,反而却一再地颂扬这种面对困境而临阵脱逃的胆小鬼呢?
在历史上看,中国历来是一个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社会。
在这种社会结构下,每个人的命运和家族的声誉和名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一个人的命运往往背后连着一家人的命运。
试想,如果你自己一个人做了错事的话,那会使得整个家族蒙羞。
另外,中国历来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的环境下生活,就要讲究。
一个他人的认同感。
因此,面子问题也许就是这么产生的。
给别人留足面子是一种礼貌。
在公众场合即使你不同意别人的观点也不能直接指出,凡事讲究个迂回,先要肯定此人的长处和优点,继而委婉地指出缺点,这在我们的语境习惯中叫做“求同存异”。
说话办事时一定要注意到他人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一定要懂得如何维护他人的面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面子问题同样需要掌握个度。
当今网络时代上的红人毫无廉耻之心,一味地挑战公众的道德底线,这种行为真是让人汗颜!过度的讲究面子问题同样危害不浅,官员过度地讲求面子往往会伴随着带来权力寻租,滋生腐败,贪污受贿等丑陋现象,而个人之见如果也是过度的讲究面子,那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将变得淡漠和虚假。
其实,面子问题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它是中国人在几千年的
生活中沉淀下来的文化心理,这些东西是根深蒂固的,难以改变的,无所谓好坏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