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考生物第一轮总复习全程训练课练16 生物的进化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生物(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16 生物的进化 (共38张PPT)

2018年高考生物(课标Ⅰ专用)复习专题测试:专题16 生物的进化 (共38张PPT)

基因,A错误;亚洲人和澳洲人属于同一个物种,二者不存在生殖隔离,B正确;在自然选择或人工 选择的作用下,具有有利变异或人工选择的变异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多,种群中相应基因频率
也会不断提高,C正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简单、越低等;越年轻的地层中形
成化石的生物结构越复杂、越高等,D正确。
2.(2016北京理综,3,6分,0.87)豹的某个栖息地由于人类活动被分隔为F区和T区。20世纪90年代 初,F区豹种群仅剩25只,且出现诸多疾病。为避免该豹种群消亡,由T区引入8只成年雌豹。经过 十年,F区豹种群增至百余只,在此期间F区的( A.豹种群遗传(基因)多样性增加 B.豹后代的性别比例明显改变 C.物种丰(富)度出现大幅度下降 D.豹种群的致病基因频率不变 答案 A 因地理隔离形成的F区和T区两个种群,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它们种群的基因库有一 )
确;体内是否有免疫球蛋白或是否对新生儿接种疫苗只影响个体的特异性免疫能力,与细菌耐药
性无关,C、D错误。
6.(2013海南单科,15,2分)果蝇长翅(V)和残翅(v)由一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假定某果 蝇种群有20 000只果蝇,其中残翅果蝇个体数量长期维持在4%。若再向该种群中引入20 000只 纯合长翅果蝇,在不考虑其他因素影响的前提下,关于纯合长翅果蝇引入后种群的叙述,错误的 是 ( ) B.V基因频率增加了50% D.残翅果蝇比例降低了50%
5.(2014江苏单科,8,2分)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 具有耐药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答案 B 细菌可通过突变产生耐药性,抗生素通常只起选择作用而不起诱变作用,A错误,B正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16 生物的进化 含解析

2018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练16 生物的进化 含解析

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C.基因a决定的性状是适应该环境的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6.(2017·福州一模)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原因是()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7.(2017·开封二模)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8.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下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9.(2017·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0.(2017·合肥三中月考)无花果具有隐头花序,其花托的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专有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雌蜂进入小孔后在花上产卵,雌蜂在花序上爬行时能进行传粉,无花果隐头花序是榕小蜂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生物的进化 (答案)

(新高考)高三生物专题精练  生物的进化 (答案)

生物的进化1.对物种和进化标准的判断技巧(1)判断两个种群是否属于同一物种的标准,是看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生殖隔离,若存在生殖隔离,则一定是两个物种。

(2)判断种群是否进化的标准,是看其基因频率是否发生了变化,若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则种群没有发生进化。

2.自交和自由交配时基因(型)频率的变化(1)自交:种群个体自交时,子代中纯合子增多,杂合子减少,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

自交过程不改变基因频率。

(2)自由交配:在无基因突变、各种基因型的个体生活力相同时,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自由交配遵循遗传平衡定律,上下代之间种群的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

如果一个种群没有处于遗传平衡状态,自由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但改变基因型频率。

3.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频率的计算(1)已知基因型个体数,求基因频率:某基因频率=(该基因纯合子个数X2+杂合子个数)一(总个数X2)。

(2)已知基因型频率,求基因频率:一个等位基因的频率=该等位基因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1/2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4.位于X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基因频率的计算已知各基因型个体的数量,求基因频率时,一定注意:Y染色体上不含与X染色体上相对应的等位基因,因此只能计算X染色体上的基因总数,不能将Y染色体计算在基因总数内。

如求X b的基因频率:X b的基因频率=2X女性个数+男生个数X100%5.利用遗传平衡定律进行计算在一个有性生殖的自然种群中,当等位基因只有一对(A、a)时,设p代表基因A的频率,q代表基因a的频率,贝V:(p+q)2=p2+2pq+q2=1o其中p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2pq是Aa(杂合子)的基因型频率,q2是aa(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

例1:(2021•新高考广东卷・8)兔的脂肪白色(F)对淡黄色(f)为显性,由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某兔群由500只纯合白色脂肪兔和1500只淡黄色脂肪兔组成,F、f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15%、85%B.25%、75%C.35%、65%D.45%、55%答案B基因频率是指在一个种群的基因库中,某个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六)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 课时作业(二十六)生物的进化

课时作业(二十六) 生物的进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生态系统B.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3.某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脚趾是分趾性状(游泳能力弱),由显性基因W表示;另一种脚趾是联趾性状(游泳能力强),由隐性基因w控制。

下图显示了自然选择导致蜥蜴基因频率变化的过程,对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第3题图A.基因频率的改变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B.w基因频率的增加,可能是小岛的环境发生改变的结果C.W的基因频率下降到10%时,两种蜥蜴将会发生生殖隔离D.蜥蜴中所有W基因与w基因共同构成了蜥蜴的基因库4.某自由交配的种群在Ⅰ、Ⅱ、Ⅲ时间段都经历多次繁殖过程,定期随机抽取100个个体,测得基因型为AA、aa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第4题图A.在Ⅰ段内A的基因频率是40%B.A基因突变为a基因导致基因型频率在Ⅱ段发生剧变C.Aa个体在Ⅰ、Ⅲ段数量均为40,说明种群没有发生进化D.在Ⅱ、Ⅲ段,AA个体比aa个体的适应能力弱5.某昆虫种群的翅色有绿色(AA)、浅褐色(Aa)和褐色(aa)三种表现型。

抽样调查得知当年绿色、浅褐色和褐色个体各占60%、30%和10%,现假设该种群中绿色个体每年增加10%,浅褐色个体数目不变,褐色个体每年减少10%,则第二年该种群中决定翅色A基因的频率是( )A.62.9% B.78.6% C.76.8% D.77.1%6.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某昆虫的体色黑色(B)对灰色(b)为显性,生活在某一个区域内的该昆虫种群,原来B与b的基因频率各为50%,后来该区域煤烟污染严重,若干年后发现B的基因频率为90%,b的基因频率为10%。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生物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项练习(附答案)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下面是生物变异育种与退化专项练习,请考生仔细练习。

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三倍体无子西瓜不育,其变异也不能遗传给后代B.DNA分子中发作碱基对的交流、增添和缺失一定会惹起基因突变C.在镜检某基因型为AaBb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 此种变异为基因突变D.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进程中,会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流一局部片段,招致染色体结构变异[答案] D[解析] 三倍体无子西瓜是染色体变异惹起的不育,但其性状可以经过无性繁衍遗传给后代,故A错误。

DNA中发作碱基对的交流、增添和缺失假设发作在不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中是不会惹起基因突变,故B错误。

在镜检基因型为AaBb 的父本细胞时,发现其基因型变为AaB,说明缺失了一个基因,应是染色体变异,故C错误。

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进程中,由于有染色体的存在会发作非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流一局部片段而发作染色体结构变异,故D正确。

2.以下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B.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集体,体细胞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叫二倍体C.含一个染色体组的集体是单倍体,单倍体不一定含一个染色体组D.人工诱导多倍体独一的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置萌生的种子或幼苗[答案] D[解析] 一个染色体组是一组非同源染色体,所以不含同源染色体。

假设是马铃薯(四倍体)配子构成的单倍体就有两个染色体组。

人工诱导多倍体还可以运用高温诱导的方法。

3.以下关于培育生物新种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诱变育种取得的新种类都能动摇遗传B.单倍体育种是为了取得单倍体新种类C.多倍体育种失掉的新种类果实较小D.杂交育种可取得集中双亲优秀性状的新种类[答案] D[解析] 诱变育种取得的新种类不一定都是纯合子,故诱变育种取得的新种类不一定都能动摇遗传;停止单倍体育种是为了快速取得新种类;多倍体育种取得的新种类果实较大。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2020版高考生物一轮复习全程训练计划课练16生物的进化含解析

生物的进化小题狂练⑯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1.[2019·吉林省实验中学段考]下列有关物种形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因而可能导致新物种的形成C.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能导致物种形成D.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导致新物种形成答案:B解析:种群的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当生殖隔离出现就意味着形成了新物种,A正确;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的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物种形成的三个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C正确;新物种形成一般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但也有的生物不经过地理隔离直接出现生殖隔离,从而形成新物种,D正确。

2.[2019·辽宁大连三中月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都是生物与生物进行斗争的结果B.自然选择过程中保留下来的个体有的对人有利,有的对人不利,所以,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的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种内斗争、种间竞争三个方面,A错误;在斗争的过程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是指适应环境的个体生存,不适应环境的个体被淘汰,变异的有利与否是对个体生存来说的,而不是根据它是否具备对人有利的变异性状决定其生存与淘汰的,B错误,D正确;在自然选择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而不是人类,C错误。

3.[2019·湖北联考协作体模拟]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的改变说明物种在不断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为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答案:B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A错误;Aa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群体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a基因的频率,C错误;男性色盲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原因是男性只要有色盲基因就表现患病,女性需色盲基因纯合才患病,色盲基因频率在男女群体中相同,D错误。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全本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2018版高考生物(全国)一轮复习教师全本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

第1讲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考点1 基因突变1.基因突变的实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1)图示中a 、b 、c 过程分别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突变发生在________(填字母)过程中。

(2)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异常,根本原因是发生了____________,碱基对由=====T A 突变成=====A T 。

2.基因突变的概念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____________的改变。

3.发生时间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类型:碱基对的________、缺失和________。

5.诱发基因突变的因素如下,请尝试连线。

①物理因素a.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②化学因素b.某些病毒的遗传物质③生物因素c.紫外线、X射线及其他辐射6.下面图示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一个特点为____________;基因突变的其他特点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7.意义(1)________产生的途径。

(2)生物变异的____________。

(3)生物进化的____________。

答案:1.(1)DNA复制转录翻译 a(2)血红蛋白基因突变2.基因结构3.有丝分裂间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4.增添替换5.①—c②—a③—b6.不定向性普遍性随机性低频性多害少利性7.(1)新基因(2)根本来源(3)原始材料判断正误]1.经X射线照射的紫花香豌豆品种,其后代中出现了几株开白花植株。

X射线不仅可引起基因突变,也会引起染色体变异。

(√)2.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可获得种子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3.在白花豌豆品种栽培园中,偶然发现了一株开红花的豌豆植株,推测该红花表现型的出现是花色基因突变的结果。

为了确定该推测是否正确,应检测和比较红花植株与白花植株中花色基因的DNA序列。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生物的进化 (2)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生物的进化 (2)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二十五)生物的进化1.在一个含有A和a的自然种群中,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在此条件下该物种将( )A.不断进化B.不断衰退C.产生新物种D.丧失基因库答案:A 解析:AA个体很容易被淘汰,导致A基因频率下降、a基因频率增大,该种群发生进化,A正确、B错误;产生新物种要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该种群只是基因频率改变,没有丧失基因库,D错误。

2.[2018·实验中学月考]医生发现,某患者在过去几年中,经常使用各种抗生素,而且档次越来越高,致使体内出现“超级病菌”。

用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解释“超级病菌”抗药性增强的原因是( )①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②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③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生存下来的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④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C 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抗生素起了选择作用,①错误;抗生素对病菌进行人工选择,生存下来的病菌都是抗药能力强的,②正确,③错误;病菌中原来就存在抗药性强的个体,在使用抗生素的过程中淘汰了抗药性弱的个体,④正确。

3.[2018·山东烟台二模]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如图所示为对甲、乙、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对这三个地区的家蝇喷洒等剂量的此类杀虫剂,死亡率最低的为乙地区的家蝇种群B.丙地区的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的频率为8.5%C.这三个地区的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家蝇的抗性个体有纯合子和杂合子,敏感性个体只有纯合子,因此抗性对敏感性为显性。

若对这三个地区的家蝇喷洒等剂量的此类杀虫剂,由于乙地区家蝇种群中敏感性纯合子的基因型频率最低,因此乙地区的家蝇种群死亡率最低,A正确;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抗性纯合子基因型频率+(1/2)抗性杂合子基因型频率=1%+(1/2)×15%=8.5%,B正确;自然选择能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家蝇种群敏感性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C 正确;由于没有形成新物种,因此家蝇抗药性的产生不会增加物种丰富度,也不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错误。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 生物的进化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课时作业(二十一)生物的进化[基础练]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及其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学说解释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B.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基因的重组,从而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D.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B[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但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发生进化但不一定会出现生殖隔离。

] 2.(2019·安徽宣城调研)下列有关种群和物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同一种群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同一物种的个体间也能相互交配产生后代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C.种群的基因频率总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物种的基因频率往往保持不变D.物种基因库的基因一般不如种群基因库的基因丰富A[同一种群内的个体都是同一物种,可以相互交配产生后代;物种是指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种群是生物进化和繁殖的基本单位;种群的基因频率不是一成不变,物种的基因频率也是不断变化的;物种基因库是同一物种的各个种群基因的总和,种群基因库是指该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前者比后者更丰富。

]3.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表现为共同进化B.超级细菌感染病例的出现,是因为抗生素的滥用促使细菌发生基因突变C.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D.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C[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是种群的进化,并不是共同进化;基因突变是自发的,与使用抗生素无关;持续选择条件下,决定某不良性状的基因频率将逐渐减小;隔离与新物种形成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之一。

] 4.下列有关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多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B.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型频率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C.基因型为Aa的个体逐代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大于a的基因频率D.可遗传变异为进化提供原材料,突变是生物发生进化的重要原因之一D[基因频率是针对种群而言的,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是一个种群,两者无法比较基因频率的大小;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变化而非基因型频率的变化;Aa个体逐代自交的过程中A、a传递给子代的概率相同,因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相等;可遗传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通过突变产生大量的可遗传变异,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生物发生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讲 生物的进化夯基提能作业本

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第讲 生物的进化夯基提能作业本

藏躲市安详阳光实验学校生物的进化A组基础过关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出现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种群中的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C.人工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D.生物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答案 A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A正确;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自然选择是进化最重要的动力和机制,C错误;在自然选择过程中,生物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D错误。

2.(2018江苏单科,4,2分) 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群体中近亲繁殖可提高纯合体的比例B.有害突变不能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C.某种生物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则形成了新物种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答案 A 群体中近亲个体携带相同基因的概率较高,故子代纯合体的比例较高,A正确;各种类型的突变均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错误;生物通过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并稳定遗传后,与原种间未形成生殖隔离,没有形成新物种,C错误;小群体极易因遗传漂变而导致种群基因频率改变,D错误。

3.(2018浙江4月选考,14,2分)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B.自然选择加速了种群生殖隔离的进程C.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可以通过遗传进行积累D.自然选择作用对个体存活和繁殖有影响的变异性状答案 C 考查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

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A正确;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当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使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时,说明产生了生殖隔离,标志着产生新的物种,B正确;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有的可以遗传给子代,有的不能,如遗传漂变,C错误;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表现型,对影响个体存活和繁殖的差异进行了选择,D正确。

4.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林下(封闭)环境的蝴蝶体色显著深于开阔生境的蝴蝶。

通过“假蝴蝶实验”,发现封闭生境里深色翅膀蝴蝶被捕食率显著低于亮色翅膀蝴蝶。

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

18年高考生物大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课时作业

第七单元生物的变异、育种和进化第3讲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某电池厂旁的河流淤泥中的蠕虫对镉有抵抗力。

清除出河底大部分含镉的沉积物后,经过几代繁衍,研究人员发现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达尔文是从种群的层面科学系统的解释了生物的进化原因B.清除镉后蠕虫种群发生了退化C.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说明出现了蠕虫新物种D.清除镉后的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解析:达尔文是从个体层次来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的,A错误;清除镉后蠕虫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种群发生了进化,B错误;蠕虫重新对镉变得脆弱敏感不能说明出现了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清除镉后的环境对相应抗性基因的选择作用减弱,抗性基因频率降低,D正确。

答案:D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不同性状个体繁殖率的差异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C.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D.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解析: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表现型,A错误;不同性状个体的繁殖率不同,可能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新物种产生的标志是出现生殖隔离,C错误;多倍体的产生没有经过地理隔离,D错误。

答案:B3.(2017·江苏盐城模拟)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二倍体西瓜与四倍体西瓜杂交所得的三倍体西瓜是一个新物种C.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其实质是基因不能自由交流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A错误;三倍体西瓜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产生可育后代,不是一个新物种,B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错误。

答案:D4.在阿拉斯加地区,棕熊生活在树林里,北极熊生活在雪原和浮冰上,它们生活的环境不同自然状态下不能相互交配,但在动物园两者可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28生物的进化课时训练

最新-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 728生物的进化课时训练

2018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训练7.28生物的进化1.对细菌耐药性产生机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细菌耐药性的获得是由于基因突变等方式获得耐药性基因并表达的结果B.抗生素的使用使病原微生物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C.耐药性增强是由于抗生素对细菌的变异定向选择的结果D.耐药性增强的过程中细菌耐药性基因频率增大2.有关物种与生物进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意味着新物种的产生B.野生物种灭绝后会使本物种的基因的多样性降低C.一个区域的物种数量增加一定会导致该区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3.下列观点符合现代达尔文主义的是 ( ) A.环境的变化可引起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所有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狮和虎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它们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D.野兔的保护色和鹰锐利的目光是它们在同一环境中共同进化的结果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④⑤⑥ D.①③④⑤5.如图表示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后某个种群中A和a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Q点表示环境发生了变化,A控制的性状更加适应环境B.P点时两曲线相交,此时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C.该种群中杂合子的比例会越来越高,逐渐取代纯合子D.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会发生定向改变6.在调查某小麦种群时发现T(抗锈病)对t(易感染)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其基因频率TT为20%、Tt为60%、tt为20%,后来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

最新高三生物-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备:专题九(新课标)生物的进化 经典

最新高三生物-2018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必备:专题九(新课标)生物的进化 经典

专题九 生物的进化一、考点解读2、考点解读本单元内容看起来很少,但是和其他章节的联系非常的密切。

通过对近几年的高考考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几年各地高考,在该单元的内容下了一定的功夫。

一轮复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复习:1. 生物的变异,应该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入手,也可和基因工程结合在一起考虑。

2.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环境对生物的选择。

3. 种群的特征4. 免疫与病原微生物的进化,例如感冒病毒疫苗的使用。

5. DNA 分子杂交在亲缘关系的鉴定方面。

三、本单元分课时复习方案第一节: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由来拉马克的进化学说拉马克的进化学说1、地球上所有生物都不是神造的.而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

2、生物由低等到高等逐渐进化而来。

3、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并且这些用进废退而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

【画龙点睛】拉马克进化学说是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进化学说.其在人们信奉神创论的时代是有进步意义的,打破了神创和物种不变论,为以后达尔文创造自然选择学说提供了条件,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1、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①过度繁殖――选择的基础。

②生存斗争――选择的手段。

③遗传变异――进化的内因。

①适者生存――选择的结果2、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全面理解(1)选择的对象从表面上看,自然选择是对个不同生物个体的选择,实质上是对个体所包含的变异进行选择。

从分子水平上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实质上是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的选择.从而改变着种群不同基因的基因频率。

(2)选择的因素:对生物的变异起选择作用的是个体所处的自然环境。

环境因素很多,有一种或几种因素起主导的选择作用,如用农药喷洒害虫,害虫大量死亡(不抗药性),少数害虫生存且繁殖后代(抗药性)。

农药是这变化中的主导选择因索,它把群体中早已存在的抗药个体与不抗药个体区分开来。

高考生物一轮必备(基础训练提升训练挑战训练)第讲 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一轮必备(基础训练提升训练挑战训练)第讲 生物的进化

开躲市安祥阳光实验学校第24讲生物的进化基础巩固1. 按照达尔文的进化学说,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生活在地穴水井中的盲螈,因长期不用眼睛而失去了视觉B.食蚁兽的长舌是因为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反复不断伸长的结果C.鹿与狼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相互选择,结果都发展了各自的特征D.春小麦连年冬种可变成冬小麦,这是环境影响的结果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B.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C.只有自然选择才能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生物进化的方向取决于生物变异的方向3.2012·安徽联考下列有关隔离与物种形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种群之间的隔离B.东北虎和华南虎虽有长期的地理隔离,但仍属于一个物种C.物种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四倍体西瓜与二倍体西瓜因存在生殖隔离,所以属于两个物种4.某小岛上原有果蝇20 000只,其中基因型MM、Mm和mm的果蝇分别占15%、55%和30%。

若从岛外入侵了2 000只基因型为MM的果蝇,且所有果蝇均随机交配,则F1中m的基因频率约是( )A.43% B.48% C.52% D.57%能力提升5.图K24­1中由于河道改变将种群隔离开来,使它们之间彼此不能往来接触,失去了交配的机会。

长期的自然选择使它们形成了两个新物种甲和乙。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K24­1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甲、乙两个种群的基因库存在较大的差异,不能进行基因交流C.甲、乙两个种群存在地理隔离,但两种群的基因频率相同[D.甲、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两个种群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6.近年来杂草抗除草剂能力增强,据研究杂草解毒能力增强是杂草对除草剂产生抗性的主要机制之一。

从种群水平分析,这是因为( ) A.种群内的基因突变加快B.种群内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变化C.种群内形成了生殖隔离D.种群内的基因突变朝着抗药性方向发展7.下列四组图是关于生物进化方面的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1970年,该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18%C.基因a决定的性状是适应该环境的D.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6.(2017·福州一模)抗青霉素葡萄球菌是一种突变型。

将未接触过青霉素的葡萄球菌接种到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结果有极少数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葡萄球菌在相同培养基中经多代培养后,对青霉素的抗性明显增强。

原因是()A.青霉素使用量的增加提高了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的抗性B.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C.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抗性的增强是定向突变的结果D.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后产生的7.(2017·开封二模)某生物基因(a)由正常基因(A)序列中一个碱基对的替换而形成,研究表明,世界不同地区的群体之间,杂合子(Aa)的频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以下说法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基因a的产生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B.不同的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C.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D.不同地区的群体有着共同的进化方向8.某一小岛上的野兔原种种群由于某种原因造成部分个体分别迁移到了两个其他的小岛上。

下图表示野兔原种进化的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新物种1与新物种2基因库不同B.由野兔原种形成新物种显示了物种形成的一种方式,即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C.图中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仅表示自然选择过程D.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一定存在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9.(2017·潍坊一模)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B.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适应性变异的发生C.进化过程中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10.(2017·合肥三中月考)无花果具有隐头花序,其花托的顶端有一个很小的开孔,专有的、高度特化的榕小蜂雌蜂进入小孔后在花上产卵,雌蜂在花序上爬行时能进行传粉,无花果隐头花序是榕小蜂幼体唯一的栖息场所和食物来源。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决定了无花果的变异方向B.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花序的特化是无花果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两种生物所发生的可遗传的变异决定了进化的方向二、非选择题(共2个小题,每小题12分)11.(2017·哈尔滨模拟)原产某地的某种一年生植物a,分别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种植,很多年以后移植到原产地,开花时期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________,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________。

(2)在对b植物的某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0%和70%(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植株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和64%,在这一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12.(2017·南昌一模)德国小蠊(二倍体)是广东常见的室内昆虫,由于长期使用杀虫剂,其抗药性增强。

请回答下列问题:(1)长期使用杀虫剂,发现灭虫效果越来越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抗药性主要是由基因S突变成抗性基因s 导致的,科学家检测德国小蠊是否具有s抗性基因,先用________技术将其扩增,再用_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

(3)德国小蠊的性别决定为XO型,雌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雄性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O(体细胞仅含有1条X染色体)。

某正常德国小蠊,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则该个体的性别是________,其后期图。

随机取样的德国小蠊个体中,ss个体数为6个体数为18,则抗药性基因频率为________。

为显性,在自然情况下该小麦种群可以自由交配,据统计TT为20%,Tt为60%,tt为20%,该小麦种群突然大面积感染锈病,致使易感染小麦在开花之前全部死亡,则该小麦在感染锈病之前与感染锈病且开花之后基因T的频率分别是()A.50%和40% B.50%和62.5%C.50%和80% D.62.5%和50%11.(2017·辽宁大连20中月考)如图a、b、c表示自然条件有差异、存在地理隔离的3个地区。

a地区物种甲某些个体迁移到b、c 地区,经长期进化逐渐形成两个新物种乙、丙。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上述过程说明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留居a地区的甲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再发生改变C.乙、丙两个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它们的基因库存在较大差异D.甲、乙两个种群间存在生殖隔离,它们的基因库组成完全不同12.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

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如果大熊猫种群仍然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实际上反映了种群中基因的________。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________的基本单位。

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有多种,如自然选择和________________等。

(3)变异、________和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4)如果大熊猫种群无限大,群体内的个体随机交配,没有突变发生,没有任何形式的选择压力,那么群体中的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每代保持不变。

对某地一个种群随机抽样调查,测知该种群中有基因型AA、Aa、aa的个体若干只,由此可以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

而根据A和a的基因频率,可以推测出这个种群中Aa的频率(N)大约是()A.0≤N≤100%B.0<N≤50%C.0≤N<50% D.N>50%(5)下图中曲线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曲线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据图分析: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________。

改变,而表格中基因频率不断变化,因此不能依据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基因型频率;基因a的频率不断增大,故其决定的性状是适应环境变化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是环境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实现的,即对个体进行选择实现的。

答案:B6.解析:青霉素只起到选择作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提高了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的频率,淘汰掉了不抗青霉素的个体;突变是不定向的;葡萄球菌抗青霉素基因是在使用青霉素前通过基因突变产生的。

答案:B7.解析:基因突变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杂合子(Aa)的频率在世界不同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不同环境条件下,选择作用会有所不同,不同地区基因突变频率因环境的差异而不同;不同地区的群体进化方向不一定相同。

答案:D8.解析:新物种1与新物种2的基因库不同;图中显示了经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形成新物种的方式;种群产生不同性状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结果,有利性状个体保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X、Y分别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Z表示若干次突变和基因重组,以及自然选择的作用;在新物种形成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答案:C9.解析:共同进化就是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而产生了适应性;进化过程中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

答案:C10.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榕小蜂特殊的生殖行为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榕小蜂和无花果之间互利共生,两者的依存关系是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B正确;花序的特化并未产生生殖隔离,故不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错误;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答案:B11.解析:(1)将植物a引种到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这样原属于同一个物种的种群a、b和c之间形成地理隔离。

种群b和种群c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受粉,说明已产生了生殖隔离。

(2)原来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10%+1/2×20%=20%,d=70%+1/2×20%=80%;第二年种群的基因频率分别是D=4%+1/2×32%=20%,d=80%;由于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所以生物并未发生进化。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答案:(1)地理隔离生殖隔离(2)没有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3)种群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和隔离12.解析:(1)在杀虫剂的选择作用下,有抗药基因的昆虫生存下来,没有抗药基因的昆虫被淘汰。

长期使用杀虫剂的结果就是留下有抗药基因的昆虫,从而造成杀虫剂的杀虫效果下降。

(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可用PCR技术扩增,对目标基因检测可以用DNA分子杂交技术。

(3)体细胞中有23条染色体的正常德国小蠊,缺一条X染色体,为雄性。

其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含X染色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1+X,不含X染色体的染色体组成是11。

(4)抗药性基因频率为(6×2+18×1)÷[(6+26+18)×2]×100%=30%。

答案:(1)经自然(杀虫剂)选择作用,种群中抗药性基因频率升高(2)PCR DNA分子杂交(3)雄性11+X和11B做图要求:细胞质均等分裂,染色体的形态、数目、颜色及染色体序号均正确才得分(4)30%(或0.3)加餐练1.解析:(1)在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的情况下,对于只有一种基因型Aa且雌雄个体数目相等的果蝇群体而言,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1∶1。

从理论上分析,Aa随机交配相当于Aa自交,故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aa的数量比应为1∶2∶1,A基因频率为0.5。

(2)依据上述分析,若产生第一代中不是1AA∶2Aa∶1aa,而是2Aa∶1aa,则可推知,该群体存在显性纯合(AA)致死现象。

由第一代的基因型及比例可计算A、a所占比例为:A=1/3,a=2/3,故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2×1/3×2/3)∶(2/3×2/3)=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