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 第六章 古代诗歌鉴赏 提分点一 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再提升训练
2019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含答案
2018届高三古代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中的形象(意象)班级:姓名:成绩:学习目标:1.能找出诗歌中的意象并分析它的含义和作用。
2.掌握解答意象类题目的一般步骤。
学习重点:学会分析意象的含义和作用课时安排: 四课时第一、二课时学习目标:熟悉考点,梳理整合形象鉴赏考点知识学习过程:自学交流一、考点样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送人归京师①陈与义②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注①京师:指北宋都城汴梁。
②陈与义:南宋初年爱国诗人,河南洛阳人。
指出诗中“子规”意象的含义。
答: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①寒云抱泉石。
山翁②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注①坞:山坳。
②山翁:此处指隐者。
结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
答:命题探讨品读诗歌形象是诗歌鉴赏的开始。
诗歌形象主要包括人物形象和景物形象。
高考考查重点放在景物形象(即意象)上。
对意象的考查是从三个角度进行的:一是辨析所用的意象,二是把握形象特征及思想感情,三是兼及意境的把握。
意境分析是诗歌鉴赏中的难点。
不过从近两年的命题看,考得很浅,多是要求分析景象(画面)特征或气氛特点。
二、知识整合一、意象类意象是诗歌鉴赏中最常见的术语,也是一个重点。
什么是意象?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组合。
象即诗中的形象,它不仅包含人物形象,也包含诗中所写的景和物;意就是作者的情思。
诗歌意象因物象而不同,有的是景,有的是物;有的是事,有的是人;有的是单一的,有的是多个的。
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一)鉴赏人物形象1.知识梳理诗歌的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和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前者即诗中的诗人形象“我”,如《登幽州台歌》中抒情主人公——陈子昂的形象;后者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形象。
鉴赏人物形象的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
首先需要知人论世,准确记忆诗人的有关资料,包括生平经历、政治主张、所处时代特征、具体的创作背景等,只有如此,才能对人物形象有全面深入的认识;其次要对所描写的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所处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概括形象特点,理解形象意义;再次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关注反映心情的词语,揭示作者情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精品课件
如何分析人物形 象
①分析诗中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
②抓住人物的语言神态、 动作、心理、细节等。
③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精品课件
答题步骤: ①明确指出是什么形象,概括人物形 象的特征(思想性格特征+人物身份)。 ②结合诗句分点说明概括。 ③概括形象的意义(分析形象中诗人 所寄寓的思想感情或蕴含的哲理,指 出作者抒发的感情)。
1 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人:陆游;世:南宋,抗金; 背景: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
三山时所写。 2 抓人物心理:“关河梦断”、“心在天山”。
抓人物神态:“鬓先秋”、“泪空流” 。 抓人物动作:“觅封侯”精、品课“件 戍梁州”
【参考答案】 (步骤1)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壮志未酬、
精品课件
练习:阅读下面的宋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 竹轩诗兴 张镃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透,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答案: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 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 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 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 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 的人生志趣。
精品课件
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 里,其飒爽英姿、卓越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 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
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 “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提分点二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二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课
【例2】
(表现手法题)(2018·高考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
成后面的题目。 送王昌龄 李颀 漕水东去远,送君多暮情。 淹留野寺出,向背孤山明。 前望数千里,中无蒲稗生。 夕阳满舟楫,但爱微波清。 举酒林月上,解衣沙鸟鸣。 夜来莲花界 ,梦里金陵城。 叹息此离别,悠悠江海行。
①
【注】
①莲花界:佛寺,诗中指洛阳白马寺。
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 染手法。(6分)
[满分策略] 第一步,明技巧 题干中已明确本诗需赏析的手法为“点染”,这一步即可省去, 但要仔细回忆《雨霖铃》这首词是如何做到先染后点的,可作如下分 析:词的开篇就采用了先染后点的手法,缘情布景,渲染氛围,整个 上片句句都在言情,却无一语直接言情,因此词的上片都是在染。下 片开头“多情自古伤离别”,才在上片蓄势极足的情况下,如闸门大 开,将堆积已久的感情倾泻而出,点破“离别”的情感内涵,这是 点。
第二步,释运用 这首诗主要写离情别绪,诗歌在第二句先点“送君多暮情”;再 展开写暮景,通过层层铺垫,渲染其情;最后以“叹息”再次点明别 离之情。 第三步,析作用 作者在本诗中运用先点后染再点的手法,着意抒发“多暮情”, 全诗幽淡惆怅,表达出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之情与眷恋之意。
[组织答案]
答案:①“送君多暮情”句点出了伤别之情;②“淹留野寺出” 至“梦里金陵城”十句,层层铺写暮景,满篇幽淡惆怅,字字都是 “暮情”,有力渲染烘托了离情;③结尾“叹息此离别”再次点明别 离之情,“悠悠江海行”表达对朋友孤身远去的不舍。
解析:对表现手法的考查,主要集中在“虚实结合”“动静结 合”“渲染”“衬托”“白描”等方面。结合题干提问角度,先答出 手法,然后再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
答案: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广泽生明月”,广阔的洞庭湖 是静的,“明月”本来也是静的,但一个“生”字,赋予了明月以活 泼的生命,写出了其冉冉升起的动感,该句以动写静,表现出了洞庭 湖的阔大与静谧;“苍山夹乱流”,“苍山”是静的,“乱流”是动 的,该句动静结合,写出了青山的苍茫,江流的喧闹。两句动静结 合,描绘出了一幅广阔的楚江月夜山水图,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3.诗歌的比较鉴赏题】教学案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六【3.诗歌的比较鉴赏题】教学案突破点比较鉴赏题答题四角度角度一形象角度——————————————————————————————[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①岑参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曾不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6分)[答题流程] 请在空白处填入你的理解和分析。
第1步:读文本,知大意。
《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是作者赴北庭途经临洮时所作。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抒发了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尽力国事的高昂豪迈的思想感情。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描写了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之间的真挚友谊。
第2步:审题干,明角度。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明确对比的诗篇;(2)“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明确对比点和答题角度;(3)“简要分析”,答题时先要概括,再分析。
第3步:列要点,找对应。
[规范作答]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
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中;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评分细则]能准确说明两首诗写景的不同点,2分;能从两个角度具体分析,且分析正确,4分。
形象特点比较两注意1.注意意象本身所包含的传统内涵。
如杜鹃代表着悲情,松柏象征着坚贞。
2.揣摩诗中意象自身的特点。
要抓住描述意象的关键性词语,把握其外在与内在特点,归纳出其表层义和深层义。
形象的作用1.渲染气氛、奠定基调等营造意境方面的作用。
2.塑造环境或背景的作用。
高考语文复习鉴诗赏歌形象共44页文档
• 【答案】 (1)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 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
• (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评价诗歌 的思想内容的能力。“色侵书帙晚”一句是 描写竹影的,句中“侵”与“晚”最具特色,“ 侵”写出竹影随光线移动逐渐扩大之态,“ 晚”也是侧重于Ev光alu线at之ion暗o,nly是. 竹影使人产
eated w生ith的A错sp觉ose。.S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 的能力。前三联,都是描写竹子的形象的 ,首联写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 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表现嫩竹新出 之态;颔联写E翠val竹ua的tio影n o子nl投y.映在书上,使
• (2)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 线暗了下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 的渐进过程。E“v晚alu”字ati则on写on出ly了. 竹阴给人带
eated w来ith的A时sp间ose错.S觉lid。es for .NET 3.5 Client Profile 5.2.0 • (3)C示op例y一rig:ht 要20尊19重-20天19性A,sp顺os应e P自ty然L。td.
eated with Aspose第.S一lEidv节easlufoarti鉴o.Nn赏EoTn形l3y..象5 Client Profile 5.2.0
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提分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二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课件
第三步,析语句明情感 根据诗歌中的有关诗句来具体分析,进一步明确诗歌的思想情 感,并用一两个词语准确概括。
(二)分析情感“四途径”
【例】 (思想情感)(2018·高考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 成小题。
寄和州刘使君①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 ①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诗中沙 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答案:抒发游子行役不得归的思乡怀亲的情感;表达了作者对身 处乱离中的人们的深切同情;表现了诗人有志不得伸,渴望施展才华 (或诗人渴望自由,一展抱负)之情。
编后语
有的同学听课时容易走神,常常听着听着心思就不知道溜到哪里去了;有的学生,虽然留心听讲,却常常“跟不上步伐”,思维落后在老师的讲解后。这两种情况都 不能达到理想的听课效果。听课最重要的是紧跟老师的思路,否则,教师讲得再好,新知识也无法接受。如何跟上老师饭思路呢?以下的听课方法值得同学们学习:
尖子生好方法:听课时应该始终跟着老师的节奏,要善于抓住老师讲解中的关键词,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猜想老师还会讲什么,会怎样讲, 怎样讲会更好,如果让我来讲,我会怎样讲。这种方法适合于听课容易分心的同学。
2019/5/28
精选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
18
thank
you!
2019/5/28
老师没提了一个问题,同学们就应当立即主动地去思考,积极地寻找答案,然后和老师的解答进行比较。通过超前思考,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这些“难点”的理解 上,保证“好钢用在刀刃上”,从而避免了没有重点的泛泛而听。通过将自己的思考跟老师的讲解做比较,还可以发现自己对新知识理解的不妥之处,及学教学课件
全国卷2019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教案:专题九 第一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Word版含解析
第2部分/专题九古代诗歌阅读考纲展示命题探究第一讲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基础点:诗歌创作的目的是抒情,而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是借助诗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
因此鉴赏古诗词,首先必须把握古诗词的形象。
所谓形象是指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寄寓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可分为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三类。
(1)人物形象包括抒情主人公形象和诗歌所刻画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是指诗歌和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指的是情中景,包括景物描写、场面描写和色彩描写等。
(3)事物形象多指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所谓物象,即被诗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或称为“情中象”。
这些物象大多带有诗人的主观色彩,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和思想感情。
重难点:1.景物形象的概括分析。
2.意象的含义和作用。
[考法综述]鉴赏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把握诗歌中所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
鉴赏艺术形象的内涵,就是要分析、判断诗歌中包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诗歌所蕴含的社会意义。
鉴赏古诗词形象题目要求考生概括诗歌中人物、景物、事物的特征,提示主旨所刻画的某一具体形象的意义。
从近几年高考命题形式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命题:人物形象概括分析、景物形象概括分析、事物形象概括分析。
命题法1人物形象典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送邹明府游灵武[注][唐]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①清正廉洁。
②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③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通关练习新人教版(20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考点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通关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一、对点练1。
(2014·山东卷)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
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
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答:【解析】诗中描写“陈居士”动作、神态的诗句:“楚酒困人三日醉”“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醒来推户寻诗去”。
由此可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诗歌后面的注释,“居士:指文人雅士”的解释,可初步判断出“陈居士”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行为洒脱,②情趣高雅。
“楚酒困人三日醉”“爱把山瓢莫笑侬",从陈居士喜欢喝酒可以看出他洒脱的性格特点。
“亭角寻诗满袖风"“醒来推户寻诗去”,白天寻诗,夜晚寻诗,表现了陈居士沉迷于诗歌创作的高雅情趣。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菊花李商隐【注】①《晋书·罗含传》:“及致仕还家,阶庭忽兰菊丛生,以为德行之感焉.”②金鹦鹉:金制的状如鹦鹉螺的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菊花怎样的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解析】诗的前四句依次对应色美、味香、品高。
专题25 古代诗歌阅读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巅峰冲刺(解析版)
2019年高考语文总复习巅峰冲刺专题25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考点解读】《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对古代诗歌的形象鉴赏的考查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
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古代诗歌的形象一般包括三类:人物形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物形象(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事物形象(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形象的鉴赏,侧重于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诗歌鉴赏试题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考点。
而每一种形象的鉴赏都有自己的方法和技巧。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诗歌的人物形象包含两方面内容: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抒情主人公形象。
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如王昌龄《闺怨》春日登楼赏景“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思妇形象。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写一个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满心凄苦愁楚的天涯游子形象。
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
白居易《卖炭翁》“两鬓苍苍十指黑”的卖炭翁。
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的诸葛亮。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抒情主人公形象,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在古代诗歌中,一般有下面十种形象:①傲视权贵、傲岸不羁的形象。
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塑造了一个不慕权贵、豪放潇洒、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形象。
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2019年高考语文大二轮复习第六章古代诗歌鉴赏提分点一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再提升训练word版本
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感情一、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1~2 题。
(9 分)感旧①陆游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大方与谁同?【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纳的挚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 )()A.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表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照鲜亮,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成效。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心里激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大方豪放、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凄凉悲壮,这类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感情有关,也与诗人所选用的典型意象有关。
分析:选 B。
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而是表达了对当年抗金生活的回想。
★ 2. 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联合诗句简要赏析。
(6 分)答:分析:从诗歌中“当年”的理想和此刻“一簪华发醉秋风”,可见壮志未酬;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可见诗人的不得志和年迈迟暮之感;从“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大方与谁同”可见对友人的和自己孤单孤独之情。
答案: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青时豪放洒脱,此刻仍盼望立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
②迟暮伤心。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绘鹤发萧疏的垂老迈态,写出了人生晚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单孤独。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激烈的想念,表达了苦无知己的孤独心境。
二、阅读下边这首词,达成3~4 题。
(9 分)[ 注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 ,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 今安徽休宁 ) ,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3.以下对本词的理解和剖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 分)()A.“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入耳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鉴赏专题之鉴赏诗歌形象ppt
三、事物形象
诗人经常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 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事
物形象如陆游的咏物诗《卜算子· 咏梅》 中写到的梅花形象。
例题: (2007· 重庆高考)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海 棠
[宋]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注],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注] 崇光:美艳的光彩。
人物形象类训练2:
2.(2010· 长沙联考)阅读下面的诗词,然后回答 问题。
渔 翁 (唐)柳宗元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鹊 桥 仙 (宋 )陆 游 一竿风月,一蓑烟雨,家在钓台西住。卖 鱼生怕近城门,况肯到红尘深处? 潮生理棹,潮平系缆,潮落浩歌归去。时 人错把比严光,我自是无名渔父。 陆游《鹊桥仙》中“渔父”的形象和柳宗 元《渔翁》诗中“渔翁”的形象有何相同之处? 请简要分析。 答案:两首作品表面上是写渔父(渔翁),实 际上都是自己的咏怀之作。两个形象都远离红 尘,追求高洁的境界。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 围?(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参考答案】 (1)答案:(1)思路:诗歌开关两句写了诗 人秋日早上乘舟在雨中赶路的情形。天刚破 晓,船又启航,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 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 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树叶。营造了冷清萧条 的氛围,后文抒发羁旅思乡做了铺垫。 (2)思路:孤舟,即写舟,又代指人;即写 景,又写情。照应题目上文,表达情感。
2.请赏析“色侵书帙晚”一句。
翠竹的影子投映在书上,使人感到光线暗了下 答:
来。“侵”字写出了竹影移动扩大的渐进过程。“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诗歌的形象和情感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9分)
感旧①
陆游
当年书剑揖三公,谈舌如云气吐虹。
十丈战尘孤壮志,一簪华发醉秋风。
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
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
【注】①指陆游在巴蜀结识的好友独孤策,此时已故去十年。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颔联在形式上对仗工整,体现了律诗典型的音韵之美;在内容上对比鲜明,收到了很好的表达效果。
B.颈联中诗人写自己在梦中回到昔年纵横驰骋的边塞,借梦寄情,表达了对戎马生涯和塞外奇绝风光的深情怀念。
C.尾联使用反问的手法,表达了内心强烈的感情,同时也让读者感知到慷慨豪迈、卓尔不群的故友形象。
D.本诗整体风格苍凉悲壮,这种风格的形成与全诗所表达的沉痛情感有关,也与诗人所选取的典型意象相关。
解析:选B。
颈联没有表达对“塞外奇绝风光”的怀念,而是表达了对当年抗金生活的回忆。
★2.作品中的诗人有哪些形象特征?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
答:
解析:从诗歌中“当年”的志向和现在“一簪华发醉秋风”,可见壮志未酬;从“梦回松漠榆关外,身老桑村麦野中”可见诗人的不得志和年老迟暮之感;从“奇士久埋巴硖骨,灯前慷慨与谁同”可见对友人的怀念和自己孤独寂寞之情。
答案:①壮志难酬。
诗人年轻时豪迈洒脱,如今仍渴望建功报国,却无奈在“桑村麦野中”老去。
②迟暮悲伤。
颔联以“一簪华发醉秋风”描写白发萧疏的垂垂老态,写出了人生
暮年的悲苦之情。
③孤独寂寞。
尾联直接抒发对故去的友人强烈的思念,表达了苦无知音的寂寞心境。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9分)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注]
葛胜仲
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宋徽宗大观二年(1108),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3.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香篆横轻雾”这一视觉形象已将词人引入梦幻之中,“梦逐芭蕉雨”这一听觉形象又使词人在梦幻之中听到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
B.“梦”字将词人追寻“芭蕉雨”的悲愁意象主动化了,从而强调了“芭蕉雨”是情中景,是为表现愁情而设景。
C.“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写词人仰望室外,只见天高云淡,孤鸿远去,听见那雁声凄厉,如泣如诉,好像替幽人低语,倾诉衷肠。
D.大雁秋去春来,还有归乡之时,而他自己却是羁臣远谪,难得返乡,故词人感慨道:“归不去。
”这三字包含了很多悲哀与辛酸,很多惆怅与愤慨。
解析:选B。
实际是针对“逐”字所作的正确分析,说成“梦”字是错误的。
★4.“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选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在词中有什么作用?(6分) 答:
答案:无数的乱山,落日的余晖,荒芜的城池,苍茫的鼓声,渲染(烘托)了纷乱凄清的气氛,意蕴悠长,表达了词人愁苦哀伤的心情。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
(9分)
杜鹃花得红字①
真山民②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③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①得红字:指诗人和朋友分韵赋诗,分到的是“红”字,亦即须押此韵。
②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
宋亡后隐姓埋名,自称山民。
③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5.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颔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C.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魂。
D.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
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解析:选C。
“动静结合”不当,应为“虚实结合”,后句的意思是杜鹃的精魂早已乘着东风飞回到朝思暮想的锦水之滨。
★6.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6分)
答:
答案:①本诗在抒情上作者托物言志,借“望帝啼鹃”的典故,抒发了自己的亡国之恨、故国之思。
在结构上由杜鹃鸟引出杜鹃花,丰富了诗歌的内涵,杜鹃啼血不仅给杜鹃花染上了红色,更抹上了一层哀怨凄美的色彩。
②《琵琶行》中“杜鹃啼血猿哀鸣”的诗句,以杜鹃悲凄的啼鸣渲染谪居之地浔阳环境的恶劣,衬托诗人被贬后痛苦的心情。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
(9分)
李太白杂言(节选)
宋·徐积
乃知公是真英物,万叠秋山清耸骨。
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
戴乌纱,著宫锦①,不是高歌即酣饮②。
饮时独对月明中,醉来还抱清风寝。
【注】①《唐才子传》记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后“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
”②高歌酣饮:杜甫《赠李白》:“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首句“乃知公是真英物”给予了李白高度的评价,指出李白是真正的杰出人物。
B.“万叠秋山清耸骨”比喻新奇,耸峙的万叠秋山生动地刻画出作者心中诗仙的伟岸。
C.诗人借描写春风得意时李白戴乌纱、穿宫锦和痛饮高歌来展现李白的高傲和狂放。
D.“醉来还抱清风寝”借描写李白醉酒之后抱清风酣然入眠来表现李白的豪迈俊逸。
解析:选C。
“春风得意时”有误,从诗中看,这里是写李白的日常生活。
★8.诗人以诗论诗,“当时杜甫亦能诗,恰如老骥追霜鹘”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答案:①李白和杜甫都是当时著名的诗人;②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明显不同,杜甫如志在千里的老骥,李白如横空高飞的霜鹘;③老骥难以追上霜鹘,可见李白诗才远胜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