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针刺中发生偏差现象的解救方法

合集下载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针刺异常情况处理

• 处理方法:
• 1.一旦发生气胸,应立即出针,采取半卧位休息,要求患者心情 平静,切勿因恐惧而反转体位。
• 2.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同时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 理,如给予镇咳消炎药物,以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孔,加重 漏气和感染。
• 3.严重病例如发现呼吸困难、发绀、休克等现象需组织抢救,如 胸腔排气、少量慢速输氧、抗休克等。
• 处理方法:
• 1.立即停止针刺,将针全部起出。
• 2.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轻者仰卧片刻,给饮温开水或糖水后, 即可恢复正常。
• 3.重者在上述处理基础上,可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 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 脉细弱者,应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
• 晕针的预防:: • 1.对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做好
• 2.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回,并 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 预防: • 1.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不必要的顾虑。 • 2.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和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
提插法的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防止滞针的发生。
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 3.若由患者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
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在体 内。
• 预防:若由患者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 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 在体内。
六、气胸
• 针刺引起创伤性气胸是指针具刺穿了胸膜腔且伤及肺组织,气体 积聚于胸膜腔,从而造成的气胸。
五、弯针
• 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 • 原因: • 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

针刺的异常情况处理

针刺的异常情况处理

滞针
[处理] 若患者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 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 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以宣散气血,而缓解 肌肉的紧张。 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转而致者,可向相反方 向将针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 回释,即可消除滞针。 [预防] 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 者不必要的顾虑。 注意行针的操作手法,避免单向捻转。 若用搓法时,应注意与提插法的配合,则克避 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针刺注意事项
3、小儿囟门未闭合时,头顶部的腧穴不宜针刺。 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 针刺。
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 刺。
6、对胸、胁、腰、背脏腑所居之处的腧穴,不宜直 刺、深刺。肝、脾大及肺气肿患者更应注意。
针刺注意事项
7、针刺眼区穴和项部的风府、哑门等穴以及脊椎部 的腧穴,要注意掌握一定的角度,更不宜大幅度提 插、捻转和长时间的留针,以免伤及重要组织器官, 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
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 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患者则感觉痛剧的现 象。 [原因] 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局部 肌肉强烈收缩; 或行针手法不当,向单一方向捻针太过,以致 肌肉组织缠绕针体而成滞针; 若留针时间过长,有时也可出现滞针。 [临床表现] 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 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疼痛加重。
气胸
气胸指的是由于针刺伤及肺,使空气进入胸腔,引 起肺萎缩。 [原因] 由于针刺胸背、胁、肋、缺盆等部位的腧穴 时,直刺过深,伤及肺,引起创伤性气胸。 [临床表现] 轻者出现胸痛、胸闷、心悸、呼吸不畅 甚则呼吸困难,唇甲发绀出汗、血压下降等症。 体检时,可见患侧胸部肋间隙变宽,胸部叩诊鼓音, 器官向健侧移位,听诊时呼吸音明显减弱或消失。 有的病例,针刺当时并无明显异常现象,隔几个小 时后才逐渐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

针灸意外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意外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案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治疗方法,具有独特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然而,由于操作过程中的失误或个体差异,有时会出现意外情况。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针灸治疗质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确保患者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意外事故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2. 及时发现和处理针灸治疗过程中的意外情况,防止事态扩大。

3. 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针灸意外事故的能力,保障针灸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针灸意外应急处理小组,由针灸科主任担任组长,科室护士长、主治医师、责任护士等人员组成。

2. 小组成员职责:(1)针灸科主任: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应急处理工作;(2)护士长:负责日常应急工作的监督和指导;(3)主治医师:负责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和病情评估;(4)责任护士:负责对患者进行护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和处理意外情况。

四、应急处理流程1. 意外情况发现(1)医护人员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治疗,观察患者病情;(2)责任护士立即向护士长和主治医师报告,护士长通知应急处理小组。

2. 初步判断和处理(1)护士长组织应急处理小组对患者进行初步判断,确定意外事故的性质和程度;(2)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停止治疗、立即测量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

3. 确定治疗方案(1)主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2)护士长负责组织实施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意外情况报告(1)护士长将意外事故的情况及时报告给科室主任和医院相关部门;(2)科室主任负责向上级部门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5. 后期处理(1)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病情恢复情况;(2)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制定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预案实施与培训1. 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针灸意外应急处理预案培训,提高应急处理能力;2. 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确保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3. 定期进行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实际效果。

针灸出事的应急预案

针灸出事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设备故障等原因,针灸过程中可能发生意外事故。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针灸事故的能力,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科、中医科等相关科室,以及针灸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事故。

三、组织架构1. 应急指挥部:由科室主任担任总指挥,负责全面协调和指挥应急工作。

2. 应急小组:由科室护士长、主治医师、护士等组成,负责具体实施应急预案。

3. 医疗救治组:负责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

4. 沟通协调组:负责与患者、家属及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协调。

四、应急预案1. 事故发生时的处理(1)立即停止针灸操作,保持现场秩序。

(2)迅速评估患者病情,判断事故原因。

(3)对受伤患者进行初步救治,如止血、包扎、固定等。

(4)立即通知应急指挥部,启动应急预案。

2. 事故上报(1)及时向医院应急管理部门报告事故情况。

(2)根据事故性质,向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3. 患者救治(1)医疗救治组对患者进行紧急救治,包括心肺复苏、吸氧、建立静脉通路等。

(2)根据病情,及时转送至相关科室或医院。

4. 患者及家属沟通(1)沟通协调组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了解患者诉求,提供心理支持。

(2)向患者及家属说明事故原因、救治措施及后续治疗方案。

5. 事故调查与处理(1)应急指挥部组织事故调查组,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

(2)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严肃处理。

(3)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五、预防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针灸操作技能。

2. 定期检查针灸设备,确保设备安全可靠。

3. 规范操作流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4.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的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六、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针灸事故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应认真落实应急预案,加强预防措施,确保针灸治疗的安全有效。

针灸解救穴

针灸解救穴

失传的针灸解救穴(转载)学习中医针灸的时候,都会学到一些事故的处理,注意事项及针灸禁忌等,一些因误针引起的特殊现象与解救方法已被遗忘,以致濒临失传。

小时候学习中医针灸时,看过此一节,没放在心上,也有一种侥幸心理,后来遇到后才如获至宝,多年后想起还心存余悸,深感愧疚。

真是:不是有用才去学,而是学了都有用。

临床针刺中发生偏差现象的解救方法:一:神阙穴:误针时发生睾丸剧疼,可急刺命门穴以救之,下针时针尖微向上,捻到不可再进为止,卧针约一分钟左右,然后轻摇针柄约十秒钟,将针提至皮下,向左右个斜刺五分,微微捻动,待睾丸不疼再出针。

二:横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尿闭,急针涌泉穴以救之,刺入五分深,卧针半分钟,然后用手捻动一分钟,待患者有尿意时出针。

三:水分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肿胀,宜针刺肓俞穴和天枢穴以救之,应在患者呼气时进针,刺约一寸五分深相间的捻转与卧针,没捻转半分钟提出六分,卧针片刻再捻,以肿消为度,又:水分穴误针时,还可能出水不止,可用真血竭末敷在水分穴上,没有真血竭时,可用中国槐花末代替。

四:气冲穴:误针有时会发生疝气坠胀,急刺丰隆穴救之,针入一寸用旋捻法,先用拇指向内捻转,半分钟后提出五分,再向外捻动约半分钟再行刺五分,旋即出针。

并嘱咐患者静卧一会,疝气坠胀即止。

五:血海穴:针刺过深时易发生晕厥,宜急将针提出少许,并另针足三里以救之,针入五到八分深,入针后先左捻行振针法,立即出针患者当可醒,血海穴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会发生周身震颤,可将针提出少许,急针对侧曲池穴,同时按压小海穴即止。

六:箕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足部运动不自如或大便秘结,宜针刺腹哀穴以救之,刺入一寸五分,卧针半分钟,然后向左捻动九次,向右捻动六次,即出针。

七:灵台穴:误针有时会发生手足不调,针刺委中穴以救之,针刺一寸向外侧捻转,并上下提插七次出针,即可恢复正常。

八:承灵穴:误针会发生晕厥,不省人事,急刺肾腧穴以救之,针入一寸五分深,急退皮下再进如前,又急退之,进时向左捻转,退时向右捻转,进退约七八次,即可醒。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针刺异常情况的处理

一:晕针处理:发生晕针反应,应立即出针,让患者平卧,头部稍低,给以温开水或糖水,一般静卧片刻即能恢复。

严重者刺人中、涌泉、足三里、内关,灸百会、关元等穴,必要时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二:滞针处理:用手指在滞针部位轻轻叩打,使紧张的皮肤和肌肉缓解,或在滞针的针柄上施灸,或在滞针附近的穴位另刺一针,即可缓解滞针现象。

如因单向捻动幅度过大,可将针向相反方向捻转,待针体松动后即可出针。

三、弯针处理:出现弯针后,即不得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

如针柄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起出。

若弯针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起出。

若因病人移动体位所致,应使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肉放松后,再将针缓缓起出。

切记强行拔针,以免将针体折断,留在体内。

四、断针处理:医者态度必须从容镇静,嘱患者切勿更动原有体位,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

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

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微。

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

针刺意外情况的处理及预防一、晕针:1 、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由于精神过度紧张、过度劳累、体质虚弱、医生手法过重等原因诱发。

2 、处理:立即停止操作,退出全部留针,使患者平卧。

轻者休息数分钟,饮用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

重者指掐或针刺人中、内关、足三里、涌泉等穴,也可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采用综合措施,给予输液、抗休克治疗。

二、滞针:1 、原因:患者精神紧张,导致肌肉强烈收缩;或捻转针时角度过大,或连续进行单向捻转,肌纤维缠绕针身;或留针时移动体位,均可造成滞针。

2 、处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延长留针时间,使局部肌肉放松。

因单向捻转造成肌纤维缠绕者,可反方向捻转出针。

也可按揉局部,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转移患者注意力,然后将针拔出。

切忌硬拔。

三、弯针:1 、原因:施术者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

进针后患者体位移动。

针柄受到外物的碰撞、压迫。

滞针时未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2 、弯曲度较小的,停止运针,将针缓缓退出。

弯曲度较大者,应顺着弯度依势外引。

因患者体位改变者,恢复原来体位,再退针。

切忌强力拔针,避免引起折针、出血。

四、断针:1 、原因:针具质量低劣;针身、针根处剥蚀损坏未被及时发现;强力提插捻转导致肌肉强烈收缩;留针时体位改变;弯针、滞针时处理不当。

2 、处理:医生应态度冷静、沉着,嘱患者不要紧张乱动。

如断端暴露于体外,可用手或镊子取出;如断端完全没于皮肉内,应在X 光定位后,外科手术取出。

五、血肿:1 、原因:针尖弯曲带钩,或进针时刺伤血管。

2 、处理:轻者不做处理。

重者局部轻轻按摩,促进瘀血的消散吸收,减轻症状。

六、针刺性气胸:1 、原因:针刺胸背穴位时针具穿透胸腔,伤及肺组织,导致气胸。

2 、处理:要求患者镇静,消除恐惧心理,半卧位休息,严密观察,给予镇咳、抗生素防止感染及对症治疗。

一般胸腔积气少的可自然吸收。

积气量大的应行抽气减压,必要时给予抢救治疗。

六、针刺性气胸:1 、原因:针刺胸背穴位时针具穿透胸腔,伤及肺组织,导致气胸。

毫针刺法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

毫针刺法异常情况的原因及处理

毫针刺法亦称针法是利⽤⾦属制成的针具通过⼀定⼿法刺激⼈体腧⽳作⽤于经络脏腑,以调和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活⾎⽽达到防治疾病的⽬的。

1 临床资料从2001年1⽉~2006年12⽉,在7年中我科在给患者针刺治疗过程中,发现了61例有异常情况的患者。

男27例,⼥34例,年龄的68岁,最⼩的15岁,平均35岁。

其中有晕针25例,弯针20例,⾎肿16例,断针1例,滞针5例。

2 晕针的原因及处理
2.1 原因
①病⼈体质虚弱,精神紧张。

②体位不当。

③医⽣在针刺时⼿法过重,⽽致针刺时或留针时患者出现晕厥的现象。

2.2 处理
①⽴即停⽌针刺将针全部取出;
②使患者平卧,注意保暖,且适当的饮温⽔或糖⽔;
③可刺⼈中、内关、⾜三⾥等⽳位,即可恢复。

3 弯针的原因及处理
3.1 原因
①由于医⽣进针的⼿法不熟练,⽤⼒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

②病⼈在针刺或留针时移动体位。

③因针柄受到外压碰击。

以致针⾝在⼈体形成弯曲。

3.2 处理
①不得再⾏提插捻转等⼿法。

②若针系轻微弯曲应慢慢将针取出。

③若弯曲的⾓度过⼤应顺弯曲⽅向将针取出。

④若病⼈移动所致使慢慢恢复原来体位局部肌⾁放松后再将针缓缓取出,切忌强⾏拔针。

穿刺失误的应急预案

穿刺失误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穿刺是临床治疗中常见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可能导致穿刺失误,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风险。

为提高穿刺操作的安全性,降低穿刺失误的风险,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内所有涉及穿刺操作的场景,包括但不限于静脉穿刺、动脉穿刺、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

三、应急预案1. 疏散与隔离(1)发现穿刺失误后,立即将患者转移到安全区域,避免误伤其他患者。

(2)对穿刺失误区域进行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2. 应急处理(1)立即评估患者病情,判断穿刺失误是否造成严重后果。

(2)如穿刺失误导致出血,立即采取局部压迫止血措施,必要时使用止血带。

(3)如穿刺失误导致药物外渗,根据药物性质,采取相应的解毒、中和等处理措施。

(4)如穿刺失误导致神经损伤,立即通知神经外科会诊。

3. 信息上报(1)将穿刺失误事件及时上报医院护理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

(2)根据医院规定,将事件详细记录,包括患者信息、穿刺操作过程、失误原因、处理措施等。

4. 后续处理(1)对穿刺失误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改进措施。

(2)对相关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穿刺操作技能。

(3)对涉及穿刺失误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维修或更换。

四、预防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加强手卫生管理。

2.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穿刺操作技能。

3.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穿刺工具,减少穿刺失误风险。

4. 严格执行操作流程,避免违规操作。

5. 定期检查、维护医疗器械,确保其正常使用。

五、应急预案的执行与监督1. 本预案由医院护理部负责制定、修订和解释。

2. 各科室应严格执行本预案,确保穿刺操作的安全性。

3. 医院护理部、医疗质量管理办公室对预案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对违反规定的行为进行查处。

4.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

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晕针原因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饥饿疲劳、大汗大泄大出血后,或体位不当,或医者手法过重而致脑部暂时缺血。

病症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呕、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

处理首先将针全部取出,使患者平卧,头部稍低,注意保暖,轻者在饮温开水或糖水后即可恢复正常;重者在上述处理的根底上,可指掐或针刺人中、素髎、内关、足三里,灸百会、气海、关元等穴,必要时应配合其他急救措施。

预防对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和精神紧张者,应先作好思想工作,消除顾虑;正确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尽可能采取卧位),取穴不宜太多,手法不宜过重;对于过度饥饿、疲劳者,不予针刺。

留针过程中,医者应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出现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

滞针原因患者精神紧张。

针刺入后,局部肌肉强烈收缩,或因毫针刺入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过大或连续进行单向捻转而使肌纤维缠绕针身。

现象进针后,出现提插捻转及出针困难。

假设勉强捻转、提插时,那么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嘱患者消除紧张状态,使局部肌肉放松。

因单向捻转而致者,需反向捻转。

如属肌肉一时性紧张,可留针一段时间,用循、摄、按、弹、刮等手法,或在滞针附近加刺一针,以缓解肌肉紧张,随之将针取出。

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先作好解释工作,消除紧张顾虑,进针时避开肌腱,行针时捻转角度不宜过大,更不可单向连续捻转。

弯针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用力过猛;或针下碰到坚硬物质;或因患者在针刺过程中变动了体位;或针柄受到某种外力碰压;或滞针处理不当等。

现象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弯曲,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

常伴有提插捻转及出针困难,或患者感到疼痛。

处理如系轻微弯曲,不能再行提插捻转,应慢慢将针退出;弯曲角度过大时,应顺着弯曲方向将针退出;如因患者改变体位而致,应嘱患者恢复原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再行退针,切忌强行拔针,以免出现断针。

穿刺失败应急预案

穿刺失败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应对临床工作中穿刺失败的情况,确保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各科室在临床工作中出现的穿刺失败情况。

三、应急预案流程1. 立即停止操作,保持冷静,观察患者状况。

2. 立即报告上级医师,并通知护士长。

3. 根据患者状况,采取以下措施:(1)若患者出现晕厥、面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立即给予吸氧、建立静脉通路、静脉注射升压药等急救措施。

(2)若穿刺部位出血,立即用无菌纱布压迫止血,必要时给予止血药物。

(3)若穿刺部位出现血肿,给予冷敷,并观察血肿范围和症状变化。

4.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穿刺部位和穿刺方法,重新进行穿刺。

5. 若重新穿刺仍失败,根据患者病情和科室条件,采取以下措施:(1)若患者病情允许,可考虑其他穿刺途径,如肌肉注射、静脉注射等。

(2)若患者病情严重,需紧急手术,立即通知手术室,做好术前准备。

(3)若患者病情危急,需立即进行抢救,同时通知上级医师和护士长。

6.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安抚患者情绪。

7. 记录穿刺失败原因、处理措施及患者病情变化。

四、应急预案注意事项1. 各科室应加强穿刺操作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穿刺技术。

2. 穿刺操作前,充分了解患者病情,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方法。

3. 穿刺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确保患者安全。

4. 加强无菌操作,预防感染。

5. 穿刺失败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改进工作。

五、应急预案总结1. 各科室应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提高穿刺操作成功率。

2.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穿刺失败的能力。

3. 加强与其他科室的沟通协作,确保患者安全。

4. 对穿刺失败病例进行总结分析,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针刺时的应急预案

针刺时的应急预案

一、背景在临床工作中,针刺操作是常见的治疗手段,但有时由于操作不当或患者个体差异,可能会发生针刺意外事件。

为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应急组织机构1. 应急领导小组:由医院领导、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应急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 应急处置小组:由医护人员、护士、药剂师等组成,负责现场急救和后续处理。

三、应急预案流程1. 针刺意外发生时的处理(1)立即停止操作,安抚患者情绪。

(2)检查患者意识、呼吸、脉搏等生命体征。

(3)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如有出血,立即用无菌纱布或棉球压迫止血。

(4)如患者出现晕厥、休克等症状,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2. 伤口处理(1)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污物。

(2)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防止感染。

(3)如伤口较大或污染严重,及时进行清创缝合。

3. 药物处理(1)根据患者情况,给予必要的止痛、止血、抗感染等药物。

(2)如患者有过敏史,立即给予抗过敏药物。

4. 后续观察(1)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发热、感染等症状,及时处理。

(2)记录患者治疗情况,包括用药、伤口愈合等。

四、预防措施1.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针刺操作技能。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确保针刺安全。

3. 仔细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过敏史。

4. 操作前充分沟通,告知患者操作风险。

5. 配备必要的急救设备和药品。

五、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医护人员应对针刺意外的应急处理能力。

六、总结本应急预案旨在提高医务人员应对针刺意外的应急处理能力,保障患者和医务人员的安全。

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应急预案,确保其在关键时刻发挥最大效用。

针灸漏针应急预案

针灸漏针应急预案

一、背景针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操作不当或意外情况,有时会发生针灸漏针现象,给患者带来不适甚至伤害。

为保障患者的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针灸科、康复科等相关科室,适用于所有针灸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漏针情况。

三、组织机构1. 成立针灸漏针应急预案小组,负责预案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小组成员包括:科主任、护士长、针灸医师、护士、消毒员等。

四、预防措施1. 加强针灸操作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确保针灸器材的清洁消毒。

3. 操作前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体质,选择合适的穴位和针刺方法。

4. 操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针灸器材定期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五、漏针处理流程1. 发现漏针后,立即停止操作,安抚患者情绪。

2.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以下措施:a. 如果患者无明显不适,可先观察一段时间,确认无不良反应后再进行拔针。

b. 如果患者出现疼痛、出血等症状,应立即进行以下处理:(1)用消毒棉球压迫止血,避免血肿形成。

(2)局部消毒,预防感染。

(3)根据患者情况,可给予局部热敷、冰敷等治疗。

c. 如有神经损伤等情况,立即联系相关科室会诊,采取相应措施。

3. 拔针后,对穴位进行局部消毒,避免感染。

4. 详细记录漏针情况,包括时间、原因、处理措施等。

六、总结与反馈1. 针灸漏针应急预案小组定期对预案进行评估,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 加强医务人员对预案的学习,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对漏针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制定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4. 向患者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

七、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未尽事宜,由针灸漏针应急预案小组负责解释。

2. 本预案的修改、废止需经科主任批准,并报医务科备案。

注射失败的应急预案

注射失败的应急预案

一、引言注射是临床医疗中常见的操作,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可能导致注射失败。

为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各类注射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注射失败情况。

三、应急预案1. 注射失败的定义注射失败是指注射过程中,因操作失误、药物问题、患者原因等导致注射未达到预期效果,或者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

2. 注射失败的分类(1)注射未成功:注射药物未注入体内,或注入剂量不足。

(2)注射部位异常反应:注射部位出现红肿、疼痛、瘙痒、水疱、破损及色素沉着等。

(3)晕针晕血:患者在注射过程中出现头晕、心慌、恶心、面色苍白、口唇指端紫绀等症状。

3. 注射失败的处理流程(1)立即停止注射操作,观察患者状况。

(2)若患者出现晕针晕血症状,立即将患者平卧,头部放低,保持呼吸道通畅。

(3)给予氧气吸入,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

(4)遵医嘱给予药物治疗,如抗过敏药物、升压药物等。

(5)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如出现休克等症状,立即进行抢救。

(6)对注射部位进行局部处理,如消毒、敷料覆盖等。

(7)详细记录注射失败原因、处理过程及患者病情变化。

4. 注射失败的预防措施(1)加强医护人员注射操作技能培训,提高注射成功率。

(2)严格掌握注射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不必要的注射操作。

(3)正确选择注射部位,避免注射在血管、神经等敏感区域。

(4)确保注射药物质量,避免使用过期、变质药物。

(5)关注患者心理状态,消除患者紧张情绪。

(6)注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停止注射。

四、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医护人员进行注射失败应急演练,提高应对注射失败的能力。

五、总结本预案旨在提高医疗机构应对注射失败的能力,保障患者安全。

在实际操作中,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预案执行,确保患者安全。

同时,不断总结经验,完善预案,提高医疗质量。

进针角度易深易浅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进针角度易深易浅的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进针角度易深易浅的存在问题进针角度是指针灸治疗中针头与皮肤表面的夹角。

进针角度的深浅对于针刺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程度都有重要影响。

然而,进针角度易深易浅存在一些问题:1.治疗效果不佳:如果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针头可能无法准确刺激到相应的穴位,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过深的进针角度可能误伤深层组织,过浅的进针角度则可能无法达到所需的刺激效果。

2.不适和疼痛: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不适感或疼痛。

过深的进针角度可能会刺激到神经末梢或深层组织,引起剧痛;而过浅的进针角度可能会刺激到皮肤表面神经末梢,也可能引起疼痛。

3.安全隐患:进针角度过深可能会造成针头刺入深层组织,可能会导致出血、血肿、感染等安全问题。

过浅的进针角度可能会导致针头易于脱出或移位,增加了治疗过程中的风险。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进针角度易深易浅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严格培训医护人员:对于进行针灸治疗的医护人员,应进行严格的培训和考核,确保他们掌握正确的进针技巧和角度。

只有专业培训过并获得资质的医护人员才能进行针灸治疗。

2.建立标准操作规范:医疗机构应制定并执行针灸治疗的操作规范,明确规定进针角度的要求。

这些规范可以包括讲解进针角度的正确示范、注意事项和常见错误的避免等内容,以确保医护人员按照标准操作进行治疗。

3.加强患者交流和反馈:医护人员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应与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了解患者的感受和反馈。

如果患者感到不适或疼痛,医护人员应及时调整进针角度,以确保患者的舒适度和安全。

4.使用辅助工具:在进行针灸治疗时,医护人员可以使用辅助工具来帮助控制进针角度。

例如,可以使用角度标尺或针柄上的标记线来指导进针角度的控制,以提高准确性和一致性。

5.定期评估和质量监控:医疗机构应建立定期的评估和质量监控机制,对进行针灸治疗的医护人员进行评估和监督。

这可以包括随机抽查和评估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调查等方式,以及及时纠正和改进不足之处。

通过采取上述整改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进针角度易深易浅的问题,提高针灸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舒适度,同时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

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

2023-11-28CATALOGUE目录•针灸科异常处理概述•针灸科异常类型及风险分析•针灸科异常处理流程•针灸科异常处理应急预案•针灸科异常处理培训与演练•针灸科异常处理案例分析针灸科异常处理概述01针灸科异常处理是指在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过程中,因患者自身原因、针灸操作不当或其他外部因素导致的意外情况处理。

定义针灸治疗过程中易出现多种异常情况,如晕针、滞针、弯针、断针等,这些情况具有突发性和不可预测性,需要医生及时、准确地处理,以保障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

特点定义与特点及时处理针灸科异常情况可以避免患者受到不必要的伤害,甚至挽救生命。

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医疗纠纷通过及时、有效的处理,可以减少异常情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提高患者满意度。

合理、及时的处理针灸科异常情况,可以减少因医疗事故引发的医疗纠纷。

030201处理异常的重要性历史针灸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方法,其异常处理方法也随着针灸医学的发展而不断演变。

古代医家对于针灸科异常处理已有一定的认识和实践经验,现代医学更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改进。

发展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针灸科异常处理也在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医生重视针灸科异常处理的培训和学习,不断完善异常处理的流程和方法,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针灸治疗服务。

针灸科异常处理的历史与发展针灸科异常类型及风险分析02滞针弯针断针晕针常见异常类型01020304针灸过程中,针体在穴位内停留时间过长,导致针体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

针体在穴位内发生弯曲,可能与患者体位改变或操作不当有关。

针体在穴位内折断,可能与针具质量、操作不当或患者配合度有关。

针灸过程中,患者因紧张、疲劳、饥饿等原因出现头晕、恶心、心悸等症状。

滞针可能导致针体无法取出,引发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弯针可能导致针体移位,影响治疗效果或造成伤害。

断针可能导致针体残留体内,引发感染或其他不良反应。

晕针可能导致患者休克或不适,影响治疗效果。

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

针灸意外情况应急处理预案2017-12-08非主流针灸01—针灸意外一旦发生,立即进行处置,其要点如下:一、诊断应迅速准确:针灸意外发生之后,立即拔出全部针灸针并迅速地作出准确判断,包括属于哪一类损伤,损伤的部位以及程度,以便进一步救治。

二、积极采取各项措施:一种是在施治过程中或治疗后即刻出现,一种则于针灸后数小时至一、二日甚至更多时间不等。

对于前者,显然需要立即处理。

后者则应见微知著,或留院观察,或嘱家人随时注意变化,以免贻误救治时机。

三、针灸意外的处理,轻度气胸、局部血肿、晕针等,诊室内即可处理。

中、重度气胸,深部位的折针,重要内脏的损伤等,需请外科会诊处理,做好转科前的初步治疗。

四、配备部分救治药品和器械,如肾上腺素、强心剂、消炎软膏以及龙胆紫药水等。

02—针灸意外预防一、加强责任心,提高医德修养,时刻保持冷静头脑,谨慎处理每一病人。

针刺时应“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

”(《素问·针解》)。

二、提高业务水平,针灸医师必须掌握解剖学,熟悉全身解剖情况,掌握哪些穴位易出问题,哪些穴位比较安全。

选择恰当的针刺深度和方向。

掌握病理学,了解在病变时脏器解剖的位置和特点。

三、注意严格消毒:针刺消毒,应包括术者的双手,针具及患者的穴区。

四、遵循操作常规:针前仔细检查针具是否有锈蚀和带钩。

针刺时,精心体会手感,动作轻柔。

有重要脏器部位,更宜谨慎。

随时观察患者的神态表情。

如有晕针史者,尽可能令其卧位针灸。

让患者在针前尽量取舒适的体位,并嘱患者在针灸过程中不得随意变动体位。

03—针灸意外具体处理措施一、晕针(一)、轻度晕针,表现为精神疲倦,头晕目眩,恶心欲吐;重度晕针、表现为心慌气短,面色苍白,出冷汗,脉象细弱,甚则神志昏迷,唇甲青紫,血压下降,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症状。

(二)、原因:多见于初次接受针刺治疗的患者,其他可因精神紧张、体质虚弱、劳累过度、饥饿空腹、大汗后、大泻后、大出血后等。

也有因患者体位不当,施术者手法过重以及治疗室内空气闷热或寒冷等。

针刺伤不良事件处理

针刺伤不良事件处理

安全警示教育时间2018.6.12 地点急诊护办室主持人胡利娥护师参加人员护士培训形式理论学习培训主题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预防应到人数11 实到人数11 未到人数0 培训率100% 合格率100%培训过程原因分析:1 、人力资源不足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常常使她们感到精力不足、头昏眼花、腰背酸痛,而多数人在超负荷主状态下应激反应能力往往较差,因而容易发生针刺伤。

研究表明,值夜班、工作任务重、工作倦怠、精神压力大、年要轻没有经验等因素是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重要因素。

内2 、护理人员某些操作不规范护士在工作中粗心大意,未严格遵守程序、技术不熟练是导致针刺伤发生的因素之一。

容42% 的针刺伤是在心情急躁或紧张时发生的,74% 的针刺伤是在工作紧急或繁忙时发生。

有不少刺伤是护士给病人拔完针后,因为又要急着为另一位病人拔针,就把拔出的输液器的针头插进输液管中,在插针头的过程中,就极易被针头刺伤另一个用来固定输液管的手上。

还有一定比例的刺伤是在回套针头的针帽时发生的,再就是加药时不按操作规范,为赶时间,一个手拿安瓿,一个手拿着注射器,两手之间没有支撑点,这样也极易被加药的针头刺伤,这些都是护理人员本身违反操作规范而致刺伤的。

另外,徒手分离针头与注射器,用过的针头暴露于周围环境中等,也是造成针刺伤的常见原因。

因此,护理人员严格遵守卫生部门关于一次性物品处理的要求,是避免针刺伤的重要措施之一。

3、防护意识淡薄临床护士自我防护意识淡漠,院内感染知识培训时不认真学习,比如护理部要求在临床工作中尽量不进行针头复帽的操作,必需时要“单手复帽”操作。

自我防护意识普遍较弱,而防护意识的淡漠又导致其防护行为不到位,发生职业暴露的几率增大。

4、护理对象不合作躁动或不合作病人作治疗时要格外警惕针刺伤的发生,由于没有解释清楚或者没有固定好病人的体位,病人因为紧张或烦躁,极易导致针刺伤,这时候应有同事协作。

掌握针刺伤发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针刺中发生偏差现象的解救方法
一:神阙穴:误针时发生睾丸剧疼,可急刺命门穴以救之,下针时针尖微向上,捻到不可再进为止,卧针约一分钟左右,然后轻摇针柄约十秒钟,将针提至皮下,向左右个斜刺五分,微微捻动,待睾丸不疼再出针。

二:横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尿闭,急针涌泉穴以救之,刺入五分深,卧针半分钟,然后用手捻动一分钟,待患者有尿意时出针。

三:水分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肿胀,宜针刺肓俞穴和天枢穴以救之,应在患者呼气时进针,刺约一寸五分深相间的捻转与卧针,没捻转半分钟提出六分,卧针片刻再捻,以肿消为度,又:水分穴误针时,还可能出水不止,可用真血竭末敷在水分穴上,没有真血竭时,可用中国槐花末代替。

四:气冲穴:误针有时会发生疝气坠胀,急刺丰隆穴救之,针入一寸用旋捻法,先用拇指向内捻转,半分钟后提出五分,再向外捻动约半分钟再行刺五分,旋即出针。

并嘱咐患者静卧一会,疝气坠胀即止。

五:血海穴:针刺过深时易发生晕厥,宜急将针提出少许,并另针足三里以救之,针入五到八分深,入针后先左捻行振针法,立即出针患者当可醒,血海穴留针时间过长,患者可能会发生周身震颤,可将针提出少许,急针对侧曲池穴,同时按压小海穴即止。

六:箕门穴:误针有时会发生足部运动不自如或大便秘结,宜针刺腹哀穴以救之,刺入一寸五分,卧针半分钟,然后向左捻动九次,向右捻动六次,即出针。

七:灵台穴:误针有时会发生手足不调,针刺委中穴以救之,针刺一寸向外侧捻转,并上下提插七次出针,即可恢复正常。

八:承灵穴:误针会发生晕厥,不省人事,急刺肾腧穴以救之,针入一寸五分深,急退皮下再进如前,又急退之,进时向左捻转,退时向右捻转,进退约七八次,即可醒。

九:颅息穴:误针时则耳痛耳鸣,急针阳池穴以救之,针入三分向内侧捻转,约十秒后出针。

十:角孙穴:误针会出现脑充血,而发生晕厥,宜急刺三阳络穴以救之,宜浅刺比宜超过五分,并针尖斜向下,待达相当深度后,略摇针柄即出针即愈。

十一:承泣穴:误针宜针刺内庭穴,刺入三分用指弹动针数次,捻动数次即可,若出现目定不动时,用小艾柱灸听宫穴一柱即可。

十二:哑门穴:误针出现喑哑,或晕厥如死,宜速刺人中二分,上下提插捻动,复摇动
针柄,轻者可恢复,若深及延髓则不可救。

又此穴虽浅刺,刺后也不可重击针孔处,否则也可致命。

入患者觉得有麻电感即是刺到延髓,硬立即停止进针,慢慢提针至皮下。

十三:脑户穴:误针则头痛,急刺百会穴以救之,针时须斜下针,并依次向四下轻捣,并用指甲在针柄上频频刮之,即可。

十四:络却穴:误针时则喑哑,宜急刺至阴穴以救之,针入一分用旋捻法,不停向左右转动,约半分钟之久,略卧针即出则言语可恢复。

十五:囟会穴:误刺则人立即晕倒,宜急刺风门穴以救之,用捻术不停向左捻转,在捻入八分后,将针上下提插约五分钟,左右各卧针半分钟,迅速出针即醒。

十六:神庭穴:误针则人发狂,宜急刺脊中穴以救之,针刺入四分,针时先直刺,待入四分深后用旋捻法先向左捻转十秒钟,再向右捻转,捻毕再上下提插数次出针,狂乱可止。

十七:玉枕穴:误刺则易生黄水疮,可针风池穴和委中穴以救之,入针时应不停向右捻动,并上下提插约五分钟之久,始出针则黄水疮渐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