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初探

合集下载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研究背景部分需要探讨当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如校企合作模式不够灵活、校企合作案例匮乏、校企合作效果难以评估等。

可以从国内外相关研究的进展和成果入手,深入分析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通过对研究背景的深入探讨,可以引发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更深层次的思考,并为后续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奠定基础。

对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研究背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与总结,将有助于更好地把握研究方向和目标,为后续研究提供更有针对性和科学性的指导。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和不足,深入研究校企合作的案例,评估校企合作对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影响,探讨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探讨和研究,旨在为提升职业教育质量、促进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健康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研究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为教育部门、企业和学校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的互相促进和共同发展。

.1.3 研究意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有助于提升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

通过与企业深度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行业需求和趋势,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学生。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推动产学研合作模式的创新。

学校和企业通过合作研究项目、共建实验室等方式,可以共同解决行业问题,促进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这种合作模式不仅有利于学生的就业和创业,也可以实现企业和学校的双赢。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对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缩小产业与教育之间的距离,培养更多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分配。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对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需求日益增加。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传统职业教育模式与现代产业的需求相脱节,已经无法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应运而生,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一、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职业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入企业资源,使学校与企业紧密结合,并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全面融合,以达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的目的。

二、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意义1. 促进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对接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与时俱进、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企业参与教学过程,能够从源头上对人才进行培养和塑造,提高人才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就业质量。

2. 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通过与企业合作,在校园内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实践机会,使他们更早地接触到企业,了解企业运作规则和市场需求,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增强他们的竞争力。

3. 促进教学和科研的深度融合校企合作为学校提供了更多的实践资源和创新动力,促进了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

企业的技术和经验可以为学校的科研工作提供支持,学校的科研成果也可以转化为企业的创新能力。

校企合作能够促进教学、科研和产业的良性互动,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和科研水平。

三、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1. 企业参与课程设置企业针对市场需求和岗位要求,参与到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过程中,提供企业实际项目和实际案例,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和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2. 建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校与企业共同建立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将校内的理论教学与企业的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以及模式初探

校企合作的现实意义以及模式初探

22 “ . 四位一体” 的校企合作模式的构建。 在经济全球化、 区域一 13 有 益 于减 轻 职业 学 校 学 生 的家 庭经 济 负担 。 调 查 统计 , . 据 潍 体化的社会发展大背景下 , 职业院校 、 企业 、 政府 、 社会是职教发展的 坊 市 中 等职 业 学校 学 生 多数 来 自农村 ,家 庭经 济 来 源 主要 来 自农 业 四大 关键 利 益 集 团 , 这个 利 益 集 团之 间成 了一 种 互相 依 存 、 相 制 在 互 收入 , 经济 状 况 普遍 不好 。 从 2 0 0 9年 5月份 潍 坊 市 部 分城 区 、 市 约 的 关 系 。 县 潍坊 借 鉴供 应链 管 理 思想 , 将 这 一 管理 思 想 运用 到 职 业 并 中职 学 校 调 研 情 况 看 : 生 父亲 是 身 份 为农 民 的 约 占 6 % , 民 工 教 育 改革 与 发 展 中 , 建 “ 学 3 农 构 四位 一 体 ” 的校企 合 作 模 式 。 业 院校 需 要 职 和工人约 占 2 %, 1 个体工商业者 约占 9 , % 无业者约 占 3 ; % 父亲 身 企业、 政府 、 社会 的有效供给 , 企业也 需要职业院校 、 政府 、 社会的有 份 为公务 员、 工程 师、 教 师 、企 业所 有 人和 高级 管理 人 员 的总 共 占 效供 给、 社会需要职业院校 、 企业、 政府的有效供给 , 政府也需要上述 2 %。学生母亲身份为农民的约 占4 %, 民工和工人约 占 2 %, 5 农 6 个 三方有效有益的“ 产品”保证政府 的高效率、 , 高水平运转。在这一模 体工商业者约 占 7 , % 无业者约占 3 母 亲身份 为公务 员、 %: 工程师、 式中 , 最直接 的最核 心的一对关系就是职业 院校和企业( 用人单位 ) , 教 师、 企业 所 有 人 和 高 级 管理 人 员 的 总 共 占 1 % : 以上 数 据 分 析 在“ 2 从 人才” 这一特殊产品上 , 形成 了经济管理学“ 产品 ” 的上游和下游 看 出, 中职 学校 学 生 家 庭 绝 大 多 数 为低 收 入 家庭 , 提供 学 费 、 活 关 系 。 会 既是 这 一 “ 品 ” 材料 的 输 送者 , 在 生 社 产 原 又是 “ 才 ” 人 的最 终 接纳 费 等 方面 , 大多 存 在 困难 , 要 政府 和 社 会 的帮 助 与扶 持 。 例 如在 负 者。 需 政府( 包括政府调控的市场 ) 在这个链条中既是紧要的一环, 不仅 担 学 费 方面 ,综 合 调查 情 况 ,在被 调 查 者 中 ,不 能承 受靠 借 钱 的约 提供 政 策信 息 等 特 殊 产 品 , 且 还 要 在 校 企 合 作 这 辆 “ 车 ” 系 中 而 动 体 3 % , 映 有 困难 但 可承 受 的 约 3 % i 生 活费 方面 , 8 % 的学 发挥 发 动 机和 润 滑 油 的作 用 。 0 反 3 在 有 4 生依靠父母 , 有约 1 %的学生依靠亲友或者靠 自己打工解决 。校企 1 23 “ . 四位一体 ” 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实践。 近年来 , 潍坊在构建这 合作 , 半工半读等方式能够在培养技能的同时, 为这部分学生减轻经 模式的初期 , 突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建立校企合作服务中心平 济 负担 , 利 完成 学 业 。 顺 台和 校 企 联动 责 任 区工作 机 制 以及 高校 联 席会 议 机 制 等 多项 机 制 与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中等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初探

摘要 : 中等 职上 的 企 业 一 线 技 术 工 人 。 如何 使 学 生 毕 业 后 能 够 直 接 上 岗 , 立 独 操 作 是 当 前职 业 学校 面 I 关键 问题 。 学校 通 过 建 立 良好 的校 企 合 作 机 制 , 现 设 备 资 源 共 享 , 临的 实 与优 势 企 业 共 建 , 现 订 单 培 养 实 的 办 学模 式 , 以企 业 的亮 点吸 引学 生 , 据 企 业 需 要 合 理 安 排 实 习 实 训 项 目, 力做 到 学 生 就 业 与 企 业 零 对 接 , 为 当地 经 济 发 根 努 并
展做 出贡 献 。 关键 词 : 企 合 作 经 济 强镇 职 业 学 校 校
13 以 技 能 培 养 为 核 心 , 排 组 织 实 训 、 习 。教 学 质 量 . 安 实 浙江 温州 市永 嘉 县 瓯 北 镇 是 温 州 市 五 大 镇 级 市 镇 之 一 , 民 是 实训 技 能 是 职 业 营经 济 发 达 , 门行 业 、 鞋 行 业 在 全 国 处 于 龙 头 地 位 。 近 年 是 学 校 的 生命 , 一 所 学 校 生 存 与 发 展 的 基 石 , 阀 制 来 , 北 经 济 发 展 更 是 迅 速 , 业 除 了 对 高 新 人 才 有 很 大 的 需 学 校 质 量 生 命 全部 内 涵 的真 谛 。 校 企 合 作 形 式 下 的 技 能 培 养 , 瓯 企 求 之 外 , 高 技 能 的 一 线 技 术 工 人 也 有 着 巨 大 的 需 求 , 现 在 应该 紧 紧 围 绕 企 业 对 工 人 技 能 的 要 求 展 开 。 对 而 市 场 上 最 缺 乏 的 就 是 具 有 独 立 操 作 能 力 、 熟 技 术 的 技 术 工 娴 在内容上 , 们本着“ 繁就简 、 须够用” 我 删 必 为原 则 。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职业教育中的校企合作模式不断创新与发展。

一、传统校企合作模式的局限性过去,校企合作常见的模式往往是学校与企业签订简单的合作协议,学生到企业进行短期实习。

然而,这种模式存在诸多不足。

首先,合作深度不够。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往往局限于表面,企业未能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导致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脱节。

其次,实习效果不佳。

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可能只是从事一些简单、重复的工作,无法接触到核心业务和技术,难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再者,合作稳定性差。

由于缺乏长期有效的合作机制和共同利益驱动,校企合作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企业经营状况的影响,难以持续稳定开展。

二、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为了克服传统模式的局限,近年来,出现了一系列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

1、共建产业学院学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产业学院,整合双方的优势资源。

企业提供实践教学基地、设备和技术支持,学校则负责理论教学和基础课程。

在课程设置上,根据企业的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共同开发实用的课程体系。

这种模式实现了教育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培养的学生更符合企业的用人标准。

2、现代学徒制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

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联合传授知识和技能,按照企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针对性培养。

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学习,能够更快地掌握实际操作技能,提高职业素养。

3、“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向学校下达“订单”。

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选拔学生组成“订单班”。

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工作,实现了人才培养与就业的无缝对接。

三、创新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势1、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创新模式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所学与企业所需紧密结合,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2、增强企业竞争力企业通过参与职业教育,能够提前培养和选拔符合自身需求的人才,降低招聘和培训成本。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在当今社会,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与发展成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的关键。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目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一方面,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认为合作增加了成本和管理难度,且短期内难以见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学校在合作中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课程设置与企业需求存在脱节,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导致培养出的学生难以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和要求。

此外,校企合作的机制不够完善,缺乏有效的沟通协调平台和利益共享机制。

一些合作仅停留在表面,如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学校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等,未能真正实现深度融合。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为了应对上述问题,需要不断创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1、共建产业学院学校和企业共同建设产业学院,将企业的生产流程、技术标准、管理模式等引入教学过程。

学生在产业学院中能够接受更加贴近实际工作的教育,同时企业也能够提前培养和选拔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

例如,某职业院校与当地一家知名制造企业共建了智能制造产业学院。

企业提供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支持,学校负责教学管理和课程开发。

学生在学院中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能够亲自操作设备进行生产实践,毕业后能够迅速融入企业的生产一线。

2、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将传统学徒培训与现代职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学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学徒。

企业师傅和学校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

比如,在一家汽车维修企业,学生拜师于经验丰富的技师,在工作现场学习汽车维修技术。

同时,学校教师为学生讲授相关的理论知识。

这种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3、订单式培养企业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向学校下达“订单”,学校按照企业的要求制定培养方案,为企业量身定制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摘要:职业教育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尤其是与区域经济的特点相适应,与用人单位对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相匹配。

要实现这个目的,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必须使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大力开展校企合作。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方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目标是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要使我们培养的人才能“适销”对路,就必须始终坚持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

建立以素质为核心,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需求为取向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是应企业人才实际需求状况而产生的,并按照企业和学校的安排实施的、交替进行课堂教学和企业实际操作培训的教育模式,也是职业教育区别于其它教育的核心特点。

一、校企合作现状近几年来,校企合作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通过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一)学校合作能力不强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学校合作能力与企业的期望存在不对等性,因此,校企合作难以深入开展,有的甚至难以为继。

学校自身的合作能力不强是一个重要的制约因素。

导致学校合作能力低下的原因主要有,专业建设缺乏内涵、师资水平不高、现有的学科化教学安排不能与企业对接、办学思想落后,缺乏改革的勇气和创新的能力等。

(二)企业参与动力不足总的来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程度较低,积极性不够。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很多,如过剩的劳动力和低端制造业,使得企业在中短期内,普遍缺乏按较高的标准来培训员工的动力。

也使得企业不愿承担风险去花大价钱培训员工,而怕最后落得个“为他人做嫁衣”。

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

(三)政府主导引力不够现有的校企合作大多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维系的低层次合作。

虽然校企合作越来越受到各级政府的关注和重视,许多的合作成果也得到了政府的认可、肯定和奖励,但校企合作依然缺乏体制、机制的保障,政府主导作用的发挥尚不明显。

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初探

校企合作教育教学工作初探
问题 。
我们 要把 推 进 职 业 教 育校 企 合 作 提 高到 一 个 新 的 高 度 予 以重 视 。 如
果 说 促 进 均 衡 发 展 是 当前 教育 工 作 的重 中之 重 , 么推 进 校 企 合 作 则 是 那
12 .兼职教师 的管理 定量考核, 动态管理。 以学生专业能力增 长程度作为对兼职教师考核
上正 确 各 占5 %。 0
积 极鼓 励 专业 教师 到 行 业企 业兼职 专业 教师 需 到 所 在系 、 务处 备 教 案 , 写 业 教 师 行 业 企 业 兼 职 申请 表 》 兼 职 企 业 签 署 意 见 并 加盖 公 填 专 , 章 。 学 院批 准 , 不 影 响 正 常 教 学 任 务 的 前 提 下 , 可 能 地 满 足 专 业 经 在 尽 教 师 到 企 业 行 业 所 需 的 时 间 。 了更 有 效 地 调 动 专 业 教 师 的 积 极 性 , 为 根 据 其 所 创 造 经济 效 益 的多 少 由学 院进 行 表 彰 , 并将 此 项 列 为 职 称 晋 升 的
2 、设 立 多方 位 合 作 渠 道 2 1 问工程 师项 目 .访
当 前 推 动 职 业 教 育 中 的 重 中之 重 。 进 校 企 合 作 , 一 项 非 常 复 杂 的 系 推 是
统工程 ,不仅涉及管理体制 、 办学 体制、运行机制 问题 ,而且涉 及培养
模 式 、 学 模 式 、 议 模 式 问题 ; 仅依 赖 于 教 育 部 门和 职 业 院校 的积 极 教 评 不 性 , 些 重 大 政策 问 题 还 涉 及 到 财 政 、 务 和 企 业 管理 等 综 合 部 门 。 一 税 我 院在校企合作工作 中 , 了一定的工作 , 累了一些经验 , 做 积 我们 将 继 续 深化教学改革 , 大校企合作力度 , 养 出优秀的高素质 、 加 培 高技 能 型 专 门人 才 。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校企合作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实践探索——以烟台职业学院为例
烟台市服务外包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紧扣烟台蓝色经济区发展 需求袁带动校企技术合作尧共建共管专业尧开展典型合作项目袁探索出
一条校企共赢互惠袁 将企业的根本利益和学院的教育利益紧紧捆绑袁 实现校企联姻的道路遥 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袁在学习中工作袁实现了高 职教育野教育尧培训尧就业冶一体化的大学生就业直通车计划遥
3 校企合作实际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渊1冤政策法规的缺失制约着校企深度合作的进程遥 虽然自大力发 展职业教育以来袁国家不断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鼓励校企合作袁但是 这些政策法规都只是停留在宏观层面上袁而在校企合作的具体细节上 比如企业应承担的义务尧学院享有的权利尧参与教学的企业享有的优 惠措施等方面则没有相应的保障措施遥 这就使得在校企合作教学的具 体开展过程中学院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袁企业则在有利可图时处于积极 状态袁无利可赚时则消极迎合遥
渊2冤 高职院校和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不利于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 展遥 目前我国的公立高职院校完全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袁企业是属于独 立的法人袁它们的生产经营活动完全由市场导向遥 而作为高职院校和企 业之间的桥梁作用的行业协会对职业教育的指导力度不够袁使得校企合 作长期处于民间活动状态袁 因而他们在合作过程中权尧渊下转第 80 页冤
科技视界
酸冶袁其代表企业有丰原生化尧八一化工等遥 产品附加值不高袁同时特别 向化工一类产品的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遥 蚌埠市对外贸易发展 仍主要依靠资源尧能源尧土地和环境等有形要素投入袁资源和环境压力 较大遥 蚌埠市能源资源消耗大袁单位产品能耗高遥 预计今后一段时期袁 蚌埠市外贸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将更趋强化遥 2.2.2 县域外贸发展不均衡袁总体规模偏小
以 2009 年为例袁怀远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558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 实绩企业 8 家曰五河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184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 企业 3 家曰固镇县累计实现进出口 250 万美元袁发生进出口实绩企业 3 家遥 三县总进出口额不足 1000 万美元且县域外贸发展的不均衡袁这 会制约蚌埠市的对外贸易发展遥 2.2.3 传统比较优势逐步削弱

职教集团化办学实践中的校企合作初探

职教集团化办学实践中的校企合作初探

职业教育与普 通教育 在人 才培养模 式 上的最 大不 同是 “ 做中学 ” 但此要求仅 依靠学 校 自身 根本无 法完成 , , 它必须
通 过 校 企 合 作 , 靠 企 业 才 能 实 现 。 基 于 此 , 界 各 国 普 遍 依 世
+ 就业 ” 等链 条 , 可推进校企深层合作 。 鉴 于此 , 依托职教 集 团平 台, 使校 企进 一步合 作是 新 促 形势下我们面 临的新课题 。以江 苏机 电职教集 团为例 , 们 我
术研 发 中心 , 没立 了面 向集 团 成 员 企 业 和 院 校 教 师 可 共 同 申 报 的 开放 式 基 金 : 此 基 金 以 项 目为 纽 带 , 过 技 术 资 源 共 通 享, 已为 集 团 内部 校企 合 作 提 供 了一 个公 共 的 技 术 开 发 和 服
长、 教育部原副部长张 天保表示 , 心和支 持职业 教育是 企 关
业 应 尽 的 社会 责 任 , 是企 业 自身 发 展 的需 要 。 也 在 有 关 法 律 法规 框 架 内 , 索 校 企结 合 互 利 双 赢 的 切 人 探
点, 建立校企结合的长效机制 和强大动力是非 常必要 的。政 府在制定有关法律时 , 要明文规定生产条 件先进 的企业 有为 职业教育服务的责任 和义务 , 法律效 力是迫使企业 与职业院
12 法 律 约 束 , 定 企 业 之责 . 规
今 年 刚 出 台 的《 育 中 长 期 发 展 和 规 划 纲 要 》 谈 到 如 教 在 何 调 动 行业 、 业 积 极 性 时 强 调 , “ 立 健 全 政 府 主 导 、 企 要 建 行 业 指 导 、 业 参 与 的办 学 机 制 , 定 促 进 校 企 合 作 办 学 法 规 , 企 制

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校企合作初探

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校企合作初探

职业教育数控专业校企合作初探摘要:现代的职业教育的数控专业的教学必须要适应市场的需求,以适应工厂生产技术需求为导向,制定完善的课程体系,展开校企合作以及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在制定教学计划工程中,以企业为依托,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加强数控专业的教学特色,为社会培养实用性比较强的人才。

关键词:校企合作数控教学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目前,国家致力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专业技术能力比较强的技术人才。

根据相关政策的规定,职业学校必须要开展产教结合,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

本文主要探讨职业教育的数控专业校企合作的教学模式,指出存在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1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及其意义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专业的技术人才充实到工厂对于推动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也是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必须要以社会经济服务为导向,以提高学生就业为宗旨,建立产教结合的教学模式。

校企合作教学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在实践教学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于数控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增长非常快。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职业学校在培养数控专业的学生还是停留在书本上,尤其是随着大量高科技的数控机械大量运用到生产中,现在的数控教学与实际生产脱节比较严重。

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将一些先进的技术带到课堂,学校也可以根据这些信息掌握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有助于培养更加专业的学生。

对于企业来说,使用这样的学生,也可以降低内部培训成本,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为企业输送本企业适合的学生。

因此,校企合作是企业和学校之间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发展的全新教育模式,既解决了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就业比较难的问题,推动了学校的发展,又为企业提供了专业的技术人才。

2 校企合作模式的基础校企合作的基础是互惠互利,共同发展,也是任何合作的基础。

学校也必须要有一定实力,才可能与实力和地位相当地企业开展合作,合作教学的效果也才会更加显著,所以加强学校的自身实力是校企合作的第一步。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机制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人才培养成为重中之重。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建立对于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机制设立的背景、机制设计的要素等方面进行研究。

一、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意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之间携手合作,共同培养和输送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方式。

这种合作具有多方面的意义:1.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与企业的合作,学校可以了解当前行业的最新需求和发展趋势,为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同时,学校还能充分利用企业实践基地,提供更加实际的培训环境,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2. 提高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使学生在学习期间就能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问题,增强了实践能力,适应了实际用人需求,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就业率。

3. 促进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建立了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之间的紧密联系和互动合作。

学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能够促进产学研结合,加强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二、机制设立的背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的设立是基于当前职业教育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提出的。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新兴产业出现,传统产业升级速度加快,人才需求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此外,技术和知识的发展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职业教育模式与社会的不断变革需求之间出现了矛盾,需要通过校企合作来加强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三、机制设计的要素为了构建一个有效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需要考虑以下要素:1. 机制设计的目标:明确机制设立的目标是什么,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还是为了解决企业用人需求等。

2. 合作模式的确定:校企合作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如合作办学、实习实训基地、专业课程顾问等。

选择适合的合作模式,能够更好地实现双方的需求和目标。

3. 资源整合与共享: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需要进行资源共享和整合,共同提供师资力量、实验场所、科研成果等。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

从校企合作到产教融合:探索职业教育发展新路径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职业教育在中国的地位日益突出。

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具有实际技能的专业人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当下,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困境也日益凸显,如何加强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成为了职业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校企合作的现状与问题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校和企业间开展合作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而目前,校企合作存在着一些问题。

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学校往往无法准确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企业也很难理解学校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导致双方合作效果不佳。

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机制不够完善,双方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导致合作项目无法长期持续推进。

校企合作中存在着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的问题,一些学校只是形式上开展了校企合作项目,实际人才培养效果并不理想。

二、产教融合的意义与需求产教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在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进行无缝对接,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调整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以满足市场需求的过程。

产教融合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通过产教融合,可以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需求的紧密结合,促进学生专业技能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的提高。

产教融合可以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实现双赢。

产教融合的发展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迫切需求。

随着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传统的职业教育往往无法满足市场的需求,而产教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市场的需求,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和实践性。

三、推动产教融合的途径与举措要推动产教融合,需要从多个层面着手,包括政府、学校和企业等。

政府应该加大对产教融合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政策,为产教融合提供政策保障。

学校需要加大对产教融合的投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完善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训机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到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中,提供学生实习机会,为学校提供专业意见和技术支持,共同促进人才培养。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职业院校校企合作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是指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合作,通过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实际工作环境,提高专业技能。

校企合作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探讨。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1. 校企合作缺乏深度目前一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多为名义性的合作,缺乏深度,双方缺乏真正的合作精神。

一些合作项目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真正的实施和落实。

2. 合作项目不合理一些校企合作项目选题不合理,难以解决实际问题。

在一些实际项目中,学校缺乏对企业的深入了解,导致合作项目过于理论,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3. 师资力量不足一些职业院校的教师在实践中缺乏经验,很难指导学生从实际角度去解决问题。

4. 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目前一些校企合作中的激励机制不够完善,学校、企业和学生缺乏积极的参与动力。

二、对策学校和企业需要在项目合作的内涵上进行深度交流和协商,确定合作项目的内容和目标,并在实践中进行具体实施。

学校师生需要深入企业了解实际问题,企业也需要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学和实践项目,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

学校和企业需要在合作项目选题上进行深入研究,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选取能够体现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项目。

3. 加强师资建设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和企业之间需要建立完善的激励机制,对于合作项目的教师和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以激励他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合作项目中。

5. 加强校企交流学校和企业需要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加强交流,共同探讨合作项目的进展和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教学和实践。

6. 树立合作文化学校和企业需要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共同推动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树立合作文化。

通过各种途径加深学校和企业双方的了解,搭建起一个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平台。

高职高专教育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初探

高职高专教育校企合作三赢模式初探
织 技 术 人 员到 高 职 院 校 “ 电”, 强 员 工 充 加
源 、 创利益 。 共 当然 校 企 合作 模式 必 需进 一 步深 化和 理 论 知 识 的学 习 , 握 坚 实 的理 论 基 础 和 掌 新理念、 观念 ; 新 高职 院 校 也 可 以 组 织 教 师 完 善 才 能 更 好 的 实 施 。 实 际 校 企 合 作 工 在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和 教 学 计 划 , 可 以 使 学 校 机 制 , 这 实现 “ 学 相 长 ” 教 。
才 培 养 方 案 和 教 学 计 划 , 者 邀 请 企 业 主 业 企 业 发 展 需 求 , 参 与 到 学校 人 才 培 养 或 并
管参与人才培 养方案修订 , 这样 既 符 合 企 计 划 修订 、 业 设计 、 业 建 设 、 程 开 发 、 专 专 课 学 校在 校 企 合 作 中 创新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高职 业 人 才需 求 , 能促 进 高 校 更 快 更 好 发 展 , 教 材 编 写等 工 作 中 ; 校 选 派 理 论 水 平 较 ” 又 院校 的根 本 任 务 是 为生 产 、 设 、 务和 管 更 能 让 高 职 院 校 学 生 很 快 进 入 角 色 , 任 高 、 验 丰 富 的 专 家 教 授 到 企 业 做 技 术 顾 建 服 胜 经 理 一 线 培 养 高 素 质技 能 型 人 才 , 高 质量 本 职 工 作 。 要 高 效 率 完 成 这 一 任 务 , 必 须 走 产 学 研 用 就
摸索 和 探 新 , 了长 足 的 发 展 , 关 于 全 面 有 《
提高高等职业教 育教学质量 的若干意见 》 指 出 : 人 才培 养 模 式 改 革 的 重 点是 教 学 过 “ 程 的实 践 性 、 放 性 和 职 业 性 ” “ 学 结 合 开 ,工 的本 质是 教 育 通 过 企 业 与社 会需 求 紧 密结 合 , 等 主 页院 校 要 按 照企 业 需 要 开 展 企 高 业 员 工 的 职 业 培 训 , 企 业 合 作 开 展 应 用 与 研 究 和 技 术 开 发 , 企 业 在 分 享 学 校 资 源 使 优势 的同 时 , 与学 校 的改 革 与 发 展 , 参 是学

探索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路径——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探索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路径——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

探索职业院校的校企合作文化育人路径——以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例♦张岩瑾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颁布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落实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归根结底在于职业院校想通过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资源,提升职业教育的教学水平,帮助企业节约用人成本和缩短企业培养时间。

会计专业由于其行业特殊性和保密性,一直很难打破引入真实业务这一痛点,本文旨在会计行业特殊性和会计专业发展困境,研究为什么会计专业必须走双元育人之路,该专业如何进行双元育人,双元育人过程中如何渗透文化育人,如何通过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从顶层设计、课程设计、教师培养、教材编写、考核评价五个维度来研究如何更好地培育符合区域经济发展、“懂业务、懂核算、懂技术”的财务人员,同步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技能水平和就业质量,并形成可借鉴成果进行推广应用。

国家政策多措并举提供保障2019年1月,国务院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涉及产教融合方面共10次,可见在改革过程中,要想让职业教育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那么在建设过程中必须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双方合作育人。

2020年7月,为贯彻落实校企双元育人,教育部办公厅、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联合颁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就如何落实双元育人、如何引入产业优势、如何建产业学院给予指南性指导。

2021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产教融合型企业和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这是《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进一步落实,通过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开展试点,孵化产教融合成果,并形成可借鉴经验进行推广应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水平。

2021年12月,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首批现代产业学院名单的公示》,现代产业学院将推进“引企入教”,为产教融合孕育发展土壤,通过产业学院建设,将在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方面向纵深发展,在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孵化、社会服务、产品研发等方面形成一系列成果。

浅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与经济效益

浅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与经济效益

浅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与经济效益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也在日渐增加。

在这种情况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模式成为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方式。

校企合作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和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这种合作,职业教育的内容和方式可以更加贴近实际需求,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更加优质的人才资源。

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模式和经济效益这两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校企合作的模式目前,校企合作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 实习模式实习模式是一种非常广泛的校企合作方式。

一般来说,学生在学习期间可以到企业实习。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并且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

同时,企业也可以从实习学生中发掘出人才。

2. 基地模式基地模式是指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建立实习基地,在实习期间学生可以在基地内接受培训和实习。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可以让企业更加方便地对学生进行培训。

3. 课程模式课程模式是指企业在职业教育机构中承担一些课程的教学工作。

这种模式的好处在于,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来设置课程,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4. 项目模式项目模式是指职业教育机构与企业合作开发一些有实际价值的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在项目中接受实际培训,并且可以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几种模式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合作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校企合作的经济效益校企合作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企业用人成本通过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企业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人才,同时也可以减少培训成本和招聘成本。

这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用人成本,并且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2. 提高就业竞争力通过与职业教育机构合作,企业可以提供一些有实际意义的实践机会给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加具有就业能力。

这对于学生来说可以提高就业竞争力,并且能够在更短的时间内找到合适的就业机会。

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究

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探究

业教育新局面。 会议上指出校企合作既体现了职业教育与经 济社会 、 与行 业企业最 紧密最直 接的鲜 明特色 , 又是 当前 改
革创新职业教育办 学模 式 、 教学模式 、 培养模式 和评 价模 式
的关 键 环 节 , 是 把 职 业 教 育 纳 入 经 济 社 会 发展 和产 业 发 展 更
构 性 和摩 擦 性 的就 业 困难 。 现 在 国 家大 力 发 展 职 业 教 育 , 为
业教育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经过真正的上 岗实习 , 掌握一定 的
实践 技能 , 再加 上其拥有 的理论知识 , 毕业生一定是真正 的 中等技能应用型人才 , 这样 的职业教育一定能让我们 的国家 从制造业大国走 向制造业强国。
大多数职业教 育院校与企业之 间的合作却只是 简单的、 表面的, 于现状 , 鉴 认为应该 由相关主管部 门牵头 , 形成校 企合
作 模 式 或校 企股 份 合 作 模 式 来加 强职 业教 育, 高 办学 水 平 。 提
关键词 :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 ; 实践 ; 能 技 中图分 类号 : 6 7 G 4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6 3 2 1 ( 0 02 — 2 2 0 17 — 9 X 2 1 )4 0 6 —2
院协商和贫困生签订劳动合 同的预合同 , 由企业代学生 缴纳
本 之后 的世界第三制造大 国 , 且成为 了“ 并 世界工厂 ”在 劳 ,
动力市场上 , 一方 面是缺乏优秀的技能型人 才和大批 高素质
收 稿 日期 :0 0 0 — 0 2 1 — 5 3
学费 , 待学生毕业后可用其工资偿还 , 而且还可 以开展半工
作者简介: 孙嘉希( 9 8 ) 男, 苏苏州人 , 17 一 , 江 中学二级 , 从事旅 游管理研 究。

[职业教育,对策,问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探析

[职业教育,对策,问题]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探析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及对策探析摘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根本要求。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尚存一些现实问题,多数还局限于浅层次的合作水平。

必须采取相应对策,实施全过程合作;尽快研究出台关于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法律法规,倍增双方利益,产生集聚和溢出效应,推动学校与企业双方在教学中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问题;对策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现状据笔者调查,张家港市所有的职业院校(含2所高职校和5所中职校)长期以来都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加强与企业的合作、融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互利双赢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2年,张家港开放大学成立了张家港城职机械有限公司,并与张家港大新印刷厂、南丰泰瑞制造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这些企业通过学生上岗培训,利用该校的实训设备加工企业的零部件,让学生熟悉各种机床的操作,熟悉企业的生产安全管理规范和生产流程,将课本知识与生产结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为这些企业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利润,使得校企双赢。

为更好了解张家港市企业现状,加强校企合作,该校还与攀华集团、沙钢集团、锦丰玖隆物流园、澳洋医药物流等多家具有竞争实力的优秀企业签订了长久的战略合作协议。

今年上半年,该校分批次派遣物流和汽车修理专业的学生到澳洋医药物流、振大富通汽配等大型公司进行毕业实训实习,从而为学生的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该校还利用设在沙洲工学院新校区的实训基地落成之机,投资500多万元分别建立了相关实验室、实训室,形成生产和实训为一体、教室和车间为一体、教学与技术开发和服务为一体的校中厂、厂中校。

还通过将老师送出去,将企业专家请进来的方式,密切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校企优质资源的共享和合作。

学校与张家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化工产业园、张家港精密机械工业园等开展“订单式”培养。

学校每学期邀请企业家到校作报告,每年都举办“企业杯”技能竞赛,有4家企业在校设立奖学金。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更是加速了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

本文将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意义、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分析其对职业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概念和意义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在教育教学、科技研发等方面的全面合作。

在这种模式下,企业成为教学的主体、课程的设计者和教材的编写者,学校则扮演教学的执行者、教学的监督者和人才培养的负责人。

这种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校期间更好地获得实际工作经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为企业输送更加优秀的人才,也能够提高学生的就业成功率,有助于调动学校和企业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教育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推动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现状分析我国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正在不断推广实施。

比如,上海浦东装备制造发展促进会在2012年联合20多家企业成立了上海装备制造促进会职业教育分会,推行了校企联合培养管理协议,实现了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对接。

此外,高等教育普及率的提高和高职专业设置的日趋多样化也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与此同时,一些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和企业之间也开始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

三、存在的问题尽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校企合作的公司很可能会过度强调实际操作环节,而无法完全满足学生对理论方面的学习需求。

其次,一些企业主管的教育资源和课程质量可能参差不齐,学校是否应该承担更多的审核和管理职责仍然需要进一步探讨。

此外,双方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协调也可能成为阻碍校企合作发展的一个因素。

四、结论与建议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培养人才和推动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双方之间必须加强沟通协作,明确各自职责,确保课程的质量并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对于国家来讲,还需要加强教育资金的投入,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初探
陈桂云
( 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
辽宁大连1 1源自6 0 0 0) 【 摘 要】 本文通过探讨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产学训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提 出实践方法和 实 施中 应注意的问题。 【 关键词 】 职业 教育 ; 校企合作 ; 人才培养;产学训结合
职业 教育校 企合作人才 培养模 式是职 业教育 改革 的重要 举措 ,是职业 教 按 照 定课 题 、定学 时 、定 岗位 、定 师傅 、定 期考 核 、定 期转换 实 习 岗位 , 育 发展 的必 由之 路,也是 大力发 展职业教 育的必然 要求 。 《 国务 院关于大 力 定期交流学生实习情况来安排实习,把因需施教落实到实处,使人才的培 发展职业 教育 的决定 》中明确提 出: “ 校 企合作 、工学结合 ,结 构合理 、形 养更贴近市场需求 。企业根据生产情况提供实习生的实习场地、设备和实 式多样 , 灵 活开放 、自主发展 , 建立有 中国特色 的现代职业 教育体 系 ”要 “ 推 习作业 岗位 ,提供 技术 人 员进行 指 导 ,派专 业技 术人 员 定期 或不 定期 对 学 动职业 院校与企 业的密切 结合 ”。 目前校 企合作 主要通过 产学合 作、双 向参 生进 行专 业理 论与 实 际操作 进行 系 统培 训和 考核 。每 学 期企 业派 相关 人 员 与,打 开校 门,走 出去请 进来 ,建立较 为紧密 的校 企合作 平 台,发挥职 业学 到学 校对 学生 进行 授课 ,内容包 括 :管 理规 章制 度 、生 产经 营发 展 、产 品 校和企业 双方优 势 ,实施 “ 定单 式教育 ”,培养企 业需要 的技能 型人 才 。 知识 、质 量标 准 、机械 设 备知 识 以及其他 的技术 指 导等 等 。学校 安排 相 关 的专 业教 师定 期到 企业进 行 理论 知识和 现场 技 能培 训 。 教 学共享 师 资 资源 , 1 校企合 作直 接实 现产 学训 相结 合 校企 合作 培养 人才 模 式, 是一 种 以企 业 需求 为导 向的 人才 培养 方式 , 强化 实训 环节 ,突 出对 学生 动手 能力 的培养 。 学校 和企 业共 同参与人 才培 养过 程 ,通过 课 堂教 学与 学生 参加 实践 活动 , 2 - 3 合理 安排 理论 与实 践教 学课 程设 置 比例 培养 适合 企业 需要 的应 用型 人才 。 目前 ,职业 教育 教学改革 以就业 教育为 重点 ,以突出动 手能力和 实现 迅 1 . 1充 分发挥 技 能训练 优势 速就业为目的, 为此,应加大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上的比例, 职业 教育 坚 持 以技 能 为核 心 ,突 出学生 的操 作技 能训 练 ,将技 能培 养 原则上 理论 教学和实 训教学 的课 时分 配为 1 :2 ,实 训分为技 能实 训和生产 实 放在 首位 。当前 虽然 职业 学校 在理 论教 学方 面师 资 比较充 足 ,但在 技 能训 习两个 阶段 ,基本技 能和综合 技 能实 训主要 在校 内进 行 ,生产实 习主要在 企 练方 面 往往 由于 设备 资源 、条 件 、技术 、信 息等 方面 的不 足 而受 限制 ,校 业进行 。学 生第一第 二学年 一半 时间上理论 课一半 时间在校 实训 ,第 四学期 企合 作 可 以充 分 发挥企 业 资源优 势满 足技 能训 练的要 求 。 暑假进 行强 化训练 ,考取职业 资格等级 证书 后,第三 学年到 企业实 习。 1 . 2 人 才培养 目标 符合 企业 需求 实 际 2 . 4 制 定或签 定 相关 的管 理制度 和合 作文 件 进行校企 合作 学校可 以派 出教师 到企业 了解企业 对人才 的需求及 要求标 校 企合 作 ,应制 定或 签 定相 关 的管理制 度 和合 作文 件 ,如 《 校 外实 习 准 ,然后与企 业一起 制定专业 培养 内容,并根 据学 生基础和接 受程度 ,合理 教 学计 划 》、 《 校外 顶 岗实 习助 学金 奖罚 制度 》 、 《 实习协 议 书》 、 《 校 安排 教学年度 和学 期计划 ,做到前后 连贯 、承 前启后 。在实 践教学安 排上突 企合 作 协议 书 》、 《 建立 校 外实 训基 地协 议书 》等 , 明确校 企 合作 中相 关 出增 加工 艺性、设 计性和综 合性教 学环节 ,逐 步形成 基本实 践能力与 操作技 各 方 的权利 、义 务 、责任 。 能 、专业技 术应用 能力与专 业技能 ,综合 实践能力 与综合技 能有机 结合 的教 3 校 企合作 培 养人 才模式 应注 意 的问题 学体 系 。 目标 明确 ,满足企 业对富有创 造能力 的高技 能人才需 求 3 . I加 强管 理和 教育 ,转 变学 生 的观念 1 _ 3发 挥学 校教 学资源 的优 势 学 生 到企业 进 行顶 岗实 习 ,首先 涉及 到 的问题 就 是必 须转 变观 念 ;在 校 企合 作 ,企业 从 中可 以充 分利用 学校 教 学资 源 的优 势 ,在 学校 建立 企业中实习, 身份由在校学生变为企业中的一员,由学校独立的教学管理变 研 究 开发机 构 或实验 中心 ,研 发 新产 品 、进行 技术 革新 ,还 可 以依托 学校 成校企双方共同培养、共同管理, “ 国有 国法 ,家有家规 ”,每个企业都 进 行 员工培 训 ,合 作培 养高 技能 人才 ,满 足 开发新 技术 、新 工 艺的 高技 能 有 自己的管理制度, 来到企业,就必须遵 守企业的制度,所有这些都需要学 人 才 需求 。 生转变 思想 , 实现 从学生 到 员工角 色 的转变 。 I . 4 学校 、企业 共 同受益 3 . 2提 高 带队老 师 的教 学和管 理水 平 在 校企 双方 紧密 型合 作过 程 中,由于教 学 计划 是校 企双方 共 同制定 的 , 每个实习点都要配备带队老师, 他们承担教学和日常管理的工作。带队 所 以学生在 实 习前 初步 具备 了顶 岗生产 的能力 ,使 企业 感 受到 接受 学生 顶 老师 除 了 日常 的教 学 以外 , 还要 处理 各种 突发 事件 , 因此 , 非常 有必要 对 带 队 岗实 习不 仅不 是 负担 ,而且 成 为有效 的劳 动 生产力 。同时 学校 让合 作企 业 老师进 行 专 门的培 训。 优 先 挑选 、录 用 实习 中表现 出色 的 学生 ,使 企业 降低 了招 工 、用人 方面 的 3 . 3 进行 岗前 培训 成 本 和缩 短新 员工 上 岗的 “ 磨合 期 ”;获 得 了实 惠与 利益 ,提 高 了参与 职 岗前 培训 是每 个新 进 员工必 不 可少 的一课 ,对 到 企业 进行 实 习 的学 生 业 教 育 的积 极 性 。 来说 , 更 显得 尤 为重要 。岗前 培训 分 为两个 方面 , 一方 面是 学校 对准 备到 企业 1 . 5 学生 知识 结构和 技 能水平 满足 企业 发展 需要 实习的学生进行培训, 告诉他们实习的目的、 情况、 法律法规、 要求和意义 。 传统 的教 学模 式 ,学 生在学 校 学到 的专业 知识 很难 适应 日新月 异 的时 另一 方 面是 企 业 对准 备 上 岗实 习 的学 生 进行 岗前 培训 , 告 诉 他们 企 业 的情 代 发 展需 求 ,针对 性 不强 ,而 学生 通过在 企 业的 生产 第一 线学 习 ,可 以在 况、企业的文化、各种规章制度等。通过培训, 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对实习的 第一 时 间了解 新产 品 的制造 过程 涉 及到 的新 知识 、新 工艺 和新 技术 要求 , 认识和各种情况的了解, 为以后的管理打下 良好的基础。 接触 新 设备 。通 过直接 进 入企业 生 产第 一线 ,可 以将 在学 校学 到 的理论 知 3 . 4 学校 和企 业共 同制 定管 理方 案 、抓 好 日常 管理 识与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基本技能。通过 “ 实战演练”,及时发现自己 企业 与校 方 的带 队老 师共 同对 实 习学生 进行 教育 和 管理 ,首 先 学校 和 的优 势和 不足 ,有利 于扬 长避 短 ,及时 想方 设法 填补 自己知识 的空 白,不 企业必须共同制定管理方案,管理方案必须考虑到实习学生的特殊情况, 既 断取 得 新的进 步 。在 使用 新设 备 的过程 中 ,学 习到新 知识 、新 技术 ,使 自 不 能象管 理学 生那 样也 不能 象管 理员 工那 样, 必须 符合 学生 的 实际情 况 ,而 己的知 识结构 和技 能水 平跟 上企业 技术 进步 和科 技运 用 的要求 。 且是 可行 的 。方 案制 定 以后, 同时依 据学 校对 学生 、公 司对 员工 的考 核标 准 1 . 6 学生 综合 素质 得到 进一 步提 高 对学 生进 行严 格 的考核 管理 ,共 同抓 好学 生 的管理 工作 。 学 生通过 在 企业进 行 实践 操作 技能 培训 ,能 较快 地熟 悉企 业 ,熟 悉企 3 . 5 制 定奖 罚措施 加强 管理 业 的技 术和 生产 工艺 流程 ,熟 悉企 业 的用工 制度 和企 业文 化 ,从而 提 高 了 对 于到 企业 进行 实 习 的学生 , 为 了利 于管 理 , 学校 要和 学 生签 定协 议 书, 学 习 的针对 性和 自觉 性 。企业 里安 排 的兼职 实训 教师 ,一 般 都是生 产 一线 协议 同书里应 明确规 定学 生到 企业 进行 学 习 的各 种 权力 和义 务 ;企业 也 和 的 高技 能人 才 ,他们 不仅 技能 出众 ,而 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