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学案3]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3)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了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教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学生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本课重点和难点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教学过程:导入:在今天的中国,改革开放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并且日益成为推动现代化事业不断发展的两大动力,大家知道吗?这场伟大的变革运动是开端于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一次重要的会议(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板书)(一)工作重点的转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历史条件:邓小平复出,开始出现安定团结的局面,国民经济初步恢复,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
人民版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学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及学案【内容标准】(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2)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了解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1)搜集整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农村改革、城市企业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教学生学会史料搜集整理的一般方法。
(2)通过社会调查,学习和认识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教学生学会历史调查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大决策和历史意义,充分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要性。
(2)通过感受改革开放初期10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路线方针政策的理性认识,强化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一)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的背景:历史的徘徊及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请思考:1、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是什么时候的什么会议上确定转移的?2、党和国家工作重点是怎样转移?此次会议的召开对我国的经济建设有怎样的意义呢?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2、基本内容(1)路线: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2.运用比较分析法,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历史事件、人物、政策等进行对比,深入理解改革开放的历史意义。
3.通过案例分析、史料解读,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为国家和民族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深刻理解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性转折,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二、学情分析
4.开展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表达、交流、倾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党的基本路线的认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2.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认识到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树立正确的历史观,认识到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分组: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2)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深远影响?
(3)如何看待改革开放中的曲折与困难?
2.小组讨论:学生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形成小组观点。
3.小组分享: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2.改革开放的过程:教师按照时间顺序,讲解改革开放的重要事件,如十一届三中全会、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等。
3.改革开放的成就:教师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阐述改革开放取得的重大成就,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确立。
3.2【教学设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化大革命是由谁错误发动的啊?毛泽东1966年,被哪两个反革命集团利用?江青林彪,什么时候结束的?1976年结束,文革结束以后,党,国家,人民,面临着何去何从的局面,在这个转折期,党和人民是如何选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八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大家先把这一课快速浏览一下,看看这节课主要讲了什
么?(主要讲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和民主与法制的加强两部分内容)我们先来学习十一届三中全会。
【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两个凡是”的内容及影响。
2.
掌握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意义。
3.掌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及其意义。
4.掌握拨乱反正及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加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两个凡是”实质和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及意义的分析,切实使学生理解“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
培养学生阐释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
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现实意义。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3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与反思
第三课改革开放的起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谋攻》樱落学校曾泽平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五十八章》涵亚学校陈冠宇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怀辰学校陈海峰组长第1课时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识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时间、主要内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感悟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改革开放。
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内容,影响。
对外开放的展开,相关情况及影响。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图片、影像、歌曲等资源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提炼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阅读、讨论、辩论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改革开放实效的展示和交流”使学生明确共产党是我们的领导核心,树立拥护党的领导,爱党爱人民的情感。
确立求真、务实、创新、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及伟大的历史意义。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情境式导入)播放《走进新时代》片段。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歌词中唱到的“继往开来的领路人”是谁吗?是谁“带领我们走进那新时代”?“改革开放”这一伟大抉择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合作探究】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1.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
①“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国家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问题堆积如山,人们的思想也比较混乱。
拨乱反正迫在眉睫,任务艰巨。
②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的主张,使“文化大革命”的“左”的错误在许多方面得以继续。
2.讨论:对“两个凡是”方针,你们是怎么看的?一个人不可能一辈子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是正确的,毛主席是伟大的革命领袖,这点我们不能否认,他确实为中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并不是他所说的、所做的都是正确的,比如说“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那我们还要继续进行下去吗?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变化,我们会遇见很多的新问题,我们不可能总是用旧的方法去解决新的问题,所以,对于“两个凡是”的方针,我们是应该予反对的。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_《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教导学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优教导学案1.标志: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十一届三中全会2.内容 ①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②停止使用“ ”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
③肯定了在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坚决按经济规律办事。
④做出实行 的决策。
1.农村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压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过程:①开端: 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自发实行包产到户。
②推广: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文件,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人民公社体制也在全国逐步废除。
意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知识点二:从农村到城市知识点一:工作重点的转移 主干梳理3.意义 ①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②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③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思维导图关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几点误区(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但并不适应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不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是发展乡镇企业、非农产业。
2.城市(1)原因: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2)依据: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①基本任务: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②中心环节:增强活力。
③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3)改革:①原则: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②措施:实行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和厂长负责制。
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四个转变从单一公有制到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平均分配到按劳分配;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发展。
知识点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经济特区:1980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1988年又划定为经济特区。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2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3)组织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2.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引发学生对文化大革命后我国所面临困境的关注,激发他们对改革开放的兴趣。
(2)新课内容学习:按照时间线索,讲解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就。
3.教学目的:加深学生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4.课后拓展:推荐相关历史书籍、文章,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学习,拓展知识面。
五、作业布置
1.必做作业:
(1)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结合课堂笔记,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改革开放及其历史意义的知识点。
(2)选择一道案例分析题,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或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具体措施和成效,不少于300字。
(二)讲授新知
1.教学内容:围绕改革开放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意义,以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和成就进行讲解。
2.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史料分析法,结合多媒体展示,生动形象地阐述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及其影响。
3.教学重点:强调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果。
(三)学生小组讨论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设计:通过多媒体展示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回顾文化大革命给我国带来的深刻影响,引发学生对历史转折点的思考。
2.提出问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我国面临着怎样的困境?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教学目的: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4.教学评价: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教案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专题三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意义。
2、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3、概述我国对外开放的过程,分析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重点: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2.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难点: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和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形成。
自主学习(课前必须完成,填写的内容必须记忆)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点的转移)1、召开时间:2、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定了、的指导方针;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了以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④伟大决策:做出了实行的决策。
3、意义: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标志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
二、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改革(1)开端: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_______农民自发实行。
(2)过程1980年,四川广汉县的向阳公社在全国率先取消,“”1984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的文件。
推动了的推广。
(3)意义: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极大地调动了,从根本上改变了。
知识拓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及特点(1)含义:指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2)特点:首先,它以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的公有为前提,坚持了我国农村的社会主义制度;其次,它把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既发挥了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了农民家庭的积极性;最后,它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举。
2、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1)依据: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2)中心环节:(3)原则:(4)措施:国有企业实行各种形式的,在企业内部实行。
三,对外开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一项基本国策。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精品教学设计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课程标准】⑴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⑵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⑶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发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及其历史意义;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及其中国农村社会发展的作用;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难点:理解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伟大的历史性转折的重大意义。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提供一张现在大超市的图片,引导学生感受大超市给我们生活提供的便利,然后再提供一张粮票,由了解的学生带两大家共同分析粮票反映了当时时代物资的匮乏。
通过对比让学生感受到现在与票据时代的巨大差异,从而导出新课——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新课学习】(一)向左走?向右走?——两年徘徊时期教师:1976年,文革十年动荡结束,人民迫切想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然而当时的国家领导人华国锋主席会是怎样做呢?学生:看图片,理解“两个凡是”教师与学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得出“两个凡是”是对毛主席的个人崇拜,实质是继续坚持文革的左倾错误。
所以当时中国社会是在徘徊中前进。
教师: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引发人民的反思总结,也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于是,全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1978年,光明日报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发全国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这个大讨论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
于是,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了。
(二)春雷阵阵——十一届三中全会教师提问: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底作出了哪些重大的决策?学生:阅读教材P52第一段,总结归纳教师与学生一起整理1.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文革:个人崇拜与教条主义泛滥2.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文革:“阶级斗争为纲”3.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文革:两个反革命集团控制国家权力4.伟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文革:体制僵化、社会封闭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中央根据大会决议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发展新时期。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历史性转折的概念和意义。
2. 分析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性转折事件。
3. 通过对历史性转折事件的了解,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性转折事件及其意义。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历史性转折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性转折事件的资料,制作PPT。
2. 学生准备:预习相关课文,了解历史性转折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1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
1.2 学生分享对历史性转折的理解。
2. 自主学习2.1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分析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性转折事件。
2.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每个事件的意义。
3. 课堂讲解3.1 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讲解。
3.2 教师通过PPT展示相关事件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4. 案例分析4.1 教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历史性转折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4.2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事件对国家和民族的影响。
5. 总结提升5.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5.2 学生分享对我国历史性转折事件的感悟。
五、课后作业1. 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选取一个我国历史上的重大历史性转折事件,进行深入了解,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历史性转折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内容与方法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我国历史上的另一个重大历史性转折事件——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爆发的反清起义,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相关历史视频、展示图片和PPT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示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人民版
当今的对外开放与旧中国的被动开放 探 有何不同?
究 活 动 3、结果不同。
今天的开放有利于我国引进外资,发展 中国的民族经济;
旧中国的开放是有利于帝国主义对中国 的侵略,而不利于中国的民族经济发展。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华西:中国第一村
改革开放以来, 华西村从一个破旧 的贫困小村,发展 成为一个经济总量 超三百亿元的社会 主义新农村。 ③意义:
是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调动了,改变了,推动城 市改革.乡镇企业、非农产业空前发展。
1978年 - 1998年 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增 长 情 况 示意图
组织路线
经济路线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改革含义:
前提
改革的内容
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 列环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根本目的
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变革不变质,改革不改向”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改革首先从农村起步
(2)经过: 安徽、四川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向全国
2500 2000 1500 1000 500 0 1978年 1980年 1985年 1990年 1995年 1997年 1998年
二: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国有经济、 (3)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原则 : 集体经济、 私营经济、 在管理体制方面:政企职责分开 中外合资经济 ①内容 在所有制方面: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和外商独资企 业 ,
4、特点:
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
内
地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经 济 特 区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3.2《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设计
学生抢答Leabharlann 巩固旧知播放视
频,
导
入
新
课
2
分
钟
师: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严重破坏,使中国因此丧失了一次宝贵的发展机遇。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了,经历了十年磨难和挫折之后,人们开始期盼着新的生活的快些到来。中国当时已经进入历史的关键时刻,中国将如何选择什么样的前进方向,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关头复出的邓小平,将带领中国实现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2.学生自己完成课堂小结,有利于学生对本堂课的宏观把握,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实现所学知识的内化。
生答:企业没有自主权;吃大锅饭现象严重,职工缺乏生产积极性。(企业缺乏活力)
通过导学案及阅读课本学生归纳:
1、开始标志:
2、内容:
3、结果:
4、意义:
生:回答问题。
生:学生结合地图讲解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过程特点
生:回答(略)
影像资料再现历史
检测巩固新知
引出下一个问题
培养学生根据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观看视频
学生回答
生齐读: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邓小平·1978-12
生:思考中国的改革之路为什么首先从农村开始呢?
生答:基本国情;现状:温饱问题;弊端:人民公社体制。
生:农民有了生产经营和分配的自主权,克服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据导学案学生回答改革的过程:
难点
了解企业改革的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意义。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通过影像资料再现历史;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本提供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通过各种方式创设情境,设置具有探究性的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
1.作业要求观点明确、论述清晰、逻辑严谨,尽量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
2.请同学们按时完成作业,认真检查,确保作业质量。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思维能力和价值观培养。
4.鼓励同学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查阅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
3.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和思考问题,学生将初步认识到改革开放对我国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为新课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讲授新知
1.讲解内容:教师按照以下顺序讲授新课内容:
(1)改革开放的背景:分析“文革”结束后,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困境。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介绍会议的召开、主要决策及其历史意义。
(3)经济体制改革:讲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国民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反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变迁的图片,如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深圳经济特区建设等,引发学生对历史性转折时期的思考。
2.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图片,结合自己了解的历史知识,思考以下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2)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史料阅读、问题驱动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怀,使学生真正理解并坚定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角度分析历史现象,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学设计1人民版实用教案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课方案【教课目的】.知识与能力: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拥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此次全会作出的相关改革开放的决议,认识此次全会关于建设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创始意义。
认识中国的改革第一是从乡村开始的,认识在乡村推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认识我国创立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过程与方法:收集整理改革开放早期十年间我国乡村改革、城市公司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史料。
经过社会检查,学习认识改革开放早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
.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学习全会召开的历史背景、重要决议和历史意义,充足认识我国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和必需性。
经过感觉改革开放早期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的过程和成就,加深学生对党的改革开放的路线目标政策的理性认识,加强对党的领导的信念和社会主义的信心。
【教课要点难点】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及意义,乡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及其意义,开放格局的形成。
【教课方法】经过影像资料再现历史;指引学生充足利用课本供给的历史资料,提取有效信息。
经过各样方式创建情境,设置拥有研究性的问题启迪学生进行思虑。
【教课时间】年代日【教课过程】导入:播放背景音乐《春季的故事》,出示邓小平的画面,指引学生回想邓小平创始中国特点社会主义道路的功名盖世导入新课。
新课讲解:一、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出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片,并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资料片:全会有哪些重要决议?为何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前一次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一解决好思想路线,在全会上从头确定认识放思想、脚踏实地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指引学生剖析为何是“从头确定”?)()政治路线,“文革”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全会上坚决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经过表格来指引学生剖析党的工作重心的三次转移。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三次工作重心的转移背景内容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党决定展开土地革命,开拓乡村开拓乡村依据地,以乡村包围革命根据地城市。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教案人民版(实用教案)
伟⼤的历史性转折教案⼈民版(实⽤教案)《伟⼤的历史性转折》教案第⼀部分:教案内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在⾼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
能否树⽴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法,培养⼀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历史学习的好坏。
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中历史学习产⽣了不利影响。
⾼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
这本应建⽴在学⽣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
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法形成学习⾼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和⽅法的培养。
采⽤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体例对教学有以下⼏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所以教学时,⼀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在有限的时间⾥,如何深⼊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疑是⼀个重⼤挑战。
教材内容分析:本节课在上⼀节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的基础上,就中共⼗⼀届三中全会以来年间的改⾰开放的成就,特别是中共⼗⼀届三中全会的开创意义、农村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创办经济特区等重⼤历史事件展开。
在专题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并以⼗⼀届三中全会作为整个经济⼯作的转折点。
本课内容分为三个⽬:⼀、⼯作重点的转移:本⽬主要讲述了⼗⼀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主要是经济⽅⾯的⽅针的变化。
第⼀,重新确⽴了实事求是,⼀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第⼆,全会做出把全党⼯作重⼼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并且提出了具体转变的⽅法与原则。
简单的阐述了这次会议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所具有的意义。
《伟大的历史性转折》学案
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三二、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认识这次全会作出的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认识这次全会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意义。
2、解中国的改革首先是从农村开始的,认识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性。
3、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的史实,认识对外开放的历史作用。
【本课结构】→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实践转折:对外:开放——全方位的新格局【课前预习】(一)历史的遗憾:探转折之缘由(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改革开放前,我国在经济上是高度集中的(“计划”还是“市场”)经济体制。
2、改革前的农村是人民公社化体制,农民生产积极性(“高”还是“不高”)。
3、改革前的国有企业(“有”还是“没有”)经营管理的自主权。
(二)历史的转机:究转折之过程理论转折:工作重点的转移——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地点:2、主要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指导方针②政治路线:果断停止使用“”的口号,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上来的战略决策③组织路线:形成了以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④经济路线:这次全会做出了实行的伟大决策实践转折:对内改革:从农村到城市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1)过程:①1978年12月,、等省的一些地方开始实行包产到组。
②1980年,中共中央发出加强和完善的文件。
③到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的生产队已达93%.(2)作用:①农村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极大地调动了的生产积极性②从根本上改变了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标志: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提出把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②内容:按照、的原则,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自主权。
③到1987年,在企业内部进行的以实行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
对外开放:全方位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①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两省的对外经济活动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给予更多的自主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一)【核心知识点梳理】1.一五计划提出的背景是什么?具体任务有哪些?有何特点?取得的成就有哪些?有何意义?2.三大改造的内容和实现的方式是什么?实质是什么?3.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危害是什么?5.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分别的什么?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和作用是什么?7.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具体措施有哪些?8.邓小平南方谈话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的过程有哪些?确立有何意义?【重难点阐释】1.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关系。
工业化和三大改造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⑴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提,也是进行单独改造的基础。
⑵三大改造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也是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因此,只有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使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飞跃,两者是变革生产关系和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相互关联,不可分割。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什么?⑴“大跃进”运动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陷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它具体表现为经济建设中的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的泛滥,从而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⑵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
所谓“大”,就是公社的规模大,基本上是一乡一社,少数地方是一县一社,人民公社实行政社合一;所谓“公”,就是公社在所有制方面公有化程度高。
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在经济体制、工作重点、对外关系上,有何重大转变?⑴经济体制上,从单一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⑵工作重点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⑶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从“战争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积极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
4.新中国成立以后,在过渡时期、十年探索、十年“文革”三个历史时期,我国的经济建设分别呈现怎样的整体情况?从中可以得出哪些主要的经验教训?⑴三个历史时期总体经济状况①过渡时期,在国民经济恢复发展的基础上,经过“一五”计划,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以重工业为重点的经济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②十年探索时期,一方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严重的“左”倾错误导致国民经济出现困难,另一方面一些成功的探索也使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③“文革”时期,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⑵经验: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任务;从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建设方针;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出发,调整生产关系。
⑶教训:避免阶级斗争扩大化;重视客观经济规律的作用,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度;避免追求过高的公有化程度,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史料探究】1.60个春秋弹指一挥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
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到"十一五"规划,富国强民的梦未变,远征不畏坎坷的决心未变。
变化的,是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是我们党执政治国方略的日益完善,是综合国力的显著增强,是民众生活的巨大改善。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一五"(1953-1957):工业增速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大倒退"六五"(1981-1985):走向改革开放 "七五"(1986-1990):改革闯关治理整顿"八五"(1991-1995):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九五"(1996-2000):宏观调控经济软着陆"十五"(2001-2005):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坚定不移 --引自中国青年报2006年3月20日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14分)(1)"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要特别强调"工业增速"?(2分)(2)"二五"计划期间,"大跃进"为什么最终导致了"大倒退"?(2分)(3)"六五"计划期间,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采取的主要形式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分别是什么?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要实现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六五"计划期间,对外开放又取得了哪些新的进展?(5分)(4)"八五"计划期间,邓小平南巡讲话从理论上主要解决了哪一根本问题?(1分)我国改革开放的重心从此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5)"九五"期间召开的中共十五大又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2分)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材料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
如此后能单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份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
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双包”(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材料三山东省寿光县地处黄河三角洲,是我国著名的“蔬菜之乡”。
……20世纪80年代,寿光市率先解决了用冬暖大棚生产夏季蔬菜的技术难题,推动了全国越冬菜生产技术革命。
随着农业技术的发展,寿光引进了美国微型黄瓜、荷兰甘蓝、日本大叶菠菜和以色列西葫芦等品种。
近年来,寿光市投巨资建寿光商务平台和信息网络系统使其由全国性的蔬菜集散地向国际化迈进。
材料四2008年10月举行的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把制度建设和创新作为农村改革的首要目标,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对农村制度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
就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方面,全会提出了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培育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等措施。
请回答问题:⑴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这种模式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⑵这份契约签订前,农民为什么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⑶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在经营模式上有何共同之处?其经济性质有何不同?⑷山东省寿光市农业发展的实践和经验有哪些值得今天的新农村建设借鉴?⑸当前,在农村基本经济制度方面,为什么提出了“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培育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方向?你认为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应遵循什么原则?【课堂检测】1.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对右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2.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
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3.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
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A B C D4.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
(单位:吨标准煤/万元)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5.右图8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
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包括①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②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③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④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在江苏常熟,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7.1952——1956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史料探究】参考答案:1.(1)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工业化的基础。
(2分)(2)"大跃进"违背了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2分)(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分)扩大企业自主权。
(1分)搞活经济,发展生产力。
(1分)开放沿海14个城市、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2分)(4)社会主义本质和判断标准问题。
(1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分)、(5)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学生只要任意答出一条则得1分)2.⑴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条件:铁器和牛耕技术的出现,推动了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⑵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化体制的僵化,平均主义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⑶共同之处: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
不同之处:前者属于封建小农经济,后者属于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
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科技兴农;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⑸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当前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基本相适应,但同时随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以家庭为单位的经营模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
原则:从生产力水平出发(从实际出发)。
D B C D C D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