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租分配关系失衡及其矫正对策
税收征管中的寻租及治理对策
税人 向税务机 关寻租经 常体现在 限定性 的政
毛概论文——我国权力寻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会计ACCA1101杨济源权力寻租是指握有公权者以权力为筹码谋求获取自身经济利益的一种非生产性活动。
权力寻租则是把权力商品化,或曰以权力为资本,去参与商品交换和市场竞争,谋取金钱和物质利益。
即通常所说的权物交易、权钱交易、权权交易、权色交易等等。
像物质形态的土地、产业、资本那样,在这里,权力也被物化了,转化为商品货币,进入消费和财富增环节。
权力寻租所带来的利益,成为权力腐败的原动力。
权力寻租的起源是可以追溯到我国封建王朝时期,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森严,各层级上都有不尽相同、甚至是相差悬殊的既得利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势必会掀起争破头皮期冀登上一层级的热潮。
在古代,科举是一种直接的形式,人人都可以利用这一机制得到晋级的机会。
不过这种机制仍然存在极大弊端,那就是寻租、亦或是所谓“贪腐”的存在。
历来我们宣扬“当官要为民做主”,可是真正坐上了官位,这又成了一句空谈。
可以这么说:当官了就可以在职位上为自己捞好处,就可以有钱有地位,这一观念几乎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中国全民所心照不宣的实际公认概念。
我曾经听到有的人义愤填膺的谴责某些贪官污吏,然而在谴责完后,却又诚实和幽默的说:“我若是当了官,说不定比他还贪。
”明太祖朱元璋执政时期,认识到了贪腐于国家民众的祸害,对此制定了极为严酷的刑罚,据载仅在朱元璋一朝,因为贪腐被杀的官员达数万或十数万更多,并且很多都是被以剥皮填草的酷刑处死,然而即使是这样的酷刑却仍然挡不住官员们前赴后继的贪腐送死。
对此,唯一合理的解释只能是:"当官就可以在职位上为自己捞钱"已经成为了整个中国社会的固有思维习惯,即使是严酷的刑罚导致贪腐实际上明显不合算,却也无法让官员们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思维习惯。
那么,怎么会形成这样的思维习惯的呢?中国文化长期以来缺乏公共服务的政治,而多的是"家天下"的政治。
政府只是为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机构,而不是当权者用来"管理"民众,实质却是为自己捞好处的工具,这是现代西方政治思想的理念,而非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
政府寻租行为分析及治理对策
主要指利 益集 团或者个 人利 用 自身 的权势 迫使政 府制 定 对 自己有利 的政 策或做 出有利 于 自己的裁定 , 进而获得经济 租 金。政府被动寻 租中 , 政府 或者部分官员 已经 成为利益集 团或 个人 的谋利工具 。典 型的例子就是特许 权 , 许权 泛指在政府 特 保护下利益 集 团或个人 获得 的法 规 以外 带给他 们特殊 利益 的 各种权利 , 比如 行业垄 断经 营 , 方保 护经 营和生产销 售特许 地 权等, 这种特权 通常会 打击利益 集 团竞 争对手 , 阻碍市场 机制
一
主要指政府 官员 由于 自身 知识 和能力 的限制 , 在制定政 策 法规时 , 没有考虑 到可能会给某些利 益集 团或者个人带来 的获 利机会 , 主要包括 以下 两种情况 : 首先 , 这种给某些利益集 团或 者个人带来获利 机会 的结果是该 政策的副产 品 ,换句话说 , 该 结果不是政 策制定 者期望 的 ; 其次 , 中获利 的集 团或个人并 从 没有主动影 响政 策制定者 , 而是利用政策 自身的漏洞谋利 。典 型 的例子 就是价格 管制 , 政府 对某种 商 品施 行价格 管制 , 会 就 使受 管制的资源 出现人为短缺 , 必然会产生 大量经济租金 。利 益集团和个人会 利用制度漏洞尽可 能的分享经济租金 , 达到 自 身利益最大化 。
有效 运行 。 ( ) 府 主 动 创 租 三 政 主 要 指 政 府 官 员 利 用 手 中 掌 握 的 权 力 为 自身 谋 取 私 利 的 行 为。按 照经济学“ 理性经济人 ” 假设 , 社会 中的每个群体或个 人都是追求 自身利 益最 大化 的。由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 由政 政 府寻 租行 为 的表 现及 危 害 而这些 官员都有 自己的经济利 益 , 在缺乏 足够 自寻租理论 提出后 , 国内外不少 学者就 注意 到 , 府在 寻 府 官员来执行 , 政 监管 的情 况下 , 政府 官员为 了谋求 自己的私利 主动 “ 创租 ” 的现 租 行 为 中未必 扮 演一 个 被 动或 被 利用 的角 色 。麦 克切 斯 内 象就再所难免 。 这种形 式是 最常见也是危害最大 的政府寻租行 ( c hse ,9 8 更 是 提 出 了 “ M C en y 18 ) 政治 创 租 (ot Mrn c ao ) plc tr tn” i i e e i 因为他 不仅损 害 了政 府的公 共形象 , 对经 济造成极 大的 还 和 “ 租 (e tx at n ” 抽 rn t c o ) 的概 念 。 认 为 , 租 是 指 政府 官 员 利 为 , er i 他 创 危 害 , 且 容 易促 使 不 法 利 益 集 团 或个 人 与政 府 官 员形 成 官 商 而 用 行 政 干 预 的手 段 来 增 加 私 人 企 业 的 利 润 , 为 地 创 造 经 济 租 人 在 金 , 而诱 使 企 业 向其 “ 贡 ” 为 得 到 这 种 经 济 租 金 的条 件 ; 勾 结 的局 面 。 典 型 的例 子 就 是 公 共 投 资 与公 共 支 出活 动 , 实 从 进 作 政 抽 租 是 指 政 府 官 员 故 意 提 出某 项 会 使 私 人 企 业 利 益 受 损 的政 际操作过 程中 , 府官员通过 暗箱操作 等手法使某些不 具备技 策作为威胁 ,以此迫使企业割舍一 部分 既得利益与政 客分 享 。 术 能 力要 求 的单 位 获 得 政 府 采 购 项 目 的机 会 进 而 获 取 经 济 租 造 本文根据政府 寻租行 为的动机将其 分为无意创租 、 被动 寻租 和 金 , 成 效 率 损 失 和 资 金 流 失 。 由上 述 分 析 可 知 , 府 寻 租 行 为 主 要 有 以下 几 个 特 点 : 政 一 主动创租三种类型 :
寻租行为对社会福利的损失分析
寻租行为对社会福利的损失分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寻租行为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常见。
寻租行为指的是利用政治、社会等因素获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虽然短期内能够带来经济利益,但是长期来看,会对社会福利造成损失。
本文将针对寻租行为对社会福利的损失分析进行探讨。
首先,寻租行为导致资源分配不均。
寻租者通过向政府或者其他势力寻求援助,能够获取到不正当的资源和权益,使他们的经济利益得到满足。
这样一来,那些没有任何势力背景或者没有寻租经验的人将会失去更多的机会。
资源的集中归属于一部分小众,使得资源分配不均,社会分化加剧,贫富差距扩大。
这种不公平分配的结果将导致资源的枯竭,降低社会福利。
其次,寻租行为导致企业的效率降低。
政治上的关系和其他影响寻求租金的太多要素,导致企业做决策时过于依赖这些因素。
相对而言,企业的效率降低,创新活力下降。
由于从政府取得的切入点通常只有少数一小部分家族企业能够操控。
这样其他的企业就感到自己没有机会参与到这个有利可图却相对不透明的市场。
无法获得竞争环境下的资源,公司的研发,提高效率的企图心与精神会缺失。
这使得企业不得不寻求更多的低成本,稳定的回报机会。
日益两极分化的企业界不断导致消费者获得产品的质量降低,从而降低社会福利。
第三,寻租行为对政府机构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官员或放权者容易利用寻求合法和不合法的利益,影响他们的决策。
惟一倾向于拥抱更加自由经济的官员本可以帮助企业家发掘天然的机会和技能,他们将目光转向了确定性、更加好控制的财产,比如税收或政策优惠。
如果此时政府上下没有打造有机制的开放环境,本身所有的行动都会更加地分化和捆绑。
这对投资商和商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政府所追求的公共目标与市场利益之间的差别加大。
政府通过增加监管来降低这种损失,但是这也增加了企业的成本,使得企业的效率降低。
最后,寻租行为对市场经济的稳定性造成负面影响。
寻租者通常会利用各种手段获得不正当的经济利益。
这种操作将损害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性,导致市场稳定性降低。
寻租理论及中国寻租问题的治理对策
、
公 共 选 择 学 派 寻 租 理 论 的 主 要 内 容
经 济 学 家 非 正 式 地 涉 及 到 寻 租 活 动 的 时 间很 长 . 他 们认 为 竞 争 但 的 、 生 产 性 的 活 动 是 次 要 的 , 以 对 寻 租 的分 析是 零 散 的 。1 6 非 所 9 7年 , 戈 登 . 洛 克 在 文 章 中 涉 及 了 寻 租 的基 本 理 论 和 思 想 , 创 了 寻 租 的 塔 开 公共选择学派分支。 1、寻 租 的 概 念 租 金 一 般 被 定 义 为 是 支 付 给 资 源 所 有 者 的 款 项 中超 过 那 些 资 源 在 任 何 可 替 代 的 用 途 中 所 能 得 到 的款 项 的 那 一 部 分 。 在 现 代 经 济 学 中 , 金 进 一 步 用 来 表示 由 于 政 府 干 预 和 行 政 管 制 , 租 比如 进 口 配额 、 生 产 许 可 证 发 放 、 价 管 制 , 制 了竞 争 , 大 了供 求 差 额 . 而 产 生 的 物 抑 扩 从 差 价 收 入 。 既 然 政 策 干 预 和 行政 管 制 能 创 造 这 种 差 价 收 入 。 么就 会 那 有 追 求 这 种 租 金 的 活 动 。 在有 秩 序 的 市 场 中 , 们 力 图 把 根 据 自己 的 人 能 力 或 机 会 所 得 到 的 报 酬 极 大化 的 行 为 能 够 有 利 于 社 会 , 种 行 为被 这 布坎南称 为寻求利益 ; 而在 同 样 的 一 套 机 构 和 制 度 下 . 全 相 同 的行 完 为 可 能 不 会 产 生 对 社 会有 益 的结 果 , 人 竭 力 使 根 据 机 会 得 到 的 报酬 个 极 大 化 所 产 生 的 后 果 是 不增 加社 会 福 利 的 , 种 行 为被 布 坎 南 称 为 寻 这 求 租 金 。寻租 可 定 义 为 人 们 凭 借 政 府 保 护 进 行 的 寻 求 财 富 转移 而 造成 的浪费资源的活动。 2 、寻 租 的 代 价 寻 租 的 最 终结 果 是 造 成 了社 会 资 源 的 浪 费 , 么 这 种 浪 费 是 产 生 那 过 程 及 规 模 大 小 . 以通 过供 求 分 析 来 说 明 。 可 下 图 描 述 了一 种新 产 品 的需 求 和 长 期 供 给 曲 线 .假 设 该 成 本 不 变 。 定 目前 产 量 为 Q , 格 为 P, 是 由 于 需 求 方 面 未 曾预 料 的增 加 假 0价 0这 而 导 致 的 。 假设 如果 政 府 不 干 预 市 场调 节 。 终 可 以达 到 长 期 均 衡 价 最 格 和 均 衡 产 量 Q 。在 价 格 为 P, 量 为 Q 的 短期 均衡 中 , 产 业 0产 0 该 现 有 的 公 司 将 获得 的 租金 等 于长 方 形 P a 的 面 积 。超 额 利 润 将 吸 o bP 引 新 的公 司 进入 该 产 业 。 致 生 产 扩 张 和 价 格 下 降 , 一 过 程 一 直 持 导 这 续 直 到 达 到 长 期 均 衡 ,全 部 的 租 金 将 消 失 。 原 先 那 批 公 司 损 失 的租 金— — 长 方 形 面 积 Pa 转 化 为 消 费者 以 较 低 价 格 p 购 买 o 数 o P, b 0 量 产 品 的 得 益 。 除 了这 部 分 来 自生 产 者 的 转 移 之 外 。 费 者 还 得 到 面 消 积 等 于 三 角 形 ae的 额 外 的好 处 . 反 映 了 生 产 者 寻 利 活 动 给 社 会 带 b 它 来 的 福 利 的 增 加 假 设 价 格 P 和 产 量 o 是 0 0 P 由寻 租 活 动 引 起 的 . 如 政 府 比 制 定 的 生 产 配 额 . 产业 将 无 该 法经市 场调节达到长期 均衡 。 长 方 形 面 积 P a 丰长 期 存 o bP 在 , 是 政 府 维 持 这 种 租 金 将 但 P 使 消 费 者 失 去 三 角 形 ae表 b 示 的 剩 余 。 是 寻 租 成 本 的 下 这 限 。而追 求 租金 本 身是 一 个 竞 争的过程 。当租金为正 时 , 将 Q Q 额 外 的 资 源 用 于 获 取 这 种 租
新时期我国寻租现象及其治理_肖宏
第23卷第110期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V ol 123N o 11102007年12月Journal of Hunan F inancial and Econo m ic CollegeDec 12007新时期我国寻租现象及其治理肖 宏(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湖南长沙 410081)【摘 要】寻租是一种直接的非生产性的寻求利益的活动。
新时期我国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制度缺失、法制松弛、经济主体投机动机增加等。
治理新时期的寻租现象要完善经济体制以弥补制度缺陷,加大对寻租者的惩罚力度,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宣传教育发挥道德的制约作用。
【关 键 词】寻租;创租;政府干预【中图分类号】F06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148(2007)06-0029-02・收稿日期:2007-10-20作者简介:肖 宏(1983- ),男,湖南怀化人,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 一、寻租理论概述寻租是一种直接的非生产性的寻求利益的活动[1]。
“直接的”是指利润直接产生于权力而不是生产过程。
“非生产性”是指这些活动生产的收益不能创造社会财富、也不能带来社会总福利的增加,是一种通过寻求政府控制特权,形成的垄断租金,是一种额外利润的转移。
寻租的特点是利用合法或非法手段,去取得占有租金的特权。
在寻租过程中,政府不仅是一个被“捕获”的对象,还具有创租的动力。
租金的来源可分为三类:1、创租的无意性。
政府干预经济活动的行为是为了弥补“市场失灵”而采取的种种措施,甚至颁布法规来干预市场,客观上形成了租金。
2、创租的被动性。
也就是说,政府创租不是出于本意,而是因为受控某些利益集团,不得不制定一些政策和法规为这些利益集团服务,其行为完全是被动的。
3、创租的主动性。
政府管员不是总处于被支配的地位,在实际活动中,他们往往利用手中掌握的行政权力,向企业“主动出击”,进行“创租”。
二、新时期我国寻租现象产生的原因1、制度缺失。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当前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原因及解决对策财务管理1103 郭珈瑞著名政治思想家阿克顿说过,“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
因此权力寻租与权力就是一种伴生的关系,自人类社会产生以后,就出现了权力,而权力的出现则衍生了权力寻租,这是亘古的社会现象,亦是权力寻租产生的根本原因之一。
在哲学上,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原动力。
而对于一个有权力的人来说,权力的公用和私用就是一对矛盾,即权力之于公众需求的满足和对自我需求的满足,而权力对于有权人的非生产性自我满足就是权力寻租。
因此,人的私欲是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个根本原因。
以上两点是权力寻租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普遍原因,我国权力寻租现象也不例外,但是我国权力寻租也有特殊性,即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
一、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央集权制国家,自秦朝以后,权力便收归中央,实行严格的集权制。
并且以后历朝历代,这种趋势不断加强(元朝是历史中的特例),权力愈发地集中在某一些人或某一个利益集团手中,甚至某个人。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依然实行单一制体制,即权力集中在中央。
而我国又实行中国共产党一党执政,其他政党参政的政党制度,因此我国现行体制并没有改变权力过于集中的局面,并且权力的集中是相对而言的,中央对于地方来说有至高的权力,而这种现象对于地方来说也是存在的,一级地方对于下一级权力也高度集中,因此权力集中在我国的政治体制中普遍存在,在某一区域中权力总是集中在少数人手中。
我在文章的开始就引用阿克顿的名言,“权力会产生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会产生腐败”。
而当前我国权力过于集中的政治体制便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个别原因之一。
二、以上所说的历史渊源正是我国权力寻租不断衍生的另一个原因,即权力寻租在历代民众心中的影响和对意识的干扰。
权力寻租这一名词对于一般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若说腐败,便无人不知了,腐败是概念分界更加明确的权力寻租,二者几无所异。
人人都对腐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那就是腐败是一种黑暗的、错误的社会现象,人们对于之也都持之反对的态度,可是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于腐败却只能是过多的无奈甚至妥协,更甚至是默认,尤其是在我国悠久的剥削制国家历史中,妥协思想有过之而无不及,而这种思想的不断延续则是我国权力寻租产生的另一意识层面的原因。
违规寻租原因分析报告
违规寻租原因分析报告根据XXXX年XX月XX日关于违规寻租行为的调查,我们对该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下面是我们的分析报告:1.市场供需失衡:违规寻租行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市场供需失衡。
在某些地区或行业,供需比例失衡,导致房屋租赁需求远远超过供应。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一些租房者可能通过违规途径获取合适的住房,从而产生违规寻租行为。
2.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另一个导致违规寻租行为增加的因素是缺乏监管和执法力度。
相关部门对于租赁市场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在市场上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些房东或中介机构可能利用监管的漏洞和执法的薄弱环节,进行各种违规租赁行为。
3.信息不对称:违规寻租现象还可能受到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一些房东或中介机构可能故意隐瞒房屋情况或虚报房租,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这增加了租房者寻找合适住房的难度,使得他们更容易陷入违规寻租的行为中。
4.经济压力:经济压力也是一些租房者违规寻租的原因之一。
在房租高涨和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一些租房者可能无法承受高额的房租,只能通过违规手段寻求低价房源。
他们可能会选择与房东私下协商或寻找违规出租的房屋,从而降低租金负担。
5.法制环境不健全:最后,违规寻租行为的出现也与法制环境不健全有关。
在一些地区,对于违规寻租行为的处罚力度较低,或者执法难度较大,导致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缺乏有效制约机制和惩处手段,使得一些人不顾法律风险,仍然选择从事违规寻租行为。
综上所述,导致违规寻租行为的原因较多,市场供需失衡、监管不严、信息不对称、经济压力和法制环境不健全等都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违规寻租行为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市场监管力度、提高执法效果,强化信息公开和透明度,并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以减少和遏制违规寻租行为的发展。
寻租问题的研究与治理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我国寻租问题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姓名周才和教育层次专升本学号 0880101255252 年级 08秋专业行政管理教学中心指导教师教学站点摘要寻租改变了市场的结构,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多种影响,从而导致社会总的净福利的损失。
我国现在正处于由传统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而寻租恰恰是市场经济国家和转轨时期的国家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寻租活动不仅严重破坏了我国市场的竞争规则,而且极大的阻碍了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所以,在我国转轨时期,对寻租问题的影响及对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首先对寻租的概念进行了概述,根据各个学者给出的解释,总结出寻租的概念,然后通过哈伯格三角分析寻租产生的代价,并对由于寻租行为产生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若干改变我国寻租问题严重现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寻租影响对策目录引言 (1)一、寻租概述 (2)二、寻租产生的影响分析 (3)(一)寻租的代价 (3)(二)寻租产生的影响 (3)三、寻租的对策 (5)(一)转变政府职能,加快行政机构改革步伐 (5)(二)建立完善有序运行的市场经济体制 (5)(三)加强监督,健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5)(四)加强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反寻租意识,营造反寻租的社会氛围.. 6参考文献 (7)引言寻租是20世纪中叶以来经济学家使用最广泛的概念之一,寻租理论也成为经济政治发展中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
这并非偶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越来越发觉经济之外的许多因素都在影响着市场的运行,这其中政治毫无疑问是最主要的一个因素。
以往,人们倾向于认为支配经济、政治两个领域的规律是完全不同的,导致把经济和政治的研究分离开来。
寻租理论产生后,这一切产生了质变,人们惊奇的发现,政治与经济领域的现象有着共同之处,经济学规律也可以用于分析政治行为。
所以,对寻租的研究改变了我们观察事物的方式。
我国正处在经济转轨时期,寻租现象存在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政府采购中的寻租、会计寻租、教育寻租、房地产寻租、证券市场寻租以及我所从事的审计工作中的寻租行为等等。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摘要】寻租行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用权力、信息或者位置优势获取不劳而获的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扭曲资源配置,还会对经济效率、公平性和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寻租行为导致资源被分配给那些能够以不当手段获取利益的人,而非那些真正需要资源的人。
这不仅会减少资源的有效利用,还会破坏市场竞争机制,降低市场效率。
寻租行为也会加剧社会贫富差距,造成社会不公平。
寻租行为还可能导致政治不稳定,损害社会和谐与稳定。
必须加强监管力度,打击各种形式的寻租行为,促进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
【关键词】寻租行为、社会资源配置、后果分析、经济效率、公平性、社会稳定1. 引言1.1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寻租行为是指个体或组织通过非市场方式获取资源或权利的行为。
这种行为往往是利用政治、法律或其他手段来获取特权或垄断地位,而非通过生产和创新来获取资源。
寻租行为的后果不仅仅是对资源的浪费和不合理配置,还可能导致经济效率的下降,公平性的减弱,以及社会稳定的动荡。
寻租行为对资源配置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资源被挪用到了没有效率的领域,导致资源的浪费和低效使用。
这种资源的歪曲分配会影响到整个经济体系的正常运行,降低社会的整体生产力和福利水平。
寻租行为也会对经济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由于资源被倾斜分配到非生产性领域,导致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源用于生产和创新,进而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产出水平和增长速度。
在公平性方面,寻租行为通常会造成社会资源的不公平分配,一些个体或组织通过非正当手段获取了不应得的资源或权利,而其他劳动者和企业则失去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现象。
寻租行为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
当一部分人通过寻租行为获取了大量资源和权利时,容易引起其他人的不满和不公平感,进而加剧社会的矛盾和动荡。
社会稳定性受到威胁,政治和经济秩序受到破坏。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影响了经济效率、公平性和社会稳定性,需要加强监管和规范,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
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其治理在中国社会厉行反腐倡廉的背景下,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仍然呈现高发态势。
究其原因,主要有思想、经济、制度、文化等层面的问题。
农村权力寻租现象造成阻碍经济发展、动摇群众基础、扩大社会不公和败坏道德风尚等不良影响,亟需从经济建设、思想教育、制度建设和法治建设等方面加以治理。
标签:农村;权力寻租;成因;影响;治理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腐败现象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权力寻租”的重要论断,权力寻租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权力寻租是将政府官员假设为经济人的一个概念,是指政府官员以自身掌握的权力作为资源,非法利用自身权力来维护甚至寻求自身利益的一种行为。
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壮士断腕的勇气厉行反腐,强调“老虎苍蝇一起打”,大力肃清从中央到基层沉积已久的腐败淤泥。
然而,我国农村基层的权力寻租现象依然呈现高发态势,对全面深化改革与反腐倡廉建设的持续推进阻力甚大。
厘清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复杂成因,深刻认识其带来的不良影响,并进一步探索其有效解决路径,成为当前深入推进反腐进程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农村权力寻租现象的成因现今,权力寻租现象已成为阻碍国家进步的一大顽疾,特别是在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多方面原因交互作用产生的贿选、侵吞公共资产、扣留政策拨款等贪腐行为,对农村发展产生严重阻碍。
对农村权力寻租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可发现其成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思想层面。
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农村权力寻租现象频发的根据便在于农村干部与村民个人思想素质的不足。
相对城市而言,由于经济发展与社会环境的限制,农村干部与村民思想素质较低,为权力寻租提供了繁衍滋生的内心沃土。
从村干部来看,村干部基本由选举出来的当地农民担当,文化水平较低、政治意识和法治意识不足。
部分农村干部缺乏为民服务的政治素养,权力边界概念模糊,对寻租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认识不清,法律威慑作用难以发挥。
在如此思想条件下,部分干部认为自己是掌握大权的“一村之主”,为满足一己私利滥用手中权力,从事设租寻租,对农村发展危害巨大。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摘要】寻租行为是指在资源分配中通过非生产性手段获取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会影响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还会对经济效率和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寻租行为的存在导致资源向寻租者聚集,而非流向社会最需要的地方,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和浪费。
效率损失是寻租行为的一个主要后果,因为资源未能被有效利用,使整个社会失去了潜在的增长机会。
寻租行为还会阻碍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失衡。
对社会公平的挑战也是寻租行为的一个重要影响,因为这种行为阻碍了资源向社会弱势群体流动,加剧了贫富差距。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有效的制度和监督来遏制这种行为,保障资源配置的公平和效率。
【关键词】寻租行为、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损失、经济发展、社会公平、综合影响1. 引言1.1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后果分析寻租行为是指通过非生产性活动获取经济利益的行为,通常表现为利用政治、经济或社会资源来获取不当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没有创造新的价值,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分配的失衡,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负面影响。
寻租行为会导致资源配置的不合理。
由于那些从事寻租行为的个人或组织能够通过政治权力或垄断地位来获取更多资源,导致资源向寻租者集中,而非被有效地投入生产活动或公共事业中。
这会导致资源配置的扭曲,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和失衡。
寻租行为会带来效率损失。
那些从事寻租行为的人不再关注生产活动或提供有价值的服务,而是将精力放在获取非法或不当的经济利益上。
这导致劳动力和资源被浪费在寻租活动中,而非投入到更有益的经济活动中,从而降低整体经济效率。
寻租行为对社会资源配置产生不利影响,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分配的不公平。
这种行为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健康发展,还对社会公平和稳定构成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和制度建设来限制寻租行为的发生,以保障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寻租行为的定义和特点寻租行为是指个体或团体在没有为生产或创造价值做出贡献的情况下,通过获取特权或利用市场不完全竞争等手段,获取额外的收入或资源的行为。
论寻租活动及其治理对策
、
寻 租 活 动 的类 型 和 表 现
就 是权 钱 交 易 . 一种 以腐 蚀政 治权 力 和 浪 费 社 会 资 源 为 代 是 价 的腐 败 行 为 。从 经 济 发 展 与 社 会 利 益 的 观 点看 . 们 追 求 人 自身经 济 利 益 的 行 为 大 致 可 分 为 两 大 类 : 一 是 增 进 社 会 福 其
一
二 、 租 活 动 的本 质 和 原 因 寻
( ) 一 寻租 活动 的 本 质 பைடு நூலகம்
寻租理论是 2 0世 纪 7 0年 代 西方 政 治 经 济 学 领 域 出现
的一 项 重要 研 究 成 果 . 代 表 人 物 是 美 国公 共 选 择 学 派 主要 其 代 表 人 物 、9 6年 诺 贝 尔经 济学 奖 获 得 者 J 坎 南 等 人 。寻 19 . 布 租 活 动 从 狭 义 上 讲 是 指 利 用 行 政 法 律 手 段 阻碍 生 产 要 素 在
不 同 产业 之 间 自 由竞 争 以 维护 或 攫 取 既 得利 益 的 行 为 由于 资 源 稀 缺 性 的 绝 对 存 在 .在 市 场 经 济 还 不 完 全 成 熟 的 情 况 下 .行 政 权 力 在 对 国家 资 源 的配 置 上 依 然 起 着很 大 的 作 用 .
由此必 然 会 导 致 寻 租 活 动 的 出现 。在 这 种 交 易 活 动 中 . 租 设
j 川1 } f . 赁2 1
政学究 治研
论 寻 诅 活 动 及 其 治 理 时 策
胡蛟捋 崔树娥 ,
(. 1 浙江省电力公 司;. 2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杭州 30 1 ) 10 5
寻 租 是 指 人类 社 会 中追 求 非生 产 性 经 济 利 益 的 活 动 经 济 学 视 角 的研 究 成 就 更 主 要 地集 中在 寻 租 理 论 上 现 代 社 会
论决策活动中寻租行为的危害及其治理途径
所谓决策 中的寻租行 为 , 是指各级 政府 官员在 政府决 策 队伍的行政伦理道德水平 大大滑坡 , 政府 官员 的职业 道德 价 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中, 为了实现相关 利益 主体 或 自身利益 , 凭 值观 日渐被侵蚀 , 政府机 关 中的不正之 风 日益 滋生 。石亚军 借政府所掌握 的公权力 , 对 政府所拥 有 的资 源有 目的地进 行 对政府机关作风建设 中存 在的作风 问题 的问卷调 查显示 , 政 配置或运用政府公权力来影 响社会资源配置 的一种非生 产性 府机关 中存 在 严 重 的作 风 问 题。在 被 调 查 的 2 4 8 7人 中, 活动 。决策 中的寻 租行 为 , 是 对政 府公 权 的“ 扭 曲性 ” 运用 , 1 0 0 %认为政府 机关 中存 在作 风问题 ; 其 中有 2 2 4 0人选 择 了 是为 了实现某一群体或 个人 的私利而进 行非正 义 的操 纵 , 使 “ 形式主义 , 脱离 实际 ” , 占被调 查人 数 的 9 0 . 1 %; 有1 6 8 5人 得社会 的整体利益受到损害 。 二、 决策活动中寻租行为的危害 选择了“ 贪 污腐 化 , 挥霍 浪 费”, 占被 调查 人数 的 6 7 . 8 %; 有 1 0 0 4人选择 了“ 以权谋 私 , 假 公 济私 ” , 占被 调查 人数 的 4 0 .
的蔓延。
关键 词 : 寻租行为 ; 决策责任 追究制度 ; 多层监督体 系 中图分类号 : D 6 3 0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3 0 5 4 ( 2 0 1 3 ) 0 5— 0 0 3 6— 0 3
决策 中寻租行为的定义
一
、
为严重的是 , 寻租活动在政府决策 中的盛行 , 导致整个公务员
公共保障性住房分配中寻租行为及其治理
内容 摘 要 : 当前 ,我 国保 障性 住 房 分 配 中种 种 乱 象的 成 因之 一 是 相 关 利 益 主
己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 ,在公共保障性住 房分配 中,地方政府官员 、保障房现使 用 者和不符合条件的 申请者都受利益 的驱使
追逐 “ 租金” 。
租 行 为 治 理
在 当前 公共保 障性住房分配 中,地方 政府处于重要地位 , 肩负着认定保障对象 、 制定分配办法 、清理超 出申请条件拒不腾
上述研究都遵循 着相 同的范式 :在指 出当前保 障性住房分配 中存在问题基础上 , 分析成 因并研究对策 ,而且 研究也不够深 入, 因此 , 它们对 实践 的指导作用有限。 保
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投入而应该 获得 的报酬。
庭收入 ,或者直接向住房保障管理部 门官 员行贿等 )申请保障房。 当地方政府官 员 意识到保障性住房需求者众 多,而且这 些
需求者愿意付 出一定 的经济代价得到住房 时 ,他们发现掌握保障房资源 、垄 断保 障
房分配权利可 以为 自己捞到好处 ,他们就
运用合作博弈模型对该 问题 的管理制约因 素进行 了推导 ,指 出了在政 策中增补对违
规承租者 的违规惩罚将 更有 助于 遏制违规
出租 现 象 。
体 寻租行 为所致 。从理论 上 分析各 利 益 主体寻 租行 为及其相 互影 响 ,有 助 于从 更 深 层 次 找 出 问 题 症 结 所 在 , 并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治 理 之 策 。 关键 词 :公 共 保 障 性住 房 分 配 寻
益的行为”( 海登海默 ,1 9 9 0 1 o地方政府
住房 保障的资源数量极其 有限 ,保障性住
寻租行为蔓延,让政府良好形象逐渐消失
寻租行为蔓延,让政府良好形象逐渐消失寻租行为指的是某些人和组织在政治、经济等方面,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权力和利益的行为。
在现实中,这种行为的出现非常普遍,它不仅会导致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还会削弱政府的公信力和形象。
随着寻租行为的愈演愈烈,政府的良好形象也逐渐消失。
一、政府的形象逐渐消失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机构,其对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负有重要的责任。
但是,一旦政府的形象受到了损害,难以回复,会导致人民的失望和不信任。
寻租行为的出现,破坏了政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人们开始怀疑政府的能力和意愿,认为政府已经不再为人民服务,而是为少数人和利益集团服务。
这种情况下,政府的形象逐渐消失,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和支持。
二、寻租行为的蔓延寻租行为的蔓延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在寻租行为的影响下,社会不再是一个公平的竞争场,而是被少数人和利益集团所掌控的场所。
这种情况下,人们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受到挫折,社会发展的潜力无法发挥。
另外,寻租行为还会造成财富的不均等和资源的浪费,这也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不安和不稳定。
三、政府的应对策略政府应该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寻租行为的打击力度。
例如,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建立健全的内部机制以及监管制度等等。
此外,政府还应该重视社会民生问题,注重公共资源的利用和公正分配,加强对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的保障,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遏制寻租行为的蔓延,并恢复政府的良好形象。
总之,寻租行为的蔓延已经给社会和政府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损失。
政府和人民应该共同努力,坚决打击寻租行为的存在,维护社会的公平和稳定,重塑政府的良好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的长期繁荣和稳定。
我国房地产行业寻租行为分析与治理
我国房地产行业寻租行为分析与治理近几年,我国房地产市场价格大幅度上涨,房地产行业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泡沫成分。
目前,一些学者认为房地产行业是暴利行业,房地产是中国最佳的寻租场所,是比股市圈钱还要来得快、风险又小的聚宝盆。
而房地产商则倾向于从房地产行业出发,认为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不是暴利行业,房价是由市场来决定的。
我国的房地产是否存在寻租行为,以及应该如何去解决与规避这些寻租行为,成为影响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一、寻租理论寻租是20世纪后半期在西方得到广泛发展和应用的经济理论成果。
1974年著名经济学家安妮·克鲁格在《寻租社会的政治经济学》一文中首次正式提出寻租概念。
之后,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对寻租理论进行了深刻的研究。
1982年巴格瓦蒂提出了“直接非生产性寻利活动(简称DUP)”,它不仅包括在政府干预条件下的寻租活动,而且还包括寻求政府干预的活动。
布坎南等公共选择学者提出了两个观点:一是寻租基本上是通过政治活动进行的;二是限制寻租就要限制政府。
这一理论对于政府失灵问题有巨大的贡献。
寻租的理论内涵主要是:有着预期的经济租金是寻租行为发生的前提,而租金是通过获得或维持某个领域的垄断地位来得到的,根源在于政府或行业协会等有权机构的干预。
寻租活动是一种非生产行为,没有产生任何产品与劳务,降低资源配置的效率。
每个行业在不同层次上有着不同程度的寻租行为,房地产业作为我国的支柱行业,也同样在有些方面存在着寻租行为。
西方的寻租理论对于我国的寻租行为的解决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二、我国房地产行业寻租行为分析(一)寻租行为产生的原因与条件1、高额的预期经济租金。
房地产业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有着高回报、高风险的行业特征,房地产开发活动是一次性投资巨大和同时形成的价值也很大的投资活动,持续周期长,涉及环节多。
由于房地产特殊的行业性质和我国当前的国情,房地产行业存在着高额的经济租金,这样与房地产业相关的一些利益主体就会抓住一些寻租机会和条件进行寻租。
我国会计准则寻租行为及治理策略浅议
我国会计准则寻租行为及治理策略浅议编辑: 会计职称考试寻租会计准则寻租治理策略寻租行为扭曲了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配置, 经济效率极其低下。
本文试从寻租理论出发,介绍了我国会计准则制定与执行过程中寻租行为,分析了我国目前会计准则寻租行为的特征,对如何减少寻租行为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并指出在新旧会计准则更替的时期,更应关注会计准则寻租行为。
一寻租与会计准则寻租概述寻租活动是在社会总财富不变的情况下,改变财富的分配比例来增进自身利益,这引起了财富的非生产性转移,在这个过程中不同利益集团间的相互博弈消耗了社会资源,减损了社会总福利。
寻租具有成本低、预期利润高等特性, 所以诱使了大量的利益集团或个人从事寻租活动。
在关于寻租的文献中,寻租活动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经济人通过向政府官员进行游说、疏通、行贿等手段获取特殊待遇或特殊政策以期获得超额利润的活动;第二个层次则是由第一个层次的寻租给政府官员带来了特殊利益,从而吸引人们耗费精力和钱财去争夺政府主管官员的“肥缺”;第三个层次的寻租则是指当政府采取措施将暗租转变为明租(如证照拍卖、征收资源垄断税等),也就是将部分或全部租金转化为政府的财政收入时,各社会利益团体为了争夺这笔财政收入的分配而展开的寻租。
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安排,在特定的社会、特定的时间内,供给呈现为刚性,也就是说:无论外界对会计准则的需求有多么大,因人力、物力、财力等原因的限制,其供给量是固定的,不可能突破一个极限。
其具有经济后果已经得到国内外学者的一致认可。
不同的准则将生成不同的会计信息,从而影响到不同主体的利益。
它所引起的财富转移的可能性就会吸引寻租、护租的支出,进而带来了财富的非生产性转移。
从会计准则寻租的角度看,会计准则领域的寻租活动主要在前面所述及的前两个层次上展开。
其中,第一个层次的会计寻租活动,是指会计市场上有关参与主体在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进行的游说、疏通等活动,其目的是使政府制定或颁布的会计准则于己有利;或在执行过程中利用“空子”选择有利与自己的会计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寻租、分配关系失衡及其矫正对策姜国强摘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分配不公现象日益严峻,这与寻租形成的行政垄断、腐败及权力资本化密不可分。
改变寻租导致的分配关系失衡现状必须找到寻租的根源,加强对公权力的制度约束是解决寻租的根本之策,只有发扬民主和加强法制建设,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分配的不公问题。
关键词:分配关系,寻租,行政垄断,腐败,法治一、问题的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
基尼系数由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的0.33上升到2009年的0.47,已经远远超过0.40的国际警戒线。
对于我国这样的转轨经济体,特殊的“二元结构”,加之政治体制改革滞后于市场经济改革,收入差距的扩大存在一定的历史因素。
但是收入差距出现持续扩大的趋势,表明分配关系也出现了失衡。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我国选择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平均主义分配倾向被消灭了,同时分配关系也出现了失衡。
收入分配改革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背后隐藏着各种利益集团复杂的政治博弈。
本文尝试从经济利益背后的权力因素入手,分析转型时期寻租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及应该采取的对策。
二、寻租及其对分配关系的影响机理寻租理论由公共选择学派所开创,并为国际贸易学派、芝加哥学派所发展。
现代社会的寻租主要指为维护既得经济利益或对既得利益进行重新分配而进行的包括寻求垄断和特权的游说活动、权钱交换的腐败行为、政府的公权力寻租等非生产性的有损于社会福利的活动。
寻租活动的最终结果都是社会资源的浪费而不是社会剩余的增加,形成“租值耗散”,扭曲社会资源配置,是一种负面博弈。
贺卫按照租金的来源,将寻租分为三类:政府无意创租是政府为解决“市场失灵”而干预社会经济生活时产生了租金,该租金是作为政府不当干预经济的一种副产品而出现的;政府被动创租是政府受到特殊利益集团的左右,制定的政策和法规客观上给特殊利益集团带来租金,公共权力已成为某些利益集团的谋利工具;政府主动创租是政府中的行政机构和官员直接利用所代理的公共权力,人为地制造租金,主动谋求经济利益,其寻租的实质是公共权力的商品化(贺卫,1998)。
寻租产生的动因比较复杂,主要有公共政策选择的困境、市场经济下的信息不对称和政府权力边界的模糊。
由于国家政策的制定不可能代表所有人的利益,个人或利益集团常常由于利益冲突在政策选择上难以达成一致,因此,一项国家政策一般都会在实施中维护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又损害了另一部分人的利益(如税收政策、转移支付政策等);国家政策制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社会各阶层、各利益集团的利益博弈过程,这就给游说、行贿等寻租行为留下了空间,同时也会给掌握公权力的政府官员在“经济人假设”条件下的设租、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留下了空间;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市场也是普遍存在的,市场无法取得帕累托最优而失灵,从而为寻租行为提供了空间。
政府也会发生失灵的问题,这是政治经济体制结构本身所无法克服的,即使随着政府决策水平的科学化,政府的无意创租行为会逐渐减少,但很难完全规避。
政府作为理性经济人未必是公共利益的天然代表者,模糊的权力边界成为寻租行为孳生的土壤,在委托-代理失灵的条件下,加之利益集团的游说,政府可能会改变公共服务的目标机制,导致寻租行为的产生,客观上导致了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马克思使用了“超经济强制”这一概念来描述政治权力滥用对分配关系的负面影响。
在政治性权力介入经济活动后,经济活动就背离了一般的经济运行规律,掌握政治资源的一方在宏观经济资源配置和微观交易行为中获得优势地位,造成“权力统治财产”的现象,“通过任意征税、没收、特权、官僚制度加于工商业的干扰等方法来捉弄财产”(马克思、恩格斯,1965)。
寻租对分配关系的负面影响是明显的:第一,寻租使寻租者以较低的成本垄断市场获取高额甚至超额利润。
审视我国转型过程中寻租造成的收入差距发现,寻租的边际成本过低,有时只需一纸文件,却产生大量外部性。
寻租者在官员的庇护下违背公平交易原则,不是通过市场竞争,而是依靠护租者的保护设置行业壁垒,控制资源价格,阻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
垄断者通过攫取垄断和竞争之间的价格差额形成的租金获取超额垄断利润,拉大了垄断者和其它自由竞争者的收入差距。
第二,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创新的阻挠使得收入分配改革缓慢。
寻租过程会产生既得利益集团(又称特殊利益集团)。
这个集团主要包括:由垄断行业成员组成的垄断群体;掌握公共权力并设租护租的官僚;向官僚寻租并获取租金的商业群体。
这些群体或凭借对国家权力的控制,或凭借对资源的垄断性占有,或凭借行贿获取巨额的寻租收益。
由于这部分既得利益集团获得了相当规模的寻租收益,集团成员对本集团利益极度忠诚,成为制度改革的坚定阻止者,而某些政府机构或官员因设租寻租而形成了新的既得利益之后,也会反对制度变革。
第三,产权的模糊性为寻租行为提供空间,导致收入分配失衡。
由于租金的巨大诱惑和缺乏制度的约束,许多有价值的资源停留在产权模糊地带。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公有制产权的利益一致性,产权对收入和利益分配没有影响。
而在经济转轨过程中,由于市场经济体制不够完善,行政权力与资源使用权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实际控制权,所有权对资源控制权的制约力被弱化,灰色收入、隐形收入等寻租收入就成为实际控制权的“权力红利”,加大了收入分配格局的非均衡性。
三、寻租导致的分配关系失衡的现状透视1.行政性垄断导致的分配关系失衡行政垄断是指政府机构运用公权力对市场竞争的限制或排斥。
从寻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行政垄断来源于政府的主动创租行为,损害了市场的公平竞争,造成资源配置的扭曲、社会福利的损失和收入分配的不均。
1988年,我国行业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为0.055,而2007年的行业间收入基尼系数达到了0.188,增长了约2.40倍(任重、周云波,2009)。
依赖行政权力形成的垄断企业获利的机制不同于一般市场经济竞争下形成的市场垄断,其行业垄断地位的形成得力于主导改革进程的权力主体的授权,这些垄断企业依据自己的市场垄断地位,通过国家认可的垄断高价,获得垄断利益(韩东林,2010)。
垄断行业畸高的收入不仅来源于高工资性收入,还有工资外收入,如奖金、住房公积金和名目繁多的各种补贴等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此外,“垄断福利”也作为隐形收入的形式长期存在。
由于行政性垄断行业较高的工资福利形成了巨大的收入分配效应,使社会各行业职工的收入差距拉大不可避免。
2008年,证券业人均年薪是17万元,而畜牧业人均年薪只有1.08万元,两者相差15.9倍。
国有垄断企业的生产效率普遍偏低,统计数据显示,国家电网1万亿元的资产,每年净利润为40多亿元,总资产报酬率仅为0A%,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中石油2008年的净利润率仅为1.94%,而国际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和壳牌公司却高达9.8%和5.7%。
尽管国有垄断企业的利润率偏低,但是其职工的收入水平却明显偏高,与竞争性行业的差距十分巨大。
2007年,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年收入为24932元,而中石油平均每位员工的年收入为97996.34元,是全国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4倍(单东,2010)。
行政性垄断有其复杂的历史因素。
自改革开放后政府管制领域逐渐放开了商品和服务以后,在土地、金融、石油等领域仍有大量管制,产生巨额垄断租金。
在市场竞争条件下,自然垄断是不可避免的。
然而,我国现阶段的垄断不是公平竞争演化而来,而是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依赖行政权力形成的。
在缺乏有效产权制度约束和以GDP为主的政绩标准的制度安排下,国有企业不可能把利润极大化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预算约束不断软化,国有垄断企业巨大的利润没有纳入到收入分配体系中。
2007年通过的《反垄断法》,对利用权力进行垄断、排斥竞争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垄断形成的收入差距。
当前行政垄断有不断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垄断行业依托行政权力,排斥竞争,如以国家安全等名义阻挠民营资本的介入等。
同时一些国有垄断企业借行政手段兼并重组,削弱竞争,如盈利能力较强的山东日照钢铁公司被亏损的国有山东钢铁集团收购。
行政垄断的加强,使社会财富从竞争性企业向垄断性企业更大规模的转移,成为后者的垄断租金,从而拉大二者之间的收入差距。
同时垄断国企偏好资本密集性的重化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垄断的加强使得企业吸纳的劳动力减少,进一步加剧社会收入的不平等(邓伟,2010)。
过高的垄断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福利损失已经引起中央政府的重视,被称为“新36条”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放开了部分领域向民间投资开放,对打破行政垄断、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有一定积极作用。
2.寻租性腐败导致的分配关系失衡腐败一直伴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而变幻。
近年来,我国权力寻租活动日益加剧,腐败形成的租金规模越来越大,从近年来被查处的腐败案件可以看出端倪。
2008年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办结的违纪违法腐败案件违纪的总金额共321.2亿元;腐败形态的层次也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政府俘获”(即立法腐败)这一寻租的特殊形态,如近年查出的原商务部条法司巡视员郭京毅案,故意设计立法漏洞进行寻租;腐败的领域也越来越广,其中房地产领域的腐败程度最为严重。
近年来,违规批地和更改规划等腐败行为屡见不鲜,2009年我国的受贿案件中一半以上涉及到房地产开发,涉及房地产的贿赂案90%以上都是受贿金额百万元以上的大案(林跃勤,2010)。
由于腐败行为有很强的隐秘性,很难准确估计腐败对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
Gupta等基于1980-1997年间的跨国数据分析发现,腐败同时恶化了收入差距和贫穷率,腐败指数每提高一个标准差将会令基尼系数增加,并认为腐败抑制了经济增长、扭曲了税收制度和对穷人有利的公共计划、恶化了人力资本差距、增加了要素积累的不确定性等。
王小鲁在2010年发表的《灰色收入与国民收入分配》一文中,基于对全国19个省份64个城市4000多户城市居民家庭收支情况调查数据的分析,认为到2008年灰色收入大约占到国民总收入的15%。
由于一些收入无法明确界定其合法与否,但其中的相当部分,实际上是政府收入和企业收入通过不公开的渠道流失,转化为私人收入。
这部分漏出的收入既不是劳动报酬,也不是资本报酬,而成为对权力的报酬,在很大程度上是官商勾。
结、钱权交易的结果(王小鲁,2010)。
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存在导致出现了通过种种手段获取非法非正常收入的商收入层比穷困层更快速度增长的“相对分化”趋势,使近些年我国居民的收入差别呈现出极化格局(陈宗胜、周云波,2010)。
寻租经济学认为,不是所有寻租活动都是腐败,只有那些利用公权力寻租的行为才是腐败。
政府官员利用其控制的公共权力,在利益诱惑和制度监督不完善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出售“政府产权”(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招标等)给寻租者,即通常所讲的权钱交易,产生寻租性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