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根》word教案
《植物的根》教案
《植物的根》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二、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三、植物根的分类四、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五、植物根的利用和保护一、引言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植物的根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展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理解根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模型等展示根的结构,并通过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根的功能。
三、植物根的分类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根,并能够进行分类。
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不同类型的根,引导学生进行分类学习。
四、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过程,理解根在植物生长中的重要作用。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根的生长和发育过程。
五、植物根的利用和保护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利用价值,并能够提出保护植物根的措施。
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根的利用价值,并提出保护措施。
六、植物根的生态作用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理解根与土壤、水分、养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植物根的生态作用。
七、植物根的逆境适应性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在逆境环境下的适应性,理解植物根的抗逆机制。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根在逆境环境下的表现和适应性。
八、植物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理解植物根在食品、药品等方面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植物根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九、植物根的保护与利用技术1. 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保护与利用技术,理解植物根在现代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保护与利用技术。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根》课后练习题(附答案)
冀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根》课后练习题(附答案)学习目标:1、背诵课文。
感受诗中形象。
2、把握全诗的主旨。
3、理解诗中所表达人生态度。
一、积累整合: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委.屈( ) 坦.然()烦.闷()沉甸甸.( ) 柔.软()2、写一段话用上“坦然”“烦闷”“沉甸甸”三个词,不少于30个字。
———————————————————————————————————————————————————————3、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4、默写诗的第4节。
————————————————————————————————————————————二、思考与探究1、诗的第一节只有一句,这句诗的作用是什么?————————————————————————2、找出描写“我”生长环境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是根”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作者借“根”的形象赞美了哪类人?————————————————————————————————————————————————————————————三、阅读理解阅读下面小诗《星星和花》,完成1-2题。
(6分)1.带着感情默读全诗,分别用“/”和“•”直接在上文的最后一节标示出它的朗读节奏和重音,并简要说明理由。
(3分)2.有人说,这首小诗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是它新奇的想像。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全诗内容,具体加以说明。
(3分)答案:一、略二、1、点明全诗中心,统领全文。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四季交响曲》教案 冀教版
2019-2020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四季交响曲》教案冀教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本文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哲理的写作手法,学习将景观人格化、形象化的诗一般的语言。
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鉴赏能力、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赏析诗一般的语言;通过合作探究,理解文章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作者对社会陋习的批判,对公平、公正、无私、善良、坦诚、拼搏等美德的热烈追求。
教学重点:1、景物描写中蕴含深刻的哲理。
2、将自然景观人格化、形象化的诗一般的语言。
教学难点:四季顺序安排的意图。
教学方法: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1课时教材分析:本文选自作者的散文集《心灵的笔记》。
这是一篇歌咏大自然的散文作品,作者用自己的一双慧眼努力发现大自然四季容颜的变化,并用深刻的笔触抒写了自己独特的人生感悟,无论在语言形式,还是思想意境,都称得上一篇赏心悦目的佳作。
中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思想认识等诸多方面的局限,对于本文的理解、把握不能深透到位。
记得作者曾在本文的创作谈中说她写这篇文章是“用自己的目光去看待大自然……努力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细微变化,并用自己的心灵与自然对话。
”其对话的目的也就是“托物言志”。
因此,理解作者的感情和人生信念,是掌握课文内容的关键。
作者一向“崇尚真诚、善良、勇敢的品质崇尚拼搏、奉献的精神,对现实生活中的投机钻营者、自私自利者……抱着一种鄙弃的态度”那么,我们先让学生理解了作者写作本文的思想基础,也就不难理解作品中透视出的社会的发展与变革,更不难理解其间蕴含的作者对人生及生命价值的特有感悟。
解决了上述问题,学生就能轻而易举地理解出本文颂扬美德,抨击陋习的主旋律。
《根——植物生命的基础》大班教案
(提示:本文内容旨在介绍植物根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根的形态和生长方式来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和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力和探究精神。
)《根——植物生命的基础》是一堂针对大班幼儿的探究课程,旨在帮助幼儿深入了解植物的根部结构和生长方式,掌握一定的观察、比较、分类和判断能力。
通过对植物根的研究,幼儿将能够认识到植物的生命特征和适应策略,并培养对自然世界的探究热情和兴趣。
本次课程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课程目标1.了解植物根的结构、功能和生长方式;2.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根部特征;3.通过活动和游戏体验植物根的生长过程;4.培养幼儿对自然的观察和探究能力。
二、课程内容1.植物根的结构和功能将通过图像和实物展示的方式介绍植物根的主要部分(根毛、侧根、根尖、根冠等)及其功能(吸收水分、养分和固定植物体等)。
同时,带领幼儿观察不同种类植物的根部特征,比较它们的异同。
2.观察植物根的生长方式通过在小盆中培育小麦、豌豆、玉米等植物,让幼儿亲身参与植物根的生长过程。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植物根的样子、根须的形态、长度和分布等,并提供有关植物根生长的知识点。
3.场地观察带领幼儿到周围的公园、花园、校园或社区进行植物根的实地观察,寻找和记录不同植物的根部特征(例如根长、根宽、根朵等)。
并进行多种比较和分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三、课程实施1.引入环节:通过问答、故事和诗歌等方式引入本次课程,激发幼儿探究自然的潜能。
2.重点环节:组织幼儿通过制作模型、涂画、捐献和游戏等多种方式,在与教师的互动中认识和了解植物根部的结构及生长规律,从而达到理解和记忆知识的目的。
3.巩固环节:活动完毕后,引导幼儿回顾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并通过复盘和讨论等方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
四、思考延伸在本次课程结束后,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书籍、绘本、视频等方式加深幼儿对植物根的认识;并组织幼儿对植物根的生长和固土作用等方面进行更深入的探究,并通过其他课程(如土地耕作、种植作物等)加以实践和巩固,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四季交响曲》学案-冀教版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四季交响曲》学案冀教版一、谈话导入,激趣读文(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每一个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记一记不认识的生字。
2、和同桌交流自己记生字的办法,并互相读一读课文。
3、带着自己提的问题默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的有关知识。
2、识记文中生字词。
3、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重点识记文中生字词。
读课文,看自己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体会情感1、再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在童年是怎样读书的?作者在作文中悟出了怎样的道理?把自己感受深地方多读几遍,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做批注。
2、小组交流读书的体会。
四.完成拓展延伸难点反复朗读课文,学习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法点拨法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一、预习导学【访作者】杨林勃:当代女诗人,河北省承德市作协主席。
诗作代表作有《权力》、《树之思》。
后来改写散文,同诗歌一样笔锋灵秀,蕴藉丰美,著有散文集《心灵的笔记》。
本文为其中一篇。
(二)学教材:1、诵四季:(1)自由朗读课文:勾划文中的生字词及优美语句写下你的生字词吧:(2)再次诵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本文属散文,运用了的写法。
2、品四季:研读勾划的优美语句,并说出妙处所在。
(2)本文托“四季”言了作者什么“志”?本文还触摸社会各个层面哪些人?意图何在?4、排四季:(1)采用小标题有何好处(2)为什么不按原有的四季顺序安排,把冬放在最前面?(三)学学案:四、巩固训练(1)采用小标题有何好处采用并列式的小标题结构,醒目鲜明,各段既在小标题统领下单独成文,四段又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式灵活。
(2)为什么不按原有的四季顺序安排,把冬放在最前面?从冬天开始,意在告诉人们要在考验面前积蓄力量,做人要无私、善良、坦荡,更要勇于拼搏,甘于奉献,才能收获圆满的人生。
这样全文就在高昂的节拍中结束。
五、课后训练:冬寒冷肃杀公平公正春万物萌生无私善良夏热烈坦诚坦诚拼搏秋充实壮观奉献收获物志抨击陋习歌颂美德(如果背面有内容请考入本页,如不需要可不用) 巧嘴巴阴谋家南郭守旧的链条邪恶钻营咬耳嚼舌红眼病后悔症。
《根》教案
《根》教案教学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把握诗中表达的感情2.学习根默默奉献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导入新课:展示多媒体图片,提示学生思考对根的基本特点的了解(粗壮有力、深扎地下、相扶相持、吸取养分),进入课文《根》。
(板书:根牛汉)一、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诗歌内容2.学习根有理想、默默奉献的精神二、朗读训练1.教师范读2. 分角色朗读3.学生齐读(配乐)明确:节奏、重音、有感情朗读三、任务导学一:什么样的根?(板书:根)(请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描述一下)明确:忍受黑暗、寂寞,不断追求,不断深入,又如此的坦然、淡泊,为花的盛开奉献所有,为硕果倾尽全部。
学生活动:以第一人称的语气描述根的状态和心理活动,鼓励学生多方面阐述,发散思维。
教师活动:实时点拨,总结论点。
(板书:不断追求倾尽心血)任务导学二:(在《根》这首诗中,作者赋予了根一种精神和品质,这正是生活中某些人的化身。
)什么样的人?(板书:人)明确:为了理想与追求,默默地奉献(板书:理想追求默默奉献)你能想到生活中的那个人或那类人吗?明确:教师、清洁工、煤矿工人、科学家……十年磨砺终成名---韩春雨韩春雨,默默无闻的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十年醉心于科学研究,一鸣惊人地发表了一项“诺贝尔奖级”的实验成果,从一个学术圈的“泛泛之辈”一跃成为“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
中日韩三国基因大会向他发出邀约。
任务导学三: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实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牛汉说:根的事业是默默无闻的和平凡而又伟大的。
你愿意做哪一个?为什么?小结:希望同学们能够向根学习,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乐于奉献的人。
四、老师寄语人的一生可能燃烧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烧起来!五、板书设计根牛汉根→不断深入→ 倾尽所有﹜幸福人→ 不断努力→ 默默奉献六、作业布置:选取一个你喜欢的事物,仿写诗歌。
《植物的根》教案
《植物的根》教案.doc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植物根的定义植物根的功能植物根的类型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1.4 教学过程1.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根的作用。
1.4.2 讲解讲解植物根的定义、功能和类型。
1.4.3 互动让学生分享对植物根的了解,提问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1.4.4 总结总结植物根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案第二章:植物根的类型2.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植物根及其特点。
2.2 教学内容直根和须根根毛和根冠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2.4 教学过程2.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根的多样性。
2.4.2 讲解讲解直根和须根、根毛和根冠的特点。
2.4.3 互动让学生分享对不同类型植物根的了解,提问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2.4.4 总结总结不同类型植物根的特点和功能。
教案第三章:植物根的功能3.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
3.2 教学内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储存养分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4 教学过程3.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根的功能。
3.4.2 讲解讲解植物根的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储存养分等功能。
3.4.3 互动让学生分享对植物根功能的了解,提问并回答学生的问题。
3.4.4 总结总结植物根的主要功能及其作用。
教案第四章: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4.1 教学目的让学生了解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4.2 教学内容植物根的生长过程植物根的发育阶段影响植物根生长和发育的因素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4 教学过程4.4.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根的生长和发育。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 根教学设计 冀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19 根教学设计冀教版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相关文学常识2、把握全诗的主旨3、体会诗人坚定的人生信念与追求,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与感悟还不透彻,通过学习使学生体会新诗的特点,同时也可以接受人生追求、人生价值的教育。
3重点难点1、感受诗歌语言凝练,句式整齐,节奏匀称的特点。
2、体会作者借“根”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2012年感动国人的最美司机吴斌,他仅仅是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平凡的人,却在危急的关头,以自己的生命换来了24位旅客生的希望。
吴斌用生命诠释了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
默默无闻,无私奉献,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让我们一起去感悟“根”的幸福,“根”精神的内涵。
板书《根》。
二、走近作者,了解诗歌牛汉,原名是史成汉,1923年生于山西定襄县。
20世纪40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诗派”的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于受“胡风事件”的影响,遭到两年的拘捕囚禁。
“文革”时期,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
70年代初,创作了不少诗歌作品,比较著名的有《悼念一棵树》《华南虎》《半棵树》等。
已出版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等。
牛汉是时代浪潮中的坚强者,是当代诗坛的硬汉。
现代诗歌是“五四”以来的新体诗,其最显著的特点是想象丰富,感情强烈;第二是有着鲜明的节奏与和谐的韵律;第三是语言精练形象。
抒发感情是诗歌的灵魂、生命。
三、朗读诗歌,初步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2、听朗读带,感受诗歌的节奏美。
3、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注意诗歌的节奏与重音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根》原文阅读冀教版
《根》原文阅读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这是诗人牛汉作于1973年的一首诗。
当时诗人应该还在咸宁干校劳动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某些情感,可现在读来仍感觉耳目一新。
好作品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从任
何角度读来,都有共鸣之感。
在黄山看到过一棵松树,不知怎么,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
它的根全部裸露在外,牢牢地抓着岩石,看得出它聚集了所有的力量。
然后,让自己的躯干挺直,与周围生长在土壤里的兄弟姐妹们一样,挺直,朝向阳光。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根》原文阅读 冀教版
《根》原文阅读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这是诗人牛汉作于1973年的一首诗。
当时诗人应该还在咸宁干校劳动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某些情感,可现在读来仍感觉耳目一新。
好作品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从任
何角度读来,都有共鸣之感。
在黄山看到过一棵松树,不知怎么,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
它的根全部裸露在外,牢牢地抓着岩石,看得出它聚集了所有的力量。
然后,让自己的躯干挺直,与周围生长在土壤里的兄弟姐妹们一样,挺直,朝向阳光。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根学案设计无答案冀教版word格式
根学习目标:1、背诵全诗。
2、掌握全诗的要旨。
3、理解诗中所表达的人生态度。
4、培养学生成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自主学习【走近作者】牛汉,原名史成汉,40 年代开始创作诗歌,是“七月诗派”重要成员。
1955 年由于受“胡风事件”影响,遭两年拘禁,文革时被关入“牛棚”。
70 年代初,创作了很多诗歌作品,其中比较闻名的有《哀悼一棵树》《华南虎》》《半棵树》等。
已初版的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等。
【基础积累】1、给予下加点的字注音。
①委屈()②爽快()③愁闷()④娇嫩()⑤重沉沉()2、给予下诗句划分朗诵节奏。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娇嫩的细风,但我爽快,并不感觉委屈愁闷。
【文学知识】3、本文作者,是今世诗人。
本文选自。
【整体感知】4、作者笔下的根以第一人称诉求情,这样写有什么利处?5、作者借“根”表达了怎样的人生态度?二、合作研究【脉络梳理】1、研全,达成下面的脉。
第 1:全。
第 2:根的。
第 3:根的。
第 4 :根的。
【文本研究】2、研歌第 1 ,回答。
( 1)第 1 只有一句,句的作用是什么?3、研第 2 ,回答。
(1)找出描绘“我”生境的句。
(在本中注)(2)找出能表出“我”的状的。
(在本中注)(3)“向下,向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了根的什么精神?(4)怎样理解“地心有一个太阳”?【拓展延长】6、作者借“根”的形象赞美了哪一种人?【讲堂总结】这首诗是作者借根的自述,来倾诉自己的心声,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感觉。
诗的语言忧如根的品德,朴实、自然、凝重。
这是一首从生活的土地里生长出来的诗。
三、达标检测练习册 1-5 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根学案1无答案冀教版word格式
根前 .☆(人人必做)1.判断以下句的修辞方法。
( 1)一世一世在地下/ 静静地生 / 向下,向下⋯⋯()( 2)开花的季,我跟枝叶同幸福。
()2.依照原文填空。
得听不枝,感不到。
的微,但我的果,,其实不了我的所居心血。
3. 首的解,不合适的一是()A.根是大的基点,没有根就没有生命。
B.“一世一世在地下,静静地生,向下,向下⋯⋯”明写根的自然性,暗静静奉献的人。
C.“地心有一个太阳”,是根有一个信念,一个希望,一种追求。
D.的最后一表示根与枝叶、果的关系,体出根的幸福。
4.更正句中的字。
( 1)一世一世在地下,脉脉地生。
()( 2)但我爽快,其实不得委屈。
()☆开放(部分学生做)快光白天是夜里清早,燕燕和京京在街心公园跑步,枝、草叶上挂了露水,椅上也湿漉漉的。
燕燕忽然想到一个,京京:“你是白天是夜里?“自然是白天比夜里。
”京京回答。
“我正好相反。
你看,昨夜得、花草出了那么多汗。
”堂 .☆(人人必做)1.用“重沉沉”造两个句子,要求:一用本,一用引申。
2.“一世一世在地下,静静地生,向下,向下⋯⋯ /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 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
3.怎样理解“开花的季,我跟枝叶同幸福,重沉沉的果,注了我的所居心血”?4.归纳主。
☆开放(部分学生做)5.模拟下面的句式,另一物写一句子,意思要完满,每一句的字数不用然要与原句同样。
仿写:我是根。
一世一世在地下静静地生,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后作☆(人人必做)理解(一)下面的文字,达成1~ 3 。
根我是根。
一世一世在地下静静地生,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枝,感不到柔的微,但我爽快,其实不得委屈。
开花的季,我跟枝叶同幸福,重沉沉的果,注了我的所居心血。
1.全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好?2.诗歌的语言简短明快,意蕴深刻。
精读本诗,领悟语言的优美,看看详细表现在哪些方面?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合适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中“爽快”“幸福”这些词显示出根的乐观自信。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19课《根》精品导学案 冀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根》精品导学案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根》精品导学案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19课《根》精品导学案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19《根》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本诗蕴含的象征意义。
3、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法指导学习本诗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通过比较,体会托物言志手法的好处.★学习步骤:一、课前预习:1、通过资料查询,了解关于作者牛汉2、回顾有关诗歌的朗读节奏及借物抒情等知识。
二、品读课文,分组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2、品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①试概括第二、三、四节的内容:②“地心的太阳”比喻什么?③第三节哪个词能体现根的心境,体现了它什么心境.④第四节写到了根的“幸福”,它为什么感到幸福?⑤本诗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下面一段话是歌颂雷锋等人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的。
试比较与本文主题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哪一种更好?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革命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式的先进人物,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
2020秋冀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9课《根》word教案
27《根》使用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象征手法,体会诗语言的朴实、凝练特点,体会拟人修辞。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本诗蕴含的象征意义。
3、社会不仅需要“红花”,更需要像“根”那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实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在生活中,哪一种事物与绿叶那种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相似呢?27.根(板书)一、简介作者、解题、背景。
[*&%^@]1、作者。
牛汉,1923年出生啪啪啪啪啪啪于山西定襄县,“七月诗派”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了受“胡风事件”影响,遭两年拘禁,文革时被关入牛棚。
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等2、解题。
“根”本意是指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枝根和须根两大类。
根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在《根》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根”,表达了自己像根一样的情怀。
3、创作背景[#*%^@]1955年5月14日,牛汉成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遭逮捕的第一批人,比胡风本人还早两天成为囚犯,遭到两年的囚禁。
“文革”期间,他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蒙冤二十多年,受尽生活的磨难。
可是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创作的笔。
劳动改造,更激发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在这种困境中,依然创作出了大量的诗作,以各种题材展现了自己昂奋不羁的坚强人格,抒发了自己充满深邃人性的情思。
他的大部分作品多依托草木以言志,借鸟兽以抒情。
当时,作者在咸阳干校改造,他以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为对象,构成伤残而坚强的生命意向,表达了他内心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根》就是再这样的生活折磨下写出来的优秀诗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诗共四节,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
第二层(第二节)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默默无闻的根为了心中的信念在不懈地追求。
第27课《根》教案(冀教版初一上)1
第27课《根》教案(冀
教版初一上)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学习本诗特点:拟人修辞,淳朴易明白、凝练的语言,象征手法。
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法,重点分析法,借助形象联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社会不仅需要〝红花〞,更需要像〝根〞那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树立正确的人一辈子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1、学习象征手法,体会诗语言的淳朴、凝练特点,体会拟人修辞。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本诗包蕴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对诗语言淳朴、凝练特点的体会。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合作,合作探究。
教学时刻:1课时。
冀教版七上《根》导学案(含答案)
27《根》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诗歌的特点,感受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本诗蕴含的象征意义。
3、进一步学习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学法指导学习本诗首先要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将独立思考与合作探究结合起来,体会诗歌所创造的意境,进而把握诗歌的主旨。
通过比较,体会托物言志手法的好处。
★学习步骤:一、课前预习:1、通过资料查询,了解关于作者牛汉2、回顾有关诗歌的朗读节奏及借物抒情等知识。
二、品读课文,分组探究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注意诗的节奏和重音。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默默地/生长,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但/我坦然,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我跟枝叶/同样/幸福,沉甸甸的/果实,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2、品读全诗,思考下列问题:①试概括第二、三、四节的内容:②“地心的太阳”比喻什么?③第三节哪个词能体现根的心境,体现了它什么心境。
④第四节写到了根的“幸福”,它为什么感到幸福?⑤本诗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3、下面一段话是歌颂雷锋等人的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精神的。
试比较与本文主题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哪一种更好?为什么?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革命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像雷锋、焦裕禄、王进喜、孔繁森式的先进人物,他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党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负责。
他们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奉献,甚至不惜献出自己的一切,却从不向党和人民要名誉要地位要待遇,但他们的英名却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受到人民的崇敬和爱戴。
淡泊名利才能无私奉献。
正因为他们有这样的宽阔胸怀,有这样的精神境界,才能够淡泊自守,任劳任怨,任何时候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不计名利得失,不计荣辱进退,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自己的一切献给党和人民。
★达标测评:一、积累整合:1、本文作者是当代诗人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委.屈( ) 坦.然()烦.闷()沉甸甸.( ) 柔.软()3、写一段话用上“坦然”“烦闷”“沉甸甸”三个词,不少于30个字。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19《根》原文阅读 冀教版
《根》原文阅读
我是根。
一生一世在地下
默默地生长,
向下,向下……
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
听不见枝头鸟鸣,
感觉不到柔软的微风,
但是我坦然
并不觉得委屈烦闷。
开花的季节,
我跟枝叶同样幸福
沉甸甸的果实,
注满了我的全部心血。
这是诗人牛汉作于1973年的一首诗。
当时诗人应该还在咸宁干校劳动吧?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当时的某些情感,可现在读来仍感觉耳目一新。
好作品能够让任何人在任何时候从任
何角度读来,都有共鸣之感。
在黄山看到过一棵松树,不知怎么,长在一块巨大的岩石上。
它的根全部裸露在外,牢牢地抓着岩石,看得出它聚集了所有的力量。
然后,让自己的躯干挺直,与周围生长在土壤里的兄弟姐妹们一样,挺直,朝向阳光。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7《根》使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象征手法,体会诗语言的朴实、凝练特点,体会拟人修辞。
2、通过朗读,分析体会本诗蕴含的象征意义。
3、社会不仅需要“红花”,更需要像“根”那样默默工作、无私奉献的人。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实是甜美的,但是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阴的,在生活中,哪一种事物与绿叶那种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相似呢?
27.根(板书)
一、简介作者、解题、背景。
1、作者。
牛汉,1923年出生啪啪啪啪啪啪于山西定襄县,“七月诗派”重要成员。
1955年由了受“胡风事件”影响,遭两年拘禁,文革时被关入牛棚。
诗集《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等
2、解题。
“根”本意是指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分枝根和须根两大类。
根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解在水
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在《根》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比作“根”,表达了自己像根一样的情怀。
3、创作背景
1955年5月14日,牛汉成为“胡风反革命集团”一案遭逮捕的第一批人,比胡风本人还早两天成为囚犯,遭到两年的囚禁。
“文革”期间,他又被关入牛棚,从事强制性劳动,蒙冤二十多年,受尽生活的磨难。
可是他始终没有放下手中创作的笔。
劳动改造,更激发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他在这种困境中,依然创作出了大量的诗作,以各种题材展现了自己昂奋不羁的坚强人格,抒发了自己充满深邃人性的情思。
他的大部分作品多依托草木以言志,借鸟兽以抒情。
当时,作者在咸阳干校改造,他以自然界的植物和动物为对象,构成伤残而坚强的生命意向,表达了他内心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态度。
《根》就是再这样的生活折磨下写出来的优秀诗作。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全诗共四节,可分为四层。
第一层(第一节)开门见山,统领全篇。
第二层(第二节)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默默无闻的根为了心中的信念在不懈地追求。
第三层(第三节)根倾诉了自己的心境,表现了根的豁达与乐观。
第四层?(第四节)写根实现了自身的价值,表现了根的高尚品格。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诗的第二节“向下,向下……/我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应该怎样理解?表现了根对理想追求的坚定、执着。
“地心的太阳”喻理想、奋斗的目标,“相信地心有一个太阳”,是根不断追求、不断深入的动力。
太阳与热情、光明同在,与激情、活力同在,它以自己的光芒呼唤着根,引导着根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坦然”、“幸福”这些词表现了“根”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怎样的感情?
忠于自己的职责,乐于默默无闻地工作,愿意为大树的生长作出自己的贡献。
它把这种贡献看作是一种幸福。
3、本诗创作于一个特殊的年代,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它的现实意义
这首诗写于一个没有诗意的时期,表现了在当时特有的政治环境下,中国正直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那种不屈服于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超越那个特定的时代,即使在今天这首诗也有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当人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陷入困境的时候,要像根那样不屈服、不迷失,树立坚定的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坚持不懈第去叩响成功的大门,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3、如何理解“根”这个形象?
作为全诗主题形象形象的根,是作者寻找到并借用了的一个载体。
它是一种人生、一种精神的象征。
在《根》这首诗中,作者赋予根一种精神、一种品质,它是生活中某些具有这种精神与品质的人的化身。
在这里,作者借根的形象特征、生存状态等,表现了他对世界的认知。
根的告白,是某种人生的写照;根的思想、根的情感渗透着作者的人生感悟。
四、小结主题。
这首诗通过刻画深埋地下却怀着美好的追求、奉献自我的根这一形象,表现了诗人虽身处逆境却不沉沦,始终怀着坚定的信念,在黑暗中追求光明的不屈精神,体现出他他乐观自信的品质和奉献精神。
五、拓展练习
课后第三题
六、写作特点。
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
——用拟人化的手法,用第一人称叙述,写根的追求。
为了实现自己自己的理想——迎来“开花的季节”和“沉甸甸的果实,他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默默无私地奉献。
作者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他主张在事业上努力奋斗,淡泊名利,默默奉献,为理想默默地付出。
作者采用这种托物言志的手法来表现一种无私的态度,一种奉献的精神。
板书:开花
结果
生
命
价
值
根
扎根地下默默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