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级 数学北师大 版下册教 案第3章《 确定圆的条件》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2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2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确定圆的条件》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第5节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学习圆的确定条件,即圆心和半径。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引入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探索圆的确定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确定条件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较高,可以通过问题驱动和实例分析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圆的确定条件,即圆心和半径,并能够运用这些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证明等方法,学生能够探索圆的确定条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培养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圆的确定条件,即圆心和半径。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圆的确定条件,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实例分析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的确定条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圆的确定条件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索圆的确定条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证明等方法,探索圆的确定条件,理解圆心和半径的作用。

3.实例分析: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确定条件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5.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拓展问题,激发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兴趣。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说课稿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 教材分析《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是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的一节课。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包括相离、相切和相交三种情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本数学知识,对图形的理解和操作能力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适当的例子和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掌握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2.教学难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探究学习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圆形的桌面、地球仪等,引导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3.探究活动:学生分组进行探究,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总结判断直线和圆位置关系的方法。

4.讲解与示范:教师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5.练习与巩固:学生进行相关的练习,巩固对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确定圆的条件》圆PPT教学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确定圆的条件》圆PPT教学课件-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

作图: 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性质: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
判一判:
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任意的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 √ ) (2)任意一个圆有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 × ) (3)经过三点一定可以确定一个圆( × )

(4)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各顶点的距离相等( )
第三章 圆
确定圆的条件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当堂练习
课堂小结
学习目标
1.复习并巩固圆中的基本概念. 2.理解并掌握三点确定圆的条件并会应用. (重点) 3.理解并掌握三角形的外接圆及外心的概念.(难点)
导入新课
情境引入
假如旋转木马真如短片所说, 是中国发明的, 你能将旋转木马破碎的圆 形底座还原, 以帮助考古学家画进行深入的研究吗?
7.如图,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 △ABC外接 圆的圆心坐标(是5,___2_)_____, 半径2 是5 ______.
8.已知正△ABC的边长为6, 那么能够完全覆盖这
个正△ABC的最小圆的半径是_2__3_____.
解析:如图, 能够完全覆盖这个正△ABC的最小圆的半径就是△ABC外接
过一点可以作无数个圆 过两点可以作无数个圆
注意:同一直线 上的三个点不能 作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概念 外心
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圆叫做三 角形的外接圆
解:(1)∵∠ADO=∠ABO=60°, ∠DOA=90°, ∴∠DAO=30°;
(2)求点A的坐标和△AOB外接圆的面积. (2)∵点D的坐标是(0, 3), ∴OD=3. 在直角△AOD中, OA=OD·tan∠ADO=3 3, AD=2OD=6, ∴点A的坐标是(3 3 , 0). ∵∠AOD=90°, ∴AD是圆的直径, ∴△AOB外接圆的面积是9π. 方法总结:图形中求三角形外接圆的面积时, 圆的直径(或半径)长度.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圆的条件》这一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确定一个圆的条件,包括圆心坐标和半径,以及如何根据这些条件来确定一个圆。

同时,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圆的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学习了坐标系和方程的基础知识,对几何图形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圆的方程的理解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确定一个圆的条件,包括圆心坐标和半径。

2.让学生理解圆的方程的意义和应用。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方程的意义的理解和应用。

2.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圆的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方程的意义和应用,然后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练习题。

2.准备课件和黑板。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确定一个圆。

例如,给出一个圆的三个点,让学生思考如何确定这个圆。

2.呈现(15分钟)通过课件或者板书,呈现圆的方程。

解释圆的方程的意义,包括圆心坐标和半径。

让学生理解圆的方程是如何表示一个圆的。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巩固对圆的方程的理解。

可以给出一些具体的圆的方程,让学生求解圆心坐标和半径,或者给出圆心坐标和半径,让学生写出对应的圆的方程。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的方程来解决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圆的方程,让学生求解圆与直线的交点,或者求解圆的面积。

5.拓展(10分钟)可以让学生思考一些拓展问题,例如,如何确定一个圆的位置和大小,如何求解两个圆的交点等。

6.小结(5分钟)通过小结,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加深对圆的方程的理解。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里完成。

8.板书(5分钟)在黑板上写出圆的方程,以及解题的关键步骤。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3.1《圆》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圆的定义、圆的性质、圆的方程等基础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圆的基本认识,为后续学习圆的运算、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中阶段的基础数学知识,对图形的认识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教学。

同时,由于圆的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学生对圆的兴趣和认知程度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能够运用圆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圆的定义、性质和方程。

2.难点:圆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特征。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圆的模型、图片、PPT等。

2.学具:学生分组准备,每组一份圆的模型、图纸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轮子等,引导学生关注圆的特征。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对圆有什么认识?圆有哪些性质?”让学生回忆和思考圆的基本知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圆的特征。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确定圆的条件》圆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确定圆的条件》圆培优说课教学复习课件
(1)只有确定了圆心和圆的半径,这个圆的位置和大小才唯一确定。
(2)经过一个已知点能作无数个圆!
(3)经过两个已知点A、B能作无数个圆!这些圆的圆心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4)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5)外接圆,外心的概念。
注 意
1、某一个城市在一块空地新建了三个居民小区,它们分别为A、B、C,且三个小区不在同一直线上,要想规划一所中学,使这所中学到三个小区的距离相等。请问同学们这所中学建在哪个位置?你怎么确定这个位置呢?
探究新知
定义:经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可以作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
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叫做三角形的外心,
它是三角形三条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
画一画
分别画一个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再画出它们的外接圆,观察并叙述各三角形与它的外心的位置关系.
●O
●O
●O
总结
锐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内;直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位于三角形外.
B
4.如图,△ABC内接于⊙O,若∠OAB=20°,则∠C的度数是________.
70°
课堂练习
5.如图,△ABC的高AD、BE相交于点H,延长AD交△ABC的外接圆于点G,连接BG.求证:HD=GD.
证明:∵∠C=∠G,△ABC的高AD、BE,
∴∠C+∠DAC=90°,∠AHE+∠DAC=90°,
3.5 确定圆的条件
课件
复习旧知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有怎样的性质?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怎样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复习旧知
A
B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5 确定圆的条件(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5  确定圆的条件(含答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第三章5 确定圆的条件(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四个命题中,正确的有()①经过三角形顶点的圆是三角形的外接圆;②任何一个三角形一定有一个外接圆,并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任何一个圆一定有一个内接三角形,并且只有一个内接三角形;④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关于三角形的外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B.到三角形三条边的距离相等C.是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D.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3.如图1,点A,B,C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在直线AB外,过这四个点中的任意三个点,能画圆的个数是()图1A.1 B.2C.3 D.44.如图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点A的坐标为(0,3),点B的坐标为(2,1),点C的坐标为(2,-3),则经画图操作可知,△ABC的外心的坐标应是()图2A.(0,0) B.(1,0)C.(-2,-1) D.(2,0)5.如图3,AC,BE是⊙O的直径,弦AD与BE交于点F,下列三角形中,外心不是点O的是()图3A.△ABE B.△ACF C.△ABD D.△ADE6.小明不慎把家里的圆形镜子打碎了,其中三块碎片如图4所示,利用三块碎片中的一块最有可能配到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圆形镜子的碎片是()图4A.①B.②C.③D.均不可能7.若点O是△ABC的外心,且∠BOC=70°,则∠BAC的度数为()A.35°B.110°C.35°或145°D.35°或140°二、填空题8.如图5,将△ABC放在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的网格中,点A,B,C均落在格点上,用一个圆面去覆盖△ABC,能够完全覆盖这个三角形的最小圆面的半径是________.图59.如图6,△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且AB是⊙O的直径,P为⊙O上的动点,且∠BPC=60°,⊙O 的半径为6,则点P到AC的距离的最大值是________.图610.若点O 是等腰三角形ABC 的外心,且∠BOC =60°,底边BC =2,则△ABC 的面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解答题11.如图7,已知圆弧上有三点A ,B ,C.(1)用尺规作图法,找出BAC ︵所在圆的圆心O(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链接听P34例1归纳总结 (2)若△ABC 为等腰三角形,底边BC =16 cm ,腰AB =10 cm ,求圆片的半径R.图712.如图8,O 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的坐标为(6,8),点B 的坐标为(12,0). (1)求证:AO =AB ;(2)用直尺和圆规作出△AOB 的外心P ; (3)求点P 的坐标.图813.如图9①,在△ABC中,BA=BC,D是平面内不与点A,B,C重合的任意一点,∠ABC=∠DBE,BD=BE.(1)求证:△ABD≌△CBE;(2)如图②,当点D是△ABC的外接圆圆心时,请判断四边形BECD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图9附加题我们知道:过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顶点都能作一个圆,那么我们来探究过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作圆的条件.(1)分别测量图10①②③中四边形的内角,如果过某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那么其相对的两个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图10(2)如果过某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不能作一个圆,那么其相对的两个角之间有上面的关系吗?试写出图④⑤中∠B+∠D与180°之间的关系;(3)由上面的探究,试归纳出判定过四边形的四个顶点能作一个圆的条件.。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2《圆的对称性》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2《圆的对称性》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 3.2《圆的对称性》精品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而本节课《圆的对称性》则是这一章节的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圆的轴对称性入手,引导学生探究圆的对称性质,进而推导出圆的直径所在的直线即为圆的对称轴。

本节课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活动,让学生深刻理解圆的对称性,并为后续学习圆的性质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八年级数学的大部分内容,对轴对称图形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理解并运用轴对称的性质。

但他们对圆的对称性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加强对圆对称性质的认识。

同时,学生对圆的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不一,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圆的对称性,掌握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及性质。

2.能够运用圆的对称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对称性的理解。

2.圆的对称轴的定义及性质的掌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探究法和实例分析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圆的对称性,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深入理解圆的对称性质。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发现圆的对称性。

2.准备圆规、直尺等学具,让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对圆对称性质的理解。

3.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圆对称性的运用。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对称性的图片,如剪纸、建筑等,引导学生对对称性产生兴趣。

然后提出问题:“你们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才能称为对称图形?”让学生回顾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 呈现(10分钟)呈现圆的轴对称性实例,如圆形的剪纸、钟表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圆的对称性质。

同时提出问题:“圆有对称轴吗?如果有,在哪里?”让学生思考并讨论。

3. 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用圆规和直尺画出一个圆形,并用折纸的方法找出圆的对称轴。

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九年级 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 北师大版 初中 数学 九年级 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案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主要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并会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对学生形成数学思想有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代数知识和几何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是,对于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理解,需要借助具体的图形和实际问题来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理解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培养学生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概念。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索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实际问题案例。

2.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直线与圆相交、相切、相离的定义,让学生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通过具体的图形和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实际中的应用。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进行解决。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解题过程和答案,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问。

教师总结学生的解题方法,并进行点评。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思考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

9年级数学 北师大 版下册 教案 第3章《 圆》

9年级数学 北师大 版下册 教案 第3章《 圆》

教学设计圆一、教材分析圆是(北师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第一节内容,本章主要研究圆的性质及与圆有的关的应用;本节课要求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一堂数学课,既要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一些数学的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有两个目标,一是得到圆的概念,这是基础目标;二是经历由生活现象揭示其数学本质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这是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的关系.二、教学目标1.经历圆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相关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经历定性描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定量刻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发展学生几何直观和逻辑推理能力;3.运用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性质解决问题,发展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用集合的观点研究圆的概念。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回顾旧知,引出概念问题:(1)小明等四位同学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型排开,这样的队形对每个人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相信这个问题难不倒大家,这个游戏不公平,他们应该以目标物为圆心站成一个圆形,说起圆,大家并不陌生,对于圆的知识你知道哪些?(2)请同学们仔细回忆初中几何学习的历程,想一想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平面几何对象,又是如何研究的.【学生回忆,教师有条理地板书(如图1)】(3)之前我们研究的都是直线形图形,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特殊的研究思路,从今天起,我们将开启曲线图形的学习之旅,从最简单的曲线图形——圆展开研究. 请同学们展望一下:在本章中将要研究哪些内容以及如何研究呢?根据几何研究的基本套路,学生猜测将研究圆的定义、性质、判定,圆的有关计算,以及圆与其他图形.【设计意图】上述过程借助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创设情境引入概念;从已有知识出发,通过回忆旧知,寻找新知的生长点;通过对旧知研究内容的梳理,为新知建构找到方向.其中第(3)小问从生活素材中抽象并判断圆,引发认知冲突,从而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感受到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环节二、动手操作,生成概念探究活动1:探究活动一,请用圆规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圆.画圆时,需要注意什么?“固定点”“固定长”通过刚才的画图,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圆的定义吗?(学生抽象、概括及用语言表达,教师给出圆的符号表示)【设计意图】学生经历了画圆的过程,切身体会到了圆是怎么产生的.这种通过直观感知,用运动的观点(可类比“角”的生成)进行抽象概括的方法,自然能建构起圆的描述性定义.同时,在师生的补充中不断完善概念,强调“在平面内”及“圆”指的是“圆周”,并根据圆的定义,纠正了学生的认知偏差.追问:通过画圆的过程思考一下,要想确定一个圆,需要知道哪些条件.【设计意图】此处的追问为了顺势引出同心圆、等圆的概念,教给学生发现新结论的研究方法.探究活动2:阅读理解(识圆一,了解圆的有关概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1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确定圆的条件》这一节内容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的一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圆的定义、性质和简单的几何关系。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确定一个圆的三大要素:圆心、半径和直径,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练习,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圆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于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一定的积累。

但是,学生在学习圆的相关知识时,可能会觉得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引导和启发,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条件。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圆的三大要素,即圆心、半径和直径,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探索和发现确定圆的条件,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增强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的三大要素,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圆的条件的学习,可能会觉得较为抽象,难以理解。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条件,将是我教学过程中的关键。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问题驱动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课件、图片和动画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圆的条件。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与圆相关的实例,如圆形桌面、圆形的车轮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征?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和发现确定圆的条件。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1《圆》是学生在学习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圆的概念、性质和圆与其他几何图形的关系进行探讨。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圆的定义、圆的半径和直径、圆的周长和面积等,这些都是基础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对直线、射线、线段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圆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圆的概念。

同时,学生对于实际操作和图形观察比较感兴趣,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的定义,掌握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性质,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

2.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例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实例和图片,用于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圆的概念。

2.准备圆的模型或图片,用于讲解圆的性质。

3.准备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用于讲解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形物体,如硬币、车轮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特点?2.呈现(10分钟)讲解圆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圆的概念。

展示圆的半径和直径的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合作,用圆规和直尺画圆,测量圆的半径和直径,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加深对圆的概念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圆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圆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3.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1)》说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三章圆3.4《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1)》说课稿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1)(说课稿)3.3 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一、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实验教科书九年级(下)第三章《圆》第3节《圆周角和圆心角的关系》第一课时||。

(二)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掌握圆心角的概念以及圆心角、弧、弦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既是前面圆有关性质的延续||,又是下一节课证明圆周角定理推论的理论依据||。

本节课所渗透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应用广泛||,是本章重点内容之一||。

(三)教学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九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与心理特征||,我从以下三方面确定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圆周角的概念和圆周角定理以及证明||。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体会分类、归纳、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推理证明的过程中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在自主探究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新课程的理念||,经历过程带给学习的能力||,比具体的结果更重要||,结合本课内容||,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经历探索“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的过程||,理解掌握圆周角定理||,难点是:利用化归思想推导证明圆周角定理||。

二、教法学法分析(一)教学方法根据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教师应该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探究合作||,启发引导”的方法||,同时以多媒体演示为辅助||,使学习的主要内容不是教师直接传授给学生||,而是以问题的形式不断呈现出来||,由学生自己去发现||,然后内化为自己知识结构的一部分||,这样既能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学生学法在学法上||,学生主要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从直观感知上升到理性思考||,从自己的实践中获取知识||。

3,5确定圆的条件-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

3,5确定圆的条件-九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北师大版)

应为 1+5 =3;同理,圆心还应在线段AC 的垂直平
2
2+4
分线上,其纵坐标应为 2 =1.
总结
根据垂径定理的推论“弦的垂直平分线必过圆心”,作两 条弦的垂直平分线O,∠C=45°,AB=4,求⊙O 的半径.
图1
导引:要求⊙O 的半径,已知弦AB 的长,需以AB 为边与
例2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B,C 的坐标分别为(1,4), (5,4),(1,-2),则△ABC 外接圆的圆心坐标是( D )
A.(2,3) B.(3,2) C.(1,3) D.(3,1)
导引:由A (1,4),B (5,4)可知AB∥x 轴,△ABC 的外接圆
圆心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所以圆心的横坐标
⊙O 的半径(或直径)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因此有
两个切入点.方法一:如图2,连接OA,OB,利
用圆周角定理可得∠AOB=2∠C=90°,再利用
勾股定理求出半径;方法二:
如图2,作直径AD,连接BD,
利用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
∠D=∠C=45°,再利用勾股
图2
定理可求出半径.
解:方法一:如图1,连接OA,OB,设⊙O 的半径为r, ∵∠C=45°,∴∠AOB=2∠C=90°. ∴OA2+OB 2=AB 2,即r 2+r 2=42. 解得r1=2 2,r2=-2 2 (不符合题意,舍去). ∴⊙O 的半径为2 2 .
半径作圆即可,这样的圆只能作一个.
1 如图,点A,B,C 在同一条直线上,点D 在直线AB 外,
过这四点中的任意三个点,能画圆的个数是( C ) A.1 B.2 C.3 D.4
2 已知AB=4 cm,则过点A,B 且半径为3 cm的圆有( B )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3.5 确定圆的条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3.5 确定圆的条件

北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三章 3.5 确定圆的条件1. 圆的定义圆是平面上的一组点,这些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以圆心为距离的长度叫做半径。

符号表示:圆心O,半径R,圆⊙O(R)。

2. 确定圆的条件对于平面内的一组点,如何确定这组点是一个圆呢?下面介绍两种确定圆的条件。

2.1 三点共线如果平面内的三个点A,B和C共线,即A,B和C三个点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三个点不可能构成一个圆。

一个圆上的任意三个点不共线。

2.2 半径相等如果平面内的一组点到一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那么这组点构成了一个圆。

这个固定点叫做圆心,到这个圆心的距离叫做半径。

例如,有一组点A,B和C,到点O的距离分别是r1,r2和r3,如果r1=r2=r3,那么这组点构成了一个圆。

2.3 综合应用在实际问题中,我们可能需要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条件来确定一个圆。

例如,已知一个四边形ABCD,如果四边形的对角线AC和BD的交点O与四边形的其他三个顶点A,B和C的距离相等,即OA=OB=OC=OD,那么点O是这个四边形内切圆的圆心,OA=OB=OC=OD就是这个内切圆的半径。

3. 性质和定理下面介绍一些与圆相关的性质和定理。

3.1 弧弧长是弧所对的圆心角的大小占360°的比例。

弧度是弧长与半径的比值。

3.2 弧度制与度制的转换角度d转换成弧度r的公式为:$r=\\frac{d\\pi}{180}$。

弧度r转换成角度d的公式为:$d=\\frac{r\\times180}{\\pi}$。

3.3 弦弦是圆上的两个点所确定的线段。

3.4 弧和弦的关系当弦AB是一个圆的直径时,弦AB所对的弧是一个半圆。

当弦AB不是一个圆的直径时,弦AB所对的弧小于一个半圆。

3.5 切线如果过圆上某一点P作圆的半径,切线与半径垂直。

切线的斜率是与半径所在直线的斜率相反数。

3.6 切线和半径的关系切线与半径的长度的乘积等于切点到圆心的距离的平方。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确定圆的条件》评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确定圆的条件》评课稿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确定圆的条件》评课稿1. 引言本文评价的是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确定圆的条件》这节课。

本节课主要围绕确定圆的条件展开,通过引入圆的四个基本要素,并利用这些要素确定圆的几何关系,帮助学生掌握圆的特性,从而解题。

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 - 理解圆的定义和基本要素;- 掌握确定圆的条件; -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内容3.1 圆的定义和基本要素教师首先给出了圆的定义:在平面上,以一定点为圆心、以一定线段为半径的点的集合,称为圆。

然后,教师引入了圆的四个基本要素: 1. 圆心:圆的中心点; 2. 圆周:由圆心和半径确定的圆上的点的集合; 3. 弦:连接圆上两点的线段; 4. 弧:在圆上,有一点开始,通过另一点终止的一段圆周。

3.2 确定圆的条件接下来,教师介绍了确定圆的条件,主要包括: 1. 圆心和半径:给出圆心和半径后,即可确定一个圆; 2. 圆心和圆上一点:给出圆心和圆上的一点后,即可确定一个圆; 3. 圆上三点:给出圆上的三个点后,即可确定一个圆。

教师通过相关图示和示例,一步步演示了以上三种确定圆的条件,并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

3.3 实际问题的解决在掌握了确定圆的条件后,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给出一个场地的平面图,要求学生确定能将该场地完全围起来的一条栅栏线的最短长度。

教师先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然后引导学生找出圆的特性与该问题的关联,最后通过确定圆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4. 教学过程4.1 导入与热身教师通过提问等方式,引发学生对圆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

4.2 圆的定义和基本要素的讲解教师简洁明了地讲解了圆的定义和基本要素,辅以图形示例加深学生的理解。

4.3 确定圆的条件的讲解与讨论教师结合课堂互动,逐一讲解确定圆的条件。

在讲解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与思考,促进课堂参与。

4.4 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适当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确定圆的条件来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一. 教材分析《确定圆的条件》这一节主要让学生了解确定圆的三个重要条件:圆心、半径和圆的方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圆的定义,理解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以及如何用圆的方程来表示圆。

这一节的内容是九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也是高考的考点之一。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之前,已经掌握了平面几何的基本知识,对图形的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圆的概念和性质可能还不够深入,因此,在学习这一节时,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圆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圆的定义,理解圆心、半径在确定圆的重要性。

2.让学生掌握圆的方程表示方法,能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圆的定义和性质2.圆的方程表示方法3.运用圆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的性质。

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圆的性质,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圆的性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2.圆的模型或图片3.圆的方程示例题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圆的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圆?圆有哪些性质?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介绍圆的定义和性质,让学生理解圆心、半径在确定圆的重要性。

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来表示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圆的方程,并解释其含义。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几个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的性质来解决。

例如:一个圆的半径为5cm,求其面积、周长等。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性质在实际生活中有哪些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化对圆的性质的理解。

第3章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第3章3.5确定圆的条件(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北师大版)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了多种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确定圆的条件”这一知识点。首先,我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希望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实际讲授过程中,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基本概念的同时,能够看到这些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在讲解重点和难点时,我注意到有些学生对圆心和半径的理解仍不够深入。因此,我通过举例和图示的方式,尽可能直观地展示这两个条件在确定圆过程中的作用。同时,在实践活动中,我鼓励学生分组讨论,亲自动手操作,以提高他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确定圆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确定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这些性质,并应用于解决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确定圆的条件》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确定一个圆的情况?”(例如:在画一个圆桌时,如何确定圆心和半径)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确定圆的奥秘。
-学生可能对圆心的定义感到抽象,需通过实际操作和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圆心的概念。
-例如,通过折叠、测量等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圆心是到圆上任意一点距离相等的点。
b.掌握给定圆上三点确定圆的方法。
-这是学生的一个常见难点,需详细讲解如何通过三点确定一个唯一的圆。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 圆第1节《圆》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 圆第1节《圆》教学设计

第三章圆《圆》教学设计说明佛山市华英学校郑义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的知识技能基础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圆的相关知识,对弦、弧、直径、半径、半圆、等圆的相关概念有初步的了解. 但还没有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学生活动经验基础在圆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经历了利用圆规画圆的活动,利用公式求圆的周长和面积,求扇形的弧长和面积等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了学习圆的必要性和作用,获得了进一步学习圆的相关知识必须的一些数学活动经验的基础.二、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一堂数学课,既要让学生获得具体的数学知识,又要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掌握一些数学的分析方法,从而形成一定的数学素养.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有两个目标,一是得到圆的概念,这是基础目标;二是经历由生活现象揭示其数学本质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这是能力目标.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初步体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之间的关系.为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经历形成圆的概念的过程,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2.理解圆的概念,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经历由生活现象揭示其数学本质的过程,培养抽象思维和归纳概括的能力.4.经历探索点与圆位置关系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定量分析对图形性质的判定方法.三、教学设计分析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情境引入、动手操作、归纳定义、相关概念、点和圆、课堂小结、布置作业.第一环节情境引入(获取信息,体会特点)活动内容:一些学生正在做投圈游戏,他们呈“一”字排开.思考:这样的队形对每一人都公平吗?你认为他们应当排成什么样的队形?活动目的:引导学生发现:每一人到玩具的距离相等时才公平.为抽象出“平面上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所有点组成的图形叫做圆”的概念做准备.实际教学效果: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中,多数学生能够发现关键条件是每一人到玩具的距离相等,对归纳圆的定义起到了很好地启发作用.第三环节动手操作活动内容:(1)请大家用自己的方式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圆.要求:①尝试用多种方法;②观察、思考圆的形成过程.(2)教师演示用圆规和绳子画圆.活动目的:增加对圆的感性认知,为抽象出圆的定义做准备.实际教学效果:利用绳子画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绳子一端固定,一端系着粉笔,其长度不会改变,在画出圆的过程中,学生对粉笔与固定点的距离始终没有改变有着强烈的直观认识,反响热烈.第四环节归纳定义活动内容:1. 尝试给圆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写下来.2.小组讨论, 组内互相交流协商、组内统一意见.3.各组派代表上黑板写出本组讨论结果.4.对各组给圆下的定义展开讨论.活动目的:此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讨论.并培养学生对某个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合理决策的能力.使学生完整地经历“表象——本质;粗放——准确”的活动过程,培养学生抓关键条件的能力和缜密描述的能力.实际教学效果:学生发言踊跃,思维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多数学生能抓住到定点的距离相等的条件,只是表达还不够准确、完善.第五环节相关概念活动内容:介绍弦、弧、直径、半径、半圆、等圆的相关概念.以教师介绍、学生认知为主.活动目的:丰富对圆的认识.实际教学效果:部分概念学生已有所了解,掌握较为顺利.第六环节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活动内容:⊙O是一个半径为r的圆,在圆内、圆上、圆外分别取一点,点到圆心的距离为d,请你用r和d的大小关系刻画点的位置特征.活动目的:通过此问题的探究,使学生理解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并体会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关系.实际教学效果:学生较顺利的掌握了点和圆的位置特征对应的r与d的关系.第七环节课堂小结1.(1)简要回顾给圆下定义的探索过程;(2)简述圆的相关概念;(3)点和圆的位置特征对应的r与d的关系.2.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四、教学设计反思1.形成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3.注意改进的方面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可以补充适当的习题,可以探究《读一读》“车轮为什么是圆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
确定圆的条件
教学目标
一、基本目标
1.理解并掌握“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并能作出这个圆.2.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3.通过探索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二、重难点目标
【理解重点】
1.理解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理解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的外心等概念.
【教学难点】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探索过程,并能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作圆.
教学过程
环节1自学提纲,生成问题
【5 min阅读】
阅读教材P85~P86的内容,完成下面练习.
【3 min反馈】
1.(1)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你能作出几个这样的圆?
解:无数个.
(2)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你是如何作的?你能做出几个这样的圆?其圆心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解:无数个.圆心选取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任意一点.半径取这一点与点A(B)的距离.
(3)作圆,使它经过已知点A、B、C(A、B、C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你是如何作的?
解:作法:①连结AB,作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EF;
②连结BC,作线段BC的垂直平分线MN;
③以EF和MN的交点O为圆心,以OA(或OB或OC)为半径作圆,则圆O 就是所求作的圆.
(4)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能作多少个圆?
解:1个.
(5)过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能作一个圆吗?
解:不能.
2.过一点作圆,可以作无数个;过两点作圆,可以作无数个;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作圆,可以作一个.
3.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确定一个圆,这个圆叫做三角形的外接圆,外接圆的圆心是三角形的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4.锐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斜边的中点;钝角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任意三角形的外接圆只有一个,而一个圆的内接三角形有无数个.
5.下列说法:①经过三点一定可以作圆;②任意一个三角形有且只有一个外接圆;③三角形的外心是三角形三边中线的交点;④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其中正确的是②④.(填序号)
环节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1小组讨论(师生互学)
【例1】作出下列三角形的外接圆.(保留作图痕迹,不要求写作法)

【例2】如图是一块残缺的圆形木盖,现要重新制作一块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圆形木盖,你是如何制作的?
【互动探索】(引发学生思考)确定一个圆的条件是什么?怎样作出一个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圆?
【解答】(1)在残缺的圆形木盖上任意找三点A、B、C,并连结AB、BC;
(2)作线段AB、BC的垂直平分线EF、GH,两线交于点O;
(3)以点O为圆心,OA长为半径作⊙O,则以⊙O为原型制作的木盖就是与原来一样大小的圆形木盖.
如图所示:
【互动总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本题也可以取任意两条不平行的弦,作两条弦的中垂线,则两中垂心的交点就是圆心,进而作出所求的圆.
活动2巩固练习(学生独学)
1.九个相同的等边三角形如图所示,已知点O是一个三角形的外心,则这个三角形是(C)
A.△ABC B.△ABE
C.△ABD D.△ACE
2.小颖同学在手工制作中,把一个边长为12 cm的等边三角形纸片贴到一个圆形的纸片上,若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恰好都在这个圆上,则这个圆的半径长为(B)
A.2 3 cm B.4 3 cm
C.6 3 cm D.8 3 cm
3.如图,已知⊙O为△ABC的外接圆,且AB为⊙O的直径,若OC=5,
AC=6,则BC的长为(C)
A.10 B.9
C.8 D.无法确定
4.如图,点A、B、C均在6×6的正方形网格格点上,过A、B、C三点的外接圆除经过A、B、C三点外还能经过的格点数为5.
环节3课堂小结,当堂达标
(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
2.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内部←→三角形为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一边上←→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心在三角形外部←→三角形为钝角三角形.
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