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游灵岩记》原文及译文
灵岩记文言文翻译
昔者,灵岩者,隐于幽谷之间,四周峭壁,云雾缭绕。
其地古木参天,奇花异草,遍布山谷。
传闻此地为神仙所居,常有瑞气氤氲,非同凡响。
岩之巅,有古寺一座,名为灵岩寺。
寺中僧侣,修行多年,悟道高深。
寺外,常有群鸟栖息,鸣声嘹亮,如奏天籁。
每当月夜,山泉潺潺,寺钟悠扬,宛如仙境。
一日,有道士自远方来,云游至此,见灵岩之胜,心向往之。
遂于寺中结庐而居,日与僧侣参禅论道,探讨宇宙人生之理。
道士博学多才,寺中僧侣皆以其为师,共研佛道之理。
道士居寺数载,一日,忽感天命将至,遂告别僧侣,云游四方。
僧侣感其才德,赠以一卷《灵岩记》,以志其行。
《灵岩记》云:“灵岩之地,天地造化之奇,神仙隐居之所。
古木参天,奇花异草,香气袭人。
山泉潺潺,鸟鸣啁啾,宛如仙乐。
寺钟悠扬,月夜山泉,令人心旷神怡。
此地虽隐于山谷,实乃天地之间,最为灵秀之地。
”道士得《灵岩记》,遂携卷云游。
每至一地,必寻幽访胜,以《灵岩记》为伴,感悟天地之道。
一日,至一山巅,见一古寺,状若灵岩寺。
道士心有所感,遂入寺中一观。
寺中僧侣见道士风尘仆仆,知其为远方来客,遂以礼相待。
道士与僧侣交谈,知其寺亦名灵岩寺,乃同出一源。
道士遂与僧侣共论《灵岩记》之理,感慨万千。
道士曰:“吾游历四方,见山川之胜,无出灵岩之右。
然灵岩之美,非目所能见,乃心之所感。
今日得与同出一源的灵岩寺相遇,实乃缘分。
”僧侣答曰:“吾寺虽小,然亦灵秀之地。
愿与道长共赏灵岩之美,共论天地之道。
”于是,道士与僧侣于寺中结伴,日日论道,共赏灵岩之胜。
岁月如梭,道士终因天命将至,再次告别僧侣,云游四方。
僧侣感其情谊,赠以一卷《灵岩记》,曰:“此卷《灵岩记》,乃天地造化之奇,愿道长携卷,游历四方,传颂灵岩之美。
”道士携卷离去,心中感慨万分。
此后,道士行走江湖,以《灵岩记》为证,传播灵岩之美。
世人闻之,皆向往灵岩之地,欲一睹其风采。
岁月流转,灵岩寺声名远播。
然灵岩之美,非言语所能尽述。
唯有亲临其境,方能体会那天地造化之奇,神仙隐居之所。
游灵岩寺+注椒+翻译
《游灵岩记》姚鼐原文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垒石为城墉(yōng城墙),高千余雉(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周(环抱)若环而缺其南面。
南则重嶂(重叠如屏障的山峰)蔽之,重溪络(缠绕、环绕)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翳,yì,遮蔽;塞,填满。
(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灵岩寺(法空禅师于北魏正光年间始建于灵岩山下)在柏中。
积雪林下,初日澄澈(初日:初升的太阳。
澄彻:明朗清澈),寒光动寺壁(省略“于”)。
寺后凿岩为龛(龛:kān供奉神像、佛像或神位的小阁子或石室),以居佛像。
度(估计)其高,当岩之十九(当,相当。
十九,十分之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横出,横着走;斜援,斜着身子攀援)乃登。
登则周望(环视)万山,殊骛而诡趣(殊鹜wù,群趋交驰,形容山脉不同走向;诡趣,异趣,奇怪。
山势如万马奔驰般奇形怪状),帷张而军行(山势如帷幕张开,如军队一样前进)。
岩尻(山岩的末端。
尻,kāo脊骨末端)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喝酒的碗勺)酌(这里是斟酒)以饮余。
余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
有墁(màn同“镘”,涂刻)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北宋徽宗年号)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正当)子颍有公事,乃俾(使)泰安人聂剑光(字剑光,泰安人。
对泰山周的山川位置、地理形势颇有研究,著有《泰山道里记》,姚鼐曾为之作序)偕(同)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sù逆流而上)以东(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一岭,则入琨瑞之山。
盖(大概)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西晋末后赵高僧。
西域人,西晋怀帝永嘉四年东来洛阳)之弟子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不时,偶尔)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旧名琨瑞溪,因竺僧朗居此,故名),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灵岩文言文翻译
灵岩,古称琅琊,位于吾国东南隅,背倚巍峨之山,面朝浩瀚之海。
自汉武帝封禅以来,已有千年之历史。
其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灵岩之胜,首推其山。
山势巍峨,峰峦叠嶂,如龙蜿蜒,气势磅礴。
山中松柏参天,古木参差,四季常青,宛如仙境。
又有瀑布飞流直下,激起层层白浪,声如雷霆,蔚为壮观。
山间幽谷,古藤缠绕,鸟语花香,使人流连忘返。
其次,灵岩之水亦为一大奇观。
泉水清澈见底,潺潺流淌,似玉带缠腰,滋养万物。
沿溪而上,可见碧波荡漾,鱼跃水面,令人心旷神怡。
更有传说,山中有一古井,名为“灵泉”,水质甘甜,可疗百病,故而香客络绎不绝。
灵岩古迹众多,其中以灵岩寺最为著名。
寺建于南北朝时期,历经风雨,虽屡遭毁损,然终得以修复。
寺内有大雄宝殿、观音阁、药师殿等建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
寺内僧侣虔诚,香客众多,每逢佳节,寺内香烟缭绕,钟声悠扬,蔚为壮观。
此外,灵岩还有许多民间传说。
其中最为著名者,莫过于“灵岩三宝”:白猿、紫凤、金龟。
白猿善变,能通人性,常与游客嬉戏;紫凤非同凡鸟,能歌善舞,被誉为“灵岩仙子”;金龟则身怀绝技,能吐金珠,为灵岩增色不少。
每当月明星稀之夜,游客可于灵岩山顶俯瞰大海,波光粼粼,海天一色。
此时,若能饮酒作诗,更是人生一大乐事。
古人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灵岩之地,实为结交知音之佳所。
而今,灵岩已成为我国东南地区著名的旅游胜地。
每年吸引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流连忘返。
望未来,灵岩将继续传承千年文化,发扬光大,成为世界知名的文化旅游胜地。
译文:《灵岩记》灵岩,古称琅琊,位于我国东南隅,背靠巍峨的山峦,面临浩瀚的大海。
自汉武帝封禅以来,已有千年之历史。
此地山清水秀,风景如画,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向往之地。
灵岩之胜,首推其山。
山势巍峨,峰峦叠嶂,如龙蜿蜒,气势磅礴。
山中松柏参天,古木参差,四季常青,宛如仙境。
又有瀑布飞流直下,激起层层白浪,声如雷霆,蔚为壮观。
山间幽谷,古藤缠绕,鸟语花香,使人流连忘返。
游灵岩记姚鼐字词翻译
游灵岩记姚鼐字词翻译(1)灵岩:山名,又称砚石山,在江苏苏州西南,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古迹多处。
(2)吴城:吴县县城。
吴县、苏州在同一治所。
(3)纷纷靡靡:众多而富丽。
(4)若:像是。
列:排列在一起。
(5)咸:都。
有异:有特殊之处、与众不同。
(6)节:节省。
行者:路人。
(7)窈(yǎo)然:深远曲折。
(8)西施:春秋末越国美女。
越王勾践把她献给吴王夫差,成为夫差最宠爱的妃子。
(9)泓然:形容水量大。
(10)浣(huàn)花池:相传为西施濯花之处。
(11)容:供,让。
栖迟:宿息。
(12)周眺览:向四周远看。
(13)轩(xuān):有廊的房屋。
直:当,对着。
洞庭:山名,在今苏州西南太湖中。
(14)具区:太湖的古称。
(15)用:因此。
号:称为。
(16)“专此”二句:意谓吴郡最美的是灵岩山;灵岩山最美的是奇观阁。
专:独一。
(17)亟(qì):屡次。
甚亟:次数甚多。
(18)每:每每,常常。
匿幽閟(bì)胜:把幽境胜景都隐藏闭塞起来。
(19)莫可搜剔:意谓找不到幽胜佳境,也挑剔不了差错。
(20)“如鄙”句:谓好像灵岩山存心鄙视我这样的浅薄的人。
(21)淮南行省:张士诚在苏州称吴王(1363—1367)后,仿元代行省建制,设淮南行省,地处当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参知政事:行省的副长官。
饶公,名介,字介之,自号华盖山樵,临川(今属江西)人,元末自翰林应奉出佥江浙廉访司事,张士诚称吴王后,任饶介为淮南行省参知政事。
吴亡,被俘处死。
有《右丞集》。
客:门客,幕僚。
(22)“升于高”四句:承上二句,意谓由于饶介这位长官来游,灵岩山就大显殷勤,登高山,就让优美山景自然出现;进深山,就让奇石突然出现。
“悠然”,自在的样子。
“奥”,深,指山的深处。
(23)氛岚:山间雾气。
蹇舒:舒展。
(24)杉:杉树,乔木。
桧(guì):也叫圆柏、桧柏,常绿乔木。
(25)幽显巨细:不明显的,明显的,大的,小的。
明朝著名诗人高启诗集
明朝著名诗人高启诗集1、《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明·高启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胜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乘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生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2、《咏梅九首》明·高启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3、《牧牛词》明·高启尔牛角弯环,我牛尾秃速,共拈短笛与长鞭,南陇东冈去相逐。
日斜草远牛行迟,牛劳牛饥唯我知;牛上唱歌牛下坐,夜归还向牛边卧。
长年牧牛百不忧,但恐输租卖我牛。
4、《青丘子歌》明·高启青丘子,泬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羞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田间曳杖复带索,傍人不识笑且轻。
谓是鲁迂儒楚狂生,青丘子闻之不分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
古诗游灵岩记翻译赏析
古诗游灵岩记翻译赏析文言文《游灵岩记》选自高中文言文,其古诗原文如下: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
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
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着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
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前言】《游灵岩记》文辞清丽,字句整饰,意在言外。
明为游记,却不着意于正面记叙此次游山的历程;明是应命之作,却饱含讥讽挖苦之意。
文中巧妙地表现了作者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注释】(1)灵岩:山名,又称砚石山,在江苏苏州西南,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古迹多处。
(2)吴城:吴县县城。
吴县、苏州在同一治所。
(3)纷纷靡靡:众多而富丽。
(4)若:像是。
列:排列在一起。
(5)咸:都。
姚鼐《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姚鼐《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①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②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
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③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④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
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译文:泰山以北大山石很多,而灵岩最有名。
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
灵岩的形状象石砌的城墙,高千余丈,周围环抱着的群山象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
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
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
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
游灵岩记
游灵岩记吴城东无山(2),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3),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4)。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5)。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6),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7),曰西施之洞(8);有泉泓然(9),曰浣花之池(10);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11);有琴台,可以周眺览(12);有轩以直洞庭之峰(13),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14),曰涵虚。
虚明动荡,用号奇观(15)。
盖专此郡之美者(16),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17),然山每匿幽閟胜(18),莫可搜剔(19),如鄙予之陋者(20)。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21)。
升于高(22),则山之佳者悠然来;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氛岚为之蹇舒(23),杉桧为之拂舞(24)。
幽显巨细(25),争献厥状(26),披豁呈露(27),无有隐循(28)。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29)。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30),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31)。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32),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有其地而非其人(33),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34),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35),景会而理得也(36)。
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37)?启为客最少(38),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39)!”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40)。
注释(1)灵岩:山名,又称砚石山,在江苏苏州西南,春秋末,吴王夫差建离宫于此,有古迹多处。
(2)吴城:吴县县城。
吴县、苏州在同一治所。
(3)纷纷靡靡:众多而富丽。
游灵岩记姚鼐译文
游灵岩记姚鼐译文
游灵岩记
游灵岩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一座神奇的山峰,有着悠久的历史。
据说,游灵岩的名字源于古代的一个传说,当年,一位叫姚鼐的苗族将军,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军事基地,他的军队曾经在这里取得了一系列的胜利,他的军队也曾经在这里抵抗过外敌的入侵。
游灵岩的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游灵岩上有许多古迹,比如古代的城堡、古代的祠堂、古代的石碑等等,这些古迹都是当年姚鼐将军的遗迹,它们记录了当年姚鼐将军的英勇事迹,也记录了当年游灵岩的历史。
游灵岩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他们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美丽的风景,也可以参观古迹,感受到古老的历史气息。
游灵岩是一座神奇的山峰,它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它是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许多游客前来参观,感受到古老的历史气息。
游灵岩让我们记住了古代将军姚鼐的英勇事迹,也让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历史的沧桑。
登则周望万山翻译
登则周望万山翻译登则周望万山翻译: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
出自《游灵岩记》翻译:泰山以北大山石很多,而灵岩最有名。
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
灵岩的形状象石砌的城墙,高千余丈,周围环抱着的群山象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
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
从山岩到溪流,凡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蔽空的柏林中。
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地移动。
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
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象军队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
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
寺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尝尝甘露泉的水。
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
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
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
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
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
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靠大路,来游玩的人一天多似一天。
然而至于琨瑞山,岩谷更加幽深,景色更加奇丽。
我来不及去。
写信告诉朱子颍。
子颍以后来游,可沿泰山的西坡,观赏灵岩,北至历城,然后沿朗公谷东南行,到达长城岭下,由泰山的东坡返回泰安,这样山的四面都可游赏了。
夜晚住在长清县的张峡,姚鼐记。
【2018最新】游灵岩记赏析-范文模板 (2页)
【2018最新】游灵岩记赏析-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游灵岩记赏析游灵岩记作者是苏州人,又是饱学卓见、品位高雅之士,热爱家乡的山,热爱家乡的水,热爱家乡的名胜,又屡次游览灵岩山,并不是“不识”灵岩,也不是“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
下面一起跟着小编深入学习一下吧!高启的《游灵岩记》,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张士诚据苏州自称吴王期间,记叙了作者奉陪张士诚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游苏州灵岩山及赋诗之事。
《游灵岩记》文辞清丽,字句整饰,意在言外。
明为游记,却不着意于正面记叙此次游山的历程;明是应命之作,却饱含讥讽挖苦之意。
文中巧妙地表现了作者鄙夷权贵,不尚功利,洁身自好的志向。
文如其人,结构精巧。
文中明褒实贬,诡谲嘲弄。
《游灵岩记》以灵岩之“异”,一贯到底,借记述灵岩之游,运用明褒实贬的手法,诡谲巧妙地嘲弄了一伙趋炎附势的新贵。
作者先说灵岩山特异于苏州诸山。
吴城东面是广袤的平原,只有西面是连绵起伏的峰峦叠嶂。
“峰联岭属”之中,灵岩一山独秀,像是不肯和众峰排列在一起,独具匠心地突出灵岩山之“异”,也为下文的议论设下伏笔。
接着,作者着重描述灵岩山以吴王夫差及西施诸古迹著名,以山上台、轩、阁可以四周远眺“虚明动荡”称胜,而对灵岩山本身的景物未予正面描述与称道。
然后笔调一转,忽然说:“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
”——他自己是当地人,虽然常游灵岩山,但未发现灵岩有幽境胜景,用文中的话来说,仿佛灵岩山故意鄙薄本地人浅陋,把幽境胜景都隐藏起来,等待外来贵宾莅临欣赏。
从而引出饶介及其随行的游山,见出饶介对灵岩山景物“幽显巨细”,莫不称道,而作者自认“浅陋”,从前不识灵岩山。
最后借饶介“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发挥议论:山被人欣赏,人欣赏山,两相对应,有这样的山而遇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
《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
《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导语:《游灵岩记》文辞清丽,字句整饰,意在言外。
明为游记,却不着意于正面记叙此次游山的历程;明是应命之作,却饱含讥讽挖苦之意。
下面就由店铺为大家带来《游灵岩记》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学习!《游灵岩记》原文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词,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空,虚明动荡,用号奇观。
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
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
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游灵岩记》译文吴县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数量诸多;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为一伍。
远望过去,都知道灵岩与众不同。
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大概建在这里,路人不必费太多体力就可以在此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处幽深曲折的洞,有人说是西施洞;这里还有旺盛的泉水,相传是西施濯花之处,这里都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构皮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
贵州省遵义市余庆县构皮滩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3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一)游灵岩记①高启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其挺秀,若不肯与众峰列。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又其上则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之波曰涵虚。
虚明动荡,用号奇观。
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客十人复来游。
升于高,则山之佳者悠然来。
入于奥,则石之奇者突然出。
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著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公顾瞻有得,因命客赋诗,而属启为之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不足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景会而理得也。
若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本文有删改)(二)游褒禅山记王安石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本文有删节)注释:①《游灵岩记》,作于1364年——1366年(元代至正二十四至二十六年)张士诚据苏州自称吴王期间,记叙了作者奉陪张士诚所任命的淮南行省参知政事饶介游苏州灵岩山及赋诗之事。
《游灵岩记》阅读练习
《游灵岩记》阅读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
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鹜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
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23.结合文中两处划线句和课文《登泰山记》,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A.我国古代记录时间的方法包括纪年、纪月、纪日、纪时。
B.课文中的乾隆三十九年和上文乾隆四十年都是年号纪年。
C.姚鼐于十二月二十八日登泰山,几天后从泰安来游灵岩。
D.知府朱孝纯在两次游玩的时候都专门安排了人陪伴。
24.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灵岩一带有高高的城墙,只有南面有缺口。
B.灵岩南面有块小平地,上面都种上了柏树。
C.灵岩寺后佛像很高,占有岩壁的十分之九。
D.灵岩的底端有一股泉水,名叫“甘露之泉”25.根据第③段内容,完成下面图表。
游灵岩记
此文在描写方法上,有以下两个特点:
第一,作者善于以精练的语言描写事物的状态。如“翳高塞深,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 寒光动寺壁”等。前者状物逼真形象,寥寥数笔便把遍山柏树;灵岩寺隐在柏林中的情况表现出来了。后者写 “积雪”、“初日”,“寒光”,又细致入微地写出了季节特点和游人的特殊感受,可谓传神之笔。“桐城派” 作家写文章,要求言辞“雅洁”。“雅”是文雅;“洁”是精炼。因此用少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所描写事物的特 点,是“桐城派”作家的共同要求,而此文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谢谢观看
原来我打算与泰安知府朱子颍一块来游,恰好子颍有公事,他派泰安人聂剑光陪我。聂剑光指着灵岩山的北 谷说:迎着山谷流水东行,越过一道山岭,可达琨瑞山。灵岩诸山的溪水西流,汇集中川,流入济水,琨瑞山山 水西北流,也流入济水,都属泰山北谷的溪流。据传说晋代名僧佛图澄的徒弟竺僧朝,曾住在琨瑞山,有时到灵 岩寺讲说佛经,所以琨瑞山的山谷叫朗公谷,而灵岩则有一块大石叫朗公石。当前秦苻坚时期,竺僧朗在琨瑞山 大建殿阁楼房,十分壮丽,后来逐渐倒塌废弃。而灵岩寺自宋代以来,庙宇修建更加兴盛。
泰山以北大山很多,而灵岩最有名,我于乾隆四十年正月初四从泰安来灵岩游览。灵岩的形状像石砌的城墙, 高千余文,周围环抱着的群山像个玉环;南面为群山的缺口。缺口南面有重迭的山岭遮蔽着,条条的溪流环绕着。 从山岩到溪流,几有一点平地都种植着柏树,柏树覆盖着高高的山岭,塞满了深深的崖谷,而灵岩寺就在这荫翳 蔽空的柏林中。当时大地布满了积雪,初升的太阳,卑显得明朗清澈,深冬的阳光照在寺院的墙壁上,光影慢慢 地移动。寺后的山崖上,有供佛用的石龛,酌量它的高度,大约在接近崖顶的地方,陡峭壁立,不可直上,只有 有时横行,有时侧身攀援才能上去。登上灵岩山山顶眺望,只见四周的群山竞相奔驰,姿态非常奇异,又像军队 移动,搭起了行军的帐篷。山崖脚下有泉,乾隆皇帝来巡游时,命名为“甘露泉”。寺的和尚拿出碗勺,让我们 尝尝甘露泉的水。扭头去看寺院左右的石碑,大多是宋代以后建立的,有的镶在墙上,有的用石块砌成,上面有 字,刻着北宋末年徽宗政和的年号。
游灵岩记
谢谢观看
游灵岩记
王思任散文
01 作品概况
03 作品注释 05 作者简介
目录
02 作品原文 04 作品赏析
基本信息
《游灵岩记》是
作品名称:游灵岩记 创作年代:明代 作者:王思任 作品体裁:散文
作品原文
作品原文
游灵岩记(1)
域中有四大刹,灵岩居其一,以泰岱之屋乌也(2),乃希有佛化。见道场当谷中,有峰堡而立,就之猊蹲。 入谷三里许,一梁横跨,水淙淙出焉。北山但苦渴,得水便佳。寺古废,然材尽豫章(3),丽犹旧家面目。谒五 华殿,中须弥,南观音、北药师,东释迦,西阿弥,各庄严精好,云是晋像。殿右古柏,则霜溜石根(4),与泰 山松通寒接气矣。上千佛殿,鲁藩所布金钱也(5),万缗一绘耳。乃入禅室,绿竹漪漪,亦山之阿。从香积厨扪 泉而上,谒后土夫人殿,俱雄兀。阶前看四山宫宇,费几许膏汗(6),而今不尽不仁也。上达磨庵,随喜铁袈裟 (7),从起山涌起,高四尺,袒其半,文似水田区,金耶石耶?不可辨。或曰神通游戏,名山中往往有之。更上 为曲水亭,石可矶而流可觞,望江南耶?又上为甘露亭,佛座下一勺之多,旨而沁(8)。又上为抱灵亭,老璧千 仞,云木毵稠(9),绝似五台秘魔崖(10)。欲访禅林功德两洞,而路螟不可即(11),乃归宿。夜肃如秋, 鱼剥鲸(石訇)(12),梦回峰冷。质明,礼辟支塔,佛图澄以之镇水者(13),今渐殂落,愍道人救饥不暇矣 (14)。入鲁班洞,门楗不启(15),幻其事耳。而所谓通明窍者,亦牛首倒影之意,惑愚儿,便笑也。王弇州 谓其弟(16);有泰山不可无灵岩。予固令指不静者(17),即弃此寸脔可矣(18)。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这篇文章是作者游灵岩后所作的游记。文中寓情于景,通过描绘灵岩的宏伟景象,表达了作者缅怀历史先贤, 寄望朝代中兴的思想感情。
《游灵岩记》姚鼐,原文白话翻译赏析
《游灵岩记》姚鼐,原文白话翻译赏析本文导读:游灵岩记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1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垒石为城墉2,高千馀雉3,周若环而缺其南面。
南则重嶂4蔽之,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5。
灵岩寺6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7,以居佛像,度8其高,当岩之十九9,峭不可上,横出斜援10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11,帷张而军行12。
岩尻13有泉,皇帝14来巡,名之曰“甘露15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16。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17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日“政和18”云。
余初与朱子颍19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20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21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22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23,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24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25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
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26。
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簏,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27夜宿,姚鼐记。
词句注释1.乾隆四十年:即公元1775年。
2.城墉(yōng):城墙。
3.雉(zhì):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4.重嶂:重叠如屏障的山峰。
5.翳(yì)高塞深:遮掩高处,填塞深处。
6.灵岩寺:法空禅师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年)始建于灵岩山下。
寺中的四十罗汉像为宋宣和年间(1119~1125年)所塑。
皆属著名古迹。
7.龛(kān):供佛像的石室。
8.度:估计。
9.十九:十分之九。
游灵岩记(清)姚鼐
游灵岩记(清)姚鼐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垒石为城墉[1],高千余雉[2],周若环而缺其南面。
南则重嶂蔽之[3],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4]。
灵岩寺在柏中[5],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6]。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7],帷张而军行[8]。
岩*有泉[9],皇帝来巡[10],名之曰“甘露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11],又有取石为砌者[12],砌上有字曰“政和”云[13]。
余初与朱子颖约来灵岩,值子颖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泝以东[14],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15],居于琨端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
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16],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17],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灵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
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颖:子颖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泝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姚鼐记。
注释:[1]城墉(yōng庸):城墙。
[2]雉:古代计算城墙面积的单位。
长三丈,高一丈为一雉。
[3]重嶂:重叠如同屏障的山峰。
[4]翳高塞深,遮掩了高远处。
翳(yì益):遮蔽。
塞:隔绝。
[5]灵岩寺:建于北魏正光年间(520—525),在山东省长清县东南之方山下,寺中有四十罗汉像、立鹤泉、佛日岩、辟支塔、摩顶松等古迹,寺周古木参天,风景优美,为游览胜地。
[6]横出斜援:旁行斜攀。
[7]殊骛而诡趣:山势如奔马,形态特出而有奇趣。
姚鼐《游灵岩记》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泰山北多巨岩,而灵岩最著。
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来观之。
其状如垒石为城墉,高千馀雉,周若环而缺其南面。
南则重嶂蔽之,重溪络之。
自岩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种柏,翳高塞深。
灵岩寺在柏中,积雪林下,初日澄彻,寒光动寺壁。
寺后凿岩为龛,以居佛像,度其高,当岩之十九,峭不可上,横出斜援乃登。
登则周望万山,殊骛而诡趣,帷张而军行。
岩尻有泉,皇帝来巡,名之曰“甘露之泉”。
僧出器,酌以饮余。
回视寺左右立石,多宋以来人刻字,有墁入壁内者,又有取石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与朱子颍约来灵岩,值子颍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聂剑光偕余。
聂君指岩之北谷溯以东越一岭则入于琨瑞之山。
盖灵岩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济;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济,皆泰山之北谷也。
世言佛图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时为人说其法于灵岩,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灵岩有朗公石焉。
当苻坚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楼阁甚壮,其后颓废至尽,而灵岩自宋以来,观宇益兴。
岩在长清县东七十里,西近大路,来游者日众。
然至琨瑞山,其岩谷幽邃,乃益奇也。
余不及往,书以告子颍:子颍他日之来也,循泰山西麓,观乎灵岩,北至历城;复溯朗公谷东南,以抵东长城岭下,缘泰山东麓,以反乎泰安,则山之四面尽矣。
张峡夜宿。
姚鼐记。
(姚鼐《游灵岩记》)10.文中划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3分)聂君指岩之北A谷B溯C以东D越E一岭F则入于琨瑞G之山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乾隆,皇帝年号。
年号作为中国古代皇帝名号多用以纪年,后文“政和”也是年号。
B.居,安置、存放。
其意义与《登泰山记》中“而半山居雾若带然”中的“居”不同。
C.乃,于是。
其意义与用法与陶渊明《桃花源记》中“乃不知有汉”中的“乃”相同。
D.姚鼐,清代散文桐城派代表人物和集大成者,与方苞、刘大櫆并称为“桐城派三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游灵岩记
高启
吴城东无山,唯西为有山。
其峰联岭属,纷纷靡靡,或起或伏,而灵岩居其间,拔奇挺秀,假设不肯与众峰列。
望之者咸知其有异也。
山仰行而上,有亭焉,居
其半,盖以节行者之力,至此而得少休也。
由亭而稍上,有穴窈然,曰西施之洞;
有泉泓然,曰浣花之池;皆吴王夫差宴游之遗处也。
又其上那么有草堂,可以容栖迟;有琴台,可以周眺览;有轩以直洞庭之峰,曰抱翠;有阁以瞰具区②之波,曰涵虚。
虚明动乱,用号奇观。
盖专此郡之美者山;而专此山之美者阁也。
启,吴人,游此虽甚亟,然山每匿幽閟胜,莫可搜剔,如鄙予之陋者。
今年春,从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公与其客十人复来游。
升于高,那么山之佳者悠然来;
入于奥,那么石之奇者突然出。
氛岚为之蹇舒,杉桧为之拂舞。
幽显巨细,争献厥状,披豁呈露,无有隐循。
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识于今而素昧于昔也。
夫山之异于众者,尚能待人而自见,而况人之异于众者哉!
公顾瞻有得,因命客皆赋诗,而属启为之记。
启谓天于诡奇之地不多设,人于登临之乐不常遇。
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缺乏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今灵岩为名山,诸公为名士,盖必相须而适相值,夫岂偶然哉!宜其目领而心解,
景会而理得也。
假设启之陋,而亦与其有得焉,顾非幸也欤!启为客最少,然敢执
笔而不辞者,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
十人者,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吴陵刘胜也。
【注】①:高启,元末明初著名诗人,为人孤高耿介。
遭朱元璋疑心,被赐
金放还。
因文字狱受株连,被处死。
②具区:太湖的古称
6.对以下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
A.其峰联岭属属:连接
B.用号奇观用:因为,
C.游此虽甚亟亟:屡次
D.亦将有以私识其幸也识:了解
答案:D(识:记下)
7.以下加点字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杉桧为之拂舞。
吾属皆且为所虏
B.夫山之异于众者故燕王欲结于君
C.而亦与其有得焉其孰能讥之乎
D.宜其目领而心解吾尝终日而思矣
答案:B(A:介词,因为/介词,表被动B:介词,同,和;C:代词,他们/副词,表反问;D连词,表并列/连词,表修饰)
8.请把文言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然后知于此山为始识于今而素昧于昔也(4分)
译文: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始了解,其实过去并不了解。
(于:对于,1分/著于今:从今天开始了解,1分 /素眛:向来不了解、向来不明白,1分/大意1分)
(2)有其地而非其人,有其人而非其地,皆缺乏以尽夫游观之乐也。
(4分)
译文:有这样的山却遇到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却见不到这样的山,都不能算完全获得那游览的快乐。
(而:表转折,却,1分/尽:完全获得,极尽享受,1分/夫,代词,那,1分/大意1分)
答案:突出灵岩山之美,表达赞美之情(2分),托物言志,借山表达自己怀才
不遇的苦闷。
(2分)
参考译文
吴县东面没有山,只在城西,山峰联在一起,山岭相叠,数量诸多;山势有起有伏,而灵岩就在其中,拔奇挺秀,像是不肯和其他山峰混为一伍。
远望过去,都知道灵岩与众不同。
从山下往上走,有一座亭,在半山,大概建在这里,路人不必费太多体力就可以在此稍事休息;由亭往上,有一处幽深曲折的洞,有人说是西施洞;这里还有旺盛的泉水,相传是西施濯花之处,这里都是过去吴王夫差宴游的遗迹了。
其上有草堂,可以宿息;有琴台,站在那里可以远眺四周;有轩,可以看到对面的洞庭山,轩名抱翠。
有阁,可以俯瞰太湖水波,阁名涵虚;虚明动乱,因此称为奇观阁。
吴郡最美的山是灵岩,而灵岩最美的地方,那么是此处了。
我是吴县人,来这个地方很屡次。
但是每次灵岩似乎都将幽境胜景隐藏了起来,因此看不到山色的美,也找不有什么不好来,也许灵岩是存心鄙视我这样浅薄的人吧。
今年春天,我跟随淮南行省参知政事临川饶介公和其他十个客人再来游玩。
爬到了高处,优美的山景主动出现了;进入深山,奇石自然出现了;山间雾气也为之舒展,杉树桧树也随风起舞。
灵岩山,大的,小的,明显的,不明显的景色,都争着显现出它们的姿态,不再隐藏起来,毫无保存的呈现出来。
这时候才知道自己对于这山是从今天才开始明白,其实过去并不了解。
山的景致不同与寻常,尚且能待人来看,更何况人不同与常人呢?饶公观看景色有得,命随同的客人赋诗,嘱咐我为之记。
我说:“天下诡奇的地方不多,而人
也并非每次登山都能体会到登临的乐趣。
山被人欣赏,而人欣赏山,两相成映〔意为有这样的山而遇到不到这样的人,或者有这样的人而见不到这样的山,都不能算完全获得游览的快乐,所谓这样,疑后面所指名山、名士〕。
现在灵岩是名山,诸位是名士,想必真是互相不负其名。
难道是偶然吗?是因为人们看到风景而心中理解,景物被领略到而理趣得以被体会吧。
而我不过是粗陋的人,也跟随其中有所体会,不也是一种幸运吗?我是这里面最年轻的,不敢推辞执笔为记的任务,这样也可以私下将这份幸运记录下来〞。
同行的十个人是淮海秦约、诸暨姜渐、河南陆仁、会稽张宪、天台詹参、豫章陈增、吴郡金起、金华王顺、嘉陵杨基和吴陵刘胜。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