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3:多发伤患者如何合理应用损害控制手术?
多发伤的救治原则
多发伤的救治原则
1.多发伤的救治原则
多发伤,是指人体在同一次外伤或灾害事故中,同时出现多处内外损伤的病情。
多发伤的救治原则是指当患者出现多发伤的情况时,应该怎么去把有限的救护资源分配合理,从而获取最佳治疗效果。
1.1先救其重及病重病危者
救护人员在处理多发伤情况时,要遵循先救其重及病重病危者的原则,首先将危浅重症病人治疗、保护和运输到医院,以节约生命,保证救治效率。
1.2救护时应从急转重
通常,伤者最先出现的损伤及症状往往是伤者最重的病情,而伤者后期出现的损伤及症状往往弥补先前的损伤及症状,这也是多发伤救护时需要注意的原则,即从急改转重。
1.3稳手救护而不发作
救护人员在进行救护时,不可强行将救护计划提前实施,要按照救护计划稳重有序进行,以免将救护计划错位,进一步损害患者的生命健康。
1.4牺牲时牺牲少的
部分患者的病情太重,即使在仔细的护理下也无法挽救生命,在这种情况下,点餐和救护人员应将优先救护的资源重心转移到较轻伤的患者身上,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总结
多发伤的救护原则是十分重要的,必须重视和遵守,包括先救其重及病重病危者原则,从急转重原则,稳手救护而不发作原则,牺牲时牺牲少的原则。
这些原则直接决定着救护资源的重新配置和分配,能够有效地提升救护效率和治疗效果。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与策略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与策略1. 引言在医学领域,多发伤(polytrauma)指的是一个人同时经历多个严重的创伤,其中至少一个创伤威胁生命。
多发伤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不同创伤部位的紧急性和严重程度,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原则与策略。
本文将讨论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救治。
2.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2.1 快速评估与优先处理多发伤患者的处理需要快速评估不同创伤部位的紧急性和严重程度。
在快速评估后,首先要进行的是对生命威胁最大的伤口进行优先处理,以保证患者生命的安全。
常见的生命威胁包括头部创伤、胸部创伤和腹部创伤。
其他非生命威胁的创伤可以先暂时放置,等待后续处理。
2.2 协同工作与团队合作多发伤患者的处理需要多个医务人员协同工作,建立有效的团队合作。
在处理过程中,不同医务人员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高效地完成各项任务。
团队合作的有效性对于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至关重要。
2.3 防止交叉感染与并发症多发伤患者在救治过程中容易出现交叉感染与并发症。
为了防止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应遵守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对各个创伤部位进行独立处理。
在处理过程中,还需留意患者的器官功能与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产生的并发症。
3. 多发伤的处理策略3.1 头部创伤的处理头部创伤对于多发伤患者来说往往是生命威胁最大的创伤之一。
在处理头部创伤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与呼吸稳定。
对于顱脑损伤(traumatic brn injury)的患者,需进行快速、准确的神经功能评估,并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
3.2 胸部创伤的处理胸部创伤可能威胁到患者的呼吸功能。
在处理胸部创伤时,首先要确保患者的气道通畅,并及时给予辅助呼吸或高浓度氧气。
对于胸部创伤可能引起的气胸、血气胸等情况,需准确判断并及时处理。
3.3 腹部创伤的处理腹部创伤可能导致脏器损伤、内出血等情况。
在处理腹部创伤时,应进行全面的腹部检查,排除可能存在的脏器损伤,并及时进行必要的手术治疗。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与策略
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与策略发表时间:2008-10-23 发表者:赵森 (访问人次:1232)多发伤的处理原则与策略多发伤是可危及生命的严重损伤,在损伤程度、抢救治疗、并发症及预后等都有其特殊性。
随着全球自然灾害、交通事故和局部战争的增多,对于多发伤的救治和处理已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目前急救创伤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多发伤的概念多发伤(Multiple injury)是单一创伤因素造成2个或2个以上解剖部位损伤且至少1个部位威胁生命,多发伤不是各部位创伤的简单叠加,而是伤情彼此掩盖、有互相作用的症候群。
多发伤是与单发伤(Isolated injury)相对而言,单一解剖部位的多处损伤不应称作为“多发伤”。
多发伤还应与复合伤区别,复合伤(Combined injury)是指由于2种或2种以上致伤因素所造成的损伤。
如核爆炸所致的放射性复合伤、烧冲复合伤等。
多发伤的临床特征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当机体损伤后,由于局部坏死组织和局部组织缺血缺氧而引起强烈的应激反应,会使机体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如IL-1、IL-6、IL-4、PGE2、IL-10和TNFa等),而这些炎症介质引发的机体免疫反应会加重机体组织的进一步损伤[1]。
Moore等[2]报道指出早期给予多发伤病人大剂量地输血也可能会引起机体免疫反应。
另外,已有报道指出[3,4],多发伤病人早期行髓内钉固定引起的肺部并发症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 ARDS),会加剧炎症反应,增加机体组织损伤的可能。
根据多发伤病人这种失控性的全身炎症反应,1991年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 t Physicians , ACCP)和危重病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SCCM)提出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概念。
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损害控制外科细节
1.5倍 以上 ,部分凝血酶原激活时间(AlyFI,)为正常
值的1.5倍以上,纤维蛋白原 <0.8群L,凝血因子 水平为正常值 的 30% 以下,血小板 计数 <50x
109几。约90%的创伤患者处于高凝状态,仅 ro%
的严重创伤患者发生凝血病。创伤后早期凝血病是 死亡的独立预测 因子。其发 生机制包括:(1)消耗 性凝血病。由于大量失血导致持续的血小板和凝血 因子丢失所致。(2)稀释性凝血病。由于复苏所需 输入大量晶体 、胶体 ,包括不含血小板和凝血因子的 浓缩红细胞,导致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稀释。(3) 血 小板功能障碍。接受大量输血患者的血小板数量和 功能间常缺乏联系,即使血小板计数正常也仍需输 入血小板。(4)低体温。低体温引起温度依赖性血
器损伤,估计确定性手术时间>90mm。合理应用
DCS有助于降低死亡率,但另一方面,DCS策略也
伴随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和再入院率冈。故掌握
适应证是正确应用 DCS的第二个细节。
4 初次手术
对多 发 伤 行初次手术除遵循一般 DCS原则外,
应认识到某些 多发伤 的特殊性,要有强烈的时间控 制和二次打击损害控制观念,这是初次手术的要点, 也是正确应用 DCS的第三个细节。 4.1 腹部创伤
(4 ): 24 1一 24 3.
〔2] wetzelnc.Multipletraumainchildren:criticalcare overview·
Cri tC are M e d,2002,30(11):5468一弘77.
[3] McArthurBJ.Damagecontrolsu笔e卿forthepatientwhohasex- pe对 en ced m ul tipletraumaticinjuries.Aom J,2(X)6,84(6):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
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引言概述:多发性创伤是指一个人同时遭受到多个部位的严重损伤,其病情危重,需要紧急抢救。
为了提高多发性创伤患者的生存率和减少并发症,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抢救预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急救措施、手术处理、围手术期护理以及康复治疗等五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多发性创伤抢救预案的制定1.1 专业团队的组建:建立由急诊医生、外科医生、麻醉医生、重症监护医生、护士等组成的多学科团队,确保抢救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协调与配合。
1.2 制定标准化流程:制定多发性创伤抢救的标准化流程,明确每一个环节的责任和操作步骤,提高抢救效率和减少错误发生。
1.3 优化资源配置:合理配置急救设备和药品,确保抢救过程中的物资供应充足,以应对多发性创伤患者的急需。
二、急救措施2.1 快速评估与处理:通过ABC(空气道、呼吸、循环)的评估,快速处理患者的呼吸道梗阻、呼吸衰竭和休克等急危重症状。
2.2 控制出血和休克: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如压迫止血、包扎止血等,同时进行休克的积极处理,保证组织器官的灌注。
2.3 保护重要脏器:对于多发性创伤患者,要及时保护重要脏器,如心脏、肺部、脑部等,以减少进一步的损伤。
三、手术处理3.1 创伤评估与优先处理:通过全面的创伤评估,确定优先处理的创伤部位,尽快进行手术处理,以减少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3.2 创伤手术的技术要点:在手术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创伤部位的清创、止血和修复,同时避免手术创伤对患者的进一步伤害。
3.3 术后监护与护理: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密切监护,包括呼吸、循环、体温等指标的监测,及时处理术后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
四、围手术期护理4.1 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对患者进行连续的生命体征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4.2 高质量的护理措施:提供高质量的护理,包括皮肤护理、营养支持、疼痛管理等,促进患者的康复和恢复。
4.3 心理支持和康复指导:赋予患者和家属心理支持,匡助他们积极面对创伤后的恢复和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急诊多发伤的治疗原则及处理流程
急诊多发伤的治疗原则及处理流程急诊多发伤是指一次事故或事件中,患者同时受到多处损伤的情况。
这种情况下,治疗的原则是迅速、综合和有序。
下面将详细介绍急诊多发伤的治疗原则及处理流程。
1. 急诊多发伤的治疗原则急诊多发伤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急救优先:在多发伤的情况下,要首先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进行心肺复苏、止血、解除呼吸道阻塞等急救措施,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
(2) 综合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伤情严重程度、身体系统的损伤情况等。
根据伤情评估结果,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3) 分级处理:根据损伤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患者分级处理。
对于紧急的、危及生命的损伤,要优先处理;对于非紧急的损伤,可以暂缓处理。
(4) 综合治疗:综合运用外科、内科、骨科、神经外科等各个学科的治疗手段,进行综合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
(5)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病情等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为不同患者的治疗需求和耐受程度是不同的,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急诊多发伤的处理流程急诊多发伤的处理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伤情评估: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伤情评估,包括身体系统的损伤情况、生命体征的稳定性等。
可以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手段进行评估。
(2) 急救措施:根据评估结果,针对紧急的情况进行急救措施。
如心肺复苏、止血、解除呼吸道阻塞等。
(3) 分级处理:根据伤情评估结果,将患者分级处理。
对于危及生命的损伤,要优先处理;对于非紧急的损伤,可以暂缓处理。
(4) 手术治疗: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患者,要尽快进行手术。
手术治疗的目的是控制出血、修复损伤组织等。
(5)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
如抗生素、止痛药等。
(6) 物理治疗:对于需要物理治疗的患者,可以进行康复训练、理疗等。
(7) 监测观察:对于治疗后的患者,要进行监测观察。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中的应用
1 . 1 一般资料
研究 对象 为 2 0 1 1 年 1月 ~ 2 0 1 2年 1 2月 ,
治疗的 5 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 , 其 中男性 3 9例 , 女性 1 7例 ;
1 N o . 1 2
J o u r n a l o f A e r o s p a c e Me d i c i n e
损 伤 控 制 外 科 技 术 在 严 重 多发 伤 中 的 应 用
杨辉 勇
[ 摘要] 目的
研 究损 伤控 制外科技 术在严重 多发伤 中的应 用。方 法 回顾 性分析 2 0 1 1 年 1月 ~2 0 1 2年 1 2
后输血量超过3 0 0 0 m L 。 入 选患者 均应用 损伤控 制外科 技
术治 疗 。 1 . 2 纳入 标 准 D C S纳 入 标 准 包 括 : 大量失 血 , 预计输 『 f 『 【 超过 1 0 U; 体 温不升 < 3 5 ℃; 凝 血 障碍 ,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休克死 亡 6例 ( 1 0 . 7 1 %) , 因 严 重 颅 脑 损 伤 死 亡 4例
( 7 . 1 4 %) , 凶A R D S死 亡 2例 ( 3 . 5 7 %) , 因 多 器 官 功 能 衰 竭死亡 2 例( 3 . 5 7 %) 。
3 讨 论
>1 6 S , 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 5 0 S ; 代谢性 酸 中毒 P h< 7 . 3 ;
年龄 2 3~ 7 2岁 , 平均 ( 5 5 . 8± 2 . 4 1 ) 岁 。致 伤 原 因 : 交 通 事
损伤控制在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耗尽 , 若再施行创伤 性 的确定性 手术 或操 作 , 患者 会 因生理 潜能完全耗 竭而在术 中或术后 死亡 。所 以需 要采 取损 伤控 制 的方式来救 治患者 L , 7 不仅要控制 原发损伤 造成 的出血和 ]
污染 , 延缓或阻止其恶 化 ; 而且 要控 制 急诊手 术和有 创操 作
病房(ru t tn i aeui T C 控制 性复苏 D,] t mai i e s ecr nt I U) a cn v , o : u
“ 损伤控制理论 ” 有着双重含义 l : 控制原发 创伤造成 _ ① 4 ] 的出血和污染 , 延缓 或 阻止其发 展 ; 控制 手术及 有创 操作 ②
自身造成 的损伤 , 稳定患者 的病情 , 为后续治疗创造机会 。 三、 损伤控制适应证 合理掌握适应证 是 D T应 用 的首要 步骤 : 高 能量致 C ①
恰 当的确定性手术 , 加重机体损伤 。加之少数 医务人员责 任
心不强 , 导致推诿患者 的现 象 时有发 生 , 使患 者失 去应用 损 伤控制 的有效 时机 。 而创 伤外科一 体化 救治损 伤控制 的 目的就是 通过早期
华中医学杂志 20 第 3 0 8年 2卷第 6 期
・43 ・ 3
损伤 控 制在 多发伤 救 治 中的应 用
(30 0 武汉)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创伤外科 杨 帆 综述 白祥 军 审校 403
多发伤 , 特别是严重多发伤 , 由于多为 高能量伤 、 致伤 医 丧失 , 致患者中心温度低于 3 ℃。若体温 降低 超过机体承 导 5
能的进行性耗竭 , 使得 多发伤 患者 能安 全 、 定 的渡过 创伤 稳
急性反应期 , 为计划确定性 手术 赢得 时机 。其 中损 伤控制是
损伤控制性手术
• 致命三联征虽然意义重大,但临床决策过程 却要复杂得多,还要考虑诸多因素。当出现 三联征的某一二项,同时存在下列情况之一 者,宜考虑施行损伤控制性手术
(1) 多发伤,损伤严重度评分(ISS)>35; (2) 血流动力学极不稳定; (3) 躯干高能量钝性伤; (4) 躯干多发性穿透伤; (5) 并发多脏器伤的严重腹部血管伤; (6) 严重战伤; (7) 多体腔出血; (8) 多发伤且均较严重,难以确定优先处理顺序; (9) 胰十二指肠严重损伤; (10)肝损伤伴肝后段下腔静脉或肝静脉主干破裂; (11)严重腹部伤合并颅脑损伤; (12)骨盆骨折血肿破裂或开放性骨盆骨折; (13)腹腔内脏器水肿严重无法常规关闭腹腔; (14)伤情严重且估计手术时间≥90min; (15)复苏输液量≥12000ml及或输血量≥5000ml。
(2)凝血机制紊乱
• 低体温引起凝血酶、血小板量减少和功能 损害,凝血因子Ⅴ、Ⅷ合成减少
• 纤溶系统激活,纤维蛋白原裂解产物 (FDP)大量增加;
• 大量液体复苏引起的血液稀释又进一步加 重了凝血障碍。
(3)代谢性酸中毒
• 持续低灌注状态下细胞能量代谢由需氧代谢转换 为乏氧代谢,导致体内乳酸堆积
目前普遍采用乳酸清除率作为复苏成功的指标
研究
出血性休克病人
证明
——血乳酸清除率可作为氧输送、死亡示,如果病人能够在24小时内清除血乳酸, 存活率可达100%,而48小时内清除的存活率仅为14%
✓ 在过去的5年中,多达13项研究在超过600例损伤病人中均显示 乳酸清除率可作为极有价值的预后指标
4
DCS适应症
5
DCS策略的实施方法
1
DCS概念
Damage control surgery
损伤控制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损伤控制严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多发伤为同时或先后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解剖部位或脏器的严重损伤,具有发病紧急,伤情严重,病情复杂等特点,常常伴有持续出血,休克及严重的内环境紊乱,引起“低体温、凝血障碍、酸中毒”的创伤三联征,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syndrome,MODS),甚至进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organ failure,MOF),目前仍然是当今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
损伤控制(damage control,DC)作为多发伤救治的一大变革,是基于创伤后机体病理生理变化而产生,主要强调在创伤初期手术中采用简单易行的方法控制损伤,以止血、控制污染及快速手术为主要目的,术后通过积极复温、凝血因子替代、改善氧合等措施使患者患者安全渡过创伤急性反应期后,为计划性再手术创造必要的条件。
我院自2010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损伤控制成功救治了41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和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在我院创伤中心自2010年10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严重多发伤患者中,根据其临床病史特点,选取其中应用DC方法救治的患者41 例为治疗组,其中男28例,女12 例,平均年龄(34.2±18.7)岁;严重脑外伤伴颅内血肿12 例,严重胸部外伤伴血气胸7例,严重腹部多脏器损伤9 例,骨盆骨折伴不稳定大出血、四肢多发骨折及关节损伤8例,大血管损伤5例,损伤部位共计95 处;同时选取采用传统一期确定性手术救治多发伤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5 例,女15 例,平均年龄(33.5±18.8)岁;严重脑外伤伴颅内血肿13例,严重胸部损伤伴血气胸7例,严重腹部多脏器损伤9例,骨盆骨折伴不稳定大出血、四肢多发骨折及关节损伤7例,大血管损伤4例,损伤部位共计90 处。
1.2方法1.2.1治疗组采取损伤控制策略,损伤控制以止血,液体复苏及控制污染为原则。
损伤控制技术在危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损伤控制技术在危重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损伤控制技术是一种在急诊室中非常重要而又常见的应用,尤其
是在危重多发伤患者治疗过程中,损伤控制技术更是第一线急救人员
最常用的技能之一。
损伤控制技术主要包括外科手术、血液替代和血液回收、胸外重度损
伤的整形术、静脉保暖护理、流血稳定保护、组织检查等技术。
其目
的在于维护患者体内的替代物质均衡,尽可能地抑制心跳、血压及氧
气的下降,并尽快实现伤口的愈合和修复循环功能。
在采用损伤控制技术之前,必须先精确评估患者的情况,以比较伤势
严重程度和病情程度,以此判断伤口是否可局部切除、整形术,或者
需要采取更加复杂的手术,以免对伤口进行暴力伤害。
当已经发现患
者有腹膜炎、出血、心力衰竭或呼吸衰竭等症状时,必须马上采取措施,为患者尽快改善情况创造一个具有动力的领域,以尽可能避免病
情的恶化。
此外,在处置危重多发伤患者的过程中,第一线急救人员也要运用多
个支持性领域的技术,包括疼痛控制、消毒预防、内出血诊断、吸气
链接、缝线阻断、血清替代物等,并安排患者及时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围绕损伤控制技术,必须建立一套完整的架构以保证伤口的愈合,帮
助病人早日康复。
总之,损伤控制技术在重症多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
要的作用,它不仅要求求和更加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还要求技术人员
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并且视重症多伤患者的病情而及时作出反应,以
求及早确保患者的安全和顺利康复。
多发伤患者需手术抢救工作预案
一、预案背景多发伤是指在同一次事故或暴力作用下,患者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发生多处或多种类型的损伤。
此类患者病情危重,并发症多,死亡率高。
为提高多发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多发伤患者的生命安全,提高抢救成功率。
2. 规范抢救流程,确保各项抢救措施落实到位。
3. 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抢救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院接收的各类多发伤患者。
四、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多发伤抢救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抢救工作。
2. 抢救领导小组下设以下小组:(1)急诊科抢救小组:负责患者的初步评估、救治和转运;(2)手术科抢救小组:负责患者的手术救治;(3)ICU抢救小组:负责患者的重症监护和术后治疗;(4)护理抢救小组:负责患者的护理和生命体征监测;(5)辅助科室抢救小组:负责相关检查、检验、影像等辅助工作。
五、抢救流程1. 患者到达急诊科后,立即进行初步评估,包括生命体征、意识状态、损伤部位和程度等。
2. 根据评估结果,启动抢救流程:(1)紧急救治:针对危及生命的损伤,如呼吸、心跳骤停等,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止血、抗休克等抢救措施;(2)手术救治:对于需要手术的损伤,如颅脑损伤、内脏破裂、骨折等,立即安排手术;(3)重症监护:对于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患者,转入ICU进行重症监护和治疗。
3. 各抢救小组密切配合,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六、抢救措施1. 紧急救治:(1)止血:根据损伤部位,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如压迫、包扎、血管结扎等;(2)抗休克:给予快速补液、输血、使用血管活性药物等;(3)呼吸支持: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4)循环支持:维持循环稳定,必要时进行心脏起搏、电击除颤等。
2. 手术救治:(1)颅脑损伤:根据损伤部位和程度,选择开颅或非开颅手术;(2)内脏破裂:进行开腹探查,修补或切除受损内脏;(3)骨折:进行骨折复位、固定等手术。
手术室多发伤的应急预案
手术室多发伤的应急预案1. 背景手术室是医院中最容易发生意外伤害的地方之一。
当手术室发生多发伤时,需要及时采取应急措施,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的风险和损失,保障医院的正常运转。
2. 目的本预案旨在提供对手术室发生多发伤情况下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建议,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并确保医院的正常运转。
3.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医院手术室内发生多发伤的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手术器械失控、手术操作失误等情况。
4. 应急响应流程4.1 停止手术并紧急报警当手术室发生多发伤时,手术人员应立即停止手术并按照规定的紧急报警程序,通过医院内部电话进行报警,并向医护人员发出紧急呼叫。
4.2 救护准备在接到报警后,医院应立即启动救护预案,组织装备、资源和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4.3 分析伤情医生和护士应立即对多发伤患者进行初步检查,了解各项体征、伤势和治疗历史,并快速分析伤情,制定针对性治疗方案。
4.4 分流疏散在安排好救护和处理措施后,医生和护士应立即将伤员进行分流,并按照治疗优先顺序和现场条件进行疏散。
4.5 伤员处理针对不同伤情,医生和护士应有条不紊地组织抢救、止血、缝合、包扎等治疗工作,并保持与患者的及时沟通和联系,监测患者的生命迹象和病情进展。
4.6 伤员转运在治疗工作完成后,医生和护士应将伤员转移到相应的病房,安排好住院治疗和康复计划,并对病人和家属进行充分的解释和指导。
5. 应急资源准备应急资源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救护车辆、医疗器械设备、药品、物资和人员,在平时已经得到充分的准备,并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调用和使用。
6. 应急演练和培训医院应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培训活动,提高医护人员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和协同配合能力,确保在紧急情况下快速、有效地开展应急工作。
7. 附则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生效,经过适当的讨论和审议,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如有争议,最终解释权归医院所有。
根据以上方案,以下列举了两个特殊的应用场合并对每个特殊场合增加了相应的条款,并详细说明了相关问题和注意事项以及解决办法。
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救治中的应用
显著性缩 短 , 术后指标值较常规方式组更接近正常值 , 且病死 率较 常规方式组低 ( 0 O ) P< .1 。结论
多发伤合 并休 克救 治中应用损害控制 理论 能明显改善患者生理指标恢 复 , 提高生存率 。
・
・
创伤外科杂志 2 0 0 9年第 1 卷第 1 1 期
J ru aSr ,09,o. 1 N . a m ug2 0 V 11 , o 1 T
文章编号 :0 9— 27 2 0 ) l 0 0 0 10 4 3 (0 9 0 一 04— 4
・
论 著 ・
损害控制理论在严重多发伤合并休克 救治 中 的应 用
A s a t Obe t e T v s gt te l ia tea e t a e e t f a a ec nr e r e ee l bt c : r jci oi et a i c lh rp ui l f c o m g o t l h o i sv r mu— v n i eh cn c f d ot y n t l ijr wt h c eu c ai .M e o s A t a o 1 p t n eed ie t d maec nr o pa d i e nu i so k rssi t n p y h t o t d t f a e t w r i d di o a g o t l r u n h o l 1 6 i s v n og
t nl ru ( 0 0 ) C n ls n T emaae n o dm g ot lhoycudov ul ipoeter— i a g p P< . 1 . o c i h n gmet f a aecnr er ol b i s rv e o o uo ot o ym h cvr f h s l i ln e n c aet uv a rt f ete t f ee lpeijr n hc . oe o yi o c dxadi r s esri l a rtam n vr mut l nu adsok y p ogai ne h v eo r os e i y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摘要】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多发伤患者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多发伤患者6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研究组采取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治疗,对照组采取一期确定性手术治疗。
对比(1)两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
(2)两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
结果:(1)研究组和对照组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分别为18.8±3.9分、19.1±4.2分,比较无差异(P>0.05)。
(2)研究组和对照组体温恢复时间、凝血指标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死亡率比较有差异(P<0.05)。
结论: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运用于多发伤患者时,能够改善患者预后,缩短住院时间,促进生理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多发伤;价值【中图分类号】R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3-0113-02随着交通业、建筑业日益发达,各类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创伤明显增多。
严重创伤发生后常导致多系统或器官联合受累,即多发伤发生率明显增加。
与单发伤患者相比,多发伤患者易发生休克、重症感染等并发症,这就对创伤救治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把外科手术看作是复苏过程整体中的一个部分,更强调患者生理机能的保护和内环境紊乱的纠正[1]。
因此我们拟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的使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2014年2月~2016年1月我院诊断为多发伤的患者,损伤原因为车祸伤、坠落伤、砍刺伤等,致命伤部位为腹部、胸部、骨盆等。
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
研究组平均(48.5±15.8)岁、男24例,女6例,对照组平均(47.9±14.5)岁、男25例、女5例,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分组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多发伤诊断标准,入院时损伤严重程度评分大于16分。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观察并研究急诊科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取我院收治的80例多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是否直接接受ICU监护治疗为依据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对受伤程度、受伤部位以及病死率进行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APTT、体温、PT恢复时间以及乳酸清除时间明显更短,ICU天数、死亡人数、住院时长更短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且不同损伤部位所致死亡率更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多发性损伤患者而言,入院救治后应首先实施IUC监护,然后开展一期手术治疗可收到满意效果,且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也可得到有效控制,值得在急诊科多发伤临床救治工作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损伤控制外科多发损伤救治效果【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06-0195-02急诊外科经常收治各类多发伤患者,伤情严重者多伴有生理紊乱,且多个系统和器官受累,其生命受到严重威胁。
而患者应激炎症反应强度高低取决于初次创伤程度;创伤后患者可能会因伤后医疗干预以及自身生理反应引发的外源性以及内源性因素影响而出现严重并发症。
传统救治模式则是先行开展一期手术,然后将患者送入ICU等待复苏,进而开展确定性手术,此种方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病死率较高[1]。
损伤控制外科则认为应针对伤情严重患者实施手术确保生命体征稳定,待患者有一定程度恢复后再开展确定性手术。
基于此,本文观察并研究了急诊科运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救治多发伤患者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取2013年4月~2014年3月期间我院急诊科收治的各类多发性损伤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42例;年龄21~46岁,平均年龄(35.3±4.4)岁;本次入选者损伤部位均不少于2处,80例患者累计损伤共207处,包括四肢骨折、颅脑损伤、胸部骨折以及内脏出血等。
探究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损伤控制技术
探究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的损伤控制技术【摘要】目的:探究急诊科多发伤救治中损伤控制技术(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的应用。
方法:将我院急诊科,收治的80例多发伤病人,当作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传统方式抢救)、观察组(损伤控制技术抢救)各40例,比对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两组手术时间,不具备统计学差异,且P﹥0.05;观察组病人,在不良反应、出血量、以及体温、乳酸、APTT、BE、PT恢复时间方面,明显的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针对于多发伤病人,积极展开损伤控制技术抢救,在降低死亡率的同时,可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对此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关键词】损伤控制技术;多发伤;临床效果生活节奏的加速,增加了多发伤病人数量,其中交通意外受伤患者,占据的比例较大。
患者最常见的损伤症状为骨折,以往抢救方式的落实,导致患者容易出现各种并发症,降低了患者的抢救效果,所以临床对损伤控制的研究从而间断过;实践证明,针对多发伤患者,临床展开损伤控制技术,在感染防控、止血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提升,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急诊科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80例多发伤患者当作观察对象,患者及其家属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书面知情书。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0例对比疗效;观察组男性、女性分别22例、18例,平均年龄35.6±3.33岁;腹部、胸部、关节、大血管损伤分别10例、8例、12例、10例。
对照组病人,男患者25例、女患者15例;年龄中位数,为37.1±2.64岁;其中11例腹部损伤,9例胸部损伤,7例关节损伤,13例大血管损伤。
病人在年龄、病症表现等方面,不具备统计学差异,且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入院的对照组患者,安排手术治疗,在行抗休克治疗的同时实施一期手术,主要对病人解剖修复创面,手术后转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观察指征、继续治疗,后续治疗主要包括抗感染、抗休克治疗[1]。
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的开题报告
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危重多发伤是一种常见的严重创伤,包括了胸部、腹部、骨盆、脊柱等多个部位的创伤,这些伤害往往造成器官损伤、失血性休克、生命危险等重大后果。
因此,对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当前,危重多发伤的治疗主要包括早期救护、创伤稳定、损伤控制、综合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其中,损伤控制性处理是危重多发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损伤控制性处理指采用外科手术或介入治疗等方法,限制伤口出血和腔体液体渗出,控制创伤带来的严重后果,以达到最大的治疗效果。
本文将基于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探讨该治疗方法在危重多发伤的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以期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
二、研究问题:1.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的原理和方法是什么?2.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有何作用和优势?3.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如何?三、研究思路和方法:本文将采用文献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方法,查阅相关国内外医学文献和科研报告,全面系统地分析危重多发伤的治疗方法及其优势,重点探讨损伤控制性处理在危重多发伤中的应用、好处和限制,总结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四、预期成果:本研究旨在探讨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其优势,预期成果包括:1.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的原理和方法详解;2.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在危重多发伤的治疗中的作用和优势;3.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在临床中的应用效果的评价和总结。
五、工作计划第一阶段:文献调研(1个月)1.搜索相关文献和报告,包括中英文文献和会议报告等;2.对文献进行筛选、评估和整理,确定研究时间和范围;3.获取相关研究数据和信息,并进行整理和统计。
第二阶段:数据分析(2个月)1.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统计;2.根据分析结果,形成相关观点和结论;3.编写危重多发伤的损伤控制性处理的实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