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件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
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学科素养课件 湘教版必修2
【附录】
××省××市名:
是否租赁:是 否
房主姓名: 联系方式:
项目名称 成员信息1 成员信息2 成员信息3 成员信息4 成员信息5
基础 信息
姓名 性别 年龄 民族
户口性质 政治面貌 基础信息 文化程度 身体状况 婚姻状况
是否参加邪教
扩充 是否刑释解教 信息 残疾程度
学科素养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地理实践力——本地人口普查调查
【调查方法】 人口抽样调查。 【调查对象】 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但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暂停 留的境外人员。 【调查步骤】 1.设计人口普查调查表(见附录)。 2.选定调查区域并进行人口普查调查(可选择学校附近的社区)。 3.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并做分析研究。
是否有残疾补贴
高中地理湘教必修2课件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1.2《人口合理容量》
(1) 公 元 前 8000 ~ 公 元 1770 年 间 , 世 界 人 口 增 长 的 特 点 是 社会生产力低下 人口增长缓慢 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 (2)公元 1770~1950 年世界人口发展速度加快的原因是( A ) A.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 B.民族经济的发展 C.农业科技进步使粮食产量大增 D.医疗水平的迅速提高 (3)下列现象,反映人口老龄化的是( B ) ①环境恶化 ②劳动力不足 ③养老费用增多 ④生活贫困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新知预习 一、“人口爆炸” 1.“人口爆炸”,是社会学家用来描述 20 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 急剧增长情况的词汇,它十分形象地反映出近 100 多年来世界人口猛 增的现象。 2.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被称之为人口的指数增长。这种增 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显然,人口如此爆炸 式地增长决不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近 100 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 10 亿所需时间越来越 短。据此回答(1)~(2)题。 (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A ) 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将会出现“人口爆炸” B.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 D.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 (2)近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 D ) A.“V”形 B.“S”形 C.“N”形 D.“J”形
二、环境的限制性 1.土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空间场所。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 长,一方面,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使土地承受着越来越大的 压力;另一方面,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使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面积正在显著缩小。 2.矿产资源是人类进行现代化生产和提高生活水平的物质基础。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某些重要的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有的甚至 趋于枯竭。 3.由于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以及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 利用,加之水体污染,淡水资源日益短缺。 4.人类不合理的垦殖活动毁坏了大面积的森林,进而导致水土流 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速度加快,大气污染程度加深,气 候反常事件增多。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知识点总结第一节人口分布 (1)第二节人口迁移 (6)第三节人口容量 (12)第一节人口分布一、世界人口分布1.衡量:人口密度。
2.特点:极不平衡。
(1)表现①从世界上看: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大约居住着世界90%的人口。
②从各大洲看:世界人口在各大洲的分布状况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
③从各国看:目前,中国人口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
④从城乡看: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乡村人口比例逐渐下降。
(2)规律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1.自然地理条件(1)气候:人口主要分布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地形:人口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丘陵地区,山区人口较为稀少。
(3)水资源:对人口分布的影响很大。
一般来说,沿河、沿湖地区人口稠密,干旱地区的绿洲人口集中,农牧业发达。
(4)土壤:更多的是通过农业发展间接地起作用。
(5)矿产资源:开发吸引人口聚集。
2.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社会、历史、文化和科技等因素。
其中,经济因素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
(1)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人口分布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
(2)农业社会以后,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
(3)国际贸易的发展,使海岸带人口变得稠密。
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的基本特点是人口分布地区不平衡,人口稠密区绝大部分位于北半球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
其分布特点分析如下:[归纳提升]1.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当今世界的人口分布状况,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自然地理条件综合思维:分析评价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条件和人文地理环境。
自然地理条件主要指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
其评价性语言是:凡气温适宜、降水适中、河湖众多、水源充足、地势低平、土壤肥沃的地区,人口数量多,人口密度大。
人文地理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政治、科技、历史、宗教、军事等。
2016版优化方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课件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3)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迁移的特点是什么?
提示:(1)国际人口迁移。 (2)迁出地:东亚,南亚,欧洲;迁入地:南、北美洲,大洋
洲;人口迁移的原因:新土地的开发需要大量劳动力。
(3)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地区流向未开发地区。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
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它与人口流动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永
(2)分类 类型 国际 迁移 概念 迁移范围 主要方式 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 永久性移民、 ____________、 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 跨越国界 外籍工人流动 现象 国际难民定居等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 行政区 民从一个_________ 跨越行政 库区移民、招生、 进入另一个 分配等 行政区 定居的现 区边界 _________ 象
1.人口迁移的判断 居住地 变更 人口迁移一般有三个判断标准,即空间位移、_________
和时间限度,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
人口迁移。
[知识拓展]
人口流动
人口流动是指人们越过一定地界的移动行为,但不改变定居
地点。常见的人口流动形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一是人口
每日性流动。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间的通勤人口, 又称钟摆人口。二是人口季节性流动。如每年夏季上高山牧
国内 迁移
3. 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农村 到_________ 城市 的人口迁移。 由_________
[图表导读] 读教材P16图1-9 下列问题。 (1)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图中的人口迁移属于哪种 类型? (2)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人口迁移 的原因是什么? 近现代世界人口迁移流动路线示意,思考
湘教版地理 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复习(共21张PPT)
•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
形成原因
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以采集、 狩猎为主;人们抵御疾病和自然 灾害的能力很低,战争频繁,使 死亡率很高;没有控制出生,出
生率稳定在高水平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自然经济 为主,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 粮食供应和生存环境得到改善, 死亡率下降;农业社会需要多 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出
1.3 人口迁移
• 人口迁移
人口迁移: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分类: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农村→农村、农村→城市、城市→城市、城市→农村
• 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
➢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气候:美国老年人由东北部“冷冻地带”向西、南方“阳光地带”迁移 淡水:逐水草而居 土壤:农业社会人们为寻找新土地而迁移 矿产资源:伯明翰、大庆、攀枝花由于矿产资源开发而吸引人口迁入 自然灾害:洪水、地震、火山爆发等
③政治独立、经济发展、医疗进步
影响 措施
①社会保障与赡养等费用增加 ②劳动力短缺
③青壮年负担过重 ④国防兵源不足 ⑤医疗保健和精神孤寂问题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鼓励生育、接纳海外移民
①粮食供给不足 ②教育、就业问题突出
③人民生活贫困 ④人口素质低
⑤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实施计划生育政策,提高人口质量,降低人 口自然增长率;发展经济,解决贫困;走可
口政策的实施
世界上主要发达国家和个别 发展中国家目前阶段 低 低 低
缓慢,甚至出现零增长或负 增长
多数发达国家、个别发展中 国家(中国、韩国)
• 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模式
• 人口统计图
➢ 人口金字塔图
• 人口统计图
全国优质课一等奖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迁移》课件
人口增长的两种方式
概念与分类
原因
3
影响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Population migration is that people change flow behavior in space settlements
劳移难工居民
概念与分类
原因
3
影响
方法点拨: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民工荒”是指民工短缺现象。这种现
象最早出现在南方一些主要城市,并尤其 在春节时期尤为明显。“民工荒”既包括 “普工荒”,也包括“技工荒”,但无论 哪种类型,其所反映出“荒”的特征都可 以概括为一种结构性短缺。
材料 在金融危机影响 下,自南方沿海开始向 北方各省市延伸的企业 困境,不断爆出玩具业、 纺织业、地产业、炼钢 业等产业的破产、停工、 裁员消息。持续多年的 “民工荒”,在经济紧 缩中,正演变为民工的 “就业难”。
(2)我国目前的这种人口流动将( )
A.加重沿海地区的环境压力 (1)我国民工流出最多的省区是____________省(市、区),民工净流入较多
(一3的些)省请合区为是理解广化决东建“、议民__。_工__(_两荒__条”___即和_和可当__)前__BC的__.._民_加加__工速重__“中西(省部部就、地地业市区区难或的的区”资环)问。源境题开压发力,提出
D.严重阻碍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3) 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 提高农民工的工资待遇。 • 改善恶劣的工作条件。 • 对农民工进行技术培训。
解决“就业难”的措施 ①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展农村第三产业,积极推进小城镇建设; ②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推广农业科学技术,科学种田,稳定农 民与土地的关系,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③实行产业化经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推广农村税费改 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④提高农民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任意两条)
高中地理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课件:1.2人口合理容量 (22张PPT)
⑵ 下列关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总人口数量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 B.世界人口总量已超过环境人口容量
C.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应控制在16亿左右
D.环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确定性
具体 地区
长江中下游 青海 西藏
年生物量 (万吨)
88600
10000
可载人 口量
22000
1000
最大人口密度(人/ 平方千米)
经济越发达,环境人口容量越大;经济越落后,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人口受教育 水平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人口受教育水平越低,环境人 口容量越小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大;地区越封闭,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消费水平越高,环境人口容量越小;消费水平越低,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两种级数学说”只是在一定的时间、选定的地点条件下才有可能存在, 因为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新科技能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另外人类对其自身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也在不断加深,能主动协调人口与环 境的关系,世界人口增长已得到有效地控制。
在特定的时期和一定的科技发展水平下,过快的人口增长对环境、资源 都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对人类发展也是有害的。
2.试分析我国东部、西部地区以及南方、北方地区, 它们的环境人口承载力各有什么特点。
我国人口承载力:
东部比西部大,南方比北方大
2018年下学年
练习
耒阳市正源学校
⑴ 人口合理容量( ) A. 是根据一地自然资源的数量确定的 C. 表明人口与其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基本协调
B. 是一个国家人口控制的最终警戒线 D. 随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而增大
2016-2017学年高中(湘教版)地理必修2课件:第1章 人口与环境1.3
地 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 水平测试
4.政治因素 政策:政府制定的经济政策和人口政策所导致的人口迁移,往往具有较强的
组织性 。 _______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常引起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5.社会文化因素
文化教育 、家庭婚姻 宗教信仰 等,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包括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地 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 水平测试
A、B、C 是三个不同的地区,人口从 B1 到 A1、从 A1 到 B2、从 B2 到 C1 常被称 为是人口迁移; 而从 B1 到 B2、 从 C1 到 C2, 是在区内流动, 常被认为是人口流动。 ③时间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人们在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频繁往返、外出 购物、旅游、出差等不属于人口迁移,游牧民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流动、拥 有两处或多处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也不属于人口迁移。
地 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 水平测试
答案:
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生态环境因素主要包括气候、土地、水源、矿
产资源、自然灾害等。 ①——气候;②——水源;③——土地;④——矿产资源;⑤——自然灾害。
地 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 水平测试
(2)城市化及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 (3)住房紧张、交通拥堵、管理困难和污染加重等。
地 理 必修2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新知全解· 合作探究 课时演练· 水平测试
[反思归纳 ] 1.人口迁移的判断方法 人口迁移具有三个标准,即空间位移、居住地变更和时间 限度。 只有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人口移动才能称为人口迁移。 ①空间位移 ——由迁出地到迁入地。②居住地变更。跨国界的 人口迁移为国际迁移, 一个国家内部跨行政区的人口迁移为国内迁移。 如右上图,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学案: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 含解析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第三节人口迁移(1课时)【课标要求】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与分类.明确世界和我国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
正确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培养学生从全球角度思考人口迁移问题.2、掌握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实例的能力3、探究本地人口迁移的特点,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探究能力【自学导引】【图表解读】阅读教材P16页图1-9填写下列表格迁出地迁入地迁移的原因中国、印度等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非洲等自然灾害、战争、生活贫困需要到海外谋生欧美洲、地理大发【活动点拨】活动一:课本第17页参考答案:问题1:①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没有变更居住地;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涉及定居地较长时间的改变;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B中学读书,虽有短时间离开原来居住地的依据,但未变更定居地,所以都不属于人口迁移,④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因跨越了行政区域界线,因此属于人口迁移。
问题2:①北宋末年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②19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属国内人口迁移,③明清时期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④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都属于国际人口迁移.活动二:课本第19页(1)由乡村流向城市,由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发达地区,由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沿海地区.(2)是由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
活动三:课本第21页⑴世界人口迁出国多为发展中国家,世界人口迁入国多为发达国家⑵发达国家经济、文化水平高,但人口增长慢,劳动力较为短缺;而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较低,人口增长快,有大量劳动力过剩【课堂探究】1。
人口迁移与人口的空间移动的区别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它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之一.人间空间移动包括人口迁移与人口流动两种形式,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时间移动后立刻返回居住地的现象,例如:每天往返于工作地与居住地之间的通勤人口;外出旅游、度假疗养等;游牧民族的迁徙;季节工的季节性移动;有两个或以上居住地的人在不同居住地之间的流动等。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与环境 第三节 人口迁移教学课件
⑦撒哈拉沙漠边缘地区人口分别向南北迁移 (沙漠化加剧)
⑧“三峡” 移民
(大型工程建设)
练习
1.我国“十一黄金周”,大批国内外游客前往四川九寨
沟。这种现象属于 D
A.国际人口迁移
B.国内人口迁移
C.省际人口迁移
D.人口流动
2.下列人口的流动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C
A.大学生暑假返回家乡
B.新疆牧民夏季上山放牧
作业 1. 我国人口迁移的意义: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 交流,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距。
2.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对于迁出地 利:减少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对于迁入地 利: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 展,加速城市化进程; 弊: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带来交通拥挤、居住因难、治安混乱等问题。 。
改革开放 后
内地→沿海; 农村→城市; 贫困地区→发达地区; “民工流动”
计划经济体制、严格 的户籍管理制度
改革开放政策、地区 发展不平衡
有计划、 有组织
自发迁移, 流量增大
四、迁移的意义
迁出地: 利: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等;
弊: 人才、劳动力的流失等。 迁入地: 利: 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利于经济发展,加 速城市化进程;
4.社会文化因素 ①文化教育的发展
改变了人口的 生活态度和生活期 望,也改变了人们 认识外部世界的态 度,从而促进了人 口的迁移。
五、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4.社会文化因素
②家庭和婚姻。 婚姻是影响青年
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 素。而家庭因素则在 未成年人和老年人口 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 用。
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三节人口容量学案湘教版必修2
第三节人口容量一、人口增长1.概况:(1)总趋势:人口不断增长。
2.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1)主要因素:自然资源、环境条件、社会经济、科技进步、医疗卫生、文化教育、政治制度等。
(2)根本因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决定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增长的指标:(1)出生率和死亡率。
①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出生率<死亡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2)迁入率和迁出率。
①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增加,表现为正增长②迁入率<迁出率:总人口下降,表现为负增长二、资源环境的限制性1.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也在逐步增加。
2.资源环境的限制性:表现原因影响矿产资源枯竭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森林植被破坏乱砍滥伐限制人类草原退化过度放牧的生存和发展土地沙漠化大面积开垦草原大气、水环境恶化工业生产三、人口合理容量1.人口容量:(1)概念: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容纳的人口数量,又可分为人口合理容量、人口最高容量等。
(2)作用: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2.资源环境承载力:指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
3.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2)影响和制约因素: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
(3)特点:临界性、相对性和警戒性。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18世纪中叶后,世界人口增长缓慢。
(×)2.人口政策也是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3.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就会下降。
(×)4.影响世界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
(×)2020年3月9日,上海市公布了《2019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至2019年年末,全市户籍常住人口1 450.43万人,较上年增加2.86万人,户籍常住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3‰。
优化方案2016版高中地理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章末整合提升名师课件 湘教版必修2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沿海开放 港口,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另一方 面,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他们 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追求更高的经济收入。
专题二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的判读 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其可直观地表示某一地区人口的年 龄构成和性别构成,进而可分析该地区未来的人口变化趋势 和可能存在的问题。判读时,可关注以下几点: 1.读构成 可直接读出该地区不同年龄段所占人口的比例,以及男女比 例差异。
率高
受教育 程度低, 受传统 生育观 的影响 大,不 易接受 新的生
育观
2.本材料主要阐述了影响人口出生率的因素,对照材料,可 以从材料中提到的女性人口比重、工业化程度、经济发达程 度、育龄妇女的文化状况等方面,与家乡的具体情况进行对 比,找出影响人口增长的主要因素。
教材P4~5活动 1.18.3岁。 2.我国现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是不得早于20周岁,唐代妇女 平均初婚年龄比我国现代妇女法定初婚年龄小。 3.初婚年龄小,生育时间提前并延长,亲子年龄差距缩短, 人口出生率就会提高。 4.晚婚必然晚育,晚婚晚育使世代间隔的时间延长,人口增 长减缓,能够有效地控制人口数量。
第二节 人口合理容量 教材P10~11活动 观点一不对。从世界人口增长过程看,在过渡增长模式中人 口的增长表现出“高—低—高”特点,特别是近100年来人口 的增长,说明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时期,马尔萨斯的“两种级 数说”有一定的合理性。 观点二正确。马尔萨斯的“两种级数说”作为一种趋势,在 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下是确实存在的。例如18世纪产业 革命后的欧洲、20世纪50年代后的亚非拉地区,都表现出人 口的急剧膨胀,生活、生产资料的相对短缺,相对较为严重 的人口问题。因此,该学说对当今控制人口有一定的借鉴意 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