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意义

合集下载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讨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企业自动化程度迅速提高,使得间接费用占总成本的比重不断加大,传统的成本核算方法已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推广应用作业成本法和相应的作业成本管理显得越来越必要;本文首先阐述了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其次归纳总结了作业成本法的特点,再次分析了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状况,最后对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应用现状前景展望作业成本法是西方发达国家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研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和成本管理系统;短短的十几年来,它迅速在全球先进的制造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等行业得到了有效的推广;作业成本法注重信息的准确性和费用分配的科学性,从而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但是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作业成本法目前在我国仍未被人们普遍认识并接受,因而在我国企业的会计实务中很少被应用;鉴于此,本文就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前景作些粗浅的探讨;一、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1、成本计算方法的不适应性;因为在新的制造环境下,机器人和电脑辅助生产系统在某些工作上已经取代了人工,使得人工成本比重从传统制造环境下的30%—40%下降到现在的不足5%,相反,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却大大增加,同时其内容构成也大大复杂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提高产品成本计算的正确性,还是从提高产品成本控制的有效性上看,必须把成本计算的重点放在制造费用上,对制造费用的分配进行变革,传统成本计算时,对制造费用的分配采用简单的按生产工时或者机器工时比例分配,显然不能得到准确的成本信息;2、成本核算内容的局限性;传统的成本管理只注重核算生产过程的成本,而忽视管理过程的成本,只注重投产后的成本管理,而忽视投产前的产品的开发成本;而事实上,随着新技术的广泛采用,企业的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发生了重大变革;由生产作业引起的产品成本大大下降,而由管理作业引起的成本大大上升;从管理的角度而言,产品的成本内容已逐步扩展到企业的各职能领域中,以更大程度地满足产品定价及重要产品决策的需要;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成本管理内容,仅仅对局部成本实施管理,必然会引起产品成本信息失真,从而误导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3、成本控制的无效性;传统的成本控制系统使得成本会计人员通常只收集那些易于计算且从表面上看对企业经营有重要作用的信息;但是这些信息的价值常常是有限的,它无助于企业管理当局实施控制,那些能够使管理当局对企业经营方面实行有效控制的信息由于计算困难,常常没有收集到,由此,使得传统的成本控制受到诸多的限制,这样就大大地影响了成本控制的效果;针对传统成本会计不适应新制造环境的局面,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适时制的要求,适应新型企业管理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术界和实务界开始积极研究和推行一种新的成本核算与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于是,作业成本法就应运而生了;二、作业成本法的特点作业成本法的思想最早是由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并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罗宾·库珀1988年在发表的“正确计量成本才能作出正确决策”论文中详细阐述了有关作业成本法的原理;与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的具有以下特点;第一,运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时,不再将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分开来核算,而是将它们都视为产品消耗作业所付出的代价同等对待,并将它们按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归到不同的成本库;根据作业动因将成本库的作业成本追踪到产品上去,而成本库的成本是依作业对资源的消耗情况资源动因归集得到的;从作业成本法的运行过程分析,它对直接费用的确认与分配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并无不同,所不同的只是作业成本法对间接费用的分配是按成本动因将之分配到各产品,这比传统的以直接人工、生产工时、机器工时等单一的标准分配间接费用更具科学性;作业成本计算法通过设置多样化的成本库和采用多种成本动因,可以使间接费用也按产品对象化,从而增加了成本的可归属性,使产品成本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产品消耗资源的真实情况,并最终使管理者能够据以进行正确的经营决策;第二,作业成本法不是简单的就成本论成本,而是对形成产品成本的前因后果进行全方位的索本求源,从前因看,成本是由作业引起的,形成各个作业的必要性如何,要追踪到产品的设计环节,从后果来看,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的耗费可以对产品最终提供给顾客的价值做多大的贡献因而作业成本法拓展了成本控制的范围和内容,使其从单纯的生产成本延伸到产品的整个寿命周期的成本;同时,作业成本法使企业的成本控制深入到作业层次,促进了企业整个价值链水平的提高;第三,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个费用分配、成本计算的过程,更是一个依据因果关系分析资源流动的过程;作业成本法要求企业管理者正确分析产品生产所需要哪些作业区分出哪些是增值作业哪些是非增值作业尽可能消除非增值作业;完成这些作业需要消耗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如何分配到作业成本库以及产品中去可见,作业成本法不仅仅是一种成本计算方法,更是以作业管理为中心的现代管理方法;第四,作业成本法是以“顾客价值”作为衡量增值与否的标准,反映现代企业面向市场,以顾客需求作为组织生产经营出发点的观念,有利于实现成本和效益的统一;从评价指标看,作业成本法除保留了某些有用的财务指标外,还引进了许多非财务指标,如产品质量、机器效率、交货效率、顾客满意度等;通过综合运用多种尺度来评价和衡量企业各部门、各环节相关人员的工作业绩;三、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情况分析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企业类型仍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资金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企业在全部企业中所占比重还较小,这表明了我国大部企业产品成本中还是以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为主,间接费用所占比重并不大;因而,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管理实践中运用并不广泛,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企业效果也不很理想;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缺乏科学高效的成本计算和生产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如果没有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庞大的计算工作量将使作业计成本法难以真正付诸实施;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从整体上来看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能够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为数不多,企业整体的技术装备水平仍然较落后,由于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因此在我国,适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环境总体上还未形成;2、我国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不高;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涉及到作业的确认包括作业分析、作业重构、作业归类等,成本动因的选择,还有同质成本库的确认等方方面面的工作,这些都需要实施者做出职业判断,由于能力与水平方面的差异,不同的会计人员完全会有不同的判断,由此当然会产生不同的成本信息;而从我国企业会计队伍的现状来看,大部分会计人员从事的基本上是财务会计工作,他们或她们所接受的教育基本上也是传统的财务会计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也缺乏对包括作业成本法在内的现代管理先进方法的了解,更缺乏生产工艺、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知识;3、实施作业成本法效果不明显;作业成本法的最主要的特点是反映在对制造费用的分配方面;它改变了传统成本法下仅按单一标准进行分配,而是将制造费用依据各自的成本动因追踪到产品上去,使得出的产品成本信息相对来说比较准确,从而大大提高了决策的相关性;另外也便于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经营各过程中的各项作业进行分析、评价,消除无效作业或不增值作业,加强对必要作业与增值作业的控制与管理;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觉得按作业成本法计算的产品成本数据与按传统成本法下得到的成本数据并没有明显的区别,对成本决策往往也没有重大影响;而且由于作业成本法实施成本相对较高,反而觉得有点得不偿失;四、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展望尽管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目前并不普遍,效果也并不突出,但是从理论层面上分析,我们觉得作业成本法还是有其优势的;只要我们加强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与探索,重视并解决好上述有关问题,这一先进的现代管理方法还是有其用武之地的;但是要使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有效实施,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建立、健全企业基础管理工作;与传统成本制度一样,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企业必须要做好基础管理工作,要保证企业的原始记录齐全、准确,计量工具、手段完备精确,各项统计数据完整正确;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就会使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失去坚实的基础;当然企业要成功实施作业成本法,还必须要与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公司治理结构改革相配合,否则,没有配套的现代企业制度支持,再好的管理方法也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效;2、注重企业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推广,需要企业上下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单位财会人员,更是这项工作的主要力量;正如上文所述,由于我国会计人员的知识结构落后、单一,工作水平能力相对较低,无法满足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正确应用与有效实施;这就迫切需要对广大会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包括作业成本管理理论内容的系统学习与研究和实践过程中的摸索与探讨,从而努力提高会计人员业务能力,这是作业成本法有效实施的重要保证;3、加强企业部门、员工之间的配合;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关键是进行作业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而要清楚作业及其动因仅靠企业会计人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一方面,作业成本法牵涉到企业的许多环节、许多部门,需要企业上下的全体员工的共同参与;另外,大多数会计人员一般对企业生产流程、工艺过程以及相关的生产技术等缺乏了解,这就需要企业的生产技术人员、工程管理人员等共同参与、协同配合,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使各环节、各过程的各项作业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才能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达到预期的效果;4、加大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投入与建设;作业成本法对信息技术的依赖性比较强,没有软件系统的支持,作业的分析和数据的处理将会十分困难;所以企业如果想应用作业成本法,必须在硬件与软件方面加大投入;对于已经建立了电子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我们认为可以将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作为一个子系统,从而使企业在应用作业成本法时,能够尽量与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以降低企业的实施成本;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深入,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为了适应挑战,将会使企业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成果,提高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力推广并应用计算机技术;同时企业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生产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这就为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的采用创造条件和提供了保障;当然在具体实施作业成本法时,我们希望应力求将作业成本法与传统成本法进行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充分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和环境,尽可能降低作业成本法在实施和维护中的成本,从而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推广与应用开辟更为广阔的前景;。

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的应用

作业成本管理在我国的应用
品成本时, 通常用直接人工去分配制造 费用等


作业成本管理 的理论基础
动 的, 发生多少与企业 产品产量无 关, 与其 而
( ) 一 建立 国 家审 计 、 会 审 计 与 内部 次 , 社 重视 协 调监 管 。 互协 调 监 管 , 相 既可 以 随 机 抽 取 。第 二 , 高注 册 会 计 师 的 职 业 提 审计 组 织体系 的 资源 共 享和 联 动 机 制 。 从 避 免 重 复 劳动 , 又便 于 证 券监 管 和 其 他有 道 德观 念 和 业 务 能 力 。 建 立 信 誉 评 估 制 目前 的审 计 组织 体 系 来 看 , 国家 审 计 效 果 关 部 门发 现违 法 线 索 ,堵 塞 执 法死 角 , 从 度 , 提升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诚信。 第三, 加
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 本计 算是把间接成 本和 辅助 资源 更准确地 分 以及核心价值、 我国企业戍本管理现状、 环境的变化, 作业 越来越小 ,而制造 费用 的比重却越来越大, 这 配到作业、 生产过程、 产品、 服务及顾客中的一 成本管理的应用等角度对作业成本管理进行
分析, 并提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建议。
计 、 济理 论 界 的专 家 学 者 及 公 众 代 表 组 以便 于接 受公 众 的监 督 , 高监 管 者 的 监 经 提
( 作者单位 : 新疆 财经大学会计 专业
管成 本 。 由审计 实 务 界 的精 英 人 物 与会 体情况, 可 使监管信息公开化 , 提高透 明度 , 2 0 级研 究 生 ) O7 成 独 立 的 会计 监管 委 员 会 , 与 相 关 法规 管责 任 , 成 良好 的互 动监 管 。 参 形 同时 , 们 参考文献: 我 的制 定 、 业 重 大 事 务 的 决策 并 负 责 行 业 还 可 以充 分 发 挥 行 业 自律 监 管 的 积 极 作 [】 世 忠 , 兴 强 , 行 1黄 杜 张胜 芳 , 场 、 府 市 政 执 业 质 量 的 监 督 工作 。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思考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思考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思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经营环境和管理模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成本的竞争开始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方面。

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已不能完全适应企业的要求,作业成本计算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

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成本计算为基础,融合作业会计与作业管理的集成管理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提出至今,作业成本管理不仅得到理论界的一致认同,在实务界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通过对作业成本的确认和计量,作业成本法尽可能消除不增加价值的作业、改进可增加价值的作业,提供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为准确、相关性更高的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法把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后果上,突破了传统成本核算方法“就成本论成本”的局限性,有利于企业的成本管理。

二、作业成本法的优势1.强调成本的战略管理传统的成本概念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制造过程,但随着市场格局逐渐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化,产品价值的实现比价值形成更为重要。

因此,企业应选择按成本管理要求的全程管理。

作业成本法正是立足于这种全程的成本概念进行管理,将成本视野向前延伸到产品的市场需求,分析相关技术的发展态势,将产品的设计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维修及处置阶段,并且尤其重视产品在投产前设计阶段的成本控制。

2.重新界定期间费用传统成本观念下,产品成本是指其制造成本,就其经济内容看,只包括与产品成本直接相关的费用,而用于管理和组织生产的支出作为期间费用处理。

而在作业成本观念下产品成本是指完全成本,一个制造中心所有的费用支出只要合理有效,是对最终产品有益的支出,都应该计入产品成本。

即作业成本法强调费用支出的合理有效性,而不论其是否与产品直接相关。

这种成本的重新界定,是对管理内涵层次认识的体现,有助于考核企业的管理效益,同时也完善了产品的成本观念。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Overview of this article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企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管理方法,自上世纪80年代末期引入我国以来,已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发展应用情况,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挑战及改进策略,以期为我国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nd the advancement of technology, the production methods and management models of enterprises are undergoing profound changes. 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 as an advanced cost management method,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many enterprises since its introduction to China in the late 1980s.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in China, analyze its advantages, challenges, and improvement strategies in practical application, in order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and inspiration for cost management in Chinese enterprises.本文将回顾作业成本法的发展历程和基本原理,介绍其在国际上的应用情况和成功经验。

浅析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浅析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不具 备 适 用作 业成 本 法 的 成 熟 条 件
关键词 : 业成本法; 本核算 ; 作 成 结构 转 型 ; 算 模 式 ; 本会 计 核 成 中图分 类 号 : 2 5 F7 文献 标 识 码 : A
作 业 成 本 法 ( c v y B sd C s n . 作 用 . A t i - ae o t g it i 以促 进 作 业 管 理 水 平 的 不 断 提 高 。 它 工 小 时 或 机 器 小 时 等 单 一 的 标 准 分 配 间 接 简称 A C ,最 早 是 由 美 国哈 佛 大 学 教 授 抓 住 了许 多 动 态 变 量 .改 变 了传 统 成 本 法 费 用 科 学 多 了 .从 而使 所得 的产 品成 本 能 B ) S 卡 普 兰 和 罗 宾 - 珀 于 18 ・ 库 9 8年 在 《 确 计 算 标 准 成 本 与 实 际 成 本 相 背 离 的 现 象 . 够 准 确 地 反 映 产 品 消 耗 资 源 的 真 实 情 况 . 正 计 量 成 本 才 能 做 出正 确 决 策 》 的论 文 中提 能 够 提 供 “ 对 准 确 的 成 本 信 息 ” 相 出来 的 文 章详 细 阐述 了有 关 作 业 成 本 法 作业 成本 会 计 的 理 论 基 础 是 :企 业 的
大 大 克 服 了传 统成 本 法 计 算 的 缺 点
( ) 业 成 本 法 有 利 于成 本 控 制 。 2作 这是
的原 因 .从 而 引发 了成 本 会 计 领 域 的又 一 成 本 和 价 值 不是 孤 立 存 在 的 .它 们 以 作业 因为 采 用 作业 成 本 法需 要对 间接 成 本 进 行 次 革 命 .作业 成 本 法 及 其 应 用 价 值 亦 越 来 为 中 介联 系在 一 起 。而 “ 业 消 耗 资 源 、 作 产 详 细 分 析 .这 将 迫 使 管 理 人 员 去 确 定 生 产 越 受 到 人 们 的关 注 及 认 可 . 已被 广 泛 应 用 品 消 耗作 业 ” 成 本 的发 生是 消耗 各种 资 源 间 接 成 本 的各 种 成 本 动 因 .有 利 于建 立 新 . 到 工 业 、 业 、 通 运 输 、 融 业 和公 用 事 的作 业 引起 的 .而 产 品 的成 本 取 决 于各 自 商 交 金 的 责 任会 计 系 统 作 业 成 本 法 以作 业 而 不 业 等 领域 对作 业 的需 求 量 这 表 明 了作 业 成 本 会 计 再 以 产 品作 为成 本 计 算 的对 象 .计 算 时 将

作业成本法的阐述及在我国企业的作用

作业成本法的阐述及在我国企业的作用
评 论 ,20 04,8 ( ) 8—5 . 5 :4 4
Ju l 96,4 (9 :82— 3 . oma,19 3 3) 0 85
( )计算成 本库 分配 率 ; 4 ( ) 把作业 库 中 的费 用 分 配 到 产 品 中 去 ;某 产 品某 5 成 本动 因成 本 等 于 某 成 本 库 分 配 率 与 成 本 动 因 数 量 的
乘积 ; () 6 计算 产品成本 。 作业成本计 算 的 目标 最终要计
[ ]蒋建武 ,赵曙明 .战略人力 资源 管理与组织绩 效关系研究 8
的新框 架 :理 论 整 合 的 视 角 [ ] 管 理 学 报,2 0 ,4 ( ) J. 07 6 :
7 9—7 3 7 8 .
[ ] ora f nae n,1 9 J .Ju l o Mag met 9 2,l ( ) 9 n 8 2 :2 5—30 2. [ ] Mie,D of ua o eitd [ ].Srtg nae 4 lr .C n grt nR v i l i i se J t e c Ma g— ai
a d S san d Co eiv vna e: Wrg , P M. & Mc h , G n utie mp tie Ad a tg t iht Ma a n
C. Th o t a P r p ci e o tae i Hu n Re o r e e r i l e s e t s f r S r t gc e c v ma s u c Ma a e n n g me t
两大 阶段六个 步骤 。第一 阶段是将 制造 费用分 配到 同质 的 作业成 本库 ( 同一 成 本 ) ,并 计 算 每 一 个 成 本 库 的分 配 率;第二阶段是利用作业成本库分配率 ,把制造费用分摊

202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2022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研究综述1.研究背景意义1.1研究背景自从上个世纪以来,西方的企业管理思想快速发展,新思想、新见解层出不穷,并在企业的实际管理中得到应用。

产品的成本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部分,在企业发展的潮流中逐渐完善。

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应运而生,并在许多行业得到应用。

作业成本管理方法不同于其它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并不仅是单纯的核算产品的成本,还可以通过成本信息进行企业的管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许多学者也在作业成本法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但是大部分学者只进行了理论方面的探讨,并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

随着企业的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制造工艺越来越复杂,企业的间接费用比例越来越高,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越来越不准确,也就不能真实的反映成本的实际信息。

因此,我国的企业开始引进作业成本管理方法,许多制造行业也开始应用作业成本法,但是大部分企业没有完全理解作业成本法的精髓,没有正确发挥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作用。

而且国内对作业成本法的案例研究不够深入,只是学术上的分析,所以本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探讨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中的应用。

其次,高新技术企业推动技术创新工作的不断开展,2007年末,在高新技术企业1452万的从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占比为19.3%,科技经费支出4623亿元,其中研究开发经费支出1995亿元,占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总支出的54.5 %。

然而高新技术企业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却暴露出种种问题,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成本管理问题。

1.1研究意义作为科学的成本核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企业来说,作业成本法在成本核算、成本控制、成本管理以及成本信息的应用等方面都起到很关键的作用。

、第一,作业成本法把作业视为成本核算的对象,作业成本法根据各项作业的成本动因分配成本,成本的核算更加精确,而且它可以反映各项作业消耗的资源的情况,管理者依据成本信息能够更好地控制成本,优化企业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利润。

论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

论作业成本法杨平平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一、引言生产制造是企业的核心流程之一,成本核算则是影响到企业生产制造任务的完成水准的关键。

随着企业IT技术的运用,MRPII、ERp、CIM、JIT等系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企业新制造环境逐渐形成。

企业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经营与生产,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设备、资源、人、技术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产生企业经济效益,已成为制造业企业的一致选择。

为解决新制造环境下传统成本会计的难题,作业成本法作为新的成本核算方法应运而生。

二、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特点1.作业成本法的概念。

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是认为生产过程应该描述为:生产导致作业发生,产品耗用作业,作业耗用资源,从而导致成本发生。

这与传统的制造成本法中产品耗用成本的理念是不同的。

这样,作业成本法就以作业成本的核算追踪了产品形成和成本积累的过程,对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进行追本溯源:从“前因”上讲,由于成本由作业引起,对成本的分析应该是对价值链的分析,而价值链贯穿于企业经营的所有环节,所以成本分析首先从市场需求和产品设计环节开始;从“后果”上讲,要搞清作业的完成实际耗费了多少资源,这些资源是如何实现价值转移的,最终向客户(即市场)转移了多少价值、收取了多少价值,成本分析才算结束。

由此出发,作业成本计算法使成本的研究更加深入,成本信息更加详细化、更具有可控性。

2.作业成本法的产生背景及理论基础。

它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KaPlanR.S和Robin-CooPer提出来的。

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成本驱动因素”理论为基本依据,根据产品生产或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和形成的产品与作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的关系,对成本发生的动因加以分析,选择“作业”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费用的一种成本核算方式。

3.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

3.1优点。

(1)有利于提高成本信息质量,克服传统成本分配的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

(2)有利于现代生产系统的作业管理,为作业管理提供必需的成本信息。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及思路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及思路

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及思路浅析摘要: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本文对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依据、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对我国企业推广作业成本法提出了应用思路。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意义;思路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6-0-02市场竞争的关键是价格和品质的竞争。

成本信息的精确性无疑直接影响了企业对产品的定价决策,从而在参与市场竞争中更具主动性。

相对于传统的以数量为基础的成本计算, 作业成本法记录了全部成本并且把这些成本与价值的增加联系在一起,能提供更为准确的产品成本资料,更为准确地分析企业作业的经济性,更好地进行成本管理和控制,对我们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改善经营战略、提高竞争能力和获利水平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发展,作业成本法方兴未艾,必将在我国企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依据(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作业成本法简称abc法,是一种新型的间接费用分配方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资源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它以作业成本产生动因为起点,以作业为核算对象,根据产品消耗作业量为分配依据来分配制造费用。

这样的分配方法减少了产品费用分配过程中,人为主观假设的影响因素,反映了产品与制造费用之间较为客观真实的内在消耗因果关系。

为企业决策者提供了更真实,更可靠的产品信息。

(二)作业成本法的依据1、理论依据abc的理论依据是: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以产品作为成本分配的对象,把单位产品耗用某种资源(如工时)占当期该类资源消耗总额的比例,当成了对所有的间接费用进行分配的比例,这是不合理的;成本分配的对象应该是作业,分配的依据应该是作业的耗用数量,即对每种作业都单独计算其分配率,从而把该作业的成本分配到每一种产品。

2、实践依据(1)从必要性上来讲,abc产生的依据体现在针对传统成本计算法的科学性、传统管理会计的研究和实践中对于成本习性的假设所产生的质疑。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探究作者:曾瑞花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3年第11期曾瑞花摘要: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成本控制中具有传统成本法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由于种种原因作业成本制度自身也还存在诸多不足之处。

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对作业成本法不断地完善与创新,该成本核算方法必将会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成本控制乃至整个管理系统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一、作业成本法的概念、起源及发展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简称ABC),顾名思义是指以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的作业作为为成本核算对象,通常是通过对所有作业进行跟踪分析和动态反映,从而进一步来确认和计量其所耗作业量,再将车间所耗间接费用按作业量来进行分配的成本核算方法。

可以说,作业成本法很好的将“成本控制”融入了“成本核算”当中,将现代企业成本管理理论运用于成本核算当中,可以更准确而真实的核算各种产品的成本。

关于作业成本法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期,在1952年美国出版的《会计师词典》中,编著者会计学家科勒第一次正式提出了作业会计的概念。

乔治·斯拖布斯随后对作业成本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制造业的生产日益智能化和自动化,原有以直接费用作为主体的产品结构取之以间接成本为主体,这就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以“直接成本占绝大比重”为假设的制造成本核算方法体系。

从而促使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从纯理论转到应用性的研究。

将ABC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成本核算工作,其中的标杆人物非罗伯特·卡普兰莫属。

Robert S.Kaplan,哈佛大学教授,他在乔治·斯拖布斯的理论基础上,于2005年元月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题为“时间驱动的作业成本法”,系统地阐述了作业成本法的操作思路。

以前人的研究为基础,卡普兰教授对作业成本法的研究更加深入、完善,他被认为是作业成本法的集大成者,同时也被公认为作业成本法的创始人之一。

企业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意义

企业实行作业成本管理意义
经得到了普遍 的认 同和有效 的推广 , 评价指标看 ,作业成本会计除保 留了 把着眼点放在成本产生的原因和后果
可我国 目前仍处于对作业成本法理论 某些有用的财务指标外 ,还引进 了许 上 , 它通过对作业成本 的确认 、 计量 , 研究和应用推广阶段 ,仅注重在部分 多非财务指标 ,如产品质量 、机器效 提供 的是一种动态信息。因为作业成 大型先进制造企业 中尝试使用作业成 率 、 交货效率等 , 综合运用多种尺度来 本会计 ,是按具有代表性的成本动因 进行成本分配 ,从而使产品成本中有 作业成本会计的产生及影响 二、 作业成 本会 计概念 技术经济依据 ,能直接归属 于某种产 1 . 从成本计算的角度看。 作业成本 作业成本会计是建立在“ 作业” 这 品的成本比重大大增加 ,而按照人为 会计以“ 作业” 为基础来追踪成本 的形 基本概念基础上的,按照詹姆斯.. 标准分配于某种产品的成本 比重大大 A 成和积累过程 ,增强了成本的可归属 布林逊在其 《 从而提高了成本计算的准确性。 作业会计》一书中的解 缩减 ,
4 7
理费用都要根 据活动 类别分成 许多 管理下 ,企业 只注重投产后生产领域 法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项 ,从各个成本库中的成本分配到产 的成本节约 、对其它环节的成本消耗 5 . 作业成本管理对于提高企业竞争 品的过程中需要可能多达数十个 的指 却是轻描淡写。作业成本法则以作业 优势有积极作用。目前 , 作业成本管理 标( 使用从 电话次数、 移动距离到产品 为基础 ,把产 品设计到售后服务 的全 已经成为增加企业核心作业价值的一 种类的广泛指标 )可 以想象 , , 大量数 过程划分为若 干个作业 ,通过追踪反 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在《 以作业成本法 据的获取和处理的工作量将远大 于原 映所有作业活动 ,以达到降低资源耗 获得和维持持续竞争优势》一文 中指 来的成本处理方式 ,没有良好的管理 费的目的。 第二, 大部分中小企业重成 出 ,企业采用作业成本管理系统可以 作业成本法是无法实现的。从国内外 本降低 的数据 ,却很少关注导致成本 创造和维持竞争优势 的过程是 : 为 ① 应用作业成本法 的经验来看 ,具备下 发生的动因以及由此给顾客产生 的价 核心作业确定行业价值链 ;②为该价 列条件的企业应用作业成本法可 以有 值 。 作业成本法以作业为核心, 以增强 效地提高其产 品信息的准确程度 , 有 顾 客价值 为标 准来 区分作业 的增值 效的进行成本控制,从而获得较大回 性 , 尽量消除不增值作业 , 正好适应 了 报。 具体条件如下 : 间接费用 占全部 以顾客为导 向的市场格局。 ④ 第三, 大部 制造成本的比重较高 ;②管理部门对 分 中小企业 内部 向心 力和凝 聚力较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文题目关于作业成本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学生姓名专业层次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职称学习中心成绩年月日摘要作业成本法发展至今,备受关注,作为一种创新性极高的管理手段,其在会计管理领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也占据了重要地位,贡献非凡。

然而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相较于西方发达国家仍旧留有差距,对作业成本法重视不足,本篇文章通过介绍并分析其理论基础及推行问题,给予几点建议,希望推广作业成本法在国内的落地及应用。

全文总涵盖三大部分:一、对作业成本法作基本信息的介绍二、结合我国当下应用情况,给予案例分析其意义三、阐述其发展过程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中间业务资源消耗目录第一章绪论 (1)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1.3 研究主要内容 (2)第二章相关概述 (3)2.1 作业成本法概念 (3)2.2 作业成本管理 (4)第三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 (4)3.1 商业银行案例 (4)3.1.1 确认Z银行资源及资源动因 (4)3.1.2 确认、分配Z银行的作业成本 (5)3.1.3 后台支持性部门成本向营业部门分配成本 (9)3.1.4 Z银行案例总结 (10)3.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现状分析 (10)3.2.1 国内商业银行发展详情 (10)3.2.2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应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 (10)3.2.3 我国作业成本法技术工具及手段的支持 (11)3.2.4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资源耗费的确认 (11)第四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存在的问题 (12)4.1 成本管理意识淡薄 (12)4.2 成本核算范围不全面 (12)4.3 中间业务成本核算笼统 (13)4.4 缺乏有力的成本管理系统 (13)第五章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问题解决对策 (13)5.1 提升成本意识 (13)5.2 完善成本核算范围 (14)5.3 明确中间业务成本核算 (14)5.4 健全有力的成本管理系统 (14)结论 (14)参考文献 (16)致谢 (17)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及意义1980年,作业成本法在美国异军突起,受到业界的广泛欢迎,作为一种具有高新技术性的成本核算方法,其被应用于经济、技术、医疗卫生等各个领域。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浅谈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

2016年8期总第815期一、作业成本法概述1.作业成本法特点作业成本法是由美国会计学家科勒在20世纪30年代末提出的,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和罗宾在《正确计量成本才能作出正确决策》论文中详细阐述了有关作业成本法的原理。

作业成本法跟传统成本法相比具有如下特点:(1)当我们计算产品成本的时候,传统计算法会依次对直接和间接费用进行核算,而作业成本法则是通过划分成本库的形式,把直接和间接费用都当成产品消耗作业付出的代价,而不是单独核算,然后根据相互之间内在联系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成本库,再进行产品成本的计算,其中最科学的是依据成本动因分配间接费用。

作业成本法为了使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都能够产品对象化,会建立多个成本库,同时利用多样的成本动因,这使产品成本能更准确地反映产品消耗资源情况,并增加成本的可归属性,同时也方便管理层进行经营决策。

(2)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就成本而论成本,而是通过对产品成本形成的前因后果的追踪,更加有效地计算成本。

从前因层面看,成本由作业引起的,这要追踪到产品的各个设计环节;从后果层面看,作业的完成耗费的资源以及耗费的资源产生的价值应该是对等的。

2.作业成本法基本程序首先是确定主要作业。

我们先要考虑企业的哪些作业活动会产生间接费用并进行分类,然后根据产生间接费用较多、生产环节较重要的要求确认合理的作业中心。

其次是进行资源成本分配。

合理的资源成本分配能提高作业效率,所以我们要根据作业需要的实际资源和资源成本分配标准把资源成本合理地分配给各个作业。

再次是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即按作业动因把完工产品所耗费的各项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最后计算产品成本,计算分配给某产品的各项成本进行并合并汇总。

3.作业成本法应用条件企业具有以下特征才适用作业成本法:(1)在全部制造过程中成本占用率方面,间接费用比直接费用高;(2)生产工艺过程较复杂,作业环节较多;(3)各产品的技术层次区别较大;(4)生产批量小且产品种类多;(5)会计电算化程度较高且较好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体系;(6)高级管理层对传统成本计算系统提供信息的准确程度有更高追求。

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及其应用

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及其应用




研究作业成本法的意义及其应用
成 本 法

Research on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Activity Based Costing



陈东明

Chen Dongming

(江西工业贸易职业学院, 江西 南昌 330100)

(Jiangxi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age of Indeustry and Trade, Jiangxi Nanchang 330100)
227
科技广场 2007.12
用产品品种的多样化战略以及高度自动化设备生产,由此引 起的间接成本数额的急剧增大,从而使得传统的成本计算方 法不能提供较为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逐渐失去其在成本管 理决策中的作用。而在作业成本法中是用多个成本动因,使 得数额较大的间接成本的分配更为合理,进而可以得到较为 准确的产品成本,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信 息。
参考文பைடு நூலகம் [1]吴灏文,王义平.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第四卷)
[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2]黄业德,宁颖梅.中国会计理论与实务前沿(第四卷)
[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2004. [3]门素梅.管理会计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陈东明(1971 —),会计师,中国注册房地产估价师,多
次参加大学教材的编写。
228
1.2 作业成本法计算步骤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可以概括为“作业消耗资源,产 品消耗作业”。作业量的多少决定着资源耗用量,产出量的 多少决定着作业耗用量,作业成本法的计算可以分为以下几 个步骤: (1)确认和计量各类资源耗费,将资源耗费价值归集到 各资源库; (2)确认主要作业,建立作业成本库; (3)确定资源动因; (4)根据各作业所消耗的资源动因数,将各资源库汇集 的价值分配到各作业成本库; (5)确认各作业的成本动因,再根据每个成本动因计算 相应的作业动因分配率; (6)根据各项作业消耗的成本动因数将各作业成本库价 值分配计入最终产品成本计算单,计算完工产品成本。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分析
曲成本计算结果 , 最终甚至能够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 二、 制约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的因素 相关交流 , 使作业成本 法尽快适用于本企业。 第二 , 针对 我国国情 , 创新作业成本法 。任何学科的建立和
我 国引入作业成本 法以来 , 不仅仅在银 行 、 医疗 、 饭店等 企 完善与社会大环境是密不可分的 ,所有研究成果也是在该国特 业有所应用 , 在制造业 中的应用更为广泛。 作业成本法的使用虽 定环境下形成 的。作业成本法的推广与实施也会受到社会背景 然 取得 了一 定成效 ,但 是我们 更应该看到该 方法在我国企业应 的影响 。 作业成本法属于管理会计 的范畴 , 而管 理会计最初形成
和挑 战 。
和服务也更加普遍 ,这种现状也对传统 的成本计算提 出了质 疑 会计信息失真 。 但是 , 信息 的扭曲不仅仅是 由于客观计算方法的
其次 , 当企业生产多种产品或者有多个销售市场时 , 如 果采 成本法 的应用需要一个 良好的 内部环境 , 因此 , 企业需要结合 自
用传统单一 的分 配率来分 配间接成本 ,将会使成本计算 出现误 身现实状况 , 不断完善 内部制度 , 如: 设立 内部审计 , 岗位监 督与
用过程 中的一些制约 因素和问题 。 究仍处 于初 级阶段 , 我们对于作业成本法 的了解仍然 只是皮 毛。
于二十世纪初 的西方资本主义 国家 ,我国于 2 0世 纪 7 0年代后
全适用于我 国企业 。这就需要我 国在参考 自身实际情况 的前提
1 . 理论和技术的欠 缺。从理论上来说 , 管理会计在我 国的研 才逐渐引入 。在资本主义体制下形成 的作业成本法也许并不完

三、 在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对策建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特征和意义

作业成本计算的基本原理、特征和意义

(三)从市场方面来讲,由于新技术的飞速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 展,资本的国际流动加速,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 势越来越明显,企业间的竞争日益加剧。企业为 了生存和发展,把眼光转向市场的开拓,转向客 户。同时随着社会的富裕,人们的消费观念也发 生了很大变化,消费者的行为更加具有选择性, 对产品的个性化要求越来越强烈。这种社会需求 的变化也促使企业必须具有灵活的反应能力,针 对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产 品。
2、哈佛大学的卡普兰教授(Robert S•Kaplan)在
《管理会计相关性消失》一书中提出,传统管理会 计的相关性和可行性下降,应有一个全新的思路 来研究成本,即作业成本法。由于卡普兰教授等 专家对于ABC的研究更加深入、具体而完善,使 之上升为系统化的成本和管理理论并广泛宣传。 1988-1989年,库珀与卡普兰对ABC的现实需要、 选择程序、成本动因、成本库等作了具体研究, 并在11个大公司试点的基础上,出版了《推行以 作业成本为基础的成本管理:从分析到行动》。 卡普兰被认为是ABC的集大成者,他的作业成本 思想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作业成本的产生和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从技术方面讲,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 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 的发达国家企业面对全球竞争的压力,越来 越迅速地将新技术用于生产领域,使得生产 趋于电脑化、自动化,形成新的制造环境。 按传统方式生成的成本信息已完全不能反映 企业的真实成本,如何合理地分配制造费用 成为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中,“制造费用”(主要 是间接费用)是按 车间或生产单位归集,月
末选择某一单一标准分配给各个成本计算对 象。在制造费用占总成本比重不多的情况下 这种简单的分配方法对成本准确度的影响不 大。但随着电脑、自动化等高新技术在生产 领域中的应用,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直接 材料、直接人工在产品成本中的比重不断下 降,而间接成本比重在不断上升,如何合理 分配制造费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应用

论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摘要:作业成本法作为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已经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作业成本法的含义和优点,以及在我国企业运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及具体操作过程,并分析了实施作业成本法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作业成本法;企业;应用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2作业成本法是一种较切合现代高新技术生产环境的成本计算方法,纠正了传统的完全成本法扭曲产品成本的现象,计算出来的产品成本较准确地反映产品与其消耗资源之间的关系,接近于真实成本。

在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环境与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情况下,更能为企业计划、控制和决策提供可靠的成本信息,也优于管理会计早先提倡的变动成本法。

一、作业成本法的含义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d costing)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于八十年代末开始研究、九十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全新的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发达国家的企业中日益得到广泛应用。

作业成本法又叫作业成本计算法或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方法(activity-based ;costing,abc)法,是以作业(activity)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作业成本法把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包括期间费用)作为产品(服务)消耗作业的成本同等地对待,拓宽了成本的计算范围,使计算出来的产品(服务)成本更准确真实。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产品成本或服务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是实际耗用企业资源成本的终结。

作业成本法在精确成本信息,改善经营过程,为资源决策、产品定价及组合决策提供完善的信息等方面,都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许多先进的公司已经实施作业成本法以改善原有的会计系统,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应用的探讨


作 业 成 本 法 又 叫做 作 业 成 本 计 算 或 作 业 量 基 准 成 本 计 算 法 , 是 以作 业 为 核 心 和 最 基
本对象 ,先确 认和计 量耗用 企业 资源 的所有 作业 ,将耗用 的资源 成本准 确地计 人作 业 , 然后选 择成本动 因 ,将所有 作业成 本分 配给 成本计算对象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 作 业 成 本法 涉 及 的 四大 核 心 要 素 是 资 源 、作业 、成本 对象 、成本 动 因。其 中前三 个 要素是 成本 的承担者 ,成 本动 因是导致 生 产 中成本发 生和变化 的因素 。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作 业 成 本法 的指 导思 想 是 : “成 本 对 象 消耗 作业 ,作 业消 耗 资源 ” ,认 为 由于 作业 消耗 了资源 ,产 出消耗 了作业 ,因此 资 源应 该通 过资源 动 因分 配给 作业 ,形成作 业 成本 ,而 作业成 本应通 过作 业动 因分配给 产
( )切 实 有 效 地 做 好 会 计 基 础 工 作 5
本 的经 济实 质 ( 价值 耗 费) 经 济形 式 ( 币 和 货 资金) ,但 没 有 反 映 出成 本 形 成 的 动 态 过 程 ,
作业 成本法 有效地 弥补 了这一 不足 ,形象地 揭 示 了 成 本 形 成 的 动 态 过 程 , 有 助 于 考 核 企 试 业 的 管 理 效 益 ,使 成 本 的 概 念 更 为 完 整 、 具
各种产 品中,从而计算 出最终产 品的成本 。
作业成 本法 是立足 于全程 的成 本概念 , 它 不是 就成本 论成本 ,而是 把着眼 点与着 重
18 7
据 资料 未 完 全 摆 脱 人 的主 观 随 意 性 的 影 响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及其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意义
作者:赵力杰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年第03期
摘要: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化大生产和劳动效率的迅速提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企业的间接费用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这时作业成本计算法应运而生,并且成为了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方向,而这一切不可能不影响到我国企业的发展。

本文拟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出发,充分认识这一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前提条件,并进一步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情况,阐述作业成本计算法在我国企业实施的意义所在。

关键词:作业成本计算法价值链理论理论基础意义
1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
1.1 作业成本计算法简介
1.1.1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把企业消耗的资源按资源动因分配到作业以及把作业收集的作业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成本对象的核算方法。

作业成本核算的基础是“成本驱动因素”理论:生产导致作业的发生,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产品消耗作业。

由此可见,作业成本的实质就是在资源耗费和产品耗费之间借助作业来分离、归纳、组合,然后形成各种产品成本,再将各作业成本库成本分配给最终产品或劳务。

1.1.2 与传统成本计算法相比,作业成本计算法更注重成本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获取决策相关性强的决策成本信息是作业成本计算法得以产生的理论依据,成本信息的决策相关性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点,可以说,作业成本计算法是企业成本会计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

1.2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从上面对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简介可以看出,作业成本计算法实际上是在将企业的生产流程划分为若干作业的基础上进行的,并进一步区分作业为可增值作业与不可增值作业,目的是消除不可增值作业,增强企业的创造价值,因此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是企业的价值链理论。

1.2.1 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1.2.2 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价值链理论的关系。

作业成本计算法的理论基础是基于价值链理论产生的。

基于上述分析,价值链理论认为任何一个企业都是其产品在设计、生产、销售、交货和售后服务方面所进行的各项活动的聚合体,每一项经营管理活动就是这一价值链条上的一个环节,即把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的环节,又把这些环节进一步划分为基本增值活动和辅助性增值活动两大部分,这就为作业成本计算法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基于价值链理论,作业成本计算法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作业,也就是价值链中的战略环节,又进一步将作业分为可增值作业和不可增值作业,目的就是消除企业存在的无效作业,增强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这就和价值链理论的目标不谋而合,这不是巧合,而是作业成本计算法真正的理论来源是价值链理论,在这一理论基础上,作业成本计算法有进一步找出作业动因,更为准确合理的分配间接费用,提供决策相关性的成本信息,实现企业的决策有用,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2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实施的意义
2.1 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大势所趋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成本核算方法的发展趋势。

随着高科技时代深化和全球化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的生产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首先,市场需求的多样性要求企业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服务。

其次,对利润的追求也促使企业对技术工艺的改造。

因为传统的成本核算重视对直接成本的核算和控制,对间接成本以单一的数量标准为基础进行分配,适用于品种少、间接计入费用不大的情况。

作业成本计算法以作业为联系费用与产品的桥梁,通过成本动因能够更准确的分配这些间接费用,所以说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成本会计的发展趋势。

2.2 我国一些先进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突破发展瓶颈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大中型企业的计算机技术水平、自动化设备及员工的素质、领导层的理念已经有很高的水平,内部管理也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准。

往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间接费用很可能会很高,这时传统的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信息显然不可靠,这时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企业正确的分配间接费用,提供更为准确的成本信息,从而提高企业的决策有用性,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从而实现一个质的飞跃。

2.3 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
我个人认为,从我国的产业结构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服务性产业和高科技产业所占的比重会日益加大,制造型企业会依旧保持稳定的水平,而这些企业的间接费用水平都比较高,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帮助各产业正确的核算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以便于作出正确的决策,帮助这些产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以防错误的成本信息导致错误的决策,诱导各产业变相的发展。

2.4 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多数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工作效率不是太高,存在大量的无效、不增值作业,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发展。

而作业成本计算法主要是针对企业的价值链设计作业,努力减少和消除不增值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从而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在市场竞争中利于不败之地。

2.5 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会计人员的素质
作业成本计算法是比较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水水平不高的话,很难顺利的实施。

如果企业积极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话,必然会从会计人员开始,这无疑将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作业成本计算法的进一步推广奠定坚实的基础。

2.6 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消除部门壁垒,促进各部门的交流,增强部门间的协同效应,尤其是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直接的协同
我国有些企业中存在的部门壁垒很严重,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作业成本计算法要求企业各部门之间的积极沟通协调,从而正确的找出成本动因,合理的分配费用。

这无疑将会增强部门间的沟通,有助于消除部门之间的壁垒。

2.7 我国企业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有利于改善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的硬件建设
这似乎听起来有点本末倒置,但我认为虽然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自动化设备的建设是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前提,但同时其所带来的先进的管理理念是十分重要的,虽然有些企业的硬件跟不上,但采用作业成本法的话,不仅会改善管理水平,而且会无意识的促进了企业的一些硬件水平的提高,比如说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水平,加快我国企业技术设备的更新换代。

3 我国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前景分析
综上所述,在我国实施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可行的,同时也是必要的。

尽管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应用受到一定环境的制约和影响,目前在我国企业实践中也尚未完全具备应用作业成本法的条件,但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它们并不排斥一般企业,相反,它会带动整个企业管理思维的变革,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转变。

随着我国各种条件的逐步成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将会更多地采用新技术成果,提高自动化程度,普遍应用计算机技术,为作业成本法的采用创造条件。

为了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生产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因此,即使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符合条件,将从作业成本计算法的应用中取得巨大效益。

所以说,我国引用作业成本计算法是必然的结果,它会对企业未来的发展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