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除法的关系备课讲稿

合集下载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西师大版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掌握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基本口诀。

3.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计算。

二、教学重难点1.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口诀。

3.通过实际应用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设计1. 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1.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运用场景。

2.通过图片和例子,展示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并让学生模仿操作。

3.给学生进行练习,加深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

2. 掌握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口诀1.展示乘法表和除法表,让学生进行观察,并介绍口诀。

2.让学生跟读口诀,并进行练习。

3. 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计算1.设置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小练习,让学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2.教师进行练习和指导,协助学生解决疑惑。

4. 通过实际应用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1.通过生活中实际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乘法和除法的实用性。

2.给学生一些习题,鼓励学生用乘法和除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理解情况,是否能够掌握乘法表和除法表中的口诀。

2.观察学生在习题练习中的能力表现,是否能够灵活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简单计算。

2. 结果性评价1.给学生一些练习题,检查学生对乘法和除法的掌握程度。

2.给学生进行一次测验,检测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教学后记乘法和除法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能够对乘法和除法有更深入的认识和掌握,并能够运用于实际应用中。

以后的学习中,将更深入地学习和应用乘法和除法的知识。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教学课时:每章2课时,共10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乘除法的运算方法及应用。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乘除法的意义1. 引入乘除法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 讲解乘除法的基本性质,如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等。

第二章:乘除法的运算方法1. 讲解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题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步骤。

2. 进行乘除法的运算练习,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

第三章:乘除法的应用1. 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2. 进行乘除法的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乘除法的关系1. 讲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如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等。

2. 通过实际例题,让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够灵活运用。

第五章:乘除法的综合应用1. 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综合问题,培养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进行乘除法的综合应用练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讲解和练习,评价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通过课后作业和测试,评价学生对乘除法的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用于讲解和展示乘除法的概念和例题。

2.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乘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2.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例题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步骤。

3. 采用问题解决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教学步骤:1. 引入乘除法的概念,讲解乘除法的意义。

2. 讲解乘除法的基本性质,进行乘除法的运算练习。

3. 通过实际问题,讲解乘除法的应用,进行乘除法的应用练习。

4. 讲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进行乘除法的综合应用练习。

第六章:乘除法的运算规则1. 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

名师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名师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名师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乘法的意义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除法的意义及其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 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理解与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感受乘、除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2.1 讲解乘法的意义,展示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2 讲解除法的意义,展示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和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掌握。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灵活运用乘、除法,以及是否能够正确理解和运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科学、工程等。

2. 鼓励学生探索乘、除法的运算规律,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和提出问题。

3. 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九、教学resources: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实物等)。

3. 练习题和作业题。

4. 参考书籍和网络资源。

十、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安排为一课时。

2.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延长或缩短课时。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2. 乘除法的关系3. 乘除法的运算规则4. 乘除法的应用5. 乘除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练习题3. 教学黑板4. 教学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加减法的意义及关系。

2. 提问: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加减法,你们知道乘除法吗?它们有什么意义呢?二、乘除法的意义(10分钟)1. 讲解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讲解除法的意义:除法是已知两个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三、乘除法的关系(5分钟)1. 讲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乘除法是互逆关系,即一个数的乘以一个数再除以这个数等于原数。

四、乘除法的运算规则(10分钟)1. 讲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则:乘除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运算。

2. 举例讲解运算规则。

五、乘除法的应用(10分钟)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乘除法问题的策略。

教学评价:1. 课堂练习:出示一些有关乘除法的问题,检查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乘除法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以巩固所学知识。

3. 学生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

六、乘除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10分钟)1. 引导学生了解解决乘除法问题的一般步骤:读题、分析问题、列式计算、检验答案。

2. 举例讲解一般步骤的应用。

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10分钟)1. 出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认识到乘除法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八、乘除法的运算技巧(10分钟)1. 讲解乘除法的运算技巧:运用乘法口诀、分解因数等方法进行快速计算。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乘法和除法的意义;2.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3.掌握乘除法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乘法和除法的意义;2.乘法和除法的运算方法;3.乘除法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乘除法在复杂问题中的应用;2.掌握乘除法的灵活运用。

教学内容:一、乘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1.乘法的意义:乘法是将两个或多个数的数量相乘,求出乘积的运算。

乘法的意义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如购买苹果,一些苹果的价格为2元,购买5个苹果,可以用乘法2×5=10来计算总价。

2.乘法的运算方法:a.符号:表示乘法运算的符号为×。

b.乘法的性质:乘法具有结合、交换、分配等性质。

c.乘法运算规则:按位对应相乘。

3.乘法的应用:乘法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总价、面积、体积等。

二、除法的意义和运算方法1.除法的意义:除法是将除数分成若干等份,每份中有多少个被除数,求出共有几份的运算。

除法的意义可以通过具体例子来说明,如8÷2=4,表示8分成2份,每份有4个。

2.除法的运算方法:a.符号:除法运算的符号为÷。

b.除法的性质:除法具有除不尽和小数商的特点。

c.除法运算规则:除数乘以商加余数等于被除数。

3.除法的应用:除法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广泛的应用,如计算平均数、比率、比例等。

三、乘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数学运算中的两种基本运算,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如乘法2×5=10可以转化为除法10÷2=5,除法8÷2=4可以转化为乘法4×2=82.乘除法的应用:乘除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经常同时使用,可以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例子来加深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入乘法概念:学生观察实际场景中的乘法运算,如购买水果、建筑面积等。

2.提问: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乘法的应用?举例说明。

二、乘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1.讲解乘法的概念和意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乘除法的关系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 乘除法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入乘除法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 乘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①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② 乘法的计算方法:先乘后加,依次计算。

(2) 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①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② 除法的计算方法:先除后乘,依次计算。

(3) 乘除法之间的关系① 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的两种运算。

② 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乘法 = 除法÷ 除数。

3.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反思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这个细节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理解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学生才能更好地掌握乘除法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2. 乘除法的关系3. 乘除法的运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2. 难点: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除法的意义。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除法的关系。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乘除法的概念,让学生感知乘除法的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

4. 课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5.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乘除法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和课后作业,评价学生对乘除法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 关注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培养其团队合作精神。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其数学思维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本节课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2. 介绍乘除法的起源和发展,激发学生对数学历史的兴趣。

3. 推荐相关的数学书籍或视频,供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八、教学反思:1. 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恰当,学生是否充分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2. 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其在乘除法学习中的困惑,及时给予解答和指导。

九、课后作业:1. 请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计算购物时的总价和找零。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第一章:乘法与除法的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及基本性质。

2.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1. 乘法的定义:乘法是一种重复加法的方法,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除法的定义: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已知两个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数,求另一个数的运算。

3.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互逆关系,即一个数的乘以另一个数相当于这个数连续加上另一个数的若干倍。

教学活动:1. 通过实物、图片等引导学生感受乘法的意义,让学生亲身体验乘法的运算过程。

2. 利用除法的意义,让学生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和除法的关系。

练习题:1. 3 ×4 = ?2. 25 ÷5 = ?第二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教学目标:1.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2. 能够运用运算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内容:1. 乘法的运算规律:a. 交换乘数的位置,乘积不变。

b. 乘数乘以1,乘积不变。

c. 乘数乘以0,乘积为0。

2. 除法的运算规律:a. 被除数和除数乘以或除以同一个非零数,商不变。

b. 被除数乘以或除以一个数,商也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

c. 被除数为0时,商为0。

教学活动:1.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乘法的运算规律。

2. 利用除法的运算规律,让学生能够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

练习题:1. 5 ×6 ÷3 = ?2. 12 ÷4 ×3 = ?第三章: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教学目标:1. 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2. 能够正确计算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a. 没有括号时,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b.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2. 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a. 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b.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c. 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

教学活动:1.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掌握乘法和除法的运算顺序。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

《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乘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和关系2.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回顾已学的乘除法知识,引导学生思考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举例、讨论等方式,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应用拓展(1)引导学生运用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乘除法算式的变形和应用。

4.巩固提高(1)进行课堂练习,检查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辅导。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

五、教学评价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次数、合作学习情况等。

2.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

2.教学过程中是否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否给予了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机会。

3.课堂练习和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否有助于巩固和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各部分关系的理解。

七、教学资源1.教材:小学数学课本(四年级下册)。

2.辅助材料:乘除法练习题、教学课件等。

八、教学时间1课时九、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举例、讨论等方式,发现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体会乘除法的应用价值,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名师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名师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名师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让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掌握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 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乘数×乘数= 积;乘数= 积÷另一个乘数;因数×因数= 积;因数= 积÷另一个因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乘法的意义,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乘法各部分之间的转化。

四、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的意义。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理解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采用讲解法,让学生明确乘法各部分之间的转化方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乘法的意义。

2. 新课讲解:讲解乘法的意义,引导学生理解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实例分析:分析具体实例,让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乘法各部分之间的转化方法。

5. 练习巩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乘法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程度。

2. 评价学生对乘法各部分之间关系的掌握情况。

3. 评价学生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乘法,还有哪些运算可以表示几个相同加数的和?2. 引导学生探究: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八、教学资源:1. 课件:乘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2. 练习题:含有多项选择的题目,判断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 小组讨论工具:卡片、白板等。

九、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巩固乘法的意义。

2. 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六年级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内容:1. 乘除法的意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2. 乘除法的关系:乘法和除法是互逆运算,即一个数的乘以一个数,再除以这个数,结果还是这个数。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互逆关系,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2. 运用实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乘除法的应用。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加法,引入乘法,让学生思考乘法的意义。

2. 讲解乘法的意义:用具体的例子解释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 讲解除法的意义:用具体的例子解释除法是已知两个因数的乘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 引导发现乘除法的关系: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乘法和除法的互逆关系。

5. 练习与应用: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与反思:让学生谈谈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体会。

7.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家庭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乘除法意义及关系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是否能有效运用乘除法,以及他们是否能表达出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

3. 收集学生作业和家庭作业,分析其解答的正确性和运用乘除法的准确性。

七、教学延伸:1. 利用多媒体或教具,如计数器、乘法表等,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除法的过程和意义。

2. 组织数学游戏,如“乘除法接力赛”,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乘除法知识。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教案)小学数学,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够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能够熟练运用乘法和除法进行计算。

(3)能够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1)能够通过分析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能够发现实际问题的数学规律。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掌握乘法和除法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兴趣。

(2)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1.乘法和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2.乘法和除法的运算规律。

3.通过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发现实际问题的数学规律。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

2.交互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出示一道题目:“小芳昨天共画了20朵花,她说是用了2个小时,那么她每小时画的花是多少朵?”让学生自己解决这道题目。

2.探究(1)理解乘法理解乘法的定义和意义。

假设小芳每分钟能够画2朵花,那么她1小时能够画的花是多少朵?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计算公式:1小时=60分钟,所以她1小时能够画的花是120朵。

(2)理解除法理解除法的定义和意义。

如果小芳昨天共花了4个小时画了80朵花,那么她每小时画了多少朵花?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计算公式:80÷4=20,所以她每小时画的花是20朵。

(3)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际问题的分析,来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有10元钱,他去超市购买了5瓶水,1瓶水5元,那么他能够购买几瓶水?让学生通过探究,得出计算公式:10÷5=2,所以小明能够购买2瓶水。

3.巩固让学生自己出题目,通过乘法和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小明有20个苹果,他想把苹果平均分给4个朋友,每个人可以得到几个苹果?4.拓展让学生通过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运用乘法和除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 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3. 能够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一、乘除法的意义1. 引入乘除法的概念,解释乘除法在数学中的重要性。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乘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的关系,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二、乘法的运算规则1. 介绍乘法的运算规则,包括乘数的定义和乘积的含义。

2. 通过示例,讲解乘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3. 练习乘法运算,巩固学生对乘法规则的理解。

三、除法的运算规则1. 介绍除法的运算规则,包括除数、被除数和商的含义。

2. 通过示例,讲解除法的运算步骤和技巧。

3. 练习除法运算,巩固学生对除法规则的理解。

四、乘除法的关系1. 引导学生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即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如何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练习乘除法的相互转换,提高学生对乘除法关系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应用题练习1. 提供一些应用题,要求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

2. 引导学生分析问题,确定合适的运算方法。

3. 练习并解答应用题,巩固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示例和练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意义和运算规则。

2.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应用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3. 鼓励学生进行互动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交流。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应用题解答,评估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思考问题的深度,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资源:1.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乘除法的示例和运算规则。

2. 练习题和学习材料,用于巩固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应用题和实际问题,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关系》教案方案

第一单元《乘除法的关系》教案方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乘除法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乘除法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互动交流等形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乘法口诀的熟练掌握:本节课的核心是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口诀,并能灵活运用口诀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
举例:如乘法口诀“一一得一”,理解数字间的相互关系,并能快速准确地运用口诀进行计算。
在总结回顾环节,同学们对乘除法的理解有了明显提升,但仍有个别同学对某些知识点掌握不够牢固。我会在课后针对这些同学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1.加强乘法口诀的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2.在讲解难点时,用更多实例和比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3.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度,鼓励他们积极发言;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乘法口诀和乘除法的运算性质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乘除法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分配物品,演示乘除法的基本原理。
4.针对课后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

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教案

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教案

除法的意义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数学教案第一章:除法的意义1.1 引入除法概念:解释除法是将一个数分成若干等份的操作。

1.2 演示除法操作:使用实物或图示来展示除法的过程,如分配食物或分配物品。

1.3 理解除法的本质:强调除法是将总数平均分配给每个份的操作。

1.4 练习除法运算:提供简单的除法题目,让学生亲自计算并理解除法的概念。

第二章: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2.1 引入乘法概念:解释乘法是将相同的数相加多次的操作。

2.2 演示乘法操作:使用实物或图示来展示乘法的过程,如重复分配物品。

2.3 理解乘除法关系:强调乘法和除法是相反的操作,乘法是重复加法,除法是将总数平均分配。

2.4 练习乘除法运算:提供简单的乘法和除法题目,让学生亲自计算并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乘法的意义3.1 引入乘法概念:解释乘法是将相同的数相加多次的操作。

3.2 演示乘法操作:使用实物或图示来展示乘法的过程,如重复分配物品。

3.3 理解乘法的本质:强调乘法是将一个数重复相加多次的操作。

3.4 练习乘法运算:提供简单的乘法题目,让学生亲自计算并理解乘法的概念。

第四章:除法与乘法的关系4.1 引入除法与乘法关系:解释除法与乘法是相反的操作,乘法是重复加法,除法是将总数平均分配。

4.2 演示除法与乘法关系:使用实物或图示来展示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如重复分配物品并将其重新分组。

4.3 理解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强调除法与乘法是相互补充的操作,可以互相转换。

4.4 练习除法与乘法运算:提供简单的除法和乘法题目,让学生亲自计算并理解除法与乘法之间的关系。

第五章:乘除法的综合应用5.1 引入乘除法综合应用:解释在实际问题中,乘除法可以一起使用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5.2 演示乘除法综合应用:使用实际问题或图示来展示乘除法综合应用的过程,如计算购物时的折扣和税费。

5.3 理解乘除法综合应用:强调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如计算面积、速度等。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范本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关系;2. 掌握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应用;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资源:1. 教学PPT;2. 练习题;3. 教学黑板;4. 彩色粉笔。

教学内容:第一章:乘除法的意义1.1 引入乘除法概念1.2 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1.3 举例说明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第二章:乘除法的计算方法2.1 讲解乘法计算方法:先乘后加、先乘后减等2.2 讲解除法计算方法:试商法、倍数法等2.3 进行乘除法计算练习第三章:乘除法之间的关系3.1 讲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乘除法的互逆关系3.2 举例说明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在计算中的应用3.3 进行乘除法之间关系的练习第四章:乘除法的应用4.1 讲解乘除法在几何图形计算中的应用4.2 讲解乘除法在速度、时间、路程计算中的应用4.3 进行乘除法应用的练习5.2 讲解乘除法的拓展知识: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乘除法5.3 进行乘除法拓展练习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学生对乘除法的掌握程度;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1. 在讲解乘除法意义时,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2. 在讲解计算方法时,可以结合算式和图形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3. 在讲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时,可以通过举例和练习让学生感受互逆关系的应用;4. 在讲解应用时,可以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乘除法的广泛应用;第六章:乘除法的运算律6.1 介绍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6.2 介绍除法的性质:商不变性质6.3 通过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第七章:乘除法的应用题7.1 引入应用题的概念,讲解题目的结构7.2 举例讲解如何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7.3 学生练习解答应用题,教师点评和指导第八章:乘除法在不同情境下的应用8.1 讲解在货币计算中乘除法的应用8.2 讲解在比例问题中乘除法的应用8.3 讲解在科学计算中乘除法的应用第九章:乘除法的故事与历史9.1 讲述乘除法的历史背景和发展9.2 通过数学家的故事介绍乘除法的重要性和影响9.3 学生分享对乘除法的理解和感悟第十章:综合练习与评价10.1 设计一份综合练习题,涵盖本节课所有的知识点10.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教学反思:在完成本教案的教学后,教师应进行教学反思,评估教学效果,考虑学生的学习反馈,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这次作者给大家整理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共含12篇),供大家阅读参考。

篇1: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下面我从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中第2课时的教学内容。

本课是在学生对整数乘除法有了较多的接触,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并掌握了相应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为后面学习的四则运算打基础,也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关系做铺垫。

说教学目标依据“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一理念,结合新课标中对这一学段的目标,以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我确定了一下几个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经历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探究过程,体会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3.通过具体事例让学生概括出有余数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的快乐。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1.掌握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并能熟练运用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2.概括有余数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说教法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的指导思想。

在本节课中我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启发式谈话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

说学法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在学生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同时设计了与教法相适应的学法。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范文(精选5篇)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上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条件,我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整数乘法和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从学生熟悉情境出发意在学生能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学习这部分知识既可以解决实际生活的应用,又为今后学习分数、小数的乘除法法奠定基础,在整个数学体系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根据对教材地位分析及新课标的要求,我将三维目标确定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明白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在实际计算中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抽象概括能力、迁移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知识点本身的难易程度,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理解乘、除法的意义,掌握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为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归纳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逆运算”。

二、说学情合理把握学情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接下来是我对学生的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比较强,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分析、理解能力,但总结归纳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有待提高,因此本节课鼓励学生大胆用语言描述对新知的理解,提高学生概括能力,感受获取新知的乐趣。

三、说教法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

在教法我选择以启发法为主,辅之以讨论交流法、讲练结合等多法,并借助多媒体、教材等教具完成教学,把课堂的主动权归还给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新知探索过程。

四、说学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通向成功的桥梁,因此,我会引导学生采用动手操作、用脑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动手用脑中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

乘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數學教案設計主题:乘除法的关系数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际操作理解和应用乘除法的关系。

3.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乘法和除法的定义2. 乘法和除法的关系3. 乘法和除法的应用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新课教师可以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比如“如果有10个苹果,每份分3个,可以分几份?”引导学生思考这个问题可以用什么数学运算来解决,从而引出乘除法的概念。

第二步:讲解新知1. 乘法: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以用乘法表示。

例如:“5+5+5”可以用“3×5”来表示。

2. 除法:已知被除数和除数的积,求其中一个因数的运算。

例如:“15÷3=5”。

第三步:探索乘除法的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比如用小方块摆出不同的乘法和除法模型,让学生观察和发现乘法和除法之间的关系。

例如:“4×3=12”和“12÷3=4”,让学生理解到乘法是求和的过程,而除法是分配的过程。

第四步:应用练习设计一些关于乘除法的问题让学生解答,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例如:“如果一个班级有30个学生,每组5个人,可以分成几组?”或者“如果一本书有60页,每天读10页,需要多少天才能读完?”第五步:总结反馈让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内容,教师进行点评和补充,确保每个学生都理解和掌握了乘除法及其关系。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个人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对乘除法的理解和应用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应,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同时,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

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数学教案-乘除法的意义及关系教学目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掌握乘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会求乘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能根据知识的迁移,找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知识间的迁移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乘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今天我给你们上可课,你们都认识我吗?(生答)我来介绍一下,我姓吴,所以你们就叫我-吴老师。

就现在而言,我是你的老师,你是我的学生。

我们是怎样的关系呢?2、师:今天吴老师给你们上课,高兴吗?(生:高兴)现在我要看看那一小组的同学坐得最好,好的奖励1小组3个五角星。

(教师奖励五角星)。

今天啊,我们的同学表现真好!3师:现在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把刚才老师提供给你的一些信息和数据,能编成应用题吗?生:“吴老师要奖励四年级的同学,每组奖励3个五角星,奖励4组,一共要奖励多少个五角星?师:算式怎样列啊?生:乘法算:3×4=12(个)师:假如用加法算那就是:3+3+3+3=12(个)师:刚才几个相同加数,用什么方法比较简便。

小结: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以后遇到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计算,我们就用乘法来计算。

比如说:老师现在要练习写粉笔字,写了“吴”,“吴”,“吴”,“吴”再写一个“吴”,刚才写了几个(生:5个),一共写了几画?用什么方法计算比较简便呢?齐读意义二、教学除法1、师:我们再来看这道题,谁能把它改编成一道除法应用题。

算式是什么?生:12÷3=4(组)生:12÷4=3(个)板书三种算式,说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2、观察算式,找出他们之间的关系。

师:那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吗?有怎样的关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师:讨论的怎么样了?哪组愿意把你们的意见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①、反馈讨论意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乘除法的关系
乘除法的关系
教学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1页。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其关系,能够改编乘法或除法算式,懂得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
在具体运算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除法的互逆关系,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
结合应用题的教学,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乘除法的意义,能够改编乘法或除法算式。

教学难点:
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理解0不能作除数的道理。

教学设计:
一、课题引入
1、复习加减法的关系
课件出示加减法的关系:
加数+加数=和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师生共同复习
2、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掌握的真不错,今天我们要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已经获得的感性认识加以提高。

(板书课题:乘除法的关系)
二、新知探究
师:通过我们今天的学习,将达到以下学习目标(课件出示学习目标):同学们有信心吗?生:有
1、自学第9页例1,思考下面问题
课件出示7个问题:
1、上面3个算式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2、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3、乘法中积和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你能根据24×5=12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吗?
还能根据180÷30=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吗?
6、在()÷12=20中,()里面应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7、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2、教学例1.
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12棵树上共挂了48个灯笼。

4×12=48(个) 48÷12=4(个) 48÷4=12(棵)
(1)上面的3个算式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指名回答,师生共同订正
(2)比较上面的算式,你发现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师: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数量关系是什么?(因数×因数=积,被除数÷除数=商)
师: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各部分是什么关系?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桌,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

学生讨论。

师:讨论得怎么样了?哪组愿意把你们的意见向全班同学汇报一下?
(3)反馈交流。

师:乘法算式与除法算式各部分是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
被除数等于商乘除数,除数等于被除数除以商。

被除数相当于积,除数相当于一个因数,商相当于另一个因数。

师生小结: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实际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3、自学。

师:请同学们自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与“注意:0不能作除数”两句。

(1)教学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在乘法中是已知的,在除法中是未知的:在乘法中未知的,在除法算式中变成已知的。

也就是乘法是知道两个因数求积,而除法与此相反,是知道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所以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2)0能做除数吗?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集体反馈:
以5÷0为例。

如果0作除数,根据除法的意义,商乘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5,即商×0=5.根据“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定,商乘0一定等于0,而不可能等于5.这说明用0作除数时,商是不存在的。

如以0÷0为例。

根据除法的意义,商乘除数0一定等于被除数0,就是商×0=0,那么按照“0与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的规定,商可以是任何数,即无论商是什么数,它与除数0相乘一定等于被除数0.这说明0作除数,商是不确定的。

由此可知,用0作除数是没有意义的,所以在除法中0不能作除数。

这一点很重要。

三、练习巩固
1、猫脚印下的数是多少?
(1)45 X()= 20 (2)180÷()= 30
(3)()÷ 50 = 200 (4)()X 44 = 880
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

2、完成教材第10页“练习三”第2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课堂回顾
回顾课前出示的7个问题,看看学生是否都能解决。

1、上面3个算式各解决了什么问题?
2、除法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3、乘法中积和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在除法中被除数、除数、商之间有什么关系?
5、你能根据24×5=120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吗?
还能根据180÷30=6写出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吗?
6、在()÷12=20中,()里面应填几?你是怎样想的?
7、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五、课堂总结
你今天学到了什么?
乘法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你能用字母来表示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吗?【a×b=c c÷a=b(a≠0) c÷b=a(b≠0)】
板书设计:
乘除法的关系
a×b=c c÷a=b(a≠0) c÷b=a(b≠0)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0不能作除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