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的研究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PAH)的研究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6e2b6f783e0912a2162a57.png)
肺动脉高压(PAH)的研究治疗进展wu 作者:张海勇2006-5-13 13:30:56 点击:369 次发表评论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疾病,是由于不明原因的肺动脉压力持续升高并进行性发展导致的慢性疾病。
肺循环正常呈低压低阻状态,静息肺动脉收缩压是18 ~25 mmHg,平均肺动脉压12 ~16 mmHg。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IPAH诊断标准是: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PAPm)>25mmHg,运动时的PAPm>30mmHg。
美国和欧洲普通人群中IPAH的年发病率为2~3人/百万人口,大约每年有300~1000名患者。
目前我国尚无发病率的确切资料。
病因与发病机制PAH迄今病因不明确,但目前认为其发病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及肺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在遗传上可以垂直传递,家族性原发性肺动脉高压(FIPAH)患者至少占全部IPAH患者的6,家系研究表明PAH的遗传类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其中临床发病率为10~20,男女比例为1:1.7。
目前已发现有25种以上的骨成形素蛋白受体(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receptor IIBMPR2)编码基因突变与家族性PAH有关。
然而存在BMPR2基因突变的患者中仅有10~20有IPAH的临床表现。
另外,PAH患者存在电压依赖性K通道(Kv)功能缺陷,钾离子外流减少,细胞膜处于去极化状态,使钙离子进入细胞内,从而使使血管处于收缩状态。
二、神经内分泌失衡正如左心衰的发病机理是由于神经内分泌失衡造成的一样,发生在右心的肺动脉高压也是如此,只是导致肺动脉高压的神经内分泌介质不同而已。
5-羟色胺、血栓素和内皮素具有共同的病理机制,造成钙离子内流增加和提高肺血管平滑肌钙敏感性,是引起肺血管收缩、血管内皮和平滑肌增殖和血小板聚集等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的种子事件的原因。
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
![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10d6bd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8b.png)
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目录文献综述-肺动脉高压治疗靶向药物新进展 (1)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2)一氧化氮途径药物 (3)前列环素途径药物 (4)总结和展望 (5)文献 (6)肺动脉高压(PAH)的特点是肺微血管重构,导致肺动脉阻力(PVR)进行性增加,若不经治疗会导致患者右心室衰竭和死亡。
过去25年的转化研究促成了PAH靶向治疗药物的重大突破。
这些药物让PAH从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性疾病转变为一种高度可控的疾病。
肺动脉高压临床分类第1类(动脉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很复杂,目前获批的药物主要针对3种机制途径:内皮素(ET)活性增加,一氧化氮(NO)活性异常和前列环素(PGI2)缺乏。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内皮素是一类重要的调节分子,与血管平滑肌张力有关。
目前发现的内皮素分子包括ET-1、ET-2和ET-3,相关的受体包括内皮素受体A(ETA)和内皮素受体B(ETB),在肺血管平滑肌和内皮细胞表达。
在肺动脉高压中,ET-1血清浓度升高,并且在肺动脉平滑肌细胞中发现ET-1含量更高。
ET-1可通过与肺血管平滑肌细胞中的ETA和ETB结合,引起血管收缩,促进有丝分裂,参与PAH的发生发展。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RA)是PAH治疗的基本组成部分。
波生坦是第一种获批用于治疗PAH的口服药物,也是是第一个合成的ERA类药物,为内皮素受体A、B双重拮抗剂。
BREATHE-1研究结果显示,波生坦能够改善患者的肺动脉阻力、运动能力(6MWT)以及临床恶化时间。
波生坦初始剂量为每次62.5mg bid,持续4周,随后增加至维持剂量125mg bid,可鼻饲。
治疗前须检测肝脏转氨酶水平,用药期间需每月监测肝功能。
安立生坦主要影响ETA,获批的剂量为5mg或10mg每日一次。
ARIES-1和ARIES-2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证实该药能够改善6MWT和临床恶化时间。
安立生坦禁用于特发性肺纤维化(伴或不伴继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
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进展
![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a6af0e3958fb770bf78a55fb.png)
2 0 1 7年 6月 第 2 2卷第 6期
综
述 ・
肺 动 脉 高压 靶 向治 疗 药 物 的进 展
孙莉 丁兴 王苒
波生坦 的患者必须每月检查肝功能 , 若肝功能损害
严重则 考 虑更换 药 物或者 减少 波生 坦剂 量 的同 时联
肺 动 脉高 压是 指肺 动脉 压力超 过 一定 界值 的一 种血 流动 力学 异常 状 态 , 导 致 右 心 负 荷增 大 和右 心
目( N o 2 0 1 5 j y x m 7 8 0 )
作者单位 : 2 3 0 0 3 2 安徽 合肥 , 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
通信作者 : 王苒 , r a n w a n 0 0 5 @1 2 6 . c o m
≯ \ \
动能力和生存率 。吸入型曲前列环素已经成为一种 新 的 给药途 径 , 有研究显示 , 患 者 日常 用药 耐 受 , 并 且 安全 范 围较广 , 只有 少 于 百分 之 一 的人 会 出现 呼
合应用 其 他药 物 。
二、 马西替 坦
马西 替坦 ( m a c i t e n t a n ) 是 一 种 新 型 内 皮 素 受 体 拮抗 剂 , 可 双重 拮抗 E T A和 E T B受体 。用 药 3周 可 以明显降 低 P A H 的严 重程 度 , 8周 可 以明显 增 加 右 心室 的射 血 分 数 。P A H 大 鼠模 型其 肺 小 动 脉 的 组 织病 理学 改变 为 : 管腔狭 窄 , 平滑 肌细胞 肥大 及纤 维
剂 量逐 步增 加 至每天 1 0 m g , 安 立生坦 可 以显 著 提 升 运 动 能力 , 用药 4周 运动 能力 就提 升 , 且 一直 持续 到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2725c1c0b4e767f5acfce4f.png)
第一作者: 王 蕾( 1972-) ,女,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内科疾 病研究。
法。目前临床应用的前列环素制剂有: 静脉应用的依前列醇 ( epoprostenol) 、皮下注射制剂曲前列环素( treprostinil) 、吸入制 剂伊洛 前 列 环 素 ( 有 效 成 分 为 iloprost) 、口 服 制 剂 贝 前 列 素 ( beraprost) 等。
肺动脉高压( PAH) 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 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 栓形成 3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引 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WHO 定义 PAH 的诊断标准为: 静息 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大于 25 mmHg,运动状态下大于 30 mmHg。PAH 发现后平均生存期为 2. 8 年,治疗棘手,预后极差。 近年来,随着对 PAH 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开发了一批针 对 PAH 不同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使得 PAH 患者的生存 质量及寿命均明显提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 PAH 的靶向药物 治疗进展做一阐述。在 PAH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三 种途径,包括前列环素途径、内皮素途径及一氧化氮( NO) -鸟 苷酸环化酶( sGC) -环磷酸鸟苷( cGMP) 途径。针对这 3 种途径 所开发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 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等。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793f5e1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369975a.png)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压力超过25mmHg。
尽管PAH的发病率不高,但其死亡率却很高,对患者的心血管系统和生命健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许多治疗方法都已被采纳并用于PAH的治疗,但对于该疾病的治疗有许多挑战,因为它在不同患者中的表现有所不同,此外也有一些疗法虽然可以减缓病情,但疗效并不显著,这也为PAH的治疗和控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本篇文章将对PAH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包括常规治疗、新药物的使用以及其他可行的干预措施。
常规治疗常规治疗是一种旨在控制病情的综合性治疗方法,该方法的重点是控制病人的生活方式以及病情恶化的预防措施。
一些常规治疗方案包括:1. 氧疗氧疗是PAH患者的常规治疗方案之一,其目的是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来改善身体的氧合情况。
这种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呼吸更轻松,减少疲劳。
2.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对于PAH患者尤为重要。
常用药物包括:(1) 血管扩张剂血管扩张剂能够扩张肺血管,降低血压,帮助患者呼吸更顺畅,亦能够预防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2) 柠檬酸环丙沙星柠檬酸环丙沙星是一种钙通道阻滞剂,其能够扩张肺动脉,提高患者的运动能力、生活质量和生活期,使患者得以更长久地维持正常的生活。
3. 支持性疗法支持性疗法是指对于PAH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和其他康复方案,以帮助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减少痛苦和不适,并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新药物的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PAH方案的治疗方式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的药物选择。
这些新药物能够较为有效地控制病情,减轻患者的痛苦。
1. 特耐普利特耐普利是一种靶向双重途径的药物,其既能够扩张肺动脉系统性循环,又能够通过抑制内皮素A及其7型受体来缓解PAH的症状和病情。
在一些临床试验中,特耐普利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有效的药物。
2. 利多卡因利多卡因是一种分类不明的药物,其作用方式是通过降低细胞膜紧密连接来扩张肺动脉,从而改善心肺功能。
利多卡因已被证明能够在PAH的治疗中产生一定的疗效。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范文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c89eaa6e48d7c1c709a14507.png)
治疗肺动脉高压药物的研究进展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和右心功能衰竭为特征的的恶性肺血管疾病,特征性的病理改变为小肺动脉内膜纤维化,中膜肥厚,外膜增生,丛样病变及动脉管腔闭塞。
肺动脉高压对传统的治疗药物反应差,大多数病人在确诊后2~3年死亡。
尽管一些新的药物如前列腺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脂酶5抑制剂已经显示了对重度肺动脉高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运动耐量和生存率具有肯定的作用,但肺动脉高压病人长期的预后仍然不容乐观。
因此,寻找对这种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就具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过去的几年中,对肺动脉高压病理生理机制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已有证据强烈地提示内皮细胞丢失和内皮功能不全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改善内皮功能或恢复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之间的平衡是目前用来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有效方法,对内皮功能异常在肺动脉高压形成中作用以及遗传因素如何影响内皮功能的进一步认识,将有助于发展出更新的靶向疗法。
根据已阐明的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联合应用针对不同治疗靶点的药物,将成为肺动脉高压更为有效的治疗选择。
一些药物如PDE抑制剂可以提高和延长其它药物如前列环素的作用。
联合治疗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种药物的作用,最大程度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目前的联合用药方案往往从伊洛前列素、西地那非及波生坦中任意选择两种或三种联合,目前多数专家推荐PDE-5抑制剂和波生坦的联合,用于患者长期治疗。
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发病机制复杂,预后差的疾病。
近几年在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随着对药物联合治疗的研究、新药物的开发,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预后将会进一步提高。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内皮素;PDE抑制剂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drugresearchAbstract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a kind of pulmonary vascular resistance progressive increase and right heart function failure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lignant pulmonary vascular disease, characteristic pathological changes for small pulmonary artery intima fibrosis, the membrane hypertrophy and hyperplasia of outer membrane, cluster sample lesions and artery lumen block. Pulmonary artery high pressure to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drug reaction is poor, most patients are diagnosed 2 ~ 3 years after death. Although some new drugs such as prostate analogues,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 and diphosphate lipases 5 inhibitors have shown that the sever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 blood flow dynamics, exercise tolerance and survival rate has certain effect, bu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ients long-term prognosis is still not optimistic. Therefore, looking for new treatments for the disease has a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the past few years, th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athophysiological mechanism research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Evidence has been strongly hint endothelial cell loss and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Improve endothelial function or recovery endogenous vascular active material balance is currently used to treat 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effective method for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the pulmonary artery high pressure formation of function and genetic factors how to affect the further understanding endothelial function, will help to develop newer targeted therapy. According to the already stated pah pathogenesis, the combined use of different treatment drugs that target, will become pulmonary hypertension is more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Some drugs such as PDE inhibitors can improve and extend its it drugs such as the role of the forefront of the ring element. Combination therapy aim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various drugs, the greatest degree to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The combination regimen often from Iraq's front row element, sildenafil and bosentan select any two or three joint, at present most experts recommend PDE-5 inhibitor and bosentan for patients in the union of the long-term treatment.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a kind of pathogenesis complex, with poor prognosis of the disease. In recent years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long with to the drug combination therapy research, new drug development,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hypertension will further improve.Keywords Tuberculosis;Recurrence;Drug resistance;Etiology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第1章绪论 (1)1.1 课题背景 (1)1.1.1 疾病简介 (1)1.1.2 疾病分类 (2)1.1.3 发病原因 (2)1.1.4 病理生理 (2)1.2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概述 (3)1.2.1 病因与发病机制 (3)1.2.2 临床表现 (5)1.2.3 实验室检查 (5)1.2.4 诊断 (6)1.3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治疗 (6)1.3.1 一般治疗 (6)1.3.2 抗凝治疗 (6)1.3.3 扩血管治疗 (6)1.3.4 手术治疗 (7)1.3.5 细胞移植治疗 (7)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8)第2章内皮功能异常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9)2.1 内皮衍生的血管活性因子 (9)2.2 内皮组织与炎症 (10)2.3 内皮功能异常与血液高凝状态 (11)2.4 本章小结 (12)第3章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 (13)3.1 一般药物治疗 (13)3.1.1 钙离子拮抗剂药物治疗 (13)3.1.2 一氧化氮和精氨酸 (15)3.2 新型靶向药物 (15)3.2.1 前列环素类药物 (15)3.2.2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17)3.2.3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22)3.3 联合治疗 (24)3.4 本章小结 (24)结论 (25)致谢 (26)参考文献 (27)第1章绪论1.1课题背景肺动脉高压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得的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mPAP)≥25mmHg的一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和研究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和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54af439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a0.png)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和研究肺动脉高压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其特征是肺血管阻力的增加,导致肺动脉内的压力升高。
虽然这种疾病比较罕见,但是它会导致肺循环的紊乱,从而影响到心脏的功能。
如果不及时治疗,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乃至死亡。
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控制这种疾病。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可以从基因层面得到更好的治疗。
科学家们发现,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与一些基因的突变有关。
这些突变导致了肺动脉的平滑肌细胞增生,而这种增生则导致了肺动脉的狭窄。
因此,科学家们认为,如果能够针对这些基因进行治疗,就有可能更好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现在,科学家们已经在实验室里进行了一些试验,尝试针对这些基因进行治疗。
他们发现,在实验室里使用基因编辑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这些基因的突变,从而减轻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当然,这项研究还处于实验阶段,需要更严格的验证和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定其可行性。
此外,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也有了新的进展。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推荐选择二氢吡啶门冬氨酸转移酶抑制剂和胺基酰胺低脂肪饮食。
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则指出,一种名为Bosentan的新型药物也有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的新选择。
这种药物可以有效地扩张肺床,从而增加肺血流,并降低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目前,这种药物已经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了良好的结果。
最后,随着人们对肺动脉高压认识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研究也在进行。
一些科学家正在探索如何利用干细胞治疗肺动脉高压。
他们认为,通过将干细胞注入肺动脉,在其生长和分化的过程中,可能会促进肺动脉的修复和再生。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
针对肺动脉高压的新型药物与治疗方法逐渐出现,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这些新进展也使得肺动脉高压疾病的治疗更加全面和个性化,为科学家们进一步深入研究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动力。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进展1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进展1](https://img.taocdn.com/s3/m/3f64574dc850ad02de8041c9.png)
肺动脉高压治疗的进展李玉珍陆晓晔朱长清(通讯作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急诊科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PH)的主要特征是肺动脉血管的痉挛、内膜增生及重构从而导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它与进行性右心衰竭,人的过早死亡有关【1】。
临床主要表现为劳力性呼吸困难、气短、乏力、胸痛、晕厥等【2】。
病程中PH常成进行性发展,预后较差。
积极防治原发病,控制肺动脉高压.可有效地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改善预后。
近年来,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研究带动药物研发的迅猛发展,随着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在发病不同途径新药物的临床应用,给肺动脉高压治疗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肺动脉高压治疗方面的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1. 药物治疗在过去的20年里,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已经有了一定的进展,而这些药物主要是通过内皮素,一氧化氮和前列环素的途径起作用,能够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和临床症状,在临床中部分患者受益【3】。
单一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疗效并不显著,且预后受益的证据主要来自源于的小规模试验的meta分析或长期观测数据【4-7】。
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单一药物主要有三大类: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1.1 前列环素及其衍生物前列环素是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是一种强的血管扩张剂。
前列环素与其受体结合后,使腺苷酸环化酶激活,细胞内环磷酸腺苷增加,血管平滑肌松弛和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生长,主要应用于肺动脉高压,可降低肺血管阻力和肺动脉压力【8】,改善右心功能和肺动脉的病理改变,提高运动耐量,并可提高存活率【9】。
目前临床应用的前列环素制剂有:静脉应用的依前列醇(epoprosteno1)、皮下注射制剂曲前列环素(treprostinil)、口服制剂贝前列环素(beraprost)、吸人制剂伊洛前列环素(有效成分为Iloprost)等。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c4dfd3c65022aaea998f0f8c.png)
现代商贸工业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张朱好刘永军(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项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罕见病,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临床用药选择少,价格普遍 偏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针对国外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经济性评价进行探讨,为中 国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经济研究提供启示9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经济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 o i:10. 19311/j.c n k i. 1672-3198. 2016. 09. 0271肺动脉高压背景概况肺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多发性慢性疾病,继发于心、肺、全身性疾患或原因不明,主要表现为 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依据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肺动脉高压诊断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最新临床分类,肺动脉高 压(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P A H)是 P H 中一 种罕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慢性致命性疾病,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由于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内膜增生或重构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有研究表明P A H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是25至40岁之间,但由于其临床上较为少见,疾[7]连帆,王于,杨岫岩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观察与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03) :379.[8 ]周臻臻,朱秀英,周萍等.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JX,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03) :259.[0]孙敬华,徐晓峰,迟晓飞等.连续注射唑来膦酸两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疔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 •(()(;) :619.[1Q]蒋元斌,史政康,张伟中等.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02): 185.[11] Bilezikian JP.Efficaey of bisphosphonates in reducing fracturerisk in postmenopausal o:gteoporosis[J^Am J Med,2009 ?122 (2 Suppl) :SM.[12Q Arboleya L,Al|3:eri M,Alonso S.Adverse effects of bisphospho-nate$[J]. Reumatalogia Crmica(English Edition) , 2011#? (3):189.[15] Eriksen E F,Diez^-Perez A,Boonen S.Update on long—termtreatment with bisphosphonates*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 systematic reTiew[j]s Bone,201-1, (58) :126.[1#]李琳.两种药物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成本一效益比较[J1中国当代医药,2011,(21) :180.[15 ]李改丽,呼永河,张汝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伦膦酸钠片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30):3169.[16] 李军,王永胜,封挺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一成本分析[J].北方药学,2015,(07): 166.[17] 刘开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一效果病发病率约为两百万人每年,属罕见病范畴。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cc4875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4.png)
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的、不可逆转的、进展性的肺血管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寿命。
目前,药物治疗是PAH的主要手段之一,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肺功能和缓解症状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延长寿命。
本文将介绍肺动脉高压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治疗的一般原则PAH的治疗首先要解决肺动脉壁的厚度增加和平滑肌增生导致的血管狭窄问题,并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肺功能和缓解症状来帮助患者减轻痛苦和延长寿命。
按照病程分为四个阶段,针对不同的阶段和不同的病因选用最合适的药物及治疗方案。
目前药物治疗的药物类型主要包括:外用、口服、静脉注射和气雾剂吸入等。
吸入制剂吸入制剂包括外用气雾剂型制剂和挥发剂,在局部吸入治疗方面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Beraprost sodium是一个PGE1类似物,通过激活cAMP信号通路和抑制内皮素受体同样作用的确准DO,减小快速血管收缩,降低血压,增强动脉血管效应,缓解肺动脉高压,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定位其在PAH治疗中的治疗位置。
随着适应症的扩大和长期治疗方案的确定,为PAH治疗带来更多的选择。
PDE-5抑制剂的产生,使人们对PDE-5抑制剂进行研究,在改善肺血管疾病的同时促进了轻度心肌细胞肥大和肌纤维化的消退。
口服制剂PAH的口服型药物治疗是最常见、最方便、最受欢迎的治疗方式,口服药物种类不断增多,大大方便了患者的治疗体验。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是现在PAH治疗中使用得较多的口服药物之一,通过抑制儿茶酚胺氧化酶,促进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的释放,提高交感神经活性,增强肺血管收缩,扩张期间肺血管扩张,使肺床减少。
静脉制剂静脉药物存在于PAH治疗中,临床治疗中应选用适宜的剂量和保存时间,并采用保护静脉末梢皮肤和静脉规范的方法,以免发生感染、炎症和血栓等并发症。
在口服制剂和吸入制剂治疗不好的情况下,静脉制剂就可以在治疗PAH中发挥出其重要优势。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新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新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2dd4caf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dd.png)
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与药物治疗新进展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罕见但是严重的肺血管疾病。
它的特点是肺动脉内压力升高,造成肺循环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心脏负荷过大、心功能不全。
近年来,科研人员在PAH的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
本文将介绍最新的诊断方法和药物治疗研究成果。
一、诊断方法的改进1. 非创伤性心脏导管检查(non-invas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非创伤性心脏导管检查是一种不需穿刺进入体内的检查方法,通过超声心动图和多普勒检查,可以准确测量肺动脉和右心室的压力。
这种方法操作简便,不会对患者造成不适,且结果可靠。
近期的研究表明,非创伤性心脏导管检查对PAH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2.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MRI在PAH的早期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通过MRI,医生可以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图像信息,识别出肺动脉变窄、肺动脉壁增厚等特征,为早期干预提供依据。
3. 生物标志物检测(biomarker detection)研究人员发现,PAH患者体内某些特定蛋白质和物质的异常表达可以反映疾病的存在和严重程度。
通过检测这些生物标志物,可以帮助医生更早地发现PAH,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二、新药物治疗的突破1. 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种用于治疗PAH的药物。
最近的研究表明,新型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具有更高的选择性和效力,能够更好地抑制肺动脉收缩和肺血管增生。
这些药物的出现为PAH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
2. 双磷酸盐类似物双磷酸盐类似物是一类由科学家新开发的药物,可以通过调节细胞信号传导途径,抑制异常的细胞增殖和血管收缩。
近期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双磷酸盐类似物对PAH的治疗效果较好,且副作用较小,有望在未来成为一线治疗药物。
3. 核酸类药物核酸类药物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59c40b2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a.png)
肺动脉高压研究进展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血压持久性升高,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
本文旨在探讨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目前,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肺动脉高压在全球范围内的患病率约为1-2/,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病理生理方面,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已经得到了深入探讨,涉及遗传、环境、免疫等多个因素。
诊断标准方面,通过超声心动图、肺功能测试和血气分析等综合手段,肺动脉高压的诊断准确性得到了大大提高。
治疗措施方面,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方法的不断改进,为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为了深入了解肺动脉高压的研究现状,我们采用了文献综述和实验研究两种方法。
在文献综述中,我们对近十年来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了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方面的进展。
在实验研究中,我们以肺动脉高压患者和正常人为研究对象,采用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手段,探讨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机制及治疗方法。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肺动脉高压与遗传、环境、免疫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
此外,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新的治疗靶点和方法,如针对内皮素、一氧化氮等血管活性物质的药物治疗,针对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康复护理干预等。
同时,我们也意识到肺动脉高压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流行病学调查范围有限、病理生理机制尚不清晰、治疗方法仍有待提高等。
总之,肺动脉高压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拓展流行病学调查范围,深入探讨肺动脉高压的病理生理机制,加强治疗方法的研究与临床试验,同时也需要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康复护理等方面的问题。
此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与理念,也是推动肺动脉高压研究的重要途径。
在美国,大面积肺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是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这些疾病的治疗方法、诊断和预防措施在医学领域中一直受到广泛。
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47ffceb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8.png)
2020年11月 第21期综述及个案报道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熊靖云广西国际壮医医院,广西 南宁 530000【摘要】肺动脉高压的特征指肺血管重构,疾病主要表现包括肺血管阻力病理性增高,病情多呈进行性发展趋势,最终可能发展为右心衰而导致死亡,临床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提高生存率,但无法阻止病情恶化,影响长期预后效果,肺动脉高压疾病的特点包括致残率、致死率高,已经引起临床重视。
现将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报道如下。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治疗药物;血栓;症状[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0)21-0218-02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疾病的预后效果极差,发病后呈现进行性发展,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的3种因素包括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原位血栓形成,疾病发展后可能导致右心衰与肺部疾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PAH疾病确诊后患者预期生存期多<5年[1-2]。
临床治疗PAH的常规药物包括抗凝剂、利尿药、钙通道阻滞药等,但该类药物仅可帮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无法抑制PAH患者的疾病进展,无法扭转疾病的最终发展结局[3]。
近年来随着临床对PAH治疗药物的不断研究发展,多种新型药物随之出现,包括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等,药物可明显改善PAH疾病预后,提高PAH患者的5年生存率,但仍然不能满足临床治疗需求[4]。
目前PAH新型靶向治疗药物逐渐成为PAH领域的热点,笔者就肺动脉高压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报道如下。
1 以扩张肺血管为治疗靶点的药物有关基因、分子、细胞水平方面的研究提出PAH的病理过程有多种因素参与,包括内皮素、血清素、舒张因子分泌失调等,该种发现促使前列环素、NO、内皮素作为治疗靶点药物出现,目前临床治疗PAH的常用靶向治疗药物包括如下几种:波生坦、安立生坦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ERA);伊洛前列醇、曲前列环素等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6]。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0bce18ca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05.png)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王瑞;武云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22(28)9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常见病症,被称为“心血管癌症”,具有病死率高、预后差的特点。
以往的治疗方案主要包括一般措施治疗、基础治疗及特异性治疗,但治疗效果仍不理想。
随着靶向药物的应用,PAH患者的预后明显改善。
PAH是多种病理生理途径致病,使用单一靶向药物治疗的总体效果欠佳,故靶向药物联合治疗成为重要的治疗方案,可极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但目前对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药物选择仍存在困惑,需要深入研究。
【总页数】8页(P1776-1783)
【作者】王瑞;武云
【作者单位】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3
【相关文献】
1.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3.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4.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5.肺动
脉高压的靶向治疗——前列环素类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8a1968ae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66.png)
肺动脉高压发生机制及靶向治疗进展马慧【期刊名称】《实用药物与临床》【年(卷),期】2015(000)008【摘要】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is a disease characterized by vasospasm,intimal hyperplasia and re-modeling of pulmonary arterioles. Recently,the use of targeted medicine has improved the prognosis of PAH patients to some extent. Currently,the three classical targeted drugs include 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s,phosphodiesterase-5 in-hibitors and prostaglandin analogues. In this review,we summarized the advances of pathogenesis and targeted therapy in PAH.%肺动脉高压( PAH)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
目前治疗PAH的三大经典途径的靶向药物包括内皮素受体拮抗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前列腺素类似物。
最近研究发现,新型靶向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PAH的预后。
本文就PAH 发生的分子机制及靶向药物治疗进行综述。
【总页数】4页(P986-989)【作者】马慧【作者单位】泰兴市人民医院放疗科,泰兴2254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J], 孙娜2.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J], 何建国;黄丽3.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J], 张晓春;管丽华;潘文志;李明飞;常晓鑫;周达新4.小儿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J], 黄波;杨雪红5.儿童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J], 任静;席世兵;李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动脉高压药物研发及其治疗研究
![肺动脉高压药物研发及其治疗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7240070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b1a8d4c.png)
肺动脉高压药物研发及其治疗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
其中,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简称PAH)虽然罕见,但危害性极大,而目前治疗PAH的药物也相对较为有限。
因此,PAH研究领域也是医药界研发和探索的热点之一。
一、PAH简介PAH是一种病理状态,因为心脏所在的肺动脉被狭窄或阻塞而造成的。
这种情况会导致血液无法正常地流动到肺部,并使心脏为了推动血液而增大,最终使得心脏功能受损,导致疾病加重。
PAH通常是与肿瘤性淋巴瘤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疾病相关的。
此外,其还可以由斯蒂夫斯-约翰逊综合征等其他因素引起。
二、PAH药物研发现状目前,PT1和PT-3是两种经典的PAH治疗药物,都属于内皮素受体拮抗剂(Endothelin Receptor Antagonists,简称ERA)。
ERA类药物可以减轻血管内的狭窄和炎症反应,以此来降低血压。
然而,使用这些药物也有其不可忽视的风险。
PT1可能会导致肝损伤,而PT-3也被认为可能会增加肾病的风险。
为了寻找更有效和更安全的PAH药物,许多制药公司都加大了对PAH药物的研发工作。
例如,赛诺菲(Sanofi)、默克(Merck)、强生(Johnson & Johnson)、宝洁(P&G)等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PAH药物产品。
其中,赛诺菲的MAFNAC和宝洁的Viniderm经过了最新的一轮临床试验,临床前和临床研究数据显示,两种药物都对PAH患者的症状有着不同程度的缓解作用。
三、PAH新药研发的难点PAH的研究和治疗仍然面临着很多难点和未解决的问题。
例如,PAH的观察期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年以上,这使得临床研究难度加大。
此外,PAH药物研发仍受到投入过少、数据量不足、病患群体的异质性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PAH研究需要采用更多的生物医学方法和技术,以更深入地了解PAH的病理学和生理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商贸工业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张朱好刘永军(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项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罕见病,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临床用药选择少,价格普遍 偏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针对国外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经济性评价进行探讨,为中 国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经济研究提供启示9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经济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 o i:10. 19311/j.c n k i. 1672-3198. 2016. 09. 0271肺动脉高压背景概况肺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多发性慢性疾病,继发于心、肺、全身性疾患或原因不明,主要表现为 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依据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肺动脉高压诊断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最新临床分类,肺动脉高 压(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P A H)是 P H 中一 种罕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慢性致命性疾病,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由于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内膜增生或重构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有研究表明P A H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是25至40岁之间,但由于其临床上较为少见,疾[7]连帆,王于,杨岫岩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观察与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03) :379.[8 ]周臻臻,朱秀英,周萍等.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JX,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03) :259.[0]孙敬华,徐晓峰,迟晓飞等.连续注射唑来膦酸两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疔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 •(()(;) :619.[1Q]蒋元斌,史政康,张伟中等.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02): 185.[11] Bilezikian JP.Efficaey of bisphosphonates in reducing fracturerisk in postmenopausal o:gteoporosis[J^Am J Med,2009 ?122 (2 Suppl) :SM.[12Q Arboleya L,Al|3:eri M,Alonso S.Adverse effects of bisphospho-nate$[J]. Reumatalogia Crmica(English Edition) , 2011#? (3):189.[15] Eriksen E F,Diez^-Perez A,Boonen S.Update on long—termtreatment with bisphosphonates*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 systematic reTiew[j]s Bone,201-1, (58) :126.[1#]李琳.两种药物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成本一效益比较[J1中国当代医药,2011,(21) :180.[15 ]李改丽,呼永河,张汝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伦膦酸钠片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30):3169.[16] 李军,王永胜,封挺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一成本分析[J].北方药学,2015,(07): 166.[17] 刘开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一效果病发病率约为两百万人每年,属罕见病范畴。
肺动脉 高压患者75%死亡出现在诊断后的5年之内,如不及 时治疗_生存时间仅有2至3年。
然则随着治疗手段的不断进步,患者生存时间也在逐年延长《如果能够 得到及早诊疗,至少可以使20%的病患病情得到改善,甚至痊愈。
指南中针对不同的W H O肺功能分级的P A H患 者建议使用一般治疗法、靶向药物治疗、球囊房间隔造 口术和肺移植等不同治疗方案。
目前国内外临床专家 已达成共识,建议肺功能二级以下的临床患者尽早接受靶向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座存时间。
國内外目前 广泛应用于治疗P A H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钙通道阻滞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和前列腺素药物。
分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07) :17.[18] 范洪春.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药物经济学分析U].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06) :25.[19] Kanis J A,Adams J,Borgstrom F:,et al.The cost— effectivenessof alendronate in the..management of osteoporosis[J]. Bone2008,42(1)54.[2〇] Thompson M,Pasquale MiGrima D,et al.The impact of fewer hip fractures with risedronate tersus alendronate in the first year of treatment:,modeled Gefflian cost—effectiveness analysis C J] •Value Health,;2〇10,13(1) :46.[2.1] Chavez—Valeneia V,Arce— Salinas C'A,Espinosa—Ortega F.Cost— minimization study cQinparing annual infusion of zoledroii-I j g g L E id or weekly oral alendronate in women with low botie mingr-al densityEI]. J Clin Densltpm,2014,17(4) :484.[21] Mobley L R,Hoerger T J,Wittefiborn J S?et al.C o s t-:e ffeetwe-ness of osteoporosis screening and treatment with hormone ie-plaoeraent therapy,raloxifene,or alendronate [ J]. Med Decis Making.2006,26(2) :191.[23] Fardellotie P,("ortet B,Lcgrand E,et aL Cost— enegsmodel of using zoledronic acid oncf a fear versus elirrent treatment strategies in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J]. Joint Bone Spine.2010.77(1):53.[24] Akehurst R,Breret〇n Ariely RvCt al.The cost effectivenessof zoledronic acid 1 mg for the managemeiit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in women with prior fractures:evidence from Finland,Norway and the Nothcrlands[J]. J Med Ec〇n.2011,1-1(1):53.作者简介:张朱婷(1991一),女,硕士,中国药科大学,研究方向:药物经济学在药品政策中的应用;刘永军(1973 —>,男,博士,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药物经济学与医药产业政策(通讯作者5。
现代商贸工业丨2016年第9期 ■57 ►2国外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经济性评价近数十年,国际上对于肺动脉高压新药的研发不断,因此其药物经济学评价也面临着巨大挑战。
Einar-son等研究者和Narine等研究者通过最小成本法对曲前列环素和依前列醇进行了头对头(head to head)比较 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曲前列环素更具经济性。
两项研 究在分析过程中使用了相同的研究方法和模型,基于 I项3年临床试验的生存率数据,进行最小成本法分析,假设曲前列环素和依前列醇的临床有效性相同,并 使用E X C E L表建立决策分析模型,模拟时间3年,最 终研究结果皆显示曲前列环素相较依前列醇的经济成 本更低《美国的H ighland等研究者和澳大利亚的Wlo-darczyk等研究者分别对波生坦的经济性进行了探讨,前者采用了成本效用分析法比较了波生坦和曲前列环 素、依前列醇之间的经济性。
通过建立马尔科夫模型,以3个月为循环周期,W H O功能评级为不同健康状态,研究表明波生坦相较另两种药物更具经济性;Wlo-darczyk等采用成本效果分析法对波4坦与传统疗法进订比较,以生存率作为成果指标。
研光结果显患者在使用波生坦后15年小存质量调整年相较传统治疗显著提高,更具成本效用。
2.1 成本角度从药物经济学中的成本角度分析,以上四篇文献纳入的肺动脉高压疾病治疗成本包括药物成本、原始 治疗成本、医疗用品成本以及包括肺功能检测和医疗护理等在内的特殊诊疗费用e其中Narine与Einarson 分别站在美画和加拿大医保付费方的角度,基于两国 的成本数据分析,只有Wlodarczyk等站在全社会的角 度出发,在研究中纳入了相关的社会成本。
2.2 产出角度从药物经济学评价的产出角度分析,Einar s o n等 和Narine等研究者在研究过程中将两种药物治疗的产 出视为相同,因此采用最小成本法分析;Wlodarczyk等 将生命年(life—years)作为产出指标,Highland等的模 型是其中唯一将质量调整生命年(Q A LY s)作为效果进 行评价的。
模型中健康状态各效用值是基于澳大利亚 临床调查数据,通过EQ—5D量表评估肺动脉高压患者各健康功能级的效用值,并结合临床不良反应调整效用值9以上四篇经济学评价来自于加拿大、美H和 澳大利亚三个国家,结果显示曲前列环素相较依前列醇更具有经济性;波生坦相较曲前列环素或传统疗法更具成本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