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进展

合集下载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肺动脉高压的研究进展

用西地那非序贯 治 疗, 均 没 有 发 现 重 大 不 良 反 应, 特 别 是
毒性。
肝功能和血压 均 保 持 在 正 常 范 围 内。 同 时 该 研 究 报 道 了 1
2 波生坦/西地那非联合使用的临床疗效
EARLY 试验 为 一 项 双 盲、 随 机 对 照 试 验, 主 要 观 察
波生坦联合西地那非治 疗 轻 度 PAH (WHO 功 能 分 级 为 Ⅱ
[ ]
Lun
z
e等 12 研究表明,无 论 是 最 初 即 开 始 使 用 波 生 坦
波生坦与西地那非 具 有 共 同 的 药 代 动 力 学 通 路, 两 药 联 用
和西地那非联合治 疗, 还 是 在 波 生 坦 长 期 治 疗 的 基 础 上 加
或许能充分 发 挥 其 协 同 效 应, 减 少 单 药 剂 量, 降 低 药 物
l
i
n
i
c
a
lsymp
t
oms
o
fpu
lmona
r
r
t
ens
i
onpa
t
i
en
t
sandi
t
'
ss
a
f
eandt
o
l
e
r
ab
l
e
yhype

Ke
r
d
s】 Hype
r
t
ens
i
on pu
lmona
r
s
en
t
an S
i
l
dena
f
i
l
y Bo
ywo
DOI10 3760 cmaji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及药学监护

摘要:肺动脉高压(PAH)以肺小动脉增殖和重塑为特征,患者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右心室后负荷增加,最终导致右心衰竭。

大部分PAH患者疾病进展快,长期预后差。

本文综述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等几类靶向治疗药物潜力品种的最新临床评价研究及临床使用期间临床药师对其进行相应的药学监护。

关键词: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前列环素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联合治疗;药学监护肺动脉高压(PAH)是由肺动脉渐进性闭塞导致肺血管阻力(PVR)逐渐升高进而发生右心室衰竭的一种耗竭性疾病。

PAH的病理生理学特征为由血管重构、血管收缩和细胞增生所致的进行性PVR升高。

随着对PAH病理生理学认识的逐渐深入,现已明确有3个主要途径即前列环素、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在PAH发生和发展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每一个途径均已成为PAH的治疗靶目标。

1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钙离子拮抗剂仅对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的大约20%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病人有效,可使肺动脉压持续下降,心输出量增加,肺血管阻力减少,而对于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阴性的IPAH患者钙离子拮抗剂是有害的。

用血管舒张剂后,心输出量无改变情况下,平均肺动脉压绝对值(MPAP)下降≥10 mmHg或MPAP <40 mmHg时为急性血管扩张试验阳性[1],阳性的部分IPAH患者(大约10%)对CCB治疗反应良好,长期应用大剂量CCB可以延长此类患者的生存期[2]。

药学监护:CCB治疗动脉型PH常选用硝苯地平、氨氯地平和地尔硫卓,心率相对较慢(<100次/min)的患者选用硝苯地平和氨氯地平,较快者(>100次/min)选用地尔硫卓。

CCB治疗其他类型PH(左心疾病相关PH、呼吸系统疾病相关PH、低氧相关性PH、栓塞性PH等)无确切疗效。

部分患者长期服用CCB就会对CCB治疗不敏感。

2前列环素类似物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的主要靶目标是前列腺素I受体,前列腺素I受体激活后与调节蛋白偶联并激活腺苷酸环化酶,进而使靶细胞环磷酸腺苷含量升高。

伊洛前列素药理机制及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进展

伊洛前列素药理机制及在肺动脉高压治疗中的进展

血 管阻 力 升 高 为 主 要 特 征 , 病 机 制 包 括 血 管 收 发
缩、 血管 重构 和 血 栓 形 成 … 。伊 洛 前 列 素 能 刺 激 腺 1 ]
前列 环 素类 似物 伊洛 前列 素 (o rs) i pot上市 , l 克服 了 依前 列醇 只 能 静 脉 应 用 、 衰 期 短 的 弱 点 , 半 已成 为
究结果 , 人选 6 N HA Ⅲ级或 Ⅳ级肺动脉高压 例 Y 患者 ( 原 发性 肺 动 脉 高 压 , 4例 2例 C E T 综 合 征 R S 合 并 肺 动 脉 高 压 ) 吸 人 伊 洛 前 列 素 治 疗 4周 后 , ,
肺 动 脉 平 均 压 从 ( 2± 4 6 )mmHg( 1 mmHg一
脉还是 吸入治疗 肺 动 脉 高 压 , 应 避 免 药 物 分 布不 均 均匀 导致 通气 血 流 比值 失调 , 重 低 氧动 脉 高 压 危 象 的 预 防 及 周 围 血 管 疾 病 的
治 疗 。本 文就 伊 洛 前 列 素 的 药 理 机 制 及 临 床 应 用
肺 动 脉 高 压 是 以肺 血 管 阻 力 进 行 性 升 高 为 特
征 的恶 性 心 血 管 疾 病 , 果 未 经 正 规 治 疗 , 者 往 如 患 往发生右 心功 能衰竭甚 至死亡L 。2 0世 纪 9 0年 代 , 一个前 列 环素 类 似 物 依 前 列 醇 的 上 市 极 大地 第 改善 了肺 动 脉高 压 患 者 的生 活质 量 和 预 后 , 开启 也 了肺 动 脉 高压 靶 向 治 疗 的 新 时 代 。2 0 0 3年 第 二 个
伊 洛 前 列 素 药 理 机 制 及 在 肺 动 脉 高 压 治 疗 中 的 进 展
代 立 志 , 文 汇 , 志成 吴 荆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
机 制 研究 取得 迅 速 进 展 , 的 靶 向药 物 不 断 出 现 , 括 血 管 紧 新 包
1 6例患有特发性 和继发性肺 动脉高压 的患者进 行治疗 , 开始剂
量 为辛 伐 他 汀 2 d 随后 增 加 到 4 g a 记 录 每 一 个 患 者 0m , 0m / ,
张素转化 酶抑 制剂 、 内皮素转化酶抑制剂 、 内皮素受体 拮抗剂 、 磷酸二酯酶 5抑制剂 、 前列腺 素等。但 是这些药 物的治疗都存 在着 不同的限制 因素 , 如疗效 不理想 、 型不合 适 、 剂 价位偏 高 、 长期使用不 良反应大等 , 并非在 临床治疗 中得 到广泛应用 。近 期 汀类药物 因其具有抗增殖 、 诱导凋亡 、 善内皮功能 、 改 抗炎和 抗凝 等作用在肺动脉高压 的治疗 中 日益受到重视
不 良反 应 等 因素 并 非在 t 治 疗 中广 泛应 用 。近 期 他 汀类 药 物 由 于 其 抗 增 殖 、 导 凋 亡 、 临床 诱 改善 内皮 功 能 、 炎 、 抗 抗
凝等作用在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中受到重视给 其治疗带来新 的希 望。
【 关键词 】 肺动脉 高压 ; 汀类药物 他
, 给肺动
1 他 汀类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的 实验研究 11 他汀类药物治疗肺 动脉高压 的动物研 究 : i iua . Ns m r 等 h 对大 鼠进行左肺切除 , 并于第 7天皮下 注射 野百合碱制备 成严 重肺动脉高压模型 , 后于第 5天 开始予 以辛伐 他 汀治疗 , 然 剂
能 损 害 、 肉 坏死 等 不 良反 应 。 肌 2 他 汀 类药 物治 疗肺 动脉 高压 的 机 制 肺 动 脉 平 均 压 : 毛 细 血 管 嵌 压 +肺 血 管 阻 力 ×血 流 量 , 肺 可 用 以下 公 式 表 示 :A P P:[ V ×C PR O]+P WP 式 中 三 个 因 A 。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2020完整版)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2020完整版)

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从指南到实践(2020完整版)1995年治疗肺动脉高压第一个靶向药物上市以来,三大途径实际种药物陆续批准应用,肺动脉高压治疗从传统治疗时代进入了靶向药物的治疗时代。

PAH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到大大改善。

但总体预后依然需要进一步提高和改善。

下面我们一起从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几个方面,从指南到实践,回顾肺动脉高压诊治进展。

1.肺动脉高压定义的更新:肺动脉高压是一种以肺动脉压力升高为表现形式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自1973年召开的第一届世界肺动脉高压大会以来,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标准一直被定义为:在海平面,平卧静息状态下,经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mPAP)≥25mmHg。

然而,在正常成人静息状态下,mPAP正常值为14±3.3mmHg,即使考虑年龄、性别、种族等因素,mPAP正常也不超过20mmHg。

可见,在肺动脉高压定义诊断的标准和正常肺动脉压力中间有个一空间值GAP,相当于存在一个灰色地带。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专家对肺动脉高压的认识,这个GAP也得到了重视和研究,发现mPAP超过20mmHg即使不足25mmHg者同样是一种肺动脉压力增高的异常状态,当肺动脉20mmHg ≤mPAP≤25mmHg者与肺动脉压力正常者比较,疾病进展及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因此认为,20mmHg≤mPAP≤25mmHg提示是肺血管病变的早期阶段,从而在2018年第六届肺动脉高压大会上,专家们提出是否需要将肺动脉高压血流动力学定义修订为mPAP > 20mmHg。

尽管如上所述,在不同的情况下,mPAP>20mmHg与增加死亡风险相关,但是mPAP从25mmHg降低至20mmHg是否就能改善生存率是尚未被证实。

何况肺动脉高压只是一种血流动力学状态,单纯以压力定义肺动脉高压不能反映疾病的本质。

此外,从血流动力学上,肺动脉高压可分为毛细血管前肺动脉高压与毛细血管后肺动脉高压,前者是指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并由此产生肺动脉高压,后者则主要是指左心疾病患者肺静脉压力增高引起肺动脉压力被动性地增高,这部分患者早期并不存在毛细血管前的肺动脉病变。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治疗药物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李昱辰;李欣玫;吴凡;李特
【期刊名称】《中南药学》
【年(卷),期】2024(22)1
【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种复杂的心肺血管疾病,由于极高的致死率、致残率,一度被称为心血管领域的“恶性肿瘤”。

目前,已上市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在我国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然而,现有药物仍存一定的局限性,如疗效欠佳、不良反应严重等。

近年来,随着对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新靶点和新通路的发现为治疗肺动脉高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TLR3激动剂
Poly(I∶C)、STAT3信号通路的Corosolic acid等都已经进入临床试验阶段,有望填补现有靶向药物治疗的不足。

与此同时,许多药物(如布洛芬、左西孟旦等)也有望成为肺动脉高压的靶点药物。

本文主要总结了肺动脉高压新靶点治疗药物的研究现况,以期为今后肺动脉高压的研究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总页数】6页(P154-159)
【作者】李昱辰;李欣玫;吴凡;李特
【作者单位】大理大学药学院;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药剂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
【相关文献】
1.神经病理性疼痛药物治疗新靶点研究进展
2.骨质疏松治疗药物研究进展--新靶点,新药物
3.卵巢癌靶向治疗的潜在新靶点药物研究进展
4.肺动脉高压药物治疗新靶
点及免疫调节治疗策略5.动脉粥样硬化及其相关心血管疾病药物治疗新靶点的研
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肺动脉高压药物联合治疗的进展

肺动脉高压药物联合治疗的进展
良反应 , 开展药物联合治疗可能寻找到长期 有效 的肺动脉 高 压治疗方案 , P H的研究方向 。 是 A 三、 联合 治疗 的动物实验研究

肺动脉高压治疗现状
随着对 P H发病 机制认识 的不 断深 入 , A 目前针 对 P H A
已突破传统 的吸 氧 、 强心 、 尿 、 利 钙离 子拮 抗剂 和 抗凝 等 治 疗, 与美 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 I 8 N H)0年代 的注 册登记研究 相 比,A P H患者的预后已明显 改善 , 主要归功于 1 0余年来 靶向
2 内皮素受 体拮抗 剂 ( T 联合磷 酸二酯 酶. 制剂 . E R) 5抑
( D I) 波生坦和 P E 5抑制 剂都是 口服药 , 用简单 P E一 D- 应 而方便 。E R Y试 验” A L 观察波生坦 联合西地那非治疗轻度
症 状 性 P H( O功 能 Ⅱ级 ) 者 , 西 地 那 非 治 疗 的 基 础 A WH 患 在
管 重塑作 用 ] a aa等 “ 道 了 贝前 列环 素 联合 法 舒 l 。T w r o 报
地尔 干预野百合碱诱导 的肺动脉 高压大 鼠的疗效 , 研究 同样 分 为 5组 , 果显示 : 结 联合治疗组 的体循环压低 于对照组 ; 各 组 之间心率差 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A P H模 型 组 右心 室 收缩 压 ( V P 明显 高于对 照组 , RS) 法舒 地 尔 组 和 贝前 列 素组 R S VP
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呼吸科 通 信作 者: 刘双 , — i l sun82 0 @yho cm Ema :uha g60 2 ao.o li
大 。因此联合治疗优于单药 治疗 。 2 前列 环素 ( G: 类 似 物 联合 磷 酸 二 酯酶 - 制剂 . P I) 5抑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药物治疗进展
1. 1 依前列醇 依前列醇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 PAH 治疗的 前列环素类似物,因其半衰期短,仅有 3 ~ 6 min,只能持续静脉 注射给药。一般从小剂量开始,1 ~ 2 ng·kg - 1 ·min - 1 ,随后根 据药物的副反应及患者的耐受性以 0. 5 ~ 1. 0 ng·kg - 1 ·min - 1 的速 度 缓 慢 上 调,直 至 适 合 患 者 的 稳 态 剂 量,一 般 在 20 ~ 40 ng·kg - 1 ·min - 1 。McLanghlin 等〔2〕随访 162 例诊断为 PAH 且应用依前列醇治疗患者,平均 36. 3 个月,用依前列醇治疗的 观察组中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由于药物在常温下性质不 稳定,需要每天进行配液,并且要使用冰袋保持低温,患者不论 在任何时候均需要携带便携式输液泵,也造成治疗上的不便。 常见副反应有咀嚼时下颌关节痛、头痛、腹泻、恶心、面色潮红 等,一般比较轻微,且呈剂量依赖性。该药的缺陷是药效短,病 人必须持续静脉用药,其中心静脉置管存在感染的风险,甚至 死于导管脓毒血症。虽然依前列醇在使用方面有诸多不便,但 是静脉输入依前列醇的经验最多、获益时间最大,因而它仍然 是治疗严重 PAH 的重要方法,也是经常用于与其他治疗方法 进行比较的参比方法。
第一作者: 王 蕾( 1972-) ,女,副主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老年内科疾 病研究。
法。目前临床应用的前列环素制剂有: 静脉应用的依前列醇 ( epoprostenol) 、皮下注射制剂曲前列环素( treprostinil) 、吸入制 剂伊洛 前 列 环 素 ( 有 效 成 分 为 iloprost) 、口 服 制 剂 贝 前 列 素 ( beraprost) 等。
肺动脉高压( PAH) 是以肺小动脉的血管痉挛、内膜增生和 重构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疾病。血管收缩、血管壁重建及原位血 栓形成 3 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引 起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WHO 定义 PAH 的诊断标准为: 静息 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大于 25 mmHg,运动状态下大于 30 mmHg。PAH 发现后平均生存期为 2. 8 年,治疗棘手,预后极差。 近年来,随着对 PAH 发病机制认识的不断深入,开发了一批针 对 PAH 不同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药物,使得 PAH 患者的生存 质量及寿命均明显提高。本文主要针对目前 PAH 的靶向药物 治疗进展做一阐述。在 PAH 的发生发展过程中,主要涉及三 种途径,包括前列环素途径、内皮素途径及一氧化氮( NO) -鸟 苷酸环化酶( sGC) -环磷酸鸟苷( cGMP) 途径。针对这 3 种途径 所开发的药物包括前列环素及其类似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 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等。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汇总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汇总

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肺动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常见的治疗方法为外科手术治疗,但是部分患者不能耐受手术或无手术适应症。

美国波士顿麻省总院呼吸和危重病科学者近期发表了一篇综述,详细介绍了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进展。

文章发表在近期的 Curr Opin Pulm Med 上。

现全文翻译如下:研究背景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是急性肺栓塞后血栓因种种原因未溶解而持续存在,通过机化、纤维化、重构而导致肺血管阻塞。

CTEPH 和肺动脉高压(PAH)在病理生理学和治疗上都有很大的差异,因为部分CTEPH 患者通过肺动脉内膜切除术(PTE、也被称为 PEA)可达到治愈的效果。

CTEPH 和 PAH 也有不少相似之处,特别在小血管病变方面。

CTEPH 正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

最近研究数据证实,对于不能接受手术、术后复发或顽固性肺动脉高压患者,给予 PAH 针对性治疗后,这些患者的心功能分级和血流动力学均有改善。

这篇综述主要关注 CETEPH 本身和治疗上的新进展。

发病率和危险因素虽然目前尚不清楚 CTEPH 的发病率,但毫无疑问的是 CTEPH 在临床实践中往往会被漏诊。

Peng 等进行的一个前瞻性研究显示,3.8% 的患者在第一次肺栓塞的 2 年内会进展为有症状的 CTEPH。

不同的研究对象会导致 CTEPH 的发病率也各不相同,当 CTEPH 进展为需要导管介入治疗时,其发病率波动在 0.6-4.6% 之间。

急性肺栓塞后进展为 CTEPH 的高危因素包括:复发性肺栓塞、无明显诱因的肺栓塞、栓塞血块较大、发病年龄较轻等。

其他的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确定了 CTEPH 的另一些危险因素,包括:脾切除术、房室分流、心脏起搏器感染、慢性炎症状态、非 O 型血型、甲状腺替代治疗、恶性肿瘤、VIII 因子水平升高、von Willebrand(vWF)因子水平升高、狼疮抗凝物阳性和抗磷脂抗体阳性。

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治疗进展

药物治疗新进展
药物治疗是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的重 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随着药物 研发的进展,一些新的药物治疗策略 逐渐应用于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的治 疗中。
药物治疗新进展包括新型血管扩张剂 、新型抗凝剂和新型靶向治疗药物等 。新型血管扩张剂旨在扩张肺血管, 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肺循环阻力。 新型抗凝剂则用于预防血栓形成和肺 血管阻塞,从而减轻肺动脉高压的症 状。新型靶向治疗药物则是针对导致 肺动脉高压的特定分子靶点进行治疗 ,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开发新型药物与治疗方法
靶向治疗
针对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发针对特定 靶点的药物,如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前列环 素类似物等。
细胞治疗
利用干细胞、基因编辑等技术,进行肺动脉 高压的细胞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要点一
优化麻醉管理
要点二
围手术期监测
研究适合肺动脉高压患者的麻醉药物和方法,降低麻醉对 患者的风险。
02
细胞治疗的策略包括干细胞移植和内 皮祖细胞治疗等。干细胞移植是从患 者体内提取干细胞,经过培养和扩增 后,再移植到受损的肺血管内皮部位 ,以促进内皮细胞的再生和修复。内 皮祖细胞治疗则是利用从患者血液中 提取的内皮祖细胞来改善肺血管内皮 功能。
03
细胞治疗在围手术期肺动脉高压的临 床试验中显示出一定的疗效和安全性 ,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验证。
目前,基因治疗在围手术期肺动脉高 压的临床试验中取得了一些进展,但 仍存在许多挑战,如安全性、有效性 、靶向性和长期疗效等问题。
细胞治疗
01
细胞治疗是指利用自体或异体细胞来 治疗疾病的方法。在围手术期肺动脉 高压的治疗中,细胞治疗旨在通过修 复受损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或促进内皮 细胞的再生来改善肺动脉高压的症状 。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最新治疗进展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最新治疗进展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最新治疗进展摘要:IPAH是一种会影响肺小动脉的疾病。

它的特征是血管阻塞,导致血管阻力逐渐增加和几处血管变化。

PAH在疾病的早期是无症状的,但是与疾病进展有关的症状,包括与右心功能下降有关的持续呼吸困难。

如果不及时治疗,其血流动力学异常最终会导致心输出量受限和右心室衰竭。

IPAH诊断后长期总体生存中位数为46.0 ±1.4个月,可能由于延迟诊断或者合并大量疾病而恶化。

相反,早期诊断和获得有效治疗可以提高生存率。

关键字: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最新;治疗;进展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是指原因不明的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持续性肺动脉高压力升高,导致评价肺动脉压力在静息状态下≥25mmHg,排除所有引起肺动脉高压的继发性因素。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原指病因未明的肺动脉高压,目前已发现骨形成蛋白II受体基因突变等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因。

将以往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中,具有肺动脉高压家族史的患者归入家族性肺动脉高压,其余的即为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1]IPAH早期症状不明显。

主要是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衰竭的表现,具体表现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常见的初始症状有:呼吸困难、疲乏、胸痛、眩晕、水肿、晕厥、心悸。

晚期主要症状表现为右心衰竭,最终导致死亡[2]。

近年来,关于IPAH的治疗相关的方面除了一般治疗包括低流量吸氧、利尿剂及必要时应用地高辛强心治疗等,在其他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现就IPAH治疗方面的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1.药物治疗1.1靶向药物治疗。

治疗PAH的靶向药物主要有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 抑制剂、前列环素类药物等三大类。

内皮素受体主要分为内皮素A受体和内皮素B受体,两者分别位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是可特异性的扩张和重塑肺动脉系统,是目前治疗肺动脉高压的常规药物之一,包括波生坦、安立生坦等[3].PDE-5 抑制剂通过增加 cGMP 浓度,增强内源性 NO 的作用,从而降低肺动脉压力,达到治疗效果,主要包括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那非等[4]。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治疗现状与进展

指南更新内容解读
1、PH的分类与诊断
ESC 2022年的指南中,对PH的分类进行了更新。根据最新的分类标准,PH分 为五类: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PAH)、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PH-LHD)、 肺部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药物或毒素所致PH以及其他原因所致PH。这一分类 标准的更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PH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为后续的治疗提供指导。
5、推荐长期氧疗
长期氧疗可以改善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症状和生 活质量。指南建议对这类患者进行长期氧疗。
6、不推荐常规给予靶向药物治 疗
在指南中,专家并不推荐常规给予靶向药物治疗。这是因为靶向药物存在一 定的副作用,而且对于肺部疾病和(或)低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患者来说,其疗 效并不明确。因此,在应用靶向药物前,医生应该充分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风险收 益比。
参考内容
基本内容
肺动脉高压(PH)是一种常见的肺部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血压持续升高, 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根据病因,肺动脉高压可以分为三类:遗传性肺动脉高压、 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和未知原因的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其中,肺部疾病和(或)低 氧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是最常见的类型之一。
对于肺动脉高压的诊断,中国最新的指南做出了以下推荐:
最后,肺动脉高压的早期诊断和预防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有助于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和降低治疗成本。
展望未来,肺动脉高压治疗的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值得我们期待。首先,随 着生物医学工程的不断进步,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等新兴领域将在肺动脉高压治 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为患者提供更加可靠和有 效的治疗方法。其次,随着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等领域的深入研究,针对肺动 脉高压发病机制的靶向治疗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及治疗进展导言: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 PAH)是一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其主要特点是肺动脉血压升高、肺小动脉阻力增加、最终导致右心室扩大和功能障碍。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和通路。

一、遗传性因素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遗传因子在肺动脉高压的发生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突变引起的遗传缺陷可能会影响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导致PAH。

例如,突变在BMPR2 (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2) 基因中被发现与家族性PAH有关,并且这一突变与免疫紊乱以及血管重构过程有关。

二、内皮细胞损伤内皮细胞在维持正常血管舒张和收缩平衡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然而,一系列的损伤因素如炎症、氧化应激和代谢紊乱等都可以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受损。

一旦内皮细胞损伤,就会释放出一系列促血管收缩物质如内皮素-1、血小板激活因子等,进而引发血管收缩和增生。

三、平滑肌细胞异常增殖正常情况下,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处于动态平衡。

然而,在PAH患者中,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过程显著增强,并且其抗凋亡能力也增加。

这种异常的增殖和抗凋亡状态最终导致了肺小动脉壁的增厚和阻塞。

四、通路异常活化多种信号通路在PAH的发生中起到关键作用。

其中一个重要的信号通路是骨形态发生蛋白(BMP)-相关通路。

BMP通路参与了正常肺动脉壁组织的发生和修复过程,在PAH中该通路被异常活化,进而影响肺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此外,其他通路如RhoA/Rho激酶、TGF-β和Wnt/beta-catenin等也与PAH的发生密切相关。

五、治疗进展目前,针对PAH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性药物治疗、内科及介入治疗以及器械辅助治疗等多个方面。

1. 一般性药物治疗一般性药物治疗是指那些能够通过降低肺动脉压力、改善心功能以及减轻心衰的药物治疗方法。

常见的一般性药物包括扩张血管剂如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等。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肺动脉高压(PAH)是肺小动脉原发病变或其他原发疾病导致的肺动脉阻力增加,可表现为肺动脉压力升高而肺静脉压力正常。

尽管近年来在PAH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仍较高。

国内PAH药物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随意用药:仍然有相当多的医生选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ACEI/ARB等高血压治疗药物,甚至硝酸酯类等药物进行PAH治疗;➤盲目用药:超声诊断肺动脉压力升高后,不进行病因筛查就起始PAH靶向药物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有效的标准是肺动脉压力的降低,压力不降就认为无效;➤不规范用药:仅满足于进行靶向药物治疗,但不能规范化随访,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PAH靶向药物治疗的策略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肺动脉高血压(PH)患者都需要进行靶向药物治疗。

在临床上,可将PH分为五大类:➤肺动脉高压:特发性PAH、遗传性PAH和药物及毒物相关PAH可进行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治疗。

肺静脉闭塞病和肺毛细血管瘤病患者,进行PAH靶向药物治疗时应尤为谨慎。

➤左心疾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有舒张和收缩功能不全和瓣膜疾病时,可进行ACEI、β受体阻滞剂和瓣膜置换等治疗。

➤肺部疾病/缺氧性肺动脉高压:改善通气,长期氧疗。

➤肺动脉阻塞性疾病所致肺动脉高压: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内科治疗与PAH相同。

➤未知原因和/或多因素所致的肺动脉高压:无建议。

PAH患者该如何进行风险评估?在明确诊断后,应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并据此制定不同的治疗策略。

2018 WSPH推荐利用下表来进行PAH危险分层。

≥3个危险因素,无高危因素的患者为低风险患者;≥2个危险因素,包括心脏指数(CI)或SVO₂的患者为高危患者。

表1 PAH危险分层PAH该如何治疗?1.治疗目标➤初级目标(之前):缓解症状、改善预后。

➤理想目标(现在):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显著改善、右心结构和功能显著恢复。

➤终极目标(未来):彻底逆转肺血管重构、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指标正常、右心结构恢复正常。

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

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

肺动脉高压诊治现状刘锦铭【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一类恶性肺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为肺血管持续收缩及重构,导致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高,同时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超声心动图是疑诊PH首选无创筛查方法,右心导管检查是确诊PH的“金标准”.近10年,三大针对PH靶向治疗经典途径的药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前列环素类药物陆续上市,联合治疗策略也被临床医师认可,P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此外,第四大类慢性血栓栓塞性PH患者通过肺动脉内膜剥脱术或经皮肺动脉球囊扩张术,部分患者甚至获得“治愈”.随着PH研究机制的进展,不同作用途径的靶向药物陆续上市,越来越多不同专业的医生投入到肺血管疾病的诊治及研究工作中,推动PH领域的快速发展.【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4页(P1-4)【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血管疾病【作者】刘锦铭【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上海20043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3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是一类常见肺血管疾病,其主要病理生理学特征是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压力升高,合并不同程度右心功能衰竭。

PH指各种原因导致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包括毛细血管前性PH、毛细血管后性PH和混合性PH(肺动脉和肺静脉压力均升高)。

PH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海平面状态下,静息时右心导管测量肺动脉平均压(mean p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25mmHg(1mmHg=0.133kPa)。

正常人mPAP为(14±3) mmHg,上限为20mmHg。

毛细血管前PH的血流动力学诊断标准为mPAP≥25mmHg,同时肺小动脉楔压(pulmonary artery wedge pressure, PAWP)≤15mmHg及肺血管阻力>3 Wood单位。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

现代商贸工业肺动脉高压靶向药物治疗经济学研究进展张朱好刘永军(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江苏南京211198)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项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罕见病,国内相关研究起步晚,临床用药选择少,价格普遍 偏高,对患者及其家庭造成了巨大的经济负担。

针对国外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的经济性评价进行探讨,为中 国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经济研究提供启示9关键词:肺动脉高压;靶向治疗药物;经济性评价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 o i:10. 19311/j.c n k i. 1672-3198. 2016. 09. 0271肺动脉高压背景概况肺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多发性慢性疾病,继发于心、肺、全身性疾患或原因不明,主要表现为 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高,导致进行性呼吸困难,是现代社会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依据2009年欧洲心脏病学会肺动脉高压诊断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提出的最新临床分类,肺动脉高 压(P u l m o n a r y a r t e r y h y p e r t e n s i o n,P A H)是 P H 中一 种罕见的严重影响患者生命健康的慢性致命性疾病,被称为“心血管疾病中的恶性肿瘤”,由于肺血管收缩、肺动脉内膜增生或重构引起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最终导致患者右心衰竭甚至死亡,对人类的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

有研究表明P A H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是25至40岁之间,但由于其临床上较为少见,疾[7]连帆,王于,杨岫岩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治疗方法的近期疗效观察与比较[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11,(03) :379.[8 ]周臻臻,朱秀英,周萍等.伊班膦酸钠(艾本)治疗老年重度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试验[JX,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2,:(03) :259.[0]孙敬华,徐晓峰,迟晓飞等.连续注射唑来膦酸两年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疔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 •(()(;) :619.[1Q]蒋元斌,史政康,张伟中等.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腰背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1,(02): 185.[11] Bilezikian JP.Efficaey of bisphosphonates in reducing fracturerisk in postmenopausal o:gteoporosis[J^Am J Med,2009 ?122 (2 Suppl) :SM.[12Q Arboleya L,Al|3:eri M,Alonso S.Adverse effects of bisphospho-nate$[J]. Reumatalogia Crmica(English Edition) , 2011#? (3):189.[15] Eriksen E F,Diez^-Perez A,Boonen S.Update on long—termtreatment with bisphosphonates*for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A systematic reTiew[j]s Bone,201-1, (58) :126.[1#]李琳.两种药物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成本一效益比较[J1中国当代医药,2011,(21) :180.[15 ]李改丽,呼永河,张汝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伦膦酸钠片防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2,(30):3169.[16] 李军,王永胜,封挺等.伊班膦酸钠输注液和阿仑膦酸钠片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一成本分析[J].北方药学,2015,(07): 166.[17] 刘开渊.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两种治疗方案的成本一效果病发病率约为两百万人每年,属罕见病范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在研究中的其它靶向治疗பைடு நூலகம்法
• 基因治疗 • 血管活性肠肽( VIP):最初是起神经递质作用的神
经肽,现在认为它是有效的体肺循环血管扩张剂。 • PDE-1c抑制剂:研究发现PDE-1c抑制剂可抑制肺
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从而为治疗肺动脉高 压提供了新的靶点 • 抗癌药物:在20-80%的肺血管疾病病人中可出现 由内皮细胞增殖构成的丛样病变,被特征化为 “微小肿瘤”,
• 近年来针对以上的肺动脉高压多种发病机 制及其不同环节已开发出或正在研制某些 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与原有的传统治 疗药物联合应用,极大丰富了肺动脉高压 药物治疗手段。其中有5种靶向治疗药物已 经得到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批准, 并成功应用于肺动脉高压的治疗。
基线治疗靶点
• (1)改变生活方式:适当运动,消除紧张情 绪,提高机体免疫力,避免服用食欲抑制剂, 收缩鼻窦药
一氧化氮(NO)信号传导通路
• NO主要由NO合酶催化精氨酸合成的,通 过复杂的途径,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 cGMP使血管扩张。cGMP通过cGMP激酶 降解。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可抑制cGMP 激酶,从而增强NO扩张肺血管的作用。肺 动脉高压病人NO合成酶表达下降,促进血 管收缩和细胞增殖
靶向治疗
• 伊洛前列素每次吸入的剂量应因人而异, 每次吸入剂量至少在5-20 ug,每天吸入6次。 长期应用该药,可降低肺动脉压力和肺血 管阻力,提高运动耐量,改善生活质量。 吸入伊洛前列素的常见不良反应有咳嗽、 头痛、充血,个别可引起发热。
(3)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 西地那非(Sildenafil)是一强力、高选择 性的磷酸二酯酶-5 (Phosphodiesterase .PDE-5)抑制剂, 可改善肺动脉高压患者的运动耐量、功能 分级及血流动力学新型PDE-5抑制剂伐地那 非和他达那非临床试验中也表现出较好的 降低肺动脉压力的作用。
肺动脉高压的靶向治疗进展
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
• 目前已明确三条信号传导通路参与 了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过程,分别 为内皮素信号传导通路、NO信号传导 通路和前列环素信号传导通路。目前 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是针对这三条信 号发挥治疗作用的。
前列环素信号传导通路
• 前列环素(PGI2)是由血管内皮细胞中的 花生四烯酸在前列环素合酶的作用下合成。 前列环素通过增加细胞内CAMP含量诱导平 滑肌细胞松弛和增殖,而肺动脉高压患者 体内的前列环素合酶活性降低,前列环素 水平下降,导致血管舒张和抗增生作用相 对不足,而血管收缩物质如血栓素水平却 增加
内皮素-1(ET-1)信号传导通路
• 内皮素是一种21-氨基酸肽,由内皮细胞的内皮素 转换酶催化大内皮素而产生,具有强大的促血管 收缩和强力促有丝分裂作用。研究已经证实,肺 动脉高压患者肺组织内和血浆中内皮素水平明显 增加,肺血管清除ET-1能力下降。内皮素主要通过 血管平滑肌细胞的ETA受体和血管平滑肌细胞与 肺血管内皮细胞的ETB受体发挥作用。ETA和 ETB受体共同介导平滑肌细胞增生,ETA受体介 导血管收缩,ETB受体主要通过内皮素-1的清除 使血管扩张或收缩。血浆内皮素-1水平与肺动脉 高压的严重程度和预后相关
• 需要强调的是,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阴性 患者应用钙通道拮抗剂基本没有益处,还 有可能导致病情恶化。
靶向药物治疗
• (1)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波生坦(Bosentan)是一种非选择性的内 皮素受体拮抗剂,可竞争性地抑制ET-1与 ET-A受体和ET-B受体的结合,从而阻断 ET-1的作用。适用于WHO功能分级Ⅱ-Ⅳ级 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 肺动脉高压和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 压患者的治疗。
• (2)传统治疗:利尿剂,吸氧,地高辛
• 钙通道阻滞剂
钙通道阻滞剂
• 急性肺血管扩张试验为阳性的患者可服用 钙通道阻滞剂。用药过程中须密切观察钙 通道阻滞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病情 调整剂量。用药原则为基础心率快的患者 考虑地尔硫卓类药物,基础心率慢 (<60bpm)的患者考虑二氢吡啶类药物。
应用钙通道阻滞剂的不良反应
• (1)通气/灌注失调加重,增加肺内分流, 动脉血氧分压下降;(2)矛盾性肺动脉压 升高;(3)诱发心力衰竭或肺水肿;(4) 猝死。因此,重症肺动脉高压患者使用钙 通道阻滞剂时应住院观察,通常从小剂量 开始,并需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用 药早期和增加剂量时。如患者服用钙通道 阻滞剂后WHO功能分级不能改善,则不宜 长期应用,需调整使用其他新型血管扩张 药物。
• 各种PDE-5抑制剂治疗肺动脉高压的机制相 似,主要通过抑制cGMP激酶而抑制CGMP 的降解,从而发挥CGMP挥cGMP扩张血管、 拮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 殖、抑制白细胞黏附,抗炎等作用。成人 剂量一般为20或25mgtid,口服给药,儿童 患者根据病情可减量应用。西地那非的不 良反应有头痛、脸红、消化不良及鼻出血。
(2)前列环素及结构类似物
• 吸入伊洛前列素(商品名为“万他维” )(lloprost) 与内源性前列环素结构类似,化学性质稳定,半 衰期较短。多项临床试验包括著名的AIR研究证 实,伊洛前列素可以安全有效的治疗中重度肺动 脉高压。2004年被美国FDA批准用于治疗WHO 功能分级III-IV级的肺动脉高压患者。由于肺泡内 小动脉与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解剖关系毗邻,伊 洛前列素吸入后首先沉积在肺泡表面,使紧邻肺 泡的小肺动脉、微动脉平滑肌和毛细血管前括约 肌优先扩张,避免首过效应的影响而最大程度发 挥药物的治疗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